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若用裝置f收集氣體
(1)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反應物是碳酸鈣和稀鹽酸,生成物是氯化鈣、水、二氧化專碳,用觀察法配屬平即可;反應物的狀態是固體和液體,不需要加熱,收集方法的選擇是根據:難溶於水或不易溶於水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氣大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密度比空氣小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由於二氧化碳能溶於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氣大,所以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所以選擇裝置BC來製取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CaCO 3 +2HCl═CaCl 2 +H 2 O+CO 2 ↑;
(2)氧氣密度比空氣大,氧氣有助燃性,所以選用裝置F用排空氣法來收集氧氣,氧氣應從a端通入,驗滿的方法是: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b管口,木條復燃,證明集滿.
故答案為:(1)BC,CaCO 3 +2HCl═CaCl 2 +H 2 O+CO 2 ↑;
(2)a,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b管口,木條復燃,證明集滿.
2. 抽氣裝置的作用是
「抽氣器的作用是不斷地將凝汽器內的空氣及其它不凝結的氣體抽走,以維持凝汽器的真空。」
3. 分解壓測定裝置中毛細管E與F各起什麼作用
控制氣體流速吧
4. 為什麼用F裝置收集氧氣氣體要從d端管口進入什麼時候是長管進短管出
如果是用排空氣法收集那麼,密度比空氣大的就要長管進短管出,原因,集氣瓶專中本來就有屬空氣,氣體由長管進,直接到達集氣瓶底部,因為所收集氣體密度比空氣大,氣體會占據下方空間,空氣由短管排出,由於密度比空氣大,所以氣體不會上升與空氣混雜到一起,導致不純.如果,我們採用短管收集的話,由於氣體密度比空氣大,進來後,其體會下沉,下沉過程中,就與空氣混到一起了,所以不可以.
所以同理密度比空氣小的,要短管進,長管出.
如果要測定氣體體積,和收集密度與空氣相近,或者是與水反應的氣體,就要用排水法.要短管進長管出,氣體進來後,壓強變大,壓強迫使水從下方排出
如果是要洗氣或者是驗證氣體成分,則要長管進短管出,長管直接插入液體中,氣體從長管口出來後,由於氣體密度小,要上升,上升過程中,就能與液體充分反應.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短管進短管出,這個相當於防倒吸裝置
5. 抽氣器的作用是什麼
抽氣器的作用是不斷地將凝汽器內的空氣及其它不凝結的氣體抽走,以維持凝汽器的真空。
6. F裝置叫什麼名字作用是什麼
F裝置叫做乾燥器。其主要作用就是在實驗過程中,一些易吸潮的固體、灼燒後的坩堝或需較長時間保持乾燥的實驗樣品等應放在乾燥器內,以防止吸收空氣中的水分。
7. 裝置B 中放的試劑是什麼,作用是什麼,現象是什麼,裝置 F 的作用是什麼
B盛放的是無水硫酸銅,作用是檢驗水蒸氣,現象是無水硫酸銅變藍。裝置F是除去氯氣。
8. 裝置中毛細管e與f各起什麼作用為什麼在系統抽真空時必須將活塞1打開
我也想問這個問題,啊啊啊啊
9. 裝置F的原理是什麼
防倒吸
10. 溴化鋰吸收式製冷機中設置抽氣裝置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選擇D提高系統真空度 溴化鋰製冷機組是需要保持真空度的 不然機組就會過度腐蝕 簡單地說就是會爛的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