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氫氧化亞鐵實驗裝置圖

氫氧化亞鐵實驗裝置圖

發布時間:2021-02-21 20:18:20

❶ 氫氧化亞鐵的制備實驗室如何製取

製取氫氧化復亞鐵實驗
實驗內容制
氫氧化亞鐵的制備實驗
操作方法
在試管里注入少量新制備的硫酸亞鐵溶液,再向其中滴入幾滴煤油,用膠頭滴管吸取氫氧化鈉溶液,將滴管尖端插入試管里溶液液面下,逐滴滴入氫氧化鈉溶液,觀察現象。 另外,為使氫氧化亞鐵的制備成功,先將硫酸亞鐵溶液加熱,除去溶解的氧氣。
現象
滴入溶液到硫酸亞鐵溶液中有白色絮狀沉澱生成。白色沉澱放置一段時間,振盪後迅速變成灰綠色,最後變成紅褐色。 白色沉澱: Fe(OH)2;灰綠色沉澱:Fe6(SO4)2(OH)4O3(一種氧基配合物);紅褐色沉澱:Fe(OH)3

❷ 電解法怎麼制氫氧化亞鐵啊(要裝置圖)

陽極為鐵棒

陰極為碳棒

電解質溶液為氯化鈉溶液

最好在氯化鈉上放一層植物油,隔絕外界空氣影響

陽極鐵失去兩個電子

陰極氧氣得4個電子和2個水生成4個氫氧根離子。

❸ 氫氧化亞鐵的制備

1、製取硫酸亞鐵來,用硫源酸銅溶液和鐵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反應方程式如下:

CuSO₄+Fe==FeSO₄+Cu (反應類型屬於置換反應)

2、製取氫氧化亞鐵,用製得的硫酸亞鐵溶液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氫氧化亞鐵沉澱和硫酸鈉,過濾便得氫氧化亞鐵,反應方程式如下:

FeSO₄+2NaOH==Fe(OH)₂↓+Na₂SO₄(反應類型屬於復分解反應)

在試管里注入少量新制備的硫酸亞鐵溶液,再向其中滴入幾滴煤油,用膠頭滴管吸取氫氧化鈉溶液,將滴管尖端插入試管里溶液液面下,逐滴滴入氫氧化鈉溶液,觀察現象。

另外,為使氫氧化亞鐵的制備成功,先將硫酸亞鐵溶液加熱,除去溶解的氧氣。

(3)氫氧化亞鐵實驗裝置圖擴展閱讀:

實驗室製取氫氧化亞鐵要注意先把蒸餾水煮沸,除去水中的氧氣,再配製硫酸亞鐵溶液。再在溶液上加苯,與空氣隔絕。用吸管吸取氫氧化鈉溶液,伸進溶液里擠出,即可製得氫氧化亞鐵。製得的氫氧化亞鐵,要特別注意不能和空氣接觸。

由於氫氧化亞鐵具有較強還原性,即使在鹼性條件下也可以還原硝酸根,所以這個反應不可以使用硝酸亞鐵來進行。

❹ 如何製取氫氧化亞鐵

可以用硫酸亞鐵溶液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氫氧化亞鐵沉澱和硫酸鈉,過濾便得氫氧化亞鐵。

在試管里注入少量新制備的硫酸亞鐵溶液(為使氫氧化亞鐵的制備成功,先將硫酸亞鐵溶液加熱,除去溶解的氧氣),再向其中滴入幾滴煤油,用膠頭滴管吸取氫氧化鈉溶液,將滴管尖端插入試管里溶液液面下,逐滴滴入氫氧化鈉溶液。

反應方程式如下:FeSO₄+2NaOH==Fe(OH)₂↓+Na₂SO₄。



(4)氫氧化亞鐵實驗裝置圖擴展閱讀

氫氧化亞鐵在常溫常壓下為白色固體,但極易被氧化為Fe(OH)₃,故多呈紅褐色。

因為溶液中溶解有氧氣且反應體系與外界存在著物質交換與能量交換,不斷有空氣中的氧氣溶解到溶液中,新生成的氫氧化亞鐵很快就被氧化成氫氧化鐵。

所以在實驗過程中很難觀察到有白色的氫氧化亞鐵沉澱生成,只能看到氫氧化亞鐵轉化為氫氧化鐵的中間產物:一些灰綠色的絮狀沉澱,然後轉化為紅色的氫氧化鐵沉澱。

灰綠色實際上為氫氧化亞鐵吸附了溶液中的亞鐵離子所致。

氫氧化亞鐵受熱時分解,不溶於鹼溶液,難溶於水,溶於氯化銨。在稀酸中迅速溶解生成亞鐵鹽,在鹼性溶液中是強還原劑。氫氧化亞鐵細粉噴射於空氣中,則立即燃燒發出火花。

❺ 用氫氧化鈉製取氫氧化亞鐵的實驗步驟!

氫氧化亞鐵是絮狀白色不溶性鹼,用可溶性亞鐵鹽跟可溶性鹼作用而製得的。即內:Fe2++2OH-=Fe
(OH)2↓由於氫氧容化亞鐵極易被空氣所氧化而生成灰綠色,最後變成紅褐色。按化學課本第二冊實驗3-1的要求進行實驗,開始就看不到白色絮狀沉澱,實驗效果欠佳。我將此實驗作了改進並得到了較理想的實驗效果。
在大試管里加入適量的還原鐵粉(量不能多),再加入剛煮沸過冷卻後的6ml硫酸溶液,微微加熱,待反應2~3分鍾後,投入1~2粒固體氫氧化鈉,隨著氫氧化鈉的溶液,便能觀察到白色沉澱的生成。此時,因還原鐵粉和稀硫酸在繼續反應,放出的氫氣卻抑制了空氣與溶液面的接觸,延緩了氫氧化亞鐵的氧化過程,因此,白色氫氧化亞鐵能維持較長時間而不改顏色。輕輕振盪試管,氫氧化亞鐵則溶解在過量的硫酸中。再投入1~2粒固體氫氧化鈉,白色氫氧化亞鐵沉澱又重復出現。
首先在
硫酸亞鐵
中加少量鐵單質
(防氧化)
再加熱除去
O2
再在硫酸亞鐵表面蓋一層

把膠頭滴管頭插入液面以下
滴加熱的
氫氧化鈉
註:此過程不能攪拌,因為會把O2攪進去

❻ 制氫氧化亞鐵用什麼裝置具體怎麼做

1.實驗部分 1.1實驗分析及原理 要製得白色的氫氧化亞鐵沉澱,並使氫氧化亞鐵沉澱能長時間保持白色沉澱的狀態,關鍵在於減少影響氫氧化亞鐵沉澱生成的各種因素。首要的因素就是溶液中氧氣的含量,只有減少溶液中氧氣的含量,才又可能制的白色的氫氧化亞鐵沉澱;其次就是要隔絕溶液與空氣的接觸,以免剛生成的氫氧化亞鐵沉澱,又被新溶進溶液里的氧氣所氧化;再次是盡可能減少中間過程,這樣有利於減少反應物與空氣的接觸,也就是減少了溶液中溶解氧氣的機會,達到充分減少溶液氧氣含量的目的。為了達到以上的要求,本文設計了這樣的一個實驗,實驗過程與各步的分析如下: 實驗原理:Fe+2HCl=FeCl 2 +H 2 ↑ 2Na+2H 2 O+FeCl 2 =Fe(OH) 2 ↓+2NaOH+H 2 ↑ 1.2實驗過程及分析 實驗儀器:大試管,玻棒,鑷子,濾紙,膠片(有孔的),小刀,葯匙 實驗葯品:稀鹽酸,還原性鐵粉(分析純),金屬鈉,銅片,錫紙(帶小孔),煤油 實驗步驟及分析: 1.取出一支大試管,在試管中加入一定量的鐵粉。 鐵粉與鹽酸反應要過量,這樣才能保證新生成的氯化亞鐵不被氧化成氯化鐵,但是不能太多,太多會造成浪費。 2.向使管中加入幾毫升的稀鹽酸,振盪讓其充分反應。 Fe+2HCl=FeCl 2 +H 2 ↑,此反應為放熱反應,反應放出的熱量能使溶液的溫度升高 而氧氣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這個反應有利於減少溶液中氧氣的溶解度,有利於氫氧化亞鐵的生成。 3.再次振盪一下溶液,等鐵粉都沉澱下去了,加入兩毫升左右的煤油。 再次振盪是為了趕跑溶液中的氧氣,而加入煤油是因為煤油的密度比水小,浮於水面,使溶液和空氣隔絕開來,這樣又使得以下反應生成氫氧化亞鐵,備免了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 4.將帶有小孔的膠片用玻璃棒送到下層的溶液的中部。 這步是為了下面的反應做一個反應的平台,這是必需的,因為如果把金屬鈉放到溶液的底部的話,由於剛生成的氫氧化亞鐵膠體具有吸附能力,會吸附試管底部還沒有反應的鐵粉,使得觀察不到白色的氫氧化亞鐵絮狀沉澱,而只是看到吸附了黑色的鐵粉的黑色氫氧化亞鐵沉澱。 5.取出一塊鈉,用濾紙把它表面的煤油吸干凈,然後切取一小塊的鈉,再用帶有小孔的錫紙,把鈉跟幾塊銅片包起來,包好後就把其投到溶液中,讓其與氯化亞鐵溶液反應。 紙上的小孔,為了讓金屬鈉與水反應的時產生的氫氣和氫氧化鈉,能及時放出來。而銅片與鈉塊包在一起,就使得鈉塊能沉到水中與水反應。金屬鈉與水反應生成的氫氧化鈉是一步到位的,沒有經過中間的放置過程,所以它是沒有受到污染的——也就不會象用氫氧化鈉制氫氧化亞鐵那樣,氫氧化鈉溶液溶氧氣,影響氫氧化亞鐵的製取。 反應裝置: 1.3實驗結果 製得白色的氫氧化亞鐵絮狀沉澱,沉澱能保持白色絮狀這種狀態可達一個星期,效果十分明顯。 2.結論 此實驗方案是可行的,且其原理簡單,操作簡便,現象明顯,利於課堂演示實驗,可以推廣。

❼ 製取 氫氧化亞鐵的 實驗題/附圖/對答案有疑惑

"我覺得,在A裝置下漏到一定程度,淹沒了出氣的一頭後它自動就會把硫專酸亞鐵給壓到B裝置的屬啊,"你的想法有一點問題,就算把出氣口淹沒了,也不會把溶液壓到B裝置的。並且實驗也是不允許的。你的想法違反了實驗的兩個原則,1、經濟性,實驗時不可能使用那麼多葯品的,2、安全性,實驗時不允許加入那麼多的酸。關閉E是讓產生的氫氣都留在燒瓶中,使得燒瓶中的壓強增大,這樣就可以把溶液壓到B裝置中。

❽ (7分)某學生設計了一個製取氫氧化亞鐵的實驗方案,實驗裝置見圖,請分析實驗過程: (1)在B試管中加入Na

(1)加來熱煮沸是為了驅除溶在源NaOH溶液中的氧氣( 1分),加入液體石蠟是隔絕空氣,防止生成的氫氧化亞鐵被空氣氧化 ( 1分)
(2)保證溶液中不存在Fe 3+ ( 1分)。
(3)溶液經導管壓入B試管中( 1分),產生白色沉澱( 1分)。
(4)4Fe(OH) 2 +O 2 +2H 2 O==4Fe(OH) 3 ( 2分)

❾ 怎樣製取純凈的氫氧化亞鐵要有詳細步驟.

氫氧化亞鐵制備
要製得白色的氫氧化亞鐵沉澱,並使氫氧化亞鐵沉澱能長時間保持白色沉澱的狀態,一在於減少溶液中氧氣的含量,要隔絕溶液與空氣的接觸,盡可能減少中間過程,減少和溶液中溶解氧氣的機會,達到充分減少溶液氧氣含量的目的;二在於減少溶液中高鐵離子Fe3+存在的機會,除去高鐵離子Fe3+,又不引入新的雜質,一般選用還原鐵粉來還原高鐵離子Fe3+,一般在實驗中採用新制的硫酸亞鐵與NaOH溶液反應,來製取Fe(OH)2沉澱。

方法探究:

1.隔絕空氣的復分解反應法

思路:配製FeSO4溶液所用的蒸餾水及NaOH溶液均臨時煮沸再冷卻使用;在盛FeSO4溶液的試管中加蓋一層油脂或苯等等密度比水小的有機物,以防溶液與空氣直接接觸。

操作過程:

⑴新制6mL左右的FeSO4溶液。

⑵在上述試管中用特製的長滴管迅速直接將已經煮沸處理的NaOH溶液伸入FeSO4溶液下層滴加(或直接加NaOH固體2~3粒),輕輕振盪(注意:不要破壞油膜),可觀察到Fe(OH)2的白色沉澱生成。

實驗特點:操作簡便,現象明顯,Fe(OH)2可保存較長時間。

2.氫氣氛中復分解反應法

方案一:

實驗裝置如圖所示:試管I中裝有Fe粉及稀硫酸;試管II中裝有煮沸過的NaOH溶液。

思路:打開止水夾,利用鐵粉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的氫氣,將試管I和試管II中的空氣排盡,這樣可得到無氧氣的一個封閉體系,關閉止水夾,這樣產生的氫氣,使試管I中壓強增大,這樣,可使試管I中產生的新制的硫酸亞鐵進入試管II中,從而製得純凈的氫氧化亞鐵沉澱。

操作過程:

⑴將該裝置固定在鐵架台上,在試管II中加入煮沸過的NaOH溶液,並使之沒過試管II中的長玻璃導管口。

⑵在試管中I加入鐵粉,再加入稀硫酸溶液,並使液面沒過試管I中長玻璃導管口。

⑶打開止水夾,這樣產生的氫氣得以順利進入試管II中,並可在試管II的導氣口收集氫氣,通過檢驗氫氣的純度來檢驗氫氣是否收集滿。

⑷如果氫氣的驗純時,發出「噗」的響聲,可關閉止水夾,這樣不斷產生的氫氣使試管I中的壓強增大,從而使試管I的新制的硫酸亞鐵進入試管II中,這樣在試管II中長玻璃導管口可觀察到白色氫氧化亞鐵沉澱。

實驗特點:避免因亞鐵鹽的氧化而得到含高價鐵Fe3+,從而對實驗現象產生干擾,而且得到的Fe(OH)2沉澱可保持很長時間。

方案二:

裝置如圖:

操作過程:

⑴取出一支大試管,在試管中加入一定量的鐵粉。

⑵向試管中加入幾毫升的稀硫酸,振盪讓其充分反應。

⑶再次振盪一下溶液,等鐵粉都沉澱下去了,加入兩毫升左右的煤油。

⑷將帶有小孔的膠片用玻璃棒送到下面的溶液的中部。

⑸取出一小塊鈉,用濾紙把它的表面的煤油吸干凈,然後切一小塊的鈉,再用帶有小孔的錫紙,把鈉跟幾塊銅片包起來,包好後就把其投到溶液中,讓其與硫酸亞鐵溶液反應。

實驗特點:此法製得的氫氧化亞鐵的絮狀沉澱能保持長達一個星期,效果十分明顯。

❿ 實驗室制備氫氧化亞鐵的方法(加鐵粒的那種)

這是兩個常用的裝置圖。

與氫氧化亞鐵實驗裝置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朔州哪裡有賣運動器材的 瀏覽:586
有什麼好辦法處理閥門銹死 瀏覽:957
企業如何消防設備配備 瀏覽:743
沖孔截斷機怎麼拆卸軸承 瀏覽:814
電力系統自動裝置開卷考試答案 瀏覽:711
機械品牌怎麼推廣 瀏覽:328
溫州市新洲閥門廠 瀏覽:186
新遠景儀表盤亮度怎麼樣調 瀏覽:330
可以用什麼精密儀器形容眼睛 瀏覽:728
市政管道減壓閥門計量裝置 瀏覽:561
閥門型號中的y與h表示什麼意思 瀏覽:119
奇瑞m1儀表新的多少錢 瀏覽:888
怎麼得到穩定機械壓力 瀏覽:34
機械費一般占工程的多少 瀏覽:996
dos工具箱鏡像 瀏覽:773
儀器的no與off什麼意思 瀏覽:967
南京日合五金機電有限公司 瀏覽:610
半掛車氣密性檢測裝置 瀏覽:743
實驗室製取ch4的裝置 瀏覽:691
筆記本機械硬碟容量最大有多少 瀏覽:722
© Arrange www.fbslhl.com 2009-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