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設計一個電子裝置的相關論文

設計一個電子裝置的相關論文

發布時間:2022-04-24 18:45:01

❶ 電子技術畢業論文

全文地址 http://www.lwenwang.cn/html/data/769.htm
摘要:簡述了生物感測器尤其是微生物感測器近年來在發酵工業及環境監測領域中的研究與應用,對其發展前景及市場化作了預測及展望。生物電極是以固定化生物體組成作為分子識別元件的敏感材料,與氧電極、膜電極和燃料電極等構成生物感測器,在發酵工業、環境監測、食品監測、臨床醫學等方面得到廣泛的應用。生物感測器專一性好、易操作、設備簡單、測量快速准確、適用范圍廣。隨著固定化技術的發展,生物感測器在市場上具有極強的競爭力。

關鍵詞:生物感測器;發酵工業;環境監測。

一、 引言
從1962年,Clark和Lyons最先提出生物感測器的設想距今已有40 年。生物感測器在發酵工藝、環境監測、食品工程、臨床醫學、軍事及軍事醫學等方面得到了深度重視和廣泛應用。在最初15年裡,生物感測器主要是以研製酶電極製作的生物感測器為主,但是由於酶的價格昂貴並不夠穩定,因此以酶作為敏感材料的感測器,其應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近些年來,微生物固定化技術的不斷發展,產生了微生物電極。微生物電極以微生物活體作為分子識別元件,與酶電極相比有其獨到之處。它可以克服價格昂貴、提取困難及不穩定等弱點。此外,還可以同時利用微生物體內的輔酶處理復雜反應。而目前,光纖生物感測器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而且隨著聚合酶鏈式反應技術(PCR)的發展,應

用PCR的DNA生物感測器也越來越多。

二、 研究現狀及主要應用領域
1、 發酵工業
各種生物感測器中,微生物感測器最適合發酵工業的測定。因為發酵過程中常存在對酶的干擾物質,並且發酵液往往不是清澈透明的,不適用於光譜等方法測定。而應用微生物感測器則極有可能消除干擾,並且不受發酵液混濁程度的限制。同時,由於發酵工業是大規模的生產,微生物感測器其成本低設備簡單的特點使其具有極大的優勢。

(1). 原材料及代謝產物的測定

微生物感測器可用於原材料如糖蜜、乙酸等的測定,代謝產物如頭孢黴素、谷氨酸、甲酸、甲烷、醇類、青黴素、乳酸等的測定。測量的原理基本上都是用適合的微生物電極與氧電極組成,利用微生物的同化作用耗氧,通過測量氧電極電流的變化量來測量氧氣的減少量,從而達到測量底物濃度的目的。

在各種原材料中葡萄糖的測定對過程式控制制尤其重要,用熒光假單胞菌(Psoudomonas fluorescens)代謝消耗葡萄糖的作用,通過氧電極進行檢測,可以估計葡萄糖的濃度。這種微生物電極和葡萄糖酶電極型相比,測定結果是類似的,而微生物電極靈敏度高,重復實用性好,而且不必使用昂貴的葡萄糖酶。

當乙酸用作碳源進行微生物培養時,乙酸含量高於某一濃度會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因此需要在線測定。用固定化酵母(Trichosporon brassicae),透氣膜和氧電極組成的微生物感測器可以測定乙酸的濃度。

此外,還有用大腸桿菌(E.coli)組合二氧化碳氣敏電極,可以構成測定谷氨酸的微生物感測器,將檸檬酸桿菌完整細胞固定化在膠原蛋白膜內,由細菌—膠原蛋白膜反應器和組合式玻璃電極構成的微生物感測器可應用於發酵液中頭孢酶素的測定等等。

(2). 微生物細胞總數的測定

在發酵控制方面,一直需要直接測定細胞數目的簡單而連續的方法。人們發現在陽極表面,細菌可以直接被氧化並產生電流。這種電化學系統已應用於細胞數目的測定,其結果與傳統的菌斑計數法測細胞數是相同的[1]。

(3). 代謝試驗的鑒定

傳統的微生物代謝類型的鑒定都是根據微生物在某種培養基上的生長情況進行的。這些實驗方法需要較長的培養時間和專門的技術。微生物對底物的同化作用可以通過其呼吸活性進行測定。用氧電極可以直接測量微生物的呼吸活性。因此,可以用微生物感測器來測定微生物的代謝特徵。這個系統已用於微生物的簡單鑒定、微生物培養基的選擇、微生物酶活性的測定、廢水中可被生物降解的物質估計、用於廢水處理的微生物選擇、活性污泥的同化作用試驗、生物降解物的確定、微生物的保存方法選擇等[2]。

2、 環境監測
(1). 生化需氧量的測定
生化需氧量(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BOD)的測定是監測水體被有機物污染狀況的最常用指標。常規的BOD測定需要5天的培養期,操作復雜、重復性差、耗時耗力、干擾性大,不宜現場監測,所以迫切需要一種操作簡單、快速准確、自動化程度高、適用廣的新方法來測定。目前,有研究人員分離了兩種新的酵母菌種SPT1和SPT2,並將其固定在玻璃碳極上以構成微生物感測器用於測量BOD,其重復性在±10%以內。將該感測器用於測量紙漿廠污水中BOD的測定,其測量最小值可達2 mg/l,所用時間為5min[3]。還有一種新的微生物感測器,用耐高滲透壓的酵母菌種作為敏感材料,在高滲透壓下可以正常工作。並且其菌株可長期乾燥保存,浸泡後即恢復活性,為海水中BOD的測定提供了快捷簡便的方法[4]。

除了微生物感測器,還有一種光纖生物感測器已經研製出來用於測定河水中較低的BOD值。該感測器的反應時間是15min,最適工作條件為30°C,pH=7。這個感測器系統幾乎不受氯離子的影響(在1000mg/l范圍內),並且不被重金屬(Fe3+、Cu2+、Mn2+、Cr3+、Zn2+)所影響。該感測器已經應用於河水BOD的測定,並且獲得了較好的結果[4]。

現在有一種將BOD生物感測器經過光處理(即以TiO2作為半導體,用6 W燈照射約4min)後,靈敏度大大提高,很適用於河水中較低BOD的測量[5]。同時,一種緊湊的光學生物感測器已經發展出來用於同時測量多重樣品的BOD值。它使用三對發光二極體和硅光電二極體,假單胞細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用光致交聯的樹脂固定在反應器的底層,該測量方法既迅速又簡便,在4℃下可使用六周,已經用於工廠廢水處理的過程中[5]。

(2). 各種污染物的測定
常用的重要污染指標有氨、亞硝酸鹽、硫化物、磷酸鹽、致癌物質與致變物質、重金屬離子、酚類化合物、表面活性劑等物質的濃度。目前已經研製出了多種測量各類污染物的生物感測器並已投入實際應用中了。

測量氨和硝酸鹽的微生物感測器,多是用從廢水處理裝置中分離出來的硝化細菌和氧電極組合構成。目前有一種微生物感測器可以在黑暗和有光的條件下測量硝酸鹽和亞硝酸鹽(NOx-),它在鹽環境下的測量使得它可以不受其他種類的氮的氧化物的影響。用它對河口的NOx-進行了測量,其效果較好[6]。

硫化物的測定是用從硫鐵礦附近酸性土壤中分離篩選得到的專性、自養、好氧性氧化硫硫桿菌製成的微生物感測器。在pH=2.5、31℃時一周測量200餘次,活性保持不變,兩周後活性降低20%。感測器壽命為7天,其設備簡單,成本低,操作方便。目前還有用一種光微生物電極測硫化物含量,所用細菌是Chromatium.SP,與氫電極連接構成[7]。

最近科學家們在污染區分離出一種能夠發熒光的細菌,此種細菌含有熒光基因,在污染源的刺激下能夠產生熒光蛋白,從而發出熒光。可以通過遺傳工程的方法將這種基因導入合適的細菌內,製成微生物感測器,用於環境監測。現在已經將熒光素酶導入大腸桿菌(E.coli)中,用來檢測砷的有毒化合物[8]。

水體中酚類和表面活性劑的濃度測定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目前,有9種革蘭氏陰性細菌從西西伯利亞石油盆地的土壤中分離出來,以酚作為唯一的碳源和能源。這些菌種可以提高生物感測器的感受器部分的靈敏度。它對酚的監測極限為5 ´10-9mol。該感測器工作的最適條件為:pH=7.4、35℃,連續工作時間為30h[9]。還有一種假單胞菌屬(Pseudomonas rathonis)製成的測量表面活性劑濃度的電流型生物感測器,將微生物細胞固定在凝膠(瓊脂、瓊脂糖和海藻酸鈣鹽)和聚乙醇膜上,可以用層析試紙GF/A,或者是谷氨酸醛引起的微生物細胞在凝膠中的交聯,長距離的保持它們在高濃度表面活性劑檢測中的活性和生長力。該感測器能在測量結束後很快的恢復敏感元件的活性[10]。

還有一種電流式生物感測器,用於測定有機磷殺蟲劑,使用的是人造酶。利用有機磷殺蟲劑水解酶,對硝基酚和二乙基酚的測量極限為100´10-9mol,在40℃只要4min[11]。還有一種新發展起來的磷酸鹽生物感測器,使用丙酮酸氧化酶G,與自動系統CL-FIA台式電腦結合,可以檢測(32~96)´10-9mol的磷酸鹽,在25°C下可以使用兩周以上,重復性高[12]。

最近,有一種新型的微生物感測器,用細菌細胞作為生物組成部分,測定地表水中壬基酚(nonyl-phenol etoxylate --NP-80E)的含量。用一個電流型氧電極作感測器,微生物細胞固定在氧電極上的透析膜上,其測量原理是測量毛孢子菌屬(Trichosporum grablata)細胞的呼吸活性。該生物感測器的反應時間為15~20min,壽命為7~10天(用於連續測定時)。在濃度范圍0.5~6.0mg/l內,電信號與NP-80E濃度呈線性關系,很適合於污染的地表水中分子表面活性劑的檢測[13]。

除此之外,污水中重金屬離子濃度的測定也是不容忽視的。目前已經成功設計了一個完整的,基於固定化微生物和生物體發光測量技術上的重金屬離子生物有效性測定的監測和分析系統。將弧菌屬細菌(Vibrio fischeri)體內的一個操縱子在一個銅誘導啟動子的控制下導入產鹼桿菌屬細菌(Alcaligenes eutrophus (AE1239))中,細菌在銅離子的誘導下發光,發光程度與離子濃度成正比。將微生物和光纖一起包埋在聚合物基質中,可以獲得靈敏度高、選擇性好、測量范圍廣、儲藏穩定性強的生物感測器。目前,這種微生物感測器可以達到最低測量濃度1´10-9mol[14]。

還有一種專門測量銅離子的電流型微生物感測器。它用酒釀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重組菌株作為生物元件,這些菌株帶有酒釀酵母CUP1基因上的銅離子誘導啟動子與大腸桿菌lacZ基因的融合體。其工作原理,首先是CUP1啟動子被Cu2+誘導,隨後乳糖被用作底物進行測量。如果Cu2+存在於溶液中,這些重組體細菌就可以利用乳糖作為碳源,這將導致這些好氧細胞需氧量的改變。該生物感測器可以在濃度范圍(0.5~2)´10-3mol范圍內測定CuSO4溶液。目前已經將各類金屬離子誘導啟動子轉入大腸桿菌中,使得大腸桿菌會在含有各種金屬離子的的溶液中出現發光反應。根據它發光的強度可以測定重金屬離子的濃度,其測量范圍可以從納摩爾到微摩爾,所需時間為60~100min[15][16]。

用於測量污水中鋅濃度的生物感測器也已經研製成功,使用嗜鹼性細菌Alcaligenes cutrophus,並用於對污水中鋅的濃度和生物有效性進行測量,其結果令人滿意[17]。

估測河口出水流污染情況的海藻感測器是由一種螺旋藻屬藍細菌( cyanobacterium Spirlina subsalsa)和一個氣敏電極構成的。通過監測光合作用被抑制的程度來估測由於環境污染物的存在而引起水的毒性變化。以標准天然水為介質,對三種主要污染物(重金屬、除草劑、氨基甲酸鹽殺蟲劑)的不同濃度進行了測定,均可監測到它們的有毒反應,重復性和再生性都很高[18]。

近來由於聚合酶鏈式反應技術(PCR)的迅猛發展及其在環境監測方面的廣泛應用,不少科學家開始著手於將它與生物感測器技術結合應用。有一種應用PCR技術的DNA壓電生物感測器,可以測定一種特殊的細菌毒素。將生物素醯化的探針固定在裝有鏈酶抗生素鉑金錶面的石英晶體上,用1´10-6mol的鹽酸可以使循環式測量在同一晶體表面進行。用細菌中提取的DNA樣品進行同樣的雜交反應並由PCR放大,產物為氣單胞菌屬(Aeromonas hydrophila)的一種特殊基因片斷。這種壓電生物感測器可以鑒別樣品中是否含有這種基因,這為從水樣中檢測是否含帶有這種病原的各種氣單胞菌提供了可能[19]。

還有一種通道生物感測器可以檢測浮游植物和水母等生物體產生的腰鞭毛蟲神經毒素等毒性物質,目前已經能夠測量在一個浮游生物細胞內含有的極微量的PSP毒素[20]。DNA感測器也在迅速的得到應用,目前有一種小型化DNA生物感測器,能將DNA識別信號轉換為電信號,用於測量水樣中隱孢子和其他水源傳染體。該感測器著重於改進核酸的識別作用和加強該感測器的特異性和靈敏性,並尋求將雜交信號轉化為有用信號的新方法,目前研究工作為識別裝置和轉換裝置的一體化[21]。

❷ 求一篇數字電子技術論文

1.1 電子技術的發展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類的進步,電子技術已經成了各種工程技術的核心,特別是進入信息時代以來,電子技術更是成了基本技術,其具體應用領域涵蓋了通信領域、控制系統、測試系統、計算機等等各行各業。

電子技術的出現和應用,使人類進入了高新技術時代,電子技術誕生的歷史雖短,但深入的領域卻是最廣最深,而且成為人類探索宇宙宏光世界和微觀世界的物質技術和基礎。電子科學技術是人類在生產斗爭和科學實驗中發展起來的。1883年美國發明家愛迪生發現了熱電子效應,隨後在1904年弗萊明利用這個效應製成了電子二極體,並證實了電子管具有「閥門」作用,它首先被用於無線電檢波。1906年美國的德福雷斯在弗萊明的二極體中放進了第三電極—柵極而發明了電子三極體,從而建樹了早期電子技術上最重要的里程碑。半個多世紀以來,電子管在電子技術中立下了很大功勞;但是電子管畢竟成本高,製造繁,體積大,耗電多,從1948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的幾位研究人員發明晶體管以來,在大多數領域中已逐漸用晶體管來取代電子管。但是,我們不能否定電子管的獨特優點,在有些裝置中,不論從穩定性、經濟性或功率上考慮,還需要採用電子管。

集成電路的第一個樣品是在1958年見諸於世的。集成電路的出現和應用,標志著電子技術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它實現了材料、元件、電路三者之間的統一;同傳統的電子元件的設計與生產方式、電路的結構形式有著本質的不同。隨著集成電路製造工藝的進步,集成度越來越高,出現了在規模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例如可在一塊6平方毫米的矽片上製成一個完整的計算機),進一步顯示出集成電路的優越性。按元器件集成度(晶元上所集成的元件數量)分為小規模集成電路(100個元件以上)SSI、中規模集成電路(100—1000個元件)MSI,大規模集成電路(1000—100000個元件)LSI,超大規模集成電路(100000個以上元件)VLSI等四種,現在集成度已達到數千億。

隨著半導體技術的發展和科學研究、生產、管理和生活等方面的要求,電子計算機應時而興起,並且日益完善。從1946年誕生第一台電子計算機以來,已經經歷了電子管、晶體管、集成電路及大規模集成電路、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每秒運算速度已達百億次。現在正在研究開發第五代計算機(人工智慧計算機),他們不依靠程序工作,而是依靠人工智慧工作。特別是從70年代微型計算機以來,由於價廉、方便、可靠、小巧,大大加快了電子計算機的普及速度。例如個人計算機,它從誕生至今不過經歷十多年時間,但是它的發展卻跨越了多個階段,走進了千家萬戶。集計算機、電視、電話、傳真機、音響等於一體的多媒體計算機也紛紛問世。以多媒體計算機、光纖電纜和互聯網路為基礎的信息高速公路已成為計算機誕生以來的又一次信息變革。未來的人工智慧更將給人們的生活與工作方式帶來前所未有的變化,隨身攜帶微型計算機已成為一種時尚。

數字控制和數字測量也在不斷發展和得到日益廣泛的應用。數字控制機床1952年研製出來以後,發展更快。「加工中心」多工序數字控制機床和「自適應」
數字控制機床相繼出現。目前利用電子計算機對幾十台乃至上百台數字控制機床進行集中控制也已經實現。由於大功率半導體器件的製造工藝日益完善,電力電子技術已是當今一門發展迅速、方興未艾的科學技術,應用於中頻電源、變頻調速、直流輸電、不間斷電源等諸多方面,使半導體進入了強電領域。

電子水準是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標志,由於工業是實現現代化的重要物質基礎。電子工業的發展速度和技術水平,特別是電子計算機的高度發展及其在生產領域的廣泛應用,直接影響到工業、農業、科學技術和國防建設,關系著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速度和國家的安危;也直接影響到億萬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關系著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

為了進一步減小器件體積、提高器件性能,人們不斷尋找先進電子材料。現在已經發現的先進的電子材料有:仿生智能材料、納米材料、先進復合材料、低維材料(量子點、量子線巴基球和巴基管)、高溫超導材料和生物電子材料等,先進電子材料正應用於新型電子器件的製造之中。新型電子材料的問世,將使電子技術向更高層次發展,這些材料將使今後的電子器件具有功能化、智能化、結構功能一體化,使電子器件尺寸進一步縮小,功能更全,運算速度更快,為分子器件、單電子器件、分子計算機和生物計算機打下了基礎。 幾乎在所有的電子電路中,都要用到半導體二極體,它在許多的電路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它是誕生最早的半導體器件之一,其應用也非常廣泛。
二極體種類有很多,按照所用的半導體材料,可分為鍺二極體(Ge管)和硅二極體(Si管)。根據其不同用途,可分為檢波二極體、整流二極體、穩壓二極體、開關二極體、隔離二極體、肖特基二極體、發光二極體等。按照管芯結構,又可分為點接觸型二極體、面接觸型二極體及平面型二極體。點接觸型二極體是用一根很細的金屬絲壓在光潔的半導體晶片表面,通以脈沖電流,使觸絲一端與晶片牢固地燒結在一起,形成一個「PN結」。由於是點接觸,只允許通過較小的電流(不超過幾十毫安),適用於高頻小電流電路,如收音機的檢波等。面接觸型二極體的「PN結」面積較大,允許通過較大的電流(幾安到幾十安),主要用於把交流電變換成直流電的「整流」電路中。平面型二極體是一種特製的硅二極體,它不僅能通過較大的電流,而且性能穩定可靠,多用於開關、脈沖及高頻電路中。

❸ 求一篇電子電路設計論文~~~

電子式多功能電能表的設計與實現

本文闡述了電子式多功能電能表的設計方法、硬體設計的技術關鍵和軟體設計流程。並以NEC的uPD78F0338單片機為例,實現了一款具有四種費率、六條負荷曲線和兩套費率結構的三相四線電子式多功能電能表
電子式多功能電能表主要針對國內市場三相用電的工業用戶。隨著電力行業改革深入,工業三相用電對多功能電能表的需求大量增加。目前國內多功能表種類少、價格較高、功能不完善,往往僅是針對某些地區的特定要求開發,缺乏通用性,某些產品未能完全達到國標的要求。本文介紹的電子式多功能電能表正是為了適應這種市場需求而設計的。
這是一款智能型高科技電能計量產品,該表可以同時計量正/反向有功電能、正/反向無功電能、四象限無功電能,還具有多費率控制,負荷曲線記錄,各相失壓、過壓、頻率超限記錄,數據LCD顯示等多種功能。主站可以通過RS-485匯流排或手持紅外抄表器對該電表進行查表、設表、抄表等操作。
軟體代碼全部採用C/C++語言編寫,編碼效率高,可維護性好,便於實現模塊化設計,可根據用戶的需求方便地對功能模塊進行裁剪。而且代碼經過優化,其生成的目標代碼大小和執行效率已與匯編代碼相差無幾。該產品的技術指標全面符合GB/T 17215-1998《1級和2級靜止式交流有功電度表》、DL/T614-1997《多功能電能表》和DL/T645—1997《多功能電能表通信規約》的要求。

多功能電能表的總體結構和硬體設計

多功能表總體結構
電子式多功能電能表硬體的核心MCU主控制器,它負責按鍵輸入掃描、工作狀態檢測,計量數據的讀入、計算和存儲、電表參數的現場配置以及與外界的通信控制等。其主要功能單元包括MCU主控制器單元、電量計量模塊、紅外和RS—485通信模塊、校表模塊、EEPROM存儲陣列等;其他輔助模塊主要有:時鍾日歷電路、工作異常報警電路、按鍵輸入電路、復位和看門狗電路、開關電源模塊和後備電池電路、大屏幕液晶顯示模塊和LED顯示模塊。多功能表總體結構框圖如圖1所示。

高性能主控制器單元
主控制器採用NEC公司8位單片機中的高檔產品uPD78P0338。該款單片機為120腳QFP封裝,單片集成有60KBFlash、一個非同步通信串列口、40x4段LCD驅動器、高達10MHz的匯流排時鍾和10路10位精度的ADC,並可通過簡單的介面進行在系統編程,極大地方便在線調試和軟體升級。並且支持高級語言,較好地滿足了多功能表任務繁多、數據量龐大、演算法較復雜的功能要求。

串口復用通信單元
通信電路模塊主要包括TSOPl838紅外接收頭、紅外發射二極體、載波電路、MAX487專用485收發電路、驅動/開關二極體和其他元件。
本電能表為便於用戶抄表,設計有紅外本地抄表和RS-485集中抄表兩種串列抄表方式,因為uPD78F0338僅有一個串口,故通信電路設計時採用串口復用技術。由9012、9014和若干電阻等器件組成互補開關,由MCU的一個I/O口來控制紅外和RS-485通信方式的切換,如圖2所示。

高精度電量計量模塊
計量模塊由高精度專用電能計量晶元SA9904,電流互感器和其他外圍電路元件組成。SA9904是Sames公司生產的一款三相雙向功率/電能計量晶元,可以計量有功/無功功率、電壓、頻率、相序異常等,可以單獨計量每一相的用電信息,符合IEC521/1036標准,可達到1級交流電能表的精度要求,各數據寄存器具有24位精度,可通過三線SPI介面與CPU交換數據。從而可以較好地適應多功能表需要計量多種電量數據的要求。SA9904引腳及其外圍電路圖如圖3所示。

其中,CLK、DO、DI構成與MCU控制器的介面,用於傳輸控制命令和測得的電量數據,IIps、IIPt、IIPr用來對電流取樣,IVPl、IVP2、IVP3用來對電壓取樣。

時鍾日歷模塊
時鍾電路採用EPSON生產的RTC-4553實時時鍾晶元。內部集成了32.768kHz的石英晶體振盪器,簡化外圍電路,並可以根據需要進行自由設置以得到較高的頻率;同時集成有時鍾和日歷計數器,可選擇24或12小時顯示模式,時鍾可通過軟體方式進行間隔30秒的調整,並提供0.1Hz或1024Hz的定時脈沖輸出,以便於在電能表的外部對時鍾精度進行定期檢查。RTC-4553引腳及其外圍電路圖如圖4所示。
其中,SCK、Sin、Sout與主處理器介面,用於發送控制指令或者傳輸日期時間數據,本系統日歷時鍾模塊採用電池作後備電源,以確保在停電狀態下,日期時間的准確無誤。

多功能電能表的軟體設計

數據結構設計
多功能電能表涉及的數據類型種類繁多。按位元組分包括單位元組、雙位元組、三位元組、四位元組和六位元組等,按表徵的意義分有時間、時刻、電壓、電流、有功功率、無功功率、有功電能、無功電能、次數、功率因數、門限、狀態字、系數、表號等。復雜的數據類型對數據結構的設計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本實現方案通過採用多種數據定址方式和多種類型存儲器較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

數據結構設計要點
系統的數據存放方式有:內部ROM、RAM和外掛EEPROM。
內部ROM用來存放大量的常數表格,RAM用於存放臨時變數和堆棧,本方案需要2.5KB左右的RAM,串列EEPROM則存儲各種用戶電量數據和設表參數,通過12C匯流排與CPU交換數據,電能表按設計需求的最大要求大約需要250KB的EEPROM,本方案採用8片256位EEPROM通過級聯來實現。

數據定址方式

EEPROM數據訪問採用兩種方式;直接地址訪問,通過數據的EEPROM地址直接讀寫數據;數據ID定址,通過數據的編碼讀寫數據。

通信口復用功能設計

紅外通信和RS-485共用一個串列口(RxD/TxD)通信,由於串列口通信開始都有一低電平位(0),因此將紅外接收端(與485接收端用一三極體隔開)引到一中斷引腳INTP1,通過其引發的中斷可判斷串列口數據是否來自紅外。發送時按時應方式發送,使其不互相干擾。由於紅外通信和遙控接收用同一接收管,因此在判斷紅外來源的中斷中啟動定時器INTTM4檢測紅外接收端,如果檢測到脈沖寬度為9ms或0.56ms,則判斷為紅外遙控,並根據定時檢測遙控編碼;否則判斷為紅外產生的串列口接收中斷,並將定時檢測關閉。
紅外38.4kHz調制信號由CPU內部分頻輸出(P05/PCL)。f=fx/27=4.9152/128=38.4kHz。
因紅外發送位元組之間可選有15~20ms的延時,而485通信則不需要延時。數據發送在發送中斷中進行,紅外通信在發送操作後立即關閉發送中斷允許,待延時時間到後再允許發送中斷。

多功能表程序流程圖
多功能表主程序流程主要包括初始化、數據校驗、負荷曲線修補和事務處理等,其流程圖如圖5所示。
日常事務處理流程集中體現了多功能表的大部分主要功能,包括費率處理、計量數據採集及處理、自動抄表、電能脈沖輸出、校表模塊和掉電檢測及處理模塊等,其流程圖如圖6所示。

❹ 求電子技術論文

現代電力電子技術淺探

電力電子技術是研究採用電力電子器件實現對電能的控制和變換的科學,是介於電氣工程三大主要領域——電力、電子和控制之間的交叉學科,在電力、工業、交通、航空航天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電力電子技術的應用已經深入到工業生產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成為傳統產業和高新技術領域不可缺少的關鍵技術,可以有效地節約能源。
一、電力電子技術的發展
現代電力電子技術的發展方向,是從以低頻技術處理問題為主的傳統電力電子學,向以高頻技術處理問題為主的現代電力電子學方向轉變。電力電子技術起始於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硅整流器件,其發展先後經歷了整流器時代、逆變器時代和變頻器時代,並促進了電力電子技術在許多新領域的應用。八十年代末期和九十年代初期發展起來的、以功率MOSFET和IGBT為代表的、集高頻、高壓和大電流於一身的功率半導體復合器件,表明傳統電力電子技術已經進入現代電力電子時代。
1、整流器時代
大功率的工業用電由工頻(50Hz)交流發電機提供,但是大約20%的電能是以直流形式消費的,其中最典型的是電解(有色金屬和化工原料需要直流電解)、牽引(電氣機車、電傳動的內燃機車、地鐵機車、城市無軌電車等)和直流傳動(軋鋼、造紙等)三大領域。大功率硅整流器能夠高效率地把工頻交流電轉變為直流電,因此在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大功率硅整流管和晶閘管的開發與應用得以很大發展。當時國內曾經掀起了-股各地大辦硅整流器廠的熱潮,目前全國大大小小的製造硅整流器的半導體廠家就是那時的產物。
2、逆變器時代
七十年代出現了世界范圍的能源危機,交流電機變頻惆速因節能效果顯著而迅速發展。變頻調速的關鍵技術是將直流電逆變為0~100Hz的交流電。在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隨著變頻調速裝置的普及,大功率逆變用的晶閘管、巨型功率晶體管(GTR)和門極可關斷晶閘管(GT0)成為當時電力電子器件的主角。類似的應用還包括高壓直流輸出,靜止式無功功率動態補償等。這時的電力電子技術已經能夠實現整流和逆變,但工作頻率較低,僅局限在中低頻范圍內。
3、變頻器時代
進入八十年代,大規模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的迅猛發展,為現代電力電子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將集成電路技術的精細加工技術和高壓大電流技術有機結合,出現了一批全新的全控型功率器件、首先是功率M0SFET的問世,導致了中小功率電源向高頻化發展,而後絕緣門極雙極晶體管(IGBT)的出現,又為大中型功率電源向高頻發展帶來機遇。MOSFET和IGBT的相繼問世,是傳統的電力電子向現代電力電子轉化的標志。據統計,到1995年底,功率M0SFET和GTR在功率半導體器件市場上已達到平分秋色的地步,而用IGBT代替GTR在電力電子領域巳成定論。新型器件的發展不僅為交流電機變頻調速提供了較高的頻率,使其性能更加完善可靠,而且使現代電子技術不斷向高頻化發展,為用電設備的高效節材節能,實現小型輕量化,機電一體化和智能化提供了重要的技術基礎。
二、電力電子技術的應用
1、一般工業
工業中大量應用各種交直流電動機。直流電動機有良好的調速性能,給其供電的可控整流電源或直流斬波電源都是電力電子裝置。近年來,由於電力電子變頻技術的迅速發展,使得交流電機的調速性能可與直流電機相媲美,交流調速技術大量應用並占據主導地位。大至數千kW的各種軋鋼機,小到幾百W的數控機床的伺服電機,以及礦山牽引等場合都廣泛採用電力電子交直流調速技術。一些對調速性能要求不高的大型鼓風機等近年來也採用了變頻裝置,以達到節能的目的。還有些不調速的電機為了避免起動時的電流沖擊而採用了軟起動裝置,這種軟起動裝置也是電力電子裝置。電化學工業大量使用直流電源,電解鋁、電解食鹽水等都需要大容量整流電源。電鍍裝置也需要整流電源。電力電子技術還大量用於冶金工業中的高頻、中頻感應加熱電源、淬火電源及直流電弧爐電源等場合。
2、交通運輸
電氣化鐵道中廣泛採用電力電子技術。電氣機車中的直流機車中採用整流裝置,交流機車採用變頻裝置。直流斬波器也廣泛用於鐵道車輛。在未來的磁懸浮列車中,電力電子技術更是一項關鍵技術。除牽引電機傳動外,車輛中的各種輔助電源也都離不開電力電子技術。電動汽車的電機靠電力電子裝置進行電力變換和驅動控制,其蓄電池的充電也離不開電力電子裝置。一台高級汽車中需要許多控制電機,它們也要靠變頻器和斬波器驅動並控制。飛機、船舶需要很多不同要求的電源,因此航空和航海都離不開電力電子技術。如果把電梯也算做交通運輸,那麼它也需要電力電子技術。以前的電梯大都採用直流調速系統,而近年來交流變頻調速已成為主流。

3、電力系統
電力電子技術在電力系統中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據估計,發達國家在用戶最終使用的電能中,有60%以上的電能至少經過一次以上電力電子變流裝置的處理。電力系統在通向現代化的進程中,電力電子技術是關鍵技術之一。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如果離開電力電子技術,電力系統的現代化就是不可想像的。直流輸電在長距離、大容量輸電時有很大的優勢,其送電端的整流閥和受電端的逆變閥都採用晶閘管變流裝置。近年發展起來的柔性交流輸電(FACTS)也是依靠電力電子裝置才得以實現的。無功補償和諧波抑制對電力系統有重要的意義。晶閘管控制電抗器(TCR)、晶閘管投切電容器(TSC)都是重要的無功補償裝置。近年來出現的靜止無功發生器(SVG)、有源電力濾波器(APF)等新型電力電子裝置具有更為優越的無功功率和諧波補償的性能。在配電網系統,電力電子裝置還可用於防止電網瞬時停電、瞬時電壓跌落、閃變等,以進行電能質量控制,改善供電質量。
在變電所中,給操作系統提供可靠的交直流操作電源,給蓄電池充電等都需要電力電子裝置。
4、電子裝置用電源
各種電子裝置一般都需要不同電壓等級的直流電源供電。通信設備中的程式控制交換機所用的直流電源以前用晶閘管整流電源,現在已改為採用全控型器件的高頻開關電源。大型計算機所需的工作電源、微型計算機內部的電源現在也都採用高頻開關電源。在各種電子裝置中,以前大量採用線性穩壓電源供電,由於高頻開關電源體積小、重量輕、效率高,現在已逐漸取代了線性電源。因為各種信息技術裝置都需要電力電子裝置提供電源,所以可以說信息電子技術離不開電力電子技術。
5、家用電器
照明在家用電器中佔有十分突出的地位。由於電力電子照明電源體積小、發光效率高、可節省大量能源,通常被稱為「節能燈」,它正在逐步取代傳統的白熾燈和日光燈。變頻空調器是家用電器中應用電力電子技術的典型例子。電視機、音響設備、家用計算機等電子設備的電源部分也都需要電力電子技術。此外,有些洗衣機、電冰箱、微波爐等電器也應用了電力電子技術。電力電子技術廣泛用於家用電器使得它和我們的生活變得十分貼近。
6、其他
不間斷電源(UPS)在現代社會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用量也越來越大,在電力電子產品中已佔有相當大的份額。航天飛行器中的各種電子儀器需要電源,載人航天器中為了人的生存和工作,也離不開各種電源,這些都必需採用電力電子技術。傳統的發電方式是火力發電、水力發電以及後來興起的核能發電。能源危機後,各種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及新型發電方式越來越受到重視。其中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的發展較快,燃料電池更是備受關注。太陽能發電和風力發電受環境的制約,發出的電力質量較差,常需要儲能裝置緩沖,需要改善電能質量,這就需要電力電子技術。當需要和電力系統聯網時,也離不開電力電子技術。為了合理地利用水力發電資源,近年來抽水儲能發電站受到重視。其中的大型電動機的起動和調速都需要電力電子技術。超導儲能是未來的一種儲能方式,它需要強大的直流電源供電,這也離不開電力電子技術。核聚變反應堆在產生強大磁場和注入能量時,需要大容量的脈沖電源,這種電源就是電力電子裝置。科學實驗或某些特殊場合,常常需要一些特種電源,這也是電力電子技術的用武之地。以前電力電子技術的應用偏重於中、大功率。現在,在1kW以下,甚至幾十W以下的功率范圍內,電力電子技術的應用也越來越廣,其地位也越來越重要。這已成為一個重要的發展趨勢,值得引起人們的注意。
總之,電力電子技術的應用范圍十分廣泛。從人類對宇宙和大自然的探索,到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再到我們的衣食住行,到處都能感受到電力電子技術的存在和巨大魅力。這也激發了一代又一代的學者和工程技術人員學習、研究電力電子技術並使其飛速發展。電力電子裝置提供給負載的是各種不同的直流電源、恆頻交流電源和變頻交流電源,因此也可以說,電力電子技術研究的也就是電源技術。電力電子技術對節省電能有重要意義。特別在大型風機、水泵採用變頻調速方面,在使用量十分龐大的照明電源等方面,電力電子技術的節能效果十分顯著,因此它也被稱為是節能技術。

相關論文,僅供參考。

希望對您有幫助。

❺ 電子類的畢業論文

以下均可參考,滿意給我加分,

1. 基於FX2N-48MRPLC的交通燈控制
2. 西門子PLC控制的四層電梯畢業設計論文
3. PLC電梯控制畢業論文
4. 基於plc的五層電梯控制
5. 松下PLC控制的五層電梯設計
6. 基於PLC控制的立體車庫系統設計
7. PLC控制的花樣噴泉
8. 三菱PLC控制的花樣噴泉系統
9. PLC控制的搶答器設計
10. 世紀星組態 PLC控制的交通燈系統
11. X62W型卧式萬能銑床設計
12. 四路搶答器PLC控制
13. PLC控制類畢業設計論文
14. 鐵路與公路交叉口護欄自動控制系統
15. 基於PLC的機械手自動操作系統
16. 三相非同步電動機正反轉控制
17. 基於機械手分選大小球的自動控制
18. 基於PLC控制的作息時間控制系統
19. 變頻恆壓供水控制系統
20. PLC在電網備用自動投入中的應用
21. PLC在變電站變壓器自動化中的應用
22. FX2系列PCL五層電梯控制系統
23. PLC控制的自動售貨機畢業設計論文
24. 雙恆壓供水西門子PLC畢業設計
25. 交流變頻調速PLC控制電梯系統設計畢業論文
26. 基於PLC的三層電梯控制系統設計
27. PLC控制自動門的課程設計
28. PLC控制鍋爐輸煤系統
29. PLC控制變頻調速五層電梯系統設計
30. 機械手PLC控制設計
31. 基於PLC的組合機床控制系統設計
32. PLC在改造z-3040型搖臂鑽床中的應用
33. 超高壓水射流機器人切割系統電氣控制設計
34. PLC在數控技術中進給系統的開發中的應用
35. PLC在船用牽引控制系統開發中的應用
36. 智能組合秤控制系統設計
37. S7-200PLC在數控車床控制系統中的應用
38. 自動送料裝車系統PLC控制設計
39. 三菱PLC在五層電梯控制中的應用
40. PLC在交流雙速電梯控制系統中的應用
41. PLC電梯控制畢業論文
42. 基於PLC的電機故障診斷系統設計
43. 歐姆龍PLC控制交通燈系統畢業論文
44. PLC在配料生產線上的應用畢業論文
45. 三菱PLC控制的四層電梯畢業設計論文
46. 全自動洗衣機PLC控制畢業設計論文
47. 工業洗衣機的PLC控制畢業論文
48. 《雙恆壓無塔供水的PLC電氣控制》
49. 基於三菱PLC設計的四層電梯控制系統
50. 西門子PLC交通燈畢業設計
51. 自動銑床PLC控制系統畢業設計
52. PLC變頻調速恆壓供水系統
53. PLC控制的行車自動化控制系統
54. 基於PLC的自動售貨機的設計
55. 基於PLC的氣動機械手控制系統
56. PLC在電梯自動化控制中的應用
57. 組態控制交通燈
58. PLC控制的升降橫移式自動化立體車庫
59. PLC在電動單梁天車中的應用
60. PLC在液體混合控制系統中的應用
61. 基於西門子PLC控制的全自動洗衣機模擬設計
62. 基於三菱PLC控制的全自動洗衣機
63. 基於plc的污水處理系統
64. 恆壓供水系統的PLC控制設計
65. 基於歐姆龍PLC的變頻恆壓供水系統設計
66. 西門子PLC編寫的花樣噴泉控製程序
67. 歐姆龍PLC編寫的全自動洗衣機控製程序
68 景觀溫室控制系統的設計
69. 貯絲生產線PLC控制的系統
70. 基於PLC的霓虹燈控制系統
71. PLC在砂光機控制系統上的應用
72. 磨石粉生產線控制系統的設計
73. 自動葯片裝瓶機PLC控制設計
74. 裝卸料小車多方式運行的PLC控制系統設計
75. PLC控制的自動罐裝機系統
76. 基於CPLD的可控硅中頻電源
77. 西門子PLC編寫的花樣噴泉控製程序
78. 歐姆龍PLC編寫的全自動洗衣機控製程序
79. PLC在板式過濾器中的應用
80. PLC在糧食存儲物流控制系統設計中的應用
81. 變頻調速式疲勞試驗裝置控制系統設計
82. 基於PLC的貯料罐控制系統
83. 基於PLC的智能交通燈監控系統設計

1.基於labVIEW虛擬濾波器的設計與實現
2.雙閉環直流調速系統設計
3.單片機脈搏測量儀
4.單片機控制的全自動洗衣機畢業設計論文
5.FPGA電梯控制的設計與實現
6.恆溫箱單片機控制
7.基於單片機的數字電壓表
8.單片機控制步進電機畢業設計論文
9.函數信號發生器設計論文
10.110KV變電所一次系統設計
11.報警門鈴設計論文
12.51單片機交通燈控制
13.單片機溫度控制系統
14.CDMA通信系統中的接入信道部分進行模擬與分析
15.倉庫溫濕度的監測系統
16.基於單片機的電子密碼鎖
17.單片機控制交通燈系統設計
18.基於DSP的IIR數字低通濾波器的設計與實現
19.智能搶答器設計
20.基於LabVIEW的PC機與單片機串口通信
21.DSP設計的IIR數字高通濾波器
22.單片機數字鍾設計
23.自動起閉光控窗簾畢業設計論文
24.三容液位遠程測控系統畢業論文
25.基於Matlab的PWM波形模擬與分析
26.集成功率放大電路的設計
27.波形發生器、頻率計和數字電壓表設計
28.水位遙測自控系統 畢業論文
29.寬頻視頻放大電路的設計 畢業設計
30.簡易數字存儲示波器設計畢業論文
31.球賽計時計分器 畢業設計論文
32.IIR數字濾波器的設計畢業論文
33.PC機與單片機串列通信畢業論文
34.基於CPLD的低頻信號發生器設計畢業論文
35.110kV變電站電氣主接線設計
36.m序列在擴頻通信中的應用
37.正弦信號發生器
38.紅外報警器設計與實現
39.開關穩壓電源設計
40.基於MCS51單片機溫度控制畢業設計論文
41.步進電動機竹竿舞健身娛樂器材
42.單片機控制步進電機 畢業設計論文
43.單片機汽車倒車測距儀
44.基於單片機的自行車測速系統設計
45.水電站電氣一次及發電機保護
46.基於單片機的數字顯示溫度系統畢業設計論文
47.語音電子門鎖設計與實現
48.工廠總降壓變電所設計-畢業論文
49.單片機無線搶答器設計
50.基於單片機控制直流電機調速系統畢業設計論文
51.單片機串列通信發射部分畢業設計論文
52.基於VHDL語言PLD設計的計程車計費系統畢業設計論文
53.超聲波測距儀畢業設計論文
54.單片機控制的數控電流源畢業設計論文
55.聲控報警器畢業設計論文
56.基於單片機的鎖相頻率合成器畢業設計論文
57.基於Multism/protel的數字搶答器
58.單片機智能火災報警器畢業設計論
59.無線多路遙控發射接收系統設計畢業論文
60.單片機對玩具小車的智能控制畢業設計論文
61.數字頻率計畢業設計論文
62.基於單片機控制的電機交流調速畢業設計論文
63.樓宇自動化--畢業設計論文
64.車輛牌照圖像識別演算法的實現--畢業設計
65.超聲波測距儀--畢業設計
66.工廠變電所一次側電氣設計
67.電子測頻儀--畢業設計
68.點陣電子顯示屏--畢業設計
69.電子電路的電子模擬實驗研究
70.基於51單片機的多路溫度採集控制系統
71.基於單片機的數字鍾設計
72.小功率不間斷電源(UPS)中變換器的原理與設計
73.自動存包櫃的設計
74.空調器微電腦控制系統
75.全自動洗衣機控制器
76.電力線載波數據機畢業設計論文
77.圖書館照明控制系統設計
78.基於AC3的虛擬環繞聲實現
79.電視伴音紅外轉發器的設計
80.多感測器障礙物檢測系統的軟體設計
81.基於單片機的電器遙控器設計
82.基於單片機的數碼錄音與播放系統
83.單片機控制的霓虹燈控制器
84.電阻爐溫度控制系統
85.智能溫度巡檢儀的研製
86.保險箱遙控密碼鎖 畢業設計
87.10KV變電所的電氣部分及繼電保護
88.年產26000噸乙醇精餾裝置設計
89.卷揚機自動控制限位控制系統
90.鐵礦綜合自動化調度系統
91.磁敏感測器水位控制系統
92.繼電器控制兩段傳輸帶機電系統
93.廣告燈自動控制系統
94.基於CFA的二階濾波器設計
95.霍爾感測器水位控制系統
96.全自動車載飲水機
97.浮球液位感測器水位控制系統
98.干簧繼電器水位控制系統
99.電接點壓力表水位控制系統
100.低成本智能住宅監控系統的設計
101.大型發電廠的繼電保護配置
102.直流操作電源監控系統的研究
103.懸掛運動控制系統
104.氣體泄漏超聲檢測系統的設計
105.電壓無功補償綜合控制裝置
106.FC-TCR型無功補償裝置控制器的設計
107.DSP電機調速
108.150MHz頻段窄帶調頻無線接收機
109.電子體溫計
110.基於單片機的病床呼叫控制系統
111.紅外測溫儀
112.基於單片微型計算機的測距儀
113.智能數字頻率計
114.基於單片微型計算機的多路室內火災報警器
115.信號發生器
116.基於單片微型計算機的語音播出的作息時間控制器
117.交通信號燈控制電路的設計
118.基於單片機步進電機控制系統設計
119.多路數據採集系統的設計
120.電子萬年歷
121.遙控式數控電源設計
122.110kV降壓變電所一次系統設計
123.220kv變電站一次系統設計
124.智能數字頻率計
125.信號發生器
126.基於虛擬儀器的電網主要電氣參數測試設計
127.基於FPGA的電網基本電量數字測量系統的設計
128.風力發電電能變換裝置的研究與設計
129.電流繼電器設計
130.大功率電器智能識別與用電安全控制器的設計
131.交流電機型式試驗及計算機軟體的研究
132.單片機交通燈控制系統的設計
133.智能立體倉庫系統的設計
134.智能火災報警監測系統
135.基於單片機的多點溫度檢測系統
136.單片機定時鬧鍾設計
137.濕度感測器單片機檢測電路製作
138.智能小車自動定址設計--小車懸掛運動控制系統
139.探討未來通信技術的發展趨勢
140.音頻多重混響設計
141.單片機呼叫系統的設計
142.基於FPGA和鎖相環4046實現波形發生器
143.基於FPGA的數字通信系統
144.基於單片機的帶智能自動化的紅外遙控小車
145.基於單片機AT89C51的語音溫度計的設計
146.智能樓宇設計
147.行動電話接收機功能電路
148.單片機演奏音樂歌曲裝置的設計
149.單片機電鈴系統設計
150.智能電子密碼鎖設計
151.八路智能搶答器設計
152.組態控制搶答器系統設計
153.組態控制皮帶運輸機系統設計
154..基於單片機控制音樂門鈴
155.基於單片機控制文字的顯示
156.基於單片機控制發生的數字音樂盒
157.基於單片機控制動態掃描文字顯示系統的設計
158.基於LMS自適應濾波器的MATLAB實現
159.D功率放大器畢業論文
160.無線射頻識別系統發射接收硬體電路的設計
161.基於單片機PIC16F877的環境監測系統的設計
162.基於ADE7758的電能監測系統的設計
163.智能電話報警器
164.數字頻率計 課程設計
165.多功能數字鍾電路設計 課程設計
166.基於VHDL數字頻率計的設計與模擬
167.基於單片機控制的電子秤
168.基於單片機的智能電子負載系統設計
169.電壓比較器的模擬與模擬
170.脈沖變壓器設計
171.MATLAB模擬技術及應用
172.基於單片機的水溫控制系統
173.基於FPGA和單片機的多功能等精度頻率計
174.發電機-變壓器組中微型機保護系統
175.基於單片機的雞雛恆溫孵化器的設計
176.數字溫度計的設計
177.生產流水線產品產量統計顯示系統
178.水位報警顯時控制系統的設計
179.紅外遙控電子密碼鎖的設計
180.基於MCU溫控智能風扇控制系統的設計
181.數字電容測量儀的設計
182.基於單片機的遙控器的設計
183.200電話卡代撥器的設計
184.數字式心電信號發生器硬體設計及波形輸出實現
185.電壓穩定畢業設計論文
186.基於DSP的短波通信系統設計(IIR設計)
187.一氧化碳報警器
188.網路視頻監控系統的設計
189.全氫罩式退火爐溫度控制系統
190.通用串列匯流排數據採集卡的設計
191.單片機控制單閉環直流電動機的調速控制系統
192.單片機電加熱爐溫度控制系統
193.單片機大型建築火災監控系統
194.USB介面設備驅動程序的框架設計
195.基於Matlab的多頻率FMICW的信號分離及時延信息提取
196.正弦信號發生器
197.小功率UPS系統設計
198.全數字控制SPWM單相變頻器
199.點陣式漢字電子顯示屏的設計與製作
200.基於AT89C51的路燈控制系統設計
200.基於AT89C51的路燈控制系統設計
201.基於AT89C51的寬范圍高精度的電機轉速測量系統
202.開關電源設計
203.基於PDIUSBD12和K9F2808簡易USB快閃記憶體設計
204.微型機控制一體化監控系統
205.直流電機試驗自動採集與控制系統的設計
206.新型自動裝彈機控制系統的研究與開發
207.交流非同步電機試驗自動採集與控制系統的設計
208.轉速閉環控制的直流調速系統的模擬與設計
209.基於單片機的數字直流調速系統設計
210.多功能頻率計的設計
211.18信息移頻信號的頻譜分析和識別
212.集散管理系統—終端設計
213.基於MATLAB的數字濾波器優化設計
214.基於AT89C51SND1C的MP3播放器
215.基於光纖的汽車CAN匯流排研究
216.汽車倒車雷達
217.基於DSP的電機控制
218.超媒體技術
219.數字電子鍾的設計與製作
220.溫度報警器的電路設計與製作
221.數字電子鍾的電路設計
222.雞舍電子智能補光器的設計
223.高精度超聲波感測器信號調理電路的設計
224.電子密碼鎖的電路設計與製作
225.單片機控制電梯系統的設計
226.常用電器維修方法綜述
227.控制式智能計熱表的設計
228.電子指南針設計
229.汽車防撞主控系統設計
230.單片機的智能電源管理系統
231.電力電子技術在綠色照明電路中的應用
232.電氣火災自動保護型斷路器的設計
233.基於單片機的多功能智能小車設計
234.對漏電保護器安全性能的剖析
235.解析民用建築的應急照明
236.電力拖動控制系統設計
237.低頻功率放大器設計
238.銀行自動報警系統

❻ 求一篇關於應用電子技術方面的畢業設計論文

數字電路畢業設計
·多路智能報警器設計
·電子密碼鎖設計
·路燈的節能控制
·±5V直流穩壓電源的設計
·病房呼叫系統
·四路數字搶答器設計
·全集成電路高保真擴音機
·電容測量電路的設計
·雙輸出可調穩壓電源的設計
·小型觸摸式防盜報警器
·數字自動打鈴系統
·防盜報警器
·線性直流穩壓電源的設計
·穩壓電源的設計與製作
·數字電壓表的設計
·聲控報警器畢業設計論文
·數字頻率計畢業設計論文
·智能搶答器設計
·集成功率放大電路的設計
·寬頻視頻放大電路的設計 畢業設計
·串聯穩壓電源的設計
·智能飲水機控制系統
·蓄電池性能測試儀設計
·籃球比賽計時器的硬體設計
·直流開關穩壓電源設計
·智能脈搏記錄儀系統
·48V25A直流高頻開關電源設計
·直流電動機的脈沖調速
·基於D類放大器的可調開關電源的設計
·CJ20-63交流接觸器的工藝與工裝只能給你方向,完全設計是不能的,代價低了,不劃算。沒人願意的,有的也是盜版的,

❼ 電子信息工程 畢業論文(設計)

畢業論文 (設計)指導書

(適用於2007屆電子信息工程、計算機控制專業)
目 錄
畢業論文(設計)任務書

一.畢業論文(設計)的目的和任務
二.畢業論文(設計)的程序和步驟
三.畢業論文(設計)的結構與要求
四.畢業論文(設計)的指導工作及對學生的要求
五.畢業論文(設計)與答辯的時間安排
六.畢業論文(設計)成績的評定
七.畢業論文(設計)參考選題
八.附件

山東水利職業學院 信息工程系
2007屆學生畢業設計(論文)任務書
指導教師 職 稱 需要學生人數及專業
課題名稱
課題內容及意義
對學生的要求
進度安排
參考文獻
備註:學生分為計算機應用、電子信息、網路技術、計算機控制等專業。
一.畢業論文(設計)的目的和任務
根據國家教育部的要求,高等學校畢業生在畢業前要進行撰寫論文或進行畢業設計(統稱畢業環節),這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畢業環節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將課堂學到的知識與實際工作中的問題結合起來,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增強了學生適應實際工作的能力,是邁向實際工作崗位前的一次重要演練。
通過畢業論文(設計),使學生運用所學的軟、硬體知識,獨立分析解決計算機應用的實際問題,掌握應用軟體開發的基本模式和步驟,以達到將理論知識學以致用、融會貫通的目的。
學生論文(設計)要完成的任務是:
1.根據所選畢業論文(設計)的題目,到各有關單位進行現場實習和調研,搜集並整理有關資料、文獻。
2.根據實習和調研所掌握的資料,對論文(設計)題目中所涉及的問題進行分析論證,提出見解,編寫應用程序,最終完成論文(設計)。
二.畢業實習與論文(設計)的程序和步驟:
畢業論文(設計)的工作大致可分為如下階段:
(一)選題階段
根據給出的論文題,按自身的理解和對題目的熟悉程度,填報論文題目,學生也可自行選擇未給出的論文題。學生須明確所選題目的要求及深度。學校根據學生填報的畢業論文(設計)志願,在綜合評定後,最終確定學生的論文題目,並指定指導教師。自選題須經指導教師認證。
(二)撰寫論文階段
在教師的指導下,對所選題目目前的狀況及用戶的要求進行需求分析,提出解決方案,畫出系統流程圖,編寫程序,進行上機調試,最終完成論文(設計)。
(三)畢業答辯階段
學生按期做完畢業論文(設計)後,交給指導教師審閱,教師要寫出審閱意見,並在論文上簽字。在沒有特殊情況下,學生均須進行畢業答辯。
答辯按以下程序進行:
1.學生向答辯委員會報告本人論文的主要內容;
2.答辯委員會和參加老師對論文提出問題;
3.學生對所提問題進行答辯;
4.答辯委員會給出答辯成績。
三.畢業論文(設計)的結構與要求
◆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報告字數不少於12000字
◆畢業論文(設計)任務書
◆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Abstract)(可選)
◆前言:本課題研究的意義、國內外相關課題的狀況介紹等。
◆系統的需求分析:系統需求、本課題任務及目的等。
◆系統開發工具:本課題使用的軟體工具介紹等。
◆系統設計與開發:本課題程序結構、數據結構、演算法、系統開發流程、主要模塊及其原程序注釋、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案等。
◆代碼調試與系統測試:應用程序測試、系統測試等。
◆總結:系統的功能、使用說明、存在的問題、收獲和體會等。
◆附錄
◆參考文獻
四、畢業論文(設計)的指導工作及對學生的要求
(一)指導教師的主要工作
指導學生擬定論文進度,布置給學生應完成的工作並檢查其執行情況,每周至少半天時間對所帶學生進行指導。引導學生擬定論文提綱,幫助學生分析論文所涉及的問題,對方案的可行性、流程的正確性、程序的嚴謹性等進行審查,並提出意見,做好論文的審閱和學生的釋疑工作。
(二)對學生的要求
1、擬定個人工作計劃,搜集、閱讀、分析、整理有關資料;
2、復習有關專業理論及編程需用的程序語言,做好實習、撰寫論文准備工作。
3、在畢業環節過程中,要嚴肅認真,積極主動,獨立思考,努力鑽研。對論文內容要充分理解和把握,要有自己的獨立見解,不應簡單抄襲資料。做好答辯的准備工作。
4、遵守實習、勞動紀律,注意安全。服從教師指導,虛心向實習單位的工作按質、按量、按期完成畢業論文。
五.畢業論文(設計)與答辯的時間安排
序號 專業名稱 畢業設計時間 備注
1 電子信息專業(04級普通、對口) 第10周~第18周(2007.5.7~2007.7.6)
2 計算機控制及應用專業(04級普通) 第10周~第18周(2007.5.7~2007.7.6)
答辯時間另行通知。以上時間如有變化,會及時通知。
六.畢業論文(設計)成績的評定
畢業論文的成績分為:優、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級。
畢業論文的成績將綜合考慮畢業環節個人表現、論文水平及畢業答辯的情況。
七.畢業論文(設計)參考選題
設計題目一 三相非同步電動機轉速控制系統
1、 任務
設計一個小型計算機控制系統,控制三相非同步電動機的轉速。要求在一定范圍內電機轉速保持在設定轉速上。
2、要求
(1)、電機轉速控制范圍為0-1200RPM。
(2)、要求設置相應的按鈕使用戶能夠設置電機轉速、演算法參數大小以及電機的啟動和停止等。
(3)、電機控制演算法可以採用PID演算法、模糊控制演算法、模糊PID控制演算法等。
(4)、電動機的轉速調整通過晶閘管調壓模塊調整加到三相交流非同步電動機的電壓來實現。
(5)、要求在系統處於穩定狀態時,系統的設置值與實際輸轉速之間的誤差(即穩態誤差)控制在15%以內。

設計題目二 電烤箱溫度控制系統
1、任務
設計一個電烤箱溫度控制系統,要求在一定范圍內電烤箱溫度保持在設定溫度上。
2、要求
(1)、溫度范圍為0-200℃。
(2)、溫度值、控制參數等可以手動設置並能顯示設定溫度、實際溫度、控制參數等
(3)、系統的啟動和停止等操作可以通過鍵盤控制。
(4)、溫度控制精度要求在正負5℃。

設計題目三 自動往返小車的設計
1、任務
設計製作一款具有智能判斷自動往返功能的小車,能沿設定軌道自動往返。路長20厘米,並在路的兩邊貼有黑線軌道,路中間貼有數片鐵片,路兩頭有路障。
2、要求
(1)、能在路兩頭自動往返行駛
(2)、尋跡功能(按路面的黑色軌道行駛)。
(3)、檢測路面所放置的鐵片的個數的功能。
(4)、計算並顯示所走的路程和行走的時間,並可發聲發光。

設計題目五、自動水溫控制系統
1、任務
設計並製作一個水溫自動控制系統,控制對象為1升凈水,容器為搪瓷器皿。水溫可以在一定范圍內由人工設定,並能在環境溫度降低時實現自動控制,以保持設定的溫度基本不變。
2、要求
(1)溫度設定范圍為40~90℃,最小區分度為1℃,標定溫度≤1℃。
(2)環境溫度降低時(例如用電風扇降溫)溫度控制的靜態誤差≤1℃。
(3)用十進制數碼管顯示水的實際溫度。
設計題目六、數字式工頻有效值多用表
1、任務
設計並製作一個能同時對一路工頻交流電(頻率波動范圍為50 ±1Hz、有失真的正弦波)的電壓有效值、電流有效值、有功功率、無功功率、功率因數進行測量的數字式多用表。參見附圖。
2、要求
(1)測量功能及量程范圍
a、 交流電壓:0~500V;
c、 有功功率:0~25kW;
d、 無功功率:0~25kvar;
e、 功率因數(有功功率/視在功率):0~1 。
為便於本試題的設計與製作,設定待測0~500V的交流電壓、0~50A的交流電流均已經相應的變換器轉換為0~5V的交流電壓。
(2)准確度
a、 顯示為 位(0.000~4.999),有過量程指示;
b、 交流電壓和交流電流:±(0.8%讀數+5個字),例:當被測電壓為300V時,讀數誤差應小於±(0.8%×300V+0.5V)=±2.9V ;
c、 有功功率和無功功率:±(1.5%讀數+8個字);
d、 功率因數:±0.01 。
(3)功能選擇:用按鍵選擇交流電壓、交流電流、有功功率、無功功率和功率因數的測量與顯示
設計題目七、液體點滴速度監控裝置
1、任務
設計並製作一個液體點滴速度監測與控制裝置,示意圖如右圖所示。
2、要求
(1)在滴斗處檢測點滴速度,並製作一個數顯裝置,能動態顯示點滴速度(滴/分)。
(2)通過改變h2控制點滴速度,如右圖所示;也可以通過控制輸液軟管夾頭的松緊等其它方式來控制點滴速度。點滴速度可用鍵盤設定並顯示,設定范圍為20~150(滴/分),控制誤差范圍為設定值 ±10% ±1滴。
(3)調整時間≤3分鍾(從改變設定值起到點滴速度基本穩定,能人工讀出數據為止)。
(4)當h1降到警戒值(2~3cm)時,能發出報警信號。
3、說明
(1)、控制電機類型不限,其安裝位置及安裝方式自定。
(2)、儲液瓶用醫用250毫升注射液玻璃瓶(瓶中為無色透明液體)。
(3)、受液瓶用1.25升的飲料瓶。
(4)、 點滴器採用針柄顏色為深藍色的醫用一次性輸液器(滴管滴出20點蒸餾水相當於1ml±0.1ml)。
(5)、賽區測試時,僅提供醫用移動式點滴支架,其高度約1.8m,也可自帶支架;測試所需其它設備自備。
(6)、滴速夾在測試開始後不允許調節。
(7)、發揮部分第(2)項從站功能中,c中的「異常情況」自行確定。
設計題目八、自動控制升降旗系統
1. 任務
設計一個自動控制升降旗系統,該系統能夠自動控制升旗和降旗,升旗時,在旗桿的最高端自動停止;降旗時,在最低端自動停止。
自動控制升降旗系統的機械模型如圖所示。旗幟的升降由電動機驅動,該系統有兩個控制按鍵,一個是上升鍵,一個是下降鍵。
2. 要求
(1)、按下上升按鍵後,國旗勻速上升;上升到最高端時自動停止上升;按下下降按鍵後,國旗勻速下降,下降到最低端時自動停止。
(2)、能在指定的位置上自動停止。
(3)、為避免誤動作,國旗在最高端時,按上升鍵不起作用;國旗在最低端時,按下降鍵不起作用。
(4)、升降旗的時間均為43秒鍾,與國歌的演奏時間相等。
(5)數字即時顯示旗幟所在的高度,以厘米為單位,誤差不大於2厘米。
附件一:
山東水利職業學院 信息工程系
畢業論文(設計)撰寫規范

一、論文印裝
(一)裝訂要求
論文一律用A4(210mm279mm)標准大小的白紙列印並裝訂(左裝訂)成冊。論文在列印時,要求紙的四周留足空白邊緣,以便裝訂和批註。每頁的上邊距和左邊距側(訂口)應分別留邊25 mm,下邊距和右邊距(切口)應分別留邊20 mm。
(二)字體要求
1. 論文標題: 小2宋體字,黑體;
小標題1: 小3宋體字,黑體;
小標題2: 4號宋體字,黑體;
2. 正文標題: 參考(五)正文部分;
3. 正 文: 小4宋體字;
4. 參考文獻: 5號宋體字;
5. 英文摘要: 標題:小3, 正文:小4,字體 :Times New Roman
二、論文結構及要求
畢業論文由以下部分組成:
1.封面;2.畢業設計(論文)任務書;3.中文摘要;4.英文摘要;5.目錄;6.正文;
7.結論;8.致謝;9.參考文獻;10.有關圖紙(大於3#圖幅時單獨裝訂)。
(一)封面及畢業設計(論文)任務書
封面是論文的外表面,提供應有的信息,並起保護作用。
封面上包括下列內容:
1.論文題目,用三號宋體字標注在題目欄;
2.論文的作者和指導教師;
3.所屬系(部、中心)、專業、年級、學號。論文封面(見附件八)。
任務書由指導教師填寫,經系(部、中心)或教研室主任簽字後生效。
(二)中英文摘要(中文在前,英文在後)及關鍵詞
摘要是論文內容的簡要陳述,應盡量反映論文的主要信息,內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成果和結論,不含圖表,不加註釋,具有獨立性和完整性。中文摘要一般為300 字左右,英文摘要應與中文摘要內容完全相同。
「摘要」字樣位置居中。
關鍵詞是為了滿足文獻標引或檢索工作的需要而從論文中選取出的用以表示全文主題內容信息的詞或片語。關鍵詞包括主題和自由詞:主題詞是專門為文獻的標引或檢索,盡量從《漢語主題詞表》中選用;自由詞則是未規范化的即還未收入主題詞表中的詞或片語。
每篇論文中應列出3~5個關鍵詞,它們應能反映論文的主題內容。其中主題詞應盡可能多一些,關鍵詞作為論文的一個組成部分,列於摘要段之後。撰寫要求有英文摘要的論文,還應列出與中文對應的英文關鍵詞(Key words)。
關鍵詞排在摘要正文部分下方。
(三)目錄
目錄按三級標題編寫,要求層次清晰,且要與正文標題一致。主要包括緒論、正文主體、結論、致謝、主要參考文獻及附錄等。
(四)緒論
1.緒論
其目的是向讀者交代本研究的來龍去脈,作用在於使讀者對論文先有一個總體的了解。緒論要寫得自然、概括、簡潔、確切。
2.緒論的內容有如下幾項:
(1)研究的目的、范圍和背景。
(2)理論依據、實驗基礎和研究方法。
(3)預期的結果及其地位、作用和意義。
(五)正文
正文是論文的核心部分,論文的論點、論據和論證都在這里闡述,因此它要佔主要篇幅。由於論文作者的研究工作涉及的學科、選題、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工作進程、結果表達方式等差異很大,所以對正文中要寫的內容不作統一規定;但總的思路和結構安排應當符合「提出論點,通過論據或數據對論點加以論證」這一共同的要求。正文必需客觀真切、准確完備、合乎邏輯、層次分明。
1.對正文主題的要求
(1)主題新穎,研究、解決、創立需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2)主題深刻,抓住問題的本質,揭示事物的主要矛盾,總結出事物存在、運動、變化和發展的客觀規律。
(3)主題集中,一篇論文只有一個中心,要使主題集中,凡於本文主題無關或關系不大的內容不應涉及,不過多闡述,否則會使問題繁雜,脈絡不清,主題淡化。
(4)主題鮮明,論文的中心思想地位突出,除了在論文的題目、摘要、前言、結論部分明確地點出主題外,在正文部分更要注意突出主題。
2.對結構的要求
論文撰寫通行的題序層次大致有以下幾種格式:
第一種 第二種 第三種 第四種
一、 第一章 第一章 1.
(一) 一、 第一節 1.1
1. (一) 一、 1.1.1
(1) 1. (一) 1.1.2(1)
格式是保證文章結構清晰、綱目分明的編輯手段,撰寫畢業論文可任選其中的一種格式,但所採用的格式必須符合上表規定,並前後統一,不得混雜使用。格式除題序層次外,還應包括分段、行距、字體和字型大小等。
第一層次(章)題序和標題居中放置,其餘各層次(節、條、款)題序和標題一律沿版面左側邊線頂格安排。第一層次(章)題序和標題距下文雙倍行距。段落開始後縮兩個字。行與行之間,段落和層次標題以及各段落之間均為單倍行距。
第一層次(章)題序和標題用小三號宋體字,黑體。題序和標題之間空兩個字,不加標點。
第二層次(節)題序和標題用四號宋體字,黑體。
第三層次(條)及以下各層次題序及標題一律用小四號宋體字,黑體。
(六)結論
結論即結束語、結語,是在理論分析和實驗驗證的基礎上,通過嚴密的邏輯推理得出的有創造性、指導性、經驗性的結果描述。結論作為單獨一章排列,但標題前不加「第XXX章」字樣。結論是整個論文的總結,應以簡練的文字說明論文所做的工作,一般不超過兩頁。
(七)致謝
對指導教師和給予指導或協助完成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組織和個人表示感謝。文字要簡捷、實事求是,切忌浮誇和庸俗之詞。
(八)主要參考文獻
1.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應是論文作者親自考察過的對畢業論文有參考價值的文獻。參考文獻應具有權威性,要注意引用最新的文獻。參考文獻在整個論文中出現的次序用[1]、[2]、[3]……形式統一排序,依次列出。
2.參考文獻的表示格式為:
著作:[序號]作者.譯者.書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時間.引用部分起止頁
期刊:[序號]作者.譯者.文章題目.期刊名.年份.卷號(期數). 引用部分起止頁
會議論文集:[序號]作者.譯者.文章名.文集名 .會址.開會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時間.引用部分起止頁
例:
[1] 劉國均,陳紹業.圖書館目錄.第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
[2] 傅秉義,陳運泰,祁貴中.地球物理學基礎.北京:科學出版社,1958,447
[3] 華羅庚,王元.論一致分布與近似分析.中國科學,1973(4):339~357
三、其他要求
(一)表格
論文的表格可以統一編序(如:表15),也可以逐章單獨編序(如:表2.5),採用哪種方式應和插圖及公式的編序方式統一。表序必須連續,不得重復或跳躍。
表格的結構應簡潔。
表格中各欄都應標注量和相應的單位。表格內數字須上下對齊,相鄰欄內的數值相同時,不能用『同上』、『同左』和其它類似用詞,應一一重新標注。
表序和表題置於表格上方中間位置,無表題的表序置於表格的左上方或右上方(同一篇論文位置應一致)。
(二)圖
插圖要精選。圖序可以連續編序(如 圖52),也可以逐章單獨編序(如 圖6.8),採用哪種方式應與表格、公式的編序方式統一,圖序必須連續,不得重復或跳躍。僅有一圖時,在圖題前加『附圖』字樣。畢業設計(論文)中的插圖以及圖中文字元號應列印,無法列印時一律用鋼筆繪制和標出。
由若干個分圖組成的插圖,分圖用a,b,c,……標出。
圖序和圖題置於圖下方中間位置。
(三)公式
論文中重要的或者後文中須重新提及的公式應注序號並加圓括弧,序號一律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序(如:(45))或逐章編序(如(6.10)),序號排在版面右側,且距右邊距離相等。公式與序號之間不加虛線。
(四)數字用法
公歷世紀、年代、年、月、日、時間和各種計數、計量,均用阿拉伯數字。年份不能簡寫,如1999年不能寫成99年。數值的有效數字應全部寫出,如:0.50;2.00不能寫作0.5;2。
(五)軟體
軟體流程圖和原程序清單要按軟體文檔格式附在論文後面。
(六)工程圖按國標規定裝訂
圖幅小於或等於3#圖幅時應裝訂在論文內,大於3#圖幅時按國標規定單獨裝訂作為附圖。
(七)計量單位的定義和使用方法按國家計量局規定執行。

(八)附錄
1.附錄
附錄是論文主體的補充項目,為了體現整篇論文的完整性,寫入正文又可能有損於論文的條理性、邏輯性和精煉性,這些材料可以寫入附錄段,但對於每一篇論文並不是必須的。
2.附錄大致包括如下一些材料:
(1)比正文更為詳盡的理論根據、研究方法和技術要點,建議可以閱讀的參考文獻的題錄,對了解正文內容有用的補充信息等;
(2)由於篇幅過長或取材於復製品而不宜寫入正文的材料;
(3)一般讀者並非必要閱讀,但對本專業同行很有參考價值的資料;
(4)某些重要的原始數據、數學推導、計算程序、框圖、結構圖、統計表、計算機列印輸出件等。
(5)附錄段置於參考文獻表之後,附錄中的插圖、表格、公式、參考文獻等的序號與正文分開,另行編制,如編為「圖1」,「圖2」;「表1」,「表3」;「式(1)」,「式2」;「文獻[1]」,「文獻[2]」等。
四、畢業設計(論文)裝訂順序
(一)畢業設計(論文)封面
(二)畢業設計(論文)任務書
(三)中文摘要、關鍵詞
(四)英文摘要、關鍵詞
(五)目錄
(六) 正文
(七) 附錄
(八) 封底

❽ 與電子線路設計有關的論文

子線路》教學的幾點思考21世紀是電子技術的世紀,其技術的創新進程十分迅速,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社會人才競爭也日趨激烈,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給職業教育的就業形勢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對電子職業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電子線路》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且它應用於各行各業,傳統教育方法已難以適應

《電子線路》教學的幾點思考

21世紀是電子技術的世紀,其技術的創新進程十分迅速,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社會人才競爭也日趨激烈,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給職業教育的就業形勢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對電子職業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電子線路》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且它應用於各行各業,傳統教育方法已難以適應現代社會高速發展的需要,電子職業教育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其主要表現在:
⑴教材內容基本上與實際聯系不緊,較少反映近年來電子工業高速發展帶來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器件、新工藝。
⑵未突出技能的培訓和工程的應用,針對性和靈活性較差,不能體現中等職業技術教育重在實踐能力培訓的特色。
⑶中等職校的《電子線路》教學模式較為傳統、彈性較小,不利於分層次教學和多樣化人才的培養。
因此,必須針對這些不利因素對教學內容和方法進行改進以提高教學質量,從而達到培養實用型技術人才的目地。
一、在教學中仍要貫穿思想教育
教學離不開教育,我們二職高的教育思路「先成人後成才」正是體現了這一原則,實踐證明這一思路是正確的。在教學中必須始終貫徹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中華傳統美德教育、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教育。受社會文化、家庭情況和自身素質的影響,職校畢業生就業觀念呈多元化趨勢,在《電子線路》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技能,鼓勵學生參與多種技能培訓和考取技能合格證書,並結合課程的特點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如為社區修理電子產品,組織多種模擬實踐等,這樣一來就實現了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完美結合,達到既發揮自身潛能,又為社會做貢獻的目的。
二、在教學內容上要實現結構更新
目前,電子信息技術正向數字化、集成化、網路化、綜合化和智能化方向發展,《電子線路》課程的教學內容必須適應當前電子技術革命的現實,著重體現電子技術的應用,因此在知識結構方面實現「四個增加」。
⑴增加集成電路的分析
目前,電子產品的結構大都是以集成電路為核心,分立元件的數量大大降低,且集成規模不斷擴大,新技術、新器件、新工藝不斷涌現,而職業學生將來要直接面對社會,要求他們必須盡快適應新技術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所以在學校里只有加強集成電路方面知識的學習,才能保證本課程的教學適應技術創新的基本要求,才能培養出實用型的技術人才。
⑵增加器件外部特性和應用方面的分析
隨著新器件的不斷涌現、集成元件規模的不斷擴大及功能逐步完善,晶元內部集成的元件愈來愈多,電路愈來愈復雜,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在分析集成晶元內部電路方面還不具備理論基礎,因而突出集成電路外部特性和功能應用的分析是符合職業學校的教學實際的。例如集成運放晶元內部包括幾十個元件,沒有必要(也不可能)將晶元中的逐個元件的作用都作介紹,只需讓學生了解集成運放內部主要由差動放大器、恆流源、功率放大器三部分所組成,了解集成運放的主要功能和特性即可。當然,完全刪除晶元電路的基本結構介紹也是不可取的,《電子線路》畢竟還是一門專業基礎課程,還必須建立一些基本的概念、掌握基本的工作原理,否則也是不符合課程要求的。
⑶增加單元電路與系統模塊相互介面的分析
《電子線路》教學歷來比較側重於研究某一單元電路的電路形式、元件作用、工作原理、主要特性,而忽視其在整個電路系統中的功能、與其它模塊的銜接及信號處理的流程,這不利培養學生對工程整機電路的閱圖和識圖能力。因此,許多行家認為有必要加強系統和工程方面的概念和基礎,這將十分有利於後繼專業課程的學習。
⑷增加對數字電子線路的分析
近年來,數字化電子技術快速發展,移動通信設備、高清晰度彩色電視機、衛星電視等其數字技術的含量越來越高,特別是高智能化的自動控制設備、發展迅猛的計算機已廣泛採用了數字技術,由此可見數字電子技術在整個電子線路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顯得重要。而目前《電子線路》中的數字電路部分只是介紹了一些基本的電路,如觸發器、寄存器、計數器等,教學與實際不相符,這樣更顯得增加數字電路分析的迫切性。

閱讀全文

與設計一個電子裝置的相關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閥門材質出現問題怎麼寫報告 瀏覽:741
湖北重力鑄造怎麼樣 瀏覽:122
加葯裝置設計計算 瀏覽:877
張家港什麼五金固定設備廠 瀏覽:578
輔助人工採摘機械裝置發展綜述 瀏覽:244
轎車儀表盤上怎麼打開車速顯示 瀏覽:168
自控設計滯後校正裝置 瀏覽:258
低溫多效蒸發結晶動態模擬實驗裝置 瀏覽:863
鑄造塑料膜是什麼材質 瀏覽:763
繪制實驗室製取氯的裝置圖 瀏覽:596
美術設備與美術器材有什麼不同 瀏覽:619
海爾冰箱冷不製冷了什麼原因 瀏覽:919
水表旁邊的閥門怎麼更換 瀏覽:812
冰箱製冷為什麼會喘氣 瀏覽:855
電腦增加網速要用什麼儀器 瀏覽:421
硫燃燒實驗改進裝置方法圖片 瀏覽:816
企業廠房設備租金收入怎麼入賬 瀏覽:842
儀表台可以放什麼東西 瀏覽:559
煤氣閥門平著是關 瀏覽:813
中山和益五金製品廠 瀏覽: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