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和我的祖國》黃渤爬20米旗桿,張譯暴瘦15斤,他們為何這么拼
《我和我的祖國》也是國慶檔上映的一部巨作。它是由七名知名導演聯合創作而成。經上映以來票房也是一路上漲,成為國慶檔劇作的首位。口碑也是好評如潮。而在這部電影中,演員的陣容也是相當華麗。不僅有名氣而且實力過硬。有許多演員為了這部劇都犧牲了很多。黃渤在劇中爬20米的旗桿,張譯更是暴瘦了15斤。他們倆要說自己是第二苦,絕對沒有人敢稱第一。
在高空中完成了對裝置的修改。為了真實還原這一場景。自身恐高的黃渤綁著安全繩,爬上了20多米的旗桿,也沒有用任何替身。而盡管黃渤克服了恐高這一難題,在拍攝過程中還是出現了一些意外。我們在電影院中看到的他緊張的一面完全就是自然情感的流露。不過好在他最後還是成功完成了拍攝。而張譯在《相遇》這一單元。飾演的是一個患了重病的患者。為了能夠演出病人那種枯槁的形象。他連續多天不吃飯,只吃黃瓜。暴瘦了15斤。
不得不說這些演員為了影片的效果也是做出了不少的犧牲。電影能夠有如此高的票房離不開他們的敬業。
㈡ 我和我的祖國七個片段裡面的人物名字叫什麼
故事發生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開國大典上毛主席將會按動按鈕,親自升起新內中國五星紅旗!這是容新中國首次使用電動系統升降國旗,電影講述了黃渤飾演的工程師反復試驗,克服種種困難,最終站在毛主席身後 親眼目睹了五星紅旗升起的故事!
在這個故事中,黃渤的執著讓人記憶猶新!為了讓升旗儀式萬無一失,等比例搭建了整套系統 反復試驗;明明自己恐高,卻毅然決然地爬上旗桿頂端 焊接阻斷球!以及鄰里送鎳鉻的橋段都讓人很是感動!而且這個故事中 黃渤飾演的角色還有原型人物哦!
㈢ 杜江《我和我的祖國》升旗手刷屏,和當年香港回歸升旗手朱濤相比如何
我覺的《我和我的祖國》中杜江飾演的升旗手跟香港回歸的升旗手都是挺好的,杜江最近兩年發展得越來越好了,他給人的感覺就是一身正氣,濃眉大眼,而且演技也相當的棒,出演的都是一些非常有意義的片子。
杜江而為了飾演這個角色也是和朱濤討論過這樣的劇情的,而且杜江與朱濤長得也是非常得相似,身高體型也都是差不多,只能說這部電影還是很走心的,我個人覺得兩個人相比都是挺好的。
㈣ 《我和我的祖國》第一段叫什麼
第一個故事是管虎執導,黃渤、王千源領銜主演的《前夜》
故事發生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開內國大典上毛主席將容會按動按鈕,親自升起新中國五星紅旗!這是新中國首次使用電動系統升降國旗,電影講述了黃渤飾演的工程師反復試驗,克服種種困難,最終站在毛主席身後 親眼目睹了五星紅旗升起的故事!
在這個故事中,黃渤的執著讓人記憶猶新!為了讓升旗儀式萬無一失,等比例搭建了整套系統 反復試驗;明明自己恐高,卻毅然決然地爬上旗桿頂端 焊接阻斷球!以及鄰里送鎳鉻的橋段都讓人很是感動!而且這個故事中 黃渤飾演的角色還有原型人物哦!
㈤ 《我和我的祖國》杜江、朱一龍外另一個升旗手是誰
王道鐵,中國大陸男演員、模特、製作人,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2011年,出演個人首部電影《今天明天》。2012年參演電視劇《水木清華》飾演的錢鍾書。2013年,入圍2013年度中國電影導演協會表彰大會最佳男主角。2018年主演電影《御貓展昭》。2019年參演國慶獻禮片《我和我的祖國》。
㈥ 高亞麟在《我和我的祖國》中飾演升旗隊的上司,為何他大腹便便還能演軍人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上映以來,票房都是很高的,很受大家的歡迎,首先肯定專是導演得好,其次,這是為了慶祝屬祖國母70周歲誕辰的電影,大家早就已經迫不及待的去看了,大家內心都是看得很激動,這部電影取得成功的原因肯定有選角,那麼,高亞麟的選角是怎樣的呢,為什麼會選他。
都說將軍肚裡能撐船,這句話是一點也不錯的。高亞麟剛好就適合這個角色,畢竟在家兒女裡面的角色他塑造的很好,很自然很成熟,作為一個老戲骨,當然他也沒有辜負大家的期望。
㈦ 我和我的祖國作品主要內容反映了哪些現實問題
該片既有取材史實的真實人物,如開國大典自動升旗裝置設計師、香港回歸儀式升旗手、原子彈研究人員、舍己扶貧基層幹部、備飛護航女飛行員;也有大膽創設的藝術形象,如上海里弄小男孩、北京計程車司機、迷途知返的失足青年等。
這些在大事件中鮮為人知的小人物,默默無聞而又矢志不渝地將「小我」的人生篇章,無私地融入共和國的「大我」華章中。他們所承載的奉獻、犧牲、拼搏、捍衛、堅守的時代精神,穿越時空,歷久彌新,凝聚成為「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隔」的堅強信念,也生動地表達著「歷史是人民寫就的」價值主題。
(7)我和我的祖國設計升旗裝置的工程師擴展閱讀
電影官方資料顯示,《我和我的祖國》的出品方為華夏電影、博納影業、阿里影業出品,影片由《前夜》《相遇》《奪冠》《回歸》《北京你好》《白晝流星》《護航》七個故事構成。
分別涉及了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84年8月8日中國女排奧運會奪冠並首獲世界大賽三連冠、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2008年8月8日北京奧運會開幕式。
2016年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2015年9月3日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及2017年7月30日朱日和閱兵等事件。
㈧ 《我和我的祖國》演員眾多,可一位小鮮肉都沒有,這是為什麼
從最近的《上海堡壘》就能發現現在的小鮮肉在票房上並不靠得住,很多小鮮肉有更多的還是偶像包袱。
這些在大事件中鮮為人知的小人物,默默無聞而又矢志不渝地將「小我」的人生篇章,無私地融入共和國的「大我」華章中。他們所承載的奉獻、犧牲、拼搏、捍衛、堅守的時代精神,穿越時空,歷久彌新,凝聚成為「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隔」的堅強信念,也生動地表達著「歷史是人民寫就的」價值主題。
該片一方面是類型化敘事手法的純熟應用,既有傳統電影敘事手法經典再現,也不乏商業類型片懸念敘事的嫻熟應用,多種敘事手法交互作用,讓故事的講述饒有趣味,有效調動了觀影的愉悅度,另一方面是風格化敘事藝術的成功把握,讓該片的基調始終較好地控制在質朴深情、溫暖奮進的向度上,不僅營造了富有歷史階段的生活質感與時代氛圍,如里弄、胡同、市井的生活景觀,家用電器上留存的生活方式,而且呈現了廣闊的社會場景與生活容量。
大量使用關鍵性細節對於敘事的引導作用也起到了不容低估的效用,比如「前夜」中旗桿上的阻斷球、「回歸」中的鍾表、「奪冠」中的電視天線、「北京你好」中的奧運會門票。細節敘事的精巧設計,令故事飽滿有力 。
㈨ 《我和我的祖國》火爆上映,背後的故事你知道嗎
9月30日上映,截至10月2日16點票房就已突破9億,豆瓣評分8.1分,它就是——《我和我的祖國》。不單是因為它有陳凱歌、管虎、徐崢、寧浩等七位導演,還因為它的內容,既宏大又樸素。每一個無名的我都是歷史書里看不到的,又可愛又鮮活。有笑有淚,原來我們就是這樣在歷史長河中經歷了生活。7組小人物,以自己的方式親身經歷著新中國的7個歷史瞬間。
中國曾經歷了這么多的苦難,終於有了今天的成就。我們深愛歷經苦難終得繁榮安定的祖國。在《我和我的祖國》這部電影里,能夠如此真實真切地找到七十年來中國和中國人民曾經的身影,這無疑喚醒了我們對祖國的熱愛!
㈩ 《我和我的祖國》電影中有哪些隱藏彩蛋
1、《前夜》篇章中,歐豪飾演的技術員工程師梁昌壽是有歷史原型的。但原型未能留下照片,電影卻通過鏡頭讓大家認識了他,這是對一些默默付出的無名英雄的致敬和緬懷。
2、《回歸》篇章里,極大程度還原香港回歸現場及現場重要人物。飾演香港回歸時的升旗手杜江,長相和原型朱濤極像,且朱濤本人擔任短片的軍事顧問;該篇章為了更大程度地還原1997年香港回歸現場,按照當時資料1:1搭建拍攝場地;旗桿的長度都追求無限度接近原版,升旗手的身高組合也還原歷史。
3、《白晝流星》篇章,特別邀請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參演,追求了人物真實。劇組做了真實的道具,不僅特種車輛、返回艙降落傘是實物,連片中兩位航天員的宇航服亦是當年穿過的,就為了真實還原神舟十一號著陸的重大歷史時刻。
4、《奪冠》篇章,來自於導演徐崢十幾歲時的真實經歷。那時候大人圍在一起看女排比賽,每個人都很激動,如果信號不給力,他就會被喊去扶電線。徐崢將自己的女排記憶融入電影中,當時的他見證了中國女排首次奧運奪冠的激動人心的歷史時刻。
(10)我和我的祖國設計升旗裝置的工程師擴展閱讀:
2019年10月3日,《我和我的祖國》單日收2.98億(不完全統計),累計票房突破13億大關;2019年10月3日24點,《我和我的祖國》連續三日單日票房破三億,持續四天第一,累計票房(14.09億元)同檔期第一,觀影人次/場均人次連續四天第一,全平台口碑第一。
截至10月11日凌晨,影片累計票房已突破24億;10月13日下午,《我和我的祖國》電影票房在中國內地上映第14天,累計票房達25.6億,成功進入中國電影票房影史總榜前十,總觀影人次達68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