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已知:膽礬晶體呈藍色,其所帶結晶水很容易失去而呈白色.在下圖的實驗裝置中,實驗開始一段時間後,觀察
A、濃硫酸具有吸水性,能使蘋果失水干癟,現象正確. B、濃硫酸有較強的吸水性,能使膽礬失掉結晶水,使藍色晶體變成白色,現象正確. C、濃硫酸的吸水性導致飽和的硝酸鉀溶液溶劑減小,晶體析出,現象正確. D、濃硫酸呈酸性能使pH試紙變紅,其較強的脫水性可使試紙碳化變黑,現象錯誤. 故答案為D |
② 在觀察「水的沸騰」實驗中,小剛同學按實驗步驟進行了正確的操作如右圖示.(1)該裝置中的錯誤之處是:_
(1)使用溫度計測量液體的溫度時,溫度計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此實驗中溫度計的玻璃泡碰到了燒杯的底部.
(2)水從初溫吸收熱量,溫度不斷升高,升高到99℃時,不斷吸收熱量,溫度保持99℃不變.所以99℃是此時水的沸點.
水沸騰的條件:水達到沸點,不斷吸收熱量.
(3)從開始加熱到沸騰的這段時間過長,說明水吸收的熱量太多,
水的比熱和末溫不能改變,根據Q=cm(t-t0),加熱時間太長,是水的質量大或水的初溫太低造成的,
要使吸收的熱量減小,可以減小水的質量或提高水的初溫.
故答案為:(1)溫度計與燒杯底接觸;
(2)99;達到沸點;繼續吸熱;
(3)水過多;減少水的質量(或水初溫低;用初溫高的水等).
③ 小明同學在做「觀察水的沸騰」實驗時:(1)如圖所示,他所組裝的實驗裝置中有一處錯誤,請指出:______
(1)此圖中的溫度計玻璃泡接觸到了容器底部.
(2)先描點,再連線,具體結果見答案內.
(3)要縮短沸騰容前的加熱時間,可以採用多種方法,如:加熱的水量不要太多、水的初溫不要太低、燒杯上要蓋紙板等等.
(4)沸騰時,大量的水轉化為水蒸氣,形成大量的氣泡不斷上升,上升的過程中,周圍的水蒸氣不斷匯集過來,所以氣泡是越來越大.如果是還未沸騰的,氣泡在上升過程中遇到周圍溫度較低的水,水蒸氣反而會液化成水,氣泡會不斷變小.
故本題答案為:
(1)溫度計的玻璃泡接觸容器底部
(2)
(3)①水太多;②水的初溫過低;
(4)a
④ 尋求北京101中學理科綜合能力三模測試卷(2010.05.28)化學卷答案
北京101中學理科綜合能力三模測試卷(2010.05.28)
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第Ⅰ卷1至4頁,第Ⅱ卷5至12頁,共300分。考試時間150分鍾。
第Ⅰ卷(選擇題 共120分)
本卷共20小題,每小題6分,共12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選出符合題目要求的一項。
1.在生產麵包和啤酒的過程中都有利用酵母進行酒精發酵。下列論述中正確的
A.酵母進行發酵是因為它們的細胞中沒有線粒體的緣故
B.每產生1分子乙醇,就會有1分子CO2釋放
C.糖酵解是發酵的主要過程,能產生少量的ATP
D.生產啤酒時會有CO2的釋放,用發酵法生產麵包則不會產生
2.右圖是有關抗原進入人體後引發的特異性免疫的過程。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甲細胞代表能夠分泌抗體的效應B細胞
B.乙細胞代表能夠識別靶細胞的效應T細胞
C.a和b分別代表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兩者共同作用消滅抗原
D.c過程表示特異性免疫細胞凋亡,保留下的細胞發育成為記憶細胞
3.下列有關生物體化學成分的敘述正確的是
A.馬鈴薯中含量最多成分是澱粉 B.決定HIV抗原特異性的成分是RNA
C.糖原代謝的最終產物是葡萄糖 D.動物胞間連接主要成分的單體是氨基酸
4.下列有關研究課題中,所選用的實驗試劑或實驗材料,不太理想的是
選項 課 題 實驗試劑或實驗材料
A DNA粗提取和鑒定 冷酒精提純DNA
B 葉綠體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 加碳酸鈣保護色素
C 質壁分離和復原 菠菜葉表皮
D 觀察根尖分生組織細胞的有絲分裂 龍膽紫溶液作染色劑
5.某同學做了一個測定不同光照強度對植物光合作用影響的實驗。他將若干小球藻、水草及小魚各一份,分別(完全相同)放入甲、乙兩個相同的盛有河水的玻璃缸內,使之處於氣密狀態,並對乙缸進行遮光處理。實驗在溫度適宜的暗室中進行,從距玻璃缸0.3m處用不同功率的燈泡分別給予光照1h,期間用儀器記錄容器內氧氣濃度的變化(單位是g/m3),結果如下表。
實驗結果記錄表
15W 20W 25W 30W 35W 40W 45W
甲缸 -6 -4 -2 0 +2 +5 +10
乙缸 -10 -10 -10 -10 -10 -10 -10
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甲缸和乙缸中都有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
B.實驗中乙缸用來測定該生態系統的呼吸作用耗氧量
C.甲缸在45W時氧氣的產生量與消耗量相等
D.光照強度至少大於30W時才能維持甲缸生態系統處於相對穩定狀態
6.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醋可同時用作防腐劑和調味劑
B. 碳酸氫鈉、碳酸鈣、碳酸鎂、氫氧化鋁、氫氧化鎂都可作為抗酸葯的成分
C. 中和法是除去水中重金屬離子的常用方法
D. 防止水體污染、改善水質,最根本的措施是控制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
7.以下反應中符合綠色化學原理的是
A 乙烯與氧氣在銀催化作用下生成還氧乙烷
B 乙烷與氯氣制備氯乙烷
C 苯和乙醇為原料,在一定條件下生產乙苯
D 乙醇與濃硫酸共熱制乙烯
8.下列判斷或實驗預期正確的是
A.對於反應N2H4(l)=N2(g)+2H2(g)△H=-50.6kJ•mol-1,它在任何溫度下都是自發的
B.用升華法分離碘和氯化銨的混合物,用乙醇萃取碘水中的碘
C.純鹼溶液或石灰水存放在配有磨口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D.澱粉用酸催化水解後的溶液加入新制銀氨溶液,水浴加熱,可看到有銀鏡出現
9.要提純下列物質(括弧內為含有的少量雜質),選用的除雜試劑和分離方法都正確的是
被提純的物質 除雜試劑 分離方法
A 碳酸鈣(NH4NO3) 水 結晶
B 氯化銨溶液(FeCl3) NaOH溶液 過濾
C 甲烷(C2H4) 溴水 洗氣
D 苯(苯酚) 濃溴水 分液
10.X、Y、Z、W為四種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X、Z同族,Y、Z同周期,W與X、Y既不同族也不同周期;X原子最外層電子數是核外電子層數的3倍;Y的最高正價與最低負價的代數和為6。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Y、Z形成的簡單陰離子的還原性Z>Y
B.原子半徑大小的順序為W>X>Y>Z
C.X與W形成的化合物W2X2中含有離子鍵和共價鍵
D.Y、Z元素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Z>Y
11.在25℃時,將pH=12的NaOH溶液與pH=2的CH3COOH溶液等體積混合,下列有關所得溶液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溶液不一定呈酸性
B.向反應後的溶液中加入幾滴稀鹽酸,溶液的pH變化不大
C.溶液中可能存在:c (H+) = c (CH3COO-)+c (OH-)
D.設Ka、Kh、Kw分別表示CH3COOH的電離平衡常數、CH3COO-的水解平衡常數和水的離子積常數,則三者之間的關系為:Ka•Kh≠Kw
12.500℃、20MPa時,將H2和N2置於一容積為2L的密閉容器中發生反應:
3H2+N2 2NH3 △H<0。反應過程中H2、N2和NH3物質的量變化如圖所示,據圖
判斷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反應達到第一次平衡時,反應的平衡常數表達式可寫作:K=c2(NH3)/[ c3(H2) •c(N2)]=(0.15 mol•L-1) 2/[ (0.075 mol•L-1) 3 •(0.125 mol•L-1)]
B.從曲線變化可以看出,反應進行到10min至20min時可能採取的措施是使用了催化劑
C.反應開始到第一次平衡時,N2的平均反應速率為0.0625mol•(L•min)-1 ,H2的轉化率為75%
D.從曲線變化可以看出,反應進行至25min時,採取的措施是分離出0.1mol的氨氣,平衡正向移動
13.居室裝修中經常用到花崗岩、大理石等裝飾材料,有些含有鈾、釷的岩石會釋放出放射性氣體氡。人們若經常處於高濃度氡環境中,氡會經呼吸進入人體並停留於呼吸道中進行放射性衰變,放射出α、β、γ射線。這些射線會導致細胞發生癌變,引發肺癌、白血病及呼吸道等方面的疾病。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鈾 U衰變為氡 Rn要經過4次α衰變和4次β衰變
B.處於激發態的氡原子發出一束藍光照射到某金屬能產生光電效應,若這束藍光被遮住一半,則不會產生光電效應
C.放射性元素發生β衰變時所釋放的電子是原子核內的中子衰變為質子時產生的
D.放射性元素在發生α衰變時2個中子和2個質子結合為一個α粒子,設中子、質子和α粒子的質量分別為m1、m2、m3,則2(m1+m2)=m3
14.把火星和地球都視為質量均勻分布的球體。已知地球半徑約為火星半徑的2倍,地球
質量約為火星質量的10倍。由這些數據可推算出
A.地球表面和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之比為5:1
B.地球表面和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之比為10:1
C.地球和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之比為 :1
D.地球和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之比為 :1
15.如圖所示,在滑雪場有兩個坡度不同的滑道AB和AB′分別與水平滑道相連,AB和AB′都可看作斜面,其與水平滑道之間可視為平滑相連。甲、乙兩名滑雪者分別乘兩個完全相同的雪橇從A點由靜止出發同時沿AB和AB′滑下,最後都停在水平滑道上。設雪橇和滑道間的動摩擦因數處處相同,滑雪者保持一定姿勢坐在雪橇上不動,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甲在B點的速率等於乙在B′點的速率
B.甲在B點的速率大於乙在B′點的速率
C.甲全部滑行過程的水平位移一定比乙全部滑行過程的水平位移大
D.甲全部滑行過程的水平位移一定比乙全部滑行過程的水平位移小
16.自動充電電動車的前輪裝有發電機,發電機與蓄電池連接。騎車者用力蹬車或電動車自動滑行時,發電機向蓄電池充電,將其他形式的能轉化成電能儲存起來。讓車以500J的初動能在粗糙的水平路面上自由滑行,第一次關閉充電裝置,其動能隨位移變化規律如圖線①所示;第二次啟動充電裝置,其動能隨位移變化關系如圖線②所示,則第二次向蓄電池充入的電能是 A.500J B.400J C.300J D.200J
17.如圖所示一列橫波在t1和t2時刻的波形分別如圖中的實線和虛線所示,已知波的傳播速度是2.0m/s。
①若t2-t1=1.5s,則波是向右傳播的
②若t2-t1=1.5s,則波是向左傳播的
③若t2-t1=2.5s,則t2時刻質元P向y軸正方向運動
④若t2-t1=2.5s,則t2時刻質元P向y軸負方向運動
上述結論正確的是 (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8.如圖所示,兩金屬桿ab和cd長均為L,電阻均為R,質量分別為M和m,M > m。用兩根質量和電阻均可忽略的足夠長的柔軟導線將它們連成閉合迴路,並懸掛在水平、光滑、不導電的圓棒兩側,兩金屬桿都處於水平位置。整個裝置處在一與迴路平面相垂直的勻強磁場中,磁感強度為B。當兩金屬桿由靜止開始運動,
A.ab桿下落的加速度最大值為g
B.當ab桿下落速度為v時,電流小於I=BLv/2R
C.當ab桿下落速度最大時,電流不等於0
D.ab和cd桿運動中任意時刻受到的安培力總相同
19.如圖所示,P、Q是兩種透明材料製成的兩塊直角梯形的棱鏡,疊合在一起組成一個長方體。某單色光沿與P的上表面成θ角的方向斜射向P,其折射光線正好垂直通過兩棱鏡的界面。已知材料的折射率nP<nQ,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一定沒有光線從Q的下表面射出
B.從Q的下表面射出的光線一定與入射到P的上表面的光線平行
C.如果光線從Q的下表面射出,出射光線與下表面所夾的銳角一定大於θ
D.如果光線從Q的下表面射出,出射光線與下表面所夾的銳角一定小於θ
20.如圖8甲所示,在空間存在一個變化的電場和一個變化的磁場,電場的方向水平向右(圖8甲中由B到C),電場強度的大小隨時間變化情況如圖8乙所示;磁感應強度方向垂直於紙面, 磁感應強度的大小隨時間變化情況如圖8丙所示。在t=1s時,從A點沿AB方向(垂直於BC)以初速度v0射出第一個粒子,並在此之後,每隔2s有一個相同的粒子沿AB方向均以初速度v0射出,射出的粒子均能擊中C點。若AB=BC=l,且粒子由A運動到C的運動時間均小於1s。不計空氣阻力及電磁場變化帶來的影響,則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
A.磁場方向垂直紙面向外
B.電場強度E0和磁感應強度B0的比值E0/B0=2 v0
C.第一個粒子由A運動到C所經歷的時間
D.第二個粒子到達C點的動能等於第一個粒子到達C點的動能
第Ⅱ卷(非選擇題 共180分)
21.(18分)
(1)某同學在實驗室里熟悉各種儀器的使用。他將一條形磁鐵放在轉盤上,如圖甲所示,磁鐵可隨轉盤轉動,另將一磁感強度感測器固定在轉盤旁邊,當轉盤(及磁鐵)轉動時,引起磁感強度測量值周期性地變化,該變化與轉盤轉動的周期一致。經過操作,該同學在計算機上得到了如圖所示的圖像
①在圖像記錄的這段時間內,圓盤轉動的快慢情況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圓盤勻速轉動時的周期是_______s。
③該同學猜測磁感強度感測器內有一線圈,當測得磁感強度最大時就是穿過線圈的磁通量最大時。按照這種猜測( )
(A)在t = 0.1s 時刻,線圈內產生的感應電流的方向發生了變化。
(B)在t = 0.15s 時刻,線圈內產生的感應電流的方向發生了變化。
(C)在t = 0.1s 時刻,線圈內產生的感應電流的大小達到了最大值。
(D)在t = 0.15s 時刻,線圈內產生的感應電流的大小達到了最大值。
(2)某同學用如圖所示的裝置來探究動能定理.
①實驗時為了保證小車受到的合力與鉤碼的總重力大小基本相等,鉤碼的總質量應滿足的實驗條件是 ,實驗時首先要做的步驟是 .
②掛上適當的鉤碼後小車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用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記錄其運動情況.下圖是實驗時得到的一條紙帶,其中A、B、C、D、E、F是計數點.本實驗能測出的物理量有:小車的質量M,鉤碼的總質量m,各計數點間的距離△xn.已知相鄰計數點間的時間間隔為T,重力加速度為g.則打點計時器打出B點時小車的速度為 ,小車合外力的功與動能變化間的關系式為 .
22.(16分)如圖11所示,在距水平地面高h=0.80m的水平桌面一端的邊緣放置一個質量m=0.80kg的木塊B,桌面的另一端有一塊質量M=1.0kg的木塊A以初速度v0=4.0m/s開始向著木塊B滑動,經過時間t=0.80s與B發生碰撞,碰後兩木塊都落到地面上。木塊B離開桌面後落到地面上的D點。設兩木塊均可以看作質點,它們的碰撞時間極短,且已知D點距桌面邊緣的水平距離s=0.60m,木塊A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μ=0.25,重力加速度取g=10m/s2。求:
(1)兩木塊碰撞前瞬間,木塊A的速度大小;
(2)木塊B離開桌面時的速度大小;
(3)木塊A落到地面上的位置與D點之間的距離。
23.(18分)如圖10所示,兩根平行長直金屬導軌傾斜放置,導軌平面與水平面的夾角為,導軌的間距為L,兩導軌上端之間接有阻值為R的電阻。質量為m的導體棒ab垂直跨接在導軌上,接觸良好,導體棒與導軌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導軌和導體棒的電阻均不計,且。在導軌平面上的矩形區(如圖中虛線框所示)域內存在著勻強磁場,磁場方向垂直導軌平面向上,磁感應強度的大小為B。當磁場以某一速度沿導軌平面勻速向上運動時,導體棒以速度v0隨之勻速向上運動。設導體棒在運動過程中始終處於磁場區域內。求:
(1)通過導體棒ab的電流大小和方向;
(2)磁場運動的速度大小;
(3)維持導體棒勻速向上運動,外界在時間t內需提供的能量是多少?
24.如圖所示為我國「嫦娥一號衛星」從發射到進入月球工作軌道的過程示意圖。在發射過程中,經過一系列的加速和變軌,衛星沿繞地球「48小時軌道」在抵達近地點P時,主發動機啟動,「嫦娥一號衛星」的速度在很短時間內由v1提高到v2,進入「地月轉移軌道」,開始了從地球向月球的飛越。「嫦娥一號衛星」在「地月轉移軌道」上經過114小時飛行到達近月點Q時,需要及時制動,使其成為月球衛星。之後,又在繞月球軌道上的近月點Q經過兩次制動,最終進入繞月球的圓形工作軌道I。已知「嫦娥一號衛星」質量為m0,在繞月球的圓形工作軌道I上運動的周期為T,月球的半徑r月,月球的質量為m月,萬有引力恆量為G。
(1)求衛星從「48小時軌道」的近地點P進入「地月轉移軌道」過程中主發動機對「嫦娥一號衛星」做的功(不計地球引力做功和衛星質量變化);
(2)求「嫦娥一號衛星」在繞月球圓形工作軌道І運動時距月球表面的高度;
(3)理論證明,質量為m的物體由距月球無限遠處無初速釋放,它在月球引力的作用下運動至距月球中心為r處的過程中,月球引力對物體所做的功可表示為W=Gm¬月m/r。為使「嫦娥一號衛星」在近月點Q進行第一次制動後能成為月球的衛星,且與月球表面的距離不小於圓形工作軌道І的高度,最終進入圓形工作軌道,其第一次制動後的速度大小應滿足什麼條件?
25.結構的研究是有機化學最重要的研究領域。某有機物X(C12H13O6Br)分子中含有多種官能團,其結構簡式如右:
(其中Ⅰ、Ⅱ為未知部分的結構)。為推測X的分子結構,進行如圖轉化:
已知向D的水溶液中滴入FeCl3溶液顯紫色,對D的結構進行光譜分析,在氫核磁共振譜上顯示只有兩種信號。M、N互為同分異構體,M中含有一個六原子環,N能使溴的四
氯化碳溶液褪色,G能與NaHCO3溶液反應。請回答:
(1)G分子所含官能團的名稱是 ;
(2)D不可以發生的反應有(選填序號) ;
①加成反應 ②消去反應 ③氧化反應 ④取代反應
(3)寫出圖轉化中反應①和②的化學方程式
①B+F→M ;
②G→N ;
(4)已知向X中加入FeCl3溶液,無明顯現象,則X的結構簡式是 ;該
結構的1mol X與足量的NaOH溶液作用,最多可消耗NaOH mol。
(5)有一種化工產品的中間體W與G互為同分異構體,W的分子中只含有羧基、羥基和醛基三種官能團,且同一個碳原子上不能同時連有兩個羥基,則W的分子結構有 種,寫出任意一種的結構簡式 。
26.(1)下列曲線分別表示元素的某種性質與核電荷數的關系(Z為核電荷數,Y為元素的
有關性質)。把與下面元素有關的性質相符的曲線標號填入相應的空格中:
①ⅡA族元素的價電子數 ;
②第3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價 ;
③F-、Na+、Mg2+、Al3+的離子半徑
(2)元素X、Y、Z、M、N均為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數依次增大。已知Y 原子最
外層電子數與核外電子總數之比為3:4;M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與電子層數之比為4:3;
N-、Z+、X+離子的半徑逐漸減小;化合物XN常溫下為氣體,據此回答:
① N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學式為
② 化合物甲、乙均為由上述五種元素中的任意三種元素組成的強電解質,且兩種物質水溶液的酸鹼性相同,組成元素的原子數目之比均為1:1:1,甲溶液中水的電離程度比乙溶液中水的電離程度小。則化合物甲中的化學鍵類型為 。乙溶液中滴加NaI溶液後,可生成某種在苯中呈紫紅色的單質,寫出上述變化的離子方程式
(3)A、B、C、X均為中學常見的物質,它們之間有如圖轉化關系(其他產物已略去),下
列說法錯誤的是
A 若A是NH3,則C可能是氧化物 B 若A是非金屬,則C可能是氧化物
C 若X是還原劑,則A可能是氧化物或金屬 D 若X是強鹼,則A可能是酸或鹽
27.二氧化硫是污染大氣形成酸雨的主要有害物質之一,如果了解二氧化硫的性質,它在我
們的生活中也有廣泛的用途。
(1)下列可產生二氧化硫污染大氣的是 。(填序號)。
A.含硫礦石的冶煉 B.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燒
C.大量煙花爆竹的燃放 D.硫酸廠排放的工業尾氣
(2)某課外小組採集了一份雨水樣品,每隔一段時間測定該雨水樣品的pH變化數據如下
測試時間段 0 1 2 3 4
雨水的pH 4.73 4.62 4.56 4.55 4.55
分析雨水樣品PH變化的原因(用文字和化學方程式說明)
3)某實驗小組欲探究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設計如下實驗,請完成實驗報告。
序號 二氧化硫的性質 主要操作和現象 化學(離子)方程式
① 將二氧化硫通入裝有品紅溶液的試管中,品紅由紅色變為無色
② 氧化性
③ 將二氧化硫通入裝有新制氯水的試管中,氯水由淺黃綠色變為無色
(4)目前通常採用滴定法測定食品中殘留二氧化硫的含量。具體實驗方法主要是:樣
品經處理後,加入氫氧化鉀使殘留的二氧化硫以亞硫酸鹽的形式固定,再加入硫酸使二氧化硫游離,用碘標准溶液滴定二氧化硫。在滴定時用 (填名稱)作指示劑,滴定終點的現象是 。
28.鐵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活應用廣泛,請根據下列實驗回答問題:
(1)鋼鐵的腐蝕
① 鋼鐵在潮濕的空氣中易被腐蝕,腐蝕過程中正極反應式為: ;
② 將經過酸洗除銹的鐵釘,用飽和食鹽水浸泡後,放入如下圖所示裝置中,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過一段時間,Ⅱ試管中的導管內水柱上升
B.Ⅰ試管中鐵釘由於發生電解反應而被腐蝕
C.鐵釘在該裝置中被腐蝕的情況隨時間的延長而加快
D.Ⅰ試管中鐵釘發生反應的一個電極反應式為:2Cl--2e-=Cl2↑
(2)生鐵中含有一種鐵、碳化合物X( Fe3C)。
① X在足量的空氣中高溫煅燒,生成有磁性的固體Y,將Y溶於過量的鹽酸,得到溶
液甲,溶液甲中含有的大量陽離子是: 。
② X與過量濃硝酸反應生成氣體Z和氣體W,Z是一種無色無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反應後溶液中含有的鹽的化學式 。
(3)硫酸亞鐵銨晶體[(NH4)2Fe(SO4)2•6H2O] 是分析化學中常見的還原劑,在空氣中比一般亞鐵鹽穩定,實驗室制備其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問題:
① Na2CO3溶液可以除油污,原因是(用離子方程式表示) 。
② 若上述流程用於大量生產,「冷卻結晶」後的母液最佳處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
③ 假設上述實驗剩餘固體中含有單質鐵,則得到[(NH4)2Fe(SO4)2•6H2O]物質的量(n)的范圍是 。
29.玉米胚乳由有色(C)對無色(c)、透明(Wx)對不透明(wx)兩對相對性狀控制,且都位於玉米第9號染色體上。進行雜交實驗(如圖所示)時,其中雌性親本9號染色體上,有一個「紐結」,並且還有部分來自8號染色體的「片斷」,而正常的9號染色體沒有紐結和「片斷」。請回答相關問題:
(1)8號染色體片斷移接到9號染色體上的現象稱為 。
(2)兩親本雜交,如果F1代有 種不同於親本的表現型,則說明雌性親本
,從而導致了基因重組現象的發生。在顯微鏡下觀察基因重組現象,需將F1代新類型的組織細胞製成 ,利用染色體上的 對C和wx的標記,觀察到 的染色體,則說明可能發生了基因重組。
(3)本實驗可以檢測發生染色體畸變的親本產生的配子類型及比例,用遺傳圖解的形式表示:
30.某地實施退耕還林若干年後,生態環境逐步改善,科學家對此進行了系列跟蹤研究。
(1)實施退耕還林後,耕地逐漸過度為灌叢和林地的過程叫做 。研究該地段群落中物種數目的多少稱為 。研究發現,該地段不同區域分布著不同的種群,同一區域上種群密度也有差異,且呈鑲嵌分布,這種差異稱為 。
(2)對於退耕年份不同的林地進行研究得到如下數據:
群落類型 樹種數量 平均胸徑(cm) 平均高(m)
Ⅰ:撂荒7年的次生林 22 8.7 6.3
Ⅱ:25年的次生林 81 10.4 8.4
Ⅲ:50年的次生林 96 11.8 9.2
Ⅳ:150年以上的近天然林 128 13.7 10.5
分析上表可知:
① 。
② 。
(3)在調查面積能代表森林群落類型最小面積的前提下,科研人員採用 法對林地植被的種群密度進行了調查。調查發現不同生境群落特徵各異,陽坡和陰坡植被差異明顯。對陽坡的物種生態位重疊(對同一生境中的資源需求類型或需求量相近)變化進行分析,其結果見下表:
種名 山桃 丁香 油松 刺槐
山桃 1
丁香 0.124 1
油松 0.125 0.834 1
刺槐 0.148 0.761 0.884 1
通過表中數據分析可知,陽坡群落物種中種間競爭最激烈 。造成種間競爭激烈的原因是 。
31.香蕉原產熱帶地區,是我國南方重要的經濟作物之一。但南方冬季常受強寒潮和霜凍影響,對香蕉生長發育影響很大。由香蕉束頂病毒(BBTV,單鏈環狀DNA病毒)引起的香蕉束頂病,對香蕉生產的危害十分嚴重。目前香蕉栽培品種多為三倍體,由於無性繁殖是香蕉繁育的主要方式,缺少遺傳變異性,因此利用基因工程等現代科技手段提高香蕉的品質,具有重要意義。
(1)脫毒香蕉苗的獲得,可採用__________的方法,此方法的依據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建立可靠的BBTV檢測方法可以監控脫毒香蕉苗的質量,請指出兩種檢測病毒存在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通過轉基因技術獲得抗寒能力提高的香蕉植株,在運用轉基因香蕉的過程中,在生態安全方面可能會出現什麼問題?(列舉兩點)①
②
(4)從細胞工程的角度出發,簡述一種培育抗寒香蕉品種的方法及步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⑤ 2009初中化學競賽題
下列有關濃硫酸的描述中屬於物理變化的是( )
A.露置在空氣中的濃硫酸質量增加了 B.加熱銅與濃硫酸放出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C.伸入濃硫酸中的木炭變黑了 D.用濃硫酸來乾燥二氧化碳氣體
2.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關信息,根據有關信息判斷不正確的是( )
族
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V A ⅥA ⅦA 0
2
3
A.同一族的元素對應的原子從上往下電子層數在逐漸增加
B.同一周期的元素對應的原子的電子層數相同
C.第ⅠA的元素不一定都是金屬元素
D.同一周期的元素的金屬性逐漸增強
3.下表中列出了一定壓強和溫度下每立方厘米活性炭所能吸附的常見氣體的體積,分析表中數據與氣體的組成、性質的關系,你認為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
氣體性質 H2 CO2 O2 N2 Cl2
氣體的沸點/℃ 252 78 183 196 34
被吸附體積/mL 4.5 97 35 11 494
A.氣體分子所含原子個數越多,易被吸附 B.沸點越高的氣體,越易被吸附
C.氣體是化合物時,易被吸附 D.氣體的相對分子質量越大,越易被吸附
4.醬油是一種營養豐富的生活調味品,我國政府推行的鐵強化醬油採用發酵法生產的主要過程是:將豆餅粉與20%的鹽酸混合加熱沸騰數十小時,得到醬色液體,冷卻後加入適量的飽和NaHCO3溶液,充分攪拌後再經脫色處理即可得到食用醬油,添加適量的含鐵物質就能得到鐵強化醬油。下列有關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加入少量的含鐵物質可以預防人的貧血
B.鹽酸在加熱沸騰過程中加速了豆餅粉轉化為醬油的速率
C.加入NaHCO3的目的是除去鹽酸
D.醬油中添加的含鐵物質為顆粒極小的鐵粉
5.下列示意圖形象地表示了A( )與B( )反應生成C( )其反應前後分子及數目的變化,則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中,
A、B、C的化學計量數之比為( )
A.1:1:1 B.2:2:1
C.2:1:2 D.1:2:3
6.某種元素化合價在化學反應前後發生了變化,則該反應為氧化還原反應。據此可判斷下列化學反應屬於氧化還原的有( )
A.ZnO+H2SO4=ZnSO4+H2O B.Fe2O3+3CO====2Fe+3CO2
C.Na2CO3+2HCl=2NaCl+H2O+CO2↑ D.CaCO3====CaO+CO2↑
7.向氧化銅和鐵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反應後濾出不溶物。向濾液中加入薄鐵片,鐵片無任何變化。以下結論中正確的是( )
A.濾出的不溶物中含有銅,不可能含有鐵
B.濾出的不溶物中一定含有氧化銅,可能含有鐵
C.濾出的不溶物中可能含有氧化銅,一定含有銅
D.濾液中一定有硫酸亞鐵,不可能含有硫酸
8.通過下列實驗可以得出的結論,其中不合理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甲實驗中黃銅片能在銅片上刻畫出痕跡,可以說明黃銅的硬度比銅片大
B.乙實驗既可以說明分子在不停地運動著,又可以說明氨水顯鹼性
C.丙實驗既可以說明二氧化碳易溶於水,又可以說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D.丁實驗既可以說明一氧化碳具有還原性,又可以說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9. 有四種無色溶液a、b、c、d,分別是H2SO4、Na2CO3、Na2SO4、Ba(NO3)2中的一種,如下實驗:①a+d→溶液+氣體;②b+c→溶液+沉澱;③b+d→沉澱e+溶液;④a+b→溶液f+沉澱,⑤e+f→溶液+氣體。則a、b、c、d依次是( )
A.Na2CO3、Ba(NO3)2、Na2SO4、H2SO4 B.Na2SO4、Ba(NO3)2、Na2CO3、H2SO4
C.H2SO4、 Ba(NO3)2、Na2SO4、Na2CO3 D.Ba(NO3)2、Na2SO4、H2SO4、Na2CO3
10.密閉容器內有M、N、P、Q四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充分反應,測得反應前後各物質的質量如下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物 質 M N P Q
反應前質量/g 19.7 8.7 31.6 0.4
反應後質量/g 待測 17.4 19.7 3.6
A.反應後密閉容器中M的質量為19.7g B.該反應一定是化合反應
C.物質P一定是化合物 D.反應生成的N與Q的質量之比為87:18
11.某樣品中可能含有碳酸鈉、硝酸鉀或硝酸鋇三種中的一種或幾種。現將10.6克樣品加入足量的水,樣品全部溶解,再加入過量的氯化鈣溶液,得到10克沉澱,對樣品中的組成判斷合理的是( )
A.肯定含有硝酸鉀,可能含有碳酸鈉 B.肯定含有硝酸鉀,可能含有硝酸鋇
C.不含碳酸鈉和硝酸鋇,只含硝酸鉀 D.不含硝酸鋇和硝酸鉀,只含碳酸鈉
12.如右圖所示,燒瓶內盛有x氣體,若擠壓滴管的膠頭a,使液體y
進入燒瓶中,振盪燒瓶,並倒放在鐵架台上,將導管伸入滴有z的水中,
打開彈簧夾b,可見燒杯中液體如噴泉一樣噴入燒瓶中,並出現顏色的
改變,則x、y、z可能是( )
x氣體 y溶液 z試劑
A. O2 H2SO4 紫色石蕊試液
B. CO2 H2O 無色酚酞試液
C. CO Ca(OH)2 無色酚酞試液
D. HCl NaOH 紫色石蕊試液
13.18O是科實驗中常用的一種示蹤原子,用儀器可以觀測到它在化學變化中的行蹤。在某一飽和硫酸銅溶液(不含18O)中,加入ag帶標記18O的無水硫酸銅粉末(CuS04中的氧元素全部為18O),如果保持溫度不變,其結果是( )
A.無水硫酸銅不再溶解,ag帶標記18O的無水硫酸銅粉末沒有發生改變
B.溶液中可找到帶標記18O的SO42,且白色粉末變為藍色晶體,其質量小於ag
C.溶液中可找到帶標記18O的SO42,且白色粉末變為藍色晶體,其質量大於ag
D.有部分帶標記18O的SO42進入溶液中,但固體質量保持不變
14.下列圖像能正確反映所對應敘述關系的是( )
圖A表示一定量的木炭還原氧化銅,剩餘固體質量與反應時間的關系
圖B表示t℃時,向飽和硝酸鉀溶液中加入硝酸鉀晶體,溶質質量分數與加入量的關系
圖C表示一定量的稀硫酸與鋅粒反應,溶液的質量與反應時間的關系
圖D表示向硫酸和硫酸銅混合溶液中加入氫氧化鈉,沉澱質量與加入量的關系
A B C D
15.燒杯中盛有x溶液,逐滴加入(或通入)y物質,燒杯內液體的pH變化如圖所示。則符合該變化的一組物質是( )
x y
A NaOH溶液 稀HCl(過量)
B 稀H2SO4 BaCl2溶液(少量)
C Ca(OH)2 CO2(適量)
D 稀NaOH H2O
得分 評卷人
二、填空題(本題包括9個小題,共40分)
16.(3 分)如圖所示,一物體懸掛在飽和的硝酸鉀溶液中,請說明在下列情況下彈簧秤讀數變化情況(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⑴如果在恆溫時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鉀晶體,彈簧秤讀數 。
⑵如果降低上述⑴的溶液的溫度,彈簧秤讀數 。
⑶如果向⑴的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鈉晶體,彈簧秤讀數 。
17.(2分)ZSM—5分子篩是由多個結構單元構成的,其中一個結構單元的化學式可表示為Si96O192。若用4個鋁原子取代其中的4個硅原子,形成的原子團所帶的電荷為 ,若用銨根離子與它結合成電中性,則需要銨根離子 個。
18.(4分)仿照下列化學方程式:
2H2S+SO2=3S↓+2H2O,NaH+H2O=NaOH+H2↑
完成下列化學方程式:
NH3和NO2反應 ;
CaH2和H2O反應 。
19.(3分)反物質是由反粒子組成的物質。所有的粒子都有相應的反粒子,反粒子的特點是其質量、壽命等與相應的粒子相同,但電荷、磁矩等與之相反,如反氫原子的結構示意圖為 。反粒子一旦與相應的粒子碰撞,如電子碰到反電子,就會立即「湮滅」為其他物質。據最新報導,歐洲核子研究中心近日已成功地製造出約5萬個低能量狀態的反氫原子,這是人類首次在受控條件下大量製造的反物質。試回答下列問題:
⑴質子與反質子相碰撞而「湮滅」是化學變化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請你描述一下反氧原子的構成 。
20.(5分)鋼鐵是重要的金屬材料。
⑴下列鐵製品的用途中,利用金屬導熱性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
⑵目前世界上已有50%以上的廢鋼鐵得到回收利用,其目的是 。
A. 節約金屬資源 B. 合理開采礦物 C. 防止鋼鐵生銹
⑶為防止水龍頭生銹,其表面鍍有一層鉻。鐵生銹的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將生銹的鐵製品放入盛有過量稀鹽酸的洗槽中,觀察到溶液變黃,有無色氣泡逸出。寫出其中一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5分)氨氣是生產銨態氮肥的主要原料,但一經泄漏,危害十分嚴重。請根據下列相關報導,回答問題:某地一冷飲廠氨氣泄漏,液氨沖破管道,噴射而出。當時,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濃烈的刺激性氣味,現場溫度驟降到—30℃。搶險隊員緊急中用檸檬水淋濕全身後沖進泄漏倉庫堵泄,雖堵泄成功但搶險隊員被凍傷。已泄漏的500Kg液氨經噴水12t後才將其稀釋。這次事件造成百餘人氨氣中毒,距離事發地點5米的樹木在短短半小時內葉子由綠色變成黃色。
⑴從以上報導獲得的信息中,你了解到氨氣有哪些性質?(至少寫出3條)
。
⑵搶險隊員用檸檬水淋濕全身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接觸液氨可能引起嚴重凍傷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磷酸二氫銨(NH4H2PO4)是一種含有氮、磷兩種營養元素的復合肥,但不宜與熟石灰混合使用,試寫出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__ ___________。
22.(6分)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CuSO4、CaCO3、BaCl2、NaCl、Na2SO4、(NH4)2CO3中的一種或幾種,為證明其組成進行如下實驗:
⑴取少量白色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攪拌後過濾,得到白色沉澱和無色濾液,則白色沉澱可能是 ,原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有 ;
⑵向實驗⑴濾出的白色沉澱中加入足量的鹽酸,沉澱部分溶解,並產生無色氣體,則原
混合物中一定含有 ;
⑶向實驗(1)的濾液中加入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有剌激性氣味氣體放出,證明實驗(1)的白色沉澱一定還有___________;
⑷向實驗(3)後的溶液中加入稀硝酸酸化,再加入足量的硝酸鋇,發現沒有沉澱產生,然後加入硝酸銀溶液,出現了白色沉澱,有人由此得出原混合物中一定含的氯化鈉,你認為___________(填「正確」「不正確」),理由 。
⑸實驗結論是 。
23.(7分)某校化學課外小組用硫酸亞鐵廢液(含少量硫酸銅和稀硫酸),制備硫酸亞鐵晶體並進行如下實驗。制備硫酸亞鐵晶體主要的操作流程如下:
請根據題目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⑴上述操作過程中用到的玻璃儀器有:①燒杯、②玻璃棒、③酒精燈、④溫度計、⑤ 。
⑵加入過量A的目的是 。
⑶草酸亞鐵常用作照相顯影劑,用於制葯工業。實驗室利用硫酸亞鐵溶液和草酸銨[(NH4)2C2O4]溶液反應生成草酸亞鐵沉澱來制備草酸亞鐵。請寫出硫酸亞鐵溶液與草酸銨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⑷草酸亞鐵晶體(相對分子質量180)受熱易分解,某課外小組設計如圖的實驗裝置來檢驗其分解產物。
①該裝置中最不合理的部分 (填字母),原因是 。
②改用正確裝置實驗開始後,B處變藍,C處有白色沉澱,E處部分黑色粉末變為紅色,說明草酸亞鐵分解產生 (填化學式)。
24.(5分)鹵水(提取食鹽後的母液)含有MgCl2、NaCl、 MgSO4、KCl。從鹵水中提取KCl固體,採用下列方法:
⑴將鹵水加熱到60℃以上蒸發水分就逐漸析出晶體A,濾出晶體得到母液R,根據下圖所示溶解度曲線,晶體A中主要含有
和 ,理由是 。
⑵將母液R降溫(降到30℃以下)析出晶體B,則晶體B主要含有
和 ,理由是 。
⑶將析出的晶體B,用一定量的冷水洗滌,就可以得到較純的KCl固體,理由是
得分 評卷人
三、實驗題(本題包括4個小題,共20分)
25.(4分)在實驗室配製溶液時,常涉及以下過程:①溶解②稱量③計算④裝瓶存放。請按要求回答問題:
⑴現欲配製50g 5%氯化鈉溶液,配製過程的先後順序是 (填序號)。
⑵用已調節平衡的天平稱取氯化鈉固體時,發現指針偏右,接下來的操作是 。
⑶在量取蒸餾水體積時,若仰視讀數,則會導致氯化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填「<」或「>」)5%。
⑷在溶解步驟中需要的儀器有 。
26.(5分)我市某學校化學研究性小組欲對水電解實驗進行研究,
實驗步驟如下:
⑴按右圖實驗裝置連接好儀器後,往水槽中加入蒸餾水後,接通
電源,發現在電極兩端只有極細小的氣泡慢慢產生,這說明
。
⑵當小王向水中加入少量白色A物質後,發現電極兩端有氣泡迅速產生,但發現通電一段時間後,負極產生的氣體與正極產生的氣體體積比大於2:1,請解釋其中可能存在的原因 。
⑶小李想要探究加入的物質A是什麼物質,他看到小王身邊有如下一些物質:氫氧化鐵,硫酸鈉,硫酸鋇,碳酸鈣,氫氧化鈉,那麼他加入的A可能是_________,請你設計簡單實驗證明你的猜想 。
⑷本實驗加入A的是為了 。
27.(4分)為了除去用粗鹽配製成的NaCl溶液中所含有的少量MgCl2、CaCl2和MgSO4雜質,某同學從碳酸鈉溶液、稀鹽酸、硝酸鋇溶液、碳酸鉀溶液和氫氧化鋇溶液中選擇了A、B、C三種試劑,按以下步驟進行了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
實驗I:向溶液中加入過量A後過濾得濾液1;
實驗Ⅱ:向濾液l中加過量B後過濾得濾液2;
實驗Ⅲ:向濾液2中滴加適量C,得到較純掙的NaCl溶液。
⑴A、B、C三種試劑中溶質的化學式分別為 。
⑵實驗I中,所加A要過量的原因是 。
⑶實驗Ⅱ中,加B過量的原因是 。
⑷實驗Ⅲ中,試劑加到 時為適量,此時得到較為純凈的NaCl溶液。
28.(7 分)已知木炭粉(假設木炭粉中不含其它雜質)和Fe2O3 在加熱條件下發生化學反應,興趣小組同學對該實驗進行如下探究。
Ⅰ 生成固體組成分析
⑴實驗過程中可以觀察到有黑色固體生成,小亮認為生成了鐵粉,但小靈卻有不同看法,理由是 。
⑵為進一步確定黑色固體成分,小歡將生成的固體溶於足量稀硫酸,發現有大量氣泡產生,若同時出現 的現象,則生成的黑色固體全部是鐵。
Ⅱ 生成氣體成分分析
【提出假設】生成氣體的可能組成有三種:
假設1:生成氣體是二氧化碳;
假設2:生成氣體是一氧化碳;
假設3:生成氣體是 。
【設計實驗】為確定生成氣體的組成,小組同學設計實驗裝置如圖。
⑴實驗中通入的氣體是純凈乾燥的N2,分析不用空氣的主要理由是 。
A.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會使石灰水變渾濁
B.空氣中的氧氣會和木炭粉反應生成CO或CO2而干擾實驗結果
C.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水蒸氣會和木炭粉反應生成CO而干擾實驗結果
⑵定性研究:若實驗過程中可以觀察到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證明反應生成的氣體中一定含有 。
⑶定量研究:現准確稱取16.0g氧化鐵與2.4g木炭粉混合,在上述裝置中完全反應。測得剩餘固體質量為11.2g,且能完全溶於稀鹽酸。
【實驗結論】處理上述實驗數據後可知,假設 正確。
【拓展與延伸】合成氨工業生產中所用的α-Fe催化劑的主要成分是FeO、Fe2O3。當催化劑中FeO與Fe2O3的質量之比為9∶20時,其催化活性最高。現以Fe2O3為原料制備上述催化劑,可向其中加入適量木炭粉,發生如下反應: 2Fe2O3+C 4FeO十CO2↑。為製得這種活性最高的催化劑,應向240g Fe2O3 粉末中加入木炭粉的質量是 g。
得分 評卷人
四、計算題(本題包括2個小題,共10分)
29.(4分)某化學興趣小組在做鐵與硫酸銅溶液反應時,發現生成銅的同時也有少量氣泡產生,為了進一步研究做了如下實驗:
⑴取8.5g鐵粉放入一定量的硫酸銅溶液中,反應完成後,濾過固體,洗滌,乾燥後稱量,固質量為9.2g
⑵將9.2g固體放一足量的鹽酸中充分反應,產生氫氣的質量為0.1g。
問:①與硫酸銅反應的鐵的質量是 ,與鹽酸反應的鐵的質量是 ,兩者質量之和 (填「>」「<」「=」)8.5g。
②針對上述現象請你解釋原因: 。
30.(6分)某實驗小組欲測定某白色粉末(已知是碳酸鈉與碳酸氫鈉的混合物)的組成,取三份質量不同的樣品甲、乙、丙分別與30g稀鹽酸充分反應,得到的常溫常壓下氣體體積關系如下表,試求:⑴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⑵稀鹽酸的質量分數?(已知二氧化碳常溫常壓下的密度是1.97g/L)(計算過程中保留兩位小數)
甲 乙 丙
混合物質量/g 3.80 7.60 11.4
二氧化碳的體積/L 0.893 1.786 1.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