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硝氨儲罐防腐方案
1冷庫氨泄漏事故風險分析
(1)氨的性質簡介氨,製冷劑代號R717,是一種理想的製冷工質,具有良好的熱力學性質。在限制和禁止使用CFC物質的形勢下,氨由於對臭氧層無破壞作用,使用較廣泛。氨(NH3)為無色、有剌激性辛辣味惡臭的氣體,分子量17.03。比重0.597。沸點―33.33℃。溶點―77.7℃。爆炸極限為15.7%~27%(容積)。急性毒性:LD50350mg/kg(大鼠經口);LC501390mg/m3,4小時,(大鼠吸入)。氨在常溫下加壓易液化,稱為液氨,接觸液氨可引起嚴重凍傷。與水形成氨水(NH3+H2O=NH3·H2O),呈弱鹼性。氨水極不穩定,遇熱後分解,1%水溶液PH值為11.7。濃氨水含氨28%~29%。氨在常態下呈氣體,比空氣輕,易逸出,具有強烈的刺激性和腐蝕性,故易造成急性中毒和灼傷。
(2)風險識別
本項目所用製冷劑氨不屬於劇毒物質和一般毒物(屬低毒類);氨屬火災、爆炸危險物質;根據重大危險源辯識(GB18218-2000)中規定,項目全部冷庫使用氨的數量約35t,不超過臨界量,不構成重大危險源。製冷是一個封閉的系統,製冷工質在系統中藉助壓縮機械能輸送流動,完成製冷循環。對照《爆炸和火災危險環境電力裝置設計規范》(GB50058-92)規范標准,氨製冷系統屬於第二級釋放源,製冷裝置在正常運行時不會釋放易燃物質;即使釋放也是在壓縮機、氨泵的軸封處和閥門、法藍、管件接頭等密封處偶爾的、短時的發生。第二級釋放源存在的區域,可劃為2區。2區的概念是在正常運行時不可能出現爆炸性氣體混合物的環境。正常運行是指正常的開車、運轉、停車,易燃物質產品的裝卸,密閉容器蓋的開閉,安全閥、排放閥、以及所有工廠設備都在其設計參數范圍內工作的狀態。但規范第2.2.5條又說:「當通風良好時,應降低爆炸危險區域等級」;規范第2.2.2條還同時規定:「易燃物質可能出現的最高濃度不超過爆炸下限的10%」,可劃為非爆炸危險區。根據《冷庫設計規范》(GBJ72-84)第8.0.2條規定「氨壓縮機房應設事故排風裝置,換氣次數應取8次/小時,排風機宜選用防爆型」。據此,氨壓縮機房可視為通風良好,應按降低區域等級處理;從上述分析中得知,出現最高濃度能超過爆炸下限10%的概率近似為零。同時氨的比重很輕,在標准狀態下,氨的比重是0.59kg/m3。僅為空氣的0.546,而且其擴散能力較強,擴散系數為17×10-2cm2/s,僅次於氫、氧。因此,它難以聚集到爆炸極限的濃度。因此,可以將氨製冷系統作為非爆炸危險區看待。同時,冷庫氨在正常工況下的自然損耗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影響。
發生氨泄漏的常見原因是由於管理不善,工人違章操作以及設備、容器陳舊,管道破裂,閥門損漏,鋼瓶或貯槽、貯罐爆炸或運輸不當,貯罐暴曬等導致生產性事故或意外事故所造成。
綜上所述,本項目冷庫環境風險來源於氨泄漏。氨泄漏因素主要有:
(1)管路系統泄漏(包括管道、閥門、連接法蘭、泵的密封等設備及部位);
(2)儲氣罐泄漏;
(3)自然因素,如地震、雷擊等。
⑵ 請教大家個問題:等溫壓縮或者等溫膨脹,等溫是如何保障的 加了吸熱或者冷卻裝置,就不會存在設計偏差么
1、實際設計與理想裝置肯定有差距,誤差一定存在,只是大小問題。你說的這個問題,如果只是從題目出發,那就是把它當作理想的狀態,整個過程中溫度完全恆定。
2、實際的恆溫系統有很多設計方案,也有產品問世,正如一樓所說,工程技術上的所謂恆溫是有范圍的,也就是允許在某個范圍內波動,這個范圍可以是1度,也可以是0.1度或者更小,根據數學中極限的概念,只要誤差小於某個范圍,就可以認為是恆定的。正如數學中,0.99(後面無數個9)與1是同一個值,但在我們直觀看來,這兩個數確實有差別。
另外還有一個恆溫的速度問題,也就是假設設定值與實際值有偏差,多少時間內可以達到恆定。差別在於波動范圍越小,恆溫速度越快,設計難度越大,設備成本越高,每小一個等級,成本可能要上升10倍都不止。
3、這個裝置設計的理論基礎除了物理基礎之外,更多的是自動控制原理課程的內容,進行控制的不是機械,而是電子電氣技術。完全由微控制器或者CPU控制,溫度信號從溫度感測器中過來,然後對它進行放大,再進行模數轉換,所得數據交控制器分析處理,然後在極短時間(微秒級或者更短)得到處理方案,通過脈沖寬度調制或者數模轉換,得到一個處理信號,推動加熱或製冷設備,從而達到恆溫效果。在這個過程中,檢測、處理、執行的過程在不斷進行,而且間隔很短,因而恆溫是做得到的。當然你說的設計偏差是一定存在的,不過隨著技術進步,可以通過改進溫度控制演算法,改進電路,選用更好的控制器,感測器來實現,理論上可以無限縮小這個偏差范圍。 從我上面的描述中,你可能看出來,其實這種恆溫更接近一種動態平衡。二樓說的隔熱裝置肯定有,但任何隔熱轉置實際上還在向外輻射或者傳導熱量,也可能從外部吸熱,如果要恆溫,需要有外部加熱或者製冷裝置來補償這個熱量。那麼如何控制這個加熱或者製冷裝置,就是問題的關鍵了。我上面說的就是設計的思路。
PS:你是中學生吧?能問出這樣的問題來,已經很不錯了,說明你在不斷地思考。最後一段你可能看不懂,大概是大學電子或者電氣工程專業,大學二年級或者三年級的水平。
恆溫裝置我親手做過,用最普通的電子元器件和加熱設備,當時做到0.1度的水平,這里還沒有加復雜的控制演算法。
⑶ 找一本製冷專業書籍電子版本,小型製冷裝置設計指導pdf版,吳業正主編。感激不盡!,,
原因如下:
1、製冷劑泄漏.(表現為內外機都工作,壓縮機也工作,但就是沒效果專)。
2、壓縮機電容損壞屬或不良,導致壓縮機不工作.(現象和上面差不多,但壓縮機不轉,且過熱)。
3、室溫感溫頭阻值變值,導致空調外機不工作.(現象和空調達到設定溫度後停機一樣)。
4、遙控器不良或空調接收器不良.(表現為開機空調無反映,或時靈時不靈)。
⑷ 哪位仁兄有《小型製冷裝置設計與指導》這本書,請發我
你在網路文庫里或者是新浪愛問共享上看。
⑸ 暖通圖紙上,這個是什麼呢求大神指教指教,有什麼學習暖通的書籍可以推薦一下嗎謝謝
那個藍色的代表的是管道式風機,左右兩邊是(帆布)軟接。通過葉輪的放置看出,風回的流速方向答從左向右。
我可以把我們大學上的幾門專業課的書籍給你參考下。
《流體力學泵與風機》,《建築給水排水工程》(主要學習室內給排水部分),《供熱工程》,《通風工程》,《暖通工程》,《建築環境學》,《空氣調節》,《空氣調節用製冷技術》,《製冷裝置設計》,《工程熱力學》,《機械設計製造和自動化》(這個不要求深入學習),《傳熱學》,《自動控制原理》,《熱工測試技術》,《建築電工學》,大概就這么幾本。
⑹ 烴冷凝器設計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⑺ 氨水儲罐內用什麼做防腐
1冷庫氨泄漏事故風險分析
(1)氨的性質簡介氨,製冷劑代號R717,是一種理想的製冷工質,具有良好的熱力學性質.在限制和禁止使用CFC物質的形勢下,氨由於對臭氧層無破壞作用,使用較廣泛.氨(NH3)為無色、有剌激性辛辣味惡臭的氣體,分子量17.03.比重0.597.沸點―33.33℃.溶點―77.7℃.爆炸極限為15.7%~27%(容積).急性毒性:LD50350mg/kg(大鼠經口);LC501390mg/m3,4小時,(大鼠吸入).氨在常溫下加壓易液化,稱為液氨,接觸液氨可引起嚴重凍傷.與水形成氨水(NH3+H2O=NH3·H2O),呈弱鹼性.氨水極不穩定,遇熱後分解,1%水溶液PH值為11.7.濃氨水含氨28%~29%.氨在常態下呈氣體,比空氣輕,易逸出,具有強烈的刺激性和腐蝕性,故易造成急性中毒和灼傷.
(2)風險識別
本項目所用製冷劑氨不屬於劇毒物質和一般毒物(屬低毒類);氨屬火災、爆炸危險物質;根據重大危險源辯識(GB18218-2000)中規定,項目全部冷庫使用氨的數量約35t,不超過臨界量,不構成重大危險源.製冷是一個封閉的系統,製冷工質在系統中藉助壓縮機械能輸送流動,完成製冷循環.對照《爆炸和火災危險環境電力裝置設計規范》(GB50058-92)規范標准,氨製冷系統屬於第二級釋放源,製冷裝置在正常運行時不會釋放易燃物質;即使釋放也是在壓縮機、氨泵的軸封處和閥門、法藍、管件接頭等密封處偶爾的、短時的發生.第二級釋放源存在的區域,可劃為2區.2區的概念是在正常運行時不可能出現爆炸性氣體混合物的環境.正常運行是指正常的開車、運轉、停車,易燃物質產品的裝卸,密閉容器蓋的開閉,安全閥、排放閥、以及所有工廠設備都在其設計參數范圍內工作的狀態.但規范第2.2.5條又說:「當通風良好時,應降低爆炸危險區域等級」;規范第2.2.2條還同時規定:「易燃物質可能出現的最高濃度不超過爆炸下限的10%」,可劃為非爆炸危險區.根據《冷庫設計規范》(GBJ72-84)第8.0.2條規定「氨壓縮機房應設事故排風裝置,換氣次數應取8次/小時,排風機宜選用防爆型」.據此,氨壓縮機房可視為通風良好,應按降低區域等級處理;從上述分析中得知,出現最高濃度能超過爆炸下限10%的概率近似為零.同時氨的比重很輕,在標准狀態下,氨的比重是0.59kg/m3.僅為空氣的0.546,而且其擴散能力較強,擴散系數為17×10-2cm2/s,僅次於氫、氧.因此,它難以聚集到爆炸極限的濃度.因此,可以將氨製冷系統作為非爆炸危險區看待.同時,冷庫氨在正常工況下的自然損耗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影響.
發生氨泄漏的常見原因是由於管理不善,工人違章操作以及設備、容器陳舊,管道破裂,閥門損漏,鋼瓶或貯槽、貯罐爆炸或運輸不當,貯罐暴曬等導致生產性事故或意外事故所造成.
綜上所述,本項目冷庫環境風險來源於氨泄漏.氨泄漏因素主要有:
(1)管路系統泄漏(包括管道、閥門、連接法蘭、泵的密封等設備及部位);
(2)儲氣罐泄漏;
(3)自然因素,如地震、雷擊等.
⑻ 電力專業有哪些
最主要的有2個,通俗說前者為送配電,後者為發電
1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專業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方向)
本專業培養適應現代化大中型發電廠及電力系統需要的高級專業技術人才。主要開設電路理論、電機學、自動控制理論、工程電磁場、電子學、信號分析與處理、計算機技術、發電廠電氣部分、電力系統分析、電力系統繼電保護、電力系統自動化、電力電子技術等課程。要求學生掌握現代化大中型發電廠、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等方面的專業知識,並注重培養學生的外語水平和應用計算機技術解決電力系統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生畢業後主要到電力系統及相關的研究、設計、生產、試驗、建設、管理、教育等部門,從事大中型發電廠和電力系統的設計、運行、安裝、調試、科學研究、技術開發與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繼電保護及自動遠動技術方向)
本專業培養電力系統繼電保護、自動化及遠動方面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開設電路理論、電機學、電子學、電力系統基礎、自動控制理論、電力系統故障分析、電力系統繼電保護、電力系統自動化、電力系統遠動、微機原理與介面技術、數字信號處理、計算機繼電保護、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等課程。根據現代電力系統發展的需要,要求學生掌握電力系統繼電保護、電力系統自動化、電力系統遠動等領域系統的專業知識及計算機在這些領域中的應用,使學生具有熟練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和較強的應用開發能力和在本專業范圍內解決工程技術問題的能力。
學生畢業後,可在電力系統科研、試驗、生產、設計、運行、製造、管理、教育等部門從事電力系統繼電保護、自動化遠動及電氣工程相關領域的工作。
2
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的基礎理論,學習各種能量轉換及能量有效利用的理論和技術,接受現代動力工程師、製冷工程師的基本訓練,具有進行動力機械、熱工設備或製冷工程、製冷機械和設備的設計、運行、試驗研究的基本能力。
本專業培養掌握熱工基礎、熱力設備及運行、熱工過程自動控制、熱工測試、計算機應用、工業設計、施工等知識,具有一定科研開發和創新能力的高級專業技術人才。
主要開設課程有:工程熱力學、流體力學、傳熱學、工程力學、工程圖學、汽輪機原理、鍋爐原理、大機組啟停及運行、熱力發電廠、泵與風機、電子技術基礎、自動控制理論、熱工控制系統、單元機組運行原理、單元機組協調控制、機械設計基單礎、電工技術基礎、電路理論、電機學、製冷與低溫原理、製冷裝置設計、製冷自動化與測試技術、電廠高溫金屬材料等。
學生畢業後主要在發電廠、電力科學研究院、電力設計院等電力企業以及製冷與低溫工程相關行業從事熱力設備的運行、維護、管理、科研開發以及熱力系統的設計等工作,還可在航天、機械、化工、船舶、核能等行業從事相關工作,也可在相關專業領域從事教學、管理和培訓工作。
⑼ 氨水臨界量
(1)氨的性質簡介氨,製冷劑代號R717,是一種理想的製冷工質,具有良好的熱力學性質。在限制和禁止使用CFC物質的形勢下,氨由於對臭氧層無破壞作用,使用較廣泛。氨(NH3)為無色、有剌激性辛辣味惡臭的氣體,分子量17.03。比重0.597。沸點―33.33℃。溶點―77.7℃。爆炸極限為15.7%~27%(容積)。急性毒性:LD50350mg/kg(大鼠經口);LC501390mg/m3,4小時,(大鼠吸入)。氨在常溫下加壓易液化,稱為液氨,接觸液氨可引起嚴重凍傷。與水形成氨水(NH3+H2O=NH3·H2O),呈弱鹼性。氨水極不穩定,遇熱後分解,1%水溶液PH值為11.7。濃氨水含氨28%~29%。氨在常態下呈氣體,比空氣輕,易逸出,具有強烈的刺激性和腐蝕性,故易造成急性中毒和灼傷。
(2)風險識別
本項目所用製冷劑氨不屬於劇毒物質和一般毒物(屬低毒類);氨屬火災、爆炸危險物質;根據重大危險源辯識(GB18218-2000)中規定,項目全部冷庫使用氨的數量約35t,不超過臨界量,不構成重大危險源。製冷是一個封閉的系統,製冷工質在系統中藉助壓縮機械能輸送流動,完成製冷循環。對照《爆炸和火災危險環境電力裝置設計規范》(GB50058-92)規范標准,氨製冷系統屬於第二級釋放源,製冷裝置在正常運行時不會釋放易燃物質;即使釋放也是在壓縮機、氨泵的軸封處和閥門、法藍、管件接頭等密封處偶爾的、短時的發生。第二級釋放源存在的區域,可劃為2區。2區的概念是在正常運行時不可能出現爆炸性氣體混合物的環境。正常運行是指正常的開車、運轉、停車,易燃物質產品的裝卸,密閉容器蓋的開閉,安全閥、排放閥、以及所有工廠設備都在其設計參數范圍內工作的狀態。但規范第2.2.5條又說:「當通風良好時,應降低爆炸危險區域等級」;規范第2.2.2條還同時規定:「易燃物質可能出現的最高濃度不超過爆炸下限的10%」,可劃為非爆炸危險區。根據《冷庫設計規范》(GBJ72-84)第8.0.2條規定「氨壓縮機房應設事故排風裝置,換氣次數應取8次/小時,排風機宜選用防爆型」。據此,氨壓縮機房可視為通風良好,應按降低區域等級處理;從上述分析中得知,出現最高濃度能超過爆炸下限10%的概率近似為零。同時氨的比重很輕,在標准狀態下,氨的比重是0.59kg/m3。僅為空氣的0.546,而且其擴散能力較強,擴散
⑽ 急~順德職業技術學院的製冷與空調技術與電子信息工程技術(智能家電)哪個專業好
製冷與空調技術
專業主要特色
本專業教學注重經驗與新知識的銜接,結合實際工程,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該專業實行「雙證書」制度,學生在校期間不僅獲得學歷證書,同時取得製冷設備維修工/中央空調操作員中、高級職業崗位資格證書,使學生就業後能夠較快的適應單位和社會需要,成為企業的技術骨幹。
專業核心課程
工程制圖、計算機繪圖、流體力學與熱工基礎、電工與電子技術、製冷原理、製冷壓縮機、空氣調節、小型製冷裝置設計、熱工測試技術、製冷工藝設計、中央空調運行管理、製冷空調自動化、製冷中高級職業技能實訓、中央空調工程設計等。
畢業後可適應的工作范圍
學生畢業後,可在與本專業相關的企事業單位相關崗位上從事下列工作:
1. 從事製冷與空調設備的設計、生產製造、銷售、工程安裝、調試及技術服務;
2. 從事商業冷庫、醫院、化工廠和賓館飯店樓宇的空調與製冷設備的運行管理、維修工作;
3. 從事小型製冷裝置的安裝調試、技術支持工作;
4. 從事於低溫物流管理企業與本專業相關技術管理工作等。
電子信息工程技術
要掌握的知識
本專業培養掌握現代電子技術理論、通曉電子系統設計原理與設計方法,具有較強的計算機、外語和相應工程技術應用能力,面向電子技術、自動控制和智能控制、計算機與網路技術等電子、信息、通信領域的寬口徑、高素質、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開發。
編輯本段所學課程
該專業培養掌握現代電子技術理論、通曉電子系統設計原理與設計方法,具有較強的計算機、外語和相應工程技術應用能力,面向電子技術、自動控制和智能控制、計算機與網路技術等電子、信息、通信領域的寬口徑、高素質、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開發。
編輯本段學習必備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主要是學習基本電路知識,並掌握用計算機等處理信息的方法。首先要有扎實的數學知識,對物理學的要求也很高,並且主要是電學方面;要學習許多電路知識、電子技術、信號與系統、計算機控制原理、通信原理等基本課程。學習電子信息工程自己還要動手設計、連接一些電路並結合計算機進行實驗,對動手操作和使用工具的要求也是比較高的。譬如自己連接感測器的電路,用計算機設置小的通信系統,還會參觀一些大公司的電子和信息處理設備,理解手機信號、有線電視是如何傳輸的等,並能有機會在老師指導下參與大的工程設計。學習電子信息工程,要喜歡鑽研思考,善於開動腦筋發現問題所獲能力 1.較系統地掌握本專業領域寬廣的技術基礎理論知識,適應電子和信息工程方面廣泛的工作范圍; 2.掌握電子電路的基本理論和實驗技術,具備分析和設計電子設備的基本能力; 3.掌握信息獲取、處理的基本理論和應用的一般方法,具有設計、集成、應用及計算機模擬信息系統的基本能力; 4.了解信息產業的基本方針、政策和法規,了解企業管理的基本知識; 5.了解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的理論前沿,具有研究、開發新系統、新技術的初步能力;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編輯本段就業方向
隨著社會信息化的深入,各行業大都需要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人才,而且薪金很高。學生畢業後可以從事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的設計、應用開發以及技術管理等。比如,做電子工程師,設計開發一些電子、通信器件;做軟體工程師,設計開發與硬體相關的各種軟體;做項目主管,策劃一些大的系統,這對經驗、知識要求很高;還可以繼續進修成為教師,從事科研工作等。 註:不同院校的課程設置可能不同。
你可以參考下這個,具體的就業前景要看到時畢業之後的行業的發展,因為現在很多東西都沒辦法預測得到的,有很多選了當時很熱門的專業,但幾年之後畢業就不一樣啦,成為一個很冷門的就業專業,而且學東西最好還是自己要有興趣才好,如果你沒興趣盡管你選得那個專業很熱門都沒用。希望能給你帶來少許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