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樣識別各種類型消防車
一般消防車的首要用途是用於滅火使用,運送消防員、裝備消防設備也是必要的功能。消防車上所攜帶的工具更大程度上依賴於消防站的規模大小以及消防站主要應對的出警情況。例如,消防站周圍有一些大型的水體或河流,他們的消防車就需要配備一些相應的水上營救裝備。一般消防車上配備的通用裝備包括消防鋼梯、液壓破拆工具、探照燈、消防水帶、自給式呼吸器、熱成像相機等。消防車種類多樣,功能復雜,可依據不同的標准進行分類,其中按消防車底盤承載能力分類包括微型消防車、輕型消防車、中型消防車、重型消防車;按外觀結構可分為單橋消防車、雙橋消防車、平頭消防車、尖頭消防車;按滅火劑分類又可分為水罐消防車、乾粉消防車和泡沫消防車。按水泵在消防車上的安裝位置分類可以分為前置、中置、後置、倒置泵式消防車。
消防車攜帶裝備的布局方式一般由消防站根據自己的需要決定。例如,位於城市區域的消防站處理火災意外的情況並不算多,多數情況下是非火災意外,可能是危險品轉移或清理,交通意外或建築物坍塌的技術性營救;而位於非城市地區消防站更多時候需要到偏遠地區執行任務,或者撲滅森林火災。
一些消防車裝備了固定式的消防水炮,它可以用集中的水流精準指向需要滅火的地方。除此之外,消防車還會配備小口徑消防水帶,水帶連接到消防車上的水罐,可以保證消防車到達事故現場的第一時間就能利用集中的水流進行滅火。當車載水罐中的水耗盡時,小口徑消防水帶可以連接到其他固定的消防栓或者供水用的後援消防車上,還可以利用河流、水庫等其他水源通過泵水的方式取水滅火。
消防車上所攜帶的工具更大程度上依賴於消防站的規模大小以及消防站主要應對的出警情況。圖為澳大利亞沃加沃加的主戰消防車
就全世界范圍來看,除了常規型式的多功能集成式消防車外,還有以下幾種類型。
舉高類消防車
(1)消防梯可旋轉式消防車
美國加州長灘機場的機場消防車
機場消防車是專門針對機場火災而設計的,這些車輛一般都具備非常好的通過性,以便在機場及其周邊地區的崎嶇路面實施消防作業。大容量的泡沫存儲罐是機場消防車的必備裝備,高壓泵和水量/泡沫量監視系統也必不可少。新型機場消防車已經開始採用泡沫乾粉聯用系統和碳酸氫鉀乾粉滅火劑,並且通過液膜形成泡沫滅火器噴射,新技術的採用大大減少了滅火時間。這些滅火特性使得機場消防車有能力處置飛機迫降、迫降後起火等各種事故。
除了以上介紹的幾種消防車,全球消防車市場中還有其他很多種類的消防車。例如警用消防車、消防偵察車、軍用消防車,以及營救及救火機器人等消防設備。
目前看來,消防車的種類細分和技術發展仍然在繼續,而隨著各項性能的增強,消防車救援能力也是越發強大。隨著科技的進步,未來的消防車究竟能發展到何種程度,誰也難以准確預測,只能且行且看。
本文資料來自《消防.專用車》
文章來源:http://www.chinajyzb.com.cn/chanpinshi/3060.html
② 安徽成立水上搜救基地,在救援過程中要注意什麼
水上救援是一項技術性強,但是危險性高的活動,不僅對水上救援志願者的體力和技術有嚴格的要求,還對其臨場應變的能力有較強的考驗。對此,下面小編為讀者奉獻一些水上救援的技巧與注意事項,希望能夠讓大家對科學水上救援有更為深入的了解。
3.救援者可利用救生器材,對較清醒的溺水者進行施救。這些救生器材包括救生圈、竹竿、木板、泡沫塊、繩子等。救援者要及時應變,在所處的有限環境里,創造救援條件。在溺水者離陸地較近的情況下可使用竹竿對溺水者進行施救;若離陸地較遠,可將繩子綁住救生圈後拋給溺水者,要保持頭腦清醒,切忌慌張。
4.在以上3種方式都進行之後,若還不能使溺水者脫離水域,在沒有旁人協助的情況下,救援者可將繩子的一端固定在陸地的木樁或者石頭上,另一端牢固綁在自己的腰上後下水。但是汪濤認為,非萬不得已,救援的話最好人不要下水,而應以岸上救援為原則。
③ 誰能推薦突然散開的裝置啊
設置一個離心裝置,可以用彈簧製作,再把救生圈安裝到上面利用離心力將他們甩出!
④ 水上飛機的種類有多少種,不少於5種
沒有5種,有3種類型為飛艇、浮筒飛機、兩棲飛機。
1、飛艇(Flying Boat)一般是中大型水上飛機常見的設計方式,機身直接與水面接觸,不另外在機身下方加裝浮筒,有些機種在兩側機翼也會裝置輔助浮筒。飛艇的另外一種衍生型是利用地面效應的地效飛行器,不過一般並不將這種飛行器包含在飛艇的分類當中。詳情請參考相關條目。如日本US-2、中國AG600。
2、浮筒水上飛機(Floatplane)一般多是小型飛機所採用,在機身下方裝有一或兩個浮筒,將機身與水面分離,有些飛機在機翼兩邊還裝有小型輔助浮筒,以避免飛機因為往兩側傾斜還有翻覆的危險。
3、水陸兩棲飛機是指既能夠在陸地起降,也能夠在水面起降的飛機。著名的兩棲飛機有日本的US-2、2016年中國的大飛機三劍客之一AG-600、美國大力神號水上飛機以及俄羅斯的Be-103等。
(4)水上救援裝置的結構設計擴展閱讀:
一、水上飛機的作用:
水機在軍事上用於偵察,反潛和救援活動;在民用方面可用於運輸,森林消防等。
二、優缺點:
1、優點
水上飛機的優點飛行高度為600米至800米,省時省力又經濟,填補低空立體交通空白。
2、缺點
但水上飛機的弱點是顯著的,由於水上起降要求有良好的水密性,水上飛機的結構重量、飛行阻力偏大,載荷、航程、速度等方面都不及同等級別的普通岸基飛機。作戰方面更難以接受的是,水上飛機的船型機腹有滑水用途、不能設置艙門,由此無法採用機身彈艙。
而在機翼上外掛導彈等武器,若進行水上起降,外掛武器也會受到海浪的強力沖擊,容易損壞。另外,水上飛機直接與海水接觸,在抗腐蝕、維護保養方面也要比岸基飛機多花費工夫。
水上飛機的這些缺點讓其在二戰後很快交出作戰任務,只保留海島運輸、水上救援任務。
後來,它的主要任務有兩項,一是滅火,二是水上救援。
⑤ 玩榮譽勛章之聯合進攻,見德國人在諾曼底弄的障礙(許多木頭立著綁在一起)盟軍用登陸船(艙門向前開)而
LVT(兩棲登陸車)
編輯
島嶼爭奪戰中的急先鋒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太平洋戰場上,突出的作戰特點是海戰和島嶼爭奪戰。美英海軍戰艦和戰機,在廣袤的太平洋海域勇斗瘋狂的日本海空軍,演出了一幕幕慘烈的戰爭交響曲。與此同時,同樣慘烈的太平洋島嶼爭奪戰,也深深震撼著人們的心靈。在這些島嶼爭奪戰中,活躍著一支支美海軍陸戰隊的履帶式登陸車部隊,其核心裝備便是本文將要介紹的LVT履帶式登陸車。這些LVT堪稱是「陸地賽猛虎,水中賽蛟龍」,它們在二戰的登陸作戰和島嶼作戰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這里僅舉沖繩島戰役,看一看LVT所發揮的作用。在沖繩島戰役中,一共有1 400多輛LVT參戰,創下了一次戰役中LVT參戰數量的新記錄。其中,有1 162輛LVT系列兩棲裝甲車用於登陸作戰,起到其他兵器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搶灘登陸的第一波作戰中,海軍陸戰隊有210輛LVT3沖上灘頭陣地,輸送數千兵員搶灘奪陣。守島日軍玩的是「防守反擊」的把戲,放棄了灘頭的抵抗,力圖在隨後的洞穴爭奪戰中大量殺傷美軍。搶灘登陸作戰的「意外順利」,使指揮登陸作戰的特納將軍也不禁飄飄然起來。特納在1945年4月8日發給戰役總指揮尼米茲上將的電文中說:「也許我是痴想,但看來日軍已經停止抵抗,至少在這一地區是如此。」然而,尼米茲卻保持清醒的頭腦,他的回電很簡單:「刪去『痴想』後面的那些話吧!」果不其然。在美軍隨後的推進中,遭到日軍的頑強抵抗。日軍依託起伏的丘陵地和綿延的洞穴構成的堅固防禦工事,給美軍以重大的殺傷。南線的美軍第24軍的三個師激戰五晝夜只前進了幾米。美軍的大部隊打了兩個多月才攻下了沖繩首府那霸。
裝有雙聯12.7毫米機槍的LVT3兩棲登陸車
在沖繩島戰役中,有24輛LVT在登陸艦上被「神風」特攻機擊毀。在隨後的戰斗中,又有少量LVT被擊毀。在陸上作戰中,主要是洞穴爭奪戰,步兵發揮了重要作用,但LVT(A)4和美軍的噴火坦克一道,連轟帶燒,殺傷了大量的日軍守敵,對最終消滅守島日軍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LVT1「鱷魚」使坦克等裝甲車輛能強渡江河和近海登陸作戰,是一個由來已久的想法。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軍隊就以Ⅸ型坦克為對象,進行了一次水上浮渡試驗,取得了成功。20世紀二三十年代,許多國家都對發展水陸兩用戰車產生了濃厚興趣。其中,最為成功、生產量最大的,當屬美國研製的LVT履帶式登陸車。 美國履帶式登陸車的發展,始於1935年。這一年,美國工程師唐納德·羅布林設計了一種履帶式水陸兩用車輛,用於在佛羅里達州的沼澤地進行水上救援工作。將這種車稍加改裝,便成了水陸兩用的平底登陸車。從它的外形和水陸兩用的特性,附近居民給它起了個名字叫「鱷魚」(Alligator)。想不到,這個名字就這樣叫開了。至今在《英漢字典》里,Alligator就有「鱷魚」、「水陸平地兩用車」等多種釋義。 第一輛「鱷魚」的樣車,樣子很奇特,與其說它像車,莫如說它更像一條船。由於它的速度太低,整體質量太大,水上的操縱性太差,根本無法實際應用。 「鱷魚」的第二輛樣車於1937年製成。這輛樣車已經像個履帶式登陸車的樣子了,並引起了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極大興趣。到1941年,美海軍共訂購了200輛「鱷魚」車。在第二輛樣車的基礎上稍加修改,隨即定名為LVT1履帶式登陸車。其實,LVT就是Landing Vehicle,Tracked(履帶式登陸車)的縮寫。實際上,LVT是一種履帶式兩棲裝甲輸送車。 LVT履帶式登陸車的出現,提高了登陸作戰中從艦到岸這一重要階段的推進速度,保證從艦到岸作戰的連續性,避免上岸時不必要的傷亡,使「兩棲作戰重新成為一種理想的作戰形式」。 第一批LVT1於1941年7月生產出來,為發動機橫置的布置方案,剛性懸掛,無裝甲防護,車上未裝武器。從外形上看,LVT1既像車,又像船,但圓滑的車首部說明它更像一條船。履帶兩側用薄鋼板覆蓋著,既增大了浮力,又減少了水的阻力。就連它的履帶也很特別,履帶的爬齒較高,提高了履帶劃水的有效性,增大了航速,但在陸地上行駛時,對路面的破壞較大。從車體結構圖中可以看出,與其說它是車體,莫如說它是船體。為減輕整體重量,採用了桁架架構;為加大浮力,車體兩側都加了浮箱。
裝4.5英寸火箭發射器的LVT(A)4兩棲戰車
LVT1自重7.8噸,車長6.552米,車寬2.948米,車高2.476米,可運載25人或運載2噸貨物,動力裝置為水冷汽油機,最大功率為120馬力(後提高到150馬力),陸上最大速度19千米/小時,最大行程240千米;水上最大航速10千米/小時,最大航程96千米。對於二戰時期履帶式劃水車輛來說,這已經是相當高的航速了。但是,由於它採用剛性懸掛,加上發動機的功率不高,陸上行駛時的最大速度較低,這也是LVT1的重大缺點之一。LVT1的生產總數為1 225輛。1941年12月,美國海軍陸戰隊正是以LVT1組建了美軍第一個兩棲運輸車營。1942年8月,LVT1首次在太平洋索羅門群島的瓜達卡爾納島的戰斗中執行後勤補給任務,發揮了重要作用。 加有裝甲防護的LVT1,稱為LVT(A)1,共生產了509輛。
LVT2「水牛」LVT1裝備部隊不久,軍方就著手研製它的改進型。改進的重點是提高它的可靠性和使用壽命,以及改善水上航行時的穩定性。其措施是使車體加長了約1.5米,車寬增大了約300毫米,使車輛的浮力儲備提高。此外,懸掛裝置和履帶也有重大改進。整個改進項目多達100多項,這使LVT2的性能比起LVT1來有大幅度的提高。1942年6月,由FMC公司生產出第一輛LVT2,美國軍方給它起了個很形象的名字叫「水牛」(Water Buffalo)履帶式登陸車。順便提一句,在中國人民解放戰爭期間,人民解放軍從國民黨軍隊手中繳獲了許多「水牛」兩棲裝甲輸送車。在此基礎上,解放軍於1949年11月組建了人民軍隊的第一個水陸戰車團(轄3個水陸戰車營)。這些「水牛」在解放戰爭後期,為人民解放事業效過力。直到20世紀60年代初,國產的63式水陸坦克裝備部隊,「水牛」水陸戰車團才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
歐洲戰場上,載滿美國大兵的LVT4兩棲登陸車
LVT2也是採用發動機後置的總體布置方案,發動機的動力通過1根很長的傳動軸傳到車體前部的變速箱,主動輪在前。戰斗全重增加到13.72噸,車長7.97有裝甲的,稱為LVT(A)2兩棲裝甲車,戰斗全重比LVT2增加了1.6噸。早期的LVT2和LVT(A)2上,一般未裝武器。但後期生產的,一般裝上了1挺12.7毫米機槍和1挺7.62毫米機槍。有的部隊還在LVT(A)2上加裝了火焰噴射器或37毫米機關炮,有的還在機槍前面加裝了防盾。這些改裝都是在戰地進行的。LVT2和LVT(A)2的生產總數達到3 412輛。不妨說,LVT2才奠定了LVT系列兩棲裝甲車的基礎。在太平洋戰場上,LVT2的參戰次數要遠遠高於LVT1,在塔拉瓦島、塞班島、硫磺島、莫羅泰島、林加廷灣、關島、萊特島等諸次島嶼爭奪戰中,都可以見到LVT2和LVT(A)2的蹤影。在歐洲戰場上,在強渡萊茵河戰役中,LVT2和LVT(A)2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米,車寬3.25米,車高2.64米,可運載24名全副武裝的士兵或1.4噸軍用物資。其動力裝置為7缸星型航空汽油機,最大功率為200馬力。陸地行駛時的最大速度為32.2千米/小時,最大行程483千米;水上最大航速12千米/小時,最大航程322千米。可以看出,機動性較LVT1有全面提高。其懸掛裝置採用扭轉彈性懸掛裝置,它和今天常用的扭桿式懸掛裝置不完全相同,負重輪的曲臂固定在軸上,而軸則固定在填有橡膠的管內,利用橡膠的扭轉彈性來吸收振動,這種做法很罕見。履帶採用了W型(或稱「麥當勞」型)鑄鋁爬齒,增加了劃水的有效性。
⑥ 物體打擊傷亡事故處置方案
物體打擊傷亡事故處置方案
1
總則+1.1編制目的+高效、有序地處理電力公司物體打擊傷亡突發事件,避免或最大程度地減輕物體打擊人身傷亡造成的損失,保障員工生命和企業財產安全,維護社會穩定。+1.2編制依據+《電力企業現場處置方案編制導則》+《電力公司人身事故應急預案》+1.3適用范圍+適用於本企業物體打擊傷亡突發事件的現場應急處置和應急救援工作。+2事件特徵+2.1危險性分析+2.1.1使用電動工器具的切割作業時,部件飛出造成的打擊傷害。+2.1.2手錘、大錘等工具打擊傷害。+2.1.3高處落物引起的打擊傷害:包括冷水塔、脫硫塔、煙囪、高層建築冬季結冰墜落,物資庫房貨架等落物,儲煤場大煤塊滾落等。+2.1.4電動、氣動、液動閥門等機械控制部分在閥門開關時造成的打擊傷害。+2.1.5旋轉設備修後試運時轉動部件飛出造成的打擊傷害。+2.2事件類型+物體打擊傷亡事故分為物體打擊傷害和物體打擊死亡兩種。+2.3事件可能發生的地點和裝置+2.3.1生產廠房內各吊裝口。+2.3.2各種轉動設備的聯軸器附近及轉子的裸露部分。+2.3.3物資庫房。+2.3.4儲煤場。+2.3.5冷水塔、脫硫塔、煙囪及高層建築等+2.3.6各種電動、氣動、液動閥門。+2.3.7空冷器下方區域。+2.3.8各種在同一垂直面上存在交叉作業的區域+2.3.9可能造成的危害+發生物體打擊後,可引起人員輕傷、重傷,甚至人身死亡事故。+2.4事前可能出現的徵兆+2.4.1設備或零部件吊裝作業時,沒有設置警示隔離標識;多人指揮;設備捆綁不牢固等。+2.4.2角磨機、切割機等電動工具裝夾不牢,操作人員野蠻操作或操作不當。+2.4.3手錘、大錘等錘頭松動,操作人員戴手套操作。+2.4.4水塔、煙囪及高層建築等冬季結冰嚴重。+2.4.5儲煤場上部大塊煤沒有及時清理。+2.4.6備用轉動設備發生缺陷,檢修人員無票作業。+2.4.7設備修後沒有履行押票試運手續。+重慶+水上救援,救援速度快,范圍廣,可遙控+廣告+富宇達水上救援潛心多年研發高科技水上救援速度快,可進行遙控,智能救生+查看詳情+>+3組織機構及職責+3.1成立應急救援指揮部+3.2指揮部人員職責+3.2.1總指揮的職責:全面指揮物體打擊傷亡突發事件的應急救援工作。+3.2.2事發部門負責人職責:組織、協調本部門人員參加應急處置和救援工作。+3.2.3值長職責:匯報有關領導,組織現場人員進行先期處置。+3.2.4現場工作人員職責: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匯報,做好物體打擊傷亡人員的先期急救處置工作。+3.2.5醫護人員職責:接到通知後迅速趕赴事故現場進行急救處理。+3.2.6安監人員職責:監督安全措施落實和人員到位情況。+4應急處置+4.1現場應急處置程序+4.1.1物體打擊傷亡突發事件發生後,值長應立即向應急救援指揮部匯報。+4.1.2該方案由總經理宣布啟動。+4.1.3應急處置組成員接到通知後,立即趕赴現場進行應急處理。+4.1.4物體打擊傷亡事件進一步擴大時啟動《人身事故應急預案》。+4.2現場應急處置措施+4.2.1一般傷口的處置措施+(1)傷口不深的外出血症狀,先用雙氧水將創口的污物進行清冼,再用酒精消毒(無雙氧水、酒精等消毒液時可用瓶裝水沖洗傷口污物),傷口清洗干凈後用砂布包紮止血。出血較嚴重者用多層砂布加壓包紮止血,然後立即送往醫務室進行進一步救治。+(2)一般的小動脈出血,用多層敷料加壓包紮即可止血。較大的動脈創傷出血,還應在出血位置的上方動脈搏動處用手指壓迫或用止血膠管(或布帶)在傷口近心端進行綁扎,加強止血效果。+(3)大的動脈及較深創傷大出血,在現場做好應急止血加壓包紮後,應立即通知醫務室醫護人員准備救護車,送往醫院進行救治,以免貽誤救治時機。+(4)對出血較嚴重的傷員,在止血的同時,還應密切注視傷員的神志、皮膚溫度、脈搏、呼吸等體征情況,以判斷傷員是否進入休克狀態。+4.2.2骨折傷亡的處置措施+(1)對清醒傷員應詢問其自我感覺情況及疼痛部位。+(2)觀察傷員的體位情況:所有骨折傷員都有受傷體位異常的表現,這是典型的骨折症狀。對於昏迷者要注意觀察其體位有無改變,對清醒者要詳細查問傷者的感覺情況,切勿隨意搬動傷員。在檢查時,切忌讓患者坐起或使其身體扭曲,也不能讓傷員做身體各個方向的活動。以免骨折移位及脫位加劇,引起或加重骨髓及脊神經損傷,甚至造成截癱。+(3)對於脊椎骨折的傷員,應刺激受傷部位以下的皮膚(例如腰椎受傷,刺激其胸部和上下腹部及腿腳皮膚作比較鑒別),觀察傷員的反應以確定有無脊髓受壓、受損害。搬運時應用夾板或硬紙皮墊在傷員的身下,搬運時要均勻用力抬起夾板或硬紙皮將傷者平卧位放在硬板上,以免受傷的脊椎移位、斷裂造成截癱或導致死亡。+(4)對有脊椎骨折移位導致出現脊髓受壓症狀的傷員,如傷員不在危險區域,暫無生命危險的,最好待醫務急救人員進行搬運。+(5)對有手足大骨骨折的傷員,不要盲目搬動,應先在骨折部位用木板條或竹板片(竹棍甚至鋼筋條)於骨折位置的上、下關節處作臨時固定,使斷端不再移位或刺傷肌肉、神經+重慶+高鐵救護+廣告+高鐵救護+查看詳情+>+或血管,然後呼叫醫務人員等待救援或送至醫務室接受救治。+(6)如有骨折斷端外露在皮膚外的,切勿強行將骨折斷端按壓進皮膚下面,只能用干凈的砂布復蓋好傷口,固定好骨折上下關節部位,然後呼叫醫務人員等待救援。+4.2.3顱腦損傷的處置措施+(1)顱骨損傷如導致顱內高壓的症狀有:昏迷、嘔吐(呈噴射狀嘔吐)、脈搏或呼吸紊亂、瞳孔放大或縮小,大小便失禁等。+(2)顱底骨折或顳骨骨折的傷員不一定有昏迷、嘔吐症狀,但有脈搏或呼吸紊亂、瞳孔放大或縮小,鼻、眼、口腔甚至耳朵可有無色的液體流出,伴顱內出血者可見血性液體流出。+(3)顱腦損傷的病員有昏迷者,首先必須維持呼吸道通暢。昏迷傷員應側卧位或仰卧偏頭,以防舌根下墜或分泌物、嘔吐物吸入氣管,發生氣道阻塞。對煩躁不安者可因地制宜的予以手足約束,以防止傷及開放傷口。+(4)對於有顱骨凹陷性骨折的傷員,創傷處應用消毒的紗布覆蓋傷口,用綳帶或布條包紮後,立即呼叫醫務人員送往托克托縣醫院進行救治。+(5)如受害者心跳已停止,應先進行胸外心臟按壓。讓受害者仰卧,頭低稍後仰,急救者位於溺水者一側,面對受害者,右手掌平放在其胸骨下段,左手放在右手背上,借急救者身體重量緩緩用力,不能用力太猛,以防骨折,然後鬆手腕(手不離開胸骨)使胸骨復原,反復有節律地(每分鍾60~80次)進行,直到心跳恢復為止。+(6)以上施救過程在救援人員到達現場後結束,工作人員應配合救援人員進行救治。+4.2.4呼吸、心跳情況的判定+(1)受害人員如意識喪失,應在10s內,用看、聽、試的方法判定傷員呼吸心跳情況。+(2)看—看傷員的胸部、腹部有無起伏動作。+(3)聽—用耳貼近傷員的口鼻處,聽有無呼氣聲音。+(4)試—試測口鼻有無呼氣的氣流,再用兩手指輕試一側(左或右)喉結旁凹陷處的頸動脈有無搏動。+(5)若看、聽、試結果,既無呼吸又無頸動脈搏動,可判定呼吸心跳停止。+4.2.5判斷有無意識的方法+(1)輕輕拍打傷員肩膀,高聲喊叫「喂,能聽見嗎?」。+(2)如認識,可直接喊其姓名。+(3)無反應時,立即用手指甲掐壓人中穴、合谷穴約5秒。+4.2.6呼吸和心跳均停止時,應立即按心肺復甦法支持生命的三項基本措施,正確進行就地搶救+(1)通暢氣道。+(2)口對口(鼻)人工呼吸。+(3)胸外接壓(人工循環)。+4.2.7搶救過程中的再判定+(1)按壓吹氣1分鍾後(相當於單人搶救時做了4個15∶2壓吹循環),應用看、+聽、試方法在5~7秒時間內完成對傷員呼吸和心跳是否恢復的再判定。+(2)若判定頸動脈已有搏動但無呼吸,則暫停胸外按壓,而再進行2次口對口+人工呼吸,接著每5秒吹氣一次(即每分鍾12次)。如脈搏和呼吸均未恢復,則繼續+堅持心肺復甦法搶救。+(3)在搶救過程中,要每隔數分鍾再判定一次,每次判定時間均不得超過5~7秒。在醫務人員未接替搶救前,現場搶救人員不得放棄現場搶救。+試讀已結束,+剩餘2頁未讀+¥9+查看全文+VIP立減1.8元&oq=物體打擊傷亡事故處置方案 +1總則 1.1編制目的 +高效、有序地處理電力公司物體打擊傷亡突發事件,避免或最大程度地減輕物體打擊人身傷亡造成的損失,保障員工生命和企業財產安全,維護社會穩定。 1.2編制依據 +《電力企業現場處置方案編制導則》 《電力公司人身事故應急預案》 1.3適用范圍 +適用於本企業物體打擊傷亡突發事件的現場應急處置和應急救援工作。 2事件特徵 2.1危險性分析 +2.1.1使用電動工器具的切割作業時,部件飛出造成的打擊傷害。 2.1.2手錘、大錘等工具打擊傷害。 +2.1.3高處落物引起的打擊傷害:包括冷水塔、脫硫塔、煙囪、高層建築冬季結冰墜落,物資庫房貨架等落物,儲煤場大煤塊滾落等。 +2.1.4電動、氣動、液動閥門等機械控制部分在閥門開關時造成的打擊傷害。 2.1.5旋轉設備修後試運時轉動部件飛出造成的打擊傷害。 2.2事件類型 +物體打擊傷亡事故分為物體打擊傷害和物體打擊死亡兩種。 2.3事件可能發生的地點和裝置 +2.3.1生產廠房內各吊裝口。 +2.3.2各種轉動設備的聯軸器附近及轉子的裸露部分。 2.3.3物資庫房。 2.3.4儲煤場。 +2.3.5冷水塔、脫硫塔、煙囪及高層建築等 2.3.6各種電動、氣動、液動閥門。 2.3.7空冷器下方區域。 +2.3.8各種在同一垂直面上存在交叉作業的區域 2.3.9可能造成的危害 +發生物體打擊後,可引起人員輕傷、重傷,甚至人身死亡事故。 2.4事前可能出現的徵兆 +2.4.1設備或零部件吊裝作業時,沒有設置警示隔離標識;多人指揮;設備捆綁不牢固等。 +2.4.2角磨機、切割機等電動工具裝夾不牢,操作人員野蠻操作或操作不當。 2.4.3手錘、大錘等錘頭松動,操作人員戴手套操作。 2.4.4水塔、煙囪及高層建築等冬季結冰嚴重。 2.4.5儲煤場上部大塊煤沒有及時清理。 +2.4.6備用轉動設備發生缺陷,檢修人員無票作業。 2.4.7設備修後沒有履行押票試運手續。 +重慶+水上救援,救援速度快,范圍廣,可遙控+廣告+富宇達水上救援潛心多年研發高科技水上救援速度快,可進行遙控,智能救生+查看詳情+>++3組織機構及職責 3.1成立應急救援指揮部 3.2指揮部人員職責 +3.2.1總指揮的職責:全面指揮物體打擊傷亡突發事件的應急救援工作。 3.2.2事發部門負責人職責:組織、協調本部門人員參加應急處置和救援工作。 3.2.3值長職責:匯報有關領導,組織現場人員進行先期處置。 +3.2.4現場工作人員職責: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匯報,做好物體打擊傷亡人員的先期急救處置工作。 +3.2.5醫護人員職責:接到通知後迅速趕赴事故現場進行急救處理。 3.2.6安監人員職責:監督安全措施落實和人員到位情況。 4應急處置 +4.1現場應急處置程序 +4.1.1物體打擊傷亡突發事件發生後,值長應立即向應急救援指揮部匯報。 4.1.2該方案由總經理宣布啟動。 +4.1.3應急處置組成員接到通知後,立即趕赴現場進行應急處理。 4.1.4物體打擊傷亡事件進一步擴大時啟動《人身事故應急預案》。 4.2現場應急處置措施 +4.2.1一般傷口的處置措施 +(1)傷口不深的外出血症狀,先用雙氧水將創口的污物進行清冼,再用酒精消毒(無雙氧水、酒精等消毒液時可用瓶裝水沖洗傷口污物),傷口清洗干凈後用砂布包紮止血。出血較嚴重者用多層砂布加壓包紮止血,然後立即送往醫務室進行進一步救治。 +(2)一般的小動脈出血,用多層敷料加壓包紮即可止血。較大的動脈創傷出血,還應在出血位置的上方動脈搏動處用手指壓迫或用止血膠管(或布帶)在傷口近心端進行綁扎,加強止血效果。 +(3)大的動脈及較深創傷大出血,在現場做好應急止血加壓包紮後,應立即通知醫務室醫護人員准備救護車,送往醫院進行救治,以免貽誤救治時機。 +(4)對出血較嚴重的傷員,在止血的同時,還應密切注視傷員的神志、皮膚溫度、脈搏、呼吸等體征情況,以判斷傷員是否進入休克狀態。 +4.2.2骨折傷亡的處置措施 +(1)對清醒傷員應詢問其自我感覺情況及疼痛部位。 +(2)觀察傷員的體位情況:所有骨折傷員都有受傷體位異常的表現,這是典型的骨折症狀。對於昏迷者要注意觀察其體位有無改變,對清醒者要詳細查問傷者的感覺情況,切勿隨意搬動傷員。在檢查時,切忌讓患者坐起或使其身體扭曲,也不能讓傷員做身體各個方向的活動。以免骨折移位及脫位加劇,引起或加重骨髓及脊神經損傷,甚至造成截癱。 +(3)對於脊椎骨折的傷員,應刺激受傷部位以下的皮膚(例如腰椎受傷,刺激其胸部和上下腹部及腿腳皮膚作比較鑒別),觀察傷員的反應以確定有無脊髓受壓、受損害。搬運時應用夾板或硬紙皮墊在傷員的身下,搬運時要均勻用力抬起夾板或硬紙皮將傷者平卧位放在硬板上,以免受傷的脊椎移位、斷裂造成截癱或導致死亡。 +(4)對有脊椎骨折移位導致出現脊髓受壓症狀的傷員,如傷員不在危險區域,暫無生命危險的,最好待醫務急救人員進行搬運。 +(5)對有手足大骨骨折的傷員,不要盲目搬動,應先在骨折部位用木板條或竹板片(竹棍甚至鋼筋條)於骨折位置的上、下關節處作臨時固定,使斷端不再移位或刺傷肌肉、神經+重慶+高鐵救護+廣告+高鐵救護+查看詳情+>++或血管,然後呼叫醫務人員等待救援或送至醫務室接受救治。 +(6)如有骨折斷端外露在皮膚外的,切勿強行將骨折斷端按壓進皮膚下面,只能用干凈的砂布復蓋好傷口,固定好骨折上下關節部位,然後呼叫醫務人員等待救援。 +4.2.3顱腦損傷的處置措施 +(1)顱骨損傷如導致顱內高壓的症狀有:昏迷、嘔吐(呈噴射狀嘔吐)、脈搏或呼吸紊亂、瞳孔放大或縮小,大小便失禁等。 +(2)顱底骨折或顳骨骨折的傷員不一定有昏迷、嘔吐症狀,但有脈搏或呼吸紊亂、瞳孔放大或縮小,鼻、眼、口腔甚至耳朵可有無色的液體流出,伴顱內出血者可見血性液體流出。 +(3)顱腦損傷的病員有昏迷者,首先必須維持呼吸道通暢。昏迷傷員應側卧位或仰卧偏頭,以防舌根下墜或分泌物、嘔吐物吸入氣管,發生氣道阻塞。對煩躁不安者可因地制宜的予以手足約束,以防止傷及開放傷口。 +(4)對於有顱骨凹陷性骨折的傷員,創傷處應用消毒的紗布覆蓋傷口,用綳帶或布條包紮後,立即呼叫醫務人員送往托克托縣醫院進行救治。 +(5)如受害者心跳已停止,應先進行胸外心臟按壓。讓受害者仰卧,頭低稍後仰,急救者位於溺水者一側,面對受害者,右手掌平放在其胸骨下段,左手放在右手背上,借急救者身體重量緩緩用力,不能用力太猛,以防骨折,然後鬆手腕(手不離開胸骨)使胸骨復原,反復有節律地(每分鍾60~80次)進行,直到心跳恢復為止。 +(6)以上施救過程在救援人員到達現場後結束,工作人員應配合救援人員進行救治。 4.2.4呼吸、心跳情況的判定 +(1)受害人員如意識喪失,應在10s內,用看、聽、試的方法判定傷員呼吸心跳情況。 (2)看—看傷員的胸部、腹部有無起伏動作。 (3)聽—用耳貼近傷員的口鼻處,聽有無呼氣聲音。 +(4)試—試測口鼻有無呼氣的氣流,再用兩手指輕試一側(左或右)喉結旁凹陷處的頸動脈有無搏動。 +(5)若看、聽、試結果,既無呼吸又無頸動脈搏動,可判定呼吸心跳停止。 4.2.5判斷有無意識的方法 +(1)輕輕拍打傷員肩膀,高聲喊叫「喂,能聽見嗎?」。 (2)如認識,可直接喊其姓名。 +(3)無反應時,立即用手指甲掐壓人中穴、合谷穴約5秒。 +4.2.6呼吸和心跳均停止時,應立即按心肺復甦法支持生命的三項基本措施,正確進行就地搶救 +(1)通暢氣道。 +(2)口對口(鼻)人工呼吸。 (3)胸外接壓(人工循環)。 4.2.7搶救過程中的再判定 +(1)按壓吹氣1分鍾後(相當於單人搶救時做了4個15∶2壓吹循環),應用看、 聽、試方法在5~7秒時間內完成對傷員呼吸和心跳是否恢復的再判定。 +(2)若判定頸動脈已有搏動但無呼吸,則暫停胸外按壓,而再進行2次口對口 人工呼吸,接著每5秒吹氣一次(即每分鍾12次)。如脈搏和呼吸均未恢復,則繼續 堅持心肺復甦法搶救。 +(3)在搶救過程中,要每隔數分鍾再判定一次,每次判定時間均不得超過5~7秒。在醫務人員未接替搶救前,現場搶救人員不得放棄現場搶救.最新電影到www.berberc.com
⑦ 應急救援物資分類
應急物資分類及產品分類:
一、防護用品防護服(衣、帽、鞋、手套、眼鏡),防毒面具,防火服,頭盔,手套,面具,消防靴,潛水服(衣)、水下呼吸器,防爆服,安全帽(頭盔),安全鞋,水靴,呼吸面具。
二、生命救助止血綳帶,骨折固定托架(板),救生圈,救生衣,救生纜索,減壓艙,保護氣墊,防護網,充氣滑梯,雲梯。
三、生命支持便攜呼吸機,急救葯品、防疫葯品。
四、臨時食宿炊具,過濾凈閥機(器),壓縮食品,罐頭,真空包裝食品,帳篷(普通、保溫),棉衣,棉被,簡易廁所(移動、固定),簡易淋浴設備(車)。
五、通訊廣播行動電話,對講機,有線廣播器材,擴音器(喇叭)。
六、污染清理噴霧器,垃圾焚燒爐,殺菌燈,消毒殺菌葯品,凝油劑、吸油氈、隔油浮漂。
七、動力燃料防爆防水電纜、配電箱(開關),電線桿,工業氧氣瓶,煤油,柴油,汽油,液化氣,干電池、蓄電池(配充電設備)。
八、器材工具葫蘆,絞盤,滾杠,千斤頂,手錘,鋼釺,電鑽,電鋸,油鋸,張緊器,液壓剪,滅火器、滅火彈,風力滅火機,防水望遠鏡,工業內窺鏡,潛水鏡。
拓展資料:
應急物資是指為應對嚴重自然災害、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及軍事沖突等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過程中所必需的保障性物質。從廣義上概括,凡是在突發公共事件應對的過程中所用的物資都可以稱為應急物資。
⑧ 企業生產勞保用品要有什麼條件
(一)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發的營業執照;
(二)有滿足生產需要的生產場所和技術人員;
(三)有保證產品安全防護性能的生產設備;
(四)有滿足產品安全防護性能要求的檢驗與測試手段;
(五)有完善的質量保證體系;
(六)有產品標准和相關技術文件;
(七)產品符合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準的要求;
(八)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⑨ 防洪器材都有什麼
吸水膨脹袋:
「膨脹防洪袋」是以高分子保水劑作為固水膨脹的主體物質,預先填充在高透水性的雙層織布中而製成的一種高效率防洪用品。它以世界先進的「以水堵水」的科學理念,420克的吸水袋浸水2-3分鍾立即成為18千克的應急膨脹袋,其應用是在發生洪水漫堤或潰口時,能以最快的速度防洪堵漏。與五星【吸水膨脹袋】相比,傳統沙土袋更具缺點:使用前需准備大量的沙石泥土,在城市和河床高的平原地區無法儲備;使用中: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人力來裝填、還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來運輸;使用後:需要進行固體廢物清理,耗費大量人力物力,污染環境。
防汛沙袋
俗稱:消防沙袋,防水沙包,消防專用沙袋,抗洪沙袋,抗洪防汛沙袋
石籠網箱:
網箱是指用重型六角網作的箱型網籠,因此有稱之為「石籠網或者石籠網網箱」,歐洲也叫格賓網,石籠網箱。石籠網箱在施工現場經石頭填充,構成具有柔性、透水性及整體性的結構, 如擋牆、河道襯砌、堰等支擋的防沖蝕工程。
多功能救援擔架:
用於消防緊急救援、深井及狹窄空間救護、地面一般救護、高空救助、化學事故現場救護。體積小,重量極輕,便於攜帶,應用范圍廣可單人操作。可水平或垂直吊
多功能折疊工具鍬:
鍬面9*13CM 總長42 鎬頭長10.5 每箱50把裝
救援沖鋒梯:
產品說明:這款多功能竹節梯是一款結構獨特,使用方便的鋁合金梯子。才用高強度的尼龍塑料和高強度鋁合金材料製成。可以自由伸縮到不同的高度在不同的環境下使用。高度可以由1米調節到3.8米。可以在室內也可以到室外使用。而在不使用時,可以折疊起來,高度只有半米不到,同時這款梯子採用鋁合金製造而成,重量只有9公斤左右。搬運非常的方便。
防汛專用雨衣:
雨衣是由防水布料製成的擋雨衣服。雨衣適用的防水布料有膠布、油布和塑料薄膜等。現代的雨衣防水布料注重透氣性,常用的如特製尼龍和Gore-Tex等。透氣型雨衣利於人在穿著防雨時濕熱的水氣從雨衣內散出,增加舒適度。
救生衣-
救生圈:救生衣(a life jacket)又稱救生背心,是一種救護生命的服裝,設計類似背心,採用尼龍面料或氯丁橡膠(NEOPRENE),浮力材料或可充氣的材料,反光材料等製作而成。一般使用年限為5-7年,是船上、飛機上的救生設備之一。
救生圈是指水上救生設備的一種,通常由軟木、泡沫塑料或其他比重較小的輕型材料製成,外麵包上帆布、塑料等。供游泳練習使用的救生圈也可以用橡膠製成,內充空氣,也叫作橡皮圈。
水上救援漂浮繩:
水上漂浮繩規格:8mm ,6mm,4mm ★水上漂浮繩長度:30米 (可根據需要增減長度)
便捷式防汛搶險打樁機:
WX-KY2012型氣動打樁機(植樁機)以壓縮空氣為動力源,膨脹原理,使活塞打擊錘,在運動中產生巨大的沖擊力來撞擊木樁上端,從而達到樁進入深層地面為目的。WX-KY2012型氣動打樁機(植樁機)與人工打樁相比,具有安全可靠、操作簡單、打樁速猛、省工省力。能夠在惡劣的環境下連續作業。
防汛組合工具包:
含(鎬、鈀、鋤頭、十磅錘、砍刀、方鏟、電筒、水鞋、防汛戰斗服、防寒雨衣、救生繩、雙背帶、救生衣、毛巾、水壺、頭盔、消防斧頭、信號燈)組合工具。該組合輕便、工具配備齊全適用於救援隊員適用。
圍堤堵漏布:
該裝置分為兩部分,堵水布和收放器,經過我們多次反復試驗和客戶反饋顯示,均達到理想的效果。堵水布經科學防水處理,經久耐用、輕便、使用靈活。廣泛用於江河水庫堤壩、涵洞等管涌、急流轉彎處、山體滑坡等。
橡皮艇-沖鋒舟:
准成6人,13人 可以選配發動機 雅馬哈發動機
全方位工作照明燈:
4*500W燈頭、本田發電機、可升降操作桿
救生拋投器:
以壓縮空氣作為推動力的拋繩器械,使用中不會產生火花和火苗,適用於充滿油、氣的環境。水陸兩用,並可回收反復使用;採用耐用的材料,使用壽命長;可以更換不同的發射管,滿足各種用途。規格型號:拋射距離:≥120米,拋射繩拉力:2000牛頓,配置:發射器1個、彈頭(發射管),1根拉力為2450牛頓120米繩索、繩箱、充氣裝置、發射瓶、攜帶包、中文手冊。
手拋式水上救生器:
手拋式水上救生器是一種靈活機動又輕便的近距離水上救援裝備,由救生包、救援繩、手提包裝袋等組成。自動充氣救生圈被包裹在救生包內,通過救援繩與手提包裝袋相連。當需要救援時,從手提包裝袋內取出救生包,由手用力拋向落水者,救生包落水後5秒鍾內自動充氣成救生圈,供落水者使用,再由救援繩拉往船邊或岸邊,達到救援目的。使用後,通過更換CO2小氣瓶及自動閥內水敏觸發劑,手拋式救生器可重復使用。
便捷式救生拋投器:
本產品是專業救援用的便捷氣動式救援拋繩器,拋射距離可達75M以上,可作為船對船船對岸、高山澗的拋繩救援使用。該產品重量輕,攜帶方便,槍式發射便捷簡單,拋射目標的准確性高;可根據不同救援目的拋射不同救援彈。
軍用單帳篷 軍用棉帳篷 民用棉帳篷
護坡生態袋:
生態袋具有優異的物理及化學性能,這種特殊配製的材料可以抵抗紫外線的侵蝕,不受土壤中化學物質的影響,不會發生質變或腐爛,永久不可降解並可以抵抗蟲害的侵蝕,抗老化,無毒,抗酸鹼鹽侵蝕及微生物分解,只透水不透土、對植物友善又可植被綠化。
⑩ 裝備製造的先進裝備
2012年1月,國務院正式印發《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以下簡稱《規劃》)。這是改革開放以來第一個把整個工業作為規劃對象,並且由國務院發布實施的中長期規劃。在《規劃》確定的六大重點領域中,發展先進裝備製造業被定為「重中之重」。《規劃》指出先進裝備製造業范疇包括:關鍵基礎零部件及基礎製造裝備、重大智能製造裝備、節能和新能源汽車、船舶及海洋工程裝備、軌道交通裝備、民用飛機、民用航天、節能環保和安全生產裝備、能源裝備等。
1、關鍵基礎零部件及基礎製造裝備。加強鑄、鍛、焊、熱處理和表面處理等基礎工藝研究,加強工藝裝備及檢測能力建設,提升關鍵零部件質量水平。推進智能控制系統、智能儀器儀表、關鍵零部件、精密工模具的創新發展,建設若干行業檢測試驗平台。繼續推進高檔數控機床和基礎製造裝備重大科技專項實施,發展高精、高速、智能、復合、重型數控工作母機和特種加工機床、大型數控成形沖壓、重型鍛壓、清潔高效鑄造、新型焊接及熱處理等基礎製造裝備,盡快提高我國高檔數控機床和重大技術裝備的技術水平。
2、重大智能製造裝備。圍繞先進製造、交通、能源、環保與資源綜合利用等國民經濟重點領域發展需要,組織實施智能製造裝備創新發展工程和應用示範,集成創新一批以智能化成形和加工成套設備、冶金及石油石化成套設備、自動化物流成套設備、智能化造紙及印刷裝備等為代表的流程製造裝備和離散型製造裝備,實現製造過程的智能化和綠色化。加快發展焊接、搬運、裝配等工業機器人,以及安防、深海作業、救援、醫療等專用機器人。到2015年,重大成套裝備及生產線系統集成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3、節能和新能源汽車。堅持節能汽車與新能源汽車並舉,進一步提高傳統能源汽車節能環保和安全水平,加快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等新能源汽車發展。組織實施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創新發展工程,通過國家科技計劃(專項)有關研發工作,掌握先進內燃機、高效變速器、輕量化材料等關鍵技術,突破動力電池、驅動電機及管理系統等核心技術,逐步建立和完善標准體系;持續跟蹤研究燃料電池汽車技術,因地制宜、適度發展替代燃料汽車。加快傳統汽車升級換代,提高污染物排放標准,減少污染物排放;穩步推進節能和新能源汽車試點示範,加快充、換電設施建設,積極探索市場推廣模式。完善新能源汽車准入管理,健全汽車節能管理制度。大力推動自主品牌發展,鼓勵優勢企業實施兼並重組,形成3-5傢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大型汽車企業集團,前10強企業產業集中度達到90%。到2015年,節能型乘用車新車平均油耗降至5.9升/百公里;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量達到50萬輛。
4、船舶及海洋工程裝備。適應新的國際造船標准及規范,建立現代造船新模式,著力優化船舶產品結構,實施品牌發展戰略,加快推進散貨船、油船(含化學品船)、集裝箱船等主流船型升級換代。全面掌握液化天然氣船(LNG)等高技術船舶的設計建造技術,加強基礎共性技術和前瞻性技術研究,完善船舶科技創新體系。提升船舶配套水平,鞏固優勢配套產品市場地位,提升配套產品技術水平,完善關鍵設備二輪配套體系。重點突破深水裝備關鍵技術,大力發展海洋油氣礦產資源開發裝備,積極推進海水淡化和綜合利用以及海洋監測儀器設備產業化,打造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三大海洋工程裝備產業集聚區。組織實施綠色精品船舶、船舶動力系統集成、深海資源探采裝備、深海空間站等創新發展工程,全面提升綠色高效造船、信息化造船能力和本土配套能力。到2015年,主流船型本土化設備平均裝船率達到80%,海洋工程裝備世界市場份額提高到20%,船舶工業前10強企業產業集中度達到70%以上。
5、軌道交通裝備。以滿足客貨運輸需求和構建便捷、安全、高效的綜合運輸體系為導向,以快速客運網路、大運量貨運通道和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建設為依託,大力發展具備節能、環保、安全優勢的時速200公里等級客運機車、大軸重長編組重載貨運列車、中低速磁懸浮車輛、新型城軌裝備和新型服務保障裝備。組織軌道交通裝備關鍵系統攻關,加速提升關鍵系統和核心技術的綜合能力。到2015年,軌道交通裝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6、民用飛機。堅持軍民結合、科技先行、質量第一和改革創新的原則,加快研製干線飛機、支線飛機、大中型直升機、大型滅火和水上救援飛機、航空發動機、核心設備和系統。深入推進大型飛機重大科技專項的實施,全面開展大型飛機及其配套的發動機、機載設備、關鍵材料和基礎元器件研製,建立大型飛機研發標准和規范體系。實施支線飛機和通用航空產業創新發展工程,加快新支線飛機研製和改進改型,推進支線飛機產業化和精品化,研製新型支線飛機;發展中高端噴氣公務機,研製一批新型作業類通用飛機、多用途通用飛機、直升機、教練機、無人機及其他特種飛行器,積極發展通用航空服務。到2015年,航空工業銷售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國產單通道大型客機實現首飛,國產支線飛機、直升機和通用飛機市場佔有率明顯提高。
7、民用航天。完善我國現役運載火箭系列型譜,完成新一代運載火箭工程研製並實現首飛;實施先進上面級、多星上面級飛行演示驗證;啟動重型運載火箭和更大推力發動機關鍵技術攻關。實施月球探測、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等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推進國家空間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宇航產品型譜化與長壽命高可靠工程,發展新型對地觀測、通信廣播、新技術與科學實驗衛星,不斷完善應用衛星體系。進一步完善衛星地面系統建設,推進應用衛星和衛星應用由科研試驗型向業務服務型轉變。加強航天軍民兩用技術發展,拓展航天產品與服務出口市場,穩步提高衛星發射服務的國際市場份額。
8、節能環保和安全生產裝備。緊緊圍繞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需要,依託國家節能減排重點工程和節能環保產業重點工程,加快發展節能環保和資源循環利用技術和裝備。大力發展高效節能鍋爐窯爐、電機及拖動設備、余熱余壓利用和節能監測等節能裝備。重點發展大氣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重金屬污染防治、垃圾和危險廢棄物處理、環境監測儀器儀表、小城鎮分散型污水處理、畜禽養殖污染物資源化利用、污水處理設施運行儀器儀表等環保設備,推進重大環保裝備應用示範。加快發展生活垃圾分選、填埋、焚燒發電、生物處理和垃圾資源綜合利用裝備。圍繞「城市礦產」工程,發展高效智能拆解和分揀裝置及設備。推廣應用表面工程、快速熔覆成形等再製造裝備。發展先進、高效、可靠的檢測監控、安全避險、安全保護、個人防護、災害監控、特種安全設施及應急救援等安全裝備,發展安全、便捷的應急凈水等救災設備。
9、能源裝備。積極應用超臨界、超超臨界和循環流化床等先進發電技術,加大水電裝備向高參數、大容量、巨型化轉變。大力發展特高壓等大容量、高效率先進輸變電技術裝備,推動智能電網關鍵設備的研製。推進大型先進壓水堆和高溫氣冷堆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實施,掌握百萬千瓦級核電裝備的核心技術。突破大規模儲能技術瓶頸,提升風電並網技術和主軸軸承等關鍵零部件技術水平,著力發展適應我國風場特徵的大功率陸地和海洋風電裝備。依託國家有關示範工程,提高太陽能光電、光熱轉換效率,加快提升太陽能光伏電池、平板集熱器及組件生產裝備的製造能力。推動生物質能源裝備和智能電網設備研發及產業化。掌握系統設計、壓縮機、電機和變頻控制系統的設計製造技術,實現油氣物探、測井、鑽井等重大裝備及天然氣液化關鍵設備的自主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