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化學反應中空瓶的作用是不是防止倒吸
化學實驗中防止液體倒吸的方法
1.安全瓶 水槽與發生(或收集)裝置之間的洗氣瓶
2.倒置的漏內斗 放在洗手裝置的上面
3.啟普發生容器(還有類似裝置) 利用某些氣體不與水反應且不易溶於水的性質制 造,依靠氣體的壓強分離液體與固體反應物.
Ⅱ 如圖所示是演示動能和重力勢能相互轉化的實驗裝置,小球從軌道上的E點滾落下來,在圓形軌道上運動了一周,
ABD
A.由於忽略外在因素,所以整個系統機械能守恆,即重力勢能與動能之和保持不變專,而E點高度最屬高,即重力勢能最大,所以動能最小。所以A對
B。由於忽略外在因素,所以整個系統機械能守恆,所以小球機械能始終不變,所以B對
C。F點高度最低,所以重力勢能最小,因為機械能守恆,所以動能最大,所以C錯。
D。因為小球在H點的重力勢能小於在E點的重力勢能,而在H和E點的機械能相同,所以小球在H點的動能大於在E點的動能
望採納
Ⅲ 中草葯:連翹的功效與作用
【中文名】連翹(《本經》)
【類別】果實類連翹
【異名】旱連子(《葯性論》),大翹子(《唐本草》),空殼(《中葯志》)。
【來源】為木犀科植物連翹的果實。
【植物形態】連翹,又名連、異翹(《爾雅》),蘭華、軹、折根、三廉(《本經》),連草(《爾雅》郭璞注),大翹(《唐本草》),黃花桿、模羨乎黃壽丹、黃花瓣、落翹、黃花條。落葉灌木,高2~4米。枝開展或伸長,稍帶蔓性,常著地生根,小枝稍呈四棱形,節間中空,僅在節部具有實髓。單葉對生,或成為3小葉;葉柄長8~20毫米;葉片卵形、長卵形、廣卵形以至圓形,長3~7厘米,寬2~4厘米,先端漸尖、急尖或鈍。基部闊楔形或圓形,邊緣有不整齊的鋸齒;半革質。花先葉開放,腋生,長約2.5厘米;花萼4深裂,橢圓形;花冠基部管狀,上部4裂,裂片卵圓形。金黃色,通常具橘紅色條紋;雄蕊2,著生於花冠基部;雌蕊1,子房卵圓形,花柱細長,柱頭2裂。蒴果狹卵形略扁,長約15厘米,先端有短喙,成熟時2瓣裂。種子多數,棕色,狹橢圓形,扁平,一側有薄翅。花期3~5月。果期7~8月。
【採集】果實初熟或熟透時採收。初熟的果實採下後,蒸熟,曬干,尚帶綠色,商品稱為"青翹";熟透的果實,採下後曬干,除去種子及雜質。稱為"老翹";其種子稱"連翹心"。
【葯材】乾燥的果實呈長卵形,長1.5~2厘米,直徑0.6~1厘米。頂端銳尖,基部有小柄,或已脫落。表面有不規則的縱皺紋及多數凸起的小斑點,兩側各有1條明顯的縱溝。青翹多不開裂,綠褐色,表面凸起的灰白色小斑點較少,種子多數,細長,一側有翅,黃綠色。老翹自尖端開裂或裂成兩瓣,表面黃棕色或紅棕色,內表面多為淺黃棕色,種子棕色,多已脫落。氣微香,味苦。青翹以色青綠、無枝梗者為佳;老翹以色黃、殼厚、無種子、純凈者為佳。
主產山西、河南、陝西、山東。此外,湖北、河北、四川、甘肅亦產。
【化學成分】果實含連翹酚、甾醇化合物、皂甙(無溶血性)及黃酮醇甙類、馬苔樹脂醇甙等。果皮含齊墩果酸。青連翹含皂甙4.89%,生物鹼0.2%。
【葯理作用】①抗菌作用 連翹濃縮煎劑在體外有抗菌作用,可抑制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大腸桿菌、痢疾桿菌、白喉桿菌及霍亂弧菌、葡萄球菌、鏈球菌等。連翹在體外的抑菌作用與金銀花大體相似;為銀翹散中抗菌之主要成分。金銀花對沙門氏菌屬,特別是傷寒桿菌以及溶血性鏈球菌的抑製作用似超過連翹,而對痢疾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之抑制則以連翹似較好。二者聯合使用,在試管中並無協同作用,與黃連,黃芩組成的復方,體外抑菌作用比單用連翹時據雲更強。連翹中抗菌的有效成分研究不多,連翹酚在試管中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濃度為1:5120;對痢疾桿菌為1:1280;對白喉桿菌及副傷寒(甲)桿菌為1:640,可能為抗菌有效成分。花對小鼠實驗性結核病有一定療效,對豚鼠則無效。此外,還報告過它在試管中及臨床上的抗結核桿菌的作用。連翹的醇提取物在體外有抗鉤端螺旋體作用,其強度不及派逗黃連、荔枝草或旦悉金銀花、黃芩,而與黃柏、蚤休相似。連翹水浸劑(1:5)在試管內對星形奴卡氏菌有些抑製作用。朝鮮連翹果實的乙醇、丙酮提取物以及從F.intermedia中提出的樹脂有抗真菌作用。
②其他作用 連翹能抑制洋地黃對鴿靜脈注射的催吐作用,減少嘔吐次數,但不改變嘔吐的潛伏期,其鎮吐效果與注射氯丙嚓兩小時後的作用相仿。它又能抑制犬皮下注射阿朴嗎啡所引起的嘔吐,故推測其鎮吐作用原理可能是抑制延腦的催吐化學感受區。連翹的果皮中含齊墩果酸(又名洋橄欖葉酸),故有強心、利尿作用。
【炮製】揀凈雜質,搓開,除去枝梗。
【性味】苦,涼。
①《本經》:"味苦,平。"
②《別錄》:"無毒。"
③《醫學啟源》:"《主治秘訣》雲,性涼,味苦。"
④《綱目》:"微苦辛。"
【歸經】入心、肝、膽經。
①《湯液本草》:"手足少陽、陽明經。"
②《綱目》:"少陰心經、厥陰包絡氣分。"
③《雷公炮製葯性解》:"入心、肝、膽、胃、三焦、大腸六經。"
【功用主治】清熱,解毒,散結,消腫。治溫熱,丹毒,斑疹,癰瘍腫毒,瘰癧,小便淋閉。
①《本經》:"主寒熱,鼠痿,瘰癧,癰腫惡瘡,癭瘤,結熱。"
②《別錄》:"去白蟲。"
③《葯性論》:"主通利五淋,小便不通,除心家客熱。"
④《日華子本草》:"通小腸,排膿。治瘡癤,止痛,通月經。"
⑤李杲:"散諸經血結氣聚;消腫。"
⑥王好古:"治耳聾渾渾焞焞。"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
【宜忌】脾胃虛弱,氣虛發熱,癰疽已潰、膿稀色淡者忌服。
①《本草經疏》:"癰疽巳潰勿服,大熱由於虛者勿服,脾胃薄弱易於作泄者勿服。"
②《本草通玄》:"久服有寒中之患。"
【選方】①治太陰風溫、溫熱、溫疫、冬溫,初起但熱不惡寒而渴者:連翹一兩,銀花一兩,苦桔梗六錢,薄荷六錢,竹葉四錢,生甘草五錢,芥穗四錢,淡豆豉五錢,牛蒡子六錢。上杵為散,每服六錢,鮮葦根湯煎,香氣大出,即取服,勿過煮。病重者,約二時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輕者三時一服,日三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溫病條辨》銀翹散)
②治小兒一切熱:連翹、防風、甘草(炙)、山梔子各等分。上搗羅為末,每服二錢,水一中盞,煎七分,去滓溫服。(《類證活人書》連翹飲)
③治赤游癍毒:連翹一味,煎湯飲之。(《玉樵醫令》)
④治乳癰,乳核:連翹、雄鼠屎、蒲公英、川貝母各二錢。水煎服。(《玉樵醫令》)
⑤治瘰癧結核不消:連翹、鬼箭羽、瞿麥、甘草(炙)各等分。上為細末,每服二錢,臨卧米泔水調下。(《楊氏家藏方》連翹散)
⑥治舌破生瘡:連翹五錢,黃柏三錢,甘草二錢。水煎含漱。(《玉樵醫令》)
【臨床應用】①治療急性腎炎
取連翹6錢,加水用文火煎至150毫升,分3次食前服,小兒酌減。視病情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