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污水處理中的SASS工藝具體是什麼
1、CASS概述
CASS(CyclicActivatedSludgeSystem——循環活性污泥系統)工藝是近年來國際公認的處理生活污水及工業廢水的先進工藝。其基本結構是: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的基礎上,反應池沿池長方向設計為兩部分,前部為生物選擇區也稱預反應區,後部為主反應區,其主反應區後部安裝了可升降的自動撇水裝置。整個工藝的曝氣、沉澱、排水等過程在同一池子內周期循環運行,省去了常規活性污泥法的二沉池和污泥迴流系統;同時可連續進水,間斷排水。
該工藝最早在國外應用,為了更好地將其引進、消化,開發出適合我國國情的新型污水處理新工藝,總裝備部工程設計研究總院環保中心於1994年在實驗室進行了整套系統的模擬試驗,分別探討了CASS工藝處理常溫生活污水、低溫生活污水、制葯和化工等工業廢水的機理和特點以及水處理過程中脫氮除磷的效果,獲得了寶貴的設計參數和對工藝運行的指導性經驗。我院將研究成果成功地應用於處理生活污水及不同種工業廢水的工程實踐中,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我院開發的CASS工藝與ICEAS工藝相比,負荷可提高1-2倍,節省佔地和工程投資近30%。
2CASS工藝的主要技術特徵
2.1連續進水,間斷排水
傳統SBR工藝為間斷進水,間斷排水,而實際污水排放大都是連續或半連續的,CASS工藝可連續進水,克服了SBR工藝的不足,比較適合實際排水的特點,拓寬了SBR工藝的應用領域。雖然CASS工藝設計時均考慮為連續進水,但在實際運行中即使有間斷進水,也不影響處理系統的運行。
2.2運行上的時序性
CASS反應池通常按曝氣、沉澱、排水和閑置四個階段根據時間依次進行。
2.3運行過程的非穩態性
每個工作周期內排水開始時CASS池內液位最高,排水結束時,液位最低,液位的變化幅度取決於排水比,而排水比與處理廢水的濃度、排放標准及生物降解的難易程度等有關。反應池內混合液體積和基質濃度均是變化的,基質降解是非穩態的。
2.4溶解氧周期性變化,濃度梯度高
CASS在反應階段是曝氣的,微生物處於好氧狀態,在沉澱和排水階段不曝氣,微生物處於缺氧甚至厭氧狀態。因此,反應池中溶解氧是周期性變化的,氧濃度梯度大、轉移效率高,這對於提高脫氮除磷效率、防止污泥膨脹及節約能耗都是有利的。實踐證實對同樣的曝氣設備而言,CASS工藝與傳統活性污泥法相比有較高的氧利用率。
3CASS工藝的主要優點
3.1工藝流程簡單,佔地面積小,投資較低
CASS的核心構築物為反應池,沒有二沉池及污泥迴流設備,一般情況下不設調節池及初沉池。因此,污水處理設施布置緊湊、佔地省、投資低。
3.2生化反應推動力大
在完全混合式連續流曝氣池中的底物濃度等於二沉池出水底物濃度,底物流入曝氣池的速率即為底物降解速率。根據生化動力反應學原理,由於曝氣池中的底物濃度很低,其生化反應推動力也很小,反應速率和有機物去除效率都比較低;在理想的推流式曝氣池中,污水與迴流污泥形成的混合流從池首端進入,成推流狀態沿曝氣池流動,至池末端流出。作為生化反應推動力的底物濃度,從進水的最高濃度逐漸降解至出水時的最低濃度,整個反應過程底物濃度沒被稀釋,盡可能地保持了較大推動力。此間在曝氣池的各斷面上只有橫向混合,不存在縱向的返混。
CASS工藝從污染物的降解過程來看,當污水以相對較低的水量連續進入CASS池時即被混合液稀釋,因此,從空間上看CASS工藝屬變體積的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范疇;而從CASS工藝開始曝氣到排水結束整個周期來看,基質濃度由高到低,濃度梯度從高到低,基質利用速率由大到小,因此,CASS工藝屬理想的時間順序上的推流式反應器,生化反應推動力較大。
3.3沉澱效果好
CASS工藝在沉澱階段幾乎整個反應池均起沉澱作用,沉澱階段的表面負荷比普通二次沉澱池小得多,雖有進水的干擾,但其影響很小,沉澱效果較好。實踐證明,當冬季溫度較低,污泥沉降性能差時,或在處理一些特種工業廢水污泥凝聚性能差時,均不會
影響CASS工藝的正常運行。實驗和工程中曾遇到SV30高達96%的情況,只要將沉澱階段的時間稍作延長,系統運行不受影響。
3.4運行靈活,抗沖擊能力強,可實現不同的處理目標
CASS工藝在設計時已考慮流量變化的因素,能確保污水在系統內停留預定的處理時間後經沉澱排放,特別是CASS工藝可以通過調節運行周期來適應進水量和水質的變比。當進水濃度較高時,也可通過延長曝氣時間實現達標排放,達到抗沖擊負荷的目的。在暴雨時,可經受平常平均流量6信的高峰流量沖擊,而不需要獨立的調節地。多年運行資料表明,在流量沖擊和有機負荷沖擊超過設計值2-3信時,處理效果仍然令人滿意。而傳統處理工藝雖然已設有輔助的流量平衡調節設施,但還很可能因水力負荷變化導致活性污泥流失,嚴重影響排水質量。
當強化脫氮除磷功能時,CASS工藝可通過調整工作周期及控制反應池的溶解氧水平,提高脫氮除磷的效果。所以,通過運行方式的調整,可以達到不同的處理水質。
3.5不易發生污泥膨脹
污泥膨脹是活性污泥法運行過程中常遇到的問題,由於污泥沉降性能差,污泥與水無法在二沉池進行有效分離,造成污泥流失,使出水水質變差,嚴重時使污水處理廠無法運行,而控制並消除污泥膨脹需要一定時間,具有滯後性。因此,選擇不易發生污泥膨脹的污水處理工藝是污水處理廠設計中必須考慮的問題。
由於絲狀菌的比表面積比菌膠團大,因此,有利於攝取低濃度底物,但一般絲狀菌的比增殖速率比非絲狀菌小,在高底物濃度下菌膠團和絲狀菌都以較大速率降解底物與增殖,但由於膠團細菌比增殖速率較大,其增殖量也較大,從而較絲狀菌占優勢。而CASS反應池中存在著較大的濃度梯度,而且處於缺氧、好氧交替變化之中,這樣的環境條件可選擇性地培養出菌膠團細菌,使其成為曝氣池中的優勢菌屬,有效地抑制絲狀菌的生長和繁殖,克服污泥膨脹,從而提高系統的運行穩定性。
3.6適用范圍廣,適合分期建設
CASS工藝可應用於大型、中型及小型污水處理工程,比SBR工藝適用范圍更廣泛;連續進水的設計和運行方式,一方面便於與前處理構築物相匹配,另一方面控制系統比SBR工藝更簡單。
對大型污水處理廠而言,CASS反應池設計成多池模塊組合式,單池可獨立運行。當處理水量小於設計值時,可以在反應地的低水位運行或投入部分反應池運行等多種靈活操作方式;由於CASS系統的主要核心構築物是CASS反應池,如果處理水量增加,超過設計水量不能滿足處理要求時,可同樣復制CASS反應池,因此CASS法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可隨企業的發展而發展,它的階段建造和擴建較傳統活性污泥法簡單得多。
3.7剩餘污泥量小,性質穩定
傳統活性污泥法的泥齡僅2-7天,而CASS法泥齡為25-30天,所以污泥穩定性好,脫水性能佳,產生的剩餘污泥少。去除1.0kgBOD產生0.2~0.3kg剩餘污泥,僅為傳統法的60%左右。由於污泥在CASS反應池中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消化,所以剩餘污泥的耗氧速率只有10mgO2/gMLSS.h以下,一般不需要再經穩定化處理,可直接脫水。而傳統法剩餘污泥不穩定,沉降性差,耗氧速率大於20mgO2/gMLSS.h,必須經穩定化後才能處置。
4CASS設計中應注意的問題
4.1水量平衡
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通常是不均勻的,如何充分發揮CASS反應池的作用,與選擇的設計流量關系很大,如果設計流量不合適,進水高峰時水位會超過上限,進水量小時反應池不能充分利用。當水量波動較大時,應考慮設置調節池。
4.2控制方式的選擇
CASS工藝的日益廣泛應用,得益於自動化技術發展及在污水處理工程中的應用。CASS工藝的特點是程序工作制,可根據進水及出水水質變化來調整工作程序,保證出水效果。整套控制系統可採用現場可編程式控制制(PLC)與微機集中控制相結合,同時為了保證CASS工藝的正常運行,所有設備採用手動/自動兩種操作方式,後者便於手動調試和自控系統故障時使用,前者供日常工作使用。
4.3曝氣方式的選擇
CASS工藝可選擇多種曝氣方式,但在選擇曝氣頭時要盡量採用不堵塞的曝氣形式,如穿孔管、水下曝氣機、傘式曝氣器、螺旋曝氣器等。採用微孔曝氣時應採用強度高的橡膠
曝氣盤或管,當停止曝氣時,微孔閉合,曝氣時開啟,不易造成微孔堵塞。此外,由於CASS工藝自身的特點,選用水下曝氣機還可根據其運行周期和DO等情況適當開啟不同的台數,達到在滿足廢水要求的前提下節約能耗的目的。
4.4排水方式的選擇
CASS工藝的排水要求與SBR相同,目前,常用的設備為旋轉式撇水機,其優點是排水均勻、排水量可調節、對底部污泥干擾小,又能防止水面漂浮物隨水排出。
CASS工藝沉澱結束需及時將上清液排出,排水時應盡可能均勻排出,不能擾動沉澱在池底的污泥層,同時,還應防止水面的漂浮物隨水流排出,影響出水水質。目前,常見的排水方式有固定式排水裝置如沿水池不同深度設置出水管,從上到下依次開啟,優點是排水設備簡單、投資少,缺點是開啟閥門多、排水管中會積存部分污泥,造成初期出水水質差。浮動式排水裝置和旋轉式排水裝置雖然價格高,但排水均勻、排水量可調、對底部污泥干擾小,又能防止水面漂浮物隨出水排出,因此,這兩種排水裝置目前應用較多,尤其旋轉式排水裝置,又稱潷水器,以操作靈活、運行穩定性高等優點受到設計人員和用戶的青睞。
4.5需要注意的其它問題
1、冬季或低溫對CASS工藝的影響及控制
2、排水比的確定
3、雨季對池內水位的影響及控制
4、排泥時機及泥齡控制
5、預反應區的大小及反應池的長寬比
6、間斷排水與後續處理構築物的高程及水量匹配問題。
5CASS的經濟性
實踐證明,CASS工藝日處理水量小則幾百立方米,大則幾十萬立方米,只要設計合理,與其它方法相比具有一定的經濟優勢。它比傳統活性污泥法節省投資20%-30%,節省土地30%以上。當需採用多種工藝串聯使用時,如在CASS工藝後有其它處理工藝時,通常要增加中間水池和提升設備,將影響整體的經濟優勢,此時,要進行詳細的技術經濟比較,以確定採用CASS工藝還是其它好氧處理工藝。
由於CASS工藝的曝氣是間斷的,利於氧的轉移,曝氣時間還可根據水質、水量變化靈活調整,均為降低運行成本創造了條件。總體而言,CASS工藝的運行費用比傳統活性污泥法稍低。
曝氣盤或管,當停止曝氣時,微孔閉合,曝氣時開啟,不易造成微孔堵塞。此外,由於CASS工藝自身的特點,選用水下曝氣機還可根據其運行周期和DO等情況適當開啟不同的台數,達到在滿足廢水要求的前提下節約能耗的目的。
4.4排水方式的選擇
CASS工藝的排水要求與SBR相同,目前,常用的設備為旋轉式撇水機,其優點是排水均勻、排水量可調節、對底部污泥干擾小,又能防止水面漂浮物隨水排出。
CASS工藝沉澱結束需及時將上清液排出,排水時應盡可能均勻排出,不能擾動沉澱在池底的污泥層,同時,還應防止水面的漂浮物隨水流排出,影響出水水質。目前,常見的排水方式有固定式排水裝置如沿水池不同深度設置出水管,從上到下依次開啟,優點是排水設備簡單、投資少,缺點是開啟閥門多、排水管中會積存部分污泥,造成初期出水水質差。浮動式排水裝置和旋轉式排水裝置雖然價格高,但排水均勻、排水量可調、對底部污泥干擾小,又能防止水面漂浮物隨出水排出,因此,這兩種排水裝置目前應用較多,尤其旋轉式排水裝置,又稱潷水器,以操作靈活、運行穩定性高等優點受到設計人員和用戶的青睞。
4.5需要注意的其它問題
1、冬季或低溫對CASS工藝的影響及控制
2、排水比的確定
3、雨季對池內水位的影響及控制
4、排泥時機及泥齡控制
5、預反應區的大小及反應池的長寬比
6、間斷排水與後續處理構築物的高程及水量匹配問題。
5CASS的經濟性
實踐證明,CASS工藝日處理水量小則幾百立方米,大則幾十萬立方米,只要設計合理,與其它方法相比具有一定的經濟優勢。它比傳統活性污泥法節省投資20%-30%,節省土地30%以上。當需採用多種工藝串聯使用時,如在CASS工藝後有其它處理工藝時,通常要增加中間水池和提升設備,將影響整體的經濟優勢,此時,要進行詳細的技術經濟比較,以確定採用CASS工藝還是其它好氧處理工藝。
由於CASS工藝的曝氣是間斷的,利於氧的轉移,曝氣時間還可根據水質、水量變化靈活調整,均為降低運行成本創造了條件。總體而言,CASS工藝的運行費用比傳統活性污泥法稍低。
CyclicActivatedSludgeSystem,簡稱CASS,即循環式活性污泥生物反應工藝。
適用范圍:CASS法適用於生活污水、城市污水和大多數工業污水。
概述
CASS工藝是在SBR(序列間歇式反應器,SequencingBatchReactor)工藝上發展起來的.,目前已在實踐中得到廣泛應用。整個污水廠進出水是連續的,所有設備的維護可以都在水面上進行。簡單,靈活,可靠,耐沖擊負荷;剩餘污泥比傳統活性污泥法和普通SBR少。無需調節池和初沉池。還具有較好的脫氮除磷效果,佔地少、耗能低、投資省。
工藝流程
CASS工藝集反應、沉澱、排水於一體,對污染物質的降解是一個時間上的推流過程,微生物處於好氧--缺氧--厭氧周期性變化之中。
完整的CASS周期可分為以下四個步驟:
曝氣階段-->沉澱階段-->潷水階段-->閑置階段
工藝特點
處理效率高,出水水質好;
佔地面積省,建設費用低;
能耗低,管理方便,運行費用省;
運行可靠,對沖擊負荷的適應性強,不發生污泥膨脹。
CASS池分預反應區和主反應區。在預反應區內,微生物能通過酶的快速轉移機理迅速吸附污水中大部分可溶性有機物,經歷一個高負荷的基質快速積累過程,這對進水水質、水量、PH和有毒有害物質起到較好的緩沖作用,同時對絲狀菌的生長起到抑製作用,可有效防止污泥膨脹;隨後在主反應區經歷一個較低負荷的基質降解過程。CASS工藝集反應、沉澱、排水、功能於一體,污染物的降解在時間上是一個推流過程,而微生物則處於好氧、缺氧、厭氧周期性變化之中,從而達到對污染物去除作用,同時還具有較好的脫氮、除磷功能。CASS生物處理法是周期循環活性污泥法的簡稱,最早產生於美國,90年代初引入中國,目前,由於該工藝的高效和經濟性,應用勢頭迅猛,受到環保部門及擁護的廣泛關注和一致好評。經過模擬試驗研究,已成功應用於生活污水、食品廢水、制葯廢水的治理,取得了良好的處理效果,為CASS法在我國的推廣應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CASS法是在間歇式活性污泥法(SBR法)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其工作原理如下圖所示:
(見附圖)
在反應器的前部設置了生物選擇區,後部設置了可升降的自動潷水裝置。其工作過程可分為曝氣、沉澱和排水三個階段,周期循環進行。污水連續進入預反應區,經過隔牆底部進入主反應區,在保證供氧的條件下,使有機物被池中的微生物降解。根據進水水質可對運行參數進行調整。CASS法的特點與SBR相比,CASS法的優點是:其反應池由預反應區和主反應區組成,因此,對難降解有機物的去除效果更好。進水過程是連續的,因此,進水管道上無需電磁閥等控制元件,單個池子可獨立運行;而SBR進水過程是間歇的,應用中一般要2個或2個以上池子交替使用。排水是由可升降的堰式潷水器完成的,隨水面逐漸下降,均勻將處理後的清水排出,最大限度降低了排水時水流對底部沉澱污泥的擾動。CASS法每個周期的排水量一般不超過池內總水量的1/3,而SBR則為3/4,所以,CASS法比SBR法的抗沖擊能力更好。
與傳統活性污泥法相比,CASS法的優點是:建設費用低:省去了初次沉澱池、二次沉澱池及污泥迴流設備,建設費用可節省10-25%。以10萬噸的城市污水處理廠為例,傳統活性污泥法的總投資約1.5億,CASS法總投資約1.1億。工藝流程短,佔地面積少:污水廠主要構築物為集水池、沉砂池、CASS曝氣池、污泥池,而沒有初次沉澱池、二次沉澱池,布局緊湊,佔地面積可減少20-35%。以10萬噸的城市污水廠為例,傳統活性污泥法佔地面積約為180畝,CASS法佔地面積約120畝。運轉費用省:由於曝氣是周期性的,池內溶解氧的濃度也是變化的,沉澱階段和排水階段溶解氧降低,重新開始曝氣時,氧的濃度梯度大,傳遞效率高,節能效果顯著,運轉費用可節省10-25%。有機物去除率高,出水水質好:根據研究結果和工程應用情況,通過合理的設計和良好的管理,對城市污水,進水COD為400mg/L時,出水小於30mg/L以下。對可生物降解的工業廢水,即使進水COD高達3000mg/L,出水仍能達到50mg/L左右。對一般的生物處理工藝,很難達到這樣好的水質。所以,對CASS工藝,二級處理的投資,可達到三級處理的水質。管理簡單,運行可靠:污水處理廠設備種類和數量較少,控制系統比較簡單,工藝本身決定了不發生污泥膨脹。所以,系統管理簡單,運行可靠。污泥產量低,污泥性質穩定。具有脫氮除磷功能。無異味。CASS工藝特點設備安裝簡便,施工周期短,具有較好的耐水、防腐能力,設備使用壽命長;對原水的水質水量的變化有較強的適應能力,處理效果穩定,出水水質好,可回用於污水處理廠內的如綠化、澆地、洗車等有關雜用用途;處理工藝在國內外處於先進水平,設備自動化程度高,可用微機進行操作和控制;整個工藝運轉操作較為簡單,維修方便,處理廠內不產生污染環境的臭氣和蚊螢;投資較省,處理成本低,工藝有推廣應用價值。
CASS操作周期一般可分為四個步驟:曝氣階段由曝氣裝置向反應池內充氧,此時有機污染物被微生物氧化分解,同時污水中的NH3-N通過微生物的硝化作用轉化為NO3--N。沉澱階段此時停止曝氣,微生物利用水中剩餘的DO進行氧化分解。反應池逐漸由好氧狀態向缺氧狀態轉化,開始進行反硝化反應。活性污泥逐漸沉到池底,上層水變清。潷水階段沉澱結束後,置於反應池末端的潷水器開始工作,自上而下逐漸排出上清液。此時反應池逐漸過渡到厭氧狀態繼續反硝化。
閑置階段:閑置階段即是潷水器上升到原始位置階段。
⑵ 求實驗室減壓蒸餾裝置圖
實驗室減壓蒸餾裝置圖如下圖所示:
實驗原理
1.減壓蒸餾適用對象
在常壓蒸餾時未達沸點即已受熱分解、氧化或聚合的物質
2、減壓下的沸點
(1)通常液體的沸點是指其表面的蒸氣壓等於外界大氣壓時的溫度;
(2)液體沸騰時溫度是與外界的壓力相關的,即外界壓力降低沸點也降低;
(3)利用外界壓力和液體沸點之間的關系,將液體置於一可減壓的裝置中,隨體系壓力的減小,液體沸騰的溫度即可降低,這種在較低壓力下進行蒸餾的操作被稱為減壓蒸餾。
注意事項
1.真空油泵的好壞決定於其機械結構和真空泵油的質量,如果是蒸餾揮發性較大的有機溶劑,其蒸氣被油吸收後,會增加油的蒸氣壓,影響泵的抽真空效果;如果是酸性的蒸氣,還會腐蝕泵的機件;
另外,由於水蒸氣凝結後會與油形成濃稠的乳濁液,破壞了油泵的正常工作。因此,在真空油泵的使用中,應安裝必要的保護裝置。
2.測壓計的作用是指示減壓蒸餾系統內部的壓力,通常採用水銀測壓計,一般可分為封閉式和開口式兩種。使用時必須注意勿使水或臟物侵入測壓計內。水銀柱中也不得有小氣泡存在。否則,將影響測定壓力的准確性。
⑶ 一個做污水處理的實驗室需要哪些玻璃儀器啊詳細點。
編號 儀器名稱 功能描述
1 pH測定儀 pH測定
2 電導率測定儀 電導率測定
3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化學指標測定
4 溶解氧測定儀 溶解氧測定
5 COD快速測定儀 化學需氧量測定
6 恆溫生化培養箱 生化學氧量測定
7 高壓蒸汽滅菌鍋 滅菌、恆溫恆壓加熱
8 電烘箱 烘乾,懸浮物濃度測定
9 流量計 流量測定
10 移液器 液體移取
11 電子天平 葯品量取
12 離心機 固液分離
13 過濾器 固液分離
14 馬福爐 污泥濃度測定
15 空氣壓縮機 提供壓縮空氣,充氧
16 生物發酵罐 微生物培養
17 廢水采樣器 水樣採集
18 恆溫培養搖床 恆溫培養
19 通風櫃 有毒有害溶液配置
20 常規玻璃容器 各類
⑷ 實驗室廢水處理方法和裝置有哪些
實驗室廢水含有酸、鹼、有機污染物、重金屬離子、病原微生物,PH 值變化幅度大,COD 濃度高,主要分為三大類:
1、有機廢水:主要來源是實驗試劑、溶劑;
2、無機廢水:主要來源是酸鹼試劑、重金屬試劑;
3、生物致病廢水:主要來源是微生物培養、血液生化實驗,血站、疾控中心等;
實驗室廢水排放標准:【GB8978-1996】《污水綜合排放標准》;
主要檢測指標是:重金屬、PH值、懸浮物、色度、COD、大腸桿菌等。
實驗室廢水處理比較成熟的方法及設備:
1、重金屬混凝共沉工藝:去除重金屬、懸浮物、色度;
2、PH自動調節工藝:酸鹼廢水自動調節PH值;
3、臭氧氧化消毒工藝:有機廢水降解、去除COD、殺滅大腸桿菌;
4、醫療廢水按要求還要投二氧化氯;
5、實驗室廢水處理凈化裝置:一體化組合工藝處理,全自動運行
⑸ 一個做污水處理的實驗室需要哪些玻璃儀器啊詳細點。
箱類:低溫冰箱,培養箱,烘箱,乾燥箱,恆溫水箱(鍋),實驗箱。
輔助儀器:移液器,(頂空)自動進樣器,吹掃捕集樣品濃縮儀,高壓滅菌鍋,實驗操作台,旋轉蒸發儀,均質機/分散機,組織搗碎機,電泳儀及電泳槽系列產品,超純水系統及配套產品,研磨儀器,水浴恆溫振盪箱(鍋),攪拌器,各種振盪器,純水蒸餾器,馬弗爐,超聲波清洗儀,篩選儀器。追問:
污水處理廠的實驗室一般都做的是很基本的生化實驗,比如測BOD5、COD、SS、氨氮等,要針對你所測試的項目來定需要什麼儀器,上面哪些項目都是最基本的,可以查查用什麼方法測定,比如COD你可以選擇在線監測這樣很方便,當然儀器比較貴,也可以選擇普通的消解滴定的方法(迴流冷凝管,電爐,鐵架台,瓶瓶罐罐什麼的,酸鹼滴定管,電子天平,必備的葯劑,等等)。這主要是需要一些化學用的玻璃器皿和設備。顯微鏡也是必要的,做污泥鏡檢常常需要。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如果做金屬離子分析也是需要的。追問:
⑹ 聚合氯化鋁怎麼自動投加
方法如下:
1、 採用現場模擬裝置來確定和控制聚合氯化鋁投葯量是較簡單的一種方法。常用的模擬裝置是斜管沉澱器、過濾器或兩者並用。當原水濁度較低時,常用模擬過濾器(直徑一般為100ram左右);當原水濁度較高時,可用斜管沉澱器或者沉澱器和過濾器串聯使用。採用過濾器的方法是:由水廠混合後的水中引出少量水樣,連續進入過濾器,連續測定過濾器出水濁度,由此判斷投葯量是否適當,然後反饋於生產進行投葯量的調控。由於是連續檢測且檢測時間較短(一般約十幾分鍾完成),故能用於水廠混凝劑聚合氯化鋁投加的自動控制系統。不過,此法仍存在反饋滯後現象,只是滯後時間較短。此外,模擬裝置與生產設備畢竟存在一定差別。但與實驗室試驗相比,更接近於生產實際情況。
2.燒杯試驗法:燒杯試驗法具有方便、靈活、簡單、設備投入少的特點,因而目前在我國的一些水廠(尤其是一些小型水廠)中被廣泛採用。這種方法的試驗結果只對取樣瞬間水質有代表性,確定的聚合氯化鋁量存在不連續性和滯後性問題。因此,適宜作為評價聚合氯化鋁投量的輔助手段,而不適宜用於混凝投葯的在線實時控制。
3.數學模型法:數學模型法是以若干原水水質參數(如濁度、pH、水溫、鹼度等)及水量參數為變數,建立其與投葯量之間的相關函數,即數學模型。在水處理中,最好採用前饋和後饋相結合的控制模型。前饋數學模型應選擇影響混凝效果的主要參數作為變數,例如原水濁度、pH、水溫、鹼度、溶解氧及水量等。前饋控制確定一個給出量,然後以沉澱池出水濁度作為後饋信號來調節前饋給出量。
⑺ 【污水處理】老師讓我設計一個實驗室用的SBR反應器,請問怎麼設計啊完全不會啊
網上有SBR設計計算書,模擬算一下池容,定好進水,曝氣,沉澱,排水周期就行了,而且靠SBR還難以解決含聚污水
⑻ 實驗室廢水處理方法和裝置有哪些
實驗室廢水有很多種下面我詳細的說一下
氧化還原中和沉澱法
此類方法多適用於含六價鉻和具有還原性的有毒物質及金屬的有機化合物。主要用於處理含氰、含酚、含硫化物的廢水。常見的工藝過程是向廢水中加入氧化劑 ,經過氧化還原反應後 ,使高毒性的物質轉化為低毒性的物質 ,再經過混凝、沉澱將其從反應體系中除去。C r6 + 和 C r3 + 的無機物最高允許排放量分別為0. 5 mg /L 和 3. 0 mg /L。含鉻的廢液可用鐵、鋅等作還原劑 ,用廢鹼液中和沉澱後 ,轉化為難溶鹽除去。
2.硫化物沉澱法
這種方法適用於含汞、鉛等金屬的呈酸性的實驗廢水。一般是向廢水中加入硫化鈉 ,生成難溶於水的金屬硫化物 ,然後與 Fe (OH ) 3 共沉澱而分離出去。
3.絮凝沉澱法
絮凝沉澱法不僅是處理許多工業企業污水中重金屬的有效方法 ,也是實驗室廢水處理的一種可行
方法。這種方法適用於含重金屬較多的實驗廢水 ,加入合適的絮凝劑 ,在弱鹼性條件下可以形成絮狀沉澱 ,有效去除廢水中的重金屬離子 ,降低廢水的化學需氧量 ( COD ) 。
4.活性炭吸附法
這種方法多用於處理物理、化學方法不能處理的微量呈溶解狀態的有機實驗廢水。有機實驗廢水含有大量的廢溶劑、實驗殘液、有機酸等。其濃度高、排放量少的特點很適合活性炭吸附法處理。處理工藝流程為先把廢水中的有相分離出來 ,再用活 性炭吸附 , COD 的去除率可達 93%
5.焚燒法
每種處理方式都有其特定的處理性能 ,都不是萬能的。焚燒法一般適用於形成乳濁液之類的液。但要特別注意避免燃燒產生的毒氣造成二次污染。例如 ,對於只含有 C, H , O 元素的有機廢物在燃燒時一般不會造成二次污染 ,而含有鹵素 N , S等元素的有機廢物焚燒時將會釋放多種有害氣體。
6.生物實驗廢水的處置方法
處理生物實驗廢水常用的方法是熱力消毒滅菌和化學葯劑消毒滅菌。熱力消毒滅菌法是通過高溫加熱使廢水溫度達到或超過某些有害微生物存活溫度的最高極限 ,殺死細菌 ,以確保排出廢水的安全。化學葯劑消毒滅菌法則是利用各種化學葯劑對廢水中的有害微生物進行殺菌消毒處理 ,目前常用的消毒工藝有臭氧消毒、氯消毒、鹼消毒等。在實際操作中 ,可以採用熱力和化學葯劑相結合的消毒滅菌方式 ,安全有效地處理生物安全實驗室的廢水。
詳細的可以看水天藍環保裡面有詳細的解答
⑼ 工業上常利用含硫廢水生產Na2S2O35H2O,實驗室可用如圖所示裝置(略去部分夾持儀器)模擬生產過程.燒瓶
(1)儀器組裝完成後,關閉兩端活塞,向裝置B中的長頸漏斗內注入液體至形成一段液柱,若液柱高度保持不變,則氣密性良好,D中左側為短導管可防止液體倒吸,E中盛放NaOH溶液進行尾氣處理,防止含硫化合物排放在環境中,
故答案為:液柱高度保持不變;防止倒吸;NaOH;
(2)C中Na2S和Na2SO3恰好完全反應,由Na2S(aq)+H2O(l)+SO2(g)═Na2SO3(aq)+H2S(aq)(Ⅰ)
2H2S(aq)+SO2(g)═3S(s)+2H2O(l)(Ⅱ)
S(g)+Na2SO3(a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