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高中化學常考的實驗裝置的作用
一般高中化學常考的實驗裝置大多都是氣體的乾燥、除雜,以及避免內尾氣的污染,還有就是防止容倒吸、有些生成的物質會影響實驗的結果等等,關鍵得看題意是怎麼問的,你得根據題目,以及相關的化學反應來解答,一般高中化學考這些方面的知識就是為了提升你個人解決一些制備等相關的問題。遇到這種問題要有自信,調理要清晰,思路要正確,一般的高中化學題還是很容易解決的。
祝你學習越來越好!
❷ 化學性質:下面是CO氣體(混有少量的CO2)還原氧化銅的實驗裝置,回答下列問題:(1)A瓶的作用是______
(1)A瓶的氫氧化鈉溶液吸收混在混合氣體中的二氧化碳,避免對一知春氧化碳還原氧化銅時生成二氧化碳的檢驗,因此該裝置的作用在於除去混合氣體中的二氧化碳;
(2)在加熱的條件下,玻璃管B內的氧化銅與通入的一氧化碳發生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可觀察黑搭睜耐色固體變成紅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CuO
△ | .
❸ 如圖所示,該裝置為安全瓶
這個裝置主要作用是洗氣 也就是裝上一些物質過濾掉氣體中的其他氣體或雜質 還有一個作用就是檢驗某氣體中是否含有某些成分如若裝入澄清的石灰水在通入一些氣體看他是否有生成物有則該氣體中含有二氧化碳 分不用給了好好學吧這些老師應該都會講而且以後做題也會用上
❹ 求裝置B的作用……
看裝置的作用,來先看結構。 長管進入自的有氯氣和甲烷。這個實驗的目的是氯氣發生取代反應,要獲得的副產品HCl
A那裡是氯氣製取裝置,出來氯氣跟甲烷發生取代。 要使反應充分進行,Cl2和甲烷由於密度不同,會分層。經過B裝置後,兩者都從瓶底冒出來,這樣能使氣體混合均勻。這是第一個作用:使氣體混合均勻 通入的甲烷含水分,B瓶裝有濃硫酸,可以使水分吸收。第二個作用是乾燥氣體。 第三個作用就是控制氣體流速。你這個題,在進甲烷的導管那裡少了個夾子!
氣體流速怎麼控制?是數氣泡!這里取代是要生成四氯化碳,氯氣:甲烷是4:1,氯氣速度在這裝置里不適合被控制,甲烷那裡控制起來比較安全。你通過觀察對應導管冒出的氣泡數目來控制兩個氣體混合的比例。 因為少了一個夾子,所以你做不出來控制氣流速度的結果! 盜版書,鑒定完畢!
❺ 化學問題......請分析一下裝置
各裝置的作用如下: 左側裝置:A試管用於Fe和H2O反應生成H2,B中裝水加熱提供水蒸氣,水蒸氣經由導管進入A中與普通Fe反應,生成的H2從上面的長導管到處到C,再到D收集。 右側裝置:I中加鹽酸與鋅用來製取H2,G用來除去H2中混有的HCl,E中H2與Fe3O4反應生成H2O與引火鐵。 具體分析: 首先做這道題之前必須要知道書上給的一個典型反應:3Fe+4H2O=(高溫)=Fe3O4+4H2,根據題干第一句話所給的條件可以確定本實驗包含這一主要反應。又根據它給出的本實驗中的另一個要求,即製取「引火鐵」推測書上介紹的反應的可逆反應,即Fe3O4和H2在高溫下反應生成水和引火鐵。 然後.仔細觀察兩套實驗裝置,可發現左邊裝置有用排水法收集反應生成氣體的D試管,而這兩個反應中明顯是第一個反應會生成氫氣,由此確認左邊裝置為製取鐵的氧化物和氫氣,而右邊裝置用於製取「引火鐵」,這是本題解題的突破口。最後讀題時要注意到鹽酸比較濃,肯定需要除HCL 接下來是逐個分析裝置,先看左邊的,左邊裝置發生的反應所需要的條件是高溫,反應物是固-氣,根據這兩個條件推測左邊的容器中反應容器為A試管。因為這里能加熱的儀器只有兩個燒瓶與試管,如果是B做反應容器,內裝鐵粉,那麼無法供應水蒸氣,因為如果在C中加水,那麼加熱C讓水蒸氣溢出要經過A試管,多此一舉,而且B中生成的H2也要經過A試管,又與水蒸氣混合了,這很明顯不合理;而A試管中裝水供應水蒸氣就更不可能了,試管是向下傾斜的。如果是C做反應容器,B中裝水供應水蒸氣,那麼同理水蒸氣又要經過A試管,不合理。所以正確的反應容器只可能是A,接下來是確定B和C哪個容器中裝水供應水蒸氣,很明顯這里是B,因為C和收集裝置直接相連,如果C用來提供水蒸氣,那麼氫氣無法收集。 對於右面的裝置要簡單很多,因為第二個反應需要氫氣,題中又給了鹽酸,很明顯H是固液反應製取氫氣用的,很自然G就是用來除去HCl氣體的,E試管就是用來做反應容器的了。 以下是標准答案和解析: [答案] (1)普通鐵粉;作為水蒸氣發生器;防止水倒吸;氫氣。 (2)固體NaOH(或鹼石灰、CaO等鹼性固體乾燥劑;6mol•L-1HCl) (3)A、B、E (4)加快氫氣產生的速度 (5) (6)檢驗氫氣的純度;點燃氫氣
(1)A中應加入普通鐵粉,B是作為水蒸氣發生器,因反應產生的H2可能不連續,C瓶為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而作緩沖瓶(較難),D中收集到的是H2。 (2)右邊的裝置氣流是從右到左,燒瓶I和分液漏斗H的組合一定是H2發生裝置,所用試劑自然是普通鐵粉和6mol、L-1 鹽酸,所以製得的H2中含有HCl氣體和H2O(氣),在製取「引火鐵」之前必須凈化、乾燥,由此U形管G中應加入固體鹼性乾燥劑NaOH或鹼石灰。 (3)根據題給兩個反應的條件都是「高溫」和要製取水蒸氣的要求,可知實驗時需要加熱的儀器為A、B、E。 .(4)聯想到課本習題(《化學選修第三冊》P62第4題),在Zn和稀H2SO4反應製取H2時加入少量CuSO4溶液能使製取H2的反應加快,可知,在I中加入少量CuSO4溶液,其目的是加快H2的生成速度,原因是形成了無數微小的Fe-Cu原電池,加快了反應(析氫腐蝕)的進行。 (5) 試管E中的反應自然是製取「引火鐵」的反應。其關鍵在於反應物是Fe3O4而不是鐵的其它氧化物。 (6)結合初中H2還原CuO的實驗可知,H2在加熱或點燃前一定要先驗純,所不同的是,本實驗還要盡可能避免空氣進入試管E,使製取的高活性的「引火鐵」受熱燃燒、所以要加帶導管F的橡皮塞。此外E管反應後,為了防止F出口處的水蒸氣凝結,堵塞出氣口或迴流到試管E將其炸裂,因此E管反應後,F出口處應點燃H2。
如有不明之處請指出
與推測該裝置的主要作用是相關的資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