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防錯的主要方法
防錯的主要方法:
1、消除失誤:
消除失誤是最好的防錯方法。因為其從設計角度即考慮到可能出現的作業等失誤並用防錯方法進行預防。這是從源頭防止失誤和缺陷的方法,符合質量的經濟性原則,是防錯法的發展方向。
2、替代法:
替代法是對硬體設施進行更新和改善,使過程不過多依賴於作業人員,從而降低由於人為原因造成的失誤(占失誤的部分)。這種防錯方法可以大大防低失誤率,為一種較好的防錯方法,缺點在於投入過大,另外由於設備問題導致的失誤無法防止。
3、簡化:
簡化是通過合並、削減等方法對作業流程進行簡化,流程越簡單、出現操作失誤的概率越低。因此,簡化流程為較好的防錯方法之一,但流程簡化並不能完全防止人為缺陷的產生。
如,經常有客戶投訴電機罩第1顆固定螺絲扭力不合格,原因就是打後面3顆的時候,第1顆螺絲松動,解決的方案就是設計自動螺絲機4顆螺絲一起打,但不能杜絕設備故障導致的故障;
4、檢測:
檢測是在作業失誤時自動提示的防錯方法, 大都通過計算器軟體實現, 為目前廣泛使用的防錯方法。
⑵ 防錯法是由日本管理專家新鄉重夫最早提出,該法又名愚巧法和( )
又稱防呆法、防愚法、愚巧法(Poka-yoke),其意義即是防止愚笨的人做錯事。防錯法主要探討如何避免做錯事情,使工作第一次就做好的精神能夠具體實現。防呆法,亦即,連愚笨的人也不會做錯事的設計方法,故又稱為愚巧法。
防呆裝置有6類:出現操作失誤物品就裝不上工裝夾具。物品不符合規格,機器就不會加工。出現操作失誤,機器就不會加工。自動修正操作失誤、動作失誤,然後開始加工。在後工序檢查出前工序不合格,前工序停止操作。作業上如有遺漏,後工序停止動作。
(2)防錯法和設計防錯裝置擴展閱讀
防呆法基本原理
排除化:剔除會造成錯誤的要因。
替代化:利用更確實的方法來代替。
容易化:使作業變得更容易、更合適、更獨特,或共同性以減低失敗。適合化、共同化、集中化、特殊、個別化。
異常檢出:雖然已經有不良或錯誤現象,但在下一製程中,能將之檢出,以減少或剔除其危害性。
緩和影響:作業失敗的影響在其波及的過程中,用方法使其緩和或吸收。
功用:積極:使任何的錯誤,絕不會發生。消極:使錯誤發生的機會減至最低程度。
應用范圍:任何工作無論是在機械操作,產品使用上,以及文書處理上皆可應用到。
⑶ 六西格瑪綠帶/黑帶培訓中為何都要用到防錯法
一、什麼是防錯
防錯是以使錯誤幾乎不可能發生的方式預防過程缺陷產生的方法。
二、六西格瑪綠帶/黑帶培訓應用防錯法的目的
防錯措施可以大大減少過程式控制制的工作量,且不需要對操作者進行培訓,由於採取防錯措施後,過程是以錯誤幾乎不可能發送的方式運行,因此可以取消或減少相關的檢驗環節,提高工作效率。因此,防錯措施應是團隊首選的過程式控制制方法。
三、構成與原理
「錯誤」與「缺陷」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缺陷」是「錯誤」的結果,「錯誤」是「缺陷」的原因。
例如:電源線絕緣損壞(錯誤)造成短路(缺陷),焊接溫度超過規定溫度(錯誤)造成產品焊接裂紋(缺陷),定單數量填錯(錯誤)造成發貨數量不足(缺陷)。因此,「防錯」就是在缺陷產生的源頭遏止其發生。
通常,錯誤產生的原因包括:程序不正確,過程過於復雜以致易出錯,設計上使不同的事物不易區分出來,不正確的測量,缺乏標准化等。而「人為錯誤」也常常是由於遺忘、錯誤的理解、錯誤的標示、缺乏訓練、疲勞、忽視規則、判斷遲緩、缺乏標准(文字直觀的)、誤操作等造成。「防錯」就是從根本上防止這些錯誤的產生,包括從根本上消除「人為錯誤」。
防錯措施可以分為三個等級。應盡可能地使防錯措施達到等級一的水平。這確實需要發揮團隊的智慧去創造和創新。
等級一:從根本上避免錯誤發送
舉例:只能按照正確的方式進行操作。
比如:在產品或工裝夾具設計上將容易出錯的操作通過不對稱形狀加以區分。
等級二:在發生錯誤時發現
舉例:一旦出現操作錯誤能夠及時發現。
比如:當零件放置不正確時機器能夠發現並停止工作。
等級三:防止缺陷進入下一步
舉例:前一錯誤所導致的缺陷不會流入下一步驟。
比如:在下一步驟前使用防錯裝置對零件進行100%檢查,以防止缺陷向下傳遞 。
在生產和管理活動中,必須要有「防錯」的意識,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錯誤或差錯是過程的固有組成部分,不能忽視它的存在,也不能以它為借口為缺陷的出現尋求解脫。錯誤或差錯是可以控制的,「零缺陷」不是口號,它是可以通過「防錯」實現的。重要的是要用團隊的智慧,去尋求防止錯誤出現的最佳方法。
四、應用方法
在設計防錯措施時,團隊可遵從以下步驟:
①分析並確定「缺陷」在流程的什麼地方被發現。
②分析引起「缺陷」的「錯誤」是什麼,「錯誤」產生的條件是什麼,以及通過「5Why」(問5次為什麼)尋找「錯誤」產生的根源;
③「集思廣益」地產生防錯措施的設想與方案。
④評價防錯方案以及屬何等級,討論是否有更好的防錯措施。
⑤試用選出的防錯措施,評價效果並調整修正,使其達到最佳防錯效果。
⑷ 多選題 急求!在採用防錯法或設計防錯裝置時應關注以下哪些特點
TS16949中的防錯技術主要指預防錯誤的產生,為防止製造不合格產品而進行的產品和製造過程的設計和開發。防錯技術的應用主要是兩部分:1.在產品或過程設計時,在進行FMEA進如RPN值高的話首先應考慮採用防錯的方法來降低風險。2.在批量生產後如發現不合格機會多,應優先考慮採用防錯的方法,對現有流程或現有工藝或動作進行改進。防錯有兩種類型:預防和探測。防錯的原理包括:消除、替代、便利、感知、減輕。我們要有防錯的姿態,即所有缺陷都具有原因,所有原因都具有解決方法,通過防錯,最終實現零缺陷。防錯的效果,防錯技術可分為如下三個等級:(1)不製造缺陷的防錯,即不可能製造出壞零件,可能損壞的零件數為零;(2)不傳遞缺陷的防錯,即不可能將壞零件傳遞到下一工位;(3)不接受缺陷的防錯,即後續工位不接受壞零件.
⑸ 在採用防錯法或設計防錯裝置時應關注哪些特點
一、什麼是防錯 防錯是以使錯誤幾乎不可能發生的方式預防過程缺陷產生的方法。 二、六西格瑪綠帶/黑帶培訓應用防錯法的目的 防錯措施可以大大減少過程式控制制的工作量,且不需要對操作者進行培訓
⑹ 防錯法的簡介
講義大綱: 1. 名稱及目的 2. 防錯法的意義 3.&4. 防錯法的功用及應用范圍 5. 防錯法的基本原則 6. 常見的防錯方式 7. 防錯法的作用 8. 防錯法的應用原理 名稱及目的A.手法名稱﹕防止錯誤法 簡稱 (防錯法) 又稱 Poka-yoke(Fool-Proof)B.目的﹕認識」防錯法」的意義,及學習如何應用」防錯法」的原理於我們的工作上,以避免工作錯誤的發生,進而達到」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對(零缺點)」之境界。2.意義防錯法又稱---防愚法,其義即是防止愚笨的人做錯事.亦即,連愚笨的人也不會做錯事的設計方法3.1 具有即使有人為疏忽也不會發生錯誤的構造-不需要注意力。 3.2 具有外行人來做也不會做錯的構造-不需要經驗與直覺。 3.3 具有不管是誰或在何時工作能不出差錯的構造-不需要專門知識與高超的技能。.3.&4.功用及應用范圍3.功用3.1積極:使任何的錯誤,絕不會發生。 3.2消極:使錯誤發生的機會減至最低程度.4.應用范圍: 任何工作無論是在機械操作,產品使用上,以及字處理等皆可應用到. 5.防錯法基本原則A.輕松原則---難以辨認﹑難拿﹑難動等作業﹐使作業員容易疲勞而發生失誤。B.簡單原則---需要高度技能與直覺的作業,容易發生人為失誤。考慮用治具及工具,進行機械化, 新進人員或支持人員也不容易出錯。C.安全原則---有不安全或不安定因素時,加以改善使其不會有危險;馬虎作業或勉強作業有危險時,設法安裝無法馬虎或無法勉強作業的裝置.D.自動化原則---依賴像眼睛,耳朵等感官進行作業時,容易發生失誤.製作治具或使之機械化,減少用人的感官來判斷的作業.一定要依賴感官的作業,譬如:當信號一紅即同時有聲音出現,設法使之能夠二重三重的判斷.6.常見的防錯裝置(1)人類五官具有的防錯裝置功能 顏色表示和識別符號﹔ 類似零部件和材料隔離放置﹔ 手感識別﹔ 注意事項用大字等引人注目的方式表示﹔ 啟動警鈴報警的裝置﹔ 考慮雜訊水準﹑換氣﹑空調等.(2)設計機械裝置來防錯 產品發生不良時﹐機械停止加工的裝置﹔ 作業錯誤時﹐機械停止加工的裝置﹔ 作業錯誤時﹐不安裝物料的裝置﹔ 自動修正錯誤的結構裝置﹔ 檢查前工程的不良﹐並分離不良的裝置﹔ 作業有遺漏時﹐下工程就停止的裝置.7.防錯法的作用 積極方法:排除錯誤之原因,防止發生 1.排除化 2.替代化 3.容易化 消極方法:減少錯誤,防止波及 4.異常檢出 5.緩和影響 8. 應用原理
8.1 斷根原理 將會造成錯誤的原因從根本上排除掉,使之絕不發生錯誤。
1) 借「排除」的方法來達成。例:錄音帶防止再錄音。2) 借「不對稱的形狀」來達成
8.2 保險原理 藉用二個以上的動作必需共同或依序執行才能完成工作。
1)借「共同」動作必須同時執行來完成。例:開銀行保險箱﹔操作沖床作業。2)借「順序」動作來完成。例:電梯門的關閉。3)借「交互」動作來完成。例:洗衣機的脫水槽。
8.3 自動原理 以各種光學、電學、力學、機構學、化學等原理來限制某些動作的執行或不執行,以避免錯誤之發生。
1)以「浮力」的方式來控制。例:抽水馬桶之浮球。2)以「重量」控制的方式來完成。例:電梯超載時。3)以「光線」控制的方式來完成。例:照相機快門。4)以「時間」控制的方式來完成。例:烘手機。5)以「方向」控制的方式來完成。例:超市單向欄柵。6)以「電流」用量的方式來完成。例:家庭電源開關保險絲。7)以「溫度」控制的方式來完成。例:冷氣機溫度控制。8)以「壓力」控制的方式來完成。例:壓力鍋。9)以「計數」控制的方式來完成。例:機器保養。
8.4 相符原理 檢核動作,防止錯誤的發生。
1)依「形狀」的不同來達成。例:顯示器連介面。2)依「符號」指下來達成。例:電池的安放。2)以「聲音」方式來檢核 例:計算器﹐手機按鍵。3)以「數量」方式來檢核 例:開刀手術工具。4)以「發音」方式來檢核
8.5 順序原理 避免工作之順序或流程前後倒置,可依編號順序排列,可以減少或避免錯誤的發生。
1)以「編號」方式來完成。例:兒童之模型玩具。
8.6 隔離原理藉分隔不同區域的方式,來達到保護某些地區,使不能造成危險或錯誤的現象發生。例:電動圓鋸保護套
8.7 復制原理 同一件工作,如需做二次以上,最好採用「復制」方式來達成,省時又不錯誤。
1)以「復寫」方式來完成.例:最常見到的例子就是「統一發票」。2)以「透視窗」方式來完成.例: 「透視窗」的信封。3)以「拓印」方式來完成.例:信用卡購物。4)以「口誦」方式來完成.例:子彈快車駕駛。5)以「復誦」方式來完成.例:軍隊作戰。
8.層別原理 為避免將不同工作做錯,而設法加以區別出來。
1)以線條之粗細或形狀加以區別.例:回函條沿虛線撕下。2) 以不同之顏色來代表不同之意義或工作之內容例:公文卷宗:緊急文件,正常文件和機密文件的顏色區分. 例:在生產線不良品與良品的標識。
8.9 警告原理 不正常現象發生時以聲光或其他方式顯示出各種「警告」的訊號。
8.10 緩和原理 雖然不能完全排除錯誤的發生,但是可以降低其損害的程度。例:雞蛋之隔層;保利龍。
⑺ 在採用防錯法或設計防錯裝置時,應關注以下哪些特點
是進入更可靠的過程的一個變更。 二、冗餘(Rendancy)、消除(Elimination)、簡單化(Facilitation); 5; 4:回 1,也更可靠、倒答計數(Countdown)和特殊檢驗:是將錯誤的影響降低到最低、感測器放大(Magnification of senses); 4; 3、錯誤防止五大原則; 2; 2; 3:將過程運行變的更簡單化、控制裝置(Special checking and control devices)、緩和(Mitigation):將可能錯誤消除在過程和產品被重新設計的過程中; 5一: 1、五類錯誤防止方法、檢測(Detection)、替代(Replacement)、失效-安全裝置(Fail-safe devices):使錯誤在下一步操作前被發現
⑻ 缺陷逃逸定律
缺陷逃逸率是指軟體產品發布後發現的缺陷數量與該軟體產品在整個生命周期發現的所有缺陷數量的比率。缺陷逃逸也叫「測試逃逸」,缺陷逃逸率通常用來衡量軟體開發團隊與測試團隊對軟體質量控制的水平。
我們都知道軟體測試有兩個非常重要的特性,一個是軟體測試不可能做到窮盡測試,另外一個是軟體測試可以發現系統存在的問題,但是不可能證明系統中不存在問題,因此,被測過的系統上線後出現一些測試過程中沒有發現的缺陷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盡管如此,生產問題會影響客戶使用體驗,對於開發和測試團隊來說都不是一件好的事情,是需要我們盡力去減少和避免的。
在很多軟體外包行業,客戶通常用缺陷逃逸率評價軟體開發和測試的能力。很多測試公司也把缺陷逃逸率作為測試人員績效考核的一項重要指標。
如以下為某銀行測試外包合同中明確的乙方工作質量目標:
為確保上線工單質量,各系統SIT測試交易按如下類型區分:
1) 高級別:全部賬務類、對客交易類交易(功能),確保A、B、C級缺陷全部攔截,D級逃逸率不超過10%;
2) 中級別:高頻的非對客類、非賬務類、和資料庫交互(要素級)、合法性校驗(要素級)交易(功能),確保A、B級缺陷全部攔截,C級逃逸率不超過40%;
3)低級別:除高、中以外的所有交易;非賬務類,且不在核心的交易(功能),確保A、B級缺陷全部攔截。
註:缺陷等級對照:A級=致命;B級=嚴重;C級-一般;D級=輕微;E級=建議,具體缺陷嚴重性等級在合同或工作說明書中有明確定義。
在該行的測試質量要求中:高級別交易的「確保A、B、C級缺陷全部攔截」,意思即致命、嚴重和一般級生產缺陷的逃逸率應該是0。「D級逃逸率不超過10%」即輕微缺陷的逃逸率不超過10%。這個質量要求屬於比較嚴格的了。
缺陷逃逸率如何計算?
測試缺陷逃逸率的計算公式一般如下:
缺陷逃逸率=考核周期發現的生產缺陷數/(測試階段發現缺陷數+考核周期發現的生產缺陷數)×100%
註:缺陷逃逸率都是在產品上線後進行統計計算的,所以考核周期都是在系統(實施型項目)或變更(運維型項目)上線後的一段時間,考核頻率和周期可以人為限定,如一個月一次、一個季度一次等。
行業內比較普及的指標,缺陷逃逸率一般在7%~10%,算作一般,小於7%算優秀;大於10%就比較差了;當然,這個數值需要大家根據自己公司的實際情況來進行統計和分析,找到適合自己的區間。
缺陷逃逸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在我看來,造成缺陷逃逸的直接原因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測試人員設計測試用例不全面導致的遺漏,一種是測試用例設計到了,但是測試執行過程存在疏漏,導致一些顯而易見的軟體缺陷或本來應該發現的軟體缺陷沒有被測試出來。
以上兩個原因是從測試團隊自身來分析得出的原因。但是從更廣泛的角度(軟體全生命周期、測試管理等)來看,測試用例設計不全面或測試執行有遺漏的根本原因又有哪些呢?根據我對自己所在項目的數據進行的分析,排除掉測試設計人員和執行人員的主觀因素(偷懶、懈怠、重視程度不夠等等),可能的客觀原因有如下幾種:
1)需求不夠明確,導致測試人員對需求理解不到位,測試設計不夠全面;(軟體開發和測試最大的坑,往往就是需求的坑)
2)需求變更頻繁,如在測試過程中發生需求變更,則容易導致測試人員獲取到的需求不夠及時、准確,測試案例不足以覆蓋變更後的需求;
3)測試計劃安排不夠合理,測試時間過於緊張,導致測試人員沒有充足的時間設計用例和執行測試;
4)測試設計人員對系統需求不夠熟悉,或設計能力有限,案例覆蓋度不夠高;
5) 測試執行人員與設計人員不同,不能全面理解測試用例的測試要點;
6)測試環境或版本與生產環境有差異,某些缺陷難以在測試環境被發現;
7)某些特殊數據才會出現的缺陷,因測試數據不足而難以發現;
有什麼措施可以降低缺陷逃逸率?
針對以上缺陷逃逸可能的客觀原因,個人感覺可以嘗試的改進措施有如下幾種:
1) 測試盡早介入,在需求階段就參與進來,加強需求的分析、確認和評審等工作,使測試人員可以充分理解需求以便設計准確而全面的測試用例;
2) 控制需求變更的頻次和時間,尤其是進入測試階段後,盡量減少或避免需求變更,並再必要變更出現時加強信息的傳達;
3) 合理安排測試計劃,和開發計劃,避免開發時間延後從而擠占測試時間,為測試保留相對合理的設計和執行時間;
4) 安排熟悉系統需求並掌握測試用例設計方法的人員設計測試用例,並加強對測試用例的評審;
5) 如測試執行人員與設計人員不同,可安排案例評審和講解會,確保測試執行人員全面掌握測試要點;
6) 加強環境和版本管理,使測試環境盡量與生產環境一致;
7)多使用存量和特殊數據進行測試,並適當進行破壞性測試,挖掘可能隱藏的問題
⑼ 防錯原理有哪些
防錯,日文稱POKA-YOKE,又稱愚巧法、防呆法,意即在過程失誤發生之前即加以防止,是一種在作業過程中採用自動作用、報警、標識、分類等手段,使作業人員不特別注意也不會失誤的方法。本文解析防錯技術的十大原理,供學習了解!
01、斷根原理
找出產生差錯的根本原因,並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將會造成錯誤的原因從根本上排除掉,使其絕不發生錯誤。一般以不對稱的形狀、工具改善、排除等方法來防錯。
如圖法蘭盤銷定位的改善,避免了裝反。
02、保險原理
通過保險裝置,預差錯行為的產生。用兩個以上的動作必需共同或依序執行才能完成工作。一般以共同、順序、交互等動作來防錯。
例:開銀行保險箱時,須以顧客之鑰匙與銀行之鑰匙,同時插入鑰匙孔,才能將保險箱打開。
03、自動原理
採用各種光學、電學、力學、機構學、化學等自動化的方式來限制某些動作的執行或不執行,在保證生產按既定的方式進行的同時,避免人為錯誤。目前這些自動開關非常普遍,也是非常簡易的「自動化」應用。一般以浮力、重量、時間、方向等控制來防錯。
例:電梯超載時,門關不上,電梯不能上下,警告鍾也鳴起。
04、順序原理
對於有順序要求的工序,設計相應的工裝,保證安裝順序的准確完成,如果不按事先給定的順序無法進行下去,這樣可避免工作順序或流程順序發生錯誤,可以按照編號排列,從而減少或避免錯誤的發生。
例:按順序拿取的貨架
05、隔離原理
隔離原理也稱為保護原理,指靠分隔不同區域等方式,達到保護某些區域、將不合格的物料從生產線中分離出去目的。
如:噴漆車間的隔離設置、高速公路隔離帶等。
06、相符原理
通過檢查動作或結構的符合性來防止錯誤的發生,可以以形狀、顏色、標記、數量等簡易方式,來排除產生問題的可能。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類似的設計。
07、復制原理
復制原理:同一件工作,如果需要多次發生,採用復制的方式來達成,這樣既省時又不會產生錯誤。
如:復寫紙、部隊口號等。
08、層別原理
為避免將不同的工作做錯,而設法加以區別出來,並加以不同的標識。一般以線條之粗細、不同的顏色來代表不同的意義來防錯。
例:將不良品掛上「紅色」標貼,將危險區域用「黃色」畫上,將人行通道刷為「綠色」。
09、警告原理
對於有的過程易出錯且在未想出好的避免措施前,用警示的方式來進行提示,起到減少差錯的可能。當存在不正常情況時,以警告的方式發出信號。
⑽ 防錯法基本四項原則
防錯法的四種模式
1、有形Poka-Yoke防錯:
有形Poka-Yoke防錯模式是針對產品、設備、工具和作業者的物質屬性,採用的一種硬體防錯模式。
如,電飯煲中的感應開關即為一種有形Poka-Yoke防錯模式。如果電飯煲中未加入水,加熱開關就無法設定至加熱位置,只有加水,加熱開關方可打至加熱位置。
2、有序Poka-Yoke防錯:
有序Poka-Yoke防錯模式是針對過程操作步驟,對其順序進行監控或優先對易出錯、易忘記的步驟進行作業,再對其他步驟進行作業的防錯模式。
3、編組和計數式Poka-Yoke防錯:
編組和計數式Poka-Yoke防錯模式是通過分組或編碼方式防止作業失誤的防錯模式。
如,冰箱上分箱線後按24台一起進入總裝生產;機器設備上的計數器防止過量生產;產品的條形碼標識等;
4、信息加強Poka-Yoke防錯:
信息加強Poka-Yoke防錯模式是通過在不同的地點、不同的作業者之間傳遞特定產品信息以達到追溯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