㈠ 某研究性學習小組的同學欲利用下列裝置(如圖)探究綠色植物呼吸過程中是否有CO2氣體產生,設計的探究過
(4)①A裝置的作用用來除去空氣中的CO2,排除空氣中原有的CO2可能;
②進一步的確認CO2是否被除盡;
③避免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消CO2,只發生呼吸作用;
④A裝置用來檢驗空氣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和除去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一段時間後石灰水變渾濁說明空氣中含有二氧化碳;
⑤D裝置用來檢驗空氣呼吸作用是否生成二氧化碳,一段時間後石灰水變渾濁說明呼吸作用生成了二氧化碳;
(5)①B中不出現渾濁,這才說明空氣中的CO2被除盡;D中出現渾濁,說明CO2來自呼吸作用;
②分析實驗失敗的可能原因,是一個開放題型,只要答案合理即可.
故答案為:
(4)①除盡空氣中的二氧化碳;
②檢驗空氣中二氧化碳是否被除凈;
③保證綠色植物只發生呼吸作用或避免植物發生光合作用;
④澄清石灰水變渾濁,CO2+Ca(OH)2═CaCO3↓+H2O;
⑤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5)①B中不出現渾濁;D中出現渾濁.
②鼓入空氣的時間不夠;D中石灰水的濃度太小;C中綠色植物的量太少;C裝置的玻璃罩漏光.
(答出其中二項合理解釋即可得分)
㈡ 探究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條件實驗,酒精脫色後為什麼要洗凈
水城中學七年級同學為探究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條件,選擇了一種盆栽斑葉植物作為實驗材料,該植物的綠色部分和非綠色部分(無葉綠體)界限清晰,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實驗步驟:
步驟一:10:00時安裝好實驗裝置,並將裝置放在陽台上;
步驟二:15:00時將葉片A、B同時摘下,酒精脫色處理,然後滴加碘液,觀察現象.
實驗現象:A、B兩葉片的綠色部分都變藍,非綠色部分無變化.
請分析回答問題:
(1)從實驗裝置看,該裝置可探究的兩個變數是______.請你說出探究其中任意一個變數的一組實驗是______(回答提示:××和××是探究變數××的一組實驗).
(2)實驗現象說明A、B兩葉片的綠色部分都含有澱粉.請你說出B葉片綠色部分澱粉的來源是______.
(3)實驗現象表明實驗失敗,你認為如何改進實驗操作步驟才能使實驗達到預期效果______.
魔方格
題型:解答題難度:中檔來源:聊城
答案(找作業答案--->>上魔方格)
(1)本題的選材是斑葉植物,這告訴我們材料的本身存在對照組,就是有葉綠體部分和無葉綠體部分,惟一變數就是葉綠體,該對照組是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是葉綠體;從實驗裝置可以看出A葉片與B葉片所處的環境不同,A葉片在空氣中有二氧化碳,而B葉片在塑料袋內,由於有固體氫氧化鈉的存在,吸收袋內的二氧化碳,故B葉片處的環境中無二氧化碳,惟一變數是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是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故對照實驗是探究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因此對照組應該是A葉片的與B葉片的綠色部分.
(2)由於B葉片所處的環境中沒有二氧化碳,因為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按理B葉片的綠色部分應該沒有澱粉產生,而實驗中B葉片有澱粉產生,說明實驗步驟中可能存在問題.通過分析實驗步驟,實驗時是將裝置直接放在陽光下進行實驗的,由於B葉片在裝入塑料袋前已經進行光合作用,製造了有機物澱粉,所以原來製造的澱粉仍然能使碘液變藍,使實驗結果不明顯出現錯誤.
(3)要排除B葉片內原有澱粉的干擾,可以在實驗前將實驗裝置放到黑暗處一晝夜,目的是在黑暗的環境里,植物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只進行呼吸作用,把原有的澱粉消耗盡,這樣就不能幹擾實驗了.
故答案為:
(1)葉綠體和二氧化碳;葉片A的綠色部分和非綠色部分是探究變數葉綠體的一組實驗(或葉片A的綠色部分和葉片B的綠色部分是探究變數二氧化碳的一組實驗)
(2)實驗前葉片光合作用形成的(或實驗前葉片含有的)
(3)在實驗前,將實驗裝置在黑暗處放置一晝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