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 其中的實驗器材及作用
器材:平面鏡一個,大小相同的蠟燭兩根,刻度尺
作用:
平面鏡:成像
蠟燭:實驗中要求一個蠟燭放在平面鏡前成像,另一個放在平面鏡後與前一個蠟燭的像重合,並比較大小,可以證明平面鏡成的像與物體大小相等;
刻度尺:測量物到鏡的距離和像到鏡的距離的關系,可以證明這兩個距離相等。
② 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實驗裝置
不合理,因為這個實驗要做多次,取平均值,而他只做了兩次。
這個題目我剛做過,老師講的
③ 如圖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點,其目的是_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便於確定像的位置.
(2)為了驗證像版與物的大小關系,所以實權驗中選用了兩根大小相等的蠟燭.
(3)利用刻度尺可方便比較物距與像距關系;
(4)因為厚玻璃板的兩個面都可以當作反射面,會出現兩個像,影響到實驗效果,所以應選用薄玻璃板,用2mm厚的.
(5)平面鏡所成的像和物體關於平面鏡對稱,如果玻璃板沒有放正,蠟燭的像與蠟燭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蠟燭成的像不與蠟燭重合,所以有可能找不到像.
(6)由於蠟燭通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所以移去後面的蠟燭,並在其位置放一光屏,則光屏不能接收到蠟燭的像.
故答案為:(1)確定像的位置;(2)驗證像與物的大小相等;(3)驗證物距與像距大小相等;(4)2;(5)有可能找不到像;(6)不能;虛.
④ 如圖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1)直尺的作用是便於比較像與物______的關系;(2)兩段相同的蠟
(1)在實驗中用到刻度尺,但尺並不是測量像、物的大小用的,而是測像到鏡的回距離、物到鏡答的距離,然後比較二者關系用的.
(2)完全一樣的蠟燭是為了比較物體與像的大小關系.
(3)移去後面的蠟燭B,並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則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蠟燭燭焰的像,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
(4)因為厚玻璃板的兩個面都可以當作反射面,會出現兩個像,影響到實驗效果,所以應選用薄玻璃板,用2mm厚的.
(5)無論怎樣調節後面的蠟燭,都不能使蠟燭與它所成的像重合,可能是由於平面鏡放歪了或平面鏡沒有豎直放置;
(6)不合理,因為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是一個普遍規律,需要多次測量,僅憑一次實驗具有偶然性.
故答案為:(1)到平面鏡距離;(2)大小;(3)不能;虛;(4)2;(5)無論怎樣調節後面的蠟燭,都不能使蠟燭與它所成的像重合;(6)不合理;兩組數據太少,存在偶然性.
⑤ 如圖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1)實驗採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目的是______;此外
(1)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觀察到玻璃板的另一側.即在觀察到A蠟燭像的同時.也能觀察到蠟專燭B,確定像的位置和大小屬.
兩只蠟燭大小相同,後面的蠟燭又和前面蠟燭的像完全重合,這樣就證明了像與物大小相同,所以兩只蠟燭等長是為了比較像與物大小關系用的.
(2)實驗時玻璃板要豎直放置,即垂直於桌面,如果不豎直,不論怎樣移動後面的蠟燭都不可能與前面蠟燭的像完全重合,就無法比較像與物的大小.
(3)由表中數據13.5cm和13.4cm可知,相差不大,由此可知,這是實驗誤差,據表中數據可得出的結論: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等於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
一次實驗具有偶然性與片面性,為了得出普遍結論,應測出多組實驗數據;
(4)在玻璃板後側直接觀察白紙.結果不能看到像.因為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實像可以在光屏上成接到,而虛像則不能.
故答案為:(1)便於確定出像的位置;相同;大小;(2)玻璃板沒有豎直放置;(3)誤差;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等於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使結論更具普遍性;(4)不能;虛.
⑥ 如圖甲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 1 )直尺的作用是便於比較物與像______的關系.( 2 )兩根等
(1)在實驗中用到刻度尺,但尺並不是測量像、物的大小用的,而是測像到鏡的距離、物到鏡的距離,然後比較二者關系用的.
(2)兩只蠟燭大小相同,後面的蠟燭又和前面蠟燭的像完全重合,這樣就證明了像與物大小相同,所以兩只蠟燭等長是為了比較像與物大小關系用的.
(3)因為光屏只能接收實像,不能接收虛像,所以光屏不能接收到的燭焰的像,所以說明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像.
(4)為了確定像的位置,讓蠟燭A的像和蠟燭B重合,既能觀察到A蠟燭像的同時,也能觀察到B蠟燭,實驗中要使用透明的玻璃板.
(5)因為厚玻璃板的兩個面都可以當作反射面,會出現兩個像,影響到實驗效果,所以應選用薄玻璃板,用2mm厚的.
(6)平面鏡所成的像和物體關於平面鏡對稱,如果玻璃板沒有放正,蠟燭的像與蠟燭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蠟燭成的像不與蠟燭重合,所以有可能找不到像.
(7)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是物像等大,將蠟燭向靠近鏡面的方向移動,像的大小不變.
(8)不合理,因為一次實驗就得出結論,偶然性較大,不能找到普遍規律;應該多次改變蠟燭的位置,多測幾組數據(至少要測三組以上)得出的結論才具代表性.
(9)取兩只蠟燭,一隻點燃在玻璃板前,一隻不點燃,在玻璃板後,使後面的蠟燭與前面蠟燭的像完全重合,後面蠟燭的位置就是前面蠟燭的像的位置,這是一種等效替代的方法.
故答案為:(1)到平面鏡的距離;(2)像與物的大小;(3)虛;(4)確定像的位置;(5)2;(6)有可能找不到像;(7)不變;(8)不合理;只從一組數據不能找到普遍規律,至少要測三組以上;(9)用另一隻等大的蠟燭與前面蠟燭的像完全重合;等效替代.
⑦ 如圖是研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裝置.玻璃板的作用相當於______,兩支完全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比較像與物的
(1)平板玻來璃既能透光又自能反光,能看到前面物體在後面成的像,也能看到後面的物體,選擇玻璃板而不選鏡子,玻璃板的作用相當於平面鏡.
(2)兩只蠟燭完全相同,像完全重合,這就證明了蠟燭像與蠟燭的大小是相同的;
(3)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像,用光屏接收不到,只能用眼睛觀察到.
故答案為:平面鏡;大小;不能;虛.
⑧ 如圖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點,便於_____
(1)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觀察到玻璃板的另一側.
故答案為:確定像的位置回.
(答2)因為厚玻璃板的兩個面都可以當作反射面,會出現兩個像,影響到實驗效果,所以應選用薄玻璃板,用2mm厚的.
故答案為:2mm.
(3)平面鏡所成的像和物體關於平面鏡對稱,如果玻璃板沒有放正,蠟燭的像與蠟燭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蠟燭成的像不與蠟燭重合,所以有可能找不到像.
故答案為:有可能找不到像.
(4)只做兩次實驗,實驗次數太少,具有偶然性,因此需要再多做幾次,使發現的規律具有普遍性.
故答案為:不合理;實驗次數太少.
(5)在實驗中用到刻度尺,但尺並不是測量像、物的大小用的,而是測像到鏡的距離、物到鏡的距離,然後比較二者關系用的.
故答案為:比較物距與像距.
(6)物體在平面鏡中成虛像,所以移去後面的蠟燭,並在其位置放一光屏,則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
故答案為:不能.
⑨ 平面鏡成像實驗格子紙作用
你好!
得出的數據就更有準確性了。由於紙帶有格子,以及像與物體的連線是否與平面鏡垂直,還可以方面記錄數據准確判斷像與物體的位置關系
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⑩ 如圖是研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1)此實驗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有
(1)為了准確確定像的位置;2;較黑暗. (2)完全重合;不合理;只憑一組實驗數版據得出結論有偶然性權. (3)完全相同;為了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系;玻璃板與桌面不垂直. (4)到鏡面的距離. (5)不能;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