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自動檢測技術及應用的機工版高職教材1
書 名: 自動檢測技術及應用
出版社: 機械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0年01月
ISBN: 7-111-16428-8
開本: 16開
定價: 19元
內容簡介
本書是教育部高等職業教育示範專業規劃教材。主要內容有:檢測技術的基本知識;工業、生活等領域常用感測器的基本原理、轉換電路及其應用;檢測系統信號的處理、變換及抗干擾技術;自動檢測技術的綜合應用等。
本書突出了感測器的應用和製造工藝方面的內容,特別介紹了新技術、新器件在自動檢測領域的新應用,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可參考性,旨在幫助讀者提高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本書可作為高職高專電氣自動化類、儀器儀表類、電子技術類、機電技術及數控類、計算機類等專業的教材,也可供生產技術、管理、運行人員及其他工程技術人員參考用書。
目錄
第1章 檢測技術的基本知識
1.1 測量的基本概念
1.2 測量誤差及其分類
1,3 測量結果的數據分析及其處理
1.4 感測器及其基本特性
1.5 感測器中的彈性敏感元件
復習思考題
第2章 電阻式感測器及其應用
2.1 電阻應變片式感測器
2.2 電位器式感測器
2.3 測溫熱電阻式感測器
2.4 其他電阻式感測器
復習思考題
第3章 電感式感測器及其應用
3.1 自感式感測器
3.2 差動變壓器式感測器
3.3 電渦流式感測器
復習思考題
第4章 電容式感測器及其應用
4.1 電容式感測器的工作原理及其結構形式
4.2 電容式感測器的測量轉換電路
4.3 電容式感測器的應用
復習思考題
第5章 熱電偶感測器及其應用
5.1 熱電偶感測器的工作原理
5.2 熱電偶的種類和結構
5.3 熱電偶的冷端補償和測溫電路
5.4 熱電偶的應用及其配套儀表
復習思考題
第6章 光電感測器及其應用
6.1 光電效應及光電元器件
6.2 光電開關及光電斷續器
6.3 電荷耦合器件(CCD)
6.4 光電式感測器的應用
6.5 熱釋電元件及紅外人體檢測
復習思考題
第7章 霍爾感測器及其應用
7.1 霍爾元件的結構及其工作原理
7.2 霍爾元件的特性參數及其誤差
7.3 霍爾集成電路
7.4 霍爾感測器的應用
復習思考題
第8章 數字式感測器及其應用
8.1 碼盤式感測器
8.2 光柵感測器
8.3 磁柵感測器
8.4感應同步器
復習思考題
第9章 其他類型感測器及其應用
9.1 壓電感測器
9.2 超聲波感測器
復習思考題
第10章 信號的處理、變換及抗干擾技術
10.1 信號的處理與變換
10.2 信號的輸出、顯示和記錄裝置
10.3 抗干擾技術
復習思考題
第11章 自動檢測技術的綜合應用
11.1 感測器的選用原則
11.2 自動檢測系統的智能化
11.3 綜合應用舉例
復習思考題
附錄
附錄A 測量的基準、標准和單位制簡介
附錄B 幾種常用感測器的性能比較
附錄C 工業熱電阻分度表
附錄D 鎳鉻一鎳硅熱電偶分度表(自由端溫度為0℃)
參考文獻
B. 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的學科概況
本學科是隸屬於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科下的一個二級學科。本學科以自動化、電子、計算機、控制工程、信息處理為研究對象,以現代控制理論、感測技術與應用、計算機控制等為技術基礎,以檢測技術、測控系統設計、人工智慧、工業計算機集散控制系統等技術為專業基礎,同時與自動化、計算機、控制工程、電子與信息、機械等學科相互滲透,主要從事以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研究領域為主體的、與控制、信息科學、機械等領域相關的理論與技術方面的研究。研究本學科及相關科學領域基礎理論的分析、建模與模擬、應用技術及系統設計和自動化新技術、新產品研究開發等。掌握本科學領域堅實的理論基礎和系統的專門知識是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學科及其工程應用的重要基礎和核心內容之一。隨著國民經濟各行業及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以及本學科專業理論和技術水平的提高,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學科的研究內容越來越豐富,應用范圍也越來越廣闊。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的應用基礎是扎實的理論基礎以及科研和工程實踐過程中不斷積累的新技術使用技能和知識;隨著自動化系統規模和新技術應用范圍的不斷擴大,加上學科基礎理論和光、機、電結合新技術的迅速發展,越來越促進了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學科的迅速發展。本學科是一門以應用為主、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的綜合性學科,它的應用已經遍及工業、交通、航空航天、電力、冶金及國防等各個領域。
C. 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的學制
碩士生學制為3年,其中課程學習1~1.5年,論文工作不少於1年。 課程
類別 課程中文名稱 課程英文名稱 學
時 學
分 開課
季節 學
位
課 自然辯證法 Physical dialectics 54 2 春 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mmunism 36 1 秋 第一外國語() First Foreign Language( ) 180 3 秋、春 專業外語() Specialty Foreign Language() 36 2 秋 隨機過程 Stochastic process 54 3 春 矩陣論 Matrix theory 54 3 秋 最優化方法 Optimization method 54 3 春 線性系統理論 Linear system theory 36 2 秋 機器人控制與自主系統 Robotic control and autonomous system 54 3 春 計算機控制理論與應用 Computer control system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54 3 春 自動測試理論 Automatic measurement theory 54 3 春 運籌學 Operation research 54 3 秋 系統工程理論與應用 System engineering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s 54 3 春 復雜系統建模與模擬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complex systems 54 3 秋 非
學
位
課 現代控制理論專題 Special topic of modern control theory 36 2 魯棒控制系統 Robust control systems 36 2 春 最優控制 Optimal control 36 2 春 自適應控制 Adaptive Control 36 2 春 最優估計與系統辨識 Optimal estimate and system identification 36 2 春 過程式控制制 Process control 36 2 秋 非線性控制系統 Nonlinear control systems 36 2 春 離散事件動態系統 Discrete event dynamic systems 36 2 春 PETRI網 Petri net 36 2 秋 人工智慧原理及應用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s 36 2 春 智能化方法與技術 Intelligent method and technology 36 2 模糊理論與應用 Fuzzy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36 2 春 模糊邏輯控制系統 Fuzzy logic control system 36 2 春 人工神經網路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36 2 秋 遺傳演算法與進化演算法 Genetic and evolutional algorithm 36 2 春 實時控制系統 Real-time control systems 36 2 秋 機器人視覺 Robotic vision 36 2 春 MATLAB系統分析語言及應用 MATLAB and its Toolbox Application in Analysis and Design of Control Systems 36 2 計算機網路與Internet/Intranet Computer Network and Internet/Intranet 36 2 秋 現代檢測技術 Modern detection and measurement technology 36 2 秋 多感測器融合理論與應用 Multi-sensors data fusion theory and application 36 2 秋 分布式計算機控制系統 Distributed computer control system 36 2 春 控制網路與現場匯流排 Control net and field bus technology 36 2 秋 模糊與神經網路工程導論 Introction to fuzzy and ANN engineering 36 2 秋 數字系統故障診斷技術 Fault diagnosis technology for digital systems 36 2 秋 智能化儀表 Intelligent instruments 36 2 秋 交流傳動系統及控制 AC Drive Control Theory and System 36 2 春 現代電力電子學 Modern Power Electronics 36 2 秋 電磁兼容性技術 EMC Thechnology 36 2 春 製造工業自動化設備與系統 The Proction Equipment and System for Factory and Workshop Automation 36 2 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設計與實施概論 Introction to Design and Implement of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 36 2 企業運營管理 Enterprise Management 36 2 柔性製造自動化的原理與實踐 The Principle and Practice of Flexible Manufacturing Automation 36 2 集成化系統開發的技術基礎 Technical Foundation for Development of the Integrated Systems 36 2 企業業務流程重組理論方法與應用 Theory, Methodology and Applic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36 2 決策支持系統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36 2 現代設計方法及CAX技術概論 Contemporary Design Method and CAX Technology Introction 36 2 企業遠程服務與遠程工程支持系統 Supporting System for Enterprise Long-range Service and engineering 36 2 系統工程專題講座
(5次共計1學分) Special lectures ( total 5 times, total 1 credit) 18 1 *:任選兩門 必修環節
共計5學分,具體分配如下:
論文選題:包括文獻閱讀及選題報告,記1學分
學術講座:不少於4次,記1學分
社會實踐(或教學實踐):記2學分,時間不少於6個月
健身課:記1學分
學位論文
按學校有關學位論文工作的規定執行。
發表論文
碩士研究生在校期間必須公開發表與本專業相關的學術論文至少1篇(具體要求見有關文件)
D. 自動化專業考研(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方向)都考哪些科目
考研的時候,具體考什麼專業課,要根據各個高校的要求來,一般來說,各個高校在考研報名的時候會出一本手冊,手冊上有報考專業對應的考試課程。數學、英語、政治,全國統考,而專業課,則每個高校的要求不一樣,是自己確定考試科目、內容的。所以,專業課一定要跟報考的學校聯系起來。一般來說,內容是自動控制原理,微機原理與介面技術,電機與拖動,電力電子技術,信號系統,數字電路、模擬電路,等等。但是肯定得選擇自己比較擅長的科目了!
E. 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的介紹
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專業代碼:081102,是將自動化、電子、計算機、控制工程版、信息權處理、機械等多種學科、多種技術融合為一體並綜合運用的復合技術,廣泛應用於交通、電力、冶金、化工、建材等各領域自動化裝備及生產自動化過程。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的研究與應用,不僅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符合當前及今後相當長時期內我國科技發展的戰略,而且緊密結合國民經濟的實際情況,對促進企業技術進步、傳統工業技術改造和鐵路技術裝備的現代化有著重要的意義。
F. 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 專業介紹
目前用VC語言編程較多。
G. 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好考嗎
081100控制科學與工程復001組,制按一級學科招生,下設四個二級學科:081101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081102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081103系統工程;081104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我報的是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這四個二級學科都很難考嗎?
H. 請問自動化研究生專業里的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主要學什麼對女生來說難嗎會需要天天編程么
學習感測器技術是主要的,不分男女,編程和電路設計,安裝和調試都要的,單片機不難的,主要是你沒有掌握方法,需要幫助的話留言給我。
I. 自動檢測技術的自動檢測技術
自動檢測技術是自動化科學技術的一個重要分支科學,是在儀器儀表的使用、研製、生產、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綜合性技術。
自動檢測就是在測量和檢驗過程中完全不需要或僅需要很少的人工干預而自動進行並完成的。實現自動檢測可以提高自動化水平和程度,減少人為干擾因素和人為差錯,可以提高生產過程或設備的可靠性及運行效率。 1. 自動檢測的任務:
自動檢測的任務主要有兩種,一是將被測參數直接測量並顯示出來,以告訴人們或其他系統有關被測對象的變化情況,即通常而言的自動檢測或自動測試;二是用作自動控制系統的前端系統,以便根據參數的變化情況做出相應的控制決策,實施自動控制。
2. 自動檢測技術主要的研究內容:
自動檢測技術的主要研究內容包括測量原理、測量方法、測量系統、及數據處理。
3.測量系統:
確定了被測量的測量原理和測量方法後,就要設計或選用裝置組成測量系統,主要有模擬式和數字式兩種。
1)模擬式測量系統
模擬量測試系統是由感測器,信號調理器,顯示、記錄裝置和(或)輸出裝置組成。
2)數字式測量系統
數字式測量系統是由感測器、信號調理器、輸入介面、中央處理器組件、輸出介面和顯示記錄等外圍設備組成。
4.檢測技術的特點
1)實時性強
2)精確度高
3)可靠性高
4)通道多
5)功能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