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胡克定律探究實驗裝置的改進

胡克定律探究實驗裝置的改進

發布時間:2025-07-18 10:23:30

① 誰能幫忙總結高中物理每個科學家的發現或實驗呢

化學實驗是化學科學賴以形成和發展的基礎,是檢驗化學科學知識真理 性的標准;是化學教學中學生獲取化學經驗知識和檢驗化學知識的重要媒體 和手段,是提高學生科學素質的重要內容和途徑。化學實驗在化學科學發展 和化學教學中的極端重要性已被人們所共識。為了使我們在理論認識上把化 學實驗放在適當的高度,在化學教學實踐中更加自覺地運用化學實驗進行教 學,我們認為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化學實驗進行系統探討將是必要的。這些內 容共分為八章。
第一章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討論了化學實驗發展所經歷的三個時 期,並明確指出化學實驗是怎樣成為一種獨立的科學實踐活動的,化學科學 又是怎樣伴隨著化學實驗的發展而發展的。另外,特別強調指出化學實驗將 隨著實驗工具和實驗方法的進步和提高而不斷地完善和取得長足的進步。還 指出了化學科學與化學實驗、化學實驗與化學實驗手段(實驗工作和實驗方 法)之間存在著的辯證關系。
第二章在討論了什麼是化學實驗、它有什麼優點和特點的基礎上,運用 了系統論的觀點把化學實驗看做是一個由實驗者、實驗對象和實驗手段三要 素所構成的系統。我們著重從靜態的角度,採用對比的方法,分別對構成化 學科學研究與化學教學中實驗的三要素的形式、屬性,以及它們在化學實驗 系統中所處的地位與所起的作用,都作了較為具體的闡述。構成化學實驗的 三要素彼此間不是孤立的,它們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著的,只有每一 要素處於最佳狀態,才能使化學實驗的整體最佳。
第三章討論化學實驗感性認識的生理機制。化學實驗的目的,在於實驗
者(或實驗觀察者)通過化學實驗從實驗對象獲得化學實驗事實以形成經驗 認識。要弄清這種認識產生的生理機制,就要了解人的神經系統和人腦的組 成、結構和功能,就要了解各種感受器官是怎樣在外界刺激物作用下產生感 覺的。因此,在本章里對這些問題都作了較簡要的探討。由於感覺、知覺、 表象是相互聯系、依次發展的三種感性認識形式,因此對知覺和表象的生理 和心理學問題也做了一些討論。
第四章側重於從化學實驗在科學認識中的地位和科學認識功能方面進行
了闡述。這些內容能使我們了解化學實驗在化學科學發展、人類對物質認識 方面所處的重要地位和起到的作用,它對我們從這一個側面去理解化學實驗 在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將會有一定的啟示。
化學實驗分類是從眾多的實驗中找出它們的聯系和某些共同特徵進行 的。通過分類揭示它們之間的聯系,能為化學教學和化學科學研究提供可供 選用的、有效的探索途徑和方法。
第五章是從動態角度,闡述了化學實驗是按准備階段的實驗問題的確定 和實驗方案的設計、實施階段的測定和實驗條件的控制以及實驗結果的處 理,這樣的步驟和程序做有序運行的過程。並對化學實驗全過程涉及到的實 驗方法論問題作了較為詳細的討論。
第六章是在第五章的基礎上,以化學實驗所取得化學事實做為探討的中 心,對於什麼是化學實驗事實,它在科學認識中屬於哪一個認識層次,它具 有哪些特徵和功能等問題都作了必要的闡述。最後,對化學實驗事實為什麼 和怎樣進行經驗概括和理論解釋也作了理論上的探討。

第七章是在前兩章的基礎上,著重於從對化學實驗全過程的各個階段的 分析中,來說明化學實驗的每一步都離不開理論思維。化學實驗不但是一種 感性的物質活動過程,而更重要的是一種理論思維的過程,它的本質是理論 思維的物化。
第八章是從化學教學的角度強調了化學實驗在全面落實化學教學目的方 面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提出了「以實驗為基礎」的教學觀所主要包括的三 個方面的內容,並認為自覺和有效地開展和實施實驗探究式教學,是「以實 驗為基礎」教學觀的核心內容。
盡管每章討論的問題各有側重,但它們都是構成本書不可缺少的、彼此 相互聯系的部分。
本書前言、第二、三、四、七章,由梁慧姝撰寫;第一、五、六、八章 由鄭長龍撰寫。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曾參閱了相當數量的有關著述,吸取了國內外許多 學者的理論觀點和研究成果,並得到廣西教育出版社何醒同志的大力幫助, 特向他們表示衷心的謝忱和深切的敬意。
由於作者水平所限,加之時間倉促,不妥之處在所難免,懇請讀者批評 指正。

作 者
1996 年 10 月於東北師范大學


劉知新

化學教育作為科學教育的一個分支,以其特有的功能在實現第一流人才
培育及普遍提高全體公民的文化科學素質這一使命中,起著重要作用。眾所 周知,化學教育正是在化學科學、技術與社會,以及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等 這些大教育環境中,不斷發展的。應當說,化學科學的進展與科技教育的發 展推動了化學教育的繁榮和更新;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擴展、改革和不斷 完善,為化學教育提供了培育良才的廣闊天地。總之,社會的進步,科學技 術的發展,教育的普及與提高,為化學教育的產生、發展和繁榮並發揮其多 種教育功能提供了智能源泉與人才基礎。應當強調指出:化學教育與其他學 科教育一樣,在大教育系統中發揮著維系事業興衰、人才延續等多種功能。 這些教育功能可概括為:簡約有效地將人類的文明遺產傳授給受教育者的傳 輸功能;按社會的需要培養人才的塑造功能;用最經濟的人力、物力和時間 造就大批合格人才的高效功能;以及超前為社會的進步和革新培養適用人才 的變革功能。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化學教育,自 1949 年至今,從基礎教育、職業技術教 育、高等教育到繼續教育,不論在規模上還是質量上,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 成就。全國各級各類學校的廣大化學教育工作者為此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創 造並積累了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這是我國和世界教育科學的珍貴財富。但 毋庸諱言,由於受歷史的制約和人所共知的原因,我國化學教育理論研究工 作起步較晚,人員較少,機構又不夠健全,對於教育實踐中提出的諸多重大 命題,以及國際上普遍關注的某些學術研究前沿課題,尚未從理論上給出回 答,或未從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高度上進行深入探研。理論來源於實踐,理論 一經群眾掌握就會變成巨大的物質力量。化學教育理論也是如此。本人作為 一名老化學教育工作者,有幸從 50 年代中期就參加中國化學會組織的有關化 學與化學教育的學術研討活動,從 1979 年至今一直親身參與中國化學會化學 教育委員會及中國教育學會化學教學研究會(1983 年起始)計劃和組織召開 的多次全國高、中等學校化學教育經驗交流會、學術研討會、課程和教材研 討會、化學實驗教學經驗交流會等。每次會議的論文均有數十篇,甚至百多 篇,其中不少優秀論文已在國內期刊發表。從國際上看,IUPAC(國際純粹化 學和應用化學聯合會)從 1970 年開始,已加倍努力於謀求改進世界各國的化 學教育,並與 UNESCO(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同召開過 13 次 ICCE(國際化 學教育會議),出版了若幹部化學教育論文集和論著。另外,世界各國的化 學教育家在各自的研究領域,都筆耕不輟地為國際化學教育理論做奉獻。1981 年據 64 個國家的不完全統計,各國創辦的化學教育(教學)期刊就有 168 種。文苑書林,浩瀚得很!但是,由於各種原因,國際上大量論文、資料難 以為我國廣大化學教育工作者檢索、利用;國內的諸多專題研究論文和著述, 似多局限於就某些論題的研究或偏重於適應教材建設的需要,對於化學教育
學——化學教育理論體系的幾大構成,尚未見到系統論述的著作面世。 為了建構具有中國特色的化學教育理論、反映國內外當前的研究水平,
以促進我國教育改革,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廣西教育出版社 組織出版了這套《學科現代教育理論書系》中的化學現代教育理論叢書。本 叢書各冊的第一作者和統稿人都是在該領域學術有成的專家。全體作者均本

著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力求從化學教育規律來闡釋和探研有關的理論與學 術前沿課題。當然,作為化學教育理論著述,本叢書也完全可以作為大學後 繼續教育或化學教育高級學位研修用書。各冊(《化學教育史》除外)論述 的重點雖側重於基礎教育階段的化學教育理論問題,但是,從教育規律的普 遍適用性這一層面來看,這些結論對於大學或大學後教育,以及中專等化學 教育實踐,可供借鑒之處當不是個別的。
本叢書共 6 冊,簡要介紹如下:
《化學實驗論》以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自然科學方法論、現代教學論 為指導,論述化學實驗的構成、意義和作用,剖析各類化學實驗及其功能, 探研化學實驗與發展學生思維的關系,從宏觀與微觀的視角揭示化學實驗及 其方法論的深刻涵義。
《化學課程論》從化學課程的設計與化學教材編制的現實出發,探研不 同課程論思想在化學課程開發的實踐中運行與演變的規律及趨向,闡釋、論 述我國化學課程、教材建設中的基本經驗與理論問題。
《化學教學系統論》運用系統論的觀點闡發、研討化學教學的構成要素 及其相關領域的原理或范型,從多視角考察、概括化學教學系統的結構和功 能及其運作圭臬。
《化學學習論》從化學學習系統與學習原理的高度探研化學學習過程、
模式和方法,對化學學習能力與學習機制進行剖析,探索深入開展學科心理 研究的某些基本課題。
《化學教育測量和評價》基於化學教育目標論闡發和研討化學教育測量
與評價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術問題,對認知、情感和動作技能領域的化學 教育測評等作了新的探索。
《化學教育史》以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為指導,對化學教育產
生的歷史背景、化學史各時期的化學教育的演進,以及近、現代化學教育的 發展等進行了研究、概括。以史為鑒,明古鑒今。
本叢書寫作注意了科學性,力求准確、完整、系統;新穎性,取材努力
反映時代氣息,體現教育改革精神;實用性,各冊在介紹有關理論和研究前 沿的同時,均力求結合實例給讀者以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路與方法。
本叢書在成書過程中得到不少同行的關心,並參閱、借鑒了不少國內外
學者的研究成果,在此一並表示誠摯的感謝!衷心希望本叢書面世以後能夠 得到化學教育界的專家和廣大讀者的關注與指教,祈使這套叢書在加快、深 化化學教育的改革和發展,發展大學後繼續教育和活躍化學教育學術研究等 方面,發揮它應有的作用。

1995 年 10 月於北京師范大學

總 序
顧明遠

師范院校中有一門必修課,叫做教材教法。它是一門培養教師技能的專
業課程,但是歷來不受人們所重視。在一些專業學科的教師、專家們的眼裡, 似乎教材教法不過是剖析中小學的教學大綱和教科書,教會師范生如何去上 好一堂課,沒有什麼學術性。他們認為,上好一堂課,保證教學質量的關鍵 主要是有高的學術水平。這是一種誤解。但是這種誤解不是沒有緣由的。原 因之一是,這些專家們不懂得,教育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只有高 深學問,不懂教育規律,沒有掌握教育教學的藝術,課就上不好,或者事倍 功半。原因之二是,過去的教材教法課確實存在著不少問題,它只分析現有 的教材,不對學科、課程以及教育教學的規律進行研究。因此要解決這個問 題,除了改變專家們的誤解以外,更重要的是研究這門學科的發展,提高學 科的理論水平。我認為,師范院校的教材教法不能只分析一門課如何講授, 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分析一門科學的發展歷史和現狀,以及其發展的內在邏 輯,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遵循教育規律,把它組織成一門學科。學科並不 等於科學。一門科學要變成學校里的學科,需要經過一番改造。改造的理論 就是一門學問,本身也應該是一門學科。這門學科是跨學科的,它既要研究 某門學科的科學規律,例如數學教材教學既要研究數學教學規律,又要研究 教育規律,要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教材教法的名稱 顯得落後了。因此把它改為學科教學論或學科教育學是適宜的。
講到這門學科還有一段歷史,不得不講一講。我國學位制度建立之初,
在教育學門類中就設有教材教法作為二級學科培養研究生,授予學位。但是 它的評議因為涉及文理各學科,因此分散在文理各學科評議組中。由於教材 教法主要是研究學科教學的理論,文理各學科評議組的專家們認為難以對他 們做出評議。這樣這門學科的授權問題就處於無人評議狀態。1983 年在國務 院學位委員會召開第二屆博士、碩士授權點學科評議組會議期間,我向當時 教育學評議組召集人劉佛年教授提出,把教材教法的碩士授權點拿到教育學 組來評議,並把名稱改為學科教學論,以提高對它的學術要求,從而提高它 的學術地位。這個提議得到劉佛年教授的支持和學位委員會的批准,並在以 後專業目錄調整時把教材教法正式更名為學科教學論。從此學科教學論有了 較大的發展。至今全國已有碩士授權點 19 個,培養了碩士研究生數百名,出 版的專著也有幾十部。這是十分可喜的現象。
學科名稱的更改是十分容易的事,要把它發展成一門真正的學科並非易 事。當時有人提出改為學科教育學,我們認為時機還不成熟,首先要把學科 的教學理論研究好。教育學是一個更廣泛的概念,它涉及到教育系統內部各 個領域,而學科教學論主要涉及教育系統中教學方面的理論,即使把這部分 研究透徹,成為一門學科也是不容易的。當然,有的學者願意把它稱為學科 教育學,如果確已研究成熟,這無疑是對教育科學發展的一個貢獻。
把教材教法改造成為學科教學論是一次理論上的飛躍。教材教法過去只 是教育學中的一個部分。學科教學論則變成了教育科學中的一個重要分支學 科。這種飛躍有沒有根據,具備不具備條件呢?1988 年我在為《語文教育學》 寫序時就說,已經具備了必要的條件。這是因為:第一,近幾十年來教學論、 課程論、心理學、教育測量學、教育評價學等學科有了新的發展,它為學科

教學論的建立奠定了理論基礎;第二,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引進了國外的各種 教學理論,開拓了我們的視野,啟迪了我們的思想;第三,我國有一批長期 從事教材教法研究的學者,他們在師范院校有長期的教育實踐,積累了豐富 的經驗,並且有較高的理論修養,這是建立學科教學論的組織基礎。應該說,
1978—1988 年這門學科的建設是有成績的,不僅培養了眾多研究生和出版了 多部專著,而且學科體系基本上建立起來了。更為可喜的事是不少專家都在 關心這門學科的建設。得到各學科的專家的重視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學科教 學論這門學科畢竟是跨學科的,文理各專業學科是它的基礎。
近些年來,許多學者把學科教學論又提高到學科教育學的高度來研究, 這又是一次飛躍。學科教育學不僅要研究學科的教學理論問題,而且要從教 育學的基本原理出發,從培養人的高度來討論學科教育的問題。它不僅要揭 示學科教學的教學規律,還要揭示學科教學培養人的規律。學科教育學不僅 要討論該門學科如何設置課程,如何編制教材,如何選擇教學方法,如何組 織教學,更重要的是要分析本門學科在培養人的整體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並從這個角度出發研究課程、教材、教法,研究它與其他課程的關系,與學 校中其他教育活動的關系等等。
廣西教育出版社組織全國學科教育理論工作者和實際工作者編寫一套大 型叢書《學科現代教育理論書系》,我認為正是時候。這剛好是十多年來的 一次大總結、大檢閱。證明學科教育學這門新興學科已經在中國大地上成長 起來。我當然不可能通覽這套叢書,但是從編輯出版計劃中的書目可以看到, 它涉及語文、數學、物理、化學、外語等中學教學計劃中的主要學科,每門 學科又分教學論、課程論、學習論、實驗論、教育測量與評價等專著,有的 學科還著有教學藝術論及其他更細的內容,真是豐富多彩。作者群中有老一 代的學科教育學專家,也有年輕一代學者。我認為,這套叢書的意義,不僅 在於它總結了十多年來我國學科教育學研究的成果,而且在於它展示了學科 教育學發展的廣闊前景,在於它培養了年輕一代學者。這是從教育理論戰線 上來講的。至於對我國教育的實際來講,這套叢書的出版一定有利於我國廣 大教師業務水平的提高,有利於教育質量的提高。我預祝出版的成功。

1996 年春節

出版說明

這套叢書,從 1991 年 3 月出版第一批第一本《數學學習論》算起,至今 已有 6 個年頭了。如果從 1988 年年初開始數學教學理論叢書的組稿活動算 起,則有 9 年之長。如今,數學、物理、化學、語文、外語,五個主要學科 的教學理論叢書,已配套成龍,每個學科 6 本共 30 本,取名為《學科現代教 育理論書系》。洋洋灑灑幾千萬字,構成了基礎學科的基本理論研究,也構 成了我社的基本骨幹工程和基本的教育理論出版特色。
以近十年的時間建構一整套力求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理論叢書,其間的 曲折、甘苦,自然一言難盡。但從反映教學改革成果、服務教學改革來看, 又當義不容辭。從建構教育出版社的出版個性、出版文化來考慮,更有深刻 意義,有重大價值。在改革開放的新歷史時期,出版社靠什麼來支撐?靠什 么去競爭?靠什麼求發展?用什麼作奉獻?答案可以有很多,對策可以開列 不少。但根本的應少不了這么兩條:一靠骨幹工程,二靠名牌精品。骨幹工 程是出版社的戰略布局,名牌精品是出版社的靈魂生命。兩者的完善結合, 構成了出版社的質量、信譽、知名度和文化品位,它是出版社存在的基礎, 競爭的手段,持續發展的後勁,文化積累的主體,向人民奉獻優秀文化的根 本保證。
本著這樣的認識,這樣的追求,我們出版了這套叢書。當然,還有另外
幾套別的系列。 我們期待著讀者的鑒定。 我們迎接著市場的檢驗。
我們也渴望著教育界、理論界的支持。
我們將一如既往地努力,千方百計奉獻更多的精品,給教育,給民族, 給將來。

廣西教育出版社

本書內容提要

該書以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為理論基礎,以自然科學方法論、現代教學論、心理 學、生理學等理論為指導,對化學實驗以及它在化學教學中涉及到的一系列認識 論、方法論和教學實踐等理論問題做了深入探討,力求在內容選擇和體系結構上 能體現出化學實驗以及它在教學中的特點,能為化學教學起到實踐指導作用。

第一章 化學實驗發展史概述

化學實驗是化學科學賴以產生和發展的基礎,從其發展過程來看,大致 經過了早期化學實驗、近代化學實驗和現代化學實驗等三個發展時期。

第一節 早期化學實驗

從遠古時代開始到 17 世紀,化學實驗在向科學道路邁進的過程中,經歷 了一段漫長的發展時期。

一 化學實驗的萌芽
人類最初對火的利用距今大概已有 100 多萬年了。火是人類最早使用的 化學實驗手段。人類最早從事的制陶、冶金、釀酒等化學工藝,都與火有直 接或間接的聯系。在熊熊烈火中,燒製成型的粘土可獲得陶器;燒煉礦石可 得到金屬。陶器的發明使人類有了貯水器以及貯藏糧食和液體食物的器皿, 從而為釀酒工藝的形成和發展創造了條件。
制陶、冶金和釀酒等化學工藝,已孕育了化學實驗的萌芽。例如,在燒 制灰、黑陶的化學工藝中,工匠們在焙燒後期便封閉窯頂和窯門,再從窯頂 徐徐噴水,致使陶土中的鐵質生成四氧化三鐵,又使表面覆上一層炭黑,因 此里外黑灰。這表明當時已初步懂得了焙燒氣氛的控制和利用。

二 原始化學實驗
古代的煉丹術,是早期化學實驗的主要和典型的代表。煉丹的主要目的 一是希望得到能使人長生不死的「仙葯」;二是想把一些廉價的金屬藉助於 「仙葯」的點化,轉變為貴重的黃金和白銀。由於煉丹活動符合帝王、貴族 長生不死、永世霸業的願望,因而受到他們的大力推崇,於是從古代到中古 時代,這種活動很快地得到開展並興盛起來。
焙燒是煉丹術士經常採用的一種基本的化學實驗操作方法。例如在空氣
中焙燒方鉛礦(即硫化鉛)等賤金屬礦石,把鉛放在灰皿或骨灰造的盤子中加 熱,鉛燒掉之後,可以得到一點銀;把黃鐵礦(從外表看有點象黃金)與鉛共 熔,鉛用灰皿燒掉之後,可以獲得微量的黃金。
除焙燒之外,煉丹術士還經常使用一些液體「試葯」來對各種金屬進行
加工。液體試葯通常是一些能在金屬表面塗上顏色的物質。例如,硫黃水(多 硫化合物的溶液)能把金屬黃化成黃金;汞能在其他金屬表面留下銀色。在制 造液體試葯的過程中,煉丹術士發明了蒸餾器、燒杯、冷凝器和過濾器等化 學實驗儀器,以及溶解、過濾、結晶、升華,特別是蒸餾等化學實驗操作方 法。蒸餾方法的廣泛使用,促進了酒精、硝酸、硫酸和鹽酸等溶劑和試劑的 發現,從而擴大了化學實驗的范圍,為後來許多物質的製取創造了條件。
蒸餾是早期化學實驗中最完整的一種重要實驗操作方法。到了 16 世紀, 出現了大批有關蒸餾方法方面的書籍,如希羅尼姆·布倫契威格(Hieronymus Brunschwygk,1450—1513 年)1500 年出版的《蒸餾術簡明手段》及其增訂版
《蒸餾術大全》(1512 年出版)等。這些著作對蒸餾方法作了較詳細的敘述。 蒸餾在早期化學實驗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它至今還在基礎化學實驗中被 經常運用。

三 向化學科學實驗的過渡
到了十五六世紀,煉丹術由於缺乏科學基礎,屢遭失敗而變得聲名狼藉。 化學實驗則開始在醫學和冶金等一些實用工藝中發揮作用,並不斷得到發 展。

在醫葯化學時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瑞士的醫生、醫葯化學家帕拉塞 斯(P.A.Paracelsus,1493-1541)。他強調化學研究的目的不應在於點金,而 應該把化學知識應用於醫療實踐,製取葯物。他和他的弟子們通過對礦物葯 劑的性質和療效的研究,以及在制備新葯劑的過程中,探討了許多無機物的 分離、提純方法,進行了一些合成實驗,並總結出這些物質的性質。因此, 有人認為帕拉塞斯「從根本上改變了醫療和化學的發展道路」①。
安德雷·李巴烏(Andreas Libavius,約 1540-1616)是德國的醫生、醫 葯化學家,他極力強調化學的實用意義,為推進化學成為一門獨立科學做出 了重要貢獻。他編著的《工藝化學大全》(1611—1613 年問世),總結了他多 年的實驗經驗。書中敘述了硫酸和王水的制備方法;證明了焙燒硝石和硫黃 所得到的硫酸與干餾膽礬所得到的完全是同一種物質;首次提出將食鹽與膽 礬一起在泥坩堝中焙燒製取鹽酸的方法;講解了用金屬錫與氯化汞一起加 熱、蒸餾獲得四氯化錫(後來被稱為「李巴烏發煙液」)的方法;描述了含銅 的溶液遇氨水變為翠藍的現象,並建議用這種方法檢驗水中的氨。這部著作 的問世,使化學終於有了真正的教科書。他還設計過一所實驗室的建築詳圖, 但直到 1683 年,這所實驗室才在阿爾特多夫(Altderf)修建起來。
繼帕拉塞斯、李巴烏之後,對後世影響較大、對化學實驗的發展貢獻卓 著的醫葯化學家還有赫爾蒙特(J.B.van Helmont,1597-1644)。他工作的最 大特點是對化學進行定量研究,廣泛使用了天平,並萌生了初始的物質不滅 的思想。他所做的「柳樹實驗」和「沙子實驗」,是早期化學實驗發展史上 著名的兩個定量實驗①。此外,他在無機物制備方面取得過空前的成果,曾對 燃燒現象提出過頗有獨到之處的見解。因此,他常被尊為從煉丹術到化學的 過渡階段的代表。
化學實驗在冶金方面也曾發揮過重要作用。德國著名化驗師埃爾克
(L.Ercker,約 1530—1594)在其編著的《主要礦石加工和採掘方法說明》 (1574 年出版)一書中較為系統地論述了當時對銀、金、銅、銻、汞以及鉍和 鉛的合金的檢驗技術;製取和精煉這些金屬的技藝;以及製取酸、鹽和其他 化合物的技術。這部著作被認為是分析化學和冶金化學的第一部手冊。

四 早期化學實驗的特點
早期的化學實驗還只能算做是化學「試驗」,具有很大的盲目性;還沒 有從生產、生活實踐中分化出來,成為獨立的科學實踐。最早的制陶、冶金 和釀酒等活動,是低級的、缺乏理論指導的、不自覺的實踐活動;作為化學 實驗原始形式的煉丹術,其實驗目的也只是追求長生不老葯或點金之術,變 賤金屬為貴金屬。
盡管如此,還應該肯定從事早期化學實驗的工匠和煉丹術士們是化學實 驗的先驅和開拓者。他們發明了焙燒、溶解、結晶、蒸餾、過濾和冷凝等化 學實驗操作方法;製造了風箱、坩堝、鐵剪、燒杯、平底蒸發皿、沙浴、焙 燒爐等化學實驗儀器和裝置;發現和製取了銅、金、銀、汞、鉛等金屬,酒 精、硝酸、硫酸、鹽酸等化學溶劑和試劑,以及許多酸、鹼、鹽,甚至意識 到了一些粗淺的化學反應規律。後人正是從他們的經驗教訓中,才找到了化

① 趙匡華編著:化學通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 年版,第 56 頁。
① [美]亨利·M.萊斯特著,吳忠譯:化學的歷史背景,商務印書館 1982 年版,第 115—116 頁。

學實驗的真歷史使命,建立了化學實驗科學。

第二節 近代化學實驗

17—19 世紀,是近代化學實驗時期。在這一時期,隨著歐洲資本主義生 產方式的誕生和工業革命的進行,以及天文學、物理學等學科的重大突破, 化學實驗終於沖破了煉丹術的桎梏,走上了科學的康莊大道。為此做出巨大 貢獻的化學實驗家當推波義耳 (R.Boyle , 1627 — 1691) 和拉瓦錫 (A.L.Lavoisier,1743—1794)。

閱讀全文

與胡克定律探究實驗裝置的改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化驗金屬成分用什麼儀器 瀏覽:470
傳動裝置總效率計算公式 瀏覽:728
水彈判定設備多少錢一套 瀏覽:308
thl是什麼軸承 瀏覽:816
鑄造為什麼有二類區 瀏覽:802
直播設備為什麼沒聲音 瀏覽:966
製冷櫃為什麼把食物吹乾 瀏覽:443
長春博輝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98
軸承測游隙的設備叫什麼 瀏覽:751
軸承怎麼算正確使用 瀏覽:314
河南智能機電設備哪裡有 瀏覽:771
長安手動cs35plus儀表盤怎麼把行駛 瀏覽:645
蘇州科迪精密機械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538
液化石油氣閥門打開泄露怎麼辦 瀏覽:353
暖氣已經通了還可以換閥門嗎 瀏覽:821
南農的機械製造怎麼樣 瀏覽:344
下載gps工具箱需要會員交錢嗎 瀏覽:619
25mm軸承多少錢 瀏覽:826
在楊氏實驗裝置中光源波長為640 瀏覽:664
關節軸承內球是怎麼裝進去的 瀏覽: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