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檢測風筒內顆粒物裝置

檢測風筒內顆粒物裝置

發布時間:2023-08-23 04:48:22

Ⅰ 關於電廠設備檢修工作流程

檢修具體工作流程應該是參照《變壓器檢修導則》來 進行的

其實每個電廠對設備的檢修都有自己的檢修工藝卡

有些電廠還專門編寫了檢修文件包

在實際檢修過程只之要參照檢修文件包的內容進行實施

如果新電廠沒有檢修文件包的

可以委託自己的檢修兄弟單位 來進行編寫

自己的技術人員進行審核

我自己在前及年為秦山核電、閘北燃機電廠編寫了一些檢修文件

您可以給我郵箱 我發給您

Ⅱ 打鑽時如果出大水怎麼做個防噴裝置

打鑽防噴操作手冊
一、總體要求
(一)分類分級、「一巷一策」管理。
(二)全負壓、大風量條件下施工。
(三)杜絕電氣失爆失保,電氣設備在新風側。
(四)規范安全防護,四根單體壓車,防護板防噴孔傷人,戴壓風防護罩。
(五)高壓強噴孔必須預置封孔管、安裝防噴裝置、及時封孔抽采。
(六)強噴孔必須雙路抽采。
(七)研製新型高效防噴防突裝置。
(八)合理確定單機台效。
(九)強化孔噴孔突管理。合理設計、嚴格培訓、領導帶班、規范操作。
(十)杜絕孔突事故和噴孔造成3%以上時間超過5分鍾的瓦斯超限事故。
二、管理規范
(一)崗位職責。
1、礦長(經理)、勘探工程處處長對打鑽防噴工作負總責,分管領導對分管范圍內系統的完善負責。
2、礦總工程師及分管領導具體負責鑽孔設計及實施。
3、鑽孔施工單位分管領導負責安全防護及打鑽防噴措施的落實。
4、礦安監部門負責監管鑽機的安裝及防噴裝置的安裝使用。
(二)領導跟班。
瓦斯壓力≥3MPa或易噴孔的施工地點,施工第一個鑽孔時,鑽孔施工單位工區(項目部)管技人員必須現場全程跟班,准確記錄施工情況。
發生噴孔造成瓦斯超限事故,施工單位副總及以上領導現場跟班處理。
(三)職工素質。
1、強噴鑽孔施工地點的鑽機操作工應具備中級工及以上資格。
2、必須經過打鑽防噴專業培訓,熟悉掌握防噴裝置的安裝、使用規定,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操作。
3、必須熟練掌握打鑽防噴「一巷一策」及打鑽施工安全技術措施。「一巷一策」措施及打鑽安全技術措施必須由鑽機工區技術負責人貫徹並考核合格。
4、熟知施工處避災路線。
(四)嚴格問責。
打鑽噴孔造成瓦斯濃度3%及以上,時間超過5分鍾及以上的瓦斯超限事故,嚴格按集團公司有關規定進行問責。
三、安全防護
(一)鑽機採用至少四根單體壓車,確保生根牢固,並系好防倒繩;採用杭州鑽機施工的,前方必須設置牢固的擋板。
施工現場必須配備調度電話,獨頭巷道內施工操控台附近5m內設壓風自救裝置,人員配備壓風防護罩。
(二)異常情況處理。當鑽孔出現異常情況,有噴孔跡象,立即佩戴壓風防護罩,密切觀察孔內情況。
(三)噴孔造成風流瓦斯超限時,立即停止鑽進,連續抽采,現場操作人員及時向礦調度匯報。
(四)施工地點撤人路線必須保持暢通。噴孔造成施工地點瓦斯濃度達到3%時,回風系統內必須停電、撤人,礦值班人員及施工單位分管領導必須立即到現場查明原因。
(五)鑽孔施工及下套管封孔時,人員嚴禁在鑽孔正後方和下方作業。如果在打鑽石都出了這么多的,如果在打鑽時都出了這么多的大水,那麼就得按照上面的方法做一個防噴的裝置,效果還是很顯著的。

Ⅲ 求幾個國標:GB/T5271.1-2000,GB/T5271.8-2001,JZNY-QS-SD-06(1),JZNY-QS-SD-07(1),JZNY-QS-SD-08(1)謝謝

GB/T3730.1-1998汽車和半掛車的術語及定義車輛類型GB/T3730.3-1992汽車和半掛車的術語及定義車輛尺寸GB/T3730.2-1996道路車輛質量詞彙和代碼GB/T17347-1998商用道路車輛尺寸代碼GB/T16735-1997道路車輛車輛識別代號(VIN)位置及固定GB/T16736-1997道路車輛車輛識別代號(VIN)內容與構成GB/T16737-1997道路車輛世界製造廠識別代號(WMI)GB/T16738-1997道路車輛世界零件製造廠識別代號(WPMI)GB/T17349.1-1998道路車輛汽車診斷系統詞彙GB/T4782-1984道路車輛-操縱件、指示器及信號裝置-詞彙GB/T4971-1985汽車平順性名詞術語和定義GB/T12549-1990汽車操縱穩定性術語及其定義GB/T15089-1994機動車輛分類QC/T34-1992汽車的故障模式及分類QC/T571-1999汽車清潔度工作導則名詞、術語GB/T9417-1988汽車新產品型號編制規則GB/T17349.2-1998道路車輛汽車診斷系統圖形符號GB4094-1999汽車操縱件指示器及信號裝置的標志GB/T17676-1999天然氣汽車和液化石油氣汽車標志GB/T4781-1984牽引車與全掛車的機械連接裝置互換性GB/T4606-1984道路車輛半掛車鞍座50號牽引銷主要尺寸和安裝互換性尺寸GB/T4607-1984道路車輛半掛車鞍座90號牽引銷主要尺寸和安裝互換性尺寸QC/T538-1999載貨汽車燃料消耗量限值QC/T535-1999重型載貨汽車燃料消耗量限值GB1495-1979機動車輛允許雜訊GB16170-1996汽車定置雜訊限值GB1589-1989汽車外廓尺寸限界GB11561-1989汽車加速器控制系統的技術要求GB11553-1989汽車正面碰撞時對燃油泄漏的規定GB/T7031-1986車輛振動輸入路面平度表示方法GB7258-1997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GB17259-1998機動車用液化石油氣鋼瓶GB17258-1998汽車用壓縮天然氣鋼瓶QC/T245-1998壓縮天然氣汽車專用裝置和安裝要求QC/T247-1998液化石油氣汽車專用裝置和安裝要求QC/T251-1998礦用自卸汽車應急轉向性能要求GB/T16887-1997卧鋪客車技術條件QC/T635-2000雙層客車技術要求QC/T475-1999客車防塵密封限值QC/T476-1999客車防雨密封限值QC/T474-1999客車平順性評價指示及限值GB/T12428-1990客車裝載質量計算方法GB13094-1997客車結構安全要求GB/T5910-1998轎車質量分布GB/T17364-1998轎車腳踏板的側向間距GB17867-1999轎車手操縱件指示器及信號裝置的位置GB/T17275-1998貨運全掛車通用技術條件JB/T4185-1986半掛車通用技術條件GB/T12534-1990汽車道路試驗方法通則GB/T12535-1990汽車起動性能試驗方法GB/T12536-1990汽車滑行試驗方法GB/T12537-1990汽車牽引性能試驗方法GB/T12538-1990汽車重心高度測定方法GB/T12539-1990汽車爬陡坡試驗方法GB/T12540-1990汽車最小轉彎直徑測定方法GB/T12541-1990汽車地形通過性試驗方法GB/T12543-1990汽車加速性能試驗方法GB/T12544-1990汽車最高車速試驗方法GB/T12545-1990汽車燃料消耗量試驗方法GB/T12546-1990汽車隔熱通風試驗方法GB/T12547-1990汽車最低穩定車速試驗方法GB/T12673-1990汽車主要尺寸測量方法GB/T12674-1990汽車質量(重量)參數測定方法GB/T12677-1990汽車技術狀況行駛檢查方法GB/T12678-1990汽車可靠性行駛試驗方法GB/T12679-1990汽車耐久性行駛試驗方法GB/T12781-1990汽車供油系氣阻試驗方法GB/T12782-1990汽車採暖性能試驗方法GB12676-1999汽車制動系統結構性能和試驗方法QC/T57-1993汽車勻速行駛車內雜訊測量方法QC/T58-1993汽車加速行駛車外雜訊測量方法GB/T1496-1979機動車輛雜訊測量方法GB/T17250-1998聲學市區行駛條件下轎車雜訊的測量GB14023-1992車輛機動船和由火花發動機驅動的裝置的無線電干擾特性的測量方法及允許值GB/T17348-1998道路車輛會車光束傾斜角隨載荷變化的測量GB/T5902-1986汽車平順性脈沖輸入行駛試驗方法GB/T4970-1996汽車平順性隨機輸入行駛試驗方法GB/T6323.1-1994汽車操縱穩定性試驗方法蛇行試驗GB/T6323.2-1994汽車操縱穩定性試驗方法轉向瞬態響應試驗(轉向盤轉角階躍輸入)GB/T6323.3-1994汽車操縱穩定性試驗方法轉向瞬態響應試驗(轉向盤轉角脈沖輸入)GB/T6323.4-1994汽車操縱穩定性試驗方法轉向回正性能試驗GB/T6323.5-1994汽車操縱穩定性試驗方法轉向輕便性試驗GB/T6323.6-1994汽車操縱穩定性試驗方法穩態回轉試驗QC/T480-1999汽車操縱穩定性指標限值與評價方法GB/T14172-1993汽車靜側翻穩定性台架試驗方法QC/T572-1999汽車清潔度工作導則測定方法QC/T573-1999汽車清潔度工作導則人物和環境QC/T575-1999汽車清潔度工作導則雜質的分析方法QC/T574-1999汽車清潔度工作導則抽樣規則GB/T13043-1991客車定型試驗規程GB/T13044-1991輕型客車定型試驗規程GB/T1332-1991載貨汽車定型試驗規程QC/T29020-1991微型貨車定型試驗規程QC/T256-1998液化石油氣汽車定型試驗規程QC/T257-1998壓縮天然氣汽車定型試驗規程QC/T75-1998礦用自卸汽車定型試驗規程QC/T76.1-1993礦用自卸汽車試驗方法通則QC/T76.2-1993礦用自卸汽車試驗方法駕駛員座位基準點R測量方法QC/T76.3-1993礦用自卸汽車試驗方法爬坡能力試驗QC/T76.4-1993礦用自卸汽車試驗方法自動換檔轉速或車速試驗QC/T76.5-1993礦用自卸汽車試驗方法恆功試驗QC/T76.6-1993礦用自卸汽車試驗方法燃料消耗量試驗QC/T76.7-1993礦用自卸汽車試驗方法應急轉向能力試驗QC/T76.8-1993礦用自卸汽車試驗方法行駛平順性試驗QC/T76.9-1993礦用自卸汽車試驗方法空氣調節系統性能試驗QC/T76.10-1993礦用自卸汽車試驗方法冷卻系統冷卻能力試驗QC/T76.11-1993礦用自卸汽車試驗方法使用可靠性試驗QC/T202-1995礦用自卸汽車試驗方法牽引性能試驗QC/T250-1998礦用自卸汽車試驗方法制動性能試驗QC/T203-1995礦用自卸汽車駕駛室雜訊測量方法及限值GB/T12478-1990客車防塵密封性試驗方法GB/T12480-1990客車防雨密封性試驗方法GB/T11382-1989客車前保險杠效能試驗方法正面固定式障礙碰撞試驗QC/T29037-1991微型貨車可靠性行駛試驗方法QC/T29022-1991微型貨車耐久性行駛試驗方法QC/T29021-1991微型貨車防塵密封性試驗方法QC/T271-1999微型貨車防雨密封性試驗方法GB/T12675-1990微型貨車出廠檢驗方法GB/T15087-1994汽車牽引車與全掛車機械連接裝置強度試驗GB/T15088-1994汽車半掛車牽引座牽引銷強度試驗QCn29008.10-1991汽車產品質量檢驗總成評定方法QCn29008.11-1991汽車產品質量檢驗零部件評定方法QCn29008.12-1991汽車產品質量檢驗附件評定方法QCn29008.13-1991汽車產品質量檢驗清潔度評定方法QC/T29056-1992半掛汽車列車質量分等GB/T17350-1998專用汽車和專用半掛車術語和代號GB/T9463.2-1998綠化噴霧車術語GB/T9463.1-1998綠化噴霧車分類GB/T8531.1-1987真空吸污車分類GB/T9465.1-1988高空作業車分類GB/T12503-1995電視車通用技術條件QC/T29100-1992圖書館車技術條件QC/T254-1998運鈔車技術條件QC/T458-1999計劃生育專用汽車技術條件QC/T457-1999救護車QC/T451-1999售貨汽車通用技術條件QC/T452-1999住宿車通用技術條件QC/T464-1999淋浴車通用技術條件QC/T448-1999炊事汽車通用技術條件QC/T450-2000保溫車冷藏車技術條件QC/T453-1999廂式貨車通用技術條件QC/T29111-1993掃路車技術條件QC/T29112-1993垃圾車技術條件QC/T41-1992環境監測車QC/T22-1992計量檢測車QC/T24-1992郵件運輸車技術條件QC/T447-1999建築大板運輸車技術條件QC/T456-1999顆粒糧食散裝車技術條件QC/T493-1999修理車通用技術條件QC/T454-1999養蜂汽車技術條件QC/T455-1999牲畜運輸汽車技術條件QC/T503-1999特種掛車通用技術條件QC/T222-1997自卸汽車通用技術條件QC/T439-1999擺臂式自裝卸汽車技術條件QC/T466-1999翼開啟式欄板起重運輸汽車技術條件JB/T4199-1986後欄板起重運輸車技術條件QC/T459-1999隨車起重運輸汽車技術條件GB/T9465.2-1988高空作業車技術條件GB/T9419-1988輕質燃油油罐汽車技術條件QC/T23-1992奶罐車GB/T9463.3-1998綠化噴霧車技術條件GB/T8531.2-1987真空吸污車技術條件QC/T29113-1993真空吸糞車技術條件QC/T29114-1993灑水車技術條件QC/T560-1999散裝水泥車技術條件QC/T21-1992氣卸散裝電石粉車技術條件QC/T252-1998專用汽車定型試驗規程QC/T255-1998運鈔車防護性能試驗方法QC/T449-2000保溫車冷藏車性能試驗方法QC/T51-1993掃路車性能試驗方法QC/T52-1993垃圾車性能試驗方法QC/T53-1993真空吸糞車性能試驗方法QC/T54-1993灑水車性能試驗方法GB/T8531.3-1987真空吸污車性能試驗方法GB/T8531.4-1987真空吸污車可靠性試驗方法GB/T9463.4-1988綠化噴霧車試驗方法QC/T561-1999散裝水泥車性能試驗方法QC/T40-1992氣卸散裝電石粉車性能試驗方法QC/T223-1997自卸汽車性能試驗方法QC/T440-1999擺臂式自裝卸汽車試驗方法GB/T9465.3-1988高空作業車試驗方法GB7956-1998消防車消防性能要求和試驗方法QC/T29104-1992專用汽車液壓系統液壓油固體污染度限值QC/T29105.1-1992專用汽車液壓系統液壓油固體污染度測試方法術語及其定義QC/T29105.2-1992專用汽車液壓系統液壓油固體污染度測試方法裝置及裝置的清洗QC/T29105.3-1992專用汽車液壓系統液壓油固體污染度測試方法取樣QC/T29105.4-1992專用汽車液壓系統液壓油固體污染度測試方法顯微鏡顆粒計數法QC/T589-1999廂式汽車產品質量檢驗評定方法QC/T29053-1992廂式貨車質量分等QC/T29055-1992保溫汽車冷藏汽車質量分等QC/T588-1999自卸車產品質量檢驗評定方法QC/T587-1999罐式汽車產品質量檢驗評定方法QC/T29057-1992氣卸散裝水泥罐式汽車質量分等QC/T29054-1992輕質燃油油罐汽車質量分等GB/T1149.2-1994內燃機活塞環術語GB/T5181-1985汽車排放物術語和定義GB/T2900.9-1994電工術語火花塞GB/T725-1991內燃機產品名稱和型號編制規則QC/T492-1999汽車化油器汽油泵型號編制方法GB/T727-1985渦輪增壓器產品命名和型號編制方法QC/T429-1999高能點火裝置產品型號編制方法QC/T430-1999火花塞產品型號編制方法QC/T551-1999汽車發動機飛輪殼安裝尺寸QC/T477-1999汽車化油器進口凸緣的安裝尺寸QC/T29088-1992汽車發動機化油器出口凸緣尺寸QC/T478-1999機械膜片式汽油泵凸緣的安裝尺寸GB/T14169-1993汽車空氣濾清器接頭A型和B型GB/T14170-1993載貨汽車空氣濾清器濾芯尺寸規范QC/T31-1992汽車用全流式機油濾清器濾芯尺寸GB/T8409-1999汽車發動機旋裝式機油濾清器連接尺寸GB/T17653-1999汽車柴油機旋裝式燃油濾清器安裝和連接尺寸QC/T287-1999汽車燃油濾清器紙持濾芯尺寸規格QC/T488-1999汽車燃油箱用槽型蓋加註口及連接尺寸GB/T16570-1996汽車柴油機架裝直列式噴油泵安裝尺寸QC/T540-1999汽車柴油機"S"尺寸的2型法蘭或壓板安裝噴油器體QC/T541-1999汽車柴油機"S"尺寸的II型法蘭或壓板安裝噴油器體QC/T542-1999汽車柴油機"S"尺寸的5型和6型法蘭或壓板安裝噴油器體QC/T543-1999汽車柴油機"S"尺寸的I型螺紋安裝噴油器體QC/T515-1999汽車發動機用調溫器型式與尺寸JB/T2292-1978汽車拖拉機用散熱器進水口出水口加水口及蓋JB/T2291-1978汽車拖拉機用散熱器芯子結構型式及尺寸系列QC/T29025-1991汽車管帶式散熱器芯子型式尺寸GB/T6784-1986M10X1平座火花塞及其氣缸蓋安裝孔GB/T6785-1986M12X1.25平座火花塞及其氣缸蓋安裝孔GB/T6786-1986M14X1.25矮型平座火花塞及其氣缸蓋安裝孔GB/T6787-1986M14X1.25矮型錐座火花塞及其氣缸蓋安裝孔GB/T6788-1986M14X1.25錐座火花塞及其氣缸蓋安裝孔GB/T6789-1986M14X1.25平座火花塞及其氣缸蓋安裝孔GB/T6790-1986M18X1.5平座火花塞及其氣缸蓋安裝孔GB/T6791-1986M18X1.5錐座火花塞及其氣缸蓋安裝孔JB/T5882-1991六角對邊16MM的M14X1.25平座火花塞及其氣缸蓋安裝孔GB/T12734-1991汽車同步帶尺寸GB/T13352-1996汽車V帶尺寸QC/T630-1999汽車排氣消聲器性能技術條件QC/T471-1999重型汽車柴油機技術條件QC/T481-1999汽車發動機曲軸技術條件QC/T282-1999汽車發動機曲軸止推片技術條件QC/T527-1999汽車發動機邊桿技術條件QC/T544-2000汽車發動機凸輪軸技術條件QC/T521-1999汽車發動機氣門挺桿技術條件QC/T469-1999汽車發動機氣門技術條件QC/T280-1999汽車發動機主軸瓦及連桿軸瓦技術條件QC/T570-1999汽車發動機氣缸套技術條件QC/T29031-1991汽車發動機軸瓦電鍍層技術條件GB/T1148-1993內燃機鋁活塞技術條件QC/T552-1999汽車摩托車發動機鑄造鋁活塞技術條件QC/T554-1999汽車摩托車發動機活塞環技術條件QC/T283-1999汽車發動機鑲耐磨圈活塞技術條件QC/T279-1999汽車摩托車發動機鋼帶組合油環技術條件QC/T547-1999汽車發動機螺旋襯簧鑄油環技術條件GB/T14222-1993內燃機活塞環矩形環GB/T14223-1993內燃機活塞環梯形環和楔形環GB/T1149.1-1994內燃機活塞環通用規則GB/T1149.3-1994內燃機活塞環刮環GB/T1149.4-1994內燃機活塞環技術要求GB/T1149.5-1994內燃機活塞環油環QC/T285-1999汽車化油器技術條件QC/T29061-1999汽車發動機用蠟式調溫器技術條件QCn29034-1991汽車燃油箱技術條件QC/T489-1999機油散熱器總成技術條件QC/T468-1999汽車散熱器技術條件QC/T512-1999汽車柴油機用噴油泵及噴油器清潔度測定方法及限值QC/T590-1999汽車柴油機渦輪增壓器技術條件QC/T508-1999汽車柴油機用噴油泵總成技術條件QC/T509-1999汽車柴油機噴油泵柱塞偶件技術條件QC/T510-1999汽車柴油機噴油泵出油閥偶件技術條件QC/T511-1999汽車柴油機噴油器針閥偶件技術條件GB10327-1989發動機檢測用標准輕柴油技術條件JB/T6327-1992火花塞阻尼接線帽技術條件QC/T431-1999火花塞瓷絕緣體技術條件JB/T6472-1997電陰型火花塞GB/T7825-1987火花塞QC/T48-1992汽車汽油濾清器GB/T13405-1992汽車V帶輪GB13552-1998汽車多楔帶GB/T10414-1989汽車同步帶傳動帶輪GB/T12732-1996汽車V帶GB/T2061-1989散熱器散熱片專用純銅帶黃銅帶QC/T275-1999汽車發動機鑲耐磨圈活塞金相標准QC/T553-1999汽車摩托車發動機鑄造鋁活塞金相標准QC/T555-2000汽車摩托車發動機單體鑄造活塞環金相標准QC/T284-1999汽車摩托車發動機球墨鑄鐵活塞環金相標准QC/T516-1999汽車發動機軸瓦錫基和鉛基合金金相標准QC/T281-1999汽車發動機軸瓦銅鉛合金金相標准GB/T10397-1989中小功率柴油機振動評級GB/T10399-1989小型汽油機振動評級GB15739-1995小型汽油機雜訊限值GB14097-1993中小功率柴油機雜訊限值QC/T524-1999汽車發動機性能試驗方法QC/T525-1999汽車發動機可靠性試驗方法QC/T526-1999汽車發動機定型試驗規程GB/T12542-1990汽車發動機冷卻系冷卻能力道路試驗方法QC/T631-1999汽車排氣消聲器性能試驗方法QC/T637-2000汽車發動機曲軸彎曲疲勞試驗方法QC/T248-1998汽車化油器性能試驗方法QC/T32-1992汽車用空氣濾清器性能試驗方法QC/T591-1999汽車柴油機渦輪增壓器試驗方法GB/T5923-1986汽車柴油機濾清器試驗方法GB/T5924-1986汽車柴油機濾清器的試驗值及分級QC/T249-1998機械膜片式汽油泵試驗方法QC/T33-1992汽車風扇離合器試驗方法GB/T1149.6-1994內燃機活塞環檢驗方法QC/T39-1992汽車摩托車發動機活塞環檢測方法JB/T2293-1978汽車拖拉機散熱器風筒試驗方法GB/T14762-1993車用汽油機排污染物試驗方法GB/T3845-1993汽油車排氣污染物的測量怠速法GB3847-1999壓燃式發動機和裝用壓燃式發動機的車輛排氣可見污染物限值及測試方法GB17691-1999壓燃式發動機和裝用壓燃式發動機的車輛排氣污染物限值及測試方法GB14761-1999汽車排放污染物限值及測試方法GB14761.2-1993車用汽油機排氣污染物排放標准GB14761.5-1993汽油車怠速污染物排放標准GB14761.6-1993柴油車自由加速煙度排放標准GB/T3846-1993柴油車自由加速煙度的測量濾紙煙度法GB/T4759-1995內燃機排氣消聲器測量方法GB/T17692-1999汽車用發動機凈功率測試方法GB/T10398-1989小型汽油機振動測試方法GB/T8194-1987內燃機雜訊聲功率級的測定工程法及簡易法GB/T1859-1989內燃機雜訊聲功率級的測定準工程法GB/T3821-1983中小功率內燃機清潔度測定方法QC/T558-1999汽車發動機軸瓦雙金屬結合強度破壞性試驗方法JB/T6771-1993汽車及摩托車發動機選配火花塞的熱適應性試驗方法GB/T11545-1996汽車V帶疲勞試驗方法QC/T901-1998汽車發動機產品質量檢驗評定方法QC/T29075-1992汽車發動機活塞質量分等QC/T29085-1992汽車發動機活塞環質量分等QC/T29086-1992汽車發動機軸瓦質量分等QC/T29076-1992汽車發動機氣門挺桿質量分等QC/T29069-1992汽車汽油泵質量分等QC/T29102-1992汽車化油器質量分等QC/T29060-1992汽車發動機用蠟式調溫器質量分等QC/T288-1999汽車用水泵總成質量分等QC/T289-1999汽車用機油泵總成質量分等QC/T290-1999汽車散熱器質量分等QC/T29073.1-1992汽車專用緊固件質量分等連桿螺栓連桿螺母QC/T29073.2-1992汽車專用緊固件質量分等主軸承螺栓缸蓋螺栓權美網,您最貼心的美容顧問!

Ⅳ 風筒的操作規程

1、風筒工負責所管轄區域內風筒的安裝、運送、維修和拆除等工作。及時將不用或損壞的風筒回收上井,並及時修補井上下破損的風筒。
2、入並必須帶足必要的用具和材料,必須熟悉自己分管地區掘進工作面情況,如風筒直徑、長度、巷道掘進速度或貫通日期等。
3、風筒吊掛要平、直、緊、穩,避免車剮、炮崩,必須逢環必掛。鐵風筒每節吊掛! 點,每節風筒末端兩側的掛勾應用鐵絲系在巷道幫壁上。
4、要求風筒之間介面嚴密。膠質風筒可用雙反邊接頭或三環接頭,插接時要順接。
5、使用膠質風筒時,局部通風機和膠質風筒之間要有一節鐵風筒過渡。局部通風機和鐵風筒的接頭處要加墊圈,要上緊螺絲;鐵風筒與膠質風筒套接處要用鐵絲箍緊。
6、一列風筒的直徑要一致;如果直徑不一,要有過渡節。
7、風筒末端距工作面的距離,按各礦務局的規定執行,但必須保證工作面有足夠的風量。
8、經常檢查井下風筒,如有破口要隨時修補,做到不漏風。
9、風筒在拐彎處要設彎頭或緩慢拐彎,不準拐死彎。分岔處要設三通。
10、斜巷和立井掘進時,風筒接頭、風筒的綁扎要特別牢固。
11、更換風筒時,不得隨意停局部通風機,必須停機時,應與掘進工作面的班組長和司機聯系,待停止工作、撤出人員後方可更換。當巷道內瓦斯湧出量大時,必須把工作面人員撤到安全地點後再更換風筒。
12、巷道掘進完工後,應在通風區的指揮下及時把風筒全部拆除。拆除的風筒要裝車運至井上,進行沖洗、曬乾和修補。
13、拆除風筒時,應由里往外依次拆除。拆除獨頭巷道風筒時,不準停局部通風機。
14、應注意防止運行中的礦車撞、擠、剮風筒。
15、跨帶式輸送機、刮板輸送機操作時,必須先同輸送機司機聯系好,必要時可暫停輸送機運轉,以保證操作安全。
16、大巷高頂操作時要設台架,工作時要站穩;在電機車運行的巷道中吊掛風筒時,要設安全警戒,嚴防被電車剮、撞,並應注意防止架空線觸電傷人。
17、採用抽出式通風方式時,風筒可用硬質風筒和帶鋼絲骨架的橡膠或塑料可伸縮風筒。塑料或橡膠風筒必須具有抗靜電和阻燃的安全性能。
18、安裝鋼絲骨架風筒時,在裝卸過程中應注意輕裝輕放,切勿徑向擠壓和被鋒利雜物碰撞等,以免變形損壞。
19、用快速接頭軟帶連接風筒時,兩節風筒的端圈要對正、接攏、披風布搭好後,再用快速接頭軟帶將兩端圈卡緊。接頭軟帶收緊力要適當,以不漏風、不拉脫為宜,接頭軟帶的手把位置以在風筒側面向下為好。
20、在風筒末端(入風口)加接風筒時,應先將加接的風筒吊掛於鋼絞線上,再對正接頭接好,避免風筒彎曲、折疊堵塞風道。
21、風筒急拐彎處必須用硬質弧形彎頭連接。
22、處理風筒內的積水時,在風筒長度超過500米時,可以直接解開快速接頭軟帶進行放水;在處理500米以內的風筒中的積水時,須先打開局部通風機安全窗,然後方能解開接頭進行放水。
23、採用抽出式或混合式通風方式時,風筒出口或入口到工作面的距離、壓入式風筒和抽出式風筒間重疊段長度,應符合各礦作業規程的規定。 24、風筒上井後,首先應刷洗、曬干,檢查風筒損壞情況及耐用程度,再根據檢查情況分別處理。
25、修補風筒時,粘補風筒的膠漿應按要求配製。根據破口大小裁剪補釘,補釘以圓形為好;補丁壓邊應大於破口尺寸20毫米;為防止補釘補後翹邊,補釘邊應裁成斜面;補釘和破口應刷凈至露出膠質風筒本色,晾乾後才能塗上膠漿進行粘合,補丁粘合後應用木手錘砸實,使其粘合嚴密,保證不漏風;粘好的風筒應再塗上滑石粉。對100毫米以上的大破口,必須先用線縫合後再進行粘補。
26、風筒上的吊環應齊全,吊環間距應保證風筒吊掛平直,兩端鐵圈要縫牢。如果需要加長風筒時,風筒之間壓邊粘合的寬度,一般為200毫米。
27、修補好的風筒應妥善保存,存放的風筒每季度應晾曬一次。
28、製作三通、彎頭及過渡節時,要根據風筒的形狀和直徑製作,要注意平直。過渡節長度不應少於2米。
29、焊接風筒圈時,要按電焊工的有關規定進行。圈要焊牢固,並要砸平調圓。
30、晾曬、沖洗、清掃風筒時要戴口罩,風筒必須在晾乾或吹乾後方能粘補。
31、修字後的舊風筒,應按規格尺寸分別存放在指定地點,並做好標志,以取用方便。
32、裝卸風筒時應注意安全,要防止鐵絲劃手、扎腳和碰傷眼睛。
33、修補風筒時應准備一台局部通風機,用來吹乾風筒,並准備一台縫紉機及修理工具。
34、風筒修理室內禁止使用火爐取暖;若必須使用時,應有安全防火措施,並經有關單位批准,下班無人時應將火爐熄滅。
35、風筒修理室內必須備有滅火器材,做好防滅火工作,室內要保持清潔衛生。
36、洗風筒機的操作使用及注意事項如下:
(1)要有專人負責,操作人員首先要掌握操作方法;(2)工作前,應首先檢查機器的完好狀況,然後才允許操作和合閘送電;(3)操作人員必須穿膠鞋、戴絕緣手套和戴工作帽,衣服穿戴要整齊,以防觸電和衣、物被捲入機器;(4)開始工作時,首先將離合手把打到控制位(即工作狀態),並打緊;(5)開外殼時,應兩手端平,向上推起。如果在開啟外殼後,內殼位置不當,要用手搖動蝸輪裝置,使內殼轉動到合適位置,不得用手直接轉動內殼;(6)內殼開啟後,再開始加水,加水要適量,一般為整機的五分之二較為適當。加水後將所要洗的風筒放入機內,一般洗直徑為500-600毫米風筒時放1節、500毫米以下的風筒放2節;(7)放入風筒後,先蓋內殼,內殼一定要擰緊、蓋嚴,防止風筒和水被甩出而發生意外,內殼蓋好後再蓋外殼,也要擰緊蓋好;(8)蓋好內外殼後,將離合手把打到松開位置,即「0」位上;(9)確認可以開機時,由專人負責送電,送電人員必須戴乾燥絕緣手套才能合閘送電。先送電、後開機,在開機時,所有操作人員應遠離機器;(10))洗10-15分鍾後即可停電。停轉平穩後,操作人員才可靠近機器,此時嚴禁送電;(11)操作人員按順序取出風筒並按動放水裝置排除臟水,另換凈水。

Ⅳ 綜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防治

采面上隅角的風流狀態是瓦斯超限的重要原因
采面上隅角靠近煤壁和采空區側,風流速度很低,局部處於渦流狀態.這種渦流使采空區湧出的瓦斯難以進入到主風流中,從而使高濃度瓦斯在上隅角附近循環運動而聚集在渦流區中,形成了上隅角的瓦斯超限.若工作面上隅角出現滯後回柱,除上隅角存在的渦流區外,在靠近切頂排處會出現微風區,采空區漏出的瓦斯在此處積聚,更容易形成上隅角的瓦斯超限.
采面上隅角處兩面壓差大小是瓦斯超限的一種原因
巷道風流中任一斷面都具有靜壓、位壓、動壓,三種壓力之和是全壓,全壓差的大小決定著風流的方向和速度.由於上隅角處兩面的靜壓和位壓是一樣的,風流速度不一樣,採煤工作面的風流到此轉彎,造成上隅角處風流速度變慢,上隅角兩面的風流速度差降低,此處風流速度大大減少,在上隅角處出現無速度差,甚至風流出現紊流.

防治上隅角瓦斯超限的方法
針對上隅角瓦斯超限的情況,通常的防治方法有10種,即:①設置上隅角臨時擋風簾;②增大回採工作面風量;③設置采空區風幛;④採煤工作面安裝局部通風機;⑤採煤工作面回風巷安設風、水引射器;⑥安設專用抽排風機;⑦高位抽放瓦斯;⑧建立採煤工作面尾排系統;⑨三相泡沫擠上隅角瓦斯;⑩改變通風方式等.現分別進行分析.
1 設置采面上隅角擋風簾
當採煤工作面上隅角出現瓦斯超限時,在靠近採煤工作面上隅角處掛一擋風簾,使之將工作面的風流一分為二,利用風簾引導較多的風流流經上隅角,以稀釋高濃度瓦斯.風幛可採用軟質風筒布製作,長度一般不小於10m.
某礦*工作面在生產過程中,出現了上隅角瓦斯異常的現象,CH4濃度達到2%,於是在上隅角附近加設了一道擋風簾.根據現場觀測發現,採用擋風簾後,上隅角的CH4濃度很快降到1%以下;但是由於擋風簾的存在,使採煤機割煤,上隅角附近支、回柱,上出口行人、運料受到很大的影響,往往出現擋風簾被破壞而失去作用的現象,導致上隅角瓦斯濃度又很快升高到超限濃度以上.這樣反復操作的結果,必然使上隅角瓦斯濃度忽高忽低,極不穩定,形成了安全生產的一大隱患.同時,擋風簾的存在,增大了工作面的通風阻力,使工作面的風量降低.
因此,這種方法主要是應用在上隅角瓦斯不大的地點,並且只能作為臨時措施.這種方法實際上就是提高采面上隅角處兩面壓差,解決上隅角處渦流的問題.
2 增大回採工作面風量
工作面風流對上隅角渦流區積聚瓦斯的驅散,主要靠工作面風流與上隅角瓦斯積聚區間的空氣的對流和主風流的擴散作用.經過長時間的現場觀察,發現在工作面正常供風的情況下,靠有限速度的風流來驅散上隅角渦流積聚區的高濃度瓦斯是不可能的.工作面採用增大風量的辦法,雖然可使上隅角積聚區風流與工作面主風流的對流作用加大,但是隨著風量的提高,負壓增大,采空區的風流速度加大,使采空區的瓦斯流線延深,加強了風流與采空區內的瓦斯的交換.若采空區內存在其它漏風通道,則會增大此漏風量.總之,若增大采面風量.會使風流攜帶出的瓦斯量增大,同時,風量過大又有以下缺點:①造成鄰近採掘工作面的供風量下降,影響礦井通風系統的穩定;②使采面風流中的粉塵濃度增加,惡化工作面的工作環境,增大防塵工作的難度;③工作面風量過大容易使巷道內的風速超過《煤礦安全規程》的規定,影響礦井的質量標准化達標.
3 設置采空區風幛
根據采面上隅角瓦斯超限的原因可知,若能減少進入采空區的風量,則可減少採空區的瓦斯湧出量,使上隅角避免出現瓦斯超限.在工作面采空區一側,沿切頂排從工作面一出口到上隅角設置風幛,這樣就可最大限度地減少進入采空區的漏風量.尤其是在工作面出口處,由於風流進入工作面時在此處直射采空區.所以應保證此區段的風幛封堵嚴密.
可見,這種處理方法可從根本上減少採空區的瓦斯湧出量,但是由於風幛位於采空區邊緣,采空區落下的矸石極易將風幛破壞.造成風幛漏風增大;同時由於風幛隨著工作面向前推進而逐漸前行,所以增大了工人的操作難度和工作量.
因此這種方法受多種條件的制約,使用效果不太理想.只有當回採工作面上隅角積聚瓦斯速度不大(2~3 m3/min)和瓦斯濃度不太高(3%左右)的情況下應用效果才明顯.
4 安設局部通風機
在工作面內,距採煤工作面上隅角10~15m的位置,安裝1台5.5kw或2×2.2kw的小局部通風機,用膠質風筒將風引到回風上隅角,在採煤工作面上隅角位置形成正壓區,通過局扇引入新鮮風流稀釋採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使該處瓦斯濃度降到規定以下,該局部通風機隨著工作面的前移而移動.這種處理方式具有以下優點:①採煤工作面上隅角的瓦斯可盡快地進入風筒內部,排入回風巷;②可增大採煤工作面上隅角的風量,及時沖淡此處的高濃度瓦斯;③由於風筒體積小,佔用空間小,可大大地減少工作面施工造成的影響;④在風機正常運轉的情況下,此種方式抽排採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是一個安全可靠的治理過程.
5 安設風水引射器
當採煤工作面上隅角出現瓦斯超限時,安設一台風水引射器,利用高壓水、風聯合作為動力,也可用高壓水或風分別作為動力,形成一較大的負壓區,工作面的主風流由於壓差的作用會增大流經上隅角的風量,以滿足風機的要求.這樣,上隅角的高濃度瓦斯經流過此處的工作面風流的稀釋後進入風筒內部,排入回風巷.這種方法具有以下優點:①利用高壓水、風作為動力,風、水引射器本身無機械運動部件,沒有產生火花的隱患;②改變風、水壓即可調整風量;③結構簡單,安裝移動方便.但需要加強管理,防止動力源(水、風)突然停止,造成採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突然積聚.
6 安設專用抽排風機
(1)脈動通風技術.脈動通風技術是利用風流的紊流擴散系數與風流脈動特性相關的理論,研製的一套技術可靠、經濟合理且實用的脈動風機使用技術.在正常通風風流中疊加脈動風流,從而增加風流的紊流擴散系數,提高風流驅散局部積聚瓦斯的能力,從根本上解決回採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積聚的問題.
(2)GDS-1型瓦斯自動排放系統.由煤科總院重慶分院研製的GDS-1型瓦斯自動排放系統,由抽出式無火花風機、瓦斯感測器、控制裝置、調節風門、吸風器和若干風筒組成.主要結構如圖2所示.上隅角瓦斯高濃度瓦斯經吸風器X進入硬質風筒Y,雙級感測器檢測調節風門K前後端風筒內的瓦斯濃度,由控制裝置內的單片機根據瓦斯濃度值來確定調節風門開或關,以及開關角度的大小,從而改變摻入「新風」的風量,使排放瓦斯風筒內瓦斯濃度不超限.
(3)小型液壓風扇.液壓風扇分為監控裝置和執行裝置,監控裝置包括控制處理器和瓦斯感測器,執行裝置包括小型液壓風扇和液壓動力系統.監控裝置的工作原理,是由放置在工作面上隅角的瓦斯濃度感測器實時檢測瓦斯濃度,並將檢測的瓦斯濃度信號轉換為模擬電信號,傳到控制處理器,經過中心處理單元對檢測到的模擬信號進行處理判斷,發出指令控制繼電器的開啟與閉合,實時控制液壓風扇.當瓦斯濃度超限時,風扇啟動,吹散上隅角積聚的瓦斯;待瓦斯濃度降到安全界限時,風扇即生動停止.
(4)安設壓風風機抽排瓦斯.本方法具有風、水引射器與瓦斯移動泵抽放瓦斯的特點,沿工作面回風巷鋪一趟剛性風筒,風筒吸口在距上隅角0.5m位置,排風口安在風眼內或區城回風巷內,風機安裝在回風巷內,每200~300 m一組,用壓風作為動力.
(5)安設移動式抽放泵抽放上隅角瓦斯.沿工作面回風巷鋪l趟剛性風筒,風筒前面鋪1根抽放花管(采空區內),抽放花管長度15~20m左右,要求採用低負壓抽放,該管子與回風系統的剛性風筒相連,這樣在隅角處形成一個負壓區,使隅角處瓦斯向抽放管子流動,最後排到采區回風巷.
7 高位抽放瓦斯
(1)布孔方式.在工作面回風巷內直接布置鑽場,從頂板開孔,往工作面上方裂隙帶打鑽孔,抽放上鄰近層及其附近煤線中的瓦斯.工作面推進方向反向布置鑽孔,鑽場間距15m,每個鑽場打3個鑽孔,利用工作面前方煤體保護鑽孔,工作面回採到位時撤出.回風巷安抽放瓦斯管,抽采空區的瓦斯,在採煤工作面上隅角處形成一個負壓區,使採煤工作面上隅角處瓦斯向抽放管流動.
(2)布孔參數.鑽孔設計依據兩個原則,一是鑽孔的終孔層位位於裂隙帶上部界限,二是鑽孔進入卸壓區的層位位於冒落帶頂部、裂隙帶下部界限以上.根據礦壓理論,煤層開采後其頂底板岩層發生冒落移動,當上覆岩層下沉穩定後,上覆岩層采動裂隙區劃可分為「豎三帶」和「橫三區」,即采動區沿垂直方向由下往上劃分為冒落帶、裂隙帶和彎曲下沉帶;沿工作面推進方向在工作面風巷和機巷區域分為煤壁支撐影響區、離層區和重新壓實區.隨著工作面不斷向前推進,沿工作推進方向上的「橫三區」隨之交替向前移動.
(3)頂板抽放口最佳位置.法距位於垂直煤層頂板向上8~25m、(10~15m)(位於冒落帶頂部,裂隙帶下部),平距位於回風巷內錯8~30m(8~17m).具體礦井,要根據其實際綜合確定.其中鑽孔的終孔位置,可以利用幾何知識,通過計算得到.
8 其他方法
(1)建立采面尾排系統.沿工作面回風巷(采空區)鋪一趟非金屬的管子,可以使用水泥體.該管子與回風系統相連通(不是與採煤工作面的回風巷),在採煤工作面上隅角處形成一個負壓區,使採煤工作面上隅角處瓦斯沿管子流向回風流.
(2)三相泡沫擠壓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採用三相泡沫技術,用三相泡沫擠占瓦斯占據的空間來降低瓦斯濃度,三相即水、灰、氮氣,灰可採用黃泥、煤碳發電的爐渣等材料,水灰比(質量比)1:4:1.該法具有處理速度快,教果明顯的特點,這是發展的趨事.
(3)改變通風方式.我國煤礦的通風方式大部分採用上行風,由於採煤工作面湧出的瓦斯比空氣輕,其自然流動的方向和上行風的方向一致,在正常風速(大於0.5~0.8m/s)下,瓦斯可能出現分層狀流動和局部的瓦斯積存,容易造成瓦斯上隅角積聚,下行風的方向與瓦斯自然流動方向相反,二者易於混合且不易出現瓦斯層狀流動和局部積存的現象,能防止上隅角瓦斯積聚,但《煤礦安全規程》第一百一十五條規定,有煤(岩)與瓦斯(二氧化碳)突出危險的採煤工作面不得採用下行通風.所以在運用下行通風時,必須慎重.

經過以上分析,結合現場的實際情況,一旦采面上隅角出現瓦斯超限,立即在采面上隅角掛風簾、安擋風幛;增大工作面的進風量、調高工用面的壓差,檢查與該工作面相關的所有密閉是否漏風,若漏風及時進行封堵.上述方法不能解決問題,要盡快安設專用抽出式風機(風、水引射器)進行抽排.
上述方法都是臨時性急性的措施,治理上隅角瓦斯超限的主要方法應該是:高位抽放,尾排,上隅角瓦斯抽排.其根本方法是開采解放層,提前進行巷道抽排或預抽,使煤層瓦斯含量降到8m3/t以下,其它的方法都具有不可確定性和不穩定性;所以治理上隅角瓦斯應提前考慮、提前施工,早投入,早見效.

Ⅵ 煤礦適合用什麼樣的除塵器

我們大家都知道煤礦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媒塵,會對我們的大氣環境造成嚴重的危險,還有就是據相關部門介紹,一些在生產前線的煤礦工人有一半以上都患有塵肺部,在醫學上被人們稱作是煤肺病。患者長期從事採煤工作的工人,都是因為人體的肺部長期吸入大量的粉塵才導致這種病的發展,這是一種非常嚴重的礦工職業病。有一些工人一旦患上這種病就很難徹底的根治。這給從事煤礦工作的人們造成了致命的傷害。那麼我們就要採取相對應的除塵措施。那麼煤礦需要上什麼樣的除塵器呢?煤礦為了預防煤塵的發生有許多的工業部門都開始使用布袋除塵器用來收集粉塵,使得我們的礦工產業能夠健康發展。在礦產加工廠中我們常見的粉塵控制技術就是採用這種煤礦布袋除塵器,主要採用的是排氣通風系統的應用,這些系統用來收集粉塵,過濾、篩分、乾燥並且裝袋,然後收集到過濾裝置中,防止污染氣體的發生。
煤礦除塵器工作原理與結構煤礦除塵器器主要利用濾料捕獲塵粒,同時除塵器的效率也由濾料捕獲塵粒的能力決定。因此,可通過間斷性清灰來穩定濾料層,再通過調節含塵氣流的大小,使濾料層達到動態平衡,保證除塵器效果。
在灰鬥上部設有進風管,氣流由此進入過濾室,通過導流板引導,使進入除塵器的氣流由進風總管分別進入各過濾室,氣流流量由過濾室的壓力自行控制,進風管中的氣流分配系統將氣流均勻地分布到過濾室的整個截面。過濾室中由花板分隔成凈氣室(上箱體花板以上)和含塵室(上箱體花板以下)兩部分。濾袋安裝在花板上。含塵氣流在穿過濾袋進入凈氣室時,首先在濾袋外表面形成一層羽狀煙層,羽狀消失後形成灰層,該灰層即為濾料層,利用其更為密實的結構,來捕捉可穿過濾袋的細小塵粒。
為保證除塵器能夠穩定的捕獲細小塵粒,且保證濾袋的通透性,每次清灰的過程中只是對灰層的部分清除。清灰利用脈沖氣流實現,含塵氣體通過濾袋,去處絕大部分塵粒後,通過出風管和引風機,最後由出風口排出。因此,對處理過程的操作及處理設備—除塵器的維護必須考慮到對濾袋的適當保護。
煤礦廠除塵器是一個系統工程,主要分為含塵氣體收集、含塵氣體處理及粉塵回收三大部分。對塵源採用密閉罩整體密閉,再通過集塵罩抽取含塵氣體,且使密閉罩內形成負壓,使含塵氣體無法外溢污染環境,最終通過收塵管道將含塵氣體輸送到含塵氣體處理部分。從整個過程可以看出,密閉罩的氣密性直接影響了除塵效果,一旦氣密性不佳造成粉塵外溢,就無法將其收集處理。在密閉罩安裝時,一定要做好密封。集塵罩內的風量可以通過風閥控制,每個集塵罩配套一個風閥。風閥採用不銹鋼材質進行製造。含塵氣體處理部分包括除塵器主體及風機。除塵器是從氣流中將粉塵予以分離的設備,也是整個除塵系統的核心部分。含塵氣體通過收塵管道進入除塵器,經過濾袋過濾,粉塵被截留在濾袋外層,潔凈氣體通過濾袋外排到大氣中。當濾袋外層的粉塵積累到一定程度形成板結塊時,啟動除塵器的高壓清灰系統,向濾袋內噴吹高壓風,將濾袋外層的粉塵板結塊震落到除塵器的灰斗內,再通過螺旋輸送機將灰斗內積累的煤塵排到箱體外。為了避免噴吹過程中產生二次揚塵,結合應用現場的實際情況,可選用螺旋加濕器或粉塵攪拌器將粉塵加濕,就近送到膠帶輸送機上或地溝內。
煤礦除塵器在煤礦綜掘工作面的應用
1、工作面概況該工作面為綜掘工作面,通風量為200m3/min(工作面掘進頭)、巷道為全煤巷,煤層結構簡單,頂板易破碎冒落。工作面瓦斯平均湧出量0.86m3/min平均涌水量1.5m3/t,煤塵爆炸指數37%,自然發火周期1~3月,掘進斷面為梯形,掘進面積13.0㎡,凈斷面為11.0㎡,凈高2.8m,凈底寬為4.6m,凈頂寬為3.3m。採用錨網支護,主要設備S100型掘進機、QZP-160型橋式轉載機和ST-650A型膠帶運輸機各1部。
2、除塵器通風除塵系統採用長壓短抽的通風除塵系統,即用壓入式風機將新鮮風流通過正壓風筒送至掘進頭,將粉塵、瓦斯等攜帶到除塵器吸塵口,再經負壓風筒送至除塵器進行凈化,達到有效除塵之目的。
3、振弦柵除塵器在該掘進工作面的除塵效果除塵系統的除塵效果考察,按照測塵規范,對掘進機司機及距迎頭25m處,對使用除塵器前後的總粉塵和呼吸性粉塵分別進行多個采樣,前後對比計算出其除塵效率。通過測定,在距迎頭25m處,未使用除塵器時的總粉塵濃度為212mg/m3,呼吸塵濃度為23mg/m3,使用除塵器後總粉塵濃度為14mg/m3,呼吸性粉塵為5.4mg/m3,除塵效率分別為93.4%和76.5%。掘進機司機處,未使用除塵器前總粉塵濃度為356mg/m3,呼吸塵濃度為36.6mg/m3,使用除塵器後總粉塵濃度為53.2mg/m3,呼吸塵濃度為7.6mg/m3,除塵效率分別為85%和79.2%,取得了較好的降塵效果。

閱讀全文

與檢測風筒內顆粒物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旋轉接頭軸承處漏氣怎麼能解決 瀏覽:43
機械加壓要裝什麼閥門 瀏覽:148
轉爐氧槍提升裝置設計 瀏覽:943
機械硬碟如何轉固態硬碟 瀏覽:377
西安進口品牌軸承需要多少錢 瀏覽:781
設計串聯校正裝置的工程方法 瀏覽:901
墊圈內徑檢測裝置b方便 瀏覽:267
設計一個樓梯燈控制裝置用一個按鈕 瀏覽:380
設備轉讓如何做會計處理 瀏覽:954
液壓儀表車油缸怎麼會越來越慢 瀏覽:968
牽引傳動裝置有哪幾種方式 瀏覽:152
爐石機械卡開什麼包 瀏覽:675
gps工具箱導入坐標 瀏覽:474
華瑞製冷設備有限公司有什麼品牌 瀏覽:533
冰箱單製冷雙循環是什麼意思 瀏覽:27
網上從哪裡買照相器材 瀏覽:753
自動切換裝置切換時間 瀏覽:835
數控機床位置檢測裝置要求 瀏覽:153
42x17x12軸承是什麼型號 瀏覽:248
冰櫃冷藏放什麼不製冷 瀏覽: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