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銅綠受熱實驗現象用該裝置進行實驗時裝置上有哪些注意點

銅綠受熱實驗現象用該裝置進行實驗時裝置上有哪些注意點

發布時間:2025-08-12 18:42:06

❶ 中考化學探究題

中考化學實驗探究題歸類
科學探究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要學習方式,貫穿與整個教學的各個環節。近幾年的各地中考試卷中,以開放型的命題方式對探究能力的考查比重在逐年加大,尤其是實驗探究題更呈現出多樣、靈活和開放。現就該類考題歸類解析如下:
一、物質成份的探究
例1、室驗室開放日,我與小娜、小佳、小華、小麗等同學來到實驗室,看到實驗桌上擺放著四瓶無標簽的試劑,分別是兩瓶固體和兩瓶液體,我們決定對「固體與液體」之間的反應進行一些探究。
(1) 小娜同學從一瓶固體和一瓶液體中各取少量試劑於試管中進行混合,立即
產生了一種無色氣體,對氣體是何物質,同學們進行了大膽的猜想,小佳同學的
猜想可能是① ;② ;……。
(2)我想設計一個實驗證明小佳同學猜想①是正確的,實驗設計如下:
實 驗 步 驟 現 象 及 結 論

(3)小華想用右上圖給定的收集裝置收集一瓶小佳同學猜想②中的氣體,則氣體
由 (填a或b)端進入。
(4)小麗同學從另外兩瓶試劑中各取少量試劑於試管中,發現混合後,固體發生了變化,但無氣泡放出。同學們對加入試管中的固體和液體從不同的反應類型、物質類別等方面進行了大膽的猜想:
猜想一: ;

猜想二: ;

猜想三: ;
……。
分析:首先要知道在初中化學利用固體和液體接觸來製取的氣體主要有哪些,然後針對所猜想的氣體設計實驗方案進行探究,同樣,對固體和液體反應不產生氣體的情況進行分析後,提出猜想的可能。
答案(1)①CO2;②H2[或O2…… ]
(2)如①是CO2[或H2;或O2……]
實 驗 步 驟 現 象 及 結 論
將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將試管口堵一會兒,點燃此氣體;或將帶火星的木條插入試管中…]… 石灰水變渾濁,則證明是二氧化碳。[或能燃燒,產生淡藍色火焰;或聽到爆鳴聲,則證明是氫氣;或木條復燃,證明是氧氣……]
(3)②中如果是氫氣 填 a (如是氧氣或二氧化碳填 b )
(4) 猜想一:金屬與鹽溶液發生置換反應;
猜想二:金屬氧化物與酸溶液反應;
猜想三:鹼與酸溶液發生復分解反應;
猜想四:氧化物(如CaO)與水發生化合反應
猜想五:可溶於水的固體物質

例2、「旺旺雪餅」袋內有一個小紙袋,上面寫著「乾燥劑,主要成分是生石灰」。
⑴生石灰(CaO)可作乾燥劑的理由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
(2)我對它作了一系列探究,獲得較多收益,其實驗方案如下:
問題與猜想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問題1:小紙袋中的物質能否繼續作乾燥劑? 取足量小紙袋中固體放入燒杯中,加入適量水,觸摸杯壁。

不能做乾燥劑
問題2:我猜想變質後的物質可能是

(可圖示)

我對它還有一個要再探究的新問題: 。
分析:首先是要清楚生石灰可作乾燥劑的化學原理,同時要分析生石灰在空氣中久置會發生一些什麼變化以及變化後的產物,針對產物的性質特點設計實驗方案進行探究。
答案:(略)

例3、小李和小王兩位同學對鹼式碳酸銅[Cu2(OH)2CO3]受熱完全分解後的黑色固體產物的成分進行探究。
(1)小李根據鹼式碳酸銅的化學式對黑色固體產物做出以下猜想:①可能是碳,②可能是氧化銅,③可能是碳和氧化銅的混合物。他做出以上猜想的依據是 ;
(2)小王根據碳的化學性質,認為猜想③可以排除,理由是 ;
(3)為驗證①、②猜想,他們設計如下實驗方案:向盛有少量黑色固體的試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振盪,待完全反應後靜置觀察現象。若猜想①正確,現象應該是
;若猜想②正確,現象應該是 。
分析:化學反應前後元素的種類不變,鹼式碳酸銅受熱分解生成氧化銅和碳都有可能,且都是黑色的,但氧化銅和碳在加熱的條件下能發生反應,即猜想③可以排除。對猜想①、②的可根據氧化銅和碳與稀硫酸作用的不同現象加以驗證。
答案(略)

二、物質變化條件的探究
例4、小林同學發現銅制眼鏡框表面出現了綠色物質,通過化學學習知道該物質為銅銹,俗稱銅綠,主要成分是Cu2(OH)2CO3。
[提出問題]銅是在什麼條件下銹蝕的?小林對此進行了探究。
[猜想]根據銅銹的化學式,猜想銅生銹可能是銅與水、 、 共同作用的結果。
[設計與實驗]借鑒「鐵釘銹蝕條件的探究」實驗,小林設計了「銅片銹蝕條件的探究」實驗如下圖所示:(1)實驗較長時間後,發現 試管中的光亮銅片最先生銹(填字母編號)。
(2)從優化實驗的角度考慮,A實驗是多餘的,他只考慮了水這個單一條件。C試管中除光亮銅片、蒸餾水外,還有的另外一種物質為
(3)D試管中除光亮銅片外,還有的另外兩種物質,為 ;從D試管的實驗中,獲得的結論是 。
[評價與改進]我認為小林設計的「銅片銹蝕條件的探究」實驗不夠完善,要得出正確結論,還要補充的一個實驗是(可圖示) 。
[反思與小結]通過銅片銹蝕條件的探究實驗,我獲得的啟示是:

分析:金屬在空氣中銹蝕都跟氧氣有關,而根據鹼式碳酸銅的化學式可以分析,銅在空氣中銹蝕還可能跟含碳的氣體,即二氧化碳氣體和水有關,借鑒鐵釘銹蝕條件的探究方式來分析回答、評價小林同學的實驗方案。
答案: O2、CO2(或名稱,下同) ⑴ B ⑵ CO2(或O2) ⑶ CO2和O2
水是銅生銹的必要條件之一(或缺少水這個條件,銅不能生銹。)
取一支試管,放入一塊光亮銅片,加入少量蒸水浸沒部分銅片,充入O2(或CO2)後,塞緊橡皮塞,放置對比觀察。(或用右圖示表示)。(說明:此實驗中充入的氣體必須與⑵相反,否則此空不得分)

例5、鐵暴露在空氣中會生銹。不知你注意了沒有,將蘋果切開不久,果肉上就會產生一層咖啡色的物質,也好象是生了「銹」一樣。某化學活動小組對此進行了探究。
【提出問題】切開的蘋果「生銹」與什麼因素有關?
【猜想與假設】
猜想①:可能與空氣沒有關系,只是果肉內的物質自身相互反應而「生銹」。
猜想②: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質與空氣中的氧氣作用而「生銹」;
猜想③: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質與空氣中的氮氣作用而「生銹」;
猜想④: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質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作用而「生銹」;
猜想⑤: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質與空氣中的氧氣作用而「生銹」,並且蘋果「生銹」的速度還可能與溫度有關。

【收集證據】
(一)查閱有關資料:已知蘋果「生銹」是果肉里的物質(酚和酶)與空氣中的一種物質發生反應,生成咖啡色的物質。
(二)實驗探究:針對上面的猜想①至猜想⑤,化學活動小組依次設計了實驗方案,進行了實驗驗證,並依次觀察到下列實驗現象。請你將他們設計的可行的實驗探究方案,填寫在下表中。
猜想 可行的實驗方案 觀察到的實驗現象
猜想①
將一小塊果肉浸入盛有蒸餾水的燒杯中,觀察現象。 果肉表面不變色。
猜想②
果肉表面變色。
猜想③

果肉表面不變色。
猜想④
果肉表面不變色。
猜想⑤ 溫度高的先變色。
【得出結論】 。
【反思與評價】 (1)在②—⑤四種猜想中,你認為猜想 (填代號)最不合理,理由是 。
(2)在驗證猜想①時,同學們發現,如果水不與空氣隔絕,果肉放在水中時間長了也會變色,其可能的原因是 。
【應用】根據上述結論,要防止果汁變質,果品加工廠加工和保存果汁時可採取的措施是

分析:(略)
答案:
【收集證據】
猜想 可行的實驗方案
猜想②
將一小塊切開的蘋果放入盛有氧氣的集氣瓶中,觀察現象。
猜想③
將切開的蘋果放入盛有氮氣的集氣瓶中,觀察現象。
猜想④
將切開的蘋果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觀察現象。
猜想⑤ 各取一小塊蘋果分別放入兩支集滿氧氣的試管中,將其中一支試管放入熱水中,觀察兩試管中蘋果的變色速度。
【得出結論】 是果肉中的成分與氧氣作用的結果,「生銹」的速度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果肉變色速度越快。
【反思與評價】
(1)③ 氮氣化學性質很穩定,通常不與其它物質反應。
(2)水中溶解了氧氣
【應用】將水果在隔絕空氣的條件下加工,採用真空包裝並低溫保存。

三、物質性質的探究
例6、實驗室常用石蕊試紙檢驗物質的酸鹼性:酸性物質使藍色的石蕊試紙變紅,鹼性物質使紅色的石蕊試紙變藍。某學生欲探究碳酸具有酸性而二氧化碳不具有酸性,按右圖進行實驗。
請回答:(1)該學生通過上述實驗能否得出滿意的結論?

⑵若能,請說明理由;若不能,請你設計還需進行的實驗,以得出滿意結論。(用語言敘述或圖示均可)

分析:首先要知道水不能是石蕊試紙變色,二氧化碳氣體若具有酸性,則應該能使乾燥的石蕊試紙變色,而實驗(Ⅲ)只能說明碳酸具有酸性,因而上述實驗不能得出滿意的結論。還需設計乾燥的二氧化碳氣體通入實驗(Ⅰ)裝置來進行驗證。
答案:不能得出滿意的結論,因為該實驗不能說明二氧化碳有沒有酸性。

例7、維生素C又名抗壞血酸,易溶於水,已被氧化,能與碘反應。人體缺乏維生素C可能引發多種疾病。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對它研究如下:
(1)猜想:維生素C可能具有酸性?
(2)實驗方案:
提供試劑:維生素C片、蒸餾水、紫色石蕊試液、無色酚酞試液、稀鹽酸、氫氧化鈉溶液、氯化鋇溶液、pH試紙。
根據以上試劑,請你幫助他們設計出兩種實驗方案,並寫出實驗現象:
實 驗 內 容 實 驗 現 象
方案Ⅰ :
方案Ⅱ:

(3)結論:維生素C具有酸性。根據維生素C的性質,判斷下列物質中能與維生素C反應的是( )。
A.金屬鎂 B.食鹽 C.氫氧化鈉 D.硫酸銅
(4)某同學聯想到西紅柿等蔬菜、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放置時間長短是否對維生素C的含量產生影響。他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
Ⅰ把新鮮西紅柿和放置一周的西紅柿分別搗碎,用紗布將汁液擠入兩個燒杯中;
Ⅱ取兩支盛有2mL藍色碘的澱粉溶液的試管,分別滴加上述兩種汁液,邊加邊振盪,直到藍色剛好消失,記錄滴數如下:
汁 液 新鮮西紅柿的汁液 放置一周的西紅柿的汁液
滴 數 12 20
請回答下列問題:
①你認為西紅柿中維生素C含量高的是 。
②你從中得到的啟示是 。
分析:首先認識酸性物質具有的性質,根據性質設計驗證的實驗方案。
答案:
(2) ①將維生素C片溶於蒸餾水配成溶液,向其中滴加石蕊試液;溶液變紅色。
②將維生素C片溶於蒸餾水配成溶液,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試紙上,跟比色卡比較;pH試紙變紅色或pH小於7。
③ 將維生素C片溶於蒸餾水配成溶液,把維生素C的溶液逐滴滴入氫氧化鈉的酚酞溶液;紅色消失。
(3)A、C
(4)①新鮮的西紅柿
② 有壞血酸的病人要多吃含維生素C高的蔬菜和水果;要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

例8、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在學習了純鹼(Na2CO3)的性質後,聯想到家中蒸制饅頭時常用的物質小蘇打(NaHCO3),於是採用市售的小蘇打樣品進行了如下實驗探究。
實驗一:探究碳酸氫鈉的化學性質
(1) 取樣品溶於適量的水中,測得溶液的PH大於7。
(2) 向小蘇打樣品中滴加鹽酸,有大量氣泡產生,經檢驗該氣體是二氧化碳。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3) 向小蘇打的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生成了白色沉澱。
(4) 同學們通過查閱資料,在老師的指導下採用了右圖所示裝置對小蘇打和純鹼做了對比實驗。實驗中小試管內沾有無水硫酸銅粉末的棉花球變成藍色,a燒杯中石灰水無明顯現象,b燒杯中石灰水了現白色渾濁。試回答:
① 在實驗結束時,操作上要注意的問題是:
② 由實驗(4)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請歸納出小蘇打的化學性質(至少三點) 。
分析:本題只要認真閱讀實驗探究的過程和實驗現象,並通過對現象的分析,即可得出小蘇打的化學性質。
答案:
(2)NaHCO3+HCl NaCl+CO2↑+H2O
(4)①應先將導管從燒杯中取出,再熄滅酒精燈
②碳酸氫鈉受熱會分解,碳酸鈉受熱不分解(或碳酸鈉比碳酸氫鈉穩定)
碳酸氫鈉的水溶液呈鹼性,能使酸鹼指示劑變色;它可與酸發生反應;它可以與鹼反應,它受熱能分解。(任選三個性質)
參考方案:
(1)取一定量固體樣品加熱至完全分解,稱量殘留固體質量,得到質量差即為氣體二氧化碳的質量,可計算得到碳酸氫鈉質量和質量分數並與樣品的標注比較。
(2)取一定質量固體樣品加入一定量的鹽酸(足量)充分反應,稱量反應後溶液質量,得到差量即為氣體二氧化碳的質量,可計算得到碳酸氫鈉質量和質量分數並與樣品的標注比較。
(3)取一定量固體樣品,加入一定質量分數的稀鹽酸至恰好不再有氣泡產生,根據消耗的稀鹽酸質量,可計算得到碳酸氫鈉質量和質量分數並與樣品的標注比較。
(其它合理方案同樣給分。取樣品質量用數字或字母表達均可,重在體現思維過程、表述達意即可。)

❷ 熱鹼式碳酸銅(俗稱銅綠)可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 ...

(1)根據常見儀器名稱,圖中標號的儀器名稱:①試管,②酒精燈,③燒杯,④鐵架台;
(2)給試管中的固體加熱時,為了防止冷凝水倒流入試管底,使試管驟然遇冷而炸裂,大試管的管口應略向下傾斜.答案應填:冷凝水倒流入試管底,使試管驟然遇冷而炸裂;
(3)鹼式碳酸銅俗稱銅綠受熱可生成黑色氧化銅固體、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反應能生成碳酸鈣白色沉澱和水,把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會變渾;可見現象應填:①綠色固體變黑色,②試管口有水霧出現,③石灰水會變渾.
(4)根據鹼式碳酸銅俗稱銅綠受熱可生成黑色氧化銅固體、二氧化碳和水,寫出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Cu2(OH)2CO3

.

2CuO+H2O+CO2↑;
故答案為:
(1)①試管,②酒精燈,③燒杯,④鐵架台;
(2)冷凝水倒流入試管底,使試管驟然遇冷而炸裂;
(3)①綠色固體變黑色,②試管口有水霧出現,③石灰水會變渾;
(4)Cu2(OH)2CO3

.

2CuO+H2O+CO2↑;

❸ Ⅰ.探究黑色物質的成分【查閱資料】①銅綠受熱分解會生成黑色的氧化銅 ②酒精在不完全燃燒時會生成炭

炭黑或C藍 CuO + H 2 SO 4 = CuSO 4 + H 2 O CuO + H 2 Cu + H 2 O
軍軍軍軍的方案操作簡單、安全,節約能源不需要加熱等.

❹ 長期露置在空氣中的銅器表面有一層綠色固體.小強帶著濃厚的興趣對該綠色固體的元素組成進行研究.請你結

無水硫酸銅可用於檢驗是否有水,澄清石灰水可用於檢驗二氧化碳的存在.所以我們可以用裝置A連接裝置E,看無水硫酸銅是否變藍,如果變藍,說明產物中有水生成;再通入裝置D澄請石灰水,石灰水變渾濁說明有二氧化碳生成.故A可連接:ED;
二氧化碳與澄請石灰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
故答案為:E;D,

實雹搏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實驗Ⅰ:將一定量綠色固體裝入反應容器中,進行實驗 ①白色無水硫酸銅變藍色 產物中有 H2O
②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產物中有二氧化碳
寫出檢驗二氧化碳的化學方源清祥程式:
CO2+Ca(OH)2═CaCO3↓+H2O
③綠色固體變黑色
(1)根據鹼式碳酸銅的化學式對黑色固體產物做出猜想的依據是質量守恆定律,根據質量守恆定律,化學反應前後元素的種類不變;
(2)猜想③可以排除,理由是碳具有還原性,能將氧化銅還原為銅,二者在高溫下不能共存;
(3)鑒別碳和氧化銅,向盛有少量黑色固體的試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振盪,待完全反應後靜置觀察現象.若猜想①正確,因為碳和稀硫酸不反應,所以固體沉澱在試管底部,無現象;若猜想②正確,現象應該是氧化銅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溶液變藍色;
(4)金屬在空氣中被腐蝕主要是由於和空氣中的氧氣、水及二氧化碳反應所致,所以要防止金屬被腐蝕通常採用將金屬放在乾燥的環正激境中或隔絕空氣.如金屬表面刷油漆、加鍍層金屬等.
故答案為:
(1)化學反應前後元素種類不變;
(2)C和CuO要發生反應;
(3)黑色固體不溶解,溶液不變色;黑色固體全部溶解,溶液由無色變成藍色;
(4)刷油漆等;

❺ 初三下冊化學第一單元重點是什麼,我想先做個預習…

第一章 開啟化學之門
第1節 化學給我們帶來什麼
化學的概念:

一、化學幫助我們正確認識物質:
1.交流與討論
(1)發現煤氣泄露時,怎麼操作?

(2)為何用鐵鍋燒菜比較好?

(3)吸煙產生的有害物質有哪些?

(4)為何不要濫用化肥農葯?

2、.觀察與思考
【實驗一:加熱碳酸氫銨】
(1)葯品: (白色粉末狀固體)
(2)儀器:鐵架台、試管、單孔橡皮塞、導管、燒杯、酒精燈
(3)實驗現象: ; ; ;

(4)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NH4HCO3 H2O NH3 CO2
(5)實驗結論: 。
(6)碳酸氫銨保存方法: 。
說明:檢驗氨氣的方法:
① 小心聞氣味,有刺激性氨臭氣味氣體,說明是氨氣;
② 將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在試管口,若試紙變藍色,則該氣體為氨氣。
檢驗二氧化碳的方法: 。
二、化學指導人類合理利用資源
1. 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資源
(1)氮氣
【物理性質】 。
【化學性質】化學性質不活潑,一般情況下 燃燒,不能供給動植物呼吸。
【用途】
① ;② ;③ ;④ 。
(2)稀有氣體(氦、氖、氬、氪、氙的總稱)
【物理性質】 。
【化學性質】化學性質很不活潑。所以稀有氣體又叫做 氣體。
【用途】① ;② 用作光源(如航標燈、強照明燈、閃光燈、霓虹燈等);③ 用於激光技術;④ 氦氣可 ;⑤ 氙氣可作麻醉劑。
2.觀察與思考
【實驗二:鐵的銹蝕實驗】(課本P5)
(1)除去鐵銹的方法: 。
(2)鐵生銹的條件: 和 共同存在。若在 中,則生銹速度加快。
(3)實驗現象是: ; 。
⑷產生該現象的原因:

⑸如何防止鐵製品的銹蝕?

三、化學促進科學技術的發展
1.我國的古代化學工藝舉世聞名,如:

、 。
2.現代科技,如:
石英砂可製造 ;半導體硅晶片可用於製造
高強度陶瓷可製成 ;鈦合金材料可用於製造
第2節 化學研究些什麼
一、化學研究物質的性質與變化
1、活動與探究
【實驗一:探究蠟燭的燃燒】
某同學對蠟燭(主要成分是石蠟)及其燃燒進行如下探究.請填寫下列空格:
(1)取一支蠟燭,用小刀切下一小塊把它放入水中,蠟燭浮在水面上.結論:
(2)點燃蠟燭,觀察到蠟燭火焰分為外焰、內焰、焰心三層,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蠟燭的火焰中(如圖所示),約1s後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 處最先炭化.
結論:蠟燭火焰的 溫度最高.
(3)點燃蠟燭後,用乾冷燒杯罩在火焰上方,燒杯內壁有水珠生成,說明蠟燭燃燒產生 ;再把一隻塗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罩在火焰上方,現象是 ,說明了 ;
(4)根據化學反應前後組成物質元素的種類不變,可得出結論:
石蠟中一定含有 、 元素
(5)熄滅蠟燭時產生的白煙是凝固的 。
(6)蠟燭燃燒的文字表達式: 。
2、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物理變化 化學變化
定 義
本質區別
聯 系 發生 變化時一定同時發 變化,而發生 變化時不一定同時發生 變化。
◎物質燃燒、鋼鐵生銹、食物腐爛、糧食釀酒等的變化是 變化。
◎水的三態變化、物質形狀的改變等指的是 變化。
◆舉例判斷:下列屬於物理變化的是 屬於化學變化的是
a.玻璃破碎、b.食物腐敗、 c.西瓜榨汁、d.海水曬鹽、e.葡萄釀酒、f.汽油揮發、
g.酒精燃燒、h.冰雪融化、i.燈泡通電、j.乾冰升華、 k.水沸騰、 l.金屬生銹
●.化學變化通常伴隨哪些現象?
答: 、 、 、 、 。
(這些現象只是有助我們判斷變化種類,而不能作為主要依據)
3、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物理性質 化學性質
定 義

實 例 顏色、狀態、氣味;硬度、密度、燃點、沸點、熔點、溶解性、揮發性、導電性、導熱性、延展性等 可燃性、氧化性、還原性、穩定性、活潑性、酸性、鹼性、毒性等
區 別 這種性質是否需要經過化學變化才能表現出來
●化學變化通常伴隨著 的吸收或釋放。如: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需要 太陽能;石蠟燃燒會 熱能和光能。干電池放電則是 能轉化為 能。
二、化學研究物質的組成和結構
1.交流與討論
① 如何證明空氣的存在?

②法國化學家拉瓦錫通過實驗,得出了空氣由 和 組成,其中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 的結論。
③ 空氣的成分按體積計算,大約氮氣(化學式: ): ;氧氣(化學式: ): ;
稀有氣體: ;二氧化碳: ;其它氣體和雜質: 。
2.觀察與思考
【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
【實驗裝置】如右圖所示。彈簧夾關閉。集氣瓶內加入少量水,並做上記號。
實驗的原理、裝置、注意事項等(教材P13)
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實驗步驟如下:①先用彈簧夾夾住乳膠管,
②再點燃紅磷,③迅速伸入瓶中,④並塞緊瓶塞。⑤待紅磷熄滅並冷卻後,打開彈簧夾。
請回答以下問題:
(1)紅磷燃燒時可觀察到的主要現象是 。
化學反應文字表達式為:
( ) ( ) ( )
(2)該實驗中紅磷需稍過量,目的是 .
(3)該實驗選用紅磷的原因是 。
可否用碳代替,為什麼? 。
(4)步驟⑤中打開止水夾後觀察到的現象是: 。
原因是 。
此實驗的結果通常水進入集氣瓶不足1/5,試分析原因:
, , .
(5)實驗完畢後,集氣瓶中剩餘的主要氣體是: ,通過該實驗可推論出該氣體的性質有 。
(6)由此可得出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約為 。
(7)拓展:步驟③中迅速的目的是什麼?否則可能的結果會如何?

3. 混合物和純凈物
混合物 純凈物
定義
特點 組成混合物的各種成分之間沒有發生化學反應,它們各自保持著原來的性質。 純凈物可以用化學式來表示。但是,絕對純凈的物質是沒有的。
實例
4.物質的組成與構成情況
①.物質由 組成。有的物質由一種元素組成,如氧氣(O2);有的物質由兩種元素組成,如二氧化碳(CO2);有的物質由三種元素組成,如碳酸鈣(CaCO3)等。
同種元素可以組成不同的物質;不同的物質可以含有相同的元素;如:
金剛石與石墨都是由 元素組成;
一氧化碳與二氧化碳都含有 、 兩種元素;
葡萄糖、澱粉、砂糖中都含有 。
② 物質都是由 構成的;物質的結構與組成不同,導致了 不同,性質不同決定了物質的用途不同。如:
金剛石可以做玻璃刀利用的性質是 ;石墨做鉛筆芯利用的性質是 。
一氧化碳能作燃料利用的性質是 ;二氧化碳能滅火利用的性質是 。
③ 物質由微粒構成,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離子。如:水由 構成;鐵由 構成;氯化鈉由 和 構成。
④ 化學變化前後元素種類不變,如:
鐵礦石中含有鐵元素只能煉鐵,而無法冶煉出黃金。
水中只含氫氧兩種元素,所以無法變成油(油中含有碳元素)
三、化學研究物質的用途與製法
●.交流討論
指出下列用途中,哪些是金剛石的用途,哪些是石墨的用途,各利用了什麼性質?
⑴製作鑽石 ⑵作為電池電極
⑶製造鉛筆芯 ⑷切割玻璃
第三節 怎樣學習和研究化學
一、實驗室葯品取用規則
不能 葯品,不要 葯品的氣味,不得 味道。
注意節約葯品。應該嚴格按照實驗規定的用量取用葯品。如果沒有說明用量,堅持最少量原則,液體一般按 取用;固體只需 底部。
實驗剩餘的葯品既不能放回 ,也不要 ,更不要 ,要放入 。
二、固體葯品的取用
固體葯品通常保存在 里。
固體粉末一般用 或 取用。 塊狀葯品一般用 夾取。
三、液體葯品的取用
1.液體葯品通常盛放在 中。
a. 細口瓶的瓶塞必須倒放在桌面上【防止 】;
b. 瓶口必須緊挨試管口,並且緩緩地倒【防止 】;
c. 細口瓶貼標簽的一面必須朝向手心處【防止 】;
d. 倒完液體後,要立即蓋緊瓶塞,並把瓶子放回原處,標簽朝向外面。
2.取用不定量(較少)液體——使用 。
a. 應在容器的 方 滴入;膠頭滴管不要接觸容器壁【防止 】; b. 取液後的滴管,應保持橡膠膠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 】; c. 用過的試管要立即用清水沖洗干凈;但滴瓶上的滴管不能用水沖洗,也不能交叉使用。
3.取用一定量的液體——使用量筒
10mL量筒精確度為0.1g.
a. 當向量筒中傾倒液體接近所需刻度時,停止傾倒,餘下部分用 滴加葯液至所需刻度線;
b. 讀數時量筒必須放平穩,視線與量筒內液體的 水平.【讀數時若仰視,則讀數 ;讀數時若俯視,則讀數
倒液體時仰視,則量取的液體偏 ;倒液體時俯視,則量取的液體偏 】。
四、物質的加熱
1.使用酒精燈時的注意事項(括弧內為操作的目的)
a. 絕對禁止向燃著的酒精燈里添加酒精;
b. 絕對禁止用酒精燈引燃另一隻酒精燈,應該用火柴點燃;
c. 用完酒精燈後,必須用燈帽蓋滅,不可用嘴去吹
d. 如果灑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燒起來,應立刻用 撲蓋。
e. 酒精燈內酒精含量不能少於酒精燈容量的1/4,也不能多於酒精燈容量的2/3。
2.用於加熱的儀器
可直接加熱的是:試管、蒸發皿、燃燒匙。(燒杯加熱時需要石棉網)。
3.給試管加熱的注意事項(括弧內為操作的目的)
a. 試管外壁不能有水【防止 】;
b. 加熱時要有試管夾。夾持試管時,應將試管夾從試管底部往上套,夾持部位在距試管口近 處,握住試管夾的 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c. 如果加熱固體,試管口應略 傾斜【防止 】;如果加熱液體,試管口要向 傾斜,與桌面成 角。
d. 如果加熱液體,液體體積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 【防止液體 】;
e. 加熱時先 ,使試管在火焰上移動,待試管均勻受熱後,再將火焰固定在盛放葯品的部位加熱【防止 】。
f. 試管底部不能和酒精燈的燈芯接觸【防止 】;
g. 燒得很熱的試管不能用冷水立即沖洗【防止 】;
h. 加熱時試管不要對著有人的方向【防止 】。
五、洗滌儀器
儀器洗干凈的標准: ,表示儀器已洗干凈。
儀器洗干凈後,不能亂放,要 在試管架上晾乾。
六、聞氣體的方法:用手在瓶口輕輕 ,僅使極少量的氣體進入鼻孔。
七、意外事故的處理
1.失火:用 或沙子蓋滅。
2.如果不慎將濃硫酸皮膚上,應立即 ,然後塗上3%~5%的碳酸氫鈉溶液。
3.稀硫酸沾到衣服或皮膚上也要處理,否則稀硫酸的水分蒸發,會變成濃硫酸。
4.如果不慎將鹼液滴到皮膚上,要用較多的水沖洗,然後再塗上硼酸溶液。
5.生石灰沾在皮膚上,要先用布擦去,再用大量水沖洗。
八、實驗
【實驗一:加熱鹼式碳酸銅】
如圖是加熱鹼式碳酸銅的實驗裝置圖,試回答下列問題:
(1)指出圖中儀器的名稱:
① ;② ;③ ;④ ;⑤ 。
(2)加熱綠色鹼式碳酸銅時觀察到固體逐漸轉變為 色;試管內壁出現 ;澄清石灰水 。
(3)實驗結束後,應該先從石灰水中取出導管後熄滅酒精燈,這是為了防止石灰水倒吸到試管里,使試管炸裂。
(4)結論:鹼式碳酸銅熱穩定性差,加熱易 :
(5)反應的文字表達式是:
化學方程式:Cu2(OH)2CO3 2CuO+CO2↑+H2O
【實驗二:鹼式碳酸銅與鹽酸混合反應】
(1)現象:銅綠溶解,有無色氣體生成,溶液呈 色。
(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Cu2(OH)2CO3 + 4HCl====2CuCl2 + 3H2O +CO2↑
【實驗三:探究鎂帶的性質】
(1) 物理性質:鎂是一種柔軟有光澤的金屬,質 ,熔點較低,呈 色。
具有 的導電性。
(2) 化學性質:
A.鎂帶與氧氣的反應:儀器:坩堝鉗、石棉網、酒精燈
實驗操作:用坩堝鉗夾持鎂帶放酒精燈上點燃,然後移至石棉網上方燃燒。
實驗現象: 。
反應文字表達式: ①
應用:利用 ,鎂粉可用於製造煙花和照明彈。
該實驗中,石棉網的作用是: 。
B.鎂帶與酸反應:
實驗操作:將鎂帶少量放入試管中,倒入適量稀鹽酸。
實驗現象: 。
實驗結論:

❻ 跪求初三化學學習方法!!!

背會
中考化學方程式總匯
一. 物質與氧氣的反應:

(1)單質與氧氣的反應:

1. 鎂在空氣中燃燒:2Mg + O2 點燃 2MgO
2. 鐵在氧氣中燃燒:3Fe + 2O2 點燃 Fe3O4
3. 銅在空氣中受熱:2Cu + O2 加熱 2CuO
4. 鋁在空氣中燃燒:4Al + 3O2 點燃 2Al2O3
5. 氫氣中空氣中燃燒:2H2 + O2 點燃 2H2O
6. 紅磷在空氣中燃燒:4P + 5O2 點燃 2P2O5
7. 硫粉在空氣中燃燒: S + O2 點燃 SO2
8. 碳在氧氣中充分燃燒:C + O2 點燃 CO2
9. 碳在氧氣中不充分燃燒:2C + O2 點燃 2CO

(2)化合物與氧氣的反應:

10. 一氧化碳在氧氣中燃燒:2CO + O2 點燃 2CO2
11. 甲烷在空氣中燃燒:CH4 + 2O2 點燃 CO2 + 2H2O
12. 酒精在空氣中燃燒:C2H5OH + 3O2 點燃 2CO2 + 3H2O

二.幾個分解反應:

13. 水在直流電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電 2H2↑+ O2 ↑
14. 加熱鹼式碳酸銅:Cu2(OH)2CO3 加熱 2CuO + H2O + CO2↑
15. 加熱氯酸鉀(有少量的二氧化錳):2KClO3 ==== 2KCl + 3O2 ↑
16. 加熱高錳酸鉀:2KMnO4 加熱 K2MnO4 + MnO2 + O2↑
17. 碳酸不穩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18. 高溫煅燒石灰石:CaCO3 高溫 CaO + CO2↑

三.幾個氧化還原反應:

19. 氫氣還原氧化銅:H2 + CuO 加熱 Cu + H2O
20. 木炭還原氧化銅:C+ 2CuO 高溫 2Cu + CO2↑
21. 焦炭還原氧化鐵:3C+ 2Fe2O3 高溫 4Fe + 3CO2↑
22. 焦炭還原四氧化三鐵:2C+ Fe3O4 高溫 3Fe + 2CO2↑
2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CO+ CuO 加熱 Cu + CO2
2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3CO+ Fe2O3 高溫 2Fe + 3CO2
25. 一氧化碳還原四氧化三鐵:4CO+ Fe3O4 高溫 3Fe + 4CO2

四.單質、氧化物、酸、鹼、鹽的相互關系

(1)金屬單質 + 酸 -------- 鹽 + 氫氣 (置換反應)

26. 鋅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
27. 鐵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
28. 鎂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
29. 鋁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H2↑
30. 鋅和稀鹽酸Zn + 2HCl === ZnCl2 + H2↑
31. 鐵和稀鹽酸Fe + 2HCl === FeCl2 + H2↑
32. 鎂和稀鹽酸Mg+ 2HCl === MgCl2 + H2↑
33. 鋁和稀鹽酸2Al + 6HCl == 2AlCl3 + 3H2↑

(2)金屬單質 + 鹽(溶液) ------- 另一種金屬 + 另一種鹽

34. 鐵和硫酸銅溶液反應:Fe + CuSO4 === FeSO4 + Cu
35. 鋅和硫酸銅溶液反應:Zn + CuSO4 === ZnSO4 + Cu
36. 銅和硝酸汞溶液反應:Cu + Hg(NO3)2 === Cu(NO3)2 + Hg

(3)鹼性氧化物 +酸 -------- 鹽 + 水

37. 氧化鐵和稀鹽酸反應: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38. 氧化鐵和稀硫酸反應: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39. 氧化銅和稀鹽酸反應:CuO + 2HCl ==== CuCl2 + H2O
40. 氧化銅和稀硫酸反應:CuO + H2SO4 ==== CuSO4 + H2O
41. 氧化鎂和稀硫酸反應:MgO + H2SO4 ==== MgSO4 + H2O
42. 氧化鈣和稀鹽酸反應:CaO + 2HCl ==== CaCl2 + H2O

4)酸性氧化物 +鹼 -------- 鹽 + 水

43.苛性鈉暴露在空氣中變質:2NaOH + CO2 ==== Na2CO3 + H2O
44.苛性鈉吸收二氧化硫氣體:2NaOH + SO2 ==== Na2SO3 + H2O
45.苛性鈉吸收三氧化硫氣體:2NaOH + SO3 ==== Na2SO4 + H2O
46.消石灰放在空氣中變質:Ca(OH)2 + CO2 ==== CaCO3 ↓+ H2O
47. 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 + SO2 ==== CaSO3 ↓+ H2O

(5)酸 + 鹼 -------- 鹽 + 水

48.鹽酸和燒鹼起反應:HCl + NaOH ==== NaCl +H2O
49. 鹽酸和氫氧化鉀反應:HCl + KOH ==== KCl +H2O
50.鹽酸和氫氧化銅反應:2HCl + Cu(OH)2 ==== CuCl2 + 2H2O
51. 鹽酸和氫氧化鈣反應:2HCl + Ca(OH)2 ==== CaCl2 + 2H2O
52. 鹽酸和氫氧化鐵反應:3HCl + Fe(OH)3 ==== FeCl3 + 3H2O
53.氫氧化鋁葯物治療胃酸過多: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54.硫酸和燒鹼反應: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4)酸性氧化物 +鹼 -------- 鹽 + 水

43.苛性鈉暴露在空氣中變質:2NaOH + CO2 ==== Na2CO3 + H2O
44.苛性鈉吸收二氧化硫氣體:2NaOH + SO2 ==== Na2SO3 + H2O
45.苛性鈉吸收三氧化硫氣體:2NaOH + SO3 ==== Na2SO4 + H2O
46.消石灰放在空氣中變質:Ca(OH)2 + CO2 ==== CaCO3 ↓+ H2O
47. 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 + SO2 ==== CaSO3 ↓+ H2O

(5)酸 + 鹼 -------- 鹽 + 水

48.鹽酸和燒鹼起反應:HCl + NaOH ==== NaCl +H2O
49. 鹽酸和氫氧化鉀反應:HCl + KOH ==== KCl +H2O
50.鹽酸和氫氧化銅反應:2HCl + Cu(OH)2 ==== CuCl2 + 2H2O
51. 鹽酸和氫氧化鈣反應:2HCl + Ca(OH)2 ==== CaCl2 + 2H2O
52. 鹽酸和氫氧化鐵反應:3HCl + Fe(OH)3 ==== FeCl3 + 3H2O 53.氫氧化鋁葯物治療胃酸過多: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54.硫酸和燒鹼反應: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4)酸性氧化物 +鹼 -------- 鹽 + 水

43.苛性鈉暴露在空氣中變質:2NaOH + CO2 ==== Na2CO3 + H2O
44.苛性鈉吸收二氧化硫氣體:2NaOH + SO2 ==== Na2SO3 + H2O
45.苛性鈉吸收三氧化硫氣體:2NaOH + SO3 ==== Na2SO4 + H2O
46.消石灰放在空氣中變質:Ca(OH)2 + CO2 ==== CaCO3 ↓+ H2O
47. 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 + SO2 ==== CaSO3 ↓+ H2O

(5)酸 + 鹼 -------- 鹽 + 水

48.鹽酸和燒鹼起反應:HCl + NaOH ==== NaCl +H2O
49. 鹽酸和氫氧化鉀反應:HCl + KOH ==== KCl +H2O
50.鹽酸和氫氧化銅反應:2HCl + Cu(OH)2 ==== CuCl2 + 2H2O
51. 鹽酸和氫氧化鈣反應:2HCl + Ca(OH)2 ==== CaCl2 + 2H2O
52. 鹽酸和氫氧化鐵反應:3HCl + Fe(OH)3 ==== FeCl3 + 3H2O
53.氫氧化鋁葯物治療胃酸過多: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54.硫酸和燒鹼反應: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55.硫酸和氫氧化鉀反應:H2SO4 + 2KOH ==== K2SO4 + 2H2O
56.硫酸和氫氧化銅反應:H2SO4 + Cu(OH)2 ==== CuSO4 + 2H2O
57. 硫酸和氫氧化鐵反應:3H2SO4 + 2Fe(OH)3==== Fe2(SO4)3 + 6H2O
58. 硝酸和燒鹼反應:HNO3+ NaOH ==== NaNO3 +H2O

(6)酸 + 鹽 -------- 另一種酸 + 另一種鹽

59.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60.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61.碳酸鎂與稀鹽酸反應: MgCO3 + 2HCl === MgCl2 + H2O + CO2↑
62.鹽酸和硝酸銀溶液反應:HCl + AgNO3 === AgCl↓ + HNO3
63.硫酸和碳酸鈉反應:Na2CO3 + H2SO4 === Na2SO4 + H2O + CO2↑
64.硫酸和氯化鋇溶液反應: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

(7)鹼 + 鹽 -------- 另一種鹼 + 另一種鹽

65.氫氧化鈉與硫酸銅: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66.氫氧化鈉與氯化鐵:3NaOH + FeCl3 ==== Fe(OH)3↓ + 3NaCl
67.氫氧化鈉與氯化鎂:2NaOH + MgCl2 ==== Mg(OH)2↓ + 2NaCl
68. 氫氧化鈉與氯化銅:2NaOH + CuCl2 ==== Cu(OH)2↓ + 2NaCl
69. 氫氧化鈣與碳酸鈉: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8)鹽 + 鹽 ----- 兩種新鹽

70.氯化鈉溶液和硝酸銀溶液:NaCl + AgNO3 ==== AgCl↓ + NaNO3
71.硫酸鈉和氯化鋇:Na2SO4 + BaCl2 ==== BaSO4↓ + 2NaCl

五.其它反應:

72.二氧化碳溶解於水:CO2 + H2O === H2CO3
73.生石灰溶於水:CaO + H2O === Ca(OH)2
74.氧化鈉溶於水:Na2O + H2O ==== 2NaOH
75.三氧化硫溶於水:SO3 + H2O ==== H2SO4
76.硫酸銅晶體受熱分解:CuSO4?5H2O 加熱 CuSO4 + 5H2O
77.無水硫酸銅作乾燥劑:CuSO4 + 5H2O ==== CuSO4?5H2O

初中常見物質的化學式
氫氣 碳 氮氣 氧氣 磷 硫 氯氣
H2 C N2 O2 P S Cl2
鈉 鎂 鋁 鉀 鈣 鐵 鋅 銅 鋇 鎢 汞
Na Mg Al K Ga Fe Zn Cu Ba W Hg
水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五氧化二磷 氧化鈉 二氧化氮 二氧化硅
H2O CO CO2 P2O5 Na2O NO2 SiO2
二氧化硫 三氧化硫 一氧化氮 氧化鎂 氧化銅 氧化鋇 氧化亞銅
SO2 SO3 NO MgO CuO BaO Cu2O
氧化亞鐵 三氧化二鐵(鐵紅) 四氧化三鐵 三氧化二鋁 三氧化鎢
FeO Fe2O3 Fe3O4 Al2O3 WO3
氧化銀 氧化鉛 二氧化錳 (常見氧化物)
Ag2O PbO MnO2
氯化鉀 氯化鈉(食鹽) 氯化鎂 氯化鈣 氯化銅 氯化鋅 氯化鋇 氯化鋁
KCl NaCl MgCl2 CaCl2 CuCl2 ZnCl2 BaCl2 AlCl3
氯化亞鐵 氯化鐵 氯化銀 (氯化物/鹽酸鹽)
FeCl2 FeCl3 AgCl
硫酸 鹽酸 硝酸 磷酸 硫化氫 溴化氫 碳酸 (常見的酸)
H2SO4 HCl HNO3 H3PO4 H2S HBr H2CO3
硫酸銅 硫酸鋇 硫酸鈣 硫酸鉀 硫酸鎂 硫酸亞鐵 硫酸鐵
CuSO4 BaSO4 CaSO4 KSO4 MgSO4 FeSO4 Fe2 (SO4)3
硫酸鋁 硫酸氫鈉 硫酸氫鉀 亞硫酸鈉 硝酸鈉 硝酸鉀 硝酸銀
Al2(SO4)3 NaHSO4 KHSO4 NaSO3 NaNO3 KNO3 AgNO3
硝酸鎂 硝酸銅 硝酸鈣 亞硝酸鈉 碳酸鈉 碳酸鈣 碳酸鎂
MgNO3 Cu(NO3)2 Ca(NO3)2 NaNO3 Na2CO3 CaCO3 MgCO3
碳酸鉀 (常見的鹽)
K2CO3
氫氧化鈉 氫氧化鈣 氫氧化鋇 氫氧化鎂 氫氧化銅 氫氧化鉀 氫氧化鋁
NaOH Ca(OH)2 Ba(OH)2 Mg(OH)2 Cu(OH)2 KOH Al(OH)3
氫氧化鐵 氫氧化亞鐵(常見的鹼)
Fe(OH)3 Fe(OH)2
甲烷 乙炔 甲醇 乙醇 乙酸 (常見有機物)
CH4 C2H2 CH3OH C2H5OH CH3COOH
鹼式碳酸銅 石膏 熟石膏 明礬 綠礬
Cu2(OH)2CO3 CaSO4?2H2O 2 CaSO4?H2O KAl(SO4)2?12H2O FeSO4?7H2O
藍礬 碳酸鈉晶體 (常見結晶水合物)
CuSO4?5H2O Na2CO3?10H2O
尿素 硝酸銨 硫酸銨 碳酸氫銨 磷酸二氫鉀 (常見化肥)
CO(NH2)2 NH4NO3 (NH4)2SO4 NH4HCO3 KH2PO4

沉澱:
紅褐色絮狀沉澱--------Fe(OH)3
淺綠色沉澱------------Fe(OH)2
藍色絮狀沉澱----------Cu(OH)2
白色沉澱--------------CaCO3,BaCO3,AgCl,BaSO4,(其中BaSO4、AgCl是不溶於 HNO3的白色沉澱,CaCO3 BaCO3是溶於HNO3 的白色沉澱),Mg(OH)2.
淡黃色沉澱(水溶液中)----S
微溶於水------------Ca(OH)2,CaSO4

初中化學方程式匯總
一、 氧氣的性質:
(1)單質與氧氣的反應:(化合反應)
1. 鎂在空氣中燃燒:2Mg + O2 點燃 2MgO
2. 鐵在氧氣中燃燒:3Fe + 2O2 點燃 Fe3O4
3. 銅在空氣中受熱:2Cu + O2 加熱 2CuO
4. 鋁在空氣中燃燒:4Al + 3O2 點燃 2Al2O3
5. 氫氣中空氣中燃燒:2H2 + O2 點燃 2H2O
6. 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研究空氣組成的實驗):4P + 5O2 點燃 2P2O5
7. 硫粉在空氣中燃燒: S + O2 點燃 SO2
8. 碳在氧氣中充分燃燒:C + O2 點燃 CO2
9. 碳在氧氣中不充分燃燒:2C + O2 點燃 2CO
(2)化合物與氧氣的反應:
10. 一氧化碳在氧氣中燃燒:2CO + O2 點燃 2CO2
11. 甲烷在空氣中燃燒:CH4 + 2O2 點燃 CO2 + 2H2O
12. 酒精在空氣中燃燒:C2H5OH + 3O2 點燃 2CO2 + 3H2O
(3)氧氣的來源:
13.玻義耳研究空氣的成分實驗 2HgO 加熱 Hg+ O2 ↑
14.加熱高錳酸鉀:2KMnO4 加熱 K2MnO4 + MnO2 + O2↑(實驗室制氧氣原理1)
15.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作催化劑條件下分解反應: H2O2 MnO22H2O+ O2 ↑(實驗室制氧氣原理2)
二、自然界中的水:
16.水在直流電的作用下分解(研究水的組成實驗):2H2O 通電 2H2↑+ O2 ↑
17.生石灰溶於水:CaO + H2O == Ca(OH)2
18.二氧化碳可溶於水: H2O + CO2==H2CO3
三、質量守恆定律:
19.鎂在空氣中燃燒:2Mg + O2 點燃 2MgO
20.鐵和硫酸銅溶液反應:Fe + CuSO4 === FeSO4 + Cu
21.氫氣還原氧化銅:H2 + CuO 加熱 Cu + H2O
22. 鎂還原氧化銅:Mg + CuO 加熱 Cu + MgO
四、碳和碳的氧化物:
(1)碳的化學性質
23. 碳在氧氣中充分燃燒:C + O2 點燃 CO2
24.木炭還原氧化銅:C+ 2CuO 高溫 2Cu + CO2↑
25. 焦炭還原氧化鐵:3C+ 2Fe2O3 高溫 4Fe + 3CO2↑
(2)煤爐中發生的三個反應:(幾個化合反應)
26.煤爐的底層:C + O2 點燃 CO2
27.煤爐的中層:CO2 + C 高溫 2CO
28.煤爐的上部藍色火焰的產生:2CO + O2 點燃 2CO2
(3)二氧化碳的製法與性質:
29.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實驗室制二氧化碳):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30.碳酸不穩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31.二氧化碳可溶於水: H2O + CO2== H2CO3
32.高溫煅燒石灰石(工業制二氧化碳):CaCO3 高溫 CaO + CO2↑
33.石灰水與二氧化碳反應(鑒別二氧化碳):
Ca(OH)2 + CO2 === CaCO3 ↓+ H2O
(4)一氧化碳的性質:
34.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CO+ CuO 加熱 Cu + CO2
35.一氧化碳的可燃性:2CO + O2 點燃 2CO2
其它反應:
36.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滅火器的原理):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五、燃料及其利用:
37.甲烷在空氣中燃燒:CH4 + 2O2 點燃 CO2 + 2H2O
38.酒精在空氣中燃燒:C2H5OH + 3O2 點燃 2CO2 + 3H2O
39. 氫氣中空氣中燃燒:2H2 + O2 點燃 2H2O
六、金屬
(1)金屬與氧氣反應:
40. 鎂在空氣中燃燒:2Mg + O2 點燃 2MgO
41. 鐵在氧氣中燃燒:3Fe + 2O2 點燃 Fe3O4
42. 銅在空氣中受熱:2Cu + O2 加熱 2CuO
43. 鋁在空氣中形成氧化膜:4Al + 3O2 = 2Al2O3
(2)金屬單質 + 酸 -------- 鹽 + 氫氣 (置換反應)
44. 鋅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
45. 鐵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
46. 鎂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
47. 鋁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 H2↑
48. 鋅和稀鹽酸Zn + 2HCl == ZnCl2 + H2↑
49. 鐵和稀鹽酸Fe + 2HCl == FeCl2 + H2↑
50. 鎂和稀鹽酸Mg+ 2HCl == MgCl2 + H2↑
51.鋁和稀鹽酸2Al + 6HCl == 2AlCl3 + 3 H2↑
(3)金屬單質 + 鹽(溶液) ------- 新金屬 + 新鹽
52. 鐵和硫酸銅溶液反應:Fe + CuSO4 == FeSO4 + Cu
53. 鋅和硫酸銅溶液反應:Zn + CuSO4 ==ZnSO4 + Cu
54. 銅和硝酸汞溶液反應:Cu + Hg(NO3)2 == Cu(NO3)2 + Hg
(3)金屬鐵的治煉原理:
55.3CO+ 2Fe2O3 高溫 4Fe + 3CO2↑
七、酸、鹼、鹽
1、酸的化學性質
(1)酸 + 金屬 -------- 鹽 + 氫氣(見上)
(2)酸 + 金屬氧化物-------- 鹽 + 水
56. 氧化鐵和稀鹽酸反應:Fe2O3 + 6HCl ==2FeCl3 + 3H2O
57. 氧化鐵和稀硫酸反應: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58. 氧化銅和稀鹽酸反應:CuO + 2HCl ==CuCl2 + H2O
59. 氧化銅和稀硫酸反應:CuO + H2SO4 == CuSO4 + H2O
(3)酸 + 鹼 -------- 鹽 + 水(中和反應)
60.鹽酸和燒鹼起反應:HCl + NaOH == NaCl +H2O
61. 鹽酸和氫氧化鈣反應:2HCl + Ca(OH)2 == CaCl2 + 2H2O
62. 氫氧化鋁葯物治療胃酸過多: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63. 硫酸和燒鹼反應: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4)酸 + 鹽 -------- 另一種酸 + 另一種鹽
64.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65.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66.碳酸氫鈉與稀鹽酸反應:NaHCO3 + HCl== NaCl + H2O + CO2↑
67. 硫酸和氯化鋇溶液反應: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
2、鹼的化學性質
(1) 鹼 + 非金屬氧化物 -------- 鹽 + 水
68.苛性鈉暴露在空氣中變質:2NaOH + CO2 == Na2CO3 + H2O
69.苛性鈉吸收二氧化硫氣體:2NaOH + SO2 == Na2SO3 + H2O
70.苛性鈉吸收三氧化硫氣體:2NaOH + SO3 == Na2SO4 + H2O
71.消石灰放在空氣中變質:Ca(OH)2 + CO2 == CaCO3 ↓+ H2O
72. 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 + SO2 == CaSO3 ↓+ H2O
(2)鹼 + 酸-------- 鹽 + 水(中和反應,方程式見上)
(3)鹼 + 鹽 -------- 另一種鹼 + 另一種鹽
73. 氫氧化鈣與碳酸鈉: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3、鹽的化學性質
(1)鹽(溶液) + 金屬單質------- 另一種金屬 + 另一種鹽
74. 鐵和硫酸銅溶液反應:Fe + CuSO4 == FeSO4 + Cu
(2)鹽 + 酸-------- 另一種酸 + 另一種鹽
75.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碳酸氫鈉與稀鹽酸反應:NaHCO3 + HCl== NaCl + H2O + CO2↑
(3)鹽 + 鹼 -------- 另一種鹼 + 另一種鹽
76. 氫氧化鈣與碳酸鈉: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4)鹽 + 鹽 ----- 兩種新鹽
77.氯化鈉溶液和硝酸銀溶液:NaCl + AgNO3 == AgCl↓ + NaNO3
78.硫酸鈉和氯化鋇:Na2SO4 + BaCl2 == BaSO4↓ + 2NaCl

一、物質的學名、俗名及化學式
⑴金剛石、石墨:C⑵水銀、汞:Hg (3)生石灰、氧化鈣:CaO(4)乾冰(固體二氧化碳):CO2 (5)鹽酸、氫氯酸:HCl(6)亞硫酸:H2SO3 (7)氫硫酸:H2S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苛性鈉、火鹼、燒鹼:NaOH (10)純鹼:Na2CO3 碳酸鈉晶體、純鹼晶體:Na2CO3?10H2O (11)碳酸氫鈉、酸式碳酸鈉:NaHCO3 (也叫小蘇打) (12)膽礬、藍礬、硫酸銅晶體:CuSO4?5H2O (13)銅綠、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種氧化物的物質) (14)甲醇:CH3OH 有毒、失明、死亡 (15)酒精、乙醇:C2H5OH (16)醋酸、乙酸(16.6℃冰醋酸)CH3COOH(CH3COO- 醋酸根離子) 具有酸的通性 (17)氨氣:NH3 (鹼性氣體) (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為常見的鹼,具有鹼的通性,是一種不含金屬離子的鹼) (19)亞硝酸鈉:NaNO2 (工業用鹽、有毒)
二、常見物質的顏色的狀態
1、白色固體:MgO、P2O5、CaO、 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無水CuSO4;鐵、鎂為銀白色(汞為銀白色液態)
2、黑色固體:石墨、炭粉、鐵粉、CuO、MnO2、Fe3O4▲KMnO4為紫黑色
3、紅色固體:Cu、Fe2O3 、HgO、紅磷▲硫:淡黃色▲ Cu2(OH)2CO3為綠色
4、溶液的顏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藍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淺綠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黃色,其餘溶液一般不無色。(高錳酸鉀溶液為紫紅色)
5、沉澱(即不溶於水的鹽和鹼):①鹽:白色↓:CaCO3、BaCO3(溶於酸) AgCl、BaSO4(也不溶於稀HNO3) 等②鹼:藍色↓:Cu(OH)2 紅褐色↓:Fe(OH)3白色↓:其餘鹼。
6、(1)具有刺激性氣體的氣體:NH3、SO2、HCl(皆為無色)
(2)無色無味的氣體:O2、H2、N2、CO2、CH4、CO(劇毒)
▲注意: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液體:鹽酸、硝酸、醋酸。酒精為有特殊氣體的液體。
7、有毒的,氣體:CO 液體:CH3OH 固體:NaNO2 CuSO4(可作殺菌劑 ,與熟石灰混合配成天藍色的粘稠狀物質——波爾多液)
三、物質的溶解性
1、鹽的溶解性
含有鉀、鈉、硝酸根、銨根的物質都溶於水
含Cl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於水,其他都溶於水;
含SO42- 的化合物只有BaSO4 不溶於水,其他都溶於水。
含CO32- 的物質只有K2CO3、Na2CO3、(NH4)2CO3溶於水,其他都不溶於水
2、鹼的溶解性
溶於水的鹼有:氫氧化鋇、氫氧化鉀、氫氧化鈣、氫氧化鈉和氨水,其他鹼不溶於水。難溶性鹼中Fe(OH)3是紅褐色沉澱,Cu(OH)2是藍色沉澱,其他難溶性鹼為白色。(包括Fe(OH)2)注意:沉澱物中AgCl和BaSO4 不溶於稀硝酸,
其他沉澱物能溶於酸。如:Mg(OH)2 CaCO3 BaCO3 Ag2 CO3 等
3、大部分酸及酸性氧化物能溶於水,(酸性氧化物+水→酸)大部分鹼性氧化物不溶於水,能溶的有:氧化鋇、氧化鉀、氧化鈣、氧化鈉(鹼性氧化物+水→鹼)
12、常用於煉鐵的鐵礦石有三種:(1)赤鐵礦(主要成分為Fe2O3);(2)磁鐵礦(Fe3O4);(3)菱鐵礦(FeCO3)。13、煉鋼的主要設備有三種:轉爐、電爐、平爐。
14、常與溫度有關的三個反應條件是點燃、加熱、高溫。
15、飽和溶液變不飽和溶液有兩種方法:(1)升溫、(2)加溶劑;不飽和溶液變飽和溶液有三種方法:降溫、加溶質、恆溫蒸發溶劑。 (注意:溶解度隨溫度而變小的物質如:氫氧化鈣溶液由飽和溶液變不飽和溶液:降溫、加溶劑;不飽和溶液變飽和溶液有三種方法:升溫、加溶質、恆溫蒸發溶劑)。
16、收集氣體一般有三種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17、水污染的三個主要原因:(1)工業生產中的廢渣、廢氣、廢水;(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3)農業生產中施用的農葯、化肥隨雨水流入河中。
18、通常使用的滅火器有三種:泡沫滅火器;乾粉滅火器;液態二氧化碳滅火器。
19、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情況可分為三類:(1)大部分固體物質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數物質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很小;(3)極少數物質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20、CO2可以滅火的原因有三個:不能燃燒、不能支持燃燒、密度比空氣大。21、單質可分為三類:金屬單質;非金屬單質;稀有氣體單質。22、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礦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氣。
23、應記住的三種黑色氧化物是:氧化銅、二氧化錳、四氧化三鐵。
24、氫氣和碳單質有三個相似的化學性質:常溫下的穩定性、可燃性、還原性。
25、教材中出現的三次淡藍色:(1)液態氧氣是淡藍色(2)硫在空氣中燃燒有微弱的淡藍色火焰、(3)氫氣在空氣中燃燒有淡藍色火焰。
26、與銅元素有關的三種藍色:(1)硫酸銅晶體;(2)氫氧化銅沉澱;(3)硫酸銅溶液。27、過濾操作中有「三靠」:(1)漏斗下端緊靠燒杯內壁;(2)玻璃棒的末端輕靠在濾紙三層處;(3)盛待過濾液的燒杯邊緣緊靠在玻璃捧引流。
28、三大氣體污染物:SO2、CO、NO2
29、酒精燈的火焰分為三部分:外焰、內焰、焰心,其中外焰溫度最高。
30、取用葯品有「三不」原則:(1)不用手接觸葯品;(2)不把鼻子湊到容器口聞氣體的氣味;(3)不嘗葯品的味道。 31、古代三大化學工藝:造紙、制火葯、燒瓷器 32、工業三廢:廢水、廢渣、廢氣
34、可以直接加熱的三種儀器:試管、坩堝、蒸發皿(另外還有燃燒匙)
35、質量守恆解釋的原子三不變:種類不改變、數目不增減、質量不變化
36、與空氣混合點燃可能爆炸的三種氣體:H2、CO、CH4 (實際為任何可燃性氣體和粉塵)。37、煤干餾(化學變化)的三種產物:焦炭、煤焦油、焦爐氣
38、濃硫酸三特性:吸水、脫水、強氧化
39、使用酒精燈的三禁止:對燃、往燃燈中加酒精、嘴吹滅
40、溶液配製的三步驟:計算、稱量(量取)、溶解
41、生物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前三種元素:O、C、H
42、原子中的三等式: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原子序數
43、構成物質的三種粒子:分子、原子、離
化學口訣

1、基本反應類型:
化合反應:多變一 分解反應:一變多
置換反應:一單換一單 復分解反應:互換離子
3、實驗室製取氧氣的步驟:
「茶(查)、庄(裝)、定、點、收、利(離)、息(熄)」
「查」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裝」盛裝葯品,連好裝置
「定」試管固定在鐵架台 「點」點燃酒精燈進行加熱
「收」收集氣體 「離」導管移離水面
「熄」熄滅酒精燈,停止加熱。
4、用CO還原氧化銅的實驗步驟:
「一通、二點、三滅、四停、五處理」
「一通」先通氫氣,「二點」後點燃酒精燈進行加熱;
「三滅」實驗完畢後,先熄滅酒精燈,「四停」等到室溫時再停止通氫氣;「五處理」處理尾氣,防止CO污染環境。
5、電解水的實驗現象:
「氧正氫負,氧一氫二」:正極放出氧氣,負極放出氫氣;氧氣與氫氣的體積比為1:2。
6、組成地殼的元素:養閨女(氧、硅、鋁)
7、原子最外層與離子及化合價形成的關系:
「失陽正,得陰負,值不變」:原子最外層失電子後形成陽離子,元素的化合價為正價;原子最外層得電子後形成陰離子,元素的化合價為負價;得或失電子數=電荷數=化合價數值。
8、化學實驗基本操作口訣:
固體需匙或紙槽,一送二豎三彈彈;塊固還是鑷子好,一橫二放三慢豎。
液體應盛細口瓶,手貼標簽再傾倒。讀數要與切面平,仰視偏低俯視高。
滴管滴加捏膠頭,垂直懸空不玷污,不平不倒不亂放,用完清洗莫忘記。
托盤天平須放平,游碼旋螺針對中;左放物來右放碼,鑷子夾大後夾小;
試紙測液先剪小,玻棒沾液測最好。試紙測氣先濕潤,粘在棒上向氣靠。
酒燈加熱用外焰,三分之二為界限。硫酸入水攪不停,慢慢注入防沸濺。
實驗先查氣密性,隔網加熱杯和瓶。排水集氣完畢後,先撤導管後移燈。
9、金屬活動性順序:
金屬活動性順序由強至弱: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按順序背誦) 鉀鈣鈉鎂鋁 鋅鐵錫鉛(氫) 銅汞銀鉑金
10、「十字交叉法」寫化學式的口訣:
「正價左負價右,十字交叉約簡定個數,寫右下驗對錯」
11、過濾操作口訣:
斗架燒杯玻璃棒,濾紙漏斗角一樣;過濾之前要靜置,三靠二低莫忘記。
13、反應規律: 置換反應:
(1)金屬單質 + 酸 →鹽 + 氫氣
(2)金屬單質 + 鹽(溶液)→另一種金屬 + 另一種鹽
(3)金屬氧化物+木炭或氫氣→金屬+二氧化碳或水
復分解反應:
①鹼性氧化物+酸→鹽+H2O ②鹼+酸→鹽+H2O
③酸+鹽→新鹽+新酸 ④鹽1+鹽2→新鹽1+新鹽2
⑤鹽+鹼→新鹽+新鹼

與銅綠受熱實驗現象用該裝置進行實驗時裝置上有哪些注意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買特斯拉液晶儀表需要多少錢 瀏覽:347
四川眾力機械製造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01
氨水用什麼材質的電磁閥門 瀏覽:243
帶通孔的零件怎麼鑄造 瀏覽:8
vv7如何改變液晶儀表 瀏覽:716
河北巨西機械製造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74
汽車改排氣閥門有影響嗎 瀏覽:431
HCl制備實驗裝置 瀏覽:576
手機設備名稱怎麼還原 瀏覽:748
河南滾針軸承多少錢 瀏覽:561
地熱進水閥門出水閥門怎麼關的 瀏覽:446
元Ev19款儀表怎麼拆 瀏覽:486
中國五金市場網站 瀏覽:922
本田儀表盤p燈閃爍是什麼原因 瀏覽:681
dl250空氣閥門在哪 瀏覽:152
lcr儀器dcr代表是什麼 瀏覽:833
蝙蝠的超聲波碰到植物會怎麼樣 瀏覽:821
旋耕機怎麼安裝左支臂軸承 瀏覽:973
什麼是熱電偶自動熄火保護裝置 瀏覽:996
© Arrange www.fbslhl.com 2009-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