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化學實驗中,加熱固體和液體的方法,是過程,不是注意事項
加熱固體:
1、如果是固體之間的反應,那固體需要研磨混勻,再加入到反應器(通常是試管);
2、固體用紙槽送到試管底部(且試管需要乾燥);
3、試管口略向下傾;
4、熱源(酒精燈)先移動加熱,以使試管較大范圍內受熱均勻;目的是除水及減小試管的熱沖擊而破損;
5、最後集中在固體葯品處加熱。
液體加熱:
1、量少的液體加熱(在較多在試管中進行):試管夾夾住試管2/3~4/5處;先移動試管,讓試管中上下液體盡快受熱均勻;再在移動(抖動)中加熱,主要是起攪拌作用,以使液體中產生的氣泡長大冒出,防止爆沸;
2、大量液體的加熱,通常在燒杯、燒瓶中進行(這些儀器是固定的);先移動熱源(酒精燈),均勻加熱容器各處,以使容器受熱均勻,再後可以集中加熱;為防爆沸,施以攪拌或是加入碎瓷片。
❷ 製取氧氣的反應裝置
裝置選擇
用高錳酸鉀或氯酸鉀制氧氣選甲裝置:固體與固體加熱制氣體(實驗室常用說法:固固加熱型)
高錳酸鉀製取氧氣
步驟:查—裝—定—點—收—離—熄
查----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高錳酸鉀製取氧氣實驗示意圖
高錳酸鉀製取氧氣實驗示意圖
裝----裝葯品
定----把試管固定到鐵架台上
點----點燃酒精燈加熱(先預熱,注意:一律先讓試管均勻受熱,否則會因冷熱不均炸裂試管)
收----收集氣體(可以使用排水法、向上排空氣法)
離----把導管從水槽中取出(如果使用向上排空氣法,此步驟基本不需要,但是最好先取出導管再蓋上玻片)
熄----熄滅酒精燈
(可方便記憶為:茶莊定點收利息)
注意點
1.試管口略向下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回試管底部使炸裂試管;
2.葯品平鋪在試管的底部:先預熱(均勻受熱),之後可以將酒精燈的外焰對准裝有葯品部位定向加熱
3.鐵夾夾在離管口約1/3處;
4.導管應稍露出橡皮塞:便於氣體排出(大約0.5cm);
5.試管口應放一團棉花:防止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管並堵塞導管,使所製得氣體無法較好排出;
6.排水法收集時,待氣泡均勻連續冒出時再收集(剛開始排出的是試管中的空氣,防止收集氣體不純);
7.實驗結束時,先導氣管出水,再滅酒精燈:防止冷凝水迴流試管炸裂;
8.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氣體時,導管伸到集氣瓶底部:以便把空氣排盡。
過氧化氫(雙氧水)制氧氣
步驟:查---裝---收
過氧化氫(雙氧水)制氧氣實驗示意圖
過氧化氫(雙氧水)制氧氣實驗示意圖
查---檢查裝置的氣密性:用夾子把導管夾上(應使用兩節導管,中間用較短橡皮管連接,便於檢查),然後往長頸漏斗中加水,長頸漏斗的頸部中的水柱如不下降,則說明氣密性良好
裝---裝葯品,先裝固體,後裝液體(防止液體飛濺)
收---收集氣體(同上高錳酸鉀收集法)
注意點
①長頸漏斗的頸部應在液面以下(液封):防止氣體從長頸漏斗泄露,可用分液漏斗代替(控制反應速率);
②導管應稍露出橡皮塞:便於氣體排出。
氧氣檢驗
檢驗方法:
檢驗: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內,如果木條復燃,證明是O2。
驗滿:用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瓶口,如果木條復燃,證明O2已滿。
排水法:
剛開始排出的是試管中的空氣,等氣泡連續均勻冒出時,才是純氧
實驗室製取氧氣是初級化學的一個實驗,通常二氧化錳是催化劑,實驗完畢後,可以用過濾法回收。
❸ 氧氣的實驗室製取: 發生裝置的選擇(依據:________) 反應原理(化學方程式): 固固加熱型
選擇固液常溫型(方便)
固固加熱型:2KMNO4=加熱=K2MNO4+MNO2+O2
2KCLO3=加熱(MNO2催化)=2KCL+3O2
固液常溫型:2H2O2=MNO2=2H2O+O2
氣閉行檢查:加熱試管若試管口有氣泡冒出則氣閉性良好
試管口應向下傾斜(防止冷凝水迴流炸裂試管)
加棉花(1:防止粉末進入水槽2:防止粉末堵塞導管 粉末為高錳酸鉀固體粉末)
分液漏斗能控制反應速率(有活塞)
向下排空氣法(ρO2>ρ空氣)
試管口有連續均勻的氣泡冒出時再收集(防止剛開始排出的空氣進入 導致純度下降)
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到試管口 復燃則驗滿反之則還沒有滿
結束時先撤掉酒精燈再撤掉玻璃儀器(防止撤走玻璃儀器後冷熱不均而炸裂試管)
( ⊙ o ⊙ )累死了
❹ 化學固固加熱型實驗的過程
高錳酸鉀製取氧氣實驗步驟和注意事項:
1.裝配實驗裝置(試管內的導管稍伸出膠塞即可,便於氣體導出),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2.將葯品平鋪在試管底部,管口放一小團棉花(防止熱的氧氣流把高錳酸鉀粉末吹入導管),用帶導管的單孔橡皮塞塞緊試管口。
3.將試管固定在鐵架台上。(①注意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防止葯品中的濕存的水分受熱後變成水蒸氣,到管口遇冷成水流回試管底部,使試管炸裂;②鐵架台鐵夾要夾在試管的中上部,即大約離管口1/3處)
4.點燃酒精燈,加熱試管。(加熱時先使試管均勻受熱,然後酒精燈外焰要對准葯品所在部位加熱。)
5.當導管口有連續均勻的氣泡放出時開始收集。(①在加熱前就應把集氣瓶充滿水後倒放入水槽中等待收集;②開始有氣泡不要就收集,否則收集的氣體中混有空氣;③當集氣瓶口有大量氣泡溢出時,證明已滿。)
6.收集完畢,將導管移出水面。
7.熄滅酒精燈,停止加熱。
1、 利用固體加熱製取氧氣,試管口為什麼要略向下傾斜?
答:目的是防止加熱時葯品所含的水分變成水蒸汽,到試管口冷凝成水滴到流,使試管炸裂。
3、實驗前,為什麼要先給試管預熱?
答:為了使試管底部均勻受熱,防止破裂。
4、伸入試管中的導氣管為什麼剛剛露出橡皮塞即可呢?
答:導氣管赤長,不利於氣體導出。
5、加熱高錳酸鉀製取氧氣,試管口為什麼要放一團棉花?
答:防止加熱時,高錳酸鉀顆粒隨氣流進入導氣管。
6、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制氧氣,試管口為何不放一團棉花?
答:氯酸鉀是一種強氧化劑,加熱時不能混入易燃物質,否則會引起爆炸。
7、用排水法收集氧氣剛開始出現氣泡時,為什麼不能立即收集?
答:剛開始出現的氣泡中,混有空氣,此時氧氣不純凈。
8、實驗完畢為什麼先把導氣管從水槽中移出,然後熄滅酒精燈呢?
答:如果先熄滅酒精燈,試管中的溫度降低,壓強減小,水沿著導氣管進入試管,使試管炸裂。
9、檢驗氧氣為什麼用帶火星的木條以及檢驗氧氣時要伸入瓶內,驗滿時卻放在瓶口呢?
答:氧氣具有支持燃燒的化學性質,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所以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檢驗氧氣時伸入瓶內是因為集氣瓶內不一定盛滿氧氣;驗滿時只有放在瓶口,觀察木條是否復燃才能確定是否收集滿。
10、如果用高錳酸鉀和氯酸鉀混合加熱制氧氣,能否加快氯酸鉀的分解速率?
答:能!高錳酸鉀在加熱過程中,分解後的產物中的二氧化錳,可以加為氯酸鉀分解的催化劑。
11、用高錳酸鉀和氯酸鉀混合加熱制氧氣,高錳酸鉀是催化劑嗎?
答:不是!催化劑包括三個條件:一變,二不變。即改變化學反應的速率;本身的質量不變;化學性質不變。高錳酸鉀化學性質發生改變,生成了新物質,因此它不是該反應的催化劑,只有高錳酸鉀在較低的溫度下首先分解,生成的二氧化錳起了催化作用。
12、怎樣記憶製取氧氣七步驟?
答:可以用要點記憶法,每項只記一個字。即查(檢查裝置的氣密性)、裝(裝入葯品)、定(固定在鐵架台上)、點(點燃酒精燈加熱)、收(等氣泡均勻連續出現時收集氣體)、移(實驗完畢先從水槽中移出導氣管)、熄(最後熄滅酒精燈)。查、裝、定、點、收、移、熄,這話聽起來像「茶莊定點收利息」,用諧音記憶法,比較容易記住。
雙氧水(過氧化氫)製取氧氣
a. 實驗原理:過氧化氫(H2O2) ————→ 水(H2O) + 氧氣(O2)
b. 注意事項:
a). 分液漏斗可以用長頸漏斗代替,但其下端應該深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氣體從長頸漏斗中逸出;
b). 導管只需略微伸入試管塞
c). 氣密性檢查:用止水夾關閉,打開分液漏斗活塞,向漏斗中加入水,水面不持續下降,就說明氣密性良好。
d). 裝葯品時,先裝固體後裝液體
e). 該裝置的優點:可以控制反應的開始與結束,可以隨時添加液體。
總結:若固體(或固體+固體)加熱生成氣體,選用高錳酸鉀制氧氣裝置;
若固體+液體常溫下製取氣體,選用雙氧水製取氧氣裝置。
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反應速率,但本身的化學性質和質量在反應前後沒有發生變化的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