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對講機外殼注射模設計 畢業論文
我畢業的時候就是做得這個題目的論文,圖紙都有的,你看看是不是這個,是我給你發過去,記得給分哦。。
摘要:本文詳細介紹了interphone注射模具的設計。基於PRO/E建模,在完成塑件結構分析後,確定採用一模一腔、點澆口進料的三板式模具。根據基體尺寸,模架從標准模架庫中調用。針對塑件兩側有側凹,特優化設計了斜頂機構,並對該機構的加工工藝、使用效果進行了闡述。同時,本文對澆注系統、成型零件、脫模機構、斜頂桿側抽芯機構、合模導向機構、溫度調節系統、排氣系統和部分零件的加工工藝也做了完整的設計計算。
關鍵詞:注射模;側澆口;斜頂桿機構
The design of the INTERPHONE
injection mould
Majority: Machine design & manufacturing Automation
Author: Jon lee Instructor: Shukun Qian
Abstractt :This text has introced the design of the interphone injection mould in detail. Because of PRO/E modeling , after analyz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interphone, confirms using a cavity ,point gate and three plate a mould. according to the matrices size, the mould shelf was choosed from the 3D mold base standard library. There were concaves in both sides of moulding , so optimizing design the angle ejector maching ,and furthermore the procing technics,the appliation affects are discessed in detail. At the same time,in this text the feedsysterm, shaping part, drawing of patterns organization , Organization of ejection force.,shut mould lead organization ,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 exhaust system and the technology analyse of some workparts were designed and calculated totally.
Key words: injection mould;point gate ;angle ejector machine
目 錄
前言 3
1 塑件材料分析 4
1.1 基本特性 4
1.2 成型特點 4
1.3 主要技術指標 4
1.4 ABS的注射工藝參數 4
2 型腔數目的決定及排布 7
3 分型面的選擇 9
3.1 分型面的設計原則 9
4 澆注系統的設計 10
4.1 主澆道設計 10
4.2分流道設計 12
4.2.1 設計原則.......................................................................12
4.3冷料穴的設計 13
4.4澆口的設計 13
4.4.1 位置選擇原則...................................................................13
4.4.2 澆口剪切速率的校核.............................................................14
5 注射機的型號和規格的確定 14
6 成型零部件的工作尺寸計算 15
6.1 凸模徑向尺寸計算 15
6.2 凸模高度尺寸計算 16
6.3 凹模徑向尺寸的計算 17
6.4 凹模型腔深度尺寸的計算 18
6.5 定模型芯加工工藝卡 19
7 模架的確定和標准件的選用 21
7.1 定模座板 21
7.2 定模固定板 21
7.3 動模固定板 21
7.4 動模墊板 22
7.5 墊塊 22
7.6 動模座板 22
8 導柱導向機構的設計 23
8.1 導柱導向機構的作用 23
8.2 導柱導套的選擇 23
9 排氣槽的設計 24
10 推出機構的設計 25
10.1 選用原則 25
10.2 推出機構的分類 25
10.3 推出機構的組成 25
10.4 脫模力的計算 25
10.5 抽芯機構設計 26
11 溫控系統設計 29
11.1 模溫對塑件質量的影響 29
11.2 模溫對生產效率的影響 29
11.3 加熱系統 30
11.4 冷卻系統 30
11.4.1 冷卻介質......................................................................30
11.4.2 冷卻裝置的理論計算............................................................30
11.4.3 冷卻裝置的結構形式............................................................31
12 模具零部件材料選擇 33
12.1 塑料模選用鋼材的原則 33
12.2 模具的選材及熱處理要求 33
12 模具工作過程 34
13 注射模與注射機的關系 35
13.1 注射壓力的校核 35
13.2 鎖模力的校核 36
13.3 開模行程與推出機構的校核 36
13.4 安裝部分相關尺寸校核 36
14 設計小結 38
致謝 39
參考文獻 40
2. 冷卻系統的設計遵循的原則有哪些
.在模具設計中,冷卻系統的設計應優於頂出系統,應盡早將冷卻方式和冷卻迴路的位置確定下來,在考慮冷卻系統設計時不受頂出系統的影響,以便得到較好的冷卻效果。
2.注意型芯和型腔之間的熱平衡。由於大多數模具的型芯和型腔所吸收熱量是不同的,熱量多靠銎芯傳遞,同時,在型芯中布置冷卻迴路往往空間較小,加上頂出系統的干擾,因此,一般應採用兩條迴路分別冷型芯和型腔,在冷卻系統設計中,型芯的冷卻是重點考慮之處。
3.當模具冷卻系統僅設一個進水口和一個出水口時。應將冷卻管道進行串聯連接。串聯連接一方面可避免管道某處的堵塞,另一方面形成相同的冷卻條件。當需要使用並聯接時,需要在每個迴路中設置水量調節裝置。
4.當製件壁厚均勻時,盡可能使所有冷卻管道孔到型腔表面的距離相等,如圖2-26 (a) 所示。當製件壁厚不均勻時,在厚壁處應開設距離型腔表面較小的冷卻管道,如圖2-26 (b) 所示。
5.為使冷卻均勻,應合理確定冷卻管道與型腔壁的距離以及冷卻管道之間的中心距。如圖2-27所示,圖2-27(a) 所布置的冷卻管道間距合理,從而保證了型腔表面溫度均勻分布,其溫差僅為0.05℃,如圖2-27(b) 所示。而圖2-27(c) 所設置的冷卻管道直徑小,間距太大,所以造成如圖2-27(d) 所示較大的型腔表面溫度變化,溫差接近8℃。通常,冷卻管道與型腔壁的距離太大會使冷卻效率下降,而距離太小又會造成冷卻不均勻。經驗得知,一般冷卻管道中心線與型腔壁的距離應為冷卻管道直徑的1~2倍,冷卻管道的中心距約為管道直徑的3~5 倍。在實際的設計過程中,如果模具結構允許,則可以考慮將冷卻管道孔徑盡量設大,冷卻迴路的數量也盡量設多一些。
6.應加強澆口處的冷卻。一般的,在注射成型過程中,熔體充填模具型腔時澆口附近的溫度最高,距澆口越遠則溫度越低,故在澆口附近應加強冷卻。可將冷卻管道的迴路入口設在澆口處,這樣,冷卻水會首先通過澆口附近,再流向澆口遠端。冷卻管道人口的選擇如圖2-28 所示,其中圖(a)為側澆口冷卻迴路的布置,圖(b)為多個針點式澆口冷卻迴路的布置。在實際生產中,為了不影響操作,通常將入口與出口水管接頭設在注射機背面的模具一側。
7.應避免將冷卻管道開設在聚合物熔體熔合部位。如前所述,當採用多澆口進料等情形時會產生熔接線。為保證熔接線處的材料較好的熔合,熔接線處的溫度不應過低,應盡可能不在熔接線部位開設冷卻管道。
8.在設計冷卻系統時,需要考慮材料的特性。對於收縮率較大的材料,應盡量沿製件的收縮方向設置冷卻管道。
9.採用多而細的冷卻管道比採用獨根而直徑大的冷卻管道好。因為多而細的冷卻管道擴大了模具溫度調節的范圍,但管道過膝會容易發生堵塞,一般管道直徑取8~25mm。
10.模具出入水口之間的水溫差異應盡可能較小。通常,對於精密模具,該溫差應在2℃以內,普通模具也不要超過5℃。如果出入水間溫差較大,將會使模具的溫度分布不均勻,尤其是流程較長的製件更為明顯。為使製件的冷卻速度大致相同,可根據製件的結構特點、材料特性及製件壁厚等合理確定冷卻管道的排列形式。比如,在如圖2-29 所示的模具型腔中,採用圖(a) 所示的排列方式將比圖(b) 所示的排列方式更利於型腔的冷卻。為了說明這一問題,現進行個簡單平板製件進行數值模擬,如圖2-30 所示為該製件在兩種不同冷卻管道布置下得到的最終製件變形量(翹曲) 結果。這里注意,為利於結果的顯示,冷卻管道只顯示了製件的一側,另一側的管道是對稱分布的。在圖2-30(a) 中,管道沿製件長度方向開設,最終管道長,但開設數量少,而圖(b)所開設的管道沿製件寬度方向,管道短,數量多,最終的翹曲結果可知,按圖(b)開設的管道方式優於圖(a)方式。
11.在模具設計中應該考慮水路的密封問題,冷卻管道盡量避免通過鑲塊或模板接縫,如果必須通過鑲塊或模板接縫時,必須在鑲塊或接縫處設套管以達到密封的效果。
12.在模具總體結構設計時應給冷卻管道留出足夠的空間。為達到冷卻效果,通常冷卻管道就直接布置在成型零部件上。冷卻管道整個迴路不應存在水滯流或產生迴流的部位。在實際生產中,還應考慮節約用水的問題。
3. 注塑模具設計中冷卻系統與材料的關系,冷卻系統的標準是什麼。
我也不知道有什麽標准,個人認為反正能起有效冷卻作用,生產出來塑件達到廠家要求就可以!憑經驗!
4. 塑料模具設計的基本介紹
《JvMsdNet2008》引入模具設計部門管理理念,從基本的圖紙繪制規則到模具標准件的使用規范,讓模具設計部門的管理者輕松管理一個模具企業的設計標准化;增強的繪圖與標注功能,讓您的圖紙繪制工作更加得心應手。
《JvMsdNet2008》增加了網路通迅功能,在同一個區域網內,可以發送信息,可以直接在CAD的繪圖區內選擇圖形,發送給需要圖形的同事;增加了批量列印的功能,列印幾十張圖紙滑鼠只要點擊2次,就可以完成;繪圖增強功能,讓模具設計師設計模具更加輕松,提高工作效率; 1.圖層工具:主要對圖層的顯示、鎖定、凍結,進行操作;
2.隱藏工具:主要對圖形進行隱藏,方便大圖形的操作;
3.塊工具:主要對塊的相關操作,包括對群組的操作;
4.文字工具:常用的文字插入,技術要求的保存與插入;
5.修改工具:圖形的顏色、線型等操作,包括復制、移動、旋轉、鏡像等;
6.模具工具:頂針工具,標簽工具、局部視圖;
7.標准樣式:各種比例的標注樣式;
8.常規標註:與CAD的標注功能基本一致,增加了自動到圖層;
9.改良標註:智能標注、自動公差、粗糙度、特色坐標標注;
10.標注修改:標注的檢查與修改;
11.標注文字:在標注文字上增加各種常用的文字,包括尺寸序號的增減; 1.通過JvMsdNet插入的模具標准件的圖形與實際標准件實物的尺寸完全一樣, 一般插入模具標准件是用於模具結構設計,如果所插入的標准件與實物尺寸一樣,那麼就可以用插入的標准件圖形來做模具加工的圖形;在調用JvMsdNet的模具標准件時,需要選擇標准件的品牌,不同品牌的標准件,尺寸也有所不同,所以用戶使用哪種品牌的標准件,就需要購買那種品牌的標准件,目前JvMsdNet的資料庫內只有幾種品牌,但是用戶可以自行增加。
2.通過JvMsdNet插入的模具標准件圖形時,都帶有一個塊屬性,其塊屬性記錄了該模具標准件的采購信息,JvMsdNet的零件塊屬性一般有2種方式,如果插入的模具標准件是圖塊,那麼這個圖塊就會有塊屬性,如果插入的模具標准件是散圖,那麼在散圖的區域內會有一個存文本的塊屬性,雙擊塊屬性,可以查看該零件的采購信息。
塊屬性的用途:在模具結構設計完後,做模具零件標簽時,只要選擇塊屬性,就可以自動獲取該零件的信息作為標簽的屬性,所有標簽的屬性,可以自動生成明細欄,BOM表,稍做整理就可以直接采購了。 JvMsdNet公差的應用是根據國家規定《制圖手冊》的配合公差,其公差的級別對應《基孔制》《基軸制》;
根據模具常規的配合精度,可分為以下幾種配合類別:
可相對移動的零件 間隙配合 緩轉合:可以有大的問題或者需要間隙的活動部位,為了方便組裝可以有大間隙的部位,在高溫時需要有大間隙的部位。
輕轉合:可以有稍大的間隙或者需要間隙的活動部位。稍大的間隙,潤滑好的軸承部位。高溫、高速、高負載的軸承部位(高度的強制潤滑)。
轉合:有適當的間隙可以活動的配合(高精度的配合)。滑脂、油潤滑的一般常溫軸承部位。
精轉合:輕負載精密機械的連續旋轉部位。間隙小可活動配合(連結、定位)。精密的滑動部位。
不能相對移動的零件 過渡配合 滑合:使用潤滑劑可以用手活動的配合(高精度的定位)。特別精密的滑動部位。不重要的靜止部位。
壓入:可以有一點松動的安裝部位。用木錘、鉛錘可以組裝,拆卸的配合。
打入:組裝、拆卸時需要鐵錘和手壓設備的配合(為防止零件相互間的回轉需要固定鍵),高精度的定位,不允許有絲毫間隙的高精度定位。
輕壓入:組裝、拆卸時需要一定的力的配合。高精度的固定安裝(大扭矩的傳動需要固定鍵)。
過盈配合 壓入:組裝、拆卸時需要一定的力的配合(大扭矩傳動需要鍵等工具)。但非鐵部件之間的壓入力為輕壓入程度即可。鐵與鐵、青銅與銅之間為標准壓入固定。
強壓入、燒嵌、冷嵌:要使相互之間緊密固定,必須強壓入,冷嵌、燒嵌,一旦固定後就不再拆卸,變成永久的裝配。輕合金時為輕壓入。
JvMsdNet在公差使用方面,分為三種情況,便於用戶選擇:
用戶自行選擇公差級別,這種情況要求用戶對配合公差的應用較熟悉;
固定公差,可以根據用戶公差的應用習慣,公差級別或公差都可以修改,JvMsdNet將保留最後一次使用記錄;
固定公差級別,該公差的應用是根據作者多年的模具設計經驗而設定的,各種孔的公差級別按常規可以使用H7,需要配合緊點可以使用H6,軸的公差不變;
註:JvMsdNet的公差資料庫內只有在模具上常用的公差,但用戶可以自行增減資料庫; 發送信息:區域網內的計算機,只要運行了AutoCAD而且安裝了JvMsdNet,及打開了圖紙列表的窗口,就可以發送信息,發送信息以兩種方式,一種發送給所有人,類似聊天室的功能,另一種是發送給某一個人;接到信息後在CAD的右下角以氣泡的方式顯示;
圖形傳輸:JvMsdNet可以讓用戶選擇AutoCAD工作窗口中的CAD圖形,發送給鄰居列表上的同事,方便用戶共享CAD圖形;
一、 考核的知識、技能點
(一) 塑料的組成與性能
1、 知識點
(1) 塑料的基本知識:掌握樹脂、高分子聚合物、聚合物分子結構不同溫度時聚合物的三種狀態、聚合物的交聯、聚合物的降解。
(2) 塑料的基本組成與分類:掌握塑料的組成成分、塑料的分類。
(3) 塑料成型的工藝特性:掌握熱塑性塑料的工藝特性、熱固性塑料的工藝特性。
(4) 常用塑料介紹:掌握常用熱塑性塑料(PE、PVC、PS、PP、ABS、PMMA、PC、PSF、PA、POM)的主要用途、基本特性、成型特點,掌握常用熱固性塑料(PF、氨基塑料)的主要用途、基本特性、成型特點。
2、 看圖或作圖技能(無)
(二) 塑料成型原理與工藝特性
1、 知識點
(1) 注射成型原理與工藝特性:掌握注射成型原理和特點、注射成型工藝過程、注射成型工藝條件的選擇。
(2) 壓縮成型原理與工藝特性:了解壓縮成型原理和特點、壓縮成型工藝過程、壓縮成型工藝條件的選擇。
(3) 壓注成型原理與工藝特性:了解壓注成型原理和特點、壓注成型工藝過程、壓注成型工藝條件的選擇。
(4) 擠出成型原理與工藝特性:了解擠出成型原理、擠出成型工藝過程、擠出成型工藝參數。
(5) 塑料成型工藝規程的制定:了解塑件的分析、塑件成型方法及工藝流程的確定、成型工藝條件的確定、設備和工具的選擇、工藝文件的制定。
2、 看圖或作圖技能(無)
(三) 塑件的結構工藝性設計
1、 知識點
(1) 塑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掌握塑件的尺寸、塑件的尺寸精度、塑件的表面質量和表面粗糙度。
(2) 塑件幾何形狀設計:掌握塑件的形狀、塑件的壁厚、塑件的加強筋、塑件的支承面、塑件的脫模斜度、塑件的圓角、塑件上孔的設計、塑件上的花紋、標記、符號及文字、塑件的螺紋、齒輪。
(3) 帶嵌件塑件的設計:掌握嵌件的用途、嵌件俄形式、帶嵌件塑件的設計要點。
(4) 塑件的結構工藝性設計:根據塑件設計圖,進行塑件的尺寸精度分析、塑件的表面質量分析、塑件的幾何形狀及結構分析、塑件上螺紋、齒輪、嵌件結構分析。
2、 看圖或作圖技能
(1) 根據塑料製件圖,分析判斷製件工藝性好壞、並進行改進。
(2) 根據塑件設計圖,進行塑件的尺寸精度分析、塑件的表面質量分析、塑件的幾何形狀及結構分析、塑件上螺紋、齒輪、嵌件結構分析
(四) 注塑模具結構與設計
1、 知識點
(1) 注射模的分類:掌握注射模具根據結構特徵分類。
(2) 注射模的典型結構:掌握單分型面注射模具結構、典型單分型面注射模具工作原理、典型模具的主要組成系統、雙分型面注射模具結構、典型雙分型面注射模具工作原理、側抽芯模具結構、斜導柱滑塊側抽芯機構。
(3) 注射模具與注射機的關系:掌握注射機主要工藝參數的校核、注射機有關安裝尺寸的校核。
(4) 分型面選擇:掌握分型面及其基本形式、分型面選擇的一般原則、
(5) 澆注系統設計:掌握澆注系統組成及設計基本原則、普通澆注系統設計、排氣和引氣系統的設計。
(6) 成型零件的結構設計:掌握模具材料的選用、成型零件(凹模、凸模)的結構設計、成型零件的工作尺寸計算、成型零部件的強度與剛度 計算。
(7) 推出機構設計:掌握推出機構的設計要求、一次推出機構、二次推出機構、點澆口的自動脫落形式。
(8) 側向分型與抽芯機構設計:掌握斜導柱分型與抽芯機構分型抽芯原理及零部件設計、斜滑塊側向抽芯機構工作原理及結構、斜滑塊的組合與導滑形式。
(9) 注射模模架:掌握塑料注射模架結構、塑料注射模架分類與標記、各國主要標准模架、標准模架的選用。
(10) 脫螺紋機構:掌握螺紋塑件脫模對塑件的要求、螺紋塑件脫模方式。
(11) 模具溫度調節系統設計:主要掌握模具冷卻系統冷卻水道設計要點、冷卻裝置。
(12) 注射模設計步驟:掌握注射模具設計的一般步驟。
(13) 注射模設計實例:掌握注射模設計時塑料製品分析、注射機的確定、模具設計的有關計算、模具結構設計。
2、 看圖或作圖技能
(1) 根據塑料模具裝配圖,能分析模具結構組成。
(2) 根據塑料模具裝配圖,能分析模具在注射機上的方位及與注射機的關系。
(3) 根據塑料模具裝配圖,能分析模具開模動作原理。
(4) 根據塑料模具裝配圖,能分析模具結構特點。
(5) 根據塑料模具裝配圖,能分析模具各零件的名稱、作用。
(6) 用CAD、Pro/E繪制塑料製件圖、典型注塑模具圖、2D、3D模架調用與設計。
(五) 壓縮模設計
1、 知識點
(1) 壓縮模的結構及分類:掌握壓縮模的結構組成、壓縮模的分類。
(2) 壓縮模與壓力機的關系:掌握成型總壓力的校核、開模力和鎖模力的校核、合模高度和總高度的校核、壓機工作台有關尺寸的校核、壓機頂出機構的校核。
(3) 壓縮模的設計:掌握壓縮模成型零部件設計、加料室尺寸的計算、壓縮模脫模機構設計
2、 看圖或作圖技能
(1) 根據壓縮模裝配圖,能分析模具結構組成。
(2) 根據壓縮模裝配圖,能分析模具在壓力機上的方位及與壓力機的關系。
(3) 根據壓縮模裝配圖,能分析模具結構特點。
(4) 根據壓縮模裝配圖,能分析模具各零件的名稱、作用。
(六) 壓注模設計
1、 知識點
(1) 壓注模的結構及分類:掌握壓注模的類型、壓注模的結構、壓注模的特點。
(2) 壓注模與壓力機的關系:掌握普通液壓機上的壓注模、專用液壓機上的壓注模。
(3) 壓注模結構設計:掌握壓注模零部件設計、壓注模澆注系統與排溢系統設計。
2、 看圖或作圖技能
(1) 根據壓注模裝配圖,能分析模具結構組成。
(2) 根據壓注模裝配圖,能分析模具在壓力機上的方位及與壓力機的關系。
(3) 根據壓注模裝配圖,能分析模具結構特點。
(4) 根據壓注模裝配圖,能分析模具各零件的名稱、作用。
(七) 擠出模設計
1、 知識點
(1) 擠出模的分類及結構組成:掌握擠出成型機頭的分類、擠出模的結構組成。
(2) 擠出模設計要點:掌握擠出成型機頭的作用、擠出成型機頭設計原則、擠出成型機頭與擠出機的關系。
(3) 管材擠出模:掌握管材擠出成型機頭的結構、管材擠出機頭的零件設計、管材的定徑和冷卻。
(4) 異型材擠出模:掌握異型材分類及異型材擠出成型機頭的結構形式、異型材擠出成型機頭的設計要點、異型材的定型模。
(5) 擠出模設計實例:了解擠出模設計要求、設計步驟。
2、 看圖或作圖技能
(1) 根據擠出模裝配圖,能分析模具結構組成。
(2) 根據擠出模裝配圖,能分析模具在擠出機上的方位及與擠出機的關系。
(3) 根據擠出模裝配圖,能分析模具結構特點。
(4) 根據擠出模裝配圖,能分析模具各零件的名稱、作用。
二、 題庫題型 題 型
章 節 填空 判斷題 選擇題 名詞解釋 簡答題 看圖並回答問題 塑料的組成與性能 有 有 有 有 有 塑料成型原理與工藝特性 有 有 有 有 有 塑件的結構工藝性設計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注塑模具結構與設計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壓塑模設計 有 有 有 壓注模設計 有 有 有 擠出模設計 有 有 有 有 三、 章節與分數分布
第一學期試卷 序號 課題 總課時 分數分布 分數 其中看圖並回答問題 1 塑料的組成與性能 4 15 2 塑料成型原理與工藝特性 8 15 3 塑件的結構工藝性設計 8 20 10 4 注塑模具結構與設計 70 50 20 5 壓塑模設計 6 壓注模設計 7 擠出模設計 機動 8 合計 98 100 30 第二學期試卷 序號 課題 總課時 分數分布 分數 其中看圖並回答問題 1 塑料的組成與性能 2 塑料成型原理與工藝特性 3 塑件的結構工藝性設計 4 注塑模具結構與設計 30 50 5 壓塑模設計 5 15 6 壓注模設計 5 15 7 擠出模設計 5 15 機動 5 5 合計 50 100
5. 關於UG注塑模具冷卻水道的設計
你好,本人從事模具製造五年,至於論文沒有,只有經驗,聽我說說看,注內塑模,冷卻水道它的主容要做用是起到冷卻讓注射出的產品不變形,而有的模具為了快速加熱溫度讓速膠的流動性增快,從而在水道流動加熱油,我說的意思就是冷卻效果好壞,打個比方,如果你做手機模,那就要注意冷卻,避開鑲件,頂桿等障礙物,要是做0.9mm以下的大面積產品模具,你只要讓模具處於60度以下就可以了,我不會什麼論文我只是初中畢業,我只有經驗,只要是注塑模,有不懂的一起來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