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2014北京)實驗桌上有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其中的透明玻璃為平面鏡),還提供了一把刻度尺和相同大小
(1)小軍復計劃用這些器材探究制「物體在平面鏡中所成像的大小與物體大小的關系」.
故小軍計劃探究的問題中的自變數是物體大小;
(2)根據以上實驗步驟可知,小軍改變物體(兩個疊放的紅棋子)到平面鏡的距離再次試驗,所以實際探究的是物體在平面鏡中所成像的大小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的關系;
(3)針對小軍計劃探究的問題,在實驗步驟②中,應改變物體大小;
故答案為:
(1)物體大小;
(2)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
(3)物體大小.
4. 實驗台上有組裝好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其中彈簧測力計的量程為0~5N。另外還有質量均為100g的鉤碼六個
(1) 1、在動滑輪下掛兩個鉤碼 2、用調好的彈簧測力計以不同的速度勻速豎直向上提升6次,用彈簧測力計測出拉力F,用刻度尺測出繩端移動的距離S,用秒錶測出時間t ,並把每次的F、S、 t的數據記錄在表格中。 ……… 3、利用V=S/t、P=FS/t分別計算出每次的速度和功率,並把V、P的數據記錄在表格中。 |
(2) |
5. 實驗桌上有如下實驗器材:如圖所示的一個帶支架的杠桿、一個量程為0~1.5N的彈簧測力計、六個質量均為100
(1)為了便於測量力臂大小和消除杠桿重對杠桿平衡的影響,調節杠桿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使用彈簧測力計之前要調零,將彈簧測力計的指針指在零刻度位置.
(2)用細繩做成兩個繩套,將其中一個固定在杠桿的A點(如圖所示),另一個繩套掛在O點左側的B點,並可以自由移動,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拉,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再次記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和動力臂.
(3)杠桿平衡後,若在A點掛3個鉤碼,則重力為G=mg=3×0.1kg×10N/kg=3N,
又∵力臂OA=2,左邊力臂OA=1,
∴由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可知:
3N×2=F1×l1
∵彈簧測力計的量程為0~1.5N;若用彈簧測力計在B點拉著杠桿使它水平平衡,應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拉杠桿,這樣所用的拉力最大,其力臂最小.
∴由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可得:
∴l1=
=4.
(4)把每次操作過程中,將各次的動力F
動和各次的動力臂L
動在表格中.
故答案為:
(1)水平位置平衡;(2)左側;(3)4;(4)動力.
6. 在研究二力平衡和條件的實驗中有一組同學在實驗桌桌面上安裝了如圖所示的裝置
錯,因為木塊與桌面有摩擦。應該把木塊改為一個小車。
7. 實驗台上有組裝好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其中彈簧測力計的量程為0~5N.另外還有質量為100g的鉤碼6個(圖
(1)由表中實驗數據可知,滑輪組效率:
η1=
=
=62.5%;
η
2=
=
=
=66.7%,
解得:h
2=0.2m;
(2)證明內「滑輪組的
機械效率容與滑輪組提升重物的高度有關系」是錯誤的實驗步驟:
①用圖示滑輪組豎直向勻速提起2個鉤碼,記下鉤碼提升是高度h
1,彈簧測力計移動的距離s
1;
②用同一滑輪組提起相同的2個鉤碼,記下鉤碼提升是高度h
2,彈簧測力計移動的距離s
2;
③重復步驟②3次,依次記下鉤碼上升的高度h
3、h
4、h
5與彈簧測力計移動的距離s
3、s
4、s
5;
④求出各次實驗時滑輪組的效率,比較各次實驗時滑輪組的效率,得出結論.
故答案為:(1)62.5;0.2;(2)實驗步驟如上所述.
8. 實驗桌上有如圖所示的器材,請你利用這些器材,測出小金屬塊的密度.寫出實驗步驟(用字母表示測出的物理
答:(1)實驗步驟:
①讓小容器漂浮在水槽中的水面上,量出這時水面到槽上邊沿的距離h1.
②量出將金屬塊放入小容器中與小容器一起漂浮時水面到槽上邊沿的距離h2.
③將金屬塊從小容器中取出用細線系住沒入槽內水中,量出這時水面到槽上邊沿的距離h3.
(2)求金屬塊的密度:
設水槽的底面積為s,則金屬塊的體積為V金屬=s(h1-h3),
將金屬塊放入小容器中,處於漂浮時,金屬塊的排開水的體積V排=s(h1-h2),
∵金屬塊放入小容器中處於漂浮時,浮力等於重力;
∴F浮=G,即ρ水gV排=ρ金屬gV金屬,
則:ρ金屬=
ρ
水=
?ρ
水=
?ρ
水.
9. 在探究「二力平衡條件」的實驗中,有兩組同學在實驗桌上,安裝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1)探究小車在水
(1)為探究「二力平衡條件」,要使兩個力平衡,所以小車應處於靜止狀態; (2)為驗證力的大小對二力平衡的影響,所以要通過改變砝碼的質量來改變拉力的大小; (3)保持F 1 與F 2 大小相等,不在同一條直線上,小車不能處於靜止狀態,要發生轉動,可以探究二力平衡二力是否必須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 (4)實驗中為了減小誤差,可減小小車與桌面的摩擦,所以應盡量選擇光滑的桌面. 故答案為:(1)靜止;(2)砝碼質量;(3)轉動;兩個力必須在同一直線上;(4)光滑. |
10. 實驗桌上有如圖所示的實驗器材:彈簧測力計、有掛鉤的長方體木塊一塊,一端安裝了定滑輪的長木板一塊,六
實驗步驟:(1)調節彈簧測力計使指針指零刻線位置.
(2)用彈簧測力計測量木塊的重力G1,記錄在表格中.將長木板放在水平面上,用細線連接木塊後通過定滑輪與彈簧測力計相連.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勻速拉動木塊,在表格中記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1.
(3)在木塊上加一個砝碼,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勻速拉木塊,在表格中記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2、木塊與砝碼總重G2(4)仿照步驟(3)在木塊上增加砝碼,再做4次,分別測量F3…F6和木塊與砝碼總重G3…G6,將以上數據都記錄在表格中.
(5)根據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f摩擦力=F、N=G,得到木塊所受的摩擦力f摩擦力1---f摩擦力6,木塊對接觸面壓力N1---N6,並將數據記錄在表格中;
(6)整理實驗器材.
實驗數據記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