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高中化學+下圖是銅與稀硝酸反應的兩個實驗裝置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答(1)3Cu+8H(離子)+2NO3(離子)=3Cu(離子)+2NO↑+4H2O
(2)不能,該裝置中原來就含有空回氣,不能排除答O2對實驗的影響
(3)NO
產生大量氣泡,溶液變成藍色
無色氣體變成紅棕色
(4)處理尾氣,防止氮氧化物污染空氣
❷ 高中化學「噴泉實驗」具體內容是什麼
要注意的地方:噴泉來實驗成功的自關鍵是:
①盛氣體的燒瓶必須乾燥,否則甁中有液體,會使瓶口留下空氣,形成的噴泉壓力不大(噴泉「無力」)
②氣體要充滿燒瓶;
③燒瓶不能漏氣(實驗前應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④所用氣體能大量溶於所用液體或氣體與液體快速反應。
某同學用HCl氣體做噴泉實驗時,噴入燒瓶內的水不足燒瓶容積的1/3,其原因不可能是( )。
(A)燒瓶潮濕 (B)裝置氣密性不好(C)水裡沒有加石蕊試液 (D)燒瓶內未集滿HCl
噴泉實驗失敗的原因很多,要弄清本質進行大膽假設。很明顯(A)(B)(D)都能使噴入燒瓶內的水不足燒瓶容積的1/3,所以答案為(C)。
❸ 高中化學實驗室製取氨氣
做此實驗時應注意:
1.裝置要密閉不漏氣。
2.圓底燒瓶要乾燥。
3.燒瓶里的氨氣要充滿。
實驗中所用的氨可用以下方法得到:
1.用NH4Cl與Ca(OH)2共熱制氨。注意事項可參見〔實驗1-4〕的說明。
2.加熱濃氨水制氨。在燒瓶中加入2 mL~4 mL濃氨水,加熱即得氨氣。此法也可用於做噴泉實驗。
圖 1-3 實驗室製取氨氣
3.常溫下,用濃氨水與固體燒鹼混合制氨。方法是:在分液漏斗中加入濃氨水,在錐形瓶中加入少量固體氫氧化鈉(約一小葯匙),按圖1-3所示安裝好裝置。將濃氨水慢慢滴入錐形瓶,待冒出較多的氣泡時,用向下排氣法收集氨氣。實驗時要控制好濃氨水的滴入速度,分液漏斗的活塞不要開得太大,以免產生氨氣過多而沖開燒瓶的活塞。此法的裝置和操作都很簡便,而且製得的氨氣濃度也比較大,做「噴泉」實驗效果比較好。
〔實驗1-3〕 此實驗也可用集氣瓶做:在兩個集氣瓶中分別滴入2滴~3滴濃氨水或濃鹽酸,蓋上玻璃片振盪,然後口對口放好,抽去玻璃片。可看到產生白煙,效果也很好。或採用下列方法:在一支試管內滴兩滴濃氨水,搖動試管使濃氨水附於試管壁,再用一根玻璃棒蘸取少量濃鹽酸,立即伸入試管,可觀察到試管內有大量白煙生成。
〔實驗1-6〕 做此實驗時應注意:
1.首先要檢查Ca(OH)2是否變質〔長期存放的Ca(OH)2可能大部分變成CaCO3〕,最好用新制的Ca(OH)2。
2.為防止生成氨合物,Ca(OH)2要過量,NH4Cl與Ca(OH)2的質量比以5∶8為宜。如果用(NH4)2SO4代替NH4Cl,則二者的質量比以1∶1為宜。如果用粉末狀的生石灰代替Ca(OH)2,製得的氨比較乾燥。
❹ 電石和水反應 為什麼用硫酸銅除雜
因為CaC2中常含有S、P、As等一些雜質,所以值得的乙炔中常混有H2S、PH3、AsH3等有毒惡臭氣體對師升敗返生枯歷健康的危害。
用硫酸銅出硫化氫方程式如下:
CuSO4+H2S=CUS(黑色固體)+H2SO4
注意:吵飢該反應是高中化學階段唯一的弱酸制強酸的反應
實驗裝置(如下圖)
❺ 高中化學 想研究一下 酵母菌在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下 誰更劇烈 怎麼設計實驗
儀器:錐形瓶、恆溫箱、搖床、酒精燈、接種環、高壓蒸汽滅菌鍋、滴定管。
葯品:葡萄糖、無菌水、酵母菌種、高錳酸鉀。
步驟:
1.配置3%葡萄糖溶液
2.取兩錐形瓶,加入適量葡萄糖溶液,滅菌。
3.待葡萄糖溶液冷卻後,無菌條件下接種酵母菌。
4.一組放進恆溫搖床里震盪培養,另一組密封放進恆溫箱。
5.一段時間後,分別取兩錐形瓶內液體,滴定法測乙醇濃度(高錳酸鉀用來滴定)。
現象:震盪培養的培養液里無乙醇,密封培養的有乙醇,濃度為*。
結論:
1.有氧氣時有氧呼吸為主,幾乎不進行無氧呼吸。
2.無氧氣的時候進行無氧呼吸,產生大量乙醇。
❻ 高中化學常見氣體制備的方法,方程式,及儀器
常見氣體制備
1.實驗室製取氣體的一般原則
(1)安全:避免和防止爆炸、燃燒、有毒物質外泄。
(2)方便:應用常用試劑、裝置簡單、操作方便。
(3)快速:反應時間不宜過長,過於劇烈的反應不安全,以反應速率適中為宜。
(4)生成物純凈(或雖含雜質但較易提純),減少分離操作。
2.實驗室製取氣體的反應
(1)製取單質:用氧化還原反應。
(2)製取化合物:通常用復分解反應,如HCl、SO2、CO2、NH3、HNO3等;有時也可用氧化還原反應,如制NO2、NO等。
3.實驗裝置的安裝、選擇及操作步驟
(1)實驗裝置的安裝順序可用如下圖表示:
(2)製取氣體時各部分裝置的選擇依據:
①發生裝置:所用試劑的狀態及反應條件;
②收集裝置:氣體的水溶性及相對空氣的密度大小、是否與空氣中成分反應;
③凈化裝置:依據氣體與雜質的性質的不同,使雜質被吸收或轉化成所需物質;
④尾氣處理(吸收)裝置:根據所制氣體是否有毒或污染環境來確定是否要安裝尾氣處理裝置。有毒物質可用溶液吸收或燃燒去除。
(3)「氣密性檢查」在整個實驗中的位置一般放在第二位,一般在裝置連接好後、但在反應開始前檢驗氣密性,決不可在葯品混合並開始反應後檢查氣密性。
4.實驗室製取氣體的典型裝置
主要掌握實驗室三種不同類型制備氣體的裝置,以及三種不同類型的氣體收集方法。根據氣體的性質選擇合適的乾燥、凈化和吸收裝置。
實驗室常用的三種不同類型制備氣體的裝置:
(1)固體——固體加熱裝置(見圖)
所需儀器:鐵架台、鐵夾、酒精燈、大試管、單孔橡膠塞、導氣管等。常用於制O2、NH3、CH4等。
注意事項:
①試管口應稍向下傾斜,以防止產生的水蒸氣在管口冷凝後倒流而引起試管破裂。
②鐵夾應夾在距試管口1/3處。
③固體葯品要在試管底部平鋪開。加熱時首先均勻預熱(移動酒精燈),然後在試管的葯品最後部位集中加熱,並逐步前移。
④膠塞上的導管伸入試管裡面不能過長,否則會妨礙氣體的導出。
⑤如用排水集氣法收集氣體,當停止製取氣體時,應先從水槽中把導管撤出,然後再撤走酒精燈,以防水倒流。
(2)固體——液體(液體——液體)加熱裝置(見圖)
所需儀器:鐵架台、鐵夾、燒瓶、分液漏斗、雙孔塞、導管等。常用於制H2、CO2、H2S、NO2、SO2、NO等。
注意事項:
①燒瓶應固定在鐵架台上。
②先把固體葯品放入燒瓶中,然後再慢慢加入液體。
③分液漏斗內為揮發性液體時要蓋上蓋,注意蓋上的小槽要對准分液漏斗頸上的小孔。
④制H2、CO2、H2S時也可用下面的裝置。
這類裝置使用方便,可以隨時使反應發生或停止。
說明:①在簡易裝置中長頸漏斗頸的下口應伸入液面以下,否則起不到液封作用而無法使用。②加入的固體葯品塊狀大小要適宜,如果太碎會落入底部的酸中使反應無法終止。③加入酸的量要適當。④最初使用時應待容器內原有的空氣排凈後,再收集氣體。⑤在導管口點燃氫氣或其他可燃性氣體時,必須先檢驗純度。
5.氣體發生裝置氣密性的檢查
檢驗氣密性時,可把導管一端浸入水裡,用手掌緊貼燒瓶外壁,如果裝置不漏氣,燒瓶里的空氣受熱膨脹,導管口就會有氣泡冒出。把手移開後,過一會兒燒瓶冷卻,水就會上升到導管里,形成一段水柱(見下圖I、Ⅱ)。如果發現漏氣,必須找出原因,並進行調整、修理或更換零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