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某實驗小組採用如圖1所示的裝置來驗證動能定理.①實驗前,木板左端被墊起一些,使小車在不受拉力作用時
①ABC:小車受到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和橡皮筋的拉力,要使拉力等於合力,必須使重力專的下滑分量平衡摩擦力,才屬能盡量減小實驗的誤差,使得細繩對小車拉力做的功等於合外力對小車做的功,故AC正確,B錯誤;
D:用質量較小的砝碼就可以拉動小車,與木板左端被墊起一些沒有直接的關系,即與題意無關,故D錯誤.
②M到N的過程中,拉力F做功:W=Fx=F?xMN,
小車在M點的速度:vM=
小車在N點的速度:vN=
根據動能定理的表達式,得:F?xMN=m()2?()2=(x | 2
『貳』 某探究學習小組的同學欲驗證「動能定理」,他們在實驗室組裝了一套如圖所示的裝置
3好比提供了一個大小恆為mg的拉力去拉木塊『
4就不一樣了,滑塊和紗筒作版為一個整體,近似認為機械權能守恆。 也就是說在4中拉力成為內力了。 3和4不一樣,是木板改為氣墊導軌的結果,3中沙桐的重力作為外力,4中作為內力....
『叄』 某探究學習小組的同學欲驗證「動能定理」,他們在實驗室組裝了一套如圖1所示的裝置,另外他們還找到了打
(1)實抄驗要驗證動襲能增加量和總功是否相等,需要求出總功和動能,故還需要刻度尺,另外為平衡摩擦力要將長木板的一端用小木塊墊起來,故還需要小木塊; 故答案為:刻度尺、小木塊; (2)小車下滑時受到重力、細線的拉力、支持力和摩擦力,要使拉力等於合力,則應該用重力的下滑分量來平衡摩擦力,操作步驟是:先將空的重錘從滑輪上取下,用小木塊將長木板的左端稍稍墊起,直至輕推滑塊,滑塊能在水平長木板上勻速滑行為止; 故答案為:先將空的重錘從滑輪上取下,用小木塊將長木板的左端稍稍墊起,直至輕推滑塊,滑塊能在水平長木板上勻速滑行為止; 總功為:mgL 動能增加量為:△E= (M+m)v 22- (M+m)v 12故需要驗證的數學表達式是:mgL= (M+m)v 22- (M+m)v 12故答案為: (M+m)v 22- (M+m)v 12.
『肆』 某學習小組的同學利用如圖 所示裝置驗證動能定理,按如圖所示組裝好器材,在 未裝沙子的情況下釋放小桶
(1)平衡摩擦力(2分);(2)m《M(2分);(3)  (2分)
『伍』 某學習小組的同學利用如圖所示裝置驗證動能定理,按如圖所示組裝好器材,在未裝砂子的情況下釋放小桶,滑
(1)本實驗中是用沙桶的重力做功代替合外力做功,故應盡量減少摩回擦力做功,答故應先平衡摩擦力; (2)因在滑塊和沙桶下滑的過程中,沙桶的重力有一部分為沙桶本身的合力,故沙桶的重力做功有部分轉化為了沙桶的動能,為了實驗的准確性,應盡量讓沙桶增加的動能少一些,故應讓沙桶的質量要遠小於滑塊的質量,故答案為:m<<M. (3)本實驗中滑塊通過沙桶的重力做功轉化為了滑塊的動能,故應該為重力做的功等於滑塊動能的增加量; 故有:mgL= M v22?Mv12; 故答案為:(1)平衡摩擦力;(2)m<<M;(3)mgL=Mv22?Mv12.
『陸』 某探究學習小組的同學欲驗證動能定理,他們在實驗室組裝了一套如圖所示的裝置,另外他們還找到了打點計時
(1)實驗要復驗證動能增加量和總制功是否相等,故需要求出總功和動能,故還要天平和刻度尺; 故答案為:刻度尺、天平; (2)沙和沙桶加速下滑,處於失重狀態,其對細線的拉力小於重力,設拉力為T,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有 對沙和沙桶,有 mg-T=ma 對滑塊,有 T=Ma 解得 T= mg 故當M>>m時,有T≈mg 滑塊下滑時受到重力、細線的拉力、支持力和摩擦力,要使拉力等於合力,則應該用重力的下滑分量來平衡摩擦力,故可以將長木板的一段墊高; 故答案為:沙和沙桶的總質量遠小於滑塊的質量,平衡摩擦; (3)總功為:W=mgL 動能增加量為:Mv22?Mv12,所以要驗證mgL=Mv22?Mv12 故答案為:(1)刻度尺、天平;(2)沙和沙桶的總質量遠小於滑塊的質量,平衡摩擦;(3)mgL=Mv22?Mv12
『柒』 某實驗小組採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探究動能定理」.實驗的主要操作步驟如下:(1)未掛鉤碼前,將長木板
2
『捌』 (6分)某學習小組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驗證動能定理。 (1)將氣墊導軌調至水平,安裝好實驗器材,從圖中讀
(1)50.00;(2)滑塊、擋光條和拉力感測器的總質量M;(3)否。
『玖』 某探究學習小組驗證動能定理的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1)實驗時首先要平衡摩擦力:取下沙桶,把木板不帶
(1)系統受到的來阻力包括源限位孔對紙帶的阻力,故要拖著紙帶平衡摩擦力; (2)要驗證動能定理,需要測量初速度與末速度; B點速度等於AC段平均速度,故 v B = = m/s=0.13m/s ; (3)細線對鉤碼做功和對小車做功之和為零,故重力對鉤碼做的功等於合外力對小車和鉤碼做的功之和; 故答案為:①拖著;②速度(速率),0.13m/s;③小車和鉤碼. |
『拾』 某學習小組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驗證動能定理;(1)將氣墊導軌調至水平,安裝好實驗器材,從圖中讀出兩光
(1)光電門1處刻度尺讀數為:23.0cm,光電門2處刻度尺讀數為:73.0cm,故兩光電門中心之間回的距答離s=73.0cm-23.0cm=50.0cm; (2)由於光電門的寬度d很小,所以我們用很短時間內的平均速度代替瞬時速度. 滑塊通過光電門1速度為:v1= 滑塊通過光電門2速度為:v 2= 根據功能關系需要驗證的關系式為:Fs= Mv 22- Mv 12= M( ) 2- M( ) 2可見還需要測量出M,即滑塊、擋光條和拉力感測器的總質量; (3)該實驗中由於已經用感測器測出繩子拉力大小,不是將砝碼和砝碼盤的重力作為小車的拉力,故不需要滿足砝碼和砝碼盤的總質量遠小於小車的質量. 故答案為:(1)50.0;(2)滑塊、擋光條和拉力感測器的總質量M;(3)否.
與某學習小組的同學採用如圖甲所示實驗裝置驗證動能定理相關的資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