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實驗室應急預案怎麼做
實驗室也是安全生產的一個重點保護單位,是很多機構當中的安全保護的重要的內部門,由於實驗室容內的情況復雜,危險源種類多,人員流動性大等特點,一定要建立適應實驗室環境的應急預案,不能照搬照抄。
分析應急管理部門,發生事故如何高效第一時間應急是關鍵,
做好平時預防工作,發生事故人員可以合理自救。配備SDS卡。
具有完善的應急物資,發生事故能夠有適合的物資儲備。
有了以上基礎,定期做好應急演練工作,像我們學校有危化品的實驗室會每年定期請無錫賽弗安全的培訓師上門實操培訓,驗證了我們的應急體系的可實施性,應急演練結合合適的 應急預案,才能確保萬無一失。希望採納!
❷ 何處位置應設置急救淋浴裝置
應設置急救淋浴裝置的位置是:使用酸、鹼或腐蝕性化學品的地方。
根據專《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准屬》第6.1.7條規定:可能存在或產生有毒物質的工作場所應根據有毒物質的理化特性和危害特點配備現場急救用品,設置沖洗噴淋設備、應急撤離通道、必要的泄險區以及風向標。泄險區應低位設置且有防透水層,泄漏物質和沖洗水應集中納入工業廢水處理系統。
(2)實驗室淋浴裝置應急處理預案擴展閱讀
淋浴裝置的安裝注意:
1、衛生間水管一般走頂不走地,冷、熱水出水口保持水平,一般左邊是熱出水口,右邊是冷出水口,管路鋪設需橫平豎直,布局走向要合理。管卡位置及管道坡度等應符合要求。各類閥門安裝位置保持正確平直。
2、衛生間冷熱水管要分開距離不要靠太近,淋浴水管高度保持在1.8-2.1m之間。
3、冷熱水管一般均為入牆做法,開槽時需仔細核對好開槽深度,同時冷熱水管不能在同一槽。
❸ 實驗室建立的在緊急情況下的應急處理措施包括哪些內容
1、實驗室緊急應變措施
1.1衣服著火
(1)就地翻滾熄滅火苗,或者有安全沖洗設備可用,則立即用水浸透衣物。
(2)如有必要,採取醫學處理。
(3)向導師和安全部門報告事故。
⒈2化學品濺到身體
(1)用緊急沖洗設備或水龍頭將身體濺到的部位在快速流動的水下沖洗至少5分鍾。
(2)立即除去被濺到的衣物。
(3)確認化學品沒有進到鞋內。
(4)如有必要,採取醫學處理。
(5)向導師和安全部門報告事故。
⒈3輕微割破和刺傷
(1)用力地使用肥皂和水沖洗傷口幾分鍾並擠出血液。
(2)如有必要,採取醫學處理。
(3)向導師和安全部門報告事故。
⒈4安全防護設備
所有的實驗室人員必須非常清楚地了解安全設備所在的位置:包括安全防護設備的布局、急救箱、所有逃生路線、滅火器材、緊急洗眼裝置、緊急沖淋器、濺出化學品處理設備等。
所有實驗操作過程中所產生的傷害都必須立即向安全部門報告。
2、醫療急救快速處理步驟
(1)保持冷靜,立即告知醫務室。
(2)如有必要,馬上採取可以救生的一切措施。
(3)除非有被進一步傷害的可能,否則不要輕易移動受傷人。
(4)做好受傷人員的保曖工作。
(5)由醫務室醫生打急救中心電話求助。
(6)輕傷可直接去醫務室治療。
❹ 實驗室意外事故應急預案包括哪些內容
新科教學設備為您解答:
實驗室意外事故的應急預案
(一)實驗室火災應急處理預案。發生火情時,現場人員須立即採取處理措施,防止火勢蔓延並迅速報告。
1.首先確定火災發生位置,並判明起火原因,何種物品著火。
2.迅速查看周圍環境,判斷是否有重大危險源分布,是否會誘發次生災難。
3.果斷、及時採取應對措施,正確選用消防器材進行撲救。
(1)木材、布料、紙張、橡膠以及塑料等固體可燃材料著火,可採用水冷卻法滅火;但對珍貴圖書或檔案,應使用二氧化碳、鹵代烷、乾粉滅火器滅火。
(2)易燃液體、易燃氣體和油脂類等化學葯品著火,應使用大劑量泡沫滅火劑、乾粉滅火器滅火。
(3)帶電電氣設備火災,應切斷電源後再滅火。如因現場情況不能斷電,應使用沙子或乾粉滅火器,不能使用水或泡沫滅火器。
(4)可燃金屬,如鎂、鈉、鉀及其合金等著火,應使用干砂或乾粉滅火器滅火。
(5)廢液火災,如果是有機廢液著火,應選用正確的滅火器,並做好個人防護,以免發生中毒或灼傷;如果是腐蝕性廢液著火,可用滅火器滅火或干砂等吸附,不可使用高壓噴水,以免廢液噴濺傷害撲救人員。
(6)固體廢物著火,應使用乾粉滅火器或砂土進行撲救。
4.根據可能發生的危險化學品事故類別、危害程度級別,劃定危險區,對事故現場周邊區域進行隔離和疏導。
5.視火情撥打「119」電話報警求救,並到明顯位置引導消防車。
(二)實驗室爆炸應急處理預案
1.實驗室如發生爆炸事故,現場人員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必須及時切斷電源和管道閥門。
2.所有人員應聽從現場臨時負責人指揮,按秩序通過安全出口或用其它方法迅速撤離現場。
3.爆炸引發的火災,按照實驗室火災應急處理預案的程序處置。
4.爆炸如引發人員受傷,應第一時間送往醫院救治。
5.應急處置領導小組負責安排搶救工作和人員轉移安置工作。
(三)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處理預案
1.危險化學品事故分為三種:化學品傷害皮膚、眼睛等外部器官;毒氣由呼吸系統進入體內引起中毒;化學品入口中毒。
2.實驗過程中若不慎將酸、鹼或其它腐蝕性葯品濺灑到皮膚上,應立即用大量清水進行沖洗(若眼睛受傷,切勿用手揉搓),沖洗後用蘇打(針對酸性物質)或硼酸(針對鹼性物質)進行中和。視情況及時送醫就診。
3.如果發生氣體中毒,應立即打開窗戶通風,並疏導實驗室人員撤離現場。將中毒者轉移至安全地帶,揭開領口,讓中毒者呼吸到新鮮空氣。受氯氣中毒,情況輕微者,口服復方樟腦酊解毒,並在胸部用冷濕敷法救護;情況較重者盡快安排吸氧,出現昏迷等嚴重情況者,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並撥打120急救電話。
4.如發生入口中毒,酸鹼類物品應首先大量飲水,再服用牛奶或蛋清,送醫院救治;重金屬鹽中毒,首先飲一杯含有幾克硫酸鎂的水溶液,立即送醫救治,不要服用任何催吐葯,以免發生危險;砷或汞化物中毒者,必須立即就醫;其它毒物中毒,原則上應首先催吐,然後送醫救治。
(四)實驗室觸電、創傷、燙傷應急處理預案
1.觸電事故,應首先切斷電源或拔下電源插頭,切不可在為切斷電源的情況下直接接觸觸電者;如果漏電嚴重,切斷電源後,立即通知電工處置,並指揮實驗室人員撤離;若觸電者出現休克現象,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並馬上送醫救治。
2.在實驗過程中,如發生被污染的金屬銳器損傷、被動物咬傷的情況,應立即用肥皂和清水沖洗傷口,擠出傷口的血液,再用消毒液(酒精、次氯酸鈉、過氧乙酸、碘伏等)消毒,處理傷口。
3.發生燙傷,如皮膚未破,可塗擦飽和碳酸氫鈉溶液或用碳酸氫鈉粉末調成糊狀敷於傷處,也可塗沫獾油、燙傷膏等;如皮膚已破,可塗抹紫葯水或1%高錳酸鉀溶液。
(五)生物安全事故應急處置預案
1.較大或重大生物安全事故。首先,應立即關閉實驗室,將情況上報學校相關部門並對周圍環境進行隔離;配合領導小組及相關部門做好感染者救治機現場調查和處置工作;配合上級主管部門做好應急處置(如消毒、隔離、調查等)。其次,受污染區域實施有效消毒;妥善治療、安置感染者;監控是否出現新的病例;確保丟失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種(株)或樣本得到控制;經專家組評估確認後,結束應急處置工作。
2.一般生物安全事故。首先,立即關閉實驗室,被感染人員就地隔離,盡快送往定點醫院;將情況上報學校相關職能部門並對周圍環境進行隔離;對在事故發生時間段內進入實驗室的人員進行醫學觀察,有相關疫苗的進行預防接種;配合上級主管部門做好現場調查和處置工作。其次,被感染人員得到有效治療,受感染區域得到有效消毒,在最長的潛伏期內未出現感染者,經專家組評估確認後結束應急處置工作。
(六)大型儀器故障、玻璃器皿刺傷或割傷應急處理預案
1.受傷人員馬上脫下實驗服,清洗雙手和受傷部位,食用酒精或碘伏消毒。並記錄受傷原因和相關的微生物,保留完整的原始記錄。
2.潛在危險性氣溶膠的釋放。實驗室人員須立即撤離相關區域,為了使氣溶膠排出,實驗室在一定時間內要關閉,門口張貼「禁止入內」標志。
3.容器破碎及感染性物質溢出污染。應立即帶上防護手套,用布或紙巾覆蓋全部受感染物質;倒上消毒劑,消毒劑作用30分鍾後,清理污染區域,所有污染物品放入黃色專用塑料袋,按照感染性廢物處理。
4.離心機內盛有潛在感染性物質的試管破裂,應立即關閉機器電源,讓機器密閉半小時,使氣溶膠沉積後,帶上防護手套用鑷子清理玻璃碎片,用1%的消佳凈擦拭機器內部,所有污染物按照感染性廢物處理。
5.眼部濺入感染性物質,先用清水沖洗眼部,然後立即送醫治療。
6.手部污染。如果是一般污染,先用清水沖洗,再用肥皂或洗手液搓洗10分鍾,再次用清水沖洗,擦乾,用酒精擦手;如果是重度污染,先用1%消毒水浸泡雙手約10分鍾,再用清水和肥皂水清洗。
(七)廢液泄露應急處理
1.如發生少量泄露,應使用惰性材料(如干沙)作為吸附劑將其吸收起來,然後按照危險廢物處置。
2.如發生大量泄露,應使用惰性材料(如干沙)進行圍堵,然後再用吸附劑進行吸收,清理後按照危險廢物進行處置。
3.嚴禁使用鋸末、廢紙等可燃材料作為吸收材料,以免發生反應引起火災。
❺ 實驗室應急處理措施
1、實驗室應設立常備葯箱,准備洗眼用葯物、醫用生理鹽水、普通創傷處理物品。對於使用劇毒化學品的實驗室,應根據所使用的劇毒品性能,尋找該劇毒品的解毒方法,並准備相應的葯物(見附件1: 常見特效解毒劑及用途)或催吐葯物。
2、實驗室應根據所使用的化學試劑特性,常備防毒口罩及相應防護用具。
3、對於目前沒有噴淋、洗眼設施的實驗室,應設立緊急救助水龍頭加皮管和專用洗瓶(洗眼用),不得挪作他用。
4、化工系師生員工應積極觀看相關的急救視頻(可通過化工系網站-安全、環保宣傳窗連接實驗室與設備處網站,下載相應視頻觀看),了解和掌握常規的急救方法。一旦發生重大人身傷害事故,不論在學校還是在社會,均可出手實施緊急救助。
5、對於有毒化學氣體、毒性較大且具有一定揮發度的有機化學品的使用,應建立實驗通報制度。使用這些化學品的實驗室應在實驗前向本所實驗室主任、周邊實驗室安全責任人或周邊研究所安全責任人、安全管理人通報實驗進行時段、有毒化學品名稱等信息,以便有所防備(具體參見化工系結合學科特點的特殊管理辦法(試行))。一旦發生毒氣泄漏,即可有序、迅速撤離。
6、發生化學強腐蝕燙、燒傷(如濃硫酸)事故後,應迅速解脫傷者被污染衣服,用相應材料吸去堆積液體(注意:不能摸、擦),及時啟用緊急救助水龍頭,用皮管對准皮膚沖洗,保持創傷面的潔凈以待醫務人員治療,或用適合於消除這類化學葯品的特種溶劑、溶液仔細洗滌燙、燒傷面。並及時送醫院診治。
7、對眼睛內濺入酸鹼類化學品後,應立即啟用應急洗瓶,立即用生理鹽水配置的相應葯水洗滌眼睛,然後及時迅速地送往醫院處理。
8、發生化學毒氣泄漏事故時,實驗室工作人員應及時向周邊研究所或實驗室進行通報,及時報告系應急工作領導小組並啟動化工系實驗室突發事件應急預案。迅速有序地組織實驗室工作人員、實驗室大樓工作人員進行疏散、撤離工作。
9、發生化學毒氣中毒事故後,施救人員應立即用濕毛巾捂住嘴、鼻,將中毒者從中毒現場轉移至通風清潔處,進行適當處理後採用人工呼吸、催吐等急救方法幫助中毒者清除體內毒物,並迅速送往醫院治療。也可通過排風、用水稀釋等手段減輕或消除環境中有毒物質的濃度,必要時撥打120急救電話,保護好現場。發生化學物品液體、固體等中毒事故後,可進行同樣處理。根據事故嚴重程度進行相應報告。
10、實驗室若發生易燃化學物品的燃燒事故,實驗室工作人員應及時向周邊研究所或實驗室進行通報,並組織部分人員(根據工作面情況),持滅火器、沙桶及其他滅火器材,進行緊急救援工作。應根據實驗室具體實驗情況,判斷是否馬上切斷現場電源、關閉氣源閥門。對其他工作人員,應進行緊急疏散工作。同時,向系應急工作領導小組報告事故情況,向校保衛部門報火警。若救援人員發現火勢無法有效控制,應立即向消防部門報火警並啟動化工系實驗室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按情況,盡可能轉移易爆、有毒物品,迅速撤離現場到安全地帶。
11、當化學危險氣體爆炸事故發生時,應馬上切斷現場電源、關閉氣源閥門,立即將人員疏散,有可能的話將其他易爆物品迅速轉移。根據氣體是否有毒來確定是否用實驗室配備的滅火器撲火,首先確保人身安全。若氣體有毒或火勢難以控制,應迅速撥打火警電話119,並告知毒氣狀況。同時,向系應急工作領導小組報告事故情況並啟動化工系實驗室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12、有機物或能與水發生劇烈化學反應的葯品著火,應用乾粉滅火器或沙子撲滅,不得隨意用水滅火,以免撲救不當造成更大損害。根據情況進行相應報告。
13、儀器設備用電或線路發生故障著火時,應立即切斷現場電源,將人員疏散,並組織人員用滅火器進行滅火。根據情況進行相應報告。
14、突發性不可抗拒的雷電、水災、地震、房屋垮塌等自然災害事故發生後,實驗室現場人員應迅速組織、指揮,及時有序地疏散相應人員,對現場已受傷人員作好自助自救、保護人身及財產安全。並向系應急工作領導小組報告事故情況並啟動化工系實驗室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在系應急工作領導小組的指揮下,進一步組織疏散、搶救受傷人員或進行自助自救,並作好善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