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杠桿是什麼意思
1、杠桿是簡單機械,是一個在力的作用下能繞著固定點轉動的桿。
繞著轉動的固定點叫支點,動力的作用點叫動力點,阻力的作用點叫阻力點。改變三點的兩段距離的比率,可以改變力的大小。如剪刀(支點在中間)、鍘刀(阻力點在中間)、鑷子(動力點在中間)等就屬於這一類。
2、比喻起平衡或調控作用的事物或力量。
杠桿的類型
杠桿共分為:省力杠桿、費力杠桿和等臂杠桿三種類型。
從「力的大小」角度:動力小於阻力的是省力杠桿(用較小的動力能克服較大的阻力);動力大於阻力的是費力杠桿(用較大的動力只能克服較小的阻力)。這種方法要求大家最好有一定的工具使用經驗。
從「力臂長度」角度:動力臂大於阻力臂的是省力杠桿;動力臂小於阻力臂的是費力杠桿。這種方法要求大家對工具的結構有準確認識,能找出支點並畫出動力臂和阻力臂。
從「運動距離」角度:動力作用點運動距離大於阻力作用點運動距離的是省力杠桿(費距離);動力作用點運動距離小於阻力作用點運動距離的是費力杠桿(省距離)。
Ⅱ 杠桿、斜面、滑輪、輪軸、定滑輪、動滑輪的原理
一、杠桿原理
杠桿又分稱費力杠桿、省力杠桿和等臂杠桿,杠桿原理也稱為「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矩(力與力臂的乘積)大小必須相等。
即: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L1=F2·L2。式中,F1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從上式可看出,要使杠桿達到平衡,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阻力就是動力的幾倍。
二、斜面原理
斜面(inclined plane)是一種傾斜的平板,能夠將物體以相對較小的力從低處提升至高處,但提升這物體的路徑長度也會增加。斜面是古代希臘人提出的六種簡單機械之中的一種。
假若斜面的斜率越小,即斜面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越小,則需施加於物體的作用力會越小,但移動距離也越長;反之亦然。假設移動負載不會造成能量的儲存或耗散,則斜面的機械利益是其長度與提升高度的比率。
在日常生活中,時常會使用到斜面。行駛車輛的坡道是一種常見的斜面;卡車裝載大型貨物時,常會在車尾斜搭一塊木板,將貨物從木板上往上推,所應用的也是斜面的理論。
三、滑輪原理
滑輪主要的功能是牽拉負載、改變施力方向、傳輸功率等等。多個滑輪共同組成的機械稱為「滑輪組」,或「復式滑輪」。滑輪組的機械利益較大,可以牽拉較重的負載。滑輪也可以成為鏈傳動或帶傳動的組件,將功率從一個旋轉軸傳輸到另一個旋轉軸。
四、輪軸原理
輪軸的實質是可以連續旋轉杠桿.使用輪軸時,一般情況下作用在輪上的力和軸上的力的作用線都與輪和軸相切,因此,它們的力臂就是對應的輪半徑和軸半徑.
由於輪半徑總大於軸半徑,因此當動力作用於輪時,輪軸為省力費距離杠桿(下面的第一幅圖),實際的例子:有自行車腳踏與輪盤(大齒輪)是省力輪軸.當動力作用於軸上時,輪軸為費力省距離杠桿,實際的例子有:自行車後輪與輪上的飛盤(小齒輪)、吊扇的扇葉和軸都是費力輪軸的應用。
五、定滑輪原理
使用時,滑輪的位置固定不變;定滑輪實質是等臂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但可以改變作用力方向.杠桿的動力臂和阻力臂分別是滑輪的半徑,由於半徑相等,所以動力臂等於阻力臂,杠桿既不省力也不費力。
定滑輪不能省力,而且在繩重及繩與輪之間的摩擦不計的情況下,細繩的受力方向無論向何處,吊起重物所用的力都相等,因為動力臂和阻力臂都相等且等於滑輪的半徑。
六、動滑輪原理
動滑輪省1/2力多費1倍距離,這是因為使用動滑輪時,鉤碼由兩段繩子吊著,每段繩子只承擔鉤碼重的一半,而且不能改變力的方向。實質是個動力臂(L1)為阻力臂(L2)二倍的杠桿:圖中,O是支點,F1是提升物體的動力,F2是物體的重力(也可理解為不用機械時提升物體用的力)。
Ⅲ 舉例說明自行車的哪些部位是杠桿、輪軸、斜面等簡單機械的應用。
杠桿——腳踏傳動、剎車裝置(桿件傳動)。輪軸——前後輪軸、中軸。斜面——螺紋連接。
Ⅳ 齒輪 杠桿 微動裝置 怎麼設計 確定齒輪參數
選擇步進電機時,首先要保證步進電機的輸出功率大於負載所需的功率。而在選用功率步進電機時,首先要計算機械繫統的負載轉矩,電機的矩頻特性能滿足機械負載並有一定的餘量保證其運行可*。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各種頻率下的負載力矩必須在矩頻特性曲線的范圍內。一般地說最大靜力矩Mjmax大的電機,負載力矩大。
選擇步進電機時,應使步距角和機械繫統匹配,這樣可以得到機床所需的脈沖當量。在機械傳動過程中為了使得有更小的脈沖當量,一是可以改變絲桿的導程,二是可以通過步進電機的細分驅動來完成。但細分只能改變其解析度,不改變其精度。精度是由電機的固有特性所決定。
選擇功率步進電機時,應當估算機械負載的負載慣量和機床要求的啟動頻率,使之與步進電機的慣性頻率特性相匹配還有一定的餘量,使之最高速連續工作頻率能滿足機床快速移動的需要。
選擇步進電機需要進行以下計算:
(1)計算齒輪的減速比
根據所要求脈沖當量,齒輪減速比i計算如下:
i=(φ.S)/(360.Δ)(1-1)式中φ---步進電機的步距角(o/脈沖)
S---絲桿螺距(mm)
Δ---(mm/脈沖)
(2)計算工作台,絲桿以及齒輪折算至電機軸上的慣量Jt。
Jt=J1+(1/i2)[(J2+Js)+W/g(S/2π)2](1-2)
式中Jt---折算至電機軸上的慣量(Kg.cm.s2)
J1、J2---齒輪慣量(Kg.cm.s2)
Js----絲桿慣量(Kg.cm.s2)W---工作台重量(N)
S---絲桿螺距(cm)
(3)計算電機輸出的總力矩M
M=Ma+Mf+Mt(1-3)
Ma=(Jm+Jt).n/T×1.02×10ˉ2(1-4)
式中Ma---電機啟動加速力矩(N.m)
Jm、Jt---電機自身慣量與負載慣量(Kg.cm.s2)
n---電機所需達到的轉速(r/min)
T---電機升速時間(s)
Mf=(u.W.s)/(2πηi)×10ˉ2(1-5)
Mf---導軌摩擦折算至電機的轉矩(N.m)
u---摩擦系數
η---傳遞效率
Mt=(Pt.s)/(2πηi)×10ˉ2(1-6)
Mt---切削力折算至電機力矩(N.m)
Pt---最大切削力(N)
(4)負載起動頻率估算。數控系統控制電機的啟動頻率與負載轉矩和慣量有很大關系,其估算公式為
fq=fq0[(1-(Mf+Mt))/Ml)÷(1+Jt/Jm)]1/2(1-7)
式中fq---帶載起動頻率(Hz)
fq0---空載起動頻率
Ml---起動頻率下由矩頻特性決定的電機輸出力矩(N.m)
若負載參數無法精確確定,則可按fq=1/2fq0進行估算.
(5)運行的最高頻率與升速時間的計算。由於電機的輸出力矩隨著頻率的升高而下降,因此在最高頻率時,由矩頻特性的輸出力矩應能驅動負載,並留有足夠的餘量。
(6)負載力矩和最大靜力矩Mmax。負載力矩可按式(1-5)和式(1-6)計算,電機在最大進給速度時,由矩頻特性決定的電機輸出力矩要大於Mf與Mt之和,並留有餘量。一般來說,Mf與Mt之和應小於(0.2~0.4)Mmax.
濟寧利興機械希望能幫你,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