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圖是「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裝置.(1)小紅在杠桿的A點掛2個鉤碼(重力都為1N).如圖甲,杠桿會
(1)左端力和力臂的乘積=2G×3L=6GL,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為使杠桿平衡,還可以在右端第二個格處掛3個鉤碼或在第1個格掛6個鉤碼;
(2)做出從支點O到F2的作用線距離,即為力臂L2,如圖所示:
(3)圖丙拉力的力臂小於圖乙拉力的力臂,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
2G×OA=F1L1
2G×OA=F2L2,其它條件不變,L2<L1,所以F2>F1.
故答案為:(1)在右邊第2格掛3個鉤碼;(2)見上圖;(3)F1的力臂大於F2的力臂.
⑵ 14.小華同學做「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1)實驗時要先凋節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
小華同學做「探來究杠桿的平源衡條件」實驗,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1)實驗時要先凋節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
衡.杠桿左端偏高,應將平衡螺母向__左___調節.
(2)小華發現杠桿的支點O不在零位,位於標尺零位左側的1 mm處.
杠桿調節平衡後,在杠桿左右兩側的15mm處各掛1隻50 g的鉤碼,此
時杠桿_不能_(選填「能」或「不能」)平衡.要使杠桿平衡,左側鉤
碼不動,右側鉤碼應放到標尺的_13___mm的位置.
⑶ 如圖所示是某校初二(1)班物理實驗小組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裝置.(1)你認為杠桿兩端的螺母的作用是
(1)兩端的螺母調節會使杠桿重心作用在支點上,能避免杠桿重力對杠桿平衡產生的影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也便於測量力臂,所以兩端螺母的作用是調節杠桿,使其水平平衡.在使用此杠桿前發現右端低,左端高,說明杠桿的重心偏右,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左、右兩端的螺母(或一端的螺母)都要向杠桿上翹的左端調節.所以可以將杠桿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調節;
(2)由表中數據算出動力與動力臂的乘積、阻力與阻力臂的乘積進行比較,發現1組數據F1L1>F2L2,所以有誤,且動力臂的實際值比記錄值小了;
(3)分析表中數據得出的結論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或者F1L1=F2L2或者
F1 |
F2 |
L2 |
L1 |
F1 |
F2 |
L2 |
L1 |
⑷ 如圖是小龍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裝置,用彈簧測力計在C處豎直向上拉,杠桿保持平衡.若彈簧測力計
讀圖可知,若彈簧測力計向右傾斜時,拉力不再與杠桿垂直,這樣力臂會相應變短,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力會相應增大,才能使杠桿仍保持平衡.
故選A.
⑸ 如圖是小龍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裝置,用彈簧測力計在C處豎直向上拉,杠桿保持平衡.若彈簧測力計
A
【解析】讀圖可知,若彈簧測力計向右傾斜時,拉力不再與杠桿垂直,這樣力臂會相應變短,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力會相應增大,才能使杠桿仍保持平衡.
故選A.
⑹ 下圖為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裝置.實驗中:(1)開始時,總是讓杠桿在水平平衡狀態下進行實驗,
(1)杠桿左端偏高,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則可將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調節,或將專左端屬的平衡螺母向左調節;
(2)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計算得出:
①L2=
F1×L1 |
F2 |
1.5N×10cm |
1N |
F1×L1 |
L2 |
1N×20cm |
10cm |
⑺ 如圖是「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裝置.(1)實驗前,發現杠桿左端略高於右端,應將螺母向______調節,
(1)杠桿平衡的調節和天平調節類似,當杠桿左端略高於右端時,說明杠桿的右端力大而回下沉答,左端力小而上升.應將螺母向左調節,相當於向左端增加了力,杠桿才能平衡.
(2)由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知,杠桿左端掛兩個鉤碼,其力為2G,力臂為3格.右端力臂為2格,則力F2=
F1L1 |
L2 |
⑻ 如圖是小龍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裝置,用彈簧測力計在C點處豎直向上拉,杠桿保持平衡,若彈簧測力計
答案:B變大
解析:
測力計向右傾斜時,拉力的力臂變小;在阻力和阻力臂不變的情況下,拉力的力臂變小,拉力必然要變大,杠桿才能保持平衡。
不明追問。
⑼ 如圖所示是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裝置.(1)實驗前,將杠桿中點置於支架上,當杠桿靜止時,調節
(1)在抄「探究杠桿的平襲衡條件」實驗中,應先調節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是為了便於測量力臂.
(2)分析表中的實驗數據,發現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F1、F2、L1和L2分別表示動力、阻力、動力臂和阻力臂,杠桿平衡條件可表示為:F1L1=F2L2.
(3)要使翹翹板轉動,可採取的做法是:男孩不動,女孩向遠離支點方向移動(或者女孩不動,男孩向靠近支點方向移動;或者女孩不動,男孩蹬地,減小男孩對蹺蹺板的壓力);
故答案為:(1)水平;便於測量力臂;(2)F1L1=F2L2;(3)向遠離支點方向移動.
⑽ (2008徐州)如圖是小華同學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裝置.(1)請在圖中畫出鉤碼受到重力G的示意圖和此
(1)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力臂是支點到F的垂線段的長度;
(2)杠桿不內在水平位置平衡,右端容向下傾斜,則重心應向左移動,故向左移動鉤碼等,
(3)不同的物理量之間不能直接相加,並且如果只用一組數據得到結論,偶然性太大,因此應獲取多組實驗數據歸納出物理規律;
故答案:(1);
(2)向左移動鉤碼;
(3)結論不正確,因為不同的物理量之間不能直接相加,並且只用一組數據得到結論,偶然性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