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測量畢業論文怎麼寫
曲面測量方法研究及測量模擬 摘要3-4 ABSTRACT 4-5 第一章 緒論 9-15 1.1 引言 9 1.2 曲面測量方法 9-11 1.3 國內外研究現狀 11-13 1.3.1 已知CAD 模型的曲面測量研究現狀 11 1.3.2 未知CAD 模型的曲面測量研究現狀 11-12 1.3.3 測量模擬研究現狀 12-13 1.4 課題背景及主要研究內容 13-15 1.4.1 選題背景 13-14 1.4.2 論文主要研究內容 14-15 第二章 CMM 測量曲面技術研究 15-27 2.1 引言 15 2.2 CMM 測量軟體 15-16 2.3 曲面的CMM 測量方式 16-19 2.3.1 點位觸發式 16-17 2.3.2 連續掃描式 17-18 2.3.3 編程方式 18-19 2.4 曲面測量路徑規劃 19-23 2.4.1 測量路徑的設計原則 19-21 2.4.2 曲面測量路徑規劃策略 21-23 2.5 測頭半徑補償 23-25 2.6 測量誤差評定 25-26 2.6.1 點位測量下的測量誤差評定 25-26 2.6.2 掃描測量下的測量誤差評定 26 2.7 本章小結 26-27 第三章 CMM 測量曲面誤差分析及減小方法 27-47 3.1 引言 27 3.2 機器誤差對測量誤差的影響 27-33 3.2.1 靜態誤差 27-30 3.2.2 動態誤差 30 3.2.3 機器誤差補償 30-33 3.3 工件坐標系的建立對測量誤差的影響 33-38 3.3.1 產生工件坐標系建立誤差的原因 34 3.3.2 常用的工件坐標系建立方法 34-36 3.3.3 不同方法下的測量誤差比較 36-37 3.3.4 減小工件坐標系建立誤差的方法 37-38 3.4 測量規劃對測量誤差的影響 38-42 3.4.1 沿法矢量規劃測量路徑 39 3.4.2 通過數學模型求測點矢量 39-42 3.5 測頭半徑補償對測量誤差的影響 42-44 3.5.1 測頭的選擇 42-43 3.5.2 測頭半徑補償誤差 43-44 3.6 測量人員操作水平對測量誤差的影響 44-46 3.6.1 手動測量誤差 44 3.6.2 實現三坐標自動測量 44-46 3.7 本章小節 46-47 第四章 已知CAD 模型的曲面測量及模擬 47-71 4.1 引言 47 4.2 三平面法與最小二乘法建立工件坐標系 47-52 4.2.1 工件坐標系建立過程 47-49 4.2.2 葉片檢測中工件坐標系的建立 49-52 4.3 測點自適應分布 52-57 4.3.1 測點數確定 52-54 4.3.2 曲率差值法實現測點自適應分布 54-56 4.3.3 直線夾角法實現測點自適應分布 56-57 4.4 沿矢量方向進行路徑規劃與半徑補償 57-59 4.4.1 沿矢量方向規劃測量路徑 58 4.4.2 沿矢量方向補償測頭半徑 58-59 4.5 測量模擬 59-70 4.5.1 模擬方法研究 60 4.5.2 最小二乘法實現初始坐標系的變換 60-62 4.5.3 實現測點自適應分布 62-65 4.5.4 測量路徑模擬檢驗 65-66 4.5.5 避障點設置 66-67 4.5.6 DMIS 程序生成 67-68 4.5.7 三坐標測量數據讀取 68-69 4.5.8 測量誤差評定 69-70 4.6 本章小結 70-71
B. 求基於壓阻式壓力感測器做體重器的設計,具體點的論文,方法
於壓阻式壓力感測器做體重器的設計
看到的信息
你覺得有完美的選擇嗎
C. 工程測量論文
1111
D. 活塞環測量裝置設計論文摘要怎麼寫
要幫你列個大綱嗎?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傳遞顯要信息的重要部分。由於它位居文章結構之首,所以文章題目的優劣也會直接影響閱卷者對文章的第一印象。
E. 測量論文
我的畢業論文~集全站儀和gps(rtk)聯合數字測圖
把你郵箱高訴我發給你~~~
F. 設計一種航天員在太空的體重測量系統 簡要說明原理和所需設備感測器等
設計一種航天員在太空的體重測量系統,可以採用加速度原理,所需感測器是加速度感測器和力感測器。
G. 跪求一篇關於測量的畢業論文
1、論文題目:要求准確、簡練、醒目、新穎。
、目錄:目錄是論文中主要段落的簡表。(短篇論文不必列目錄)
3、提要:是文章主要內容的摘錄,要求短、精、完整。字數少可幾十字,多不超過三百字為宜。
4、關鍵詞或主題詞:關鍵詞是從論文的題名、提要和正文中選取出來的,是對表述論文的中心內容有實質意義的詞彙。關鍵詞是用作機系統標引論文內容特徵的詞語,便於信息系統匯集,以供讀者檢索。 每篇論文一般選取3-8個詞彙作為關鍵詞,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題詞是經過規范化的詞,在確定主題詞時,要對論文進行主題,依照標引和組配規則轉換成主題詞表中的規范詞語。
5、論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稱前言、序言和導言,用在論文的開頭。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寫出作者意圖,說明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並指出論文寫作的范圍。引言要短小精悍、緊扣主題。
〈2)論文正文:正文是論文的主體,正文應包括論點、論據、 論證過程和結論。主體部分包括以下內容:
a.提出-論點;
b.分析問題-論據和論證;
c.解決問題-論證與步驟;
d.結論。
6、一篇論文的參考文獻是將論文在和寫作中可參考或引證的主要文獻資料,列於論文的末尾。參考文獻應另起一頁,標注方式按《GB7714-87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進行。
中文: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標題--出版物信息所列參考文獻的要求是:
(1)所列參考文獻應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讀者考證。
(2)所列舉的參考文獻要標明序號、著作或文章的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
H. 求一篇 《播種機測種測肥裝置的設計》 的論文
論文關鍵詞:氣吸式精量播種機
論文摘要:氣吸式精量播種機具是一種多用途全懸掛式精量播種機,在氣吸排種器上更換不同排種盤即可精確播種玉米、甜菜、蓖麻、黃豆、油葵、打瓜、高梁等多種農作物,能一次完成開溝、施肥、播種、覆土、鎮壓等多道工序,其行距株距、作業深度、排肥量、覆土量、鎮壓力均能在較大范圍內調整,與目前使用的條播機相比一般節種50%,該機結構簡單,生產效益高,深受農民的歡迎。
氣吸式精量播種機主要由機架總成,地輪總成、四桿機構,排種器總成、排肥器總成、種子開溝器總成,化肥開溝器總成,覆土器總成,鎮壓輪總成,中間傳動器總成及風機總成和風機傳動器總成等部件組成。
氣吸式精量播種機採用垂直圓盤氣吸式排種器,排種器的氣吸室與高速旋轉的風機進風口相連,排種盤的一側為氣吸室的負壓道,一側為量種子室充種區。當風機旋轉產生負壓的同時,地輪旋轉帶動排種盤轉動,排種盤上的排種孔轉到種子室的充種區時,由於種子室與大氣相通,種子被吸到排種孔上。排種盤繼續轉動,轉到投種區時負壓消失,種子在重力的作用下投入種子開溝器開好的溝內,排種器上設有鋸齒式刮種器,調整其位置可以颳去多餘種子,可滿足精量播種要求。
根據農藝要求,可按需要調整為正、側位置施肥。機具開始工作時,由於地輪旋轉通過方孔鏈輪,鏈條傳動,帶動排種方軸,再通過方孔鏈輪,鏈條傳動排肥方軸,使排肥器總成的外槽輪轉動,將肥料投入施肥開溝器總成開出的溝內,從而完成施肥過程。
一、氣吸式精量播種機的正確選擇與應用
1、因地制宜地選擇精量、半精量播種機 實施精量、半精量播種是用機械實現精準農業的重要舉措,是實施群體質量栽培的核心。實踐證明,在現有地力、肥力條件下,適當降低播種量,使麥苗起點適宜、動態結構合理、田間光照充足、個體發育健壯、成穗足而大、粒多而重,是農民普遍接受的高產措施。然而添置精量、半精量播種機要因地制宜,若是中等肥力的田塊,農藝採用主莖成穗與分櫱成穗並重的栽培途徑,要求基本苗應達到180萬~270萬株/hm2(播種90~135kg/hm2)、產量達到5250~6000kg/hm2,就應當選擇裝有16直槽的外槽輪式的排種器,能一次完成旋耕滅茬、開溝播種和覆蓋鎮壓等工序的半精量播種機。若具有上等肥力的田塊,農藝採用小群體、壯個體、以分櫱為主的栽培途徑,要求基本苗達到120萬~180萬株/hm2(播種60~90kg/hm2),產量達到6750kg/hm2以上,就應選擇裝有窩眼輪式和錐盤式的排種器,能一次完成旋耕滅茬、開溝播種和覆蓋鎮壓等工序的精量播種機。
選擇精量、變精量播種機還因動力機而異。精量、半精量播種機的規格是根據與共配套的拖拉機的功率大小、掛接方式不同而設計的。選擇時要根據說明書或標牌,選擇與自己現有的拖拉機功率相匹配和掛接方式相同的播種機。
2、用好精量、半精量播種機 (1)搞好進田作業前的保養。首先,對拖拉機及播種機的各傳動、轉動部位,按說明書的要求加註潤滑油,尤其是每班前要注意傳動鏈條潤滑和張緊情況以及播種機上螺栓的緊固;其次,要清理播種箱內的雜物和開溝器上的纏草、泥土,確保狀態良好。
(2)搞好各種調整。先按使用說明書的規定和農藝要求,將播種量調准;再將旋耕滅茬、開溝、覆土、鎮壓輪的深淺調整適當;後將開溝器的行距調准,將機架懸掛水平和傳動鏈條的松緊度調整適中。
(3)搞好田間的試播。為保證播種質量,在進行大面積播種前,一定要堅持試播20m,請農技人員、農民等檢測會診,確認符合當地的農藝要求後,再進行大面積播種。
(4)注意加好種子。加入種子箱的種子,達到無小、秕、雜,以保證種子的有效性;其次種子箱的加種量至少要加到能蓋住排種盒入口,以保證排種流暢。
二、氣吸式精量播種機的故障排除
1、排種量不穩定 (1)排種量不穩定的原因:一是吸氣管路有破損,如漏洞、接頭連接松動、裂紋等使氣壓下降,氣吸力減小,種子沒吸住致使一部分或全部漏播。主要表現為個別壟行播量減少,或漏播。二是吸氣型膠管製造質量差、老化變質,或因保管不當而產生破損、漏洞、裂紋,或內層產生脫離層而使氣流阻力加大,造成氣壓降低,不易吸附種子,致使排種量減少或完全漏播。三是吸風機兩側軸承磨損嚴重或年久失修或長期缺油,造成阻力增大、轉速下降、氣流和氣壓不足,種子難以吸附在排種盤上。這種現象多發生在整機(全部單體)播量不足或完全漏播。四是主機(拖拉機)轉速降低,或動力輸出軸出現故障,導致風機轉速下降而氣流不足。五是傳動系統,如三角傳動帶陳舊、磨擦嚴重、拉長、松弦等造成風機轉速下降。六是排種盤因保管、安裝不當而產生變形、銹蝕或種室變形等使排種盤與種室接觸不嚴密,產生漏氣,種子一部分或全部不被吸附。七是種子清洗不好,混有雜物,將排種盤孔眼堵死,造成漏播種。八是選用的排種盤型號不當,孔眼(或條孔)過小、氣流吸力過小,不能吸附種子或吸量少而產生漏播或播量不足。
(2)排除故障的方法。當監視人員或監視器發出漏播信號時,應立即停車熄火,並將播種機落地(懸掛式)檢查原因。若接頭連接不牢,可重新接牢;有較小孔眼或裂紋的可用膠帶貼補,孔眼過大或裂紋過長的應更換新管;輸氣管內壁脫層阻力大的應更換新管。排種盤或排種室變形可試校,校平後仍然漏氣的應更換新品;發動機轉速正常而風機風量仍不足的,要檢查風機軸承,如有曠動、異聲等應予更換軸承。
2、完全不播種
(1)完全不播種的原因。播種機在試播和作業中出現完全不播種,主要是磨損嚴重或運輸、保管不當造成傳動件變形,如方軸、軸套、傘齒輪、方向節、排種器等嚴重磨損、變形,導致風速和風量不足而完全不播種。
(2)排除方法。作業前認真全面檢修播種機,如方軸要校直,配合松曠的可加墊片消除間隙,磨損嚴重的要焊補後磨平。傘齒輪磨損過大的要成對更換,磨損不太嚴重的可在內孔加墊片消除間隙。方向節可用推焊法填補磨痕,然後車平表面。裝復後應轉動靈活。排種器要更換。維護時要注意方軸套和軸、傘齒輪的潤滑,以減緩磨損。運輸中要防止碰撞。
3、播種深度不符合農藝要求
(1)故障原因。主要是機具使用時間過長,機件磨損嚴重所致。如開溝器磨損後入土困難,開出的溝變淺;覆土板磨損後,覆土量減少,覆土厚度小而播種深度淺;深淺調節絲杠和調節螺母磨損嚴重而亂扣,工作中受到震動便自行退扣改變調整深度;拉力彈簧減弱後,覆土量減少,播種深度也隨之變淺。
(2)預防及排除的方法。作業前應認真檢修,對上述各零部件的磨損程度做好鑒定,尤其是使用年限長的播種機。若絲杠和調節螺母磨損嚴重,可更換新螺母,並備有雙螺母,以防退扣,作業結束後將絲杠和螺母塗上黃油,以防止銹蝕;拉力彈簧彈力過弱的可將其掛接點移短或更換新的,季節作業完成後將其卸下,恢復自由狀態,表面要塗油防銹;覆土板變形的要校正,磨損嚴重的要焊補或換新品,農閑時要防銹蝕。開溝器也要這樣維修。
此外,作業中要防止不抬機而倒車;落下機具時要「先快後慢」,使機具與地面軟著地,並在行進中緩緩著地,以防變形和堵塞。運輸播種機要嚴防碰撞,在車廂內固定牢靠,並不得高速行駛。
I. 求測量畢業論文...
摘要:文中結合天津地鐵1號線改擴建工程,簡要介紹了曲線地鐵車站施工測量技術特點;施工控制測量及施工放樣方法,確定了用精密導線作為施工控制測量線最為適宜
關鍵詞:工程測量;地鐵;曲線
1工程概況
天津市地鐵1號線西北角車站為原有站改擴建工程,位於北馬路芥園道和西馬路大豐路交口。全現澆鋼筋混凝土箱型地下結構,雙軌側式站台車站起點里程k9+385.784,終點里程k9+603.500總長218 m,箱體最寬處28 m,結構凈高5.55 m,主要站段埋深10.039 m,設4個出入口,2座風道,建築總面積10 666 m2。
2施土測量技術特點、難點
2.1工程平面位置
該車站為全曲線站,地下結構中柱縱軸線、鐵道左軌中線、右軌中線均由圓曲線和緩和曲線組成,三條線曲線元素各不相同,即緩和曲線起終點不在同一里程,圓曲線圓心各異,半徑分別為800 m,801.908 m,804.037 m箱體側牆均為圓曲線,並與同側軌道中心線同圓心,但由於牆體的里凹和外凸形成多種不同半徑的圓弧,平面定位放線作業相當復雜。2.2高程
工程箱體結構位於1.98%和2.54%兩種不同坡度的坡度線上,兩側站台板也存在不同坡度的變換,且變坡點不在同一里程工程主體結構和站台板的標高必須由不同的坡度線控制。
2.3施工
工程設計為明開挖分段施工,施工段最大長度不能超過25 m由於工斯和施工技術要求決定了工程必須多頭開挖,點位的坐標和高程需多次向基坑內引測,多頭貫通,給施工放線的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施土控制測量
3.1測量儀器的選烈
《地下鐵道,輕軌交通測量規范》要求精密導線測量相對點位中誤差≤±8 mm;精密水準測量附合路線閉合差≤8mm。
設導線平均邊長100 m,取II級全站儀,因邊長較短設測角中誤差mβ=±5",測距中誤差ms=2+2 x10-6,佑算導線點相對點誤差為:
因此使用且級全站儀、DS1水準儀進行控制測量,完全滿足地鐵的施工測量精度要求。
3.2施工平面控制測量
西北角車站施工作業面為長220 m,寬20-30 m的帶狀,因此用精密導線作為平面控制最為適宜,在考慮便於施工放樣、點位保護和變形等諸多因素的前提下,在車站的起訖點及中點附近布置了3個精密導線點A,B,C,與已知點GPS515 , GPS550, GPS514組成附合導線,導線平均邊長105m,工程位置及導線布置見圖1。
導線水平角採用II級全站儀6測回測定,邊長取5次測量平均值,往返各兩測回測定,外業觀測成果精度如下:方位角閉合差;fβ==a始+∑(β±180°)-a終=5〃
該導線用天津市測繪院提供的計算軟體嚴密平差後,最大點位中誤差1.32mm,最大點間誤差1.28 mm,導線全長中誤差達到1/180000。
3.3施工高程式控制制測量
將精密導線點同時作為施工高程式控制制點與已知二等水準點JBM-3,JBM-4組成附和水準線路,水準線路總長度約600 m,其中最遠點.4距已知水準點240 m
高程式控制制測量採用帶有平行玻I}板測微器的DS.水準儀和錮瓦水準尺按二等水準測量技術要求施測實測4個測段最大往返不符值0.8 mm,附合水準路線閉合差1.2 mm,每km水準測量高差偶然中誤差
4施土放樣
4.1施工放樣平面控制點的建立
4.1.1近井點的測設
施工段開挖完畢,在基坑支護結構的壓頂樑上選擇適當位置建立近井點,並分別從兩個地面控制點(GPS點或精密導線點)測定其坐標,兩次測定坐標值較差在±10 mm之內,取其中數作為近井點坐標當兩個以上施工段同時開挖完畢,可將各段近井點與地面控制點連成附合導線,取平差結果作為近井點的坐標.
4.1.2地下平面控制點的測設
首段施工在施工段兩端建立地下控制點,並與近井點組成閉合導線確定地下控制點坐標,後續施工布設的地下導線至少應聯測一個先期建立的地下控制點當重合點測定的坐標值與原坐標值較差在±10 mm之內時,取其中數作為重合點坐標。
4.2 1也下高程式控制制點的測設
高程傳遞測量採用吊鋼尺法,地上地下安置兩台DS1水準儀同時讀數,觀測三測回,測回間變動儀器高度,三測回測定的地下水準點高程較差應小於3 mm。
考慮底板混凝土澆築後的沉降,每個施工段的高程傳遞應獨立進行並連測已建立的地下水準點,計算結構沉降量,同時對地下水準點的高程進行改正地下水準測量使用DS1水準儀、銦瓦、鋼尺往返測定。
5曲線的測定
5.1內業計算放樣准備
依據曲線要素計算曲線上每隔3m點的坐標(半徑800m,3 m弧長以直代曲後的最大誤差為1.4 mm可忽略不計)。利用微機Excel表格處理計算軟體,將曲線要素及線路曲線計算公式輸入微機進行計算,並用手算進行核對無誤後,再用CAD軟體定點做圖,觀察曲線形狀,量取相關結構尺寸和施工圖對照,進行驗證.
計算曲線放樣點在本段弦上的投影長度Si和弓高hi,見圖2.
5.2曲線放樣
將地下控制點坐標、放樣點坐標全部輸入全站儀,用全站儀坐標放樣程序在實地放樣諸點,並彈線確定曲線位置檢驗:在直線A ,B上用鋼尺量取S1,S2...,S3...,同時量取該的曲線弓高其值與計算值之差在±5 mm之內可不調整,否則查找原因重新測設。
6坡度線的測設
結構施工的標高放樣採用DS3水準儀,按四等水準測量的精度要求施測,水準儀使用前進行i角檢測(水準軸與視准軸夾角),其值必須小於±20〃,否則應進行校正。
結構高程的測設除每個施工段的兩個結構端點和變坡點必須測設外,余者每隔10m左右測設一點,點與點之間拉小線即可確定結構坡度具體測量方法是,依平面定位測量點確定高程放樣點的里程位置,再按設計坡度計算出該點處結構高程依據地下水準點從一端逐個將計算高程測設到標樁酬鋼筋上,測設到另一端點後與另一個地下水準點閉合,其閉合差應小於士5 mm否則查找原因重新測設。
7地鐵西北角車站施土測量效果及體會
依設計要求西北角地鐵站分為12個施工段,又由於施工條件限制和工斯要求沒有按施工段順序施工,這樣共形成5個貫通面,由於採用上述測量方法,最大縱向貫通誤差13mm,最大橫向貫通誤差9 mm,最大高程貫通誤差10 mm,經竣工測量,軌道中心線點位中誤差僅為8 mm ,測量精度完全滿足了規范要求。
(1)根據工程規模和精度要求,確定工程測量的控制等級,配置相應的儀器設備,嚴格按規范要求的相應控制等級技術要求施測,確保控制點的精度對於曲線型地鐵站,用精密導線做為施工控制測量線最為適宜。
(2)視工程具體情況,制定施工放線方法和驗核方法,做到既切實可行,又能滿足精度要求。
(3)充分利用計算機和軟體進行平差計算、放樣計算、作圖等內業工作,減少內業工作量,提高內業成果的可靠性。
(4)所有工程平面位置或高程的放樣必須設有多餘觀測,用以驗證放樣結果的正確與否。
參考文獻:
[1] GB50308-1999,地下鐵道輕軌交通工程測量規范[S].
[2] GB 50299-1999,地下鐵道施工及驗收規范[S].
[3] GB 50206-93,工程測量規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