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某實驗小組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回答下列問題:(1)為了消除小車與水平
(1)將不帶滑輪的木板一端適當墊高,在不掛鉤碼的情況下使小車恰好做勻速運版動,以權使小車的重力沿斜面分力和摩擦力抵消,那麼小車的合力大小等於繩子的拉力,故ABD錯誤,C正確.
故選:C.
(2)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x=aT2,有:
x6-x3=3a1T2…①
x5-x2=3a2T2…②
x4-x1=3a3T2…③
a=
a1+a2+a3 |
3 |
x6+x5+x4?x3?x2?x1 |
9T2 |
0.0485+0.0447+0.0408?0.0370?0.0331?0.0292 |
0.09 |
mg |
m+M |
M |
M+m |
B. 某興趣小組用以下的實驗裝置「探究從斜面上下滑的物體,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離與那些因素有關」.實驗中讓
(1)因為小車從斜面上滑下,到達底端的速度取決於物體的高度,因此將小車從同一高度滑下來,是為了使木塊到達水平面時的速度相同;
(2)由表中實驗數據可知,在1與4,2與5,3與6次次實驗中,物塊下滑的高度相同,水平面的粗糙程度不同,物塊滑行的距離不同,水平面越光滑,物塊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越遠,由此可知:在斜面上釋放的高度相同時,木塊在水平板面上滑行的距離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3)由1與4、或2與5、或3與6次次實驗可知:在斜面上釋放的高度相同時,木塊在水平板面上滑行的距離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由1、2、3次或4、5、6次實驗水平面的粗糙程度相同,物塊下滑的高度不同,物塊滑行的距離不同.所以在水平面粗糙程度一定時,物塊下滑的高度越高,物塊在水平面滑行的距離越遠.由此可知:木塊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離與釋放高度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4)由實驗可知,物體受到的摩擦阻力越小,物體滑行的距離越遠,運動狀態越難改變,由此可以推理,如果運動物體不受力,物體運動狀態不變,它將做勻速直線運動.
故答案為:(1)使木塊到達水平面時的速度相同;(2)接觸面的粗糙程度;(3)木塊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離與釋放高度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4)做勻速直線運動.
C. 某興趣小組用以下實驗裝置「探究從斜面上下滑的物塊,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離與哪些因素有關」.實驗中讓木
(1)分析1、2、3次實驗數據:s:h得:2.00÷0.10=20,4.00÷0.20=20,6.00÷0.30=20,所以可知S=20h;
(2)比較1與4,2與5,3與6次實回驗數據,我們發現從答相同高度釋放的木塊總是在相對粗糙的鋪有棉布的木板上運動的距離較短,因此我們可以得到:在斜面上釋放的高度相同時,木塊在水平板面上滑行的距離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綜合分析表中實驗數據可得:木塊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離與釋放高度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3)根據1、4或2、5或3、6的實驗數據可知,在木塊釋放高度相同的情況下,接觸面越光滑,木塊受到的阻力越小,木塊滑行的距離越遠,由此可知,如果木塊不受力,木塊將做勻速直線運動,永遠運動下去.
故答案為:(1)20h;(2)木塊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離與釋放高度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如果木塊不受力,木塊將做勻速直線運動,永遠運動下去.
D. 某興趣小組用以下實驗裝置「探究從斜面上下滑的物塊,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離與哪些因素有關」.實驗中讓木
(1)分析1、2、3次實驗數據可得:木塊在木板上滑行的水平距離與木塊的高度有關;
(2)比較1與4,2與5,3與6次實驗數據,我們發現從相同高度釋放的木塊總是在相對粗糙的鋪有棉布的木板上運動的距離較短,因此我們可以得到:在斜面上釋放的高度相同時,木塊在水平板面上滑行的距離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3)綜合兩個結論就是我們這個題目的答案: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離與釋放高度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4)如果水平板是絕對光滑的,且空氣阻力為零,則木塊將做勻速直線運動;
故答案為:(1)高度;(2)接觸面的粗糙程度;(3)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離與釋放高度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4)勻速直線運動.
E. (3分)某實驗小組用下圖所示裝置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實驗結果發現測得數值比實際空氣中氧氣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