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圖1是小紅按課本進行的一個化學實驗,在進行實驗進聞到一股難聞的刺激性氣味.小紅於是能原實驗進行了重
(1)進抄行實驗時聞到刺激性氣味,說明分子在不停的運動.
(2)操作③中,B、C試管中可觀察到的現象是C中無色溶液比B中無色溶液先變為紅色.
(3)對比課本實驗,小紅的改進實驗還可得到的新結論是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快;改進實驗裝置的優點是 環保,防止污染空氣.
(4)舉出生活中與改進後實驗所得新結論類似的一個例子:濕衣服曬在陽光下幹得快.
故答為:
(1)在不停的運動;
(2)C中無色溶液比B中無色溶液先變為紅色;
(3)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快;環保,防止污染空氣;
(4)濕衣服曬在陽光下幹得快.
2. 在課外活動中,小斌按照課本實驗(見圖1)探究分子的運動時,聞到了刺激性的氨味,於是,小斌在老師的指導
1)滴入少量濃氨水後,濕潤的酚酞濾紙條發生的變化是
變紅色
.從分子運動的角度分析,此現象可說明的結論是
分子不斷運動
;從濃氨水化學性質的角度分析,此現象可說明的結論是
濃氨水能使酚酞變紅色
.
(2)用初中的化學知識分析,固體氫氧化鈉的作用是
促進氨水受熱分解
.
(3)和課本實驗比較,小斌改進後的裝置的優點是(寫出兩點)①
反應速度快
;②
大大降低了氨氣對空氣的污染
.
【思維拓展】小媚受小斌實驗的啟發,將圖2裝置進一步改裝成圖3裝置,用於驗證二氧化碳的性質.
(1)打開活塞K滴入稀硫酸後,兩條用紫色石蕊試液潤濕的試紙發生的相同變化是
變紅色
,不同變化是
下面的先變紅色上面的後變紅色
,小媚從課本實驗中知道,二氧化碳和水本身都不能使石蕊變色,因而她認為以上兩個變化驗證的二氧化碳的性質依序是
能和水反應生成酸
、
密度比空氣密度大
.
(2)小柔認為小媚的裝置還可以同時驗證: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混濁;②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
小柔為完成自己的兩個驗證實驗,對小媚的實驗進行的簡單改進是:
在支管口接上導管通入一個放有燃燒蠟燭的燒杯內
、
在大試管內裝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
3. 化學改進後裝置和之前實驗裝置比有什麼優點。哪幾個方面答。
改進裝置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1.實驗裝置要簡潔易於操作;
2.實驗現象要直觀內;
3.安全問題,容比如防止倒吸等等;
4.環保問題,有污染的有沒有尾氣處理;
6.能否徹底符合題意。比如,反應物是否有雜質,是否有餘下的等。
4. 如圖1是「測定空氣里氧氣含量」實驗的裝置.(1)預先在集氣瓶底放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2)從實驗現
(1)用抄紅磷在集氣瓶燃燒測定空氣成分的實驗中,集氣瓶中預先放少量水的目的是為了吸收五氧化二磷,並降低反應溫度.
故答案為:吸收五氧化二磷,並降低反應溫度;
(2)紅磷燃燒消耗了空氣中的氧氣,使得瓶內壓強減少,水被倒吸,從而得出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五分之一;紅磷沒有充分燃燒,反應後剩餘,可以判斷氮氣不燃燒、不支持燃燒,難溶於水.
故答案為:五分之一;難溶於水,不燃燒、不支持燃燒;
(3)裝置漏氣會導致測量結果偏小;紅磷不足氧氣未被全部消耗,會導致測量結果偏小;未等冷卻就打開止水夾,也會導致測量結果偏小,故答案為:紅磷不夠;
(4)改進後裝置的優點是:氣密性好,可減小誤差,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氣中污染空氣.
故答案為:氣密性好.
5. 科學實驗提倡綠色環保,對實驗裝置進行微型化改進是一條很好的途徑.圖甲是實驗室製取並檢驗CO2的裝置,
(1)圖乙中微型塑料滴管在實驗中的作用與圖甲中的分液漏斗儀器相同;故填:A;
(2)採用回「微型」實驗裝置具有的優點是葯品用量少,產生的廢棄物也少,方便操作;故填:葯品用量少,產生的廢棄物也少,方便操作;
(3)根據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反應物、生成物、反應條件寫出化學反應的方程式為:CaC03+2HCl=CaCl2+H20+C02↑;
(4)反應需在高溫下進行,操作不便又因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溫條件下能生成一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