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像資生堂那樣策劃設計藝術燈光媒體進行social marketing
1.營造空間氛圍
燈光重塑了物體的形象虛實變化,它打破了人們頭腦中固有的物象和傳統觀念的視覺規律,運用燈光這一元素,營造空間的體塊感。
它打破了雕塑作品形式的束縛,在視覺上達到虛幻的效果,光本身就是虛擬的物質,一閃而過的視覺感,卻達到了空間的虛幻效果。
2、聲光電綜合運用
燈光裝置藝術不同於繪畫、雕塑藝術單純的視覺感受,融入科學技術,利用聲光電給觀者以視覺和聽覺雙重的沖擊力,藝術作品與觀者有一定互動,更具有參與性。
3.跨學科的應用
燈光裝置藝術強調的是多個學科的交叉應用,相互配合,綜合運用。是多種手段運用的藝術結晶。從一些優秀案例上,我們可以看出,燈光裝置藝術可以是獨立的藝術品,也可以跨學科的藝術作品。其形式多樣,中藝光影秀擅長燈光裝置藝術與繪畫作品、雕塑作品以及景觀環境設計相融合,營造符合主題的綜合藝術作品。
4、藝術與商業的完美結合
隨著當代藝術自身的形態轉變,觀念上開始打破了藝術的界限,一些品牌也逐漸意識到藝術能為商業帶來的巨大影響力和推動力,於是出現了跨界合作,呈現的內涵也越來越有深度性和拓展性。品牌更追求藝術商業價值,而內容更追求藝術價值。這使藝術與商業達成了完美結合。
⑵ 有沒有關於時間的作品或裝置
「時間」是胡介鳴長久關注的創作母題,作為當今中國數字媒體和錄像裝置的先驅藝術家之一,胡介鳴利用多樣化的創作媒介,在科技的未來性與新媒體的變幻莫測,回溯根植於土地、城市的歷史,在記憶的吉光片羽中,尋索亘古不變的價值、觸動人心的創作本質。自90年代中期的作品便加入媒介裝置。他醉心於研發媒介技術的多樣可能,熱衷於藝術中「媒介」的探索與對「媒介」本身藝術化的思考,形成胡介鳴作品的鮮明特色,並且利用眾多的媒介,持續提出他的辯證與觀點。胡介鳴將水晶廳的空間整體規劃,打造出相輔相成、相互呼應的多組大型裝置作品,以《輸入輸出: 天堂與人間》以及《水平狀態》為主軸,分別運用數字媒體、架上繪畫和影像裝置,展現胡介鳴關注於時間、空間、歷史、記憶的交替更迭,擅於運用各種創作媒介的多元向度。
⑶ 光影藝術得到了哪些創新的應用
美國藝術家菲利普·史密斯三世最近在加利福尼亞的科切拉音樂藝術節上,展示了他最新的藝術作品 —— 「埠2016」。一個圓形露天涼亭,看起來挺像沙漠里的避難所。事實上這是一座關於建築設計的展覽館,館內有八座光雕,館外被數以百計的高拋光不銹鋼柱包圍著。
利用光影藝術的創新應用,使人們體驗到這是一段與色彩的奇異旅程。
探索有創造性的生活方式 - buds創始人姚九思 公眾號ID:buds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