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二氧化氮溶於水實驗裝置

二氧化氮溶於水實驗裝置

發布時間:2022-06-21 02:18:44

A. NO2是一種有毒易溶於水的紅棕色氣體,實驗室製取NO2的原理是:Cu+4HNO3(濃) △ . Cu(NO3)2+2H2O+2N

(1)B是水槽,常用於排水法收集氣體;C是集氣瓶,常用來收集氣體;D是錐形瓶,常內用作反應容器;E是鐵架台容,常用於固定、支持實驗裝置
故填:B是水槽;C是集氣瓶;D是錐形瓶;E是鐵架台.
(2)製取二氧化氮時需要加熱,反應物是固體和液體,應該用E裝置作為發生裝置;
二氧化氮易溶於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氣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為了盡可能地防止二氧化氮向外擴散,最好用A裝置收集.
故填:E;A.
(3)裝置F除了用來製取氧氣外,還可以用來完成炭還原氧化銅實驗.
故填:完成炭還原氧化銅實驗.

B. 下面的實驗是NO2溶於水的有關操作,裝置如右圖所示:

可能的現象是:水進入至試管容積約( 2/3) 處。

原因:NO2溶於水,氣體體積減少了( 1/3 ) 。
操作專2:松開拇指。
可能的現象是:試屬管內的無色氣體變成( 紅棕) 色。
原因:生成的氣體被空氣中的 (O2) 氧化成 (NO2)。
操作3:再用拇指堵住試管口,振盪。
可能的現象是:氣體由(紅棕)色變為(無)色。
原因:(NO2)又溶於水。
操作4:向試管中滴入2滴紫色石蕊試液。
可能的現象是: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溶液呈(酸)性

C. 如圖為中學化學教材上的噴泉實驗裝置.在燒瓶中充滿了乾燥氣體,膠頭滴管及燒瓶中分別盛有液體,下列各組

在燒瓶中充滿抄乾燥氣體,而膠頭滴管及燒杯中分別盛有液體,若形成噴泉,則氣體極易溶於液體或氣體極易與液體反應,液體不能充滿燒瓶說明氣體溶於水反應生成難溶於水的氣體;
A.NH3極易溶於水,則可形成噴泉,液體充滿整個燒瓶,故A不選;
B.二氧化氮溶於水和水反應,能形成噴泉,但二氧化氮和水反應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一氧化氮氣體難溶於水,液體不能充滿燒瓶,故B選;
C.二氧化碳極易與NaOH反應,產生壓強差,形成噴泉,液體充滿整個燒瓶,故C不選;
D.4:1的NO2與O2和水,4NO2+O2+2H2O=4HNO3,能形成噴泉,燒瓶能充滿液體,故D不選;
故選B.

D. 小明為驗證NO2的氧化性和NO的還原性,設計了如下裝置製取NO2和NO,並驗證其性質,裝置圖如下:(1)寫出

(1)銅和濃硝酸反應生成硝酸銅、二氧化氮和水,離子反應方程式為Cu+4H++2NO3-═Cu2++2NO2↑+2H2O;二氧化氮能氧化硫離子生成硫單質,硫單質不易溶於水,所以溶液出現渾濁選項,二氧化氮和水反應生成的一氧化氮和氧氣反應生成紅棕色氣體二氧化氮,所以看到的現象是:有紅棕色氣體生成,
故答案為:Cu+4H++2NO3-═Cu2++2NO2↑+2H2O;溶液變渾濁;有紅棕色氣體生成;
(2)二氧化氮和水反應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3NO2+H2O═2HNO3+NO,一氧化氮不溶於水,可以採用排水法收集,所以丙中充滿水的作用是製取NO,並用排水法收集NO,故答案為:製取NO,並用排水法收集NO;
(3)二氧化氮和水反應生成硝酸,硝酸具有強氧化性,所以硝酸也能把硫離子氧化生成硫單質,對二氧化氮性質的檢驗造成干擾;為防止硝酸的干擾,故應在無水的環境中檢驗NO2的氧化性,將乾燥的NO2與乾燥的H2S氣體混合,若有淡黃色固體生成,即可證明NO2的氧化性,
故答案為:NO2和水反應生成的HNO3是一種氧化性酸,可將Na2S氧化,使溶液變渾濁;可將乾燥的NO2與乾燥的H2S氣體混合,若有淡黃色固體生成,即可證明NO2的氧化性.

E. 噴泉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現象,其產生原因是存在壓強差.圖中為化學教學中所用的噴泉實驗裝置實驗裝置.已知

二氧化氮與水反應方程式為:3NO2+H2O=2HNO3+NO,
設燒瓶體積為22.4L,則標准狀況下二氧化氮的物質的量為:

22.4L
22.4L/mol
=1mol,
1mol二氧化氮完全反應生成
2
3
mol硝酸、
1
3
molNO,
反應後燒瓶中溶液體積為:22.4L-22.4L/mol×
1
3
mol=
44.8
3
L,
反應後的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為:c=
2
3
mol
44.8
3
L
=
1
22.4
mol/L,
答:瓶內HNO3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為
1
22.4
mol/L.

F. 某化學課外活動小組在實驗室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氨的催化氧化」實驗.(1)A處是氣體發生裝

(1)銨鹽受熱分解產生氨氣,過氧化鈉在此裝置中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製版取氨氣的葯品可權以用NH4HCO3或(NH42CO3,葯品均為固體,選擇的裝置符合加熱固體制氣體,故答案為:NH4HCO3或(NH42CO3;cfgh;
(2)氨氣極易溶於水,實驗會倒吸,在裝置C與D之間增加一個防倒吸裝置,氨氣有毒,需要尾氣處理,要在D後增加一個尾氣吸收裝置,
故答案為:①在裝置C與D之間增加一個防倒吸裝置;②在D後增加一個尾氣吸收裝置;
(3)①過氧化鈉的作用是用來吸收銨鹽分解產生的CO2和水蒸氣並發生反應,生成氨的催化氧化所需要的O2,故答案為:①吸收CO2和水蒸氣,並生成O2
②氨氣的催化氧化方程式為:4NH3+5O2

催化劑
.

G. 某同學設計如圖所示裝置分別進行探究實驗(夾持裝置已略去),請回答下列問題:實驗葯品製取氣體量氣管中

(1)分液漏斗用於氣體發生器中控制加液,也常用於互不相溶的幾種液體的分離,加液時要注意內外空氣相通,壓強相等,液體才能順利流下,具體操作為:打開分液漏鬥上口的活塞(或將活塞上的凹槽與瓶口上的小孔對齊),旋開分液漏斗的旋塞,緩慢滴加;
故答案為:打開分液漏鬥上口的活塞(或將活塞上的凹槽與瓶口上的小孔對齊),旋開分液漏斗的旋塞,緩慢滴加;
(2)一氧化氮與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可與水反應生成一氧化氮和硝酸;裝置Ⅰ中有空氣,一氧化氮會與裝置中的空氣反應,生成的二氧化氮溶於水並與水反應,使測得的一氧化氮體積不準,所以不可以通過實驗I收集並測量NO氣體的體積來探究銅樣品的純度;
故答案為:不可行NO會與裝置中空氣反應,生成NO2溶於水,使測得的NO氣體體積不準;
(3)氨氣為鹼性氣體,極易溶於水,量氣管中的液體應該不含水且不與氨氣反應,濃NaOH溶液、氨水、氯化銨溶液中含有水,氨氣被水吸收,而氨氣不溶於煤油,所以量氣管中液體最好是煤油;
A、對於極易溶於水的氣體,吸收裝置中的導管外聯雙球狀導管內伸入到液體中,液體進入雙球內,防止進入前端裝置,能防止倒吸;故A正確;
B、吸收裝置中的導管下聯漏斗,漏鬥口伸入液面以下,易吸收易溶性氣體,不能防止倒吸;故B不正確;
C、對於極易溶於水的氣體,吸收裝置中的導管與乾燥管連接,當水進入乾燥管內,燒杯內液面下降低於導管口,液體又流落到燒杯中,能防止倒吸,故C正確.
D、氨氣極易溶於水,不溶於四氯化碳,所以導管通入四氯化碳中,氣泡向上到水層溶解,能防止倒吸,故D正確;
E、氨氣極易溶於水,導管插入溶液中形成噴泉,進氣管在燒瓶口,液體經進氣管倒流入前端裝置,產生倒吸,故E錯誤;
F、氨氣極易溶於水,導管插入溶液中形成噴泉,進氣管在燒瓶底部,液體不能流入前端裝置,能防止倒吸,故F正確;
所以能防倒吸的吸收裝置有ACDF,不能防倒吸的是BE;
故答案為:C;BE;
(4)根據PV=nRT,為保證測出來的氣體體積是當時大氣壓下的體積,在讀數時應注意:①將實驗裝置恢復到室溫,②使量氣管兩端液面相平,因為相平說明兩邊液面上的壓強是一樣的,這樣測出來的氣體體積才是當時大氣壓下的體積,③視線與凹液面最低處相平,俯視或仰視會造成誤差;
故答案為:使量氣管與乾燥管兩端液面相平;
(5)鎂鋁合金中鋁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偏鋁酸鈉和氫氣,反應方程式為:2Al+2NaOH+2H2O═2NaAlO2+3H2↑,離子方程式為:2Al+2H2O+2OH-=2AlO2-+3H2↑;
故答案為:2Al+2H2O+2OH-=2AlO2-+3H2↑;
(6)第2次測量數據誤差較大,可不用,鋁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氫氣的體積=

(346.3?10.0)+(345.7?10)
2
=336.0mL=0.336L
設生成0.3323L氫氣,需鋁的質量為x
2Al+2NaOH+2H2O═2NaAlO2+3H2
54g 3×22.4L
x 0.336L
3×22.4L
0.336L
=
54g
x
,解之得:x=0.27g
鋁的質量分數=
0.27g
1.0g
×100%=27.0%.
故答案為:27%.

H. 設計實驗,要求盡可能多地使二氧化氮被水吸收

一.將充滿二氧化氮氣體的試管 試管口倒放在盛有水的水槽里 這時二氧化氮會和水反應生成一氧化氮二.此時將一根導管深入試管內 導管的另一端連接制備氧氣的裝置 氧氣和一氧化氮反應 生成二氧化氮 如此反復 使得氨氣盡可能多地被水吸收

I. 根據下圖裝置進行實驗,已知:Na2O2與H2O和CO2都能反應並生成O2,但與NH3不反應,回答下列問題:(1)在

(1)在受熱的試管A中NH4HCO3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H4HCO3

.

J. 某實驗小組在實驗室探究二氧化氮與水的反應,實驗過程如下:實驗一:製取二氧化氮(1)在圖1裝置中用銅與

(1)該裝置在實驗前要檢驗裝置的氣密性,如果氣密性較差,生成的二氧化氮氣體逸出不僅污染大氣,還導致實驗失敗;
二氧化氮是有毒氣體,不能直接排空,要有尾氣處理裝置,
故答案為:檢驗裝置的氣密性;沒有尾氣處理裝置;
(2)NO是無色氣體、二氧化氮是紅棕色氣體,二氧化氮和水反應生成硝酸和NO,反應方程式為3NO2+H2O=2HNO3+NO,二氧化氮參加反應導致試管內壓強減小,外界大氣壓不變,則水進入試管內,所以看到的現象是:紅棕色氣體顏色逐漸變淺,試管內液面上升,
故答案為:紅棕色氣體顏色逐漸變淺,試管內液面逐漸上升;3NO2+H2O=2HNO3+NO.

與二氧化氮溶於水實驗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健身器材自己怎麼製作 瀏覽:516
南京大有電動工具專賣地址 瀏覽:295
開標工具箱 瀏覽:568
暖氣片上的一個閥門 瀏覽:691
軸承周邊游隙怎麼計算 瀏覽:745
松下機械手怎麼編程自動 瀏覽:435
隨近賣電動工具 瀏覽:270
新奧燃氣閥門圖標 瀏覽:390
低壓閥門廠 瀏覽:923
如何恢復圖像設備 瀏覽:275
無線集流設備忘記密碼怎麼辦 瀏覽:892
冷水機房管道閥門圖例 瀏覽:549
水沸騰實驗裝置目的 瀏覽:195
一隻工具箱 瀏覽:705
機械手焊接能做什麼 瀏覽:340
工具箱啟動按鈕的作用 瀏覽:639
暖氣片下面閥門小開關是幹啥的 瀏覽:612
電子控製冷風機怎麼排水 瀏覽:56
磺胺醋醯的制備實驗裝置搭建 瀏覽:462
國外健身器材質量怎麼樣 瀏覽:444
© Arrange www.fbslhl.com 2009-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