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人設計了如右圖所示實驗裝置,目的是做鈉與水反應的實驗並驗證:①鈉的物理性質 ②鈉與水反應的產物是
(1)小試管和酒精燈 (2)將大頭針向上提,使鈉塊落入水中,將小試管扣在導管上收集反應專產生的氣體,用拇屬指堵住試管口移近酒精燈,松開拇指點燃試管中的氣體 (3)鈉浮在水面上熔化成閃亮的小球迅速游動,並逐漸消失,水溶液由無色變成紅色。點燃小試管中的氣體時,有尖銳的爆鳴聲。
② 有人設計如圖所示的實驗來驗證質量守恆定律:把裝有硫酸銅溶液的小試管放入盛有氫氧化鈉溶液的燒杯中,將
在硫酸銅與氫來氧化鈉反應源的同時,氫氧化鈉能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會使溶液的質量增加,導致天平不會平衡,因此設計不嚴密.為了將氫氧化鈉溶液與空氣隔開,可以在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一層植物油. 故答案為:不嚴密;因為氫氧化鈉能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會使溶液的質量增加,使結果不準確;在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一層植物油與空氣隔開.
③ 有人設計了如右圖的實驗裝置,目的是做鈉與水反應的實驗並驗證:①鈉的物理性質;②鈉與水反應的產物。
(1)小試管、酒精燈(2)將大頭針向上提,使鈉塊從針頭脫落並落入水中,將小回試管扣在導管上收集反應產答生的氣體,用拇指堵住試管口移近酒精燈,松開拇指點燃試管中的氣體 (3)鈉浮在水面上,很快熔化成閃亮的小球,並逐漸消失,水溶液由無色變成紅色;反應有氣體生成,點燃小試管中的氣體時,有尖銳的爆鳴聲
④ 為了更好的觀察鈉與水反應的實驗現象和產物,有人設計了如圖所示實驗裝置
童鞋,我都不知道你老人家上課的時候幹嘛去了
⑤ 為了確定醋酸溶液、二氧化碳水溶液、苯酚溶液的酸性強弱,有人設計了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1)裝置A
(1)醋酸和碳酸都是弱酸,但相同濃度的醋酸和碳酸,醋酸的電離程度比碳酸強,所以醋酸的酸性比碳酸強;根據強酸制弱酸的特點,所以醋酸能和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但碳酸不穩定能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答案為:CH 3 COOH;Na 2 CO 3 ; (2)醋酸具有揮發性,所以製取的二氧化碳中含醋酸,為防止醋酸對二氧化碳的干擾,必須先除去醋酸;因為CO 2 +H 2 O 反應 |
⑥ 為了確定CH3COOH、及H2CO3的酸性強弱,有人設計了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1)若錐形瓶中裝有一種易溶
(1)用醋酸和碳酸鹽反應製取二氧化碳,錐形瓶裝有適量易溶於水的正鹽固體,所以內反應發生的容離子反應方程式為CO32-+2CH3COOH=2CH3COO-+CO2↑+H2O,故答案為:CO32-+2CH3COOH=2CH3COO-+CO2↑+H2O; (2)碳酸鹽和醋酸反應是放熱反應,且醋酸具有揮發性,所以製取的二氧化碳中含有醋酸,醋酸也和苯酚鈉反應而影響碳酸酸性的檢驗,所以二氧化碳和苯酚鈉反應前要把醋酸除去,且不能引進新的雜質,醋酸和飽和的碳酸氫鈉反應且二氧化碳不和飽和的碳酸氫鈉反應,所以B選用飽和的碳酸氫鈉溶液, 故答案為:飽和的碳酸氫鈉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可能混有的醋酸; (3)二氧化碳和苯酚鈉溶液反應生成不溶性的苯酚,所以C選用苯酚鈉溶液,常溫下,苯酚的溶解度較小,所以反應現象是溶液變渾濁, 故答案為:C中溶液變渾濁.
⑦ 有人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來探究鈉與水反應(鐵架台等儀器略去).實驗前在橡膠塞下端打一個小孔穴,
(來1)鈉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氫自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2H2O=2Na++2OH-+H2↑; 故答案為:2Na+2H2O=2Na++2OH-+H2↑; (2)鈉塊熔化為閃亮的小球,說明鈉的熔點低,反應放熱;鈉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溶液呈鹼性,滴加酚酞溶液變紅; 故答案為:鈉的熔點低,反應放熱;酚酞溶液; (3)實驗前加入反應管內水的體積為a mL,欲使水最終全部被排出,即氫氣的體積為a mL,其物質的量為
= mol, 由2Na+2H 2O=2NaOH+H 2↑ 21 n(Na) mol n(Na)= mol×2= mol,質量為m(Na)= mol×23g/mol= g; 故答案為: ;
⑧ 為了測定某種鹼金屬的相對原子質量,有人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該裝置(包括足量的水)的總質量為 。
 值增大,分式的分母增大,分數值即減小。
⑨ 有人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 目的是做鈉與水反應實驗
(1)酒精燈 (2)把大頭針拔出來,讓鈉塊掉下去 (3)鈉塊浮在水面,融化,放出氣體游動,有嗤嗤響聲,溶液變紅。用大拇指堵住導管口一段時 間,對准酒精燈火焰松開,有爆鳴聲。
⑩ (2003南京)有人設計如圖所示的實驗來驗證質量守恆定律:把裝有硫酸銅溶液的小試管放人盛有氫氧化鈉溶
在硫酸銅與氫氧化鈉反應的同時,由於氫氧化鈉能與二氧化碳反應,會使溶液的質內量增加,容導致天平不會平衡,因此設計不嚴密. 故答案為:該設計不嚴密,因為氫氧化鈉能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會使溶液的質量增加,使結果不準確.
與有人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相關的資料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