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懸浮聚合實驗裝置圖
採用無機/有機三元復合分散體系進行了甲基丙烯酸甲酯與苯乙烯懸浮聚合的內研究.對影容響共聚物珠粒形成的因素進行了考察,得到了合成共聚物的優化工藝條件.用傅立葉紅外光譜(FT-IR)方法表徵了珠狀共聚物的結構,並用熱分析儀考察了共聚物的熱性能.結果表明,在以有機蒙脫土為分散劑的優化工藝條件下,合成的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的熱性能有明顯提高.
B. 羥丙基甲基纖維素怎麼檢測它的純度,粘度高的和粘度低在理化指標上有什麼區別
1.儀器的性能指標必須符合國家計量檢定規程的要求。
羥丙基甲基纖維素粘度測量儀器在被測試循環中使用,必要時(儀器經常使用或處於合格的臨界狀態)進行中間自檢以確定測量性能合格,系數誤差在允許范圍內范圍,否則無法獲得准確的數據。
2.要特別注意被測液體的溫度。
很多用戶忽略了這一點,認為溫度幾乎沒有關系,我們的實驗表明:當溫度偏差為0.5℃時,一些液體粘度偏差超過5%,溫度偏差對粘度,溫度,粘度影響很大。因此,應特別注意將測量液體的溫度保持在指定溫度點附近,並且為了准確測量,最好不要超過0.1℃。
3,測量容器(外管)的選擇。
對於雙桶旋轉粘度計,請仔細閱讀儀器手冊並相應地匹配轉子(內筒)。外部氣缸,否則測量結果將會大大偏離。對於單缸旋轉粘度計,原則上要求外圓柱的半徑無限大。實際測量要求外筒即測量容器的內徑不小於一定尺寸。例如,NDJ-1旋轉粘度計需要一個直徑不小於70毫米的測量燒杯或直管容器。實驗已經表明,特別是當使用1號轉子時,如果容器的內徑太小,會導致大的測量誤差。
4,正確選擇轉子或調整轉速,使電網的數值在20?90之間。
這種類型的儀器使用撥號盤加指針讀數,其穩定性和讀數偏差組合在一起有0.5個網格,如果讀數太小,接近5個網格,則引起的相對誤差超過10%,如果選擇了正確的轉子或速度讀數為50,則相對誤差可降至1%。如果數值顯示在90以上,這樣彈簧產生的扭矩過大,容易發生蠕變,損壞游絲,所以我們必須正確選擇轉子和轉速。
C. 在用甲基綠和比羅紅染色DNA和RNA的實驗中,在製片時,要用酒精燈烘乾裝片。請問,這一步驟的原理是什麼
這個步驟是為了使細胞中的溶酶體的酶 高溫加熱,迅速失去活性。
否則溶酶體中的酶會被釋放出來,把細胞中的DNA RNA反應掉。
D. 羥丙基甲基纖維素的工藝流程
HPMC的生產採用抄氯甲烷和環氧丙烷作為醚化劑, 其化學反應方程是:
Rcell - OH+ NaOH+ CH3Cl + CH2OCHCH3
→Rcell - O - CH2OHCHCH3 + NaCl + H2O
HPMC生產工藝流程圖
精製棉-——粉碎——反應——精製——造料——乾燥——粉碎——過篩——包裝產品
生產HPMC 的關鍵設備是反應器、乾燥器、造粒機、粉碎機等,目前國外許多廠家都採用德國生產的設備。國內生產的設備,無論是生產能力,還是製造質量,都不能滿足高品質HPMC 生產需要。
德國生產的全能反應器(All - In - One Reactor) 可以實現一台設備完成多個工藝步驟,實現自動控制,產品質量穩定,生產操作安全可靠。
生產HPMC 的主要原材料是精製棉、氫氧化鈉、氯甲烷、環氧丙烷等。
表3 原材料消耗定額一覽表
名稱 規格 單耗(噸產品)
精製棉 含水≤6 % 0. 93t
氫氧化鈉 ≥50 % 1. 15t
氯甲烷 ≥99 % 0. 75t
環氧丙烷 ≥99 % 0. 25t
E. 羥丙基甲基纖維素20萬粘度怎麼才能區別出來,求方法,怎麼去做實驗!
用同樣多的水,同樣多的羥丙基甲基纖維素那個稠度高那個就是20萬粘度
F. 高中生物實驗中,使用甲基綠吡羅紅染色劑的實驗叫什麼
A、觀察DNA和抄RNA在細胞中分布的襲實驗中,需要使用甲基綠和吡羅紅混合試劑,A錯誤;
B、制備純凈細胞膜的生物材料是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而豬血細胞中有多種細胞,B錯誤;
C、脂肪被蘇丹Ⅲ染成橘黃色顆粒,C正確;
D、黑藻細胞中含有豐富的葉綠體,所以不宜用健那綠對黑藻細胞進行染色後觀察線粒體,D錯誤.
G. 甲基纖維素做噬斑實驗時甲基纖維素濃度是多少
甲基纖維素做噬斑實驗時甲基纖維素濃度是百分之一
H. 用高倍顯微鏡觀察人體組織的實驗視頻
體驗制備細胞膜的方法
一、實驗原理:細胞膜的流動性和半透性
二、實驗材料:哺乳動物(人)的新鮮的紅細胞稀釋液(血液加適量的生理鹽水)
三、實驗用具:蒸餾水、試管、吸水紙、載玻片、蓋玻片、顯微鏡 四、方法步驟:
1、用試管吸取少量紅細胞稀釋液,滴一小滴在載玻片上,蓋上蓋玻片,製成臨時裝片
2、在高倍鏡下觀察,待觀察清晰時,在蓋玻片的一側滴一滴蒸餾水,同時在另一側用吸水紙小心吸引,注意不要把細胞吸跑。上述操作均在載物台上進行,並持續觀察細胞的變化。可以看到近水的部分紅細胞發生變化;凹陷消失,細胞體積增大,很快細胞破裂,內容物流出。
五、提示:
1、選擇動物細胞進行實驗的原因:動物細胞無細胞壁。
2、選擇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進行實驗的原因:人和其他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無細胞核和眾多的細胞器(膜),可以得到較純凈的細胞膜。
3、細胞破裂後,用什麼方法獲得較純的細胞膜:將漲破的細胞溶液,經過離心分離得到細胞膜。
4、稀釋及稀釋的時候用生理鹽水的原因:稀釋後,可以減少血液中的血漿蛋白等雜物。用生理鹽水是為了保持滲透壓,防止在稀釋的時候就發生細胞破裂。
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一、實驗原理:
1、真核細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細胞核內,RNA主要分布在細胞質中。
2、甲基綠和吡羅紅兩種染色劑對DNA和RNA的親和力不同,甲基綠對DNA親和力強,使DNA顯現出綠色,而吡羅紅對RNA的親和力強,使RNA呈現出紅色。用甲基綠、吡羅紅的混合染色劑將細胞染色,可同時顯示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3、鹽酸的作用
① 鹽酸能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劑的跨膜運輸;
② 鹽酸使染色體中的DNA與蛋白質分離,便於DNA與染色劑的結合
二、實驗材料:人的口腔上皮細胞
三、實驗用具:大小燒杯、溫度計、滴管、消毒牙簽、載玻片、蓋玻片、鐵架台、 石棉網、火柴、酒精燈、吸水紙、顯微鏡 四、方法步驟:
1、取材
① 滴:在潔凈的載玻片上滴一滴質量分數為0.9%的NaCl溶液;
② 刮:用消毒牙簽在口腔內側壁上輕輕地刮幾下;
③ 塗:將牙簽上的碎屑塗抹在載玻片的生理鹽水中;
④ 烘:將塗有口腔上皮細胞的載玻片在酒精燈的火焰上烘乾。
2、水解
① 解:將烘乾的載玻片放入裝有30ml質量分數為8%的鹽酸的小燒杯中,進行材料的水解;
② 保:將小燒杯放入裝有30℃溫水的大燒杯中保溫5分鍾。
3、沖洗塗片
① 沖:用緩緩的蒸餾水沖洗載玻片10秒鍾;
② 吸:用吸水紙吸去載玻片上的水分。
4、染色
① 染:用2滴吡羅紅甲基綠混合染色劑滴在載玻片上,染色5分鍾;
② 吸:吸去多餘染色劑;
③ 蓋:蓋上蓋玻片。
5、觀察
① 低:在低倍物鏡下,尋找染色均勻,色澤淺的區域,移至視野中央,將物像調節清晰; ② 高:轉到高倍物鏡,調節細准焦螺旋,觀察細胞核和細胞質的染色情況。
五、提示:
1、取口腔上皮細胞之前,應先漱口,以避免裝片中出現太多的雜質;
2、沖洗載玻片時水的流速要盡量慢,切忌直接用水龍頭沖洗;
3、用酒精燈烘烤載玻片時,不要只集中於材料處,而應將載玻片在火焰上來回移動,使載玻片均勻受熱,以免破裂;
4、烘烤後的載玻片不要馬上放入盛有稀鹽酸的燒杯中,最好先自然冷卻1分鍾。
I. 2–甲基–2–氯丙烷的制備的實驗報告
二甲基乙醯胺四種制備方法:
二甲基乙醯胺,即N,N-二甲基乙醯胺,又名乙醯二甲胺、醋酸二甲基胺。無色透明液體。能與水、醇、
醚、酯、苯、三氯甲烷和芳香化合物等有機溶劑任意混合。
二甲基乙醯胺能溶解多種化合物,與水、醚、酮、酯等完全互溶,具有熱穩定性高、不易水解、腐蝕性低
、毒性小等特點,對多種樹脂,尤其是聚氨酯樹脂、聚醯亞胺樹脂具有良好的溶解能力,可用作耐熱合成
纖維、塑料薄膜、塗料、醫葯、丙烯腈紡絲的溶劑。
二甲基乙醯胺四種制備方法:
一.乙酐法:二甲胺與醋酐在0-20℃時進行醯化反應,然後用液鹼低溫中和除去醋酸,分離出醋酸鈉,中
和液再進行鹼洗,精餾,取沸程164-166.5℃餾分為成品。原料消耗定額:乙酐(95%)1150kg/t、二甲胺
(40%)1898kg/t。
二.乙醯氯法:由二甲胺與乙醯氯反應,也可制備得到二甲基乙醯胺。該工藝與國內現行乙酐法工藝相比
,生產成本降低,經濟效益有所提高。
三.醋酸法:採用醋酸與二甲胺合成法,取得了良好成果。該工藝特點是採用先進的催化反應精餾技術,
使反應強化,能耗降低,分離效果和產品收率大大提高,工藝過程簡化。該工藝與醋酐法合成二甲基乙醯
胺工藝相比,生產成本降低,經濟效益有所提高。中國目前多用。
四.羰基合成法:國外研究將三甲胺和一氧化碳進行羰基化合成,生成N,N-二甲基乙醯胺的方法。反應中
用鐵、鈷、鎳的碘化物或溴化物作催化劑。
J. 藍瓶子實驗的實驗步驟
1. 錐形瓶中加50mL水,1.5克葡萄糖,逐滴滴入8~10滴0.1%亞甲基藍,振盪至溶液呈藍色。
亞甲基藍是一種暗綠色晶體,溶於水和乙醇,在鹼性溶液中,藍色亞甲基藍很容易被葡萄糖還原為還原態亞甲基藍。振盪此無色溶液時,溶液與空氣接觸面積增大,溶液中氧氣溶解量就增多,氧氣把還原態亞甲基藍氧化為亞甲基藍,溶液又呈藍色。
實驗目的:
1.了解控制化學反應條件的作用。
2.通過觀察亞甲基藍和還原亞甲基藍在不同條件下的相互轉化,學習觀察方法,體驗對比實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