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圖所示是「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熱量與導體電阻之間關系」的實驗裝置,兩個透明容器中密封著等量的空氣.請
據試驗裝置可知,來電源流通過導體產生熱量使得容器中的空氣受熱膨脹,從而導致U型管中的液面會發生變化,故雖然熱量的多少不能直接觀察,但可以通過U型管液面高度差的變化來反映,這種研究方法叫轉化法;
探究電流產生熱量跟電阻關系時,控制通電時間和電流不變,故使兩電阻串聯的目的是使電流和通電時間都相同.
故答案為:U型管中液面的高度差;電流;
❷ (2014泰安)現將一密閉透明的實驗裝置(如圖甲)於晴天的凌晨置於室外,並進行24小時的氣體分析測定,
將一密閉透明的實驗裝置凌晨置於室外,一開始沒有光,所以植物只進行呼吸作回用,不斷吸收氧氣,釋放二氧答化碳,所以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漸升高,氧氣的含量減少.然後太陽出來以後,植物進行光合作用,不斷消耗二氧化碳,也能進行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但光合作用的強度大於呼吸作用的強度,所以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漸降低,氧氣的含量逐漸升高.到了晚上植物只進行呼吸作用,不斷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漸升高,氧氣的含量減少.因此該氣體是氧氣.
故選:A.
❸ 如圖甲、乙所示,是探究電流產生的熱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裝置,兩個透明容器中都有一段電阻絲,密封著
(1)如圖抄甲,兩個電阻串聯在電路中,電流相同,通電時間相同,電阻不同,運用控制變數法,探究電流產生熱量跟電阻的關系;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熱量的多少不能直接觀察,但液體溫度的變化可以通過液面高度差的變化得到;
(2)圖乙裝置中一個5Ω的電阻與兩個5Ω的電阻並聯後再串聯,
根據串聯電路的電流特點可知,右端兩個電阻的總電流和左端的電阻電流相等,即I右=I左=0.8A,
兩個5Ω的電阻並聯,根據並聯電路的電流特點知I右=I1+I2,
由I=
可知,兩電阻阻值相等,則支路中電流相等,I
1=I
2,
所以右邊容器中的通過電阻的電流I
1=
=
=0.4A,
右邊容器中空氣吸收的熱量等於電阻放出的熱量,Q
吸=Q
放=I
2Rt=(0.4A)
2×5Ω×60s=48J.
故答案為:電阻;液面高度差的變化;48.
❹ 某校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用如圖1所示的裝置進行探究活動:裝置中玻璃板與無色透明鍾罩之間用凡士林密封,
(1)若小燒杯中的液體是氫氧化鈉溶液,則植物所處的環境中缺少二氧化碳,如果內再設計另一套相同的實容驗裝置,將小燒杯中的液體換成清水,其他條件和設置都相同,則形成一組以二氧化碳為變數的對照實驗,可以用來驗證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
(2)若小燒杯中的液體是澄清的石灰水,將裝置放在黑暗處後,由於在黑暗環境中植物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只進行呼吸作用,一段時間後,鍾罩內會積聚大量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這些氣體會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從而證明植物的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
故答案為:(1)選同樣裝置一套,只是把小燒杯中的氫氧化鈉溶液換成清水,其他條件和設置都相同
(2)黑暗;光合
❺ 一盆蘭花,一隻盛有濃氫氧化鈉溶液的燒杯,一隻老鼠密封在一個透明的玻璃罩內.將此裝置放在陽光下,不一
光合作用的原理可用表達式表示:二氧化碳+水 光能 |
❻ (2014槐蔭區二模)某校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如圖裝置進行探究活動,密封透明鍾罩內放一隻盛有某種液
(1)實驗前要對植物放到黑暗處一晝夜,目的是除去葉片內原有的澱粉,如果葉片內殘留有以前光合作用製造的澱粉,實驗結果就會不明顯,為了排除原有澱粉的干擾,放到黑暗片一晝夜,植物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只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澱粉,原來的澱粉消耗完後,就不會干擾實驗,使實驗結果更加明顯. (2)光合作用:綠色植物利用光能將其所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同化為有機物釋放氧氣,儲存能量的過程. 氫氧化鈉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探究的問題是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設置一組對照實驗,變數是二氧化碳,其對照實驗裝置中小燒杯里的液體應為清水,清水不吸收二氧化碳. (3)若小燒杯中的液體是澄清的石灰水,將裝置放在黑暗處後,由於在黑暗環境中植物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只進行呼吸作用,一段時間後,鍾罩內會積聚大量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這些氣體會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從而證明植物的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 (4)水分以氣態從植物體內散發到體外的過程,叫做蒸騰作用,葉是植物體進行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因為小燒杯內有液體,要探究玉米幼苗的蒸騰作用,要移走小燒杯. (5)實驗過程中應注意向培養液中通入空氣,保證培養液中有充足氧氣,以保證玉米的根部細胞能正常進行呼吸作用. 故答案為:(1)把植物放在黑暗處一晝夜呼吸作用(2)二氧化碳清水(3)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無光(黑暗)(4)蒸騰作用氣孔(5)呼吸(呼吸作用)
❼ 現將一密閉透明的實驗裝置(如圖甲)於晴天的凌晨置於室外,並進行24小時的氣體分析測定,得出某氣體含量
(1)將一密閉透明的實驗裝置凌晨置於室外,一開始沒有光,所以植物只進行呼吸作用,不斷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漸升高,氧氣的含量減少.然後太陽出來以後,植物進行光合作用,不斷消耗二氧化碳,也能進行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但光合作用的強度大於呼吸作用的強度,所以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漸降低,氧氣的含量逐漸升高.到了晚上植物只進行呼吸作用,不斷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漸升高,氧氣的含量減少.因此該氣體是氧氣. (2)圖甲裝置常用來驗證植物的蒸騰作用散失水分,但該裝置的設計有一個問題,即塑料袋連同花盆一起罩住了,這樣,塑料袋內壁上凝結的水珠就不能排除花盆土壤中水分的蒸發.因此塑料薄膜應只罩住植物,不應連花盆一起罩住. (3)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並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的過程叫做呼吸作用;若圖丁表示圖甲在黑暗環境中的裝置,植物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只進行呼吸作用,消耗了塑料袋內的氧氣,並產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甲表示蒸騰作用,乙表示呼吸作用,此過程表示植物正在在進行的生理過程是呼吸作用. 故答案為:(1)氧氣;增強; (2)蒸騰作用;
 (3)蒸騰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
❽ 利用如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與電阻的關系」,兩個透明容器中密封著等量的空氣
(1)通過觀察U型管中液面的變化反映密閉空氣溫度的變化; (2)將容器中的電阻絲串聯起來接到電源兩端,通過他們的電流I與通電時間t相同,左邊容器中的電阻小於右邊容器中的電阻,由Q=I2Rt可知,右邊容器中的電阻產生的熱量多,溫度升得較快,這表明:在相同時間內,電流相同的情況下,電阻越大,電流通過導體時產生的熱量越多; (3)當開關S1閉合,S2撥到觸點a時,兩電阻絲並聯,根據並聯電阻的特點可知,此時的總電阻最小,小於任一分電阻;又根據Q=W= t可知,在電壓和通電時間相同的情況下,電阻越小,產生的熱量越多,所以此時是高溫檔; 只閉合S 1時,此時連入電路中的電阻只有R 1一個,此時的電阻值比並聯的電阻值大,比串聯的電阻值小,根據Q=W= t可知此時是中溫檔; 當開關S 1斷開,S 2撥到觸點b時,兩電阻絲串聯,根據串聯電阻的特點可知,此時的總電阻最大,大於任一分電阻;又根據Q=W= t可知,在電壓和通電時間相同的情況下,電阻越大,產生的熱量越少,所以此時是低溫檔;若開關S 1中的兩個線頭相碰,使開關失靈,則會把電阻R 2短路,此時低溫檔失靈. 故答案為:(1)液面;(2)右邊;大;(3)高;中;低.
❾ (2014荊州)現將一密閉透明的裝置(如圖甲)於晴天的凌晨置於室外,並進行24小時的氣體分析測定,得出
將一密閉透明的實驗裝置凌晨置於室外,一開始沒有光,所以植物只進行呼吸作用,不斷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漸升高,氧氣的含量減少.然後太陽出來以後,植物進行光合作用,不斷消耗二氧化碳,也能進行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但光合作用的強度大於呼吸作用的強度,所以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漸降低,氧氣的含量逐漸升高.到了晚上植物只進行呼吸作用,不斷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漸升高,氧氣的含量減少.因此該氣體是氧氣. 故答案為:氧氣.
與現將一密封透明的實驗裝置相關的資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