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灌注樁分為正循環和反循環,怎麼區分最好有圖
正循環:泥漿由泥漿泵往鑽桿輸進泥漿,鑽渣隨泥漿沿孔壁上升,從孔口溢出進入泥漿池。
反循環:泥漿由孔口進入,利用泵吸、氣舉等措施抽吸泥漿,泥漿攜帶鑽渣由鑽桿上升進入泥漿池
(1)鑽桿刮泥漿裝置設計擴展閱讀:
灌注樁是一種就位成孔,灌注混凝土或鋼筋混凝土而製成的樁。常用的有:
(1)鑽孔灌注樁:用螺旋鑽機、潛水鑽機等就地成孔灌注混凝土而成樁,施工時無振動、不擠土,但樁的沉降量稍大。螺旋鑽機宜用於地下水位以上的粘性土、砂土及人工填土等,鑽削下來的土塊沿鑽桿上的螺旋葉片上升排出孔外,孔徑300mm左右,鑽孔深度8~12m,根據土質和含水量選擇鑽桿。
潛水鑽機宜用於粘性土、砂土、淤泥和淤泥質土等,尤宜於地下水位較高的土層中成孔。鑽孔時為防止坍孔用泥漿護壁。在粘土中用清水鑽進,自造泥漿護壁;在砂土中應注入制備的泥漿鑽進。利用泥漿循環排除鑽削下的土屑,鑽至要求深度後要清孔以排除沉在孔底的土屑,減少樁的沉降量。
(2)沉管灌注樁:用錘擊或振動將帶有鋼筋混凝土樁靴(樁尖)或活瓣式樁靴的鋼管沉入土中,然後灌注混凝土同時拔管而成樁。
用錘擊沉管、拔管者稱錘擊灌注樁;用激振器的振動沉管、拔管者稱振動灌注樁。此法成樁易發生斷樁、縮頸、吊腳樁、樁靴進水和進泥等弊病,施工中注意檢查並及時處理。此外,還有用炸葯使樁孔底部形成擴大頭以增大承載能力的爆擴灌注樁。
反循環回轉鑽成孔由鑽機回轉裝置帶動鑽桿和鑽頭回轉切削破碎岩土,利用泵吸、氣舉、噴射等措施抽吸循環護壁泥漿,挾帶鑽渣從鑽桿內腔抽吸出孔外的成孔方法。
根據抽吸原理不同可分為泵吸反循環氣舉反循環和噴射{射流)反循環三種施工工藝,泵吸反循環是直接利用砂石泵的抽吸作用使鑽桿的水流上升而形成反循環;噴射反循環是利用射流泵設出的高速水流產生負壓使鑽桿內的水流上升而行程反循環。
氣舉反循環是利用送人壓縮空氣使水循環,鑽桿內水流上升速度與鑽桿內外液柱重度差有關,隨孔深增大效率增加。當孔深小於50m時,宜選用泵吸或射流反循環;當孔深大於50m時,宜採用氣舉反循環。
2. 鑽孔護壁的方法
泥漿護壁鑽孔灌注樁施工是一種常見的施工方法,適用於沖擊鑽孔、沖抓鑽孔以及回轉鑽削成孔等多種鑽孔方式。施工流程包括平整場地、泥漿制備、埋設護筒、鋪設工作平台、安裝鑽機並定位、鑽進成孔、清孔並檢查成孔質量、下放鋼筋籠、灌注水下混凝土、拔出護筒以及最終的質量檢查。
在施工過程中,制備泥漿是至關重要的一步。泥漿的制備通常在鑽孔開始前進行,其目的是為了在鑽孔過程中為孔壁提供保護。鑽孔時採用正循環方式,泥漿通過鑽桿進入鑽孔內部,將孔內的泥沙與泥漿一同帶出,通過護筒上的泥漿孔流入泥漿池。泥漿經過沉澱後,再重新進入鑽桿,循環使用。
泥漿在鑽孔過程中的作用是形成一層泥漿膜,覆蓋在孔壁上,有效防止孔壁坍塌。泥漿不僅能夠穩定孔壁,還能攜帶鑽屑,減少孔內污染,確保成孔質量。因此,合理選擇泥漿的配比和性能,對於保證施工質量和提高施工效率具有重要意義。
在鑽進成孔階段,通過不斷調整鑽機的位置和鑽進速度,確保鑽孔的深度和直徑符合設計要求。清孔階段是清除孔底沉渣的關鍵步驟,通常採用正循環或反循環的方式進行清孔,確保孔底沉渣厚度符合規范要求。
下放鋼筋籠時,應確保鋼筋籠的垂直度和位置准確,以保證樁體的承載力和穩定性。最後,通過灌注水下混凝土,將鋼筋籠固定在孔內,確保樁體的完整性和承載力。
拔出護筒後,需檢查護筒拔出後的孔壁情況,確保沒有孔壁坍塌或孔徑縮小的問題。若發現異常,應及時採取措施進行修復,確保最終成樁的質量。
泥漿護壁鑽孔灌注樁施工方法具有操作簡便、施工效率高、成樁質量好等優點,適用於各種地質條件,是當前廣泛採用的施工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