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紡紗絡筒機上切紗是什麼意思
技 術 成 果 介 紹
提要:引進自動絡筒機在保證質量和效率的基礎上裝上專利技術節紗裝置,一年每台可節約1-1.5噸紗(以18.2號為例)企業一年可凈增收入三萬元左右。
⑵ 江蘇省規模以上紡織服裝行業共多少家
南通市紡織工業現狀及發展規劃 發布時間:2006-03-16 09:01:50 查看次數:3578
南通紡織工業歷史悠久,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已具有一定規模、門類齊全,且產品檔次逐年上升,形成了比較配套的工業體系。南通是我國著名的紡織老基地,也是全國12個紡織品出口基地和10個服裝出口基地之一。紡織工業是南通市工業化進程和區域經濟發展中不可替代的支柱產業。南通的紡織業長期以來在滿足人民衣著消費、增加社會就業,擴大出口創匯、積累建設資金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改革開放和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南通紡織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如何應對當今紡織品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做大做強我市紡織業,加快實現南通紡織大市變強市的目標,這是「十一五」期間南通紡織工業所肩負的艱巨任務。
一、南通市紡織工業的現狀分析
(一)基本情況
我市紡織工業主要包括:棉紡織、毛紡織、麻紡織、絲綢紡織、針織、服裝、化學纖維、色織、印染、紡織機械及家紡業。據2004年底統計,全市規模以上紡織服裝企業979家,職工平均人數:202079人。紡織主要產品產量:紗28.36萬噸,坯布13.6 億米(其中:棉布:9.15億米、混紡布:2.82億米、純化纖布:1.63億米),印染布11.67億米,絨線(毛線)6115.99噸,麻類織物98.41萬米;生絲:5584.16 噸;絲織品:5947.53萬米,服裝生產量3.83億件(套)。
2004年南通市規模以上工業及紡織業經濟指標完成情況
單位:億元
工 業
總產值
工 業
增加值
產品銷售收入
利 稅
總 額
利 潤
總 額
出 口
交貨值
規模以上工業
1603.36
409.08
1499.81
119.72
73.61
432.45
其中:紡 織
461.45
129.91
440.78
24.95
15.08
185.58
紡織佔全市工業比 %
28.78
30.37
29.38
20.67
20.48
42.81
(二)主要特點
「十五」期間,我市的紡織工業經過技術改造與較大規模的結構調整,基本實現了「十五」規劃提出的主要目標。其特點有:
1、技術裝備加快更新
綜觀百年風雲,南通紡織工業歷盡艱辛,曾經鑄就了「母親工業」一個時代的輝煌,為地方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生產規模由單一的紡紗織布發展為集棉紡、毛紡、麻紡、化纖、印染、色織、針織、服裝、絲綢、紡織機械、家紡為一體的大紡織。「十五」期間,紡織工業在壓縮淘汰落後生產能力的同時將加快產業升級放在突出位置。通過技術改造與棉紡行業壓錠更新,20%以上的紡紗設備達到國內行業先進水平;印染行業採用先進的成套設備,配置了在線檢測監控系統;服裝行業採用了計算機輔助設計、製造系統,進一步提高了市場應變能力。
2、劣勢企業基本退出
部分紡織企業由於多年來裝備陳舊、冗員過多、「包袱」沉重,連年虧損。近幾年來,通過實施企業兼並、破產、資產重組等形式,劣勢企業已基本退出。南通合成纖維廠、色織三廠等企業相繼破產;江蘇三友集團重組色織二廠、江蘇大生集團重組南通二棉、江蘇大富豪重組通州棉紡廠等,使企業脫困取得了重大突破,整個行業開始進入良性循環。
3、龍頭企業日漸強大
在幾大重點行業中,龍頭企業正在逐漸強大。如棉紡行業的江蘇大生集團現有資產22個億,總量位居全國棉紡行業前10位,綜合經濟實力居第14位;江蘇三友集團、江蘇帝奧集團均被列為全國服裝行業100強和江蘇服裝行業前10名;江蘇聯發集團2004年位居全國色織行業第3位;海安繭絲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積極打造「鑫緣品牌」,獲得了「中國名牌」產品稱號,成為南通的唯一。
4、產業集群相繼涌現
集群經濟的發展是南通紡織工業近幾年發展的一個亮點。2002年海門三星鎮被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命名為紡織產業特色城鎮;2003年通州市被命名為「中國紡織產業基地市」、川港鎮被命名為「中國家紡綉品特色名鎮」;海門市、海安縣被江蘇省紡織工業協會命名為「江蘇紡織產業基地縣(市)」;海安縣李堡鎮被授予「編織特色名鎮」。南通地處全國經濟發展最快的長三角區域,紡織原料資源相對豐富,勞動力素質相對比較高;南通紡織企業的市場信譽、企業形象、技術支撐在「十五」期間提高較快;加上各級政府對紡織業的重視與支持,既作為傳統又作為支柱的南通紡織加快發展具有地域和人文等方面的比較優勢。
二、紡織工業的發展思路及目標
(一)發展思路
圍繞我市兩個率先崛起的奮斗目標,以科技進步為動力,用高新技術增強紡織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改造提升紡織產業;以提高產品檔次,爭名優創品牌為導向,提高紡織品服裝的市場佔有率;以制度創新與管理創新為重點,提高紡織企業經濟效益和經濟增長的質量;以培養大企業大集團為抓手,進一步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提高我市紡織業在國內外市場的整體競爭力;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可持續發展,加快實現紡織大市向紡織強市的轉變。
(二)經濟發展目標
------工業增加值「十一五」期間年增長率達15%,2010年達313億元;
------工業總產值「十一五」期間年增長率達20%,2010年達1358億元;
------銷售收入「十一五」期間年增長率達20%,2010年達1316億元;
------利稅總額「十一五」期間年增長率達15%,2010年達93億元。
(三)科技發展目標
「十一五」期間計劃投入500億元,實施紡織業「新、擴、改」重點項目200個;「十一五」期末,應用信息化管理企業面達60%,高新技術對產值增長貢獻率達60%;新型纖維使用率達20%,萬元產值能耗物耗比2005年降低20%,棉紡織業人均年增加值達6萬元;印染業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審計項目。
(四)調整方向
棉紡織:根據市場情況,圍繞服裝面料開發,推進前後道產業鏈的有機結合,重點更新改造100萬錠的紡織設備,配套進行織機改造,提高清梳聯、精梳機、自動絡筒機、無梭織機等新型技術裝備的比重,「十一五」期末使60%左右的紡紗設備達到行業先進水平,無棉卷率(清梳聯)達40%,精梳紗比重達到50%,無結頭紗率(自動絡筒)的比重達到80%,織機無梭化率達到60%,萬錠用工達80人左右,百台用工達120人左右。在更新裝備中減少用工,在提高效率中增加經濟效益。按企業需求,鼓勵選用緊密紡、噴氣紡、渦流紡織和轉杯紡等新型紡紗技術,大力開發多種不同混比的混紡交織及提花面料。
印染:在引進必要的印染及後整理工藝技術軟體的同時,積極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工藝技術,在全市范圍內加大印染老企業設備更新的力度,大力推廣應用電腦在線監控及印花花型設計,主攻天然纖維織物的防皺、防縮、抗菌技術關鍵,研究多纖復合交織的染整技術與化纖模擬高檔織物的染整技術,開發高附加值的抗靜電、阻燃以及環保綠色出口產品及面料進口替代產品。
服裝:服裝的生產營銷必須同時面向國際與國內兩個市場,努力申辦ISO9000與ISO14000及SA8000認證,鼓勵規模企業擴產高檔出口服裝,積極使用服裝CAD/CAM,在提高成衣科技含量的基礎上,廣泛開展創牌促銷活動,同時開發適合各類消費對象的服裝,使服裝生產適應國內市場多層次消費需求並擴大出口。將出口服裝的面料自給率提高到60%,努力擴大服裝配套的各類輔料在我市的產銷空間。
針織:大力提高新型針織大圓機的擁有率,提高產品設計開發能力,重點開發新型原料和環保型纖維在針織品生產中的應用,逐步實現針織服裝的舒適化、功能化、時裝化,開發保健型高檔針織內外衣,大幅度提高針織單件成衣的出口產品附加值。
化纖:根據市場需求,擴大新合纖生產並通過對現有優勢企業的改、擴建,形成技術創新機制,努力開發高模擬、超細、復合等市場急需的高附加值的差別化纖維,形成從原料到抽絲到紡織後加工垂直整合的加工體系,增強市場抗風險能力。加快產業用布與裝飾用布的生產建設,引導和促進對新一代多功能高技術含量化纖的研發和投產,以求帶動全市紡織產業的技術升級。
絲綢:以高檔出口絲綢面料的開發為龍頭,加快現有設備的技術改造,重點發展以真絲為主體的新型復合纖維,實現含絲原料的系列化,開發高檔真絲產品與新型混紡產品,提高防縮、防皺等後整理水平,充分體現絲綢產品柔軟、飄逸、舒適、華麗的特徵,開發抗菌防霉除臭功能的共混紡絲新品種,全面提高絲綢面料檔次與附加值。
家用及產業用紡織品:擴建與完善家用紡織品市場、研發與生產基地,開發生產具有南通文化底蘊的品牌高檔系列化家紡產品,支持研發和貿易公共平台的構建,滿足國內外市場對家居環境建設紡織品的旺盛需求。大力開發建築類、工業關、防護類、醫衛及汽車內飾的產業用布,使其成為南通紡織業新的經濟增長點。
毛麻紡織:加快對工藝設備的全程改造,實現毛紡設備的電子化、系列化、連續化,重點在深加工上下功夫,提高毛紡面料的整體水平,開發精毛紡及其後整理高檔毛織物,開發輕薄型高檔產品,擴大出口比重。優化現有麻紡織加工能力,重點開發麻類織物改性及染整技術,解決麻紗條干均勻度、色牢度、鮮艷度,改善穿著舒適性,擴大麻製品在服裝和家用紡織品領域的應用。
紡織機械與器材:要根據紡織工業產業升級和設備更新換代的需求,把引進消化吸收與自主創新有效結合起來,廣泛應用電子技術,提高機電一體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鼓勵研製新型紡紗設備,發展技術成熟可靠的無梭織機製造,大力開發適用於「小批量、多品種、快交貨」要求的印染機械,培育紡織器材中的地方名牌企業。
⑶ 絡筒機主要由哪幾部分構成
自動絡筒機節紗裝置 專利發明人張子祥「自動絡筒機節紗裝置專利」 技術成果介紹 提要:引進自動絡筒機在保證質量和效率的基礎上裝上專利技術節紗裝置,一年每台可節約1-1.5噸紗(以18.2號為例)企業一年可凈增收入三萬元左右。 武漢市青紅電子設備廠受專利發明人張子祥的委託,全權代理進口(日本村田7-2型、西德138、238-146/147型)自動絡筒機節紗裝置專利技術的推廣應用。此項專利技術,安裝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對設備不打孔、不焊接、不影響工人操作,節約效果明顯。如何降低消耗,增加收益是當今廣大廠家共同追求的目標之一,進口絡筒機雖然質量好、效益高,但其缺點回絲浪費大,是眾所周知的,如安裝這項節紗裝置專利技術就可以大幅度降低消耗,節約用紗,增加效益。從全國已推廣使用這項專利技術的幾十個企業實踐情況看效果顯著,是節約用紗最有效途徑。下面就該節紗裝置專利技術成果簡單介紹如下: 節紗原理 進口絡筒機產生回絲量太大已是眾所周知,也是引進該設備使用廠家經常討論和急待解決的問題。張子祥經過多年的實踐發現,進口絡筒機回絲量過大,主要是該機在換頭、接頭、找頭時各吸風口吸入紗線過長造成的。張子祥發明的這項專利是以減少吸入風口紗線長度來節約的。下面就村田7-2型機和西德238型機分別作以介紹: 對於村田7-2型機它的回絲浪費主要在上吸嘴,該機自動接頭時,上吸紗頭風口靠近寶塔紗筒時,槽筒帶動寶塔紗筒反轉退繞紗線,該紗線被吸入上吸紗頭風口內,由於寶塔筒反轉速度過快,造成紗線退繞過長,因而吸入上吸紗頭風口內的紗線太長造成浪費。本專利採用降低槽筒反轉速度,減少吸入上吸頭風口內長度來減少回絲量,一般正常吸入長度3.8米,改後達1.8米左右效果顯著。 對於西德238型機它的回絲浪費主要在下吸嘴,當該機有斷頭找頭時,下吸風口吸入的紗線過長造成浪費,本專利採用一種節紗器,通過壓在管紗上部節紗器控制管紗退繞長度減少紗線吸入風口長度,達到節紗目的。 有以上方法在已推廣專利的紡織廠試驗,節紗效果都在百分之五十左右。 安裝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及對產量、質量的影響 從節紗原理看,該項技術結構簡單,安裝方便,對原機台不需鑽孔、焊接等改動,不影響原機件傳動和受力關系,對機器壽命無任何影響。由於該裝置只在換紗時起作用,正常絡紗時一切作用都停止,所以對產品質量毫無影響,不改變擋車工操作,該技術推廣有效率為100%,從推廣企業使用情況看安裝該裝置前後對黃紐彈出率和效率及整個班產量無任何影響,不僅50%的回絲變成了好紗,增加純利潤,而且又從清花到絡筒整個紡紗過程中節約了能源,因此節約用紗的經濟效益是非常顯著的。 節約效果 該技術設計節紗效果不低於35%,已推廣的紡織廠節紗效果都比未使用專利技術產生的回絲量減少50%左右。各廠節紗效果略有差異,一般前段工序設備陳舊,紗疵較多的管紗節約效果更顯著,紗管長度190mm比紗管長度205mm所紡細紗節紗略多。已推廣的企業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毛紡行業使用該專利技術節紗效果所產生的經濟效益更好。 使用專利技術中有關問題 1、為使該專利技術順利推廣,根據不同企業情況,可採取一次性優惠全部推廣,或可試推 1-3台,廠里見到實際效果統一認識後再全面推廣。在企業的配合協作下,專利發明人張子祥親自到廠負責指導安裝上車,並親自調試,對設備上存在的問題進行檢修。雙方可以當場檢測節紗效果(即數量)也可以廠方自己檢測。企業假如不滿意未達到節約回絲30%以上的目標值,可無償拆走。 2、效益的計算:自動絡筒機絡紗品種一般都為T/JC13;J14.5;T/JC18;C18.2;JC18.2等,未安裝節紗裝置之前,一般回絲率在0.4-1%之間,個別企業個別品種有不在此范圍。安裝節紗裝置後,一般回絲量可減少一半,大體一台車一年可節約回絲1-1.5噸。它的減少浪費金額就在3萬元左右,如果10台車下來,則就是30萬左右了。此項專利技術推廣應用的收費僅占企業第一年節紗回絲效益的三分之一左右,企業當年就見效了,以後節約的效益全歸企業所有。 3、專利保護:專利號:ZL94.2.21630.X 此專利已經注冊,受國家專利保護法保護,在本專利技術范圍內均受保護,超出范圍無節紗效果,如有侵權行為,按專利法規定罰1-5年節約效益款,本專利一切使用手續都按專利法規定手續進行,企業不可自行仿造推廣。讓我們共同維護好專利法,讓我們配合協作,推廣節紗裝置專利技術,為節約用紗、增加企業經濟效益共同努力。同時,並謝謝大家給予一定的專利技術保密與合作。
⑷ 知道電子清紗器檢測頭調試儀器是什麼嗎 紡織行業自動絡筒機上的電清
電清全稱是電子清紗器,是紡紗廠在紡紗過程中檢測和切斷紗疵的電子機械裝置。
感測器把紗線的粗細變化轉換成相應的電信號,信號經處理後控制執行把超過設定的粗(細)度和長度的紗疵予以切斷,清除對產品質量有影響的紗疵。電子清紗器清紗效果好,對紗線無損傷,調整也很方便,已廣泛用於絡紗機,也可用於並線機和自由端紡紗機。電子清紗器是1951年英國人S.史密斯研製成功的。到60年代各類清紗器已在紡織廠大量應用。電子清紗器主要由檢測頭(包括執行)、計算單元和電源控制箱三部分組成。根據檢測方式的不同,電子清紗器分為光電式和電容式兩類。光電式清紗器檢測紗線遮光量的變化,較為接近視覺。電容式清紗器檢測紗線單位長度的質量變化,間接反映紗線截面的大小。採用光電式清紗器時,檢測區積塵、儀器本身器件老化和扁平紗疵對工作都有影響。採用電容式清紗器時,紗線的回潮率和混紡不勻對工作影響較大。現代電子清紗器向絕對測量和多功能方向發展;同時還出現了電子清紗器與紗疵儀和電子計算機相連接的系統,用以對絡紗產量、效率以及紗疵等進行檢測和數據收集。
⑸ 簡述絡筒機清紗裝置的作用
1、作用:為了滿足顧客對高品質紗線的需求,在絡筒過程中必須有效地切版除管紗中的粗節、細權節、棉結、雜質等有害紗疵,故在絡筒機上往往配有清紗裝置清紗裝置。
2、機械式清紗裝置主要有:清紗板式、梳針式、腰鼓式等,針對不同的紗線品種有選擇使
用。由於結構簡單,維護方便,不受溫濕度影響,對粗節、結雜、飛花、葉片等清除比較有效,故機械式清紗器曾被大量使用,但由於容易刮毛紗線,損傷纖維,不適應高速絡、扁平狀態紗疵和細節容易漏過等缺陷,清紗效率低下,一般只在30%左右,因此已被逐步淘汰,或者只作為自絡筒機的預清紗器起輔助清紗作用。
3、電子清紗裝置:由於機械式清紗裝置具有以上缺陷,為了最大程度清除有害紗庇,進一步提高紗線的品質,成功開發了一代又一代電子清紗裝置。電子清紗器具有不會刮毛紗線、損傷纖維、適應高速絡筒等優勢,同時它可以根據紗疵粗細度和長度,設定不同要求的清紗曲線,一般絡筒效率可達80%以上。隨著現代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清紗器的性能進一步完善與提高,功能更為強大,在絡筒速度為1500m/min時,先進的電子清紗器其切疵准確率仍可達90%以上。
⑹ 自動絡筒機的簡介
性能特點
適用於棉、毛、纖、純紡與混紡等的絡筒工序,生產高質量的無結頭筒紗。
適用纖維品種:棉、毛、化纖及其混紡。
適用紗線品種:單紗、股線。
接頭方式:機械打結,空氣捻接、機械搓捻,並可以有濕加及熱加。
自動絡筒機配置有:空氣捻接器、機械捻接器;電子清紗器;鎳合金鑄鐵槽筒;機械防疊裝置;平衡、防震、張力裝置;定長、定徑裝置;單錠變頻調速裝置;上蠟裝置;機頭綜合監控系統;游動吹吸風裝置等。
自動絡筒機具有運轉高效、高速、高質、穩定,維修簡便,性能優良等優點。
⑺ 什麼是絡筒氣圈
自動絡筒機氣圈控制裝置,包括氣圈控制器及驅動機構,其特點是:所述的氣圈控制器包括左半圓筒和右半圓筒,左半圓筒與右半圓筒為分體式結構,並由驅動機構驅動開合,左半圓筒和右半圓筒閉合狀態為圓筒狀。所述的左半圓筒和右半圓筒分別與左擺動塊和右擺動塊連接,左擺動塊和右擺動塊相鄰的一端分別與兩相鄰且垂直設置的左固定轉軸和右固定轉軸鉸接,所述驅動機構為一氣缸,氣缸往復桿前端設置一連接塊,連接塊兩端對稱鉸接左連動臂和右連動臂的一端,左連動臂和右連動臂的另一端分別與左擺動塊和右擺動塊中部鉸接。其結構簡單,加工製作方便,降低製作成本。
⑻ 細紗擋車工需要注意哪些做好哪些清潔機子才不太斷頭
自動絡筒機節紗裝置 專利發明人張子祥「自動絡筒機節紗裝置專利」 技術成果介紹 提要:引進自動絡筒機在保證質量和效率的基礎上裝上專利技術節紗裝置,一年每台可節約1-1.5噸紗(以18.2號為例)企業一年可凈增收入三萬元左右。 武漢市青紅電子設備廠受專利發明人張子祥的委託,全權代理進口(日本村田7-2型、西德138、238-146/147型)自動絡筒機節紗裝置專利技術的推廣應用。此項專利技術,安裝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對設備不打孔、不焊接、不影響工人操作,節約效果明顯。如何降低消耗,增加收益是當今廣大廠家共同追求的目標之一,進口絡筒機雖然質量好、效益高,但其缺點回絲浪費大,是眾所周知的,如安裝這項節紗裝置專利技術就可以大幅度降低消耗,節約用紗,增加效益。從全國已推廣使用這項專利技術的幾十個企業實踐情況看效果顯著,是節約用紗最有效途徑。下面就該節紗裝置專利技術成果簡單介紹如下: 節紗原理 進口絡筒機產生回絲量太大已是眾所周知,也是引進該設備使用廠家經常討論和急待解決的問題。張子祥經過多年的實踐發現,進口絡筒機回絲量過大,主要是該機在換頭、接頭、找頭時各吸風口吸入紗線過長造成的。張子祥發明的這項專利是以減少吸入風口紗線長度來節約的。下面就村田7-2型機和西德238型機分別作以介紹: 對於村田7-2型機它的回絲浪費主要在上吸嘴,該機自動接頭時,上吸紗頭風口靠近寶塔紗筒時,槽筒帶動寶塔紗筒反轉退繞紗線,該紗線被吸入上吸紗頭風口內,由於寶塔筒反轉速度過快,造成紗線退繞過長,因而吸入上吸紗頭風口內的紗線太長造成浪費。本專利採用降低槽筒反轉速度,減少吸入上吸頭風口內長度來減少回絲量,一般正常吸入長度3.8米,改後達1.8米左右效果顯著。 對於西德238型機它的回絲浪費主要在下吸嘴,當該機有斷頭找頭時,下吸風口吸入的紗線過長造成浪費,本專利採用一種節紗器,通過壓在管紗上部節紗器控制管紗退繞長度減少紗線吸入風口長度,達到節紗目的。 有以上方法在已推廣專利的紡織廠試驗,節紗效果都在百分之五十左右。 安裝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及對產量、質量的影響 從節紗原理看,該項技術結構簡單,安裝方便,對原機台不需鑽孔、焊接等改動,不影響原機件傳動和受力關系,對機器壽命無任何影響。由於該裝置只在換紗時起作用,正常絡紗時一切作用都停止,所以對產品質量毫無影響,不改變擋車工操作,該技術推廣有效率為100%,從推廣企業使用情況看安裝該裝置前後對黃紐彈出率和效率及整個班產量無任何影響,不僅50%的回絲變成了好紗,增加純利潤,而且又從清花到絡筒整個紡紗過程中節約了能源,因此節約用紗的經濟效益是非常顯著的。 節約效果 該技術設計節紗效果不低於35%,已推廣的紡織廠節紗效果都比未使用專利技術產生的回絲量減少50%左右。各廠節紗效果略有差異,一般前段工序設備陳舊,紗疵較多的管紗節約效果更顯著,紗管長度190mm比紗管長度205mm所紡細紗節紗略多。已推廣的企業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毛紡行業使用該專利技術節紗效果所產生的經濟效益更好。 使用專利技術中有關問題 1、為使該專利技術順利推廣,根據不同企業情況,可採取一次性優惠全部推廣,或可試推 1-3台,廠里見到實際效果統一認識後再全面推廣。在企業的配合協作下,專利發明人張子祥親自到廠負責指導安裝上車,並親自調試,對設備上存在的問題進行檢修。雙方可以當場檢測節紗效果(即數量)也可以廠方自己檢測。企業假如不滿意未達到節約回絲30%以上的目標值,可無償拆走。 2、效益的計算:自動絡筒機絡紗品種一般都為T/JC13;J14.5;T/JC18;C18.2;JC18.2等,未安裝節紗裝置之前,一般回絲率在0.4-1%之間,個別企業個別品種有不在此范圍。安裝節紗裝置後,一般回絲量可減少一半,大體一台車一年可節約回絲1-1.5噸。它的減少浪費金額就在3萬元左右,如果10台車下來,則就是30萬左右了。此項專利技術推廣應用的收費僅占企業第一年節紗回絲效益的三分之一左右,企業當年就見效了,以後節約的效益全歸企業所有。 3、專利保護:專利號:ZL94.2.21630.X 此專利已經注冊,受國家專利保護法保護,在本專利技術范圍內均受保護,超出范圍無節紗效
⑼ 托盤型(式)和紗庫型(式)自動絡筒機的區別
自動絡筒機節紗裝置專利發明人張子祥「自動絡筒機節紗裝置專利」技術成果介紹提要:引進自動絡筒機在保證質量和效率的基礎上裝上專利技術節紗裝置,一年每台可節約1-1.5噸紗(以18.2號為例)企業一年可凈增收入三萬元左右。
武漢市青紅電子設備廠受專利發明人張子祥的委託,全權代理進口(日本村田7-2型、西德
138、238-146/147型)自動絡筒機節紗裝置專利技術的推廣應用。
此項專利技術,安裝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對設備不打孔、不焊接、不影響工人操作,節約效果明顯。
如何降低消耗,增加收益是當今廣大廠家共同追求的目標之一,進口絡筒機雖然質量好、效益高,但其缺點回絲浪費大,是眾所周知的,如安裝這項節紗裝置專利技術就可以大幅度降低消耗,節約用紗,增加效益。
從全國已推廣使用這項專利技術的幾十個企業實踐情況看效果顯著,是節約用紗最有效途徑。
下面就該節紗裝置專利技術成果簡單介紹如下:節紗原理進口絡筒機產生回絲量太大已是眾所周知,也是引進該設備使用廠家經常討論和急待解決的問題。
張子祥經過多年的實踐發現,進口絡筒機回絲量過大,主要是該機在換頭、接頭、找頭時各吸風口吸入紗線過長造成的。
張子祥發明的這項專利是以減少吸入風口紗線長度來節約的。
下面就村田7-2型機和西德238型機分別作以介紹:對於村田7-2型機它的回絲浪費主要在上吸嘴,該機自動接頭時,上吸紗頭風口靠近寶塔紗筒時,槽筒帶動寶塔紗筒反轉退繞紗線,該紗線被吸入上吸紗頭風口內,由於寶塔筒反轉速度過快,造成紗線退繞過長,因而吸入上吸紗頭風口內的紗線太長造成浪費。
本專利採用降低槽筒反轉速度,減少吸入上吸頭風口內長度來減少回絲量,一般正常吸入長度3.8米,改後達1.8米左右效果顯著。
對於西德238型機它的回絲浪費主要在下吸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