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二氧化碳
㈥ 實驗裝置如圖,甲乙兩個集氣瓶用導管連接,玻璃管A的下端系一個氣球。若將裝置放置在陽光下一段時間後,
乙中白磷燃燒有大量的白煙產生。甲中氣球會增大。
產生現象的原因是白磷著火點低,在陽光照射下會自燃。燃燒消耗甲乙兩瓶中的氧氣使甲乙兩瓶中的氣壓降低。所以氣球會變大!
㈦ 用下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中,將甲中的液體滴加到乙中,均有氣泡出現,根據乙、丙裝置中出現的現象得出的結
甲中的液體滴加到乙中,均有氣泡出現,則甲、乙反應生成氣體,生成內氣體有毒,需要尾氣容處理,
A.發生強酸製取弱酸的反應,但鹽酸易揮發,且鹽酸不是含氧酸,現象合理,結論錯誤,不能比較非金屬性,故A錯誤;
B.鹽酸與FeS反應生成硫化氫,硫化氫與溴水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只能得到還原性為S2->Br-,故B錯誤;
C.濃鹽酸與高錳酸鉀反應生成氯氣,氯氣與KBr反應生成溴,氧化劑的氧化性大於氧化產物的氧化性可知氧化性為KMnO4>Cl2>Br2,故C正確;
D.NaOH使NH3+H2O?NH3.H2O?NH4++OH-平衡逆向移動,氨氣逸出,氨氣的水溶液顯鹼性,而氨氣不是弱鹼,故D錯誤;
故選C.
㈧ 甲乙兩個同學共同做「驗證牛頓第二定律」的實驗,裝置如圖1所示.①兩位同學用砝碼盤(連同砝碼)的重力
①「驗證牛頓第二定律」的實驗中,為使繩子拉力為小車受到的合力,應先平衡摩擦力,方法是將長木板的一端適當墊高,在不掛砝碼盤的情況下,小車能夠自由地做勻速直線運動,另外為使繩子拉力等於砝碼盤(連同砝碼)的質量,必須滿足滿足砝碼盤(連同砝碼)的質量m遠小於小車的質量M的條件.
②由勻變速運動的推論△x=aT2得,將計數點0到4分成0到2和2到4兩部分,其中t=2×(5×0.02s)=0.2s,△x=(17.47-8.05)-8.05cm=1.37cm,代入上式解得a=0.343m/s2
③乙同學通過給小車增加砝碼來改變小車的質量M,故小車的質量應為M+m,作圖時應作出a-
圖象,故選A
故答案為:勻速直線,遠小於,②0.343 ③A
㈨ 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電流相同時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與電阻大小的關系的實驗甲乙
(1)實驗中是通過觀察「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來顯示甲、乙容器內空氣溫度的變化.像這種用能直接觀測的量來顯示不容易直接觀測的量的方法叫轉換法;
(2)由圖知,B液柱的液面較高,可知乙容器中的電阻產生的熱量多.由此可知:在電流相同、通電時間相同的情況下,電阻越大,電流產生的熱量越多;
(3)當密閉容器中的空氣溫度升高時,空氣的內能將會變大.
故答案為:(1)高度差;(2)乙;大;(3)變大.
㈩ 如右圖所示若用甲乙兩個裝置觀察植物的蒸騰作用你認為哪個更合理為什麼
如圖所示,甲、乙兩個實驗裝置用來觀察植物的蒸騰作用。根據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1)植物的蒸騰作用是_____以_____狀態從植物體內散發到體外的過程,主要發生在植物的_____上。
(2)將圖示裝置放置在陽光下一段時間後,你能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
(3)比較甲、乙兩實驗裝置,你認為其中比較正確的是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將圖示的裝置放在陽光下一段時間後,用一定的方式將塑料袋內的氣體引入到某一試管中,再將點燃的火柴伸進試管,此時出現的現象是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 析
用圖中甲乙兩個實驗裝置來觀察植物的蒸騰作用,由於植物的蒸騰作用是通過葉片的氣孔將水變成水蒸氣散失到空氣中去的,故一段時間後塑料袋的內壁出現水珠;但要說明塑料袋的內壁出現水珠是由於蒸騰作用產生的,必須排除土壤表面的水分蒸發的影響,所以相比甲、乙兩裝置,乙裝置更能說明問題;植物在陽光下還能進行光合作用,所以塑料袋內的氧氣的含量相對於空氣來說有所升高。
解 答
(1)水分 氣體 葉片
(2)塑料袋的內壁出現水珠
(3)乙 乙裝置只限制植物的蒸騰作用,甲裝置除蒸騰作用散失的水分外,還包括盆中土壤里水分的散失
(4)點燃的火柴燃燒更旺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出氧氣,導致袋中氧氣濃度相對於空氣來說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