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開國大典升旗裝置誰設計

開國大典升旗裝置誰設計

發布時間:2022-04-24 19:21:58

A. 林治遠為什麼爬旗桿

為了更貼近人物,親自完成攀爬旗桿。

令人想不到的是,在天安門廣場做最後一次試驗時意外發生了。負責阻斷電流的裝置——阻斷球不穩定,升降裝置不能保證自動斷電。此時距開國大典僅剩六個小時。怎麼辦?林治遠不加思索來到天安門廣場,克服恐高的心理,冒死爬上二十二米高的旗桿,完成阻斷裝置的焊接。

經過連夜的搶修,國旗電動升降裝置恢復正常。

角色介紹:

林治遠演員黃渤,身為負責開國大典升旗儀式中電動升旗桿的設計者,他卻無法保證「萬無一失」,因為這同樣是新中國第一個電動升旗裝置,是他自主研發設計、還沒有經過足夠多的實驗檢測。他不斷的克服重重困難,向來恐高的他最終克服心理障礙。

爬上20多米高的廣場旗桿,解決了技術問題。

老方演員耿樂,開國大典升旗儀式的備用升旗手,只有林治遠電動升旗失敗,他才有可能直接參與啟動人工升旗的工作。作為順利升旗的最後一道堅實保障,他把保障順利升旗這件事看得比個人的榮譽甚至生死更重要。

B. 升國旗的小故事

1949年10月2日,也就是開國大典的第二天,由北京市供電局工人陳紅年擔任天安門廣場升降國旗任務。因為開國大典時升旗用的電動升旗裝置,是由當時冀北電力公司北平分公司設計的,所以在新中國成立以後的20多年裡,天安門廣場升降國旗的任務就很自然地落在了北京市供電局的身上。

1951年9月30日下午,電力公司一位領導把胡其俊叫到一邊,說組織上決定交給他一個光榮任務,從明天起接替陳紅年在天安門廣場升降國旗。

胡其俊聽後又是高興,又是激動,又是擔心。高興、激動的是自己這個在舊社會吃不飽飯的窮苦人,成了新中國國旗的升旗手;擔心的是這是由毛主席親自升起過的五星紅旗,由自己來擔負升旗任務,怕不能勝任。

第一次升國旗恰逢新中國誕生後的第二個國慶日,天安門廣場將舉行開國大典以來每年一次的盛大閱兵和群眾遊行。頭天傍晚,胡其俊從天安門廣場管理處領來國旗,晚上根本無法入睡,不時地起身看看鬧鍾,生怕第二天晚了。天剛蒙蒙亮,他便急急忙忙地穿好衣服,一氣兒跑到廣場的旗桿底下,仔仔細細地將國旗系好、展平,然後遙望天邊,等著太陽出來。當第一次順利完成任務時,胡其俊心裡甭提有多高興了,比喝了半斤二鍋頭還帶勁。

C. 中國的五星紅旗是誰設計的

1949年9月27日,五星紅旗被確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為了讓新中國的旗幟在開國大典上升起,1949分年6月15日,新政協籌委會召開第一次會議,將擬定國旗的工作提到了議事日程,並決定成立第六小組專門負責。

全國政協辦公廳退休幹部彭光回憶說:「第六小組1949年7月4日在中南海勤政殿召開會議,決定在全國范圍內發布《國旗徵集啟事》,報籌備會的常委主任、副主任批准後在《人民日報》、《解放日報》等各大報紙同時發表。」

在短短的30天里,海內外3000多幅國旗設計圖案寄到籌備會。無論是開國元勛還是普通職員,無論是9歲學童還是耄耋老人,人們在對共和國未來旗幟的描繪中,傾訴著從奴隸至主人的豪情。其中第32號方案咐起了代表們的重視。

五星紅旗圖案設計者曾聯松說:「1949年7月份,我在報紙上看到徵稿啟事後,我的心情就很激動。考慮到中國的茫茫長夜從此一去不復返了,朝霞滿天啊,新中國就要誕生了,山迴路轉,祖國的前程就非常遠大光明,因此就決心響應號召,設計了國旗。」

第六小組同意採用這個方案,並對象徵意義作了修改:第一項紅色代表革命;第二項五星代表革命人民大團結。

1949年9月27日,新政協形成決議,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為五星紅旗。

第一面五星紅旗縫制任務交給了這些普通人。

原北京工藝美術社工人趙文瑞說:「綢子買的時候可麻煩了,瑞玞祥跑去說沒有寬的料。都是小窄料啊,那時候沒寬的。我讓他改,他說這可沒法改,不會織寬的,做的那窄。完了我在地上爬(著縫)吧。」

北京有色金民總公司離休幹部宋樹信說:「製作國旗的任務是北京市下達的,我當時在北京市直接領導下的永茂實業公司供銷科。我們做國旗時發動了北京市所有的縫紉社、裁縫鑄。當時做了多少萬面。到了29號,我們經理曾樹德同志他跟我談,說毛主席親自升的第一面國旗(的縫制)就是10月1號,這個任務、政治任務就交給咱們了,一定要完成,跟我講。我說行,保證,保證完成。」

第六個組精心設計了開國大典上升旗的具體方案。時任新政協籌委會第六小組秘書彭光涵說:「這個國旗是主席升的,不能夠其他人都拿著國旗,那樣的話就不好了。就講大家要把所有的國旗都包起來,就是各個遊行隊伍,各個群眾,都把國旗要包起來,等主席把這面旗子升上去時,然後大家都拔旗子一下嘩地展開。所以那個場面就變成都是國旗了。

D. 《我和我的祖國》火爆上映,背後的故事你知道嗎

9月30日上映,截至10月2日16點票房就已突破9億,豆瓣評分8.1分,它就是——《我和我的祖國》。不單是因為它有陳凱歌、管虎、徐崢、寧浩等七位導演,還因為它的內容,既宏大又樸素。每一個無名的我都是歷史書里看不到的,又可愛又鮮活。有笑有淚,原來我們就是這樣在歷史長河中經歷了生活。7組小人物,以自己的方式親身經歷著新中國的7個歷史瞬間。

中國曾經歷了這么多的苦難,終於有了今天的成就。我們深愛歷經苦難終得繁榮安定的祖國。在《我和我的祖國》這部電影里,能夠如此真實真切地找到七十年來中國和中國人民曾經的身影,這無疑喚醒了我們對祖國的熱愛!

E. 開國大典的電動國旗是誰做的

開國大典電動旗桿設計師林治遠做的。

林治遠,號裕民。1913年2月9日出生於天津,廣內東潮容陽人。北京市政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副院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中國工程設計大師、天安門廣場開國大典旗桿設計者。

1949年開國大典毛主席親手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所用的旗桿,由林治遠親手設計施工完成。

(5)開國大典升旗裝置誰設計擴展閱讀

天安門國慶工程指揮部對旗桿製作進行了具體分工,自動升旗方案由林治遠來具體落實。

林治遠接到任務後,與有關技術人員一起研究自動升降的開關設施。他們首先設計出這樣一個方案:國旗自動升降,升降速度與國歌演奏時間一致,國歌奏完後,國旗升到頂端並自動停止。

根據這個方案,技術人員設計出了一個簡單的機械設施來控制升降速度,又在升降旗用的鋼絲繩兩端各焊了一個鋼球來控制升降開關,只要升降速度設施碰到兩端的鋼球,便會自動停止升降並自動斷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林治遠

F. 五星紅旗是誰設計的顏色和五個星星各代表什麼意思謝謝你

國旗圖案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是五星紅旗,旗面為紅色,長方形,左上方綴黃色五角星五顆,四顆小星環拱在一顆大星的右面,並各有一個角尖正對大星的中心點。
[編輯本段]國旗圖案的含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旗面為紅色象徵革命。旗上的五顆五角星及其相互關系象徵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人民大團結。五角星用黃色是為了在紅地上顯出光明,黃色較白色明亮美麗,四顆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對著大星的中心點,這是表示圍繞著一個中心而團結。
中國國旗中的大五角星代表中國共產黨,四顆小五角星代表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四個階級。旗面為紅色,象徵革命,星呈黃色,表示中華民族為黃色人種。五顆五角星互相聯綴、疏密相間,象徵中國人民大團結。每顆小星各有一個尖角正對大星中心點,表示全體四個階級對黨的向心之意,受黨的全面的領導。
[編輯本段]國旗的由來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五星紅旗原來被稱為紅地五星旗,是在1949年7月由上海「現代經濟通訊社」的曾聯松設計的。曾聯松先生的國旗設計稿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簡稱「人民政協」、「新政協」)從全國各地的2992餘件作品中選出,在兩次的精細篩選後,有38幅設計入圍,最後第32號曾聯松設計的紅地五星旗拔出,然而因為原方案的大五星中央鑲有鐮刀與錘子,一些人認為與蘇聯的國旗類似,中國作為主權國家應擁有獨特易識別的國旗圖案,經過幾番考慮後決定取出鐮刀與錘子的圖案,將設計改名為五星紅旗。
1949年6月16日,新政協籌備會決定成立國旗、國徽圖案初選委員會,並於當年7月14日-8月15日在《人民日報》等報紙上發表徵求啟事。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期間,初選委員會將收到的3012幅圖案選了38幅印發全體代表討論。經全體代表分組討論後,9月25日晚,毛澤東主席召開國旗、國徽、國歌、紀年、國都協商座談會。關於國旗的問題,毛澤東主席指出,五星紅旗這個圖案表現革命人民大團結,將來也要大團結,因此,現在也好,將來也好,又是團結,又是革命。
1949年9月27日,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上通過的《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紀年、國歌、國旗的決議》中,第四點規定:「全體一致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為紅地五星旗,象徵中國革命人民大團結。」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紀年、國歌、國旗的決議》和政協主席團通過的制旗辦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旗為五星紅旗,長方形,紅色象徵革命,其長與高為三與二之比,旗面左上方綴黃色五角星五顆,象徵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大團結,星用黃色象徵紅色大地上呈現光明。一星較大,其外接圓直徑為旗高3/10,居左;四星較小,其外圓直徑為旗高1/10,環拱於大星之右側,並各有一個角尖正對大星的中心點,表達億萬人民心向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如似眾星拱北辰。旗桿套為白色,以與旗面的紅色相區別。
1949年10月1日,第一面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五星紅旗由毛澤東在天安門廣場首次升起。
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百零四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是五星紅旗。」以後,歷次憲法均保留這個規定。
1990年6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並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發布主席令,予以公布,自1990年10月1日起實行。
為維護國旗的尊嚴,國家發布《國旗》和《國旗顏色標准樣品》兩項國家標准,規定了國旗的形狀、顏色、圖案、製版定位、通用尺寸、染色牢度等技術要求,並宣布於1991年12月1日起正式實施。
[編輯本段]升降國旗
1990年通過的《國旗法》規定:升旗時,必須將國旗升至桿頂;降下時,不得使國旗落地。當國旗在2分07秒的時間內降到國旗桿底座時,一名戰士迅速用雙手將國旗托住,而後另一名戰士將旗面均勻地打成折疊狀,此動作精確在13至15把之間。
[編輯本段]更換國旗
1990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規定:不得升掛破損、污損、褪色或者不合規格的國旗。為確保國旗的聖潔和完整,天安門廣場上空的國旗基本上每天都要更換一面。每逢重大節日,必須更換新國旗。即使國旗不受損,懸掛的最長時間也不能超過10天。
[編輯本段]更換國旗旗桿
豎立在天安門廣場的旗桿曾更換過一次。
第一根國旗旗桿是1949年開國大典,毛主席升旗時用的那根旗桿,高22米。
1991年5月1日重新修建了國旗旗桿,高度達32.6米。更換旗桿基於兩種考慮,一是已站立了42年的國旗旗桿確實有些老化;二是天安門廣場及長安街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高大雄偉的人民大會堂、中國國家博物館和毛主席紀念堂修建起來了,旗桿的高度已明顯顯低,與之不相襯。
改建後的國旗桿基座頗有講究,共分為三層:內層四周是高80厘米的漢白玉欄桿,東西兩邊各有2米寬的出入通道;第二層是環繞基座的2米多寬的赭色花崗岩帶,象徵「人民江山萬代紅」;第三層是5米寬的綠化帶,四季常青,象徵社會主義祖國欣欣向榮。國旗基座四周是用56個黃色銅墩連成的護欄,象徵56個民族手拉手心連心,團結在國旗下。
[編輯本段]國旗的升掛
五星紅旗飄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的有關規定,國旗的升掛使用有以下幾種情況:
1. 每日升掛國旗 北京天安門廣場、新華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檢察院,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出入境的機場、港口、火車站和其他邊境口岸以及邊防哨所、海防哨所等處,均應每日升掛國旗。
2. 工作日和學習日升掛國旗 國務院各部門、地方各級國家機關、政協地方委員會,應在工作日升掛國旗。全日制學校,除寒假、暑假和星期日以外,也應每日升掛國旗。
3. 節慶日升掛國旗 在國家法定的節慶日,各級國家機關和人民團體都應升掛國旗。企事業組織、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城鎮居民院以及廣場、公園等公共活動場所,都可升掛國旗。舉行重大慶祝。紀念活動和大型文體活動,也可升掛國旗。
4. 下半旗誌哀 如遇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主席,對國家、對世界和平或者人類進步事業作出傑出貢獻的人士逝世,應下半旗誌哀。對於重大傷亡的不幸事件或者嚴重自然災害造成重大傷亡時,也可以下半旗致哀。其中,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和對世界和平或人類進步事業做出傑出貢獻的人逝世時,以及當發生了特別重大傷亡的不幸事件或者嚴重的自然災害造成重大傷亡時,下半旗的日期和場所由國務院決定。而當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國務院總理、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主席逝世時,下半旗的日期和場所由國家成立的治喪委員會或國務院決定。
[編輯本段]《國旗製法說明》
(1949年9月28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主席團公布)
國旗的形狀、顏色兩面相同,旗上五星兩面相對。為便利計,本件僅以旗桿在左之一面為說明之標准。對於旗桿在右之一面,凡本件所稱左均應改右,所稱右均應改左。
(一)旗面為紅色,長方形,其長與高為三與二之比,旗面左上方綴黃色五角星五顆。一星較大,其外接圓直徑為旗高十分之三,居左;四星較小,其外接圓直徑為旗高十分之一,環拱於大星之右。旗桿套為白色。
(二)五星之位置與畫法如下:
甲、為便於確定五星之位置,先將旗面對分為四個相等的長方形,將左上方之長方形上下劃為十等分,左右劃為十五等分。
乙、大五角星的中心點,在該長方形上五下五、左五右十之處。其畫法為:以此點為圓心,以三等分為半徑作一圓。在此圓周上,定出五個等距離的點,其一點須位於圓之正上方。然後將此五點中各相隔的兩點相聯,使各成一直線。此五直線所構成之外輪廓線,即為所需之大五角星。五角星之一個角尖正向上方。
丙、四顆小五角星的中心點,第一點在該長方形上二下八、左十右五之處,第二點在上四下六、左十二右三之處,第三點在上七下三、左十二右三之處,第四點在上九下一、左十右五之處。其畫法為:以以上四點為圓心,各以一等分為半徑,分別作四個圓。在每個圓上各定出五個等距離的點,其中均須各有一點位於大五角星中心點與以上四個圓心的各聯結線上。然後用構成大五角星的同樣方法,構成小五角星。此四顆小五角星均各有一個角尖正對大五角星的中心點。
(三)國旗之通用尺度定為如下五種,各界酌情選用:
甲、長288公分,高192公分。
乙、長240公分,高160公分。
丙、長192公分,高128公分。
丁、長144公分,高96公分。
戊、長96公分,高64公分。
[編輯本段]《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
(1990年6月28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1990年6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28號公布,自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一條為了維護國旗的尊嚴,增強公民的國家觀念,發揚愛國主義精神,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是五星紅旗。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按照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主席團公布的國旗製法說明製作。
第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徵和標志。
每個公民和組織,都應當尊重和愛護國旗。
第四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國旗的升掛和使用,實施監督管理。
外交部、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對各自管轄范圍內國旗的升掛和使用,實施監督管理。
國旗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政府指定的企業製作。
第五條下列場所或者機構所在地,應當每日升掛國旗:
(一)北京天安門廣場、新華門;
(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
(三)外交部;
(四)出境入境的機場、港口、火車站和其他邊境口岸,邊防海防哨所。
第六條國務院各部門,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地方各級委員會,應當在工作日升掛國旗。
全日制學校,除寒假、暑假和星期日外,應當每日升掛國旗。
第七條國慶節、國際勞動節、元旦和春節,各級國家機關和各人民團體應當升掛國旗;企業事業組織,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城鎮居民院(樓)以及廣場、公園等公共活動場所,有條件的可以升掛國旗。
不以春節為傳統節日的少數民族地區,春節是否升掛國旗,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規定。
民族自治地方在民族自治地方成立紀念日和主要傳統民族節日,可以升掛國旗。
第八條舉行重大慶祝、紀念活動,大型文化、體育活動,大型展覽會,可以升掛國旗。
第九條外交活動以及國家駐外使館領館和其他外交代表機構升掛、使用國旗的辦法,由外交部規定。
第十條軍事機關、軍隊營區、軍用艦船,按照中央軍事委員會的有關規定升掛國旗。
第十一條民用船舶和進入中國領水的外國船舶升掛國旗的辦法,由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規定。
公安部門執行邊防、治安、消防任務的船舶升掛國旗的辦法,由國務院公安部門規定。
第十二條依照本法第五條、第六條、第七條的規定升掛國旗的,應當早晨升起,傍晚降下。
依照本法規定應當升掛國旗的,遇有惡劣天氣,可以不升掛。
第十三條升掛國旗時,可以舉行升旗儀式。
舉行升旗儀式時,在國旗升起的過程中,參加者應當面向國旗肅立致敬,並可以奏國歌或者唱國歌。
全日制中學小學,除假期外,每周舉行一次升旗儀式。
第十四條下列人士逝世,下半旗誌哀: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國務院總理、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
(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主席;
(三)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作出傑出貢獻的人;
(四)對世界和平或者人類進步事業作出傑出貢獻的人。
發生特別重大傷亡的不幸事件或者嚴重自然災害造成重大傷亡時,可以下半旗誌哀。
依照本條第一款(三)、(四)項和第二款的規定下半旗,由國務院決定。
依照本條規定下半旗的日期和場所,由國家成立的治喪機構或者國務院決定。
第十五條升掛國旗,應當將國旗置於顯著的位置。
列隊舉持國旗和其他旗幟行進時,國旗應當在其他旗幟之前。
國旗與其他旗幟同時升掛時,應當將國旗置於中心、較高或者突出的位置。
在外事活動中同時升掛兩個以上國家的國旗時,應當按照外交部的規定或者國際慣例升掛。
第十六條在直立的旗桿上升降國旗,應當徐徐升降。升起時,必須將國旗升至桿頂;降下時,不得使國旗落地。
下半旗時,應當先將國旗升至桿頂,然後降至旗頂與桿頂之間的距離為旗桿全長的三分之一處;降下時,應當先將國旗升至桿頂,然後再降下。
第十七條不得升掛破損、污損、褪色或者不合規格的國旗。
第十八條國旗及其圖案不得用作商標和廣告,不得用於私人喪事活動。
第十九條在公眾場合故意以焚燒、毀損、塗劃、玷污、踐踏等方式侮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情節較輕的,參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處罰規定,由公安機關處以十五日以下拘留。
第二十條本法自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
[編輯本段]國旗與人物
曾聯松——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五星紅旗設計者。
王大珩——國旗標准倡議人,國旗和國旗顏色國家標准主要起草人。
李玉坤——國旗法倡議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提案人。
孫秀如——國旗和國旗顏色國家標准主要起草人,國旗升掛裝置國家標准主要起草人,香港、澳門區旗國家標准主要起草人。

G. 五星紅旗是誰設計的,根據什麼設計的,意義是什麼

設計者是曾聯松,來自浙江瑞安,是根據當時列出了國旗圖案的注意事項來設計的,即要符合中國特徵(如地理、民族、歷史、文化等);符合政權特徵(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形式為長方形,長闊三與二之比,以庄嚴簡潔為主;國旗色彩以紅色為主,可用其他配色。

五星紅旗的紅色象徵革命,其長與高為三與二之比,旗面左上方綴黃色五角星五顆,象徵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大團結,星用黃色象徵紅色大地上呈現光明。一星較大,其外接圓直徑為旗高3/10,居左;四星較小,其外接圓直徑為旗高1/10,環拱於大星之右側,並各有一個角尖正對大星的中心點,表達億萬人民心向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如似眾星拱北辰。

(7)開國大典升旗裝置誰設計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是五星紅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按照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主席團公布的國旗製法說明製作。

第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徵和標志。每個公民和組織,都應當尊重和愛護國旗。

第十六條在直立的旗桿上升降國旗,應當徐徐升降。升起時,必須將國旗升至桿頂;降下時,不得使國旗落地。下半旗時,應當先將國旗升至桿頂,然後降至旗頂與桿頂之間的距離為旗桿全長的三分之一處;降下時,應當先將國旗升至桿頂,然後再降下。

H.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主要講述了什麼內容

第一個故事《前夜》,是在開國大典前夕,作為升旗設計師的林治遠(黃渤),如何克服困難,最終保障新中國的第一面國旗順利升起的故事。黃渤演技確實一流,把那種作為普通技術人員的使命感,演得很到位。當他在旗桿頂上,把阻斷球焊好時,觀眾都長舒了一口氣。代入感真的挺強的。

第二個故事《相遇》,是以我國每一顆原子彈研究為背景的,講了一個叫高遠(張譯)的科研人員,為完成保密任務,突然從女友面前消失,最終為國捐軀的故事。多年之後,當已結婚的女友在電視上看到高遠的照片時,才明白事情的真相。想必,那一刻,她也終究原諒了他的不辭而別吧。

第三個故事《奪冠》,講的是中國女排奧運會奪冠並首獲世界大賽三連冠的背景,而最動人的是兩個小學生的友誼。男生冬冬熱愛打乒乓,女生要出國了。

可是電視正在直播女排的比賽,為了保證鄰居們看電視,男生錯過了跟女生最後的告別。女生把乒乓球留在窗檯上。多年之後,冬冬成了乒乓球世界冠軍,女生成了歸國物理學家,他們在女排再次奪冠時相逢……

第四個故事《回歸》,講的是香港回歸前夕,外交官為准時升起國旗與英方不屈不撓的談判,而升旗手也為此反復練習,警隊也為此校正時間換帽徽……匯集到一起,就是要在那一刻,讓香港回到祖國的懷抱,晚一秒都不行。

第五個故事《北京你好》,講的是2008年的奧運。一個貧嘴的計程車司機張北京(葛優),婚姻破裂,跟兒子關系也不好。但運氣好抽到一張開幕式的門票,原本想送給兒子作為生日禮物,沒想到半道被一個從四川汶川來的孩子「強買」了。

原來那孩子的父母曾是參與修建鳥巢的農民工,在地震中不幸遇難,孩子想看看爸爸安裝的欄桿。張北京最終把票送給他……

第六個故事《白晝流星》,就是講的是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的事。草原的兩個孩子,沒了父母,成天游手好閑,老支書決定帶著他們走上正軌。在飛船著陸的時候,兩個孩子看到了傳說中的《白晝流星》,明白了人生的真諦。

第七個故事《護航》,講的是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式中的女飛行員。飛行員呂瀟然(宋佳),因素質過硬,為了保證閱兵的萬無一失,被安排能處理各種應急突發情況的「備份」成員。據說呂瀟然的原型,就是女飛行員陶佳莉……

角色介紹

1、林治遠演員黃渤

身為負責開國大典升旗儀式中電動升旗桿的設計者,他卻無法保證「萬無一失」,因為這同樣是新中國第一個電動升旗裝置,是他自主研發設計、還沒有經過足夠多的實驗檢測。他不斷的克服重重困難,向來恐高的他最終克服心理障礙,爬上20多米高的廣場旗桿,解決了技術問題。

2、老方演員耿樂

開國大典升旗儀式的備用升旗手,只有林治遠電動升旗失敗,他才有可能直接參與啟動人工升旗的工作。作為順利升旗的最後一道堅實保障,他把保障順利升旗這件事看得比個人的榮譽甚至生死更重要。

I. 五星紅旗是誰設計的

五星紅旗的由來 1949年9月27日,五星紅旗被確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為了讓新中國的旗幟在開國大典上升起,1949分年6月15日,新政協籌委會召開第一次會議,將擬定國旗的工作提到了議事日程,並決定成立第六小組專門負責。 全國政協辦公廳退休幹部彭光回憶說:「第六小組1949年7月4日在中南海勤政殿召開會議,決定在全國范圍內發布《國旗徵集啟事》,報籌備會的常委主任、副主任批准後在《人民日報》、《解放日報》等各大報紙同時發表。」 在短短的30天里,海內外3000多幅國旗設計圖案寄到籌備會。無論是開國元勛還是普通職員,無論是9歲學童還是耄耋老人,人們在對共和國未來旗幟的描繪中,傾訴著從奴隸至主人的豪情。其中第32號方案咐起了代表們的重視。 五星紅旗圖案設計者曾聯松說:「1949年7月份,我在報紙上看到徵稿啟事後,我的心情就很激動。考慮到中國的茫茫長夜從此一去不復返了,朝霞滿天啊,新中國就要誕生了,山迴路轉,祖國的前程就非常遠大光明,因此就決心響應號召,設計了國旗。」 第六小組同意採用這個方案,並對象徵意義作了修改:第一項紅色代表革命;第二項五星代表革命人民大團結。 1949年9月27日,新政協形成決議,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為五星紅旗。 第一面五星紅旗縫制任務交給了這些普通人。 原北京工藝美術社工人趙文瑞說:「綢子買的時候可麻煩了,瑞玞祥跑去說沒有寬的料。都是小窄料啊,那時候沒寬的。我讓他改,他說這可沒法改,不會織寬的,做的那窄。完了我在地上爬(著縫)吧。」 北京有色金民總公司離休幹部宋樹信說:「製作國旗的任務是北京市下達的,我當時在北京市直接領導下的永茂實業公司供銷科。我們做國旗時發動了北京市所有的縫紉社、裁縫鑄。當時做了多少萬面。到了29號,我們經理曾樹德同志他跟我談,說毛主席親自升的第一面國旗(的縫制)就是10月1號,這個任務、政治任務就交給咱們了,一定要完成,跟我講。我說行,保證,保證完成。」 第六個組精心設計了開國大典上升旗的具體方案。時任新政協籌委會第六小組秘書彭光涵說:「這個國旗是主席升的,不能夠其他人都拿著國旗,那樣的話就不好了。就講大家要把所有的國旗都包起來,就是各個遊行隊伍,各個群眾,都把國旗要包起來,等主席把這面旗子升上去時,然後大家都拔旗子一下嘩地展開。所以那個場面就變成都是國旗了。

J. 開國大典上,設計自動升旗的人是誰

林治遠

閱讀全文

與開國大典升旗裝置誰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閥門材質出現問題怎麼寫報告 瀏覽:741
湖北重力鑄造怎麼樣 瀏覽:122
加葯裝置設計計算 瀏覽:877
張家港什麼五金固定設備廠 瀏覽:578
輔助人工採摘機械裝置發展綜述 瀏覽:244
轎車儀表盤上怎麼打開車速顯示 瀏覽:168
自控設計滯後校正裝置 瀏覽:258
低溫多效蒸發結晶動態模擬實驗裝置 瀏覽:863
鑄造塑料膜是什麼材質 瀏覽:763
繪制實驗室製取氯的裝置圖 瀏覽:596
美術設備與美術器材有什麼不同 瀏覽:619
海爾冰箱冷不製冷了什麼原因 瀏覽:919
水表旁邊的閥門怎麼更換 瀏覽:812
冰箱製冷為什麼會喘氣 瀏覽:855
電腦增加網速要用什麼儀器 瀏覽:421
硫燃燒實驗改進裝置方法圖片 瀏覽:816
企業廠房設備租金收入怎麼入賬 瀏覽:842
儀表台可以放什麼東西 瀏覽:559
煤氣閥門平著是關 瀏覽:813
中山和益五金製品廠 瀏覽: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