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設備潤滑良好應具備的條件都有些什麼
做好設備潤滑必須要做到「五定」與「三過濾」:1、潤滑「五定」所謂「五定」,即定點、定質、定量、定時、定人。其具體內容如下。①、定點:即確定每台設備的潤滑部位和潤滑點。用潤滑圖表形式和著色標志,把每台沒備應在什麼地方加油、換油,具體進行規定。 ②、定質。即按照潤滑圖表規定的部位和潤滑點加(換)規定牌號的潤滑油脂、潤滑劑,並按國家檢驗標准和摻配、代用規定切實保證油脂的質量。為此,潤滑裝置和加油工具應保持清潔、完整。對設備的潤滑狀態要進行日常檢查。裝機用油要進行工況監測。潤滑裝置要進行觀察與檢測。對潤滑事故漏油、滲油設備要進行分析鑒定。 ③、定量。在保證設備得到良好潤滑的前提下,實行用油定量消耗、廢油定額回收、漏油及時治理.既要保證設備得到足夠的潤滑,又要避免造成浪費。④、定時。即根據設備潤滑卡片或潤滑圖表規定的時間,對設備各潤滑部位、潤滑點進行加油、添油和清洗、換油,保證設備得到良好潤滑。沒備換油周期必須根據定期抽樣化驗結果、設備實際使用情況和潤滑劑在使用過程中的失效速度,合理地加以確定或調整。 ⑤、定人。即按照合理分工的原則,使每個潤滑部位、潤滑點的加油、添油和清洗換油有專人負責。必須建立明確的分工負責的潤滑工作責任制。2、潤滑「三過濾」 所謂「三過濾」,即油品入庫過濾、發放過濾和加油過濾,以減少油液中的雜質含量,防止塵屑等雜質隨油進入設備。 ①、入庫過濾。即油液經運輸入庫、經泵入油罐貯存時要進行過濾。 ②、發放過濾。即油液發放注入潤滑容器時要經過過濾。 ③、加油過濾。即油液加入設備貯油部位時要經過過濾。
⑵ 設備常用的潤滑裝置和潤滑方法有哪些
1.手工給油裝置
由操作工使用油壺或油槍向潤滑點的油孔,油嘴及油杯加油稱為手工給油潤滑,主要用於低速、輕載和間歇工作的滑動面、開式齒輪、鏈條以及其他單個摩擦副。加油量依靠工人感覺與經驗加以控制。
2.滴油潤滑
滴油潤滑主要使用油杯向潤滑點供油。常用的油杯有:針閥式注油杯、壓力作用滴油油杯等。油杯多用鋁或鋁合金等輕金屬製成骨架,杯壁的檢查孔多用透明的塑料或玻璃製造,以便觀察其內部油位。
1)針閥式注油杯
這種注油杯的滴油量受針閥的控制,油杯中油位的高低可直接影響通過針閥環形間隙的滴油量。
2)壓力作用滴油油杯
這種油杯的底面有一個針閥,其閥桿通過油杯上的操作缸伸出外部連接調節螺母。閥的起閉由壓縮機的排氣通過彈簧壓著的活塞加以控制,並可用閥桿上的螺母來調節油杯的滴油量。
3)跳針式潤滑油杯
這種潤滑油杯一般直接裝在摩擦副上,通過摩擦副輕微的垂直振動產生泵送的作用,使油洞著跳針下降而潤滑摩擦副。
4)熱膨脹油杯
這種油杯由摩擦副的溫度變化來控制。摩擦副中的溫度變化通過油杯的金屬管傳到油杯的上腔使其中的空氣膨脹或收縮。當空氣膨脹時,油杯上面空腔內的氣壓增大,強迫少量潤滑油流出油杯送入摩擦副;而在空氣收縮時,油流即停止,如是連續不斷地動作。這種油杯在某些要求先加油然後起動摩擦副上不能應用。
5)連續壓注油杯
這種連續壓注油杯由於其下面儲油器能保持著不變的油壓,所以能保證自動均勻的供油。
6)均勻滴油油杯
潤滑油從上面儲油器經過連在浮飄上的閥,補充到下面的儲油器,送往摩擦副的油量靠針閥來調節。
7)活塞式滴油油杯
它的滴油量可通過杯上的杠桿機構來調節。
3.油繩和油墊潤滑
油繩和油墊潤滑方法是將油繩、氈墊等浸在潤滑油中,應用虹吸管和毛細管作用吸油。所使用油的粘度應低些。油繩和油墊等具有一定過濾作用,可保持油的清潔。
油墊潤滑一般應用於加油有困難或不易接近的軸承,但所潤滑的表面的速度不宜過高。油墊從專用的儲油槽中吸進潤滑油經供給與它相接觸的軸頸。油墊主要應用粗毛氈製造,使用時應定期清洗並加以烘乾,然後重新裝配使用。
4.油環或油鏈潤滑
油環或油鏈潤滑只能用於水平安裝的軸,在軸上掛一油環,環的下部浸在油池內,利用軸轉動時的摩擦力,把油環帶著旋轉,將潤滑油帶到軸頸上,再在軸頸的表面流散到各潤滑點。需要注意轉軸應無沖擊振動,轉速不易過高。
5.油浴和飛濺潤滑
油浴和飛濺潤滑主要用於閉式齒輪箱、鏈條和內燃機等。一般利用高速(不高於12.5m/s)旋轉的機件從專門設計的油池中將油帶到附近的潤滑點。有時在軸上設置帶油的輪子把油帶到軸頸上。飛濺潤滑所用油池應裝設油標,油池的油位深度應保持最低具輪被淹沒2~3個齒高。為了便於散熱,最好在密閉的齒輪箱上設置通風孔以加強箱內外空氣的對流。
6.壓力強制潤滑
壓力強制潤滑是在設備內部設置小型潤滑泵通過傳動機件或電動機帶動,從油池中將潤滑油供送到潤滑點。供油是間歇的,它既可用作單獨潤滑,也可將幾個泵組合在一起潤滑。
強制潤滑時,潤滑油隨設備的開、停而自動送、停。油的流量由柱塞行程來調整,由每秒幾滴至幾分鍾1滴。油壓范圍為0.1~4MPa。為保持潤滑油的清潔,油池應有一定深度,以防止吸入油池中的沉澱物。
7.噴油潤滑
噴油潤滑是指將潤滑油與一定壓力的壓縮空氣在噴射閥混合後噴射向潤滑點的潤滑方式。對齒輪的潤滑要求在直接壓力下把潤滑油從輪齒的嚙入方向送到嚙合的齒隙中以進行潤滑。對雙向轉動的齒輪,則需在齒輪的兩面均安裝噴油孔管。在蝸輪傳動中,噴油應從蝸桿的螺旋開始與蝸輪嚙合的一面噴射。
⑶ 怎樣檢測自動化設備常見故障
自動化設備故障檢測的常用方法現在自動化設備在企業的普及率越來越高了,普及率高的同時設備故障率也就同步上升了,常用的簡易狀態監測方法主要有聽診法、觸測法和觀察法等。
1、聽診法
設備正常運轉時,伴隨發生的聲響總是具有一定的音律和節奏。只要熟悉和掌握這些正常的音律和節奏,通過人的聽覺功能就能對比出設備是否出現了重、雜、怪、亂的異常雜訊,判斷設備內部出現的松動、撞擊、不平衡等隱患。用手錘敲打零件,聽其是否發生破裂雜聲,可判斷有無裂紋產生。
電子聽診器是一種振動加速度感測器。它將設備振動狀況轉換成電信號並進行放大,工人用耳機監聽運行設備的振動聲響,以實現對聲音的定性測量。通過測量同一測點、不同時期、相同轉速、相同工況下的信號,並進行對比,來判斷設備是否存在故障。當耳機出現清脆尖細的雜訊時,說明振動頻率較高,一般是尺寸相對較小的、強度相對較高的零件發生局部缺陷或微小裂紋。當耳機傳出混濁低沉的雜訊時,說明振動頻率較低,一般是尺寸相對較大的、強度相對較低的零件發生較大的裂紋或缺陷。當耳機傳出的雜訊比平時增強時,說明故障正在發展,聲音越大,故障越嚴重。當耳機傳出的雜訊是雜亂無規律地間歇出現時,說明有零件或部件發生了松動。
2、觸測法
用人手的觸覺可以監測設備的溫度、振動及間隙的變化情況。
人手上的神經纖維對溫度比較敏感,可以比較准確地分辨出80℃以內的溫度。當機件溫度在0℃左右時,手感冰涼,若觸摸時間較長會產生刺骨痛感。10℃左右時,手感較涼,但一般能忍受。20℃左右時,手感稍涼,隨著接觸時間延長,手感漸溫。30℃左右時,手感微溫,有舒適感。40℃左右時,手感較熱,有微燙感覺。50℃左右時,手感較燙,若用掌心按的時間較長,會有汗感。60℃左右時,手感很燙,但一般可忍受10s長的時間。70℃左右時,手感燙得灼痛,一般只能忍受3s長的時間,並且手的觸摸處會很快變紅。觸摸時,應試觸後再細觸,以估計機件的溫升情況。
用手晃動機件可以感覺出0.1mm-0.3mm的間隙大校用手觸摸機件可以感覺振動的強弱變化和是否產生沖擊,以及溜板的爬行情況。
用配有表面熱電偶探頭的溫度計測量滾動軸承、滑動軸承、主軸箱、電動機等機件的表面溫度,則具有判斷熱異常位置迅速、數據准確、觸測過程方便的特點。
3、觀察法
人的視覺可以觀察設備上的機件有無松動、裂紋及其他損傷等;可以檢查潤滑是否正常,有無干摩擦和跑、冒、滴、漏現象;可以查看油箱沉積物中金屬磨粒的多少、大小及特點,以判斷相關零件的磨損情況;可以監測設備運動是否正常,有無異常現象發生;可以觀看設備上安裝的各種反映設備工作狀態的儀表,了解數據的變化情況,可以通過測量工具和直接觀察表面狀況,檢測產品質量,判斷設備工作狀況。把觀察的各種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就能對設備是否存在故障、故障部位、故障的程度及故障的原因作出判斷。
通過儀器,觀察從設備潤滑油中收集到的磨損顆粒,實現磨損狀態監測的簡易方法是磁塞法。它的原理是將帶有磁性的塞頭插入潤滑油中,收集磨損產生出來的鐵質磨粒,藉助讀數顯微鏡或者直接用人眼觀察磨粒的大孝數量和形狀特點,判斷機械零件表面的磨損程度。用磁塞法可以觀察出機械零件磨損後期出現的磨粒尺寸較大的情況。觀察時,若發現小顆磨粒且數量較少,說明設備運轉正常;若發現大顆磨粒,就要引起重視,嚴密注意設備運轉狀態;若多次連續發現大顆粒,便是即將出現故障的前兆,應立即停機檢查,查找故障,進行排除。
⑷ 設備潤滑管理有哪些基本方法
設備潤滑管理的基本方法:
1、設備潤滑的「五定」和油品的「三級」過濾
設備潤滑「五定」是:
(1)定點根據設備技術規范或圖紙指定的潤滑部位進行注油、補油和換油。
(2)定質按設備說明書或潤滑圖表中規定的油品對設備進行潤滑,並保證油品質量。
(3)定量按規定的數量對各潤滑部位注油。
(4)定人每台設備的潤滑都要有專人負責。
(5)定時定時間加油,定期補油,定期換油。
設備換油期的長短不應簡單地規定,應參考設備出廠說明書並結合實際使用情況來確定。
油品「三級」過濾:
潤滑油品從進庫到加註到潤滑部位上,一般要經過幾次容器的倒換、存儲和搬運。為保證油品的清潔,要求從大桶到油庫貯槽,從貯槽到油壺,從油壺到設備之間要進行三次過濾。三次過濾網的密度要逐次加密,故稱為「三級」過濾。「三級」過濾所用濾網要符合下述規定:
(1)大桶到貯油槽(箱)之間為40—60目;
(2)貯油槽(箱)到加油壺之間為80目;
(3)加油壺到設備之間為100目。
2、編制潤滑技術檔案
(1)設備潤滑圖表標明設備潤滑部位、油品牌號、加油量及時間間隔。
(2)潤滑記錄卡註明設備名稱、加油部位、油品牌號,加(換)油日期等。
(3)根據裝置內設備的具體情況制訂合理的設備清洗,換油計劃。該計劃一般應盡量與設備檢修計劃相吻合。
3、設備潤滑狀態管理
(1)設備潤滑狀態檢查設備潤滑狀態檢查是巡檢的重要內容之一。要注意設備潤滑系統的工作狀況,如供油壓力,回油流量,油杯或油桶液面,油路是否暢通及油質情況等。對設備潤滑裝置或潤滑系統部件缺損或故障要及時補充或更換。
(2)定期對主要運轉設備的潤滑油進行常規分析,進行鐵譜或光譜分析,檢查潤滑油中的雜質、金屬微粒等,了解設備的潤滑狀態和磨損情況,常規分析是狀態監測的重要方法之一。
4、裝置潤滑油品計劃管理
(1)潤滑油品計劃每年應根據裝置潤滑油的使用和消耗情況編制年、季度用油計劃。
(2)油料存放與檢驗油品進入裝置,必須進行分析化驗,確認合格後方可使用。油庫內油品需分類貯存,定期抽檢。
(3)油品選配與代用一般機械設備說明書都規定或推薦使用潤滑油(脂)的種類、牌號及有關規格指標。選配和代用油品的依據是設備出廠說明書,據此查找相似的油品和牌號。重要設備潤滑油的選配與代用必須慎重。要根據設備的工作條件如轉速、軸承載荷、工作溫度、潤滑方式、環境狀況等,提出專業性報告,必要時要經有關技術機構進行代用油的試驗,方可進入試用階段。在試用代用油(脂)期間要嚴格加強設備運行狀態的監測,定期取樣進行油質分析,及時檢查,試用效果良好的,可由主管部門備案正式作為代用油。
設備潤滑管理是指對企業設備的潤滑工作,進行全面合理的組織和監督,按技術規范的要求,實現設備的合理潤滑和節約用油,使設備正常安全的運行。潤滑管理貫穿於設備的全壽命周期,它是一項系統工程,首先需要領導的關注,建立健全企業的組織和制度予以保證。其具體內容包括物質管理和技術管理兩個方面:物質管理是指潤滑劑的采購、運輸、庫存、發放和廢油處置等方面的工作;技術管理是指潤滑劑的選用、維護、分析檢測、潤滑故障的分析處理等方面的工作。
⑸ 自動間歇式潤滑泵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自動潤滑泵工作來原理:FL型自動自潤滑泵是一種新型齒輪泵,其設計結構合理,功能齊全,適用范圍廣泛,自吸性能好,容積效率高,它的油罐有2升、3升、4升、6升、10升、20升等多種規格型號。4升油罐有金屬和塑料兩種。6升、10升、20升僅金屬罐一種。該泵配有液位報警功能。根據不同使用情況可選配壓力報警功能。可以與設備的程式控制系統聯接,也可以與潤滑泵自身控制器聯接,可以對潤滑泵的液位、壓力進行監控,以及潤滑時間周期的設定。
⑹ 設備潤滑管理的主要任務及目的是什麼
設備潤滑管理的目的及理論基礎:
企業潤滑管理就是採用科學管理的手段,按照技術規范的要求,實現設備的及時、正確、合理潤滑,在此過程中同時注意安全、環境及節約能源等方面的問題,最終保證設備安全可靠高效運行。做好潤滑管理工作,可達到以下目的:
(1)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減少設備的設置和維修費用;
(2)減少設備事故的發生,保證設備安全運行;
(3)提高設備生產效率和利用率,為企業創造可觀的經濟效益;
(4)節約能源,減少環境污染;
(5)文明生產,節約勞動力;
(6)促進設備的現代化管理,使企業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潤滑管理以摩擦學為理論基礎,現代潤滑技術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摩擦學研究的不斷深入。潤滑管理的技術策略應符合摩擦學的有關理論;參與潤滑管理的每個人,不論其在管理中所處的地位如何,都應具備一定的摩擦學知識,才能勝任其在潤滑管理中的角色。例如,潤滑工和操作工等一線人員應具備基本的摩擦學知識,做到「知其然」,才能更好地完成日常潤滑保養工作,並提高發現潤滑早期異常的能力;潤滑工程師和管理人員應具備更深的摩擦學知識,做到「知其所以然」,才能更好地指導下級員工,才能不斷提高潤滑技術管理水平,為企業創造更大的效益;而企業領導只有懂得摩擦學對企業的意義,才能重視和加強這項工作。
設備潤滑管理的主要任務有以下幾個方面:
1)按照企業規模大小設置相應的潤滑管理機構,建立健全各項潤滑管理制度,擬定有關潤滑工作人員的職責范圍和工作條例,並貫徹到日常工作中去。
2)編制各類設備的潤滑卡片和有關技術資料,指導操作人員、維修人員和潤滑人員正確、及時地做好設備潤滑工作。
3)制定設備檢查、清洗、換油計劃和油品配製、切削液、廢油再生、潤滑油脂等的材料申請計劃及消耗定額,制定和修訂設備清洗換油周期。
4)協同設備管理人員、維修人員和操作人員,認真做好設備潤滑的防漏、治漏工作和廢油的回收、再生、利用工作。
5)管理切削液和特種油品的配製及應用。
6)協同管理、環保單位,對切削液等的工業油污廢水進行處理,達到國家排放標准,避免對環境造成污染。
7)指定專業人員切實做好精密、大型、稀有、關鍵設備的潤滑工作。確保各類設備潤滑系統裝置齊全,油質符合要求,油路暢通,油標醒目,無漏油、漏水現象。
8)全面貫徹製造設備潤滑的「五定」(定點、定質、定量、定時、定人)要求,切實保證設備處於良好的潤滑狀態。
9)進行設備潤滑狀態的監測,做到:
①對所有選用或配製的潤滑油脂、切削液、摻配油、再生油等,都必須檢定其質量性能,合乎要求才能使用。
②潤滑油、切削液等都要實行「定期檢查、定質換油」的狀態監測,不合格者都應及時更換。
③對設備摩擦部件在不同工況條件下發生的非正常磨損,應通過各種診斷手段了解其與潤滑的關系,為改進潤滑條件提供依據。
④定期對潤滑系統、潤滑裝置的工作性能進行檢測,對產生不良潤滑的裝置應及時更換或改進。
10)進行潤滑狀態檢查工作,包括:
①日常檢查:每天對設備的加油、缺油、少油情況進行巡迴檢查;每周結合設備大清掃,對設備維護保養情況進行情況檢查;每月結合設備完好狀態檢查,抽查用油質量,了解潤滑裝置和潤滑工具的完好情況。
②潤滑普查:潤滑專業人員每年應對所管設備的潤滑狀態最少進行兩次普查,作為有計劃改進設備潤滑工作的依據。
③專題調查:潤滑專業人員對設備存在的重要問題,應協同有關人員進行專題調查,以求得及時解決。
11)開展摩擦、磨損、潤滑的技術教育工作,有計劃地對操作工人和維修工人進行摩擦、磨損與潤滑的科學技術普及教育,並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提高潤滑專業人員的摩擦、磨損、潤滑的理論與技術水平。
12)建立設備的潤滑技術檔案。對每台設備都應根據設備使用說明書及生產實踐制定和修改潤滑圖表、潤滑卡片,收集潤滑材料、潤滑裝置、潤滑方式、潤滑系統等技術資料,建立潤滑技術檔案。
13)要經常抓好設備潤滑管理的查、治、管、教、收五個環節;對潤滑專業人員,要強調做到四勤:
①勤檢查設備的潤滑狀態。
②勤治理設備查明的問題。
③勤管理設備查治的效果。
④勤回收設備滲、漏和已失效的廢油。
14)學習、試驗、總結和推廣有關設備潤滑、摩擦、磨損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及潤滑管理的先進經驗。
⑺ 機床設備保養如何檢查
1、普通車床日常保養
工作開始前:
1、擦凈機床外露導軌面及滑動面的塵土並加油;
2、按規定潤滑各部位;
3、檢查各手柄位置;
4、空車試運轉。
工作過程中:
1、嚴格遵守操作規程;
2、操作中隨時注意機床運轉情況,有異常及時處理。
工作結束後:
1、將鐵屑全部清掃干凈;
2、擦凈機床各部位;
3、部件歸位。
周末:
1、全面擦拭機床各部位,保持漆見本色鐵見光;
2、檢查緊固件無松動;
3、檢查清洗毛線及毛氈;
4、潤滑各部件。
2、數控車床日常保養
1、每天做好各導軌面的清潔潤滑,有自動潤滑系統的機床要定期檢查、清洗自動潤滑系統,檢查油量,及時添加潤滑油,檢查油泵是否定時啟動打油及停止;
2、每天檢查主軸箱自動潤滑系統工作是否正常,定期更換主軸箱潤滑油;
3、注意檢查電器櫃中冷卻風扇是否工作正常,風道過濾網有無堵塞,清洗沾附的塵土;
4、注意檢查冷卻系統,檢查液面高度,及時添加油或水,油、水臟時要更換清洗;
5、注意檢查主軸驅動皮帶,調整松緊程度;
6、注意檢查導軌鑲條松緊程度,調節間隙;
7、注意檢查機床液壓系統油箱油泵有無異常雜訊,工作油麵高度是否合適,壓力表指示是否正常,管路及各接頭有無泄露;
8、注意檢查導軌、機床防護罩是否齊全有效;
9、注意檢查各運動部件的機械精度,減少形狀和位置偏差;
10、每天下班做好機床清掃衛生,清掃鐵屑,擦靜導軌部位的冷卻液,防止導軌生銹。
3、立式車床的日常保養
日常保養內容與要求:
時間:天天接班前、後10分鍾,周末1小時;
責任人:操作者執行,檢驗職員檢查。
工作開始前:
第一、檢查交接班記事本;
第二、嚴格按照設備"潤滑圖表"劃定進行加油,做到定時、定量、定質;
第三、停機8小時以上的設備,在不開動設備時,要先低轉3-5分鍾,確認潤滑系統是否暢通,各部位運轉是否正常,方可開始工作。
工作過程中:
A、常常檢查設備各部位運轉和潤滑系統工作情況,假如有異常情況,立即通知檢驗職員處理;
B 各導軌面和防護罩上嚴禁放置工具、工件和金屬物品及腳踏。
工作結束後:
A、擦除導軌面上的鐵屑及冷卻液,絲杠、光杠上無黑油;
B、清掃設備周圍鐵屑、雜物;
C、當真填寫設備交接班記實。
4、中頻感應爐日常維護
1、徹底清除感應體內的氧化渣。仔細檢查隔熱爐襯有無破損、裂紋,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2、檢查水路,保障水路暢通無阻,回水充足,無滲漏,進水溫度不大於35°;
3、觀察中頻電源櫃內壓敏電阻,保護電阻及電容外觀是否正常,緊固螺栓有無松動,焊點是否脫落,電容電解液有無泄漏。發現問題及時通知維修人員;
4、配備的葫蘆吊需定期加潤滑油。
5、鏜床日常維護
工作開始前:
檢查機床各部件機構是否完好,各手柄位置是否正常;清潔機床各部位,觀察各潤滑裝置,對機床導軌面直接澆油潤滑,開機低速空運轉一定時間。
工作過程中:
主要是正確操作,不允許機床超負荷工作,不可用精密機床進行粗加工等。工作過程中發現機床有任何異常現象,應立即停機檢查。
工作結束後:
清洗機床各部位,把機床各移動部件移到規定位置,關閉電源。
6、無心磨日常保養
1、主軸油壓力限定在8-10KG/CM之間;
2、每天開機前使用注油器適當潤滑機床;
3、修整座滑板每天加註適量潤滑油,並保持滑板的清潔(干凈無雜物、雜質並呈潤滑狀態);
4、經常檢查拉鏈器的松緊;
5、定期檢查砂輪傳動帶的松緊;
6、機床每使用2000小時更換一次主軸。
7、外圓磨日常維護
1、每天作業完畢應用毛刷對外圓磨床做全身清理。嚴禁用空氣槍對工作檯面或導軌直吹,以防止鐵屑進入導軌,影響外圓磨床精度;
2、作業時嚴禁使用風扇對著工作台吹,以防灰塵鐵屑倒卷進導軌,影響導軌精度和手感;
3、外圓磨床導軌油應及時更換和添加,一般看油鏡的油如果混濁或發黑就要更換,時間掌控在3-6個月更換一次,首次第三個月,以後6個月換一次;
4、外圓磨床導軌潤滑油請使用專業潤滑油,一般以32#導軌油為宜;
5、定期檢查外圓磨床工作台鋼索是否松馳,鎖緊防止斷裂或影響手感精度;
6、定期清理工作台導軌,以防止鐵屑磨損導軌面,從而影響導軌精度,清理可用汽油拈布碎擦拭乾凈,對於嵌入耐磨片的雜物,要用鏟刀輕輕去除。以上動作應由專業人士指導下進行或者請外圓磨床廠家師傅處理;
7、定期檢查外圓磨床機身在工作中是否不穩,是否水平;
8、如果是手動外圓磨床磨床要定期檢查鋼索松緊程度 ;
9、如果是半自動外圓磨床磨床要每周檢查磨削液濃度並及時更換。
8、沖床日常維護
1、按潤滑要求,給油孔和滑動部分注潤滑油;
2、嚴格遵守沖床的安全操作要求;
3、使有前應使設備空轉3MIN,觀察有無異常現象;
4、在安裝模具時,應切斷電源;
5、工作完畢應擦凈工作檯面,清除邊角料及雜物,應切斷電源;
6、清理工作場地。
9、銑床日常保養
工作開始前:
1、對重要部位進行檢查;
2、擦凈外露導軌面並按規定潤滑各部;
3、空運轉並查看潤滑系統是否正常。檢查各油平面,不得低於油標以下,加註各部位潤滑油。
工作結束後:
1、做好床身及部件的清潔工作,清掃鐵屑及周邊環境衛生;
2、擦拭機床;
3、清潔工、夾、量具;
4、各部歸位。
10、鑽床日用維護
工作開始前:
1、擦凈外露導軌面及工作檯面的塵土;
2、按規定潤滑各部位油量符合要求;
3、檢查各手柄靈活可靠;
4、空車試運轉。
工作結束後:
1、將鐵屑全部清掃干凈;
2、擦凈機床各部位;
3、部件歸位。
11、液壓機日常維護
1、L—HL32/GB1118—89液壓油,低於20度時萬用N32/GB3141的高於30度時,可用N46/GB3141。 工作用油推薦採用32號、46號抗磨液壓油,使用油溫在15~60攝氏度范圍內;
2、油液業進行嚴格過濾後才允許加入油箱;
3、工作油液每一年更換一次,其中第一次更換時間不應超過三個月;
4、滑塊應經常注潤滑油,立柱外表露面應經常保持清潔,每次工作前應先噴注機油;
5、在公稱壓力500T下集中載荷最大允許偏心40mm。偏心過大易使立柱拉傷或出現其它不良現象;
6、每半年校正檢查一次壓力表;
7、機器較長期停用,應將各加—廠表面擦洗干凈並塗以防銹油;
8.每天工作結束:將滑塊放至最低位置。
12、鑽銑床日常維護
1、開動機器前,應檢查各夾緊機構是否被夾緊,以及主軸套筒的升降移動和電氣設備的情況是否正常,接地線是否可靠接地(黃綠雙色線為接地線);
2、工作中出現斷電現象,應立即切斷電源開關,以免再作業時或機床自動開啟,造成不良後果;
3、工作完畢後,應清除機器上的鐵屑和污物,並在未塗漆的表面塗防銹油,以免銹住。
13、儲氣罐日常維護保養
1、檢查安全閥是否正常;
2、檢查壓力表的好壞與位置,當無壓力時,壓力表位置處於「0」狀態,即限位釘處;
3、將排氣閥慢慢打開到適當開度,排除罐內水分;
4、先檢查管道的密封性,確保無異常後再將進氣閥門打開;
5、觀察進氣過程,管路及罐體有無泄漏,直到達到使用壓力為止;
6、每班至少給儲氣罐排水2次;
7、每天檢查儲氣罐周圍是否有腐蝕氣體和流體;
8、每天檢查壓力表指示值,當發現壓力有不正常現象(即失靈),若失靈給予更換;其最高工作壓力應<0.8Mpa,如果高於0.8Mpa,安全閥應自動打開,否則應立即停止進氣並給予檢修;
9、檢查氣壓管路的密封性,若有出現漏氣現象應及時修補。
14、超聲波清洗機日常維護
日常維護:(每次操作之後)
1、沖洗接入清潔劑的軟管和過濾器,去除任何洗滌劑的殘留物以助於防止腐蝕;
2、關斷連接到高壓清洗機上的供水系統;
3、扣動伺服噴槍桿上的扳機可以將軟管里全部壓力釋放掉;
4、從高壓清洗機上卸下橡膠軟管和高壓軟管;
5、切斷火花塞的連接導線以確保發動機不會啟動(適用於發動機型)。
15、耐壓試壓機日常維護
1、設備外觀整潔;
2、設備的電器電子控制櫃工作正常;
3、設備的運行狀態正常,各指示儀表顯示信號正常;
4、設備的調節操作手柄、按鈕靈活可靠;
5、設備的安全保護裝置功能正常;
6、設備的潤滑、冷卻系統正常;
7、設備周圍整潔,無亂堆放雜物,溫濕度適當;
8、主設備的附屬設備工作正常,維護達到要求;
9、各類運行維護用工具、儀表、器具、備件材料擺放整齊。
16、加油機日常維護
1、設備外觀整潔;
2、設備的電器電子控制櫃工作正常;
3、設備的運行狀態正常,各指示儀表顯示信號正常;
4、設備的調節操作手柄、按鈕靈活可靠;
5、設備的安全保護裝置功能正常;
6、設備的潤滑、冷卻系統正常;
7、設備周圍整潔,無亂堆放雜物,溫濕度適當;
8、主設備的附屬設備工作正常,維護達到要求;
9、各類運行維護用工具、儀表、器具、備件材料擺放整齊。
17、搖臂鑽床日常維護
搖臂鑽床日常維護保養
1、清洗機床外表及死角,拆洗各罩蓋,要求內外清潔、無銹蝕、無黃袍,漆見本色鐵見光。清洗導軌面及清除工作檯面毛刺。檢查補齊螺釘、手球、手板,檢查各手柄靈活可靠性;
2、搖臂鑽床主軸進刀箱保養:檢查油質,保持良好,油量符合要求。清除主軸錐孔毛刺。清洗液壓變速系統、濾油網,調整油壓;
3、搖臂鑽床搖臂及升降夾緊機構檢查:檢查調整升降機構和夾緊機構達到靈敏可靠;
4、搖臂鑽床潤滑系統檢查:清洗油氈,要求油杯齊全、油路暢通,油窗明亮;
5、搖臂鑽床冷卻系統檢查:清洗冷卻泵、過濾器及冷卻液槽。檢查冷卻液管路,要求無漏水現象;
6、搖臂鑽床電器系統檢查:清掃電機及電器箱內外塵土。關閉電源,打開電器門蓋,檢查電器接頭和電器元件是否有松動、老化。檢查限位開關是否工作正常。開門斷電是否起到作用。檢查液壓系統是否正常,有無漏油現象。各電器控制開關是否正常。
18、氣體保護焊機日常維護保養
1、焊接電源,各連接部有無松動;內部檢查,有無塵土其他;
2、焊槍,噴嘴清掃、 有無飛濺的附著、損傷、導電嘴中心偏移、導電嘴孔有無磨損、 有無噴嘴的松動、氣管的損傷氣孔的阻塞、氣篩、噴嘴是否有阻塞;
3、電纜 ,有無松動、損傷分解、檢查送絲管有無阻塞、絕緣是否有問題,氣篩、噴嘴是否有損傷;
4、送絲裝置。送絲輪有無實施清掃以及送絲輪的消耗、損傷;
5、SUS管有無阻塞、損傷、磨損,有無與送絲輪的偏芯;
6、送絲導管,吊裝方法,有無偏離吊裝器具、是否確保了最小曲率半徑,焊絲滑動無堵塞、磨損、損傷;
7、接地,電纜安裝部位,電纜的安裝部位有無松動, 電纜有無燒損、裂化。
19、電焊機日常維護保養
1、檢查焊機輸出接線規范、牢固,並且出線方向向下接近垂直,與水平夾角必須大於70°;
2、檢查電纜連接處的螺釘緊固,螺絲規格為六角螺栓M10×30,平墊、彈墊齊全,無生銹氧化等不良現象;
3、檢查接線處電纜裸露長度小於10mm;
4、檢查焊機機殼接地牢靠;
5、檢查焊機電源、母材接地良好、規范;
6、檢查電纜連接處要可靠絕緣,用膠帶包紮好;
7、電源線、焊接電纜與電焊機的接線處屏護罩是否完好;
8、焊機冷卻風扇轉動是否靈活、正常;
9、電源開關、電源指示燈及調節手柄旋紐是否保持完好,電流表,電壓表指針是否靈活、准確,表面清楚無裂紋。表蓋完好且開關自如。
20、噴砂機日常維護保養
1、噴槍夾具支桿是否松動;
2、小轉盤及夾具的磨損情況;
3、噴槍的磨損情況;
4、砂管和氣管的磨損情況;
5、回砂管和除塵管的磨損使用情況;
6、濾筒是否需要更換;
7、油水過濾器是否需要更換;
8、調壓閥和壓力表工作是否正常;
9、照明燈具的使用情況;
10、各軸承和搖擺機構的使用情況;
11、機體上部分離器的磨損情況;
12、機體下部回砂斗和回砂管的磨損情況;
13、電控箱和PLC顯示器製作是否清楚;
14、機體內部防護層的磨損情況。
⑻ 怎麼樣做好設備潤滑
設備潤滑要做到「五定」與「三過濾」
1、潤滑「五定」所謂「五定」,即定點、定質、定量、定時、定人。其具體內容如下。
①、定點:即確定每台設備的潤滑部位和潤滑點。用潤滑圖表形式和著色標志,把每台沒備應在什麼地方加油、換油,具體進行規定。
②、定質。即按照潤滑圖表規定的部位和潤滑點加(換)規定牌號的潤滑油脂、潤滑劑,並按國家檢驗標准和摻配、代用規定切實保證油脂的質量。為此,潤滑裝置和加油工具應保持清潔、完整。對設備的潤滑狀態要進行日常檢查。裝機用油要進行工況監測。潤滑裝置要進行觀察與檢測。對潤滑事故漏油、滲油設備要進行分析鑒定。
③、定量。在保證設備得到良好潤滑的前提下,實行用油定量消耗、廢油定額回收、漏油及時治理.既要保證設備得到足夠的潤滑,又要避免造成浪費。
④、定時。即根據設備潤滑卡片或潤滑圖表規定的時間,對設備各潤滑部位、潤滑點進行加油、添油和清洗、換油,保證設備得到良好潤滑。沒備換油周期必須根據定期抽樣化驗結果、設備實際使用情況和潤滑劑在使用過程中的失效速度,合理地加以確定或調整。
⑤、定人。即按照合理分工的原則,使每個潤滑部位、潤滑點的加油、添油和清洗換油有專人負責。必須建立明確的分工負責的潤滑工作責任制。
2、潤滑「三過濾」 所謂「三過濾」,即油品入庫過濾、發放過濾和加油過濾,以減少油液中的雜質含量,防止塵屑等雜質隨油進入設備。
①、入庫過濾。即油液經運輸入庫、經泵入油罐貯存時要進行過濾。
②、發放過濾。即油液發放注入潤滑容器時要經過過濾。
③、加油過濾。即油液加入設備貯油部位時要經過過濾。
⑼ 設備潤滑管理制度有哪些內容
設備潤滑管理制度是生產企業設備潤滑管理工作正常進行、維持設備正常工作狀態的有力保證,生產企業都應建立健全相應的潤滑管理制度。
設備潤滑管理制度的內容:
為使設備潤滑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企業應建立健全各項設備潤滑管理制度。
1、潤滑材料供應的管理制度
1)供應部門根據設備管理部門提供的年度或季度潤滑材料申請計劃,按時、按質、按量采購供應。
2)潤滑材料進廠後,應經檢驗部門按油品質量指標抽樣化驗合格後方可入庫。
3)潤滑材料按其品種、牌號用專用容器盛放入庫,容器應封蓋嚴密,不得露天堆放。
4)做好潤滑材料入庫、發放的登記統計工作。
5)潤滑材料庫存一年以上,應由檢驗部門重新化驗,未合格者嚴禁發放使用。
2、潤滑站管理制度
1)油庫的各種設施必須符合有關安全規程規定,按特級防火區要求設置防火設施。
2)油桶實行專桶專用,標明牌號,分類存放,封蓋嚴密。
3)嚴格執行油品「三過濾」制度。
4)做好收發油品的登記統計工作,每月定期按要求匯總上報設備管理部門。
5)保持站內清潔整齊,地面無油液,所用的貯油箱(桶)每年至少清洗1~2次。
6)有條件的企業要進行廢油再生工作,再生油經化驗合格後方可發放使用。
7)按工藝要求配置切削液,並由中央試驗室進行業務指導,定期檢查其質量的穩定性。
8)對站內潤滑工具、器皿及油品、油質、油量應定期(如一季節)進行檢查。
3、設備清洗換油制度
1)採取集中維修管理的企業,由企業設備管理部門潤滑技術員編制設備清洗換油計劃;採取分級維修管理的企業,由車間機械員編制設備清洗換油計劃,並抄送設備管理部門潤滑工程師。
2)設備清洗換油計劃應盡量與設備的定期維護和修理計劃相結合進行編制。
3)新設備和大修後的設備,第一次清洗換油時間一般安排在運行30個班次之後,以後納入正常換油周期。
4)對容油量大的油箱(油池)進行計劃換油前,應先抽樣化驗,如油質未達到換油指標規定,則可延長油品使用時間。
5)設備清洗換油工作一般以潤滑工為主,操作工與維修鉗工必須配合,車間設備員或潤滑技術員檢查驗收,並按規定填寫設備換油卡片。
4、廢油回收及再生管理制度
1)企業所有廢油應統一回收,集中處理,防止浪費及污染環境。
2)廢油回收和再生工作應嚴格按下列要求進行:
①回收的廢油必須去除明顯的水分和雜質。
②不同種類的廢油應分別回收保管。
③污染程度不同的廢油或混有切削液的廢油,應分別回收保管,以利於再生。
④貯存廢油的容器應有明顯的標志,防止混淆,封蓋嚴密,防止灰砂及水混入油內。
⑤廢油再生場地應清潔整齊,安全防火。
⑥再生油經化驗合格後方可發放使用。
⑦廢油回收再生,再生油發放均應記錄在案,定期匯總並上報企業設備管理部門。
⑽ 設計一機床自動間歇潤滑電路,潤滑工作有一台電機帶動油泵完成。要求潤滑10s後停止2分鍾,不斷循環工作
使用幾個時間繼電器與接觸器控制就可以了。
現代機械製造中加工機械零件的方法很多:除切削加工外,還有鑄造、鍛造、焊接、沖壓、擠壓等,但凡屬精度要求較高和表面粗糙度要求較細的零件,一般都需在機床上用切削的方法進行最終加工。機床在國民經濟現代化的建設中起著重大作用。
車床是主要用車刀對旋轉的工件進行車削加工的機床。在車床上還可用鑽頭、擴孔鑽、鉸刀、絲錐、板牙和滾花工具等進行相應的加工。車床主要用於加工軸、盤、套和其他具有回轉表面的工件,是機械製造和修配工廠中使用最廣的一類機床。
數控裝置,是數控機床的核心,包括硬體(印刷電路板、CRT顯示器、鍵盒、紙帶閱讀機等)以及相應的軟體,用於輸入數字化的零件程序,並完成輸入信息的存儲、數據的變換、插補運算以及實現各種控制功能。
驅動裝置,是數控機床執行機構的驅動部件,包括主軸驅動單元、進給單元、主軸電機及進給電機等。它在數控裝置的控制下通過電氣或電液伺服系統實現主軸和進給驅動。當幾個進給聯動時,可以完成定位、直線、平面曲線和空間曲線的加工。
輔助裝置,指數控機床的一些必要的配套部件,用以保證數控機床的運行,如冷卻、排屑、潤滑、照明、監測等。它包括液壓和氣動裝置、排屑裝置、交換工作台、數控轉台和數控分度頭,還包括刀具及監控檢測裝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