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怎樣組裝輪軸實驗裝置

怎樣組裝輪軸實驗裝置

發布時間:2022-06-20 06:31:03

⑴ 探究輪軸是否省力的實驗步驟

第一部分:螺絲刀刀柄的秘密回憶使用螺絲刀的經歷,引導學生觀察螺絲刀的構造,讓學生發現無論怎樣的螺絲刀,刀柄總要比刀桿粗一些。從而得出輪軸的概念:像螺絲刀這樣,由一個較大的「輪」與一個較小的「軸」組合在一起的簡單機械叫做輪軸。第二個活動是讓學生在小組內試一試,把幾個鉤碼緊系在螺絲刀的刀桿上吊起來,用手轉動刀柄。再將這幾個鉤碼緊系在螺絲刀的刀柄上吊起來,用手轉動刀桿。看看兩種做法哪一種省力?說說自己的感受。第三個活動教材安排了「小個子戰勝大力士」的游戲。讓力氣小的同學握住螺絲刀的刀柄旋轉,力氣大的同學握住螺絲刀的刀桿向相反的方向旋轉,看誰取得勝利。這個活動可在同桌間進行,讓更多的同學都有親身實踐的機會。第二部分:輪軸的研究通過上面兩個趣味性較濃的實驗研究,學生已經感受到螺絲刀的刀柄轉動較為省力,螺絲刀在使用時有明顯的省力作用。為什麼螺絲刀會有這么明顯的省力效果?首先讓學生進行簡單的對話討論,期望學生能提出螺絲刀能省力的種種假設。接著通過活動引導學生研究一般意義上的輪軸。找一些大小不同的輪和軸套裝在一起,用鐵架台支撐起來,在輪和軸上分別掛上鉤碼,直到平衡。此時學生能很直觀地看到在平衡時輪上掛的鉤碼少而軸上掛的鉤碼多,即在輪上省力,軸上費力。最後教材安排讓學生找一找身邊應用了軸輪的地方,如汽車的方向盤、水龍頭開關、門鎖把手、扳手。在找的過程中拓展輪軸的應用。

⑵ 小雪和小紅在「測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一起組裝好如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他們分別記下了鉤碼和彈簧

(1)實驗時應豎直向上勻速拉動測力計.
(2)有用功不可能等於總功,滑輪組效率不可能為100%,因此實驗數據有錯誤;
由圖1所示滑輪組可知,其承重繩子的有效股數n=3,鉤碼上升的高度h=0.1m,
則測力計移動的距離s=nh=3×0.1m=0.3m,由表中實驗數據可知,彈簧測力計提升的高度0.2錯誤.
(3)滑輪組的效率η=

W有用
W總
×100%=
Gh
Fs
×100%=
2N×0.1m
1N×0.3m
×100%≈66.7%.
(4)由表中實驗數據可知,使用同一滑輪組提升鉤碼,提升鉤碼上升的高度相同而鉤碼重力不同,滑輪組效率不同,鉤碼重力越大,滑輪組效率越大,由此可得:使用同一滑輪組,增加鉤碼的重力可以提高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5)小雪僅根據兩組實驗數據就得出結論,實驗次數太少,結論具有偶然性與片面性,為得出普遍結論,應進行多次實驗,測出多組實驗數據.
(6)①繩子與滑輪間、滑輪與輪軸間存在摩擦力,滑輪組繞法不同,提升相同重物時的摩擦力不同,可以影響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②實驗時,對測力計讀數錯誤,或提升物體高度讀數錯誤,或沒有沿豎直方向勻速拉動測力計都會造成滑輪組效率不同甚至錯誤.
故答案為:(1)豎直;(2)有用功不可能等於總功;彈簧測力計提升的高度0.2;(3)66.7;(4)增加鉤碼的重力;(5)實驗次數太少;(6)①滑輪組繞法不同,提升相同重物時的摩擦力不同;②測力計讀數錯誤;提升物體高度讀數錯誤.

⑶ 五年級下科學實驗(pep版)

1、怎樣使杠桿保持平衡
一、實驗目的:杠桿尺實驗
二、實驗要求:說明杠桿三點,驗證杠桿作用。
三、實驗器材:鐵架台、杠桿尺、鉤碼。(或簡單機械實驗盒)。
四、操作步驟:
1、檢查器材:檢查器材是否齊全、適用。
2、照下圖組裝。
3、分別改變力點到支點,重點到支點的距離,實驗什麼情況省力?什麼情況費力?什麼情況不省力也不費力。
4、整理物品放回原處。
5、把實驗結果填入表中。
阻力點 動力點
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格) 鉤碼(個) 動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格) 鉤碼(個)
方法1
方法2
方法3
方法4
方法5
方法6
注意:
A、認真調整杠桿尺平衡。
B、 實驗時不要用測力計進行杠桿尺實驗,應改用鉤碼進行,這樣可獲得比較准確的結果。
2、天平的使用
一、實驗題目:怎樣使用天平
二、實驗要求:怎樣使用天平
三、實驗器材:天平
四、操作步驟:
1、取出天平放在桌面上,在盤中各放上一張大小相同的紙,旋轉調節螺絲使指針指向0位。
2、在左側盤中紙上放上所要稱的物體。
3、用鑷子夾出砝碼放右側盤的紙上。
4、增減砝碼的數量,直至天平平衡。(還可以使用游碼調節)
5、計算砝碼及游碼總量並記錄。
6、依次取下天平盤中的砝碼和物體。整理好天平。將天平和砝碼放回盒中。
3、定滑輪實驗。
一、實驗題目:定滑輪實驗。
二、實驗要求:驗證定滑輪作用。
三、實驗器材:鐵架台、定滑輪、鉤碼、線繩。(或簡單機械實驗盒)。
四、操作步驟:
1、 檢查器材:檢查器材是否齊全、適用。
2、將鐵架台、定滑輪、鉤碼、線繩按下圖組裝好實驗裝置。
3、手拽線繩,通過定滑輪提起重物,研究定滑輪能不能改變用力方向。
4、用鉤碼代替手拽繩的拉力。試試通過定滑輪,用多大力才能提起重物?研究定滑輪省不省力。
5、整理物品放回原處。
注意:
做定滑輪能不能省力的實驗時,要用鉤碼,最好不用彈簧稱。
4、動滑輪實驗。
一、實驗題目:動滑輪實驗。
二、實驗要求:驗證動滑輪作用。
三、實驗器材:鐵架台、動滑輪、線繩、彈簧稱、重物。(或簡單機械實驗盒)。
四、操作步驟:
1、檢查器材:檢查器材是否齊全、適用。
2、用彈簧稱稱出重物的重量,記錄在紙上。
3、將鐵架台、動滑輪、線繩、彈簧稱、重物按下圖要求組裝好。
4、用手通過動滑輪提起重物,研究有沒有改變用力方向的作用。
5、通過彈簧稱、動滑輪提起重物,研究省力還是費力,根據是什麼。
6、整理物品放回原處。
注意:
A、實驗時手應垂直上提。
B、 可設法減小動滑輪阻力。
C、盡力加大重物的重量,可以使省力接近一半。
5、滑輪組實驗
一、實驗題目:滑輪組實驗。
二、實驗要求:驗證滑輪組作用。
三、實驗器材:鐵架台、動滑輪、定滑輪、線繩、彈簧稱、重物。(或簡單機械實驗盒)。
四、操作步驟:
1、檢查器材:檢查器材是否齊全、適用。
2、 用彈簧稱直接稱出重物重量。
3、照下圖組裝。
4、用手通過滑輪組將重物提起,研究能不能改變用力方向,根據是什麼。
5、通過彈簧稱、滑輪組將重物提起,研究能不能省力,根據是什麼。
6、整理物品放回原處。
注意:
A、可設法減少滑輪組的阻力。
B、 測力時,彈簧稱可垂直向下,斜向一方,也可向側面水平拉出,上列各個方向,都不會影響測試結果。
C、實驗時,彈簧秤應倒用,即掛鉤在上,提環在下。
6、輪軸實驗
一、實驗題目:輪軸實驗。
二、實驗要求:驗證輪軸作用。
三、實驗器材:鐵架台、輪軸、短線、長線、鉤碼、彈簧稱。(或簡單機械實驗盒)。
四、操作步驟:
1、檢查器材:檢查器材是否齊全、適用。
2、用彈簧稱測出重物重量。
3、照下圖組裝。
4、實驗時可用鉤碼,也可用彈簧稱,測得省力情況。
5、將輪換成大輪,再按上述要求進行實驗。
6、通過比較兩次測定,認識到軸不變,輪越大越省力。
7、整理物品放回原處。
注意:
A、可設法減小輪軸阻力。
B、 若用彈簧秤測力,應倒用。即鉤在上,環在下,豎直向下拉動。
C、沒有彈簧稱時可改用鉤碼來測力。
7、齒輪實驗
一、實驗題目:齒輪的作用
二、實驗要求:齒輪的作用
三、實驗器材:厚紙板、圖釘、剪刀、木板等。
四、操作步驟:
1、製作齒輪。用厚紙板製作大小兩個齒輪,大齒輪20齒,小齒輪10齒。
2、將兩個齒輪用圖釘通過中心孔固定在木板上,讓兩個齒輪的齒相互咬合。
3、轉動大齒輪看小齒輪有什麼現象發生。
4、轉動小齒輪看大齒輪有什麼現象發生。
5、把現象記錄下來。
記錄:1、大齒輪帶動小齒輪轉動時,大齒輪向()轉()圈,小齒輪向()轉()圈,可以()小齒輪的工作速度。
2、小齒輪帶動大齒輪轉動時,小齒輪向()轉()圈,大齒輪向()轉()圈,可以()大齒輪的工作速度。
3、齒輪傳動可以有()的作用。
8、研究斜面的作用
一、實驗題目:斜面實驗。
二、實驗要求:驗證斜面作用。
三、實驗器材:圓木(長10厘米)、鐵絲、測力計、長木板(長50厘米)、方木塊。
四、操作步驟:
1、檢查器材:檢查器材是否齊全、適用。
2、照下圖組裝。
3、用鐵絲做軸,使圓木能繞軸轉動。
4、通過測力計將圓木提起,用多少力,記錄在紙上。
5、在桌面立一木塊,從桌面到木塊斜搭一塊光滑的木板。通過測力計沿斜面上拉,用多少力。
6、分析比較,使用斜面省力。
7、整理物品放回原處。
9、幫助植物繁殖
一、實驗題目:幫助植物繁殖。
二、實驗要求:幫助植物繁殖。
三、實驗器材:植物枝條(月季枝條、柳枝、楊枝)、小刀、小木箱或花盆、土、噴壺。
四、操作步驟:
1、將土放在木箱或花盆中,在土中挖一個洞,深度為插條長度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2、選取有2-3個芽的月季(或柳、楊)枝條,用刀在節下削平,不要剝掉莖上的刺。
3、將削平的枝條插入挖好的洞中。
4、用手指輕輕按實插條的基部,用細孔噴壺噴灑足夠的水,使土保持濕潤。
10、模擬化石的形成
一、實驗題目:模擬化石的形成
二、實驗要求:模擬化石的形成
三、實驗器材:沙子、熟石膏(或黏土或水泥)、紙盒、生物材料(貝殼、核桃、魚骨等)、一個碗、肥皂水。
四、操作步驟:
1、將沙子、熟石膏(或黏土或水泥)和水,在碗里混合,攪拌成糊狀。
2、向紙盒中倒入一半石膏混合物(將剩餘的石膏混合物封好,防止變硬),將塗抹過肥皂水的生物材料部分壓入紙盒內的石膏混合物國。
3、晾至微干時,再塗上一層肥皂水,並將剩餘的石膏混合物全部倒入盒中,將生物材料全部掩埋。
4、待石膏混合物全部乾燥後,去掉外面的紙盒,敲開石膏混合物,看看自己的「化石」做得怎麼樣。
11、自然力量對山脈的影響(一)
一、實驗題目:溫度對玻璃的影響
二、實驗要求:溫度對玻璃的影響
三、實驗器材:玻璃、酒精燈、試管夾、護目鏡、冷水。
四、操作步驟:
1、取一塊玻璃,仔細觀察玻璃的表面,並把觀察結果記錄下來。
2、用試管夾夾住玻璃,放在酒精燈上加熱。
3、加熱一段時間後,把玻璃迅速放在冷水中。
4、重復以上過程3次,看看會發生什麼現象。
注意:將玻璃放入冷水中時要小心,不要被破碎的玻璃傷著。
12、自然力量對山脈的影響(二)
一、實驗題目:冰對岩石的破壞作用。
二、實驗要求:冰對岩石的破壞作用。
三、實驗器材:氣球、紙盒、熟石膏、水、小木棒。
四、操作步驟:
1、用水填充一個小氣球,直到像乒乓球一樣大,扎緊後,把它放在紙盒中。
2、往紙盒中倒入一些糊狀的熟石膏(熟石膏與水的混合物),用小木棒把充滿水的氣球推到熟石膏1下面厘米處,取出木棒。
3、放置一段時間,待熟石膏變硬時,從盒中取出,觀察熟石膏的變化。
4、把熟石膏模型放置在冰箱的冷凍室,24小時後取出,仔細觀察其變化。
5、待冷凍的熟石膏恢復到室溫時,看看又發生了什麼變化。
13、沙洲的形成
一、實驗題目:沙洲的形成
二、實驗要求:沙洲的形成
三、實驗器材:噴壺、沙土、各種大小的石子、2個托盤、報紙。
四、操作步驟:
1、先用土壤製作一個帶有丘陵的自然景觀。
2、用噴壺模擬「下雨」,看看有什麼現象發生。
14、卵石的形成
一、實驗題目:驗證磨圓作用實驗。
二、實驗要求:了解水流沖擊及相互碰撞對岩石的磨圓作用。
三、實驗器材:粉筆、廣口瓶、水。
四、操作步驟:
1、檢查器材:檢查器材是否齊全、適用。
2、取白色粉筆三、四根,掰成約長10毫米的許多粉筆頭。
3、將粉筆頭放入廣口瓶中,裝上水,蓋好。
4、用力搖動,磨圓後撈出觀察。
5、研究為什麼被磨圓了。
6、想一想自然界的岩石碎塊變圓的原因是什麼。
7、整理物品放回原處。
注意:
瓶中只灌1/3的水。
15、自製鍾乳石
一、實驗題目:自製鍾乳石
二、實驗要求:自製鍾乳石
三、實驗器材:曲別針、線繩、兩只燒杯或玻璃瓶、一個碟子、蘇打晶體、水。
四、操作步驟:
1、分別向兩只燒杯中注入半杯水。然後逐漸倒入盡可能多的蘇打晶體,直至溶液不能再溶解晶體為止。
2、將線繩打一個結,並將線繩放在溶液中浸泡。然後把線繩兩端分別浸在兩個燒杯中,把碟子放在兩只燒杯中間,用曲別針把線繩固定在適當的位置上。
3、堅持觀察4天,看看會發生什麼現象。
16、開采一個「礦」
一、實驗題目:開采一個「礦」
二、實驗要求:開采一個「礦」
三、實驗器材:幾種礦物、天平、信封、熟石膏混合物、錘子、棉布、泡沫塑料杯。
四、操作步驟:
1、設想自己小組是一個礦業公司,將要去開採金屬礦產,給自己的礦業公司起個名字。
2、選取2-3種不同的礦物,各取一小塊,分別稱量其質量,並將礦物名稱和質量記錄在紙條上。將紙條放進一個信封,並在信封上寫下本組礦業公司的名字,交給老師。
3、在泡沫塑料杯里倒入一層熟石膏混合物,加入一種礦物,再加一層熟石膏混合物,在熟石膏混合物上再放另一種礦物,做成「礦石體」。
4、把「礦石體」放置24小時使它堅固。並從杯中取出。在「礦石體」上寫下本組礦業公司的名字,與其他小組的「礦石體」放在一起。
5、取出其他「礦業公司」的「礦石體」,想辦法把「礦物」開采出來,並稱量其質量。
17、煤的分離實驗
一、實驗題目:煤的分離實驗
二、實驗要求:煤的分離實驗
三、實驗器材:酒精燈、試管、帶玻璃管的試管塞、棉花、煤。
四、操作步驟:
1、在試管內裝入一定量的純凈煤,在試管口放點棉花,用帶玻璃管的試管塞將試管口塞住。
2、在酒精燈上加熱試管,直到試管里的煤發紅。
3、把點燃的火柴放在玻璃管口處,觀察發生的現象。

⑷ 輪軸作用的實驗

1、軸上掛3個鉤碼,較小輪上加鉤碼,使輪上的鉤碼剛好能拉起軸上的重物。
2、軸上掛3個鉤碼,在較大輪上加鉤碼,使輪上的鉤碼剛好能拉起軸上的重物。
實驗現象:
1、較小輪時,軸上掛3個鉤碼,輪上掛2個鉤碼,就能達到平衡
2、較大輪使,軸上掛3個鉤碼,輪上掛1個鉤碼,就能達到平衡。
實驗結論:軸不變,輪越大,越省力。

⑸ 輪軸的秘密 怎樣組裝輪軸

輪軸可用做省力器械(例如螺絲刀,方向盤,水龍頭旋鈕),也可以用來擴大移動(例如汽車輪和軸),
組裝只要是半徑不同的東西同軸組裝在一起就可以起到輪軸的作用。
呵呵,希望可以幫到你。

⑹ 小學生科學實驗輪軸

一個小風扇,只需來要一個小馬達,兩節自5號電池,還有一些短導線,一個實心的塑料泡沫,一把剪刀,一些硬紙片! 首先把實心泡沫掏空,用導線連接好小馬達,塞入泡沫里(要保持小馬達的轉子軸漏出泡沫),在把導線連到電池上,也塞如泡沫內,用剪刀把小紙片剪成行,。

⑺ 如何組裝小學五年級的科學課軸輪

架好輪軸支架,用細繩吊砝碼,另一端用測力計,有三種情況:

1、大輪帶動小輪,省力。

2、同輪,不省力也不費力。

3、小輪帶動大輪,費力;輪越大,越省力。

由一系列齒輪組成的齒輪傳動系統稱為輪系。根據輪系中各軸線是否平行,可將輪系分為兩大類,即平面輪系和空間輪系。

平面輪系,各輪的軸線都是互相平行的,即全部由圓柱齒輪組成的輪系;空間輪系,輪系中至少有一個輪的軸線與其他輪的軸線不平行,即輪系中含有圓錐齒輪或蝸桿傳動。

根據輪系運轉時,其各個齒輪的軸線相對於機架的位置是否都是固定的,將輪系分為定軸輪系和周轉輪系兩大類。

⑻ 小學六年級科教版科學實驗輪軸的有什麼作用

1、安裝一個輪軸
2、分別在輪和軸上綁一根線繩,再向著相反的方向繞一圈,在繩頭處各系一個小掛鉤
3、在軸上的小掛鉤上掛2個鉤碼,在輪上的小掛鉤上掛1個鉤碼,觀察現象
4、在軸上的小掛鉤上掛4個鉤碼,在輪上的小掛鉤上掛2個鉤碼,觀察現象
5、分析實驗現象,得出結論

⑼ 小學科學

六年級的先給你
由於字數過多打不下
你可以去我的文庫下載
http://wenku..com/view/29489a5177232f60ddcca124.html
各年級的都有

科學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復習資料(修訂版)
1、在工作時,能使我們省力或方便的裝置叫作機械。螺絲刀、釘錘、剪刀這些機械構造很簡單,又叫做簡單機械。
2、像撬棍這樣的簡單機械叫做杠桿。它有三個點,用力的位置叫用力點,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點,支撐著杠桿,使杠桿能圍繞轉動的位置叫支點。
3、杠桿尺平衡時,左邊的鉤碼數乘以格數等於右邊的鉤碼數乘以格數。
4、當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大於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時,杠桿費力。
當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等於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時,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
當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小於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時,杠桿省力。
5、像水龍頭這樣,輪和軸固定在一起,可以轉動的機械叫做輪軸。
6、像旗桿頂部的滑輪那樣,固定在一個位置轉動而不移動的滑輪叫做定滑輪。可以隨重物一起移動的滑輪叫做動滑輪。
7、把動滑輪和定滑輪組合在一起使用,就構成了滑輪組。
8、像搭在汽車車廂上的木板那樣的簡單機械叫做斜面。
9、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體所用的力就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體所用的力就大。螺絲釘的螺紋越密,旋進去就越省力。
10、鏈條與兩個齒輪嚙合,起到傳遞動力而是自行車運動的作用。
11、各種簡單機械的比較:
簡單機械 舉例
杠桿 省力杠桿 開瓶器、切刀、核桃夾、羊角錘
不省力也不費力 蹺蹺板、訂書機、天平
費力杠桿 筷子、鑷子、釣魚桿
輪軸 水龍頭、門把手、方向盤、扳手擰螺帽、螺絲刀擰螺絲
斜面 盤山公路、大橋引橋、螺絲釘

12、寫出各類型滑輪的作用。
滑輪類型 作 用
滑輪 動滑輪 省力
定滑輪 改用用力的方向
滑輪組 既省力又改變用力方向
13、自行車上的各部分應用了哪種簡單機械?
應用機械的位置 應用機械的類型 應用機械的位置 應用機械的類型
車把手 輪軸 車上的螺絲釘 斜面
剎車 杠桿 車輪和車軸 輪軸
大齒輪和小齒輪 輪軸 後架上的彈簧夾 杠桿
車鈴的按鈕 杠桿 腳蹬 輪軸

科學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復習資料
1、很多的房屋和橋梁都是依靠直立的材料(柱子)和橫放的材料(橫梁)支撐住的。它們受壓時,橫梁比柱子容易彎曲和斷裂,所以,如何增強橫梁抗彎曲能力是建築上很重要的問題。
2、材料的寬度越寬,抗彎曲能力越強;材料的厚度越厚,抗彎曲能力越強。材料的寬度和厚度中,厚度更多地影響材料抵抗彎曲的能力。
3、改變薄板形材料的形狀,實際上都是減少了材料的寬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雖然減少材料的寬度降低了一些抗彎曲能力,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強了材料的抗彎曲能力。
4、拱形受到壓力時,能把壓力向下和向外傳遞給相鄰的部分。拱形受到壓力時會產生一個向外推的力,能抵住這個力,拱就能承載很大的重量。
5、圓頂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組合,它具有拱形承載受壓力大的優點,而且不產生向外推的力。球形在各個方向上都是拱形,這使得它比任何形狀都堅固。
6、生物體中的拱形:人的頭骨、拱形的肋骨、貝殼、烏龜的殼、雞蛋、接近圓形的水果。
7、骨架式的構造叫做框架結構。框架結構中,三角形框架比四邊形框架更加穩固,四邊形框架容易變形。
8、不容易傾倒的塔結構往往是上小下大,上輕下重的。
9、橋面在拱下方的拱橋,橋板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向外的推力。橋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緊,還增加了橋面的抗彎曲能力。

科學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復習資料
1、1820年,丹麥科學家奧斯特把通電導線靠近指南針,發現通電導線可以產生磁性,為人類大規模利用電能打開了大門。
2、用線圈和指南針可以做成電流檢測器,檢測電池中有沒有電。
3、由線圈和鐵芯組成的裝置叫電磁鐵。做電磁鐵實驗時,因為用的導線較短,這個電磁鐵是很耗電的,不要把它長時間接在電池上。
4、電磁鐵的南北極與線圈纏繞的方向、電池正負極的接法有關。
5、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線圈圈數有關:圈數少磁力小,圈數多磁力大;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使用的電池數量有關:電池少則磁力小,電池多則磁力大;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線圈粗細長短、鐵芯粗細長短等因素有一定關系。
6、電動機由磁鐵、繞著線圈的鐵芯、換向器、電刷組成。換向器的作用是接通電流並轉換電流的方向。
7、電動機是用電產生動力的機器。雖然大小懸殊、用途各異,但電動機的工作的基本原理相同:用電產生磁,利用磁的互相作用轉動。
8、電能使各種用電器做各種運動、發光、發聲、發熱……我們把電具有的這種能量,叫電能。
9、能量有電能、熱能、光能、聲能等不同的形式。和運動有關的物體具有的能量叫機械能。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學物質中儲存的能量叫做化學能。
10、所有的用電器都是一個電能的轉化器,能夠把輸入的電能轉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用電器名稱 輸入的能量形式 輸出的能量形式
電燈 電能 光、(熱)
電視機 光、聲、(熱)
電冰箱 熱、(光、聲)
電吹風 風、熱、(聲)
空調 熱、(光、聲)
洗衣機 機械能、(光、聲)
取暖器 熱、(光)
電風扇 機械能、(聲)
11、通過發電機,人們能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轉化成電能。
用電器名稱 輸入的能量 輸出的能量形式
普通電池 化學能 電能
光電池 太陽能
蓄電池 化學能
水力、風力發電站 機械能
火力發電站 化學能
12、煤是幾億年前植物被埋入地下,與空氣隔絕,在長期的的壓力、高溫的共同作用下,慢慢形成的。石油和天然氣是幾億年前大量的低等生物經過長期、復雜的變化形成的。
13、煤、石油、天然氣是不可再生能源,用一點就少一點,我們正在耗盡這些能源。現在的新能源有太陽能、地熱、風力、沼氣、核能等。

科學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復習資料
1、用分類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辨別和研究植物。科學家主要是根據植物的特徵對植物進行分類的。
2、科學家把植物分為兩大類:開花植物和不開花植物。在已經發現的40萬種植物中,開花植物約佔一半以上。不開花的植物中,蕨類、藻類、苔蘚類和開花植物一樣,自己進行光合作用製造養料。
3、分類是研究動物的一種基本方法。身體中有脊柱的動物叫脊椎動物,沒有脊椎的動物叫無脊椎動物。動物的身體構造和生命活動特徵是科學家對動物進行分類的重要標准。
4、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部有一對觸角,胸部有三對足的動物是昆蟲;終生在水中生活,用鰓呼吸的動物是魚類;身體上長羽毛的動物是鳥類;直接生小動物,並用乳汁喂養小動物的是哺乳動物。
5、已發現的動物種類有150多萬種,其中昆蟲達到100多萬種,約佔80%。
6、38億年前,地球上出現簡單生命體開始,到現在豐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地球環境變化是重要原因。人類對於生物生存環境的改變和對一些動物的馴化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7、生物的多樣性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基礎;每一種生物也需要生活在生物多樣性的環境之中。
8、人類生活離不開植物:(1)提供給人類做食物;(2)供人類欣賞;(3)提供給人類做葯材;(4)人類可以用植物做成生活及學慣用品;(5)可以凈化空氣;(6)提供給動物做食物。
9、人類是生物大家族中的一員,我們理應平等對待家族中的每一個成員。

六年級下冊的科學概念復習資料
第一單元 微小世界
1、放大鏡具有放大物體圖像的功能,用放大鏡觀察物體能看到更多的細節。
2、放大鏡廣泛應用在人們生產生活的許多方面。
3、放大鏡鏡片的特點是透明和中間較厚(凸起)、邊緣較薄。
4、放大鏡的鏡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的共同特點是中間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鏡也叫凸透鏡。
5、放大鏡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數也越大,由此推斷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數最大。
6、放大鏡的構造:鏡架、鏡片(凸透鏡)。
7、能通過放大鏡觀察到更多關於昆蟲的細節,如:蠅的復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內側;蝴蝶翅膀上布滿的彩色小鱗片是扁平的細毛。
8、像食鹽、白糖、味精那樣,有規則幾何外形的固體物質叫做晶體。
9、兩個凸透鏡組合起來可以使物體的圖像放得更大。
10、顯微鏡的發明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一大飛躍,把人類帶入了一個微觀世界。顯微鏡是人類認識微小世界的重要觀察工具。
11、列文?虎克發現微生物。
12、洋蔥表皮是由細胞構成的,生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
13、正確使用顯微鏡的方法:安放→對光→上片→調焦→觀察。
14、一切生物體都是由細胞組成的,細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結構單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單位。細胞學說的建立被譽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
15、細胞的形態是多種多樣的,它們具有不同的功能。
16、用顯微鏡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17、在水中生活著很多形態各異的微生物。如草履蟲、變形蟲等。
18、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構造和功能,以適應周圍的環境。
19、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徵,如:對環境有一定的需求、對外界的刺激有反應、能繁殖等。
20、羅伯特?胡克最早在顯微鏡下發現了生物的細胞結構,而列文?虎克用他自製的顯微鏡發現了曾經不為人知的奇妙的微生物世界。
21、人類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和人類生活的改善。如:抵抗制服疾病、釀酒、泡菜、發面、做酸奶、克隆生物、處理垃圾和污水。
22、人類觀察工具的改進:
肉眼 能看清昆蟲等較小的動物
放大鏡 能看清小於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東西
光學顯微鏡 能看清細胞和微生物
電子顯微鏡 能看清能看到更小的組成物質的原子、分子
第二單元 微小世界
1、 世界是物質構成的,物質是變化的,物質的變化有相同和不同之處。
2、物質的變化可以劃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它們的區別在於是不是產生了新的物質。
3、豆子和沙子的實驗,在混合和分離的前後沒有變化,沒有變為或產生新的物質,我們稱為物理變化。像白糖加熱從白色的糖變為黑色的炭一樣產生新的物質的變化,我們就稱為化學變化。
4、在變化中能產生新的物質的變化我們稱為化學變化,不能產生新物質的我們稱為物理變化,一些物質在變化的過程中,會既發生化學變化又發生物理變化。如蠟燭燃燒、白糖加熱時融化變色。
5、米飯在口腔里與唾液作用會發生化學變化:澱粉→麥芽糖
6、澱粉與碘酒會發生化學變化,生成的新物質是藍紫色的,利用這一特性可以檢驗食物中是否含有澱粉。
7、小蘇打和白醋的混合,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新的物質是二氧化碳氣體。
8、鐵生銹是一種化學變化,鐵銹是一種不同於鐵的新物質。鐵生銹的原因是空氣和水共同作用的結果:氧在有水的環境中與鐵發生化學反應,生成氧化鐵,就是鐵銹。
9、在平常生活中,鐵生銹的快慢與水的多少關系很大。把鐵與水、空氣隔絕開是防止鐵生銹的好方法,如刷油漆、電鍍等。
10、化學變化會伴隨各種現象,如:改變顏色、發光發熱、產生沉澱物、產生氣體,根據這些現象可以初步判斷物質是否發生了化學變化。
11、硫酸銅溶液和鐵釘會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新的物質。
12、我們周圍的世界是由物質組成的,物質是變化的。物質變化有兩類: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化學變化最重要的特點是產生了新物質。
第三單元 宇宙
1、月球是地球的衛星,圍繞地球由西向東逆時針運轉。
2、對月球的探索歷程:肉眼觀察→天文望遠鏡→探測飛行器→登月考察
3、最早登月的是美國的阿波羅11號載人飛船。
4、月相是月球在圓缺變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形狀。月相變化是月球圍繞地球公轉過程中形成的,變化是有一定規律的。
5、月相是變化的,變化是有規律性的。農歷上半月由缺到圓,下半月再由圓到缺。(1、月相的變化經歷新月——上弦月——圓月——下弦月——殘月的過程。2、上半月,人們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積逐漸變大,直到滿月,亮面在右側;下半月,人們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積逐漸變小,直到朔月,亮面在左側。)
6、月球是一個不發光、不透明的球體,我們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陽的光。月相實際上就是人們從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亮的部分。由於觀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
5、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徵是分布著許多大大小小的環形山。
6、環形山的形成與許多因素有關,隕石撞擊是主要原因。這種說法認為環形山是長期以來流星、隕石撞擊後留下的痕跡。因為月球上沒有空氣,就相當於少了一層保護,使撞擊更猛烈和頻繁。
7、農歷初一前後,月球運行到太陽和地球中間,月球居於地球和太陽之間,三者在一條直線上,因月球擋住了太陽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圖示如下:

而月食則是農歷十五前後,月球運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居於月球和太陽之間,三者在一條直線上,地球擋住了太陽射向月球的光就發生了月食。圖示如上:
8、日食發生在農歷的初一前後,有日全食、日偏食、日環食。
9、月食發生在農歷的十五前後,有月全食、月偏食。
10、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11、太陽系:以太陽為中心,包括圍繞它轉動的八大行星及其衛星、矮行星、小天體(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組成的天體系統。
12、為了便於辨認,人們天空的星星分成一群,劃分為不同的區域,就稱為星座。
13、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標志。北極星可以幫助大家在夜間辨認方向,利用大熊星座的北斗七星可以比較容易地找到它。
14、利用北斗七星找到北極星:把北斗七星勺子前沿的兩顆星的連線延長,在大約相當於這兩顆星距離的5倍處,有一顆比較亮的星,那就是北極星。北極星屬於小熊星座。
15、大熊星座的明顯標志就是我們熟悉的、由七顆亮星組成的北斗七星。
16、「夏季大三角」——天津四、織女星和牛郎星;夏季主要星座——天鵝座(天津四)、天琴座(織女)、天鷹座(牛郎)、天蠍座(心宿二)
17、宇宙是運動變化的,膨脹的,組成宇宙的天體也是運動變化著的。
18、太陽系和眾多的恆星一起組成的一個恆星集團,被人們稱為銀河系。
19、銀河系還不是宇宙的全部,類似銀河系一樣的星系還有100億個,人們把它們統稱為河外星系。
20、恆星的一生:星雲的氣體和塵埃緊縮——原恆星——燃料消耗殆盡,膨脹變成巨星或超巨星——爆炸成超新星——變成黑洞或中子星;或者星雲的氣體和塵埃緊縮——原恆星——小型或中等恆星變成紅巨星——燃料耗盡而縮小變成白矮星——能量耗盡變成黑矮星)
21、我國是世界上公認的火箭發源地;我國的航天技術在世界上佔有重要的地位;載人飛船「神舟」五號和「神舟」六號圓了中國人的飛天夢想;年初,「嫦娥」一號探月衛星又發射成功;今年10月「神舟」七號將發射,並實現我國首次宇航員太空行走,不久的將來,我國宇航員還將登月考察。
第四單元 環境和我們
1、目前主要處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和焚燒,簡單的填埋和焚燒同樣會造成環境污染。
2、真正的垃圾添埋場對周圍環境的危害:散發惡臭,污染空氣;滋生蚊蠅,引發疾病;造成土壤污染,影響農業生產等。
3、焚燒垃圾的優點:佔地小,使垃圾減量,避免污染地下水;缺點會消耗大量電能、留下殘余物,造成二次污染。
4、減少垃圾的數量是從源頭上解決垃圾問題的辦法。
5、日常生活中哪些垃圾是可以減少:(1)雙面列印可以節約紙張。(2)自帶喝水杯外出,少買瓶裝飲料。(3)盡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以減少紙和塑料的丟棄。……
6、過度包裝會造成資源浪費且產生大量垃圾,濫用塑料袋也會造成的環境污染。
7、垃圾中的一些原材料可以重新回收利用,包括紙、金屬、塑料、玻璃等。回收垃圾中的廢舊材料再加以利用,可以節約資源、節約能源、節約成本、減少垃圾、減少污染,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好事。
8、要有效地回收垃圾,必須改變垃圾混裝的習慣,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分裝。
9、堆肥法可以有效減少垃圾並形成肥料。
10、我國是一個水資源短缺的國家,水資源總量居世界第六位,按人均水資源量計量,人均佔有量為2500立方米,為世界人均水量的1/4,世界排名第110位,被聯合國列為13個貧水國家之一。
11、水的污染源可能來自農業的殺蟲劑、肥料等,可能來自工業的廢水、油污等,可能來自家庭的洗滌劑、人的排泄物,也可能來自動物的屍體等。由此可見,水污染主要是人類活動造成的。
12、污水的處理是復雜的,一般要通過三種方法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化學方法獲得凈化。物理方法主要就是分離水中的雜物和較大的顆粒,雜物有塑料袋、菜葉雜草等;生物方法是通過細菌分解水中的污物;化學方法主要是用於消毒,通常的做法是向水中加人化學葯劑一氯,通過它來有效殺滅水中的病源微生物。
13、 當前突出的環境問題有垃圾、水污染、大氣污染、白色污染、物種滅絕速度加快等,人類正著力於相應的環境保護行動。
15、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有效方法。

⑽ 在輪軸實驗裝置中,軸指的是什麼

在輪軸實驗裝置中,軸指的是輪子。

輪和軸沒有明確的分別,只要同軸固定的兩個輪子(或者力的作用位置可以圍著固定點轉動)合成為輪軸。解題思路中,往往習慣把動力作用的輪子叫輪,而把阻力作用的輪子叫軸。

輪軸的定義:由輪和軸組成,能繞共同軸線旋轉的機械,叫做輪軸。輪軸的實質是能夠連續旋轉的杠桿,支點就在軸心,輪軸在轉動時輪與軸有相同的轉速。

外環叫輪,內環叫軸

由上式可知:當動力作用在輪上,則輪軸為省力杠桿;動力作用在軸上則輪軸為費力杠桿。

以汽車為例,動力不是簡單的傳遞輪軸,如果是那樣,汽車就不能拐彎,在汽車軸的中間,有一個「差速器」,在通過兩個半軸給左右車輪傳動,這樣在汽車拐彎時,兩邊車輪行駛的距離才能不同。人力三輪車的後軸,為了拐彎,一個後輪和軸是固定的傳遞動力,另一個後輪是可以和軸轉動的,用以差速拐彎。

閱讀全文

與怎樣組裝輪軸實驗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健身器材自己怎麼製作 瀏覽:516
南京大有電動工具專賣地址 瀏覽:295
開標工具箱 瀏覽:568
暖氣片上的一個閥門 瀏覽:691
軸承周邊游隙怎麼計算 瀏覽:745
松下機械手怎麼編程自動 瀏覽:435
隨近賣電動工具 瀏覽:270
新奧燃氣閥門圖標 瀏覽:390
低壓閥門廠 瀏覽:923
如何恢復圖像設備 瀏覽:275
無線集流設備忘記密碼怎麼辦 瀏覽:892
冷水機房管道閥門圖例 瀏覽:549
水沸騰實驗裝置目的 瀏覽:195
一隻工具箱 瀏覽:705
機械手焊接能做什麼 瀏覽:340
工具箱啟動按鈕的作用 瀏覽:639
暖氣片下面閥門小開關是幹啥的 瀏覽:612
電子控製冷風機怎麼排水 瀏覽:56
磺胺醋醯的制備實驗裝置搭建 瀏覽:462
國外健身器材質量怎麼樣 瀏覽: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