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高中化學,趁熱過濾和冷卻結晶的過程
所謂趁熱過熱
從字面意思就可理解
趁熱
目的防止因溫度降低引起的晶體析出
一般實驗室因為不具備相關設備,只能進行簡單的趁熱過濾
先說正規的
就時在過濾漏斗外加一個用木頭或隔熱材料做成的保溫層將漏斗包住再進行過濾實驗
實驗室的操作如下:
1、將漏斗燒杯等實驗裝置水浴加熱至所需溫度
2、用玻璃棒引流,到入少許所要過濾溶液
3、將裝置放回水浴加熱(目的使裝置保持一定溫度)
再重復2、3步驟直到過濾完成
❷ 如圖1所示是中學化學中常用於混合物的分離和提純的裝置,請根據裝置回答問題:(1)從氯化鉀溶液中得到氯
(1)從溶液中得到固體採用蒸發結晶的方法,所以從KCl溶液中得到KCl固體採用蒸發結晶的方法;氯離子易溶於水,但難揮發,水易被蒸發,所以除去自來水中的Cl-等雜質採用蒸餾的方法,
故答案為:D;A;
(2)從碘水中分離出I2,碘易溶於有機溶劑而難溶於水,所以可以採用萃取方法將碘從碘水中提取,然後採用分液方法分離,故答案為:B;萃取、分液;
(3)裝置A中①的名稱是冷凝管,進水的方向是「下進上出」,否則水蒸氣急劇冷卻易產生爆炸,故答案為:冷凝管;下口進水;
(4)問題1.去粗鹽中的可溶性雜質:Mg2+、Ca2+、Fe3+、SO42-時,先加水溶解,所以加入過量NaOH(去除鎂離子和鐵離子):Mg2++2OH-=Mg(OH)2↓,Fe3++3OH-═Fe(OH)3↓;
加入過量BaCl2(去除硫酸根離子):SO42-+Ba2+=BaSO4↓;加入過量Na2CO3(去除鈣離子的多餘的鋇離子):Ca2++CO32-=CaCO3,碳酸鈉必須加在氯化鋇之後,氫氧化鈉和氯化鋇可以顛倒加入的順序,然後過濾,最後調節溶液的pH等於7後蒸發即可,
所以其順序是⑤③②①⑥④⑦,故選d;
問題2:原來溶液中存在NaOH、Na2CO3,加入HCl後,HCl和NaOH、Na2CO3發生反應生成NaCl,發生的反應為HCl+NaOH=NaCl+H2O、2HCl+Na2CO3=2NaCl+H2O+CO2↑,故答案為:HCl+NaOH=NaCl+H2O,2HCl+Na2CO3=2NaCl+H2O+CO2↑;
問題3:由海水到氯化鈉晶體的實驗過程中先沉澱雜質離子,然後過濾最後蒸發濃縮,所以需要過濾和蒸發裝置,故選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