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10kV配電線路防雷與接地規程
一般配電變壓器要求100KVA以下為10Ω,100KVA以上為4Ω,避雷針為10Ω
❷ 10KV配電箱接地電阻要求 小於多少歐姆 在哪個規范上有謝謝
依據GB50065-2011《交流電氣裝置的接地設計規范》
「......除另有規定外應使用一個總的接地網。接地網的接地電阻應符合其中最小值的要求。」
共用的一個公共接地包含系統接地、保護接地、防雷接地、防靜電接地等。比如你這系統里有PLC或DCS系統要求的抗干擾接地1Ω的,那麼你這納入公共接地系統的接地電阻就要求按1Ω。
「6.1.2低電阻接地系統的高壓配電系統裝置,其保護接地的接地電阻應符合本規范公式(4.2.2-1)的要求,且不應大於4Ω。」
(4.2.2-1):R≤2000/IG
R--考慮季節變化的最大接地電阻(Ω)
IG--計算用經接地網入地的最大接地故障不對稱電流有效值(A)
因此,你這系統,至少要求是4Ω。10Ω的標准已過時。
❸ 接地裝置是怎樣設置的有什麼具體要求(一)
接地裝置的設置及要求:
1、一般要求
首先充分利用自然接地體,節約投資,如果實地測量的自然接地體電阻已滿足接地電阻值的要求而且又滿足熱穩定條件時,不必再裝設人工接地裝置,否則應裝設人工接地裝置作為補充。
人工接地裝置的布置應使接地裝置附近的電位分布盡量均勻,以降低接觸電壓和跨步電壓,保證人身安全。
2、自然接地體的利用
建築物的鋼結構和鋼筋、行車的鋼軌、埋地的金屬管道(可燃液體和可燃可爆氣體的管道除外)以及敷設於地下而數量不少於兩根的電纜金屬外皮等,均可作為自然接地體。變配電所可利用它的建築物鋼筋混凝土基礎作為自然接地體。利用自然接地體時,一定要保證電氣連接良好。
3、人工接地體的裝設
人工接地體有垂直埋設和水平埋設兩種基本結構型式。
常用的垂直接地體為直徑50mm、長2.5m的鋼管或L50×5的角鋼,為了減少外界溫度變化對流散電阻的影響,埋入地下的垂直接地體上端距地面不應小於0.7m。
對於敷設在腐蝕性較強的場所的接地裝置,應根據腐蝕的性質,採用熱鍍錫、熱鍍鋅等防腐蝕措施,或適當加大截面。
當多根接地體相互靠近時,入地電流的流散相互排擠,這種影響稱為屏蔽效應。這使接地裝置的利用率下降,所以垂直接地體的間距不宜小於5m,水平接地體的間距也不宜小於5m。
接地網的布置,應盡量使地面的電位分布均勻,以減小接觸電壓和跨步電壓。人工接地網外緣應閉合,外緣各角應作成圓弧形。35~110kV/6~10kV變電所的接地網內應敷設水平均壓帶。為了減小建築物的接觸電壓,接地體與建築物的基礎間應保持不小於1.5m的水平距離,一般取2~3m。
❹ 對10kV變電所的接地有哪些要求
對10kV及以下變電所抄,若利用建築物基礎做接地體,其接地電阻能滿足規定值時,可不另設人工接地體。
在條件特別惡劣的場所,最大接觸電勢和最大跨步電勢值宜適當降低。
當接地裝置的最大接觸電勢和最大跨步電勢較大時,可考慮敷設高電阻率路面結構層或深埋接地裝置,以降低人體接觸電勢和跨步電勢。
❺ 請教10kv變電所設計步驟
10kv變電所設計步驟
1一次接線部分
1.1電氣主接線方案
電氣設備主要通過電氣主接線進行連接,按照其功能的要求組成電能接受與分配的電路,從而成為傳輸電流及高電壓的網路,因此又被稱作一次接線或者電氣主系統。另一種是表示用來控制、指示、測量和保護主接線及其設備運行的接線圖,稱為二次接線圖或稱二次迴路圖。主接線電路圖是指採用電氣設備相關規定的圖形符號及文字元號,按照工作順序進行排列,把電氣設備或者其它成套裝置的基本構成及連接關系表現出來的單線接線圖。主接線所代表的是發電廠或者變電站的電氣部分主體結構,屬於電力網路結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對電力系統運行可靠性、靈活性有著直接的影響,並且決定著電器的選擇、配電裝置的布置以及繼電保護和自動裝置、控制方式等等,所以要正確、合理的設計主接線,把各方面因素進行綜合處理,經過相關的技術及經濟論證比較才可以最終確定。
主接線採用分段單母線或者雙母線的配電裝置,如果斷路點無法停電檢修,則需另設旁路母線。變電站的電氣接線如果可以滿足運行要求,其高壓側盡可能的不用或者少用斷路器接線,比如橋形接線或者線路一變壓器組等,如果可以滿足繼電保護的要求,也可以通過線路分支接線。在選擇主接線方案時要按照實際負荷和變壓器的參數,來確定變電所的主接線方式,即:高壓採用單母線,低壓則採用單母線。
1.2繼電保護的選擇
對於高壓側為10kV的變電所主變壓器來說,通常裝設有帶時限的過電流保護;如過電流保護動作時間大於0.5~0.7s時,還應裝設電流速斷保護。容量在800kVA及以上的油浸式變壓器和400kV·A及以上的車間內油浸式變壓器,按規定應裝設瓦斯保護(又稱氣體繼電保護)。容量在400kV·A及以上的變壓器,當數台並列運行或單台運行並作為其它負荷的備用電源時,應根據可能過負荷的情況裝設過負荷保護。過負荷保護及瓦斯保護在輕微故障時(通稱「輕瓦斯」),動作於信號,而其它保護包括瓦斯保護在嚴重故障時(通稱「重瓦斯」),一般均動作於跳閘。
在設計中,應根據要求裝設過電流保護、電流速斷保護和瓦斯保護。對於由外部相間短路引起的過電流,保護應裝於下列各側:(1)對於雙線圈變壓器,裝於主電源側;(2)除主電源側外,其他各側保護只要求作為相鄰元件的後備保護,而不要求作為變壓器內部故障的後備保護;(3)保護裝置對各側母線的各類短路應具有足夠的靈敏性。相鄰線路由變壓器作遠後備時,一般要求對線路不對稱短路具有足夠的靈敏性。相鄰線路大量瓦斯時,一般動作於斷開的各側斷路器。
1.3低壓配電櫃內元件的選擇
低壓斷路器的選擇:(1)按工作環境選擇。根據使用地點的條件選擇,如戶內式、戶外式,若工作條件特殊,尚需選擇特殊型式(如隔爆型);(2)按額定電壓選擇。低壓斷路器的額定電壓,應等開或大於所在電網的額定電壓;(3)按額定電流選擇。低壓斷路器的額定電流,應等於或大於負載的長時最大工作電流。
電壓互感器的選擇:電壓互感器一次額定電壓應與接入電網的電壓相適應。低壓隔離開關的選擇:它的主要用途是隔離電源,保證電氣設備與線路在檢修時與電源有明顯的斷口。隔離開關無滅弧裝置,和熔斷器配合使用。隔離開關按電網電壓、長時最大工作電流及環境條件選擇,按短路電流校驗其動、熱穩定性。
2二次接線部分
二次接線及其配套設備對於二次迴路來說,起到控制二次設備投或退的作用,如果有必要可以對二次迴路進行可靠的隔離。一些諸如保護閉鎖量輸入、開關的失靈保護、啟動母差或者開關失靈保護啟動遠跳等比較重要的迴路,要在輸出端裝設相應的隔離點。假如二次迴路的設置合理、科學,那麼對於提高二次設備的運行、檢修的安全性非常有利。二次迴路是利用二次電纜連接來實現的,二次迴路的安全性能也受二次電纜布置的影響。
二次迴路中配套的設備對其安全性也有直接的影響,因此在選擇時也要科學、合理,在選擇時要注意以下兩點:首先要確定所選設備質最的可靠性;第二要看選擇的設備參數是否合理、適用。出口中間繼電器要選擇不容易被誤碰的繼電器,最好不要採用帶試驗按鈕的型號。而且要注意和同屏的其它繼電器做明顯的區分,在選擇跳閘和合閘繼電器、自動重合閘出口中間繼電器及與其相串聯的信號繼電器,還有電流啟動電壓保持的防跳繼電器時,要注意滿足以下兩個條件:其一,電壓線圈額定電壓可以和供電母線額定電壓相等,如果採用電壓較低的繼電器進行串聯電阻來降壓時,繼電器線圈中的壓降要和繼電器的電壓線圈額定電壓相等,並且串聯電阻一端要與負電源連接。其二,處於額定電壓工況條件下。選擇電流線圈的額定電流時,要注意和跳合閘線圈或者合閘接觸器線圈的額定電流互相配合,繼電器電流保持線圈額定電流不能超出跳合閘線圈額定電流的一半。
3其他注意事項
3.1防雷設計
避雷器的接地端應與變壓器低壓側中性點及金屬外殼等連接在一起。在每路進線終端和每段母線上,均裝有閥式避雷器。如果進線是具有一段引入電纜的架空線路,則在架空線路終端的電纜頭處裝設閥式避雷器或排氣式避雷器,其接地端與電纜頭外殼相聯後接地。
3.2接地設計
凡是與架空線路相連的進出線,在入戶處的電線桿進行接地,可以達到重復接地的目的,每個電纜頭均要接地。
按規定10kV配電裝置的構架,變壓器的380V側中性線及外殼,以及380V電氣設備的金屬外殼等都要接地,其接地電阻要求不大於4Ω。
使用6根直徑50mm的鋼管作接地體,用40mm×4mm的扁鋼連接在距變電所牆腳2m,打入一排Φ=50mm,長2.5m的鋼管接地體,每隔5m打入一根,管間用40mm×4mm的扁鋼鏈接。接地裝置所用材料見表1:
4結語
本文結合實際設計經驗,論述了變電所設計中的主接線方案選擇、繼電保護、低壓配電櫃內元件的選擇以及二次迴路幾個方面,最後對防雷和接地等容易忽視的問題做了分析。
❻ 10KV配電設備的接地網怎麼設計
接地網設計內容及原則
2.1 接地網設計相關內容
首先,需要確定接地網入地電流。一方面,在計算接地網入地電流時需要充分考慮電力系統未來的發展,另一方面,故障電流經過會在接地電阻產生壓降使電位升高,由於地電位升高受二次電纜與二次設備交流絕緣耐壓值影響,因此要考慮二次電纜芯線上產生的感應電位。
其次,需要調研接地網處的土壤地質情況,了解接地網區域的土壤電阻率。一般是通過鑽孔來掌握土壤均勻情況和測量土壤電阻率,使用物探法勘探地質結構可得到電阻率分布圖,還需要現場測試鋼等金屬在當前土壤環境下的腐蝕速率,以便於為接地網導體的材料選擇和設計提供准確的依據。
第三,需要合理確定接地網面積,增加接地網面積可有效降低接地電阻,其效果好於增加接地網導體。因此在確定接地網面積時,需要先考慮系統所處的位置情況,將電力系統的相關設施均包括在內,將接地網設計為矩形或方形形狀。
第四,接地電阻的確定。《電力設備接地設計技術規程》對電力系統接地網的接地電阻有明確具體的要求,通常≤0.5Ω,如果所處區域土壤電阻率較高,接地電阻要滿足規定要求的技術經濟性不合理,可允許接地電阻≤5Ω,但需要採取電位隔離、均壓等措施來確保接觸電位差等滿足要求,並測繪電位分布曲線。
第五,合理確定接地導體尺寸。要根據故障電流大小來確定接地導體的具體尺寸,例如主要配電設備的接地導體尺寸應稍大,接地導體長度也應符合一定要求,以確保接觸電壓在安全容許值內。由於跨步電壓一般小於接觸電壓,因此通常接地導體的長度計算以接觸電壓為依據,而且轉移電勢的限制難度較大,故多不以轉移電流來進行計算。確定接地導體長度和間距後,便可對接地網進行整體的布置,由於可以認為電流經管道等設施入地,通常接地網導體的長度計算還要考慮深埋管道或是金屬材質的基礎樁等設施,確保總體的導體長度和尺寸合理。
2.2 接地網設計原則
首先,為盡量降低接地網的接地電阻,可將地基鋼筋等金屬接地體納入接地網系統內,保證通流容量在容許值內,接地網導體的分流效果滿足設計要求。
其次,為了避免電流過於集中,可基於自然接地物再以人工接地體作輔助補充,形成連續接地導體回環,從而控制接地網區域的高電位。並在回環內沿著設備布置方向設置平行接地導體,縮短設備的接地連接。
第三,埋深通常在0.5m-1.0m,而間距保持在10.0m-15.0m,接地導體一般選擇圓鍍鋅鋼材質,需確保水平接地導體搭接可靠,而垂直接地極可設置在主要配電設備處或避雷器附近,尤其是在高電阻率土壤條件下設置長垂直接地極效果很好。
3 接地方式的選擇與設計
在接地網的接地方式中,主要包括中性點不接地方式、中性點經消弧線圈接地方式、中性點經低電阻接地方式和中性點直接接地方式等。其中中性點不接地方式的優勢在於發生單相接地故障時線電壓不變,因此三項設備可維持正常運行,缺點在於可能產生異常過電壓,而且在10kV配電網中需要每相對地電容值≤0.04μF方可確保人身直接觸及網路不致傷亡,但實際上這一數值是難以實現的,漏電接地保護僅能防護間接接觸而無法防護直接接觸的安全。中性點經消弧線圈接地方式的運行可靠性在所有接地方式中最高,發生瞬間故障時可自動熄弧,故障點對地電位低,單相接地異常過電壓小於2.8倍相電壓,且殘流過零後故障相電壓的幅值和恢復時間得到限制,有效的避免了接地電弧重燃,可在欠補償、全補償和過補償狀態下良好運行,不發生串聯諧振過電壓,並且運行管理簡單,是最適合10kV電力系統配電設備接地網選擇的一種接地方式。中性點經低電阻接地方式的繼電保護簡單,系統運行維護也十分簡單,而且單相接地異常過電壓不大於2.5倍相電壓,但綜合投資較高,供電可靠性較低,還可能嚴重干擾通信設備,且故障點對地電位高,容易導致安全事故。中性點直接接地方式投資省,單相接地故障情況下其他相電壓升幅最低,但對通信設備的干擾嚴重,單相接地電流大。
因此,在10kV中壓配網中消弧線圈接地形式的使用最為廣泛,當單相接地電容電流超過了允許值10A時,所有的中性點接地都可以使用這種方法來解決。但是如果電流超過150A時,電流中的諧波電流分量和有功電流分量可能大於10A,這就使消弧線圈接地不能對那部分電流進行補償,可使用經低電阻接地運行方式。我們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要將消弧線圈的補償作用充分發揮,將節點電流的數值降到最小,這樣就算有殘余電流通過,接地電弧也可以自動熄滅.
我們通過調節電感參數可以使消弧線圈完成以下運行;在全補償狀態下,電流和系統的電容電流處於對等的關系,這時消弧線圈在接地過程中故障線路的電流等於故障殘余電流和電容電流之差,同時電流值不斷縮小,使接地保護的靈敏性不斷降低,這樣就會形成鐵磁諧振,需要加裝消諧裝置。當配電網在運行過程中發生改變,需要及時對消弧線圈進行調整,並且合理補償將補償時間縮到最短。
詳細內容參見: http://www.civilcn.com/dianqi/dqlw/1388738249243107.html
❼ 10KV 配電室的接地要求
我國規定10KV系統為中心點不接地系統,其接地電阻小於10歐姆即可。在配電室外設置接地網,其接地電阻應當小於10歐姆(如果外面已經有接地網,且接地電阻也滿足要求,可以直接引接),將此接地網通過兩根以上的連接線引入配電室內,沿配電室牆根地面200mm處環繞四面牆設置一根接地輔助帶,與外面接地網有兩點以上連接。配電盤及其他電氣設備通過單獨的接地線與此輔助接地帶連接。
❽ 10KV高壓配電 接地網 規范
一般來講接地電阻應該不大1歐姆。您這個接地網是做什麼用的?是給低壓系統用的系統地?還是整個建築的防雷?理論上用鍍鋅鋼管做垂直和水平接地體是沒問題的。主要是看接地電阻能不能滿足你的要求。水平圓管和垂直圓管焊接時要用直徑不小於10mm的圓鋼焊接,焊接長度不小於圓鋼的6d,而且要做防腐處理。
❾ 某工廠變配電所防雷保護與接地裝置設計
1,屋面頂沿四周一圈,屋面中間再來兩根橫的,離面200,中間再來一根直的,回與兩橫交錯部位要焊接,再在答對稱角引兩接地線到地下,與接地網連接,以上可用直徑10MM鍍鋅圓鋼。
2,變壓器室,低壓室內,在所在地面400MM高處用40*4貶鋼焊一圈,所有帶電設備都要與接地圈焊接,變壓器底座至少要有兩個以上接地點連接。
3,接地網,在變配電所四周,離地基不少於3米遠,每五米遠打一接地樁,樁兩米五,打下後頂面要低於地面對300MM,不少於15個樁,都要用40*4鍍鋅連接,焊面不少於3個,如用接地模塊,不得少於10個,模塊頂面要低於地面800MM以上。
4,接地網到變配電所引入點每處不少於二個,配電房要三個
❿ 10KV高壓配電室接地網的製作
做法規范、正確。
具體規定和要求可以參考:
GB 50254-50.259-96 電氣裝置安裝工程_高壓電器施工及驗收規范
下面的連接就是標准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