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蠟燭在水中點的原理,並且不滅
因為:蠟燭燃燒時,燭芯處的蠟燭會因高溫而融化,當它們遇到杯中的冷水又立刻冷卻凝固。時間久了,就會形成一堵蠟燭牆,將水和蠟燭芯隔絕開來,中間的蠟燭芯越燒越短,火苗逐漸燒到水面以下。
1、材料:橡皮泥,蠟燭,打火機,杯子,水(染色是為了實驗更明顯)
發現:蠟燭油形成一個保護環,防止水進入,所以水可以「點亮」燈。
❷ 為了測不沉入水中的蠟燭的密度,小琴同學想出了以下實驗方法:先測出蠟塊的質量為9g,在量筒中盛50mL水
蠟燭的質量m=9克,
利用實驗求它的體積
V*=65-50=15mL=15cm³
這是蠟燭與扎在一起的鐵塊的體積之和。
蠟燭的體積V=15-5=10cm³
蠟燭的密度
p=m/V=9/10=0.9克/立方厘米
=0.9×10³千克/立方米。
❸ (2008陝西)小明自製了一個「蠟燭抽水機」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他將一支塑料管彎成∩型,一端插入硬
點燃左杯中的蠟燭後,蠟燭燃燒用去了左邊杯中的氧氣,用硬紙片封住左杯口,杯內氣壓減小;而右杯水面的大氣壓不變,右杯中的水在大氣壓作用下流入左杯,直到兩杯水面受到的壓力相等為止,到那時左杯水面高於右杯水面.
故答案為:減小,大氣壓.
❹ 用此實驗裝置探究近視眼的成因,寫出實驗過程(實驗器材蠟燭,用薄膜充入水後製成水凸透鏡,光屏)
將蠟燭、水凸透鏡、光屏依次放在同一水平面上(注意三心同高),確定好焦距後,將蠟燭放在2倍焦距以外,不斷移動光屏,直到呈現出一個清晰的像;此時,蠟燭與光屏位置不變,推動與水凸透鏡相連的注射器,是水凸透鏡增厚,再觀察光屏上蠟燭的像發生什麼變化,由此得出結論。
(註:蠟燭代表物體,水凸透鏡代表晶狀體,光屏代表視網膜。近視眼是因為晶狀體變厚,像呈現在視網膜之前產生的,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