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請教民航飛機是有有自動識別系統
還電子電氣設備艙、空調艙、安定面艙、APU艙呢~~~~樓上真逗 現在大部分民航飛機的貨艙都有空調系統提供空氣增壓、加溫,當然是有氧的了。只有一些老飛機是D類貨艙,是不通風的,當氧氣被消耗後就沒了所以不能運寵物。
『貳』 無人機喊話器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無線話筒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什麼是無人機喊話器?
答:其實也就是一個擴音喇叭,然後加裝了一個無線功能而已,這一套總體設備就是叫這個名字。
答:因為話筒安裝有電磁波發射器,DVD內有接受器,當聲音通入話筒時話筒內的一層模發生振動產生與聲音相應的電磁波向四處發射,DVD中的接收器會對指定的電磁波發射器所發出的波自動識別,接收器所接收到的電磁波經過擴音器擴大就可以出聲音咯!
『叄』 一般客機上有沒有安裝類似可以區分客機還是軍機的裝置
有,這東西叫應答器
每一架客機都有,可以發出一個特定編號,表明自己的身份
在飛行時,地面的航空管制雷達發送詢問信號,飛機上的應答器自動應答
空管雷達接受信息後,自動和事先儲存的信息進行對照,就可以知道這是哪個航班,是否偏離路線
『肆』 飛機敵我識別器的構成原理
應答機是被動式的敵我識別裝置,在收到己方詢問信號時,能自動回答一組編碼信號,以供問方識別。
問答機除具有應答功能外,還能主動向被識別的目標發出詢問信號,並根據對方有無回答信號,或回答信號是否與預定密碼相同,判斷其敵我屬性。有的飛機敵我識別器除用於目標識別外,還能傳送載機的其他信息,兼作空中交通管制系統的二次雷達使用。此識別器的發展趨勢,主要是擴大識別目標的信息范圍,研製綜合性的目標識別系統,採用非合作式的目標識別體制(如利用目標電磁特徵直接識別敵我),提高識別目標的可靠性、保密性和抗干擾性能等。
『伍』 雷達怎樣識別軍用飛機和民用飛機
在雷達屏幕上是沒法分辨的,不論軍機和民機,都只顯示一個亮點,小型的戰斗機如果密集編隊,在雷達屏幕上也只能顯示一個亮點;現代的相控陣雷達理論上可以分辨出飛機的形狀,但是需要很長時間,對現在天上到處都是的軍用和民用飛機,一架一架進行掃描,顯然是不可能的。現在的民航機都裝有雷達應答系統,能自動向導航雷達反饋航班信息。如果民用飛機的應答系統不開,控制塔台只能讓飛機報告詳細的身份,如果在航班表上能查的到,一般是不會懷疑的。以色列空軍最經典的三次長途奔襲其他國家的行動——烏干達大營救、摧毀伊拉克核反應堆的「巴比倫行動」、摧毀突尼西亞巴解總部的「加加利行動」都是應用密集編隊冒充他國正常飛行的航班而取得成功的。
『陸』 隱身飛機是怎麼被自己的雷達識別的
隱形飛機靠其特別的外形折射雷達波,或靠機身上的特殊塗層吸收雷達波或者兩者兼具。隱形技術也不是萬能的,一般來說,對毫米波和厘米波隱身的飛機,可以用米波雷達探測到。譬如說,近10年來,俄羅斯等有關國家一直研究反隱形雷達。美國隱形戰斗機主要規避厘米波和分米波防空雷達的探測,波長在10到100毫米左右。美國隱形戰斗機在規避厘米波雷達和分米波雷達方面很有效,然而,俄羅斯新研製的數字雷達波長在2米左右,美國隱形戰斗機就會現出原形。此外,隱身飛機也不是任意方位隱身,一般都是正面和機腹隱身,如果雷達波從上面照射就能發現。另外,發展無源雷達的被動探測技術可以有效反隱形。對於己方的飛機,由於在隱形模式下,飛行員不能使用無線電通信設備進行聯系,因此調度人員只有利用跟蹤衛星提供的信息,或是依據隱形飛機最後已知位置和預定路線,標示出飛機的行蹤。也就是說,己方隱形飛機的信息流是朝太空發射,到達衛星後通過衛星的渠道返回,這樣相對安全;而不是朝地面發射,最後被雷達發現。
『柒』 飛機主要哪些部件組成各部件作用是什麼
大多數飛機都是由下面六個主要部分組成,即:機翼、機身、尾翼、起落裝置、操縱系統和動力裝置。它們各有其獨特的功用。
一、機身
機身主要用來裝載人員、貨物、燃油、武器和機載設備,並通過它將機翼、尾翼、起落架等部件連成一個整體。在輕型飛機和殲擊機、強擊機上,還常將發動機裝在機身內。
二、機翼
機翼是飛機上用來產生升力的主要部件,一般分為左右兩個翼面。
機翼通常有平直翼、後掠翼、三角翼等。機翼前後綠都保持基本平直的稱平直翼,機翼前緣和後緣都向後掠稱後掠翼,機翼平面形狀成三角形的稱三角翼,前一種適用於低速飛機,後兩種適用於高速飛機。近來先進飛機還採用了邊條機翼、前掠機翼等平面形狀。
左右機翼後緣各設一個副翼,飛行員利用副翼進行滾轉操縱。即飛行員向左壓桿時,左機翼上的副翼向上偏轉,左機翼升力下降;
右機翼上的副翼下偏,右機翼升力增加,在兩個機翼升力差作用下飛機向左滾轉。為了降低起飛離地速度和著陸接地速度,縮短起飛和著陸滑跑距離,左右機翼後緣還裝有襟翼。襟翼平時處於收上位置,起飛著陸時放下。
三、尾翼
1、垂直尾翼
垂直尾翼垂直安裝在機身尾部,主要功能為保持飛機的方向平衡和操縱。
通常垂直尾翼後線設有方向舵。飛行員利用方向舵進行方向操縱。當飛行員右用航時,方向舵右們,相對氣流吹在垂尾上,使垂尾產生一個向左的側力,此側力相對於飛機重心產生一個使飛機機頭有偏的力矩,從而使機頭右偏。
同樣,蹬左舵時,方向舵左偏,機頭左偏。某些高速飛機,沒有獨立的方向舵。整個垂尾跟著腳蹬操縱而偏轉,稱為全動垂尾。
2、水平尾翼
水平尾翼水平安裝在機身尾部,主要功能為保持俯仰平衡和俯仰操縱。低速飛機水平尾翼前段為水平安定面,是不可操縱的,其後緣設有升降舵,飛行員利用升降舵進行俯仰操縱。
即飛行員拉桿時,升降舵上偏,相對氣流吹向水平尾翼時,水平尾翼產生附加的負升力(向下的升力),此力對飛機重心產生一個使機頭上仰的力矩,從而使飛機抬頭。同樣飛行員推杯時升降舵下偏,飛機低頭。
超音速飛機採用全動平尾,即將水平安定面與升降舵合為一體。飛行員推拉桿時整個水平尾翼都隨之偏轉。飛行員用全動平尾來進行俯仰操縱。其操縱原理與升降舵相同。某些高速飛機為了提高滾轉性能,在左、右壓桿時,左、右平尾反向偏轉,以產生附加的滾轉力矩,這種平尾稱為差動平尾。
有些飛機的水平尾翼放在機翼前邊,這種飛機叫鴨式飛機。這時放在機翼前面的水平尾翼稱為鴨翼或前翼。也有一部分飛機沒有水平尾翼,這種飛機稱為無尾飛機。現在有些飛機還採用了三翼面的布局方法,也就是說既有機翼前面的前翼,也有機翼後面的水平尾翼。
四、起落裝置
起落裝置的功用是使飛機在地面或水面進行起飛、著陸、滑行和停放。著陸時還通過起落裝置吸收撞擊能量,改善著陸性能。
早期陸上飛機起落裝置比較簡單,只有三個起落架,而且在空中不能收起,飛行阻力大。現代的陸上飛機起落裝置包含起落架和改善起落性能的裝置兩部分,且起落架在起飛後即可收起,以減少飛行阻力。改善起落性能的裝置主要有起飛加速器、機輪剎車、減速傘等。水上飛機的起落架由浮筒代替機輪。
五、控制系統
飛機操縱系統是指從座艙中飛行員駕駛桿(盤)到水平尾翼、副翼、方向舵等操縱面,用來傳遞飛行員操縱指令,改變飛行狀態的整個系統。早期的操縱系統是由拉桿、搖臂(或鋼索)組成的純機械操縱系統。現代飛機在操縱系統中採用了很多自動控制裝置,因而,通常把它稱為飛行控制系統。
六、動力裝置
飛機動力裝置是用來產生拉力(螺旋槳飛機)或推力(噴氣式飛機),使飛機前進的裝置。採用推力矢量的動力裝置,還可用來進行機動飛行。現代的軍用飛機多數為噴氣式飛機。 噴氣式飛機的動力裝置主要分為渦輪噴氣發動機和渦輪風扇發動機兩類。
設計製造
大多數飛機是由公司製造的,目的是為客戶批量生產。小型渦輪螺旋槳飛機的設計和規劃過程(包括安全測試)可持續長達四年,而大型飛機則需要更長的時間。
在此過程中,確定了飛機的目標和設計規范。首先,建築公司使用圖紙和方程、模擬、風洞測試和經驗來預測飛機的行為。公司使用計算機來繪制、規劃和進行飛機的初始模擬。然後在風洞中測試飛機全部或某些部分的小型模型和模型,以驗證其空氣動力學特性。
當設計通過這些過程時,該公司構建了數量有限的原型用於地面測試。航空管理機構的代表經常進行首飛。飛行測試繼續進行,直到飛機滿足所有要求。然後,國家航空管理公共機構授權該公司開始生產。
在美國,該機構是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在歐盟是歐洲航空安全局(EASA)。在加拿大,負責和授權大規模生產飛機的公共機構是加拿大運輸部。
當零件或組件需要通過焊接連接在一起以用於幾乎任何航空航天或國防應用時,它必須符合最嚴格和特定的安全法規和標准。Nadcap或國家航空航天和國防承包商認證計劃為航空航天工程制定了質量、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的全球要求。
運輸公共機構的許可。例如,歐洲公司空客製造的飛機需要獲得美國聯邦航空局的認證才能在美國飛行,而美國波音公司製造的飛機需要獲得歐洲航空安全局的批准才能在歐盟飛行。
為了應對機場附近城市地區空中交通增長造成的雜訊污染增加,法規已導致飛機發動機的雜訊降低。
業余愛好者可以自行設計和建造小型飛機。其他自製飛機可以使用預先製造的零件套件組裝成基本飛機,然後必須由製造商完成。
很少有公司大規模生產飛機。然而,為一家公司生產一架飛機實際上是一個涉及數十家甚至數百家其他公司和工廠的過程,這些公司和工廠生產進入飛機的零件。例如,一家公司可以負責起落架的生產,而另一家公司則負責雷達。
此類零件的生產不限於同一個城市或國家;就大型飛機製造公司而言,此類零件可能來自世界各地
零件被送到飛機公司的主要工廠,生產線就在那裡。在大型飛機的情況下,可以存在專用於飛機某些部件組裝的生產線,尤其是機翼和機身。
完成後,將對飛機進行嚴格檢查以尋找缺陷和缺陷。經檢查員批准後,飛機將進行一系列飛行測試,以確保所有系統都正常工作並且飛機操作正常。通過這些測試後,飛機就可以接受「最終修飾」(內部配置、噴漆等),然後就可以為客戶做好准備了。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飛機
『捌』 人們根據蒼蠅,蚊子,蜜蜂的飛行特點發明的新式飛機有哪些
直升飛機好像是模仿蜻蜓發明的吧?呵呵
蒼蠅是聲名狼藉的「逐臭之夫」,非常骯臟,身上攜帶多種病菌,是多種疾病的傳播者。人們很討厭它,以前一直把它列為「四害」之一。許多人認為令人望而生厭的蒼蠅無論如何也不能與現代科學技術事業聯系起來,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它的某些器官卻有十分特殊的功能,而且科學家從蒼蠅身上受到啟發,為人類做出了重要的發明創造。
大家常常困惑的一個事實是,蒼蠅這么臟,攜帶這么多的病菌,通常體外超過60種,蠅體內攜帶的病菌更多。它為什麼不會生病呢?
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蒼蠅有絕妙的防病高招:一是快速吸收了養料,一般只需十幾秒,然後馬上把殘渣排掉,不給細菌在體內繁殖的機會;二是藏宜有一種獨門武器—一種比青黴素殺菌力強百倍的抗菌蛋白,一旦遇有快速繁殖能力的細菌,它就排放這種蛋白,快速消滅這些病菌。人類長期使用抗生素會產生抗葯性一直是一個困擾人們的難題,但迄今為止,蒼蠅身上的病菌卻沒有形成對抗抗菌蛋白的能力。受其啟發,科學家已成功地從蒼蠅體內分離出能夠抑制多種病原菌和抗病毒的菌肽,有望製造出讓病菌不能產生抗葯性的新型抗生素。
還有就是蒼蠅的眼睛,大家可能都有這樣的經驗,當蒼蠅停在桌面上,你用手去捕捉它時,會發現手還未落下,它早已飛離了這塊「是非之地」。這是為什麼呢,難道蒼蠅背後還長了眼睛不成?科學家通過對蒼蠅眼睛的研究發現:蠅眼十分特殊,共有5隻。其中3隻較小的是單眼,是感覺亮度強弱的,另外2隻為復眼,每隻由許多六角形的視覺單位小眼組成。這眾多的小眼都自成體系,有獨立的光學系統和通向大腦的神經,這些小眼的視覺神經都能互相配合,既能協調一致又能獨立工作。因此,蠅眼不僅有速度、高度的分辨能力,並且能從不同的方位感受視像,這也就是人們用蠅拍從背後打它也易被發現的原因。這種復眼具有很高的時間解析度,它能把運動的物體分成連續的單個鏡頭,並由各個小眼輪流「值班」。
蠅眼的特殊構造和功能使科學家受到啟發,研製出蠅眼透鏡,把它安裝在照相機上,製成了「蠅眼照相機」,其鏡頭由1329塊小透鏡粘合而成,這種奇特的「蠅眼照相機」的解析度很高,每厘米的解析度達400條線,這種照相機可以被用來復制計算機的顯微電路,另外它一次就能拍攝出幾十張、幾百張甚至千餘張相同或不相同的照片,科學研究和軍事上也有特殊的用途。
蠅眼能看見紫外線,但人和其他熱敏元件卻看不見紫外線。所以,人們又仿製了「紫外眼」,這種「紫外眼」在國防上有重要作用。科學家根據蒼蠅復眼的視覺原理,又研製出了「蠅眼探測器」和「蠅眼雷達」。科學家還模仿蠅眼中小眼的排列及其光學原理,仿製出一種「蠅眼探測系統」,用來研究高能宇宙射線的組成及其起源。另外,人們還仿製了測量運動物體速度的光學測速儀。
蒼蠅的嗅覺器官十分發達。它雖然沒有鼻子,但它頭上的一對小小觸角,就分布許多個嗅覺感受器,每個嗅覺感受器又有豐富的感覺神經元,可以把不同的物質對神經元的刺激迅速轉變為神經電脈沖,大腦根據不同脈沖信號對物質作出判斷,所以說嗅覺感受器只需同氣體接觸便可感知氣味。人們又根據蒼蠅的這個特點仿製了氣體檢驗儀器,用來檢測各種氣體。這種儀器可以安裝在煤礦的礦井裡,監視瓦斯的濃度,當瓦斯的濃度超標時,它就會向人們報警,以便及時排除險情。也可以用來分析太空梭中氣體的成分以及檢測潛水艇中的有毒氣體。此外,蒼蠅的口上和腿上長滿了茸毛,茸毛是由兩個感鹽細胞、一個感糖細胞和一個感水細胞組成的,因此,茸毛對甜味有著特殊的「愛好」。人們根據這個原理,仿製了預測糖尿病的儀器。
前面說到蒼蠅在危急時刻,能很快脫離危險,科學家研究後發現,原來是翅楫在起作用。蒼蠅只用一對前翅飛行,一對後翅己退化成啞鈴狀的「平衡棒」。這對小棒能使它飛行時保持身體平衡並隨時糾正航向,不致於在原地兜圈子。科學家根據蒼蠅平衡棒的原理,研製出「振動陀螺儀」等新型導航儀器,用於飛機、火箭和其他航天器上,這樣不僅可以防止危險的螺旋飛行,保證飛行的穩定性,而且可實現自動駕駛。
科學家通過研究還發現,當蒼蠅做直線飛行的時候,它所看到的只是二維的空間,簡化了大腦所要處理的信息。只有當它要轉彎的時候,它才會處理「距離」這一信息,以免撞上障礙物。這個發現,揭開了蒼蠅如何憑著如此小的大腦,處理非常大量的信息從而達到自如飛行,高速飛行而不會撞上障礙物的秘密。蒼蠅不僅能夠在光滑的玻璃平面懸重行走,而且選擇的都是到達目的地的最短路線。正常情況下,蒼蠅即使一時看不見物體的形狀,也能夠輕松自如地找到最佳的行走路線。蒼蠅的這種能力,提示科學家將來設計出能夠在任何復雜的地面上行走和工作的機器人。
『玖』 請問戰斗機在被敵人發射7炮彈擊中前,戰斗機是怎麼把駕駛員彈出飛機的飛機是不是有自動識別系統知道危
手動彈射。
一般來說除非直接命中座艙,否則無論是機炮還是導彈都無法直接讓飛機徹底解體
一般的情況是飛控失效,飛行員就應該果斷彈射
而飛控失效到飛機徹底解體還有很長的時間
更何況飛行員的反應速度高於常人
曾有案例,F15機頭解體,在毫無預兆的情況下飛行員在兩秒內彈射,最後得救。
『拾』 二戰時,為什麼可以利用rfid可以識別敵我飛機
雷達敵我識別系統出現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初期。1939年,英國研製成功了第一部敵我識別器,稱MKⅠ型。隨後,經過多次改進,又研製出MKⅡ、MKⅢ、MKⅤ等型號,在戰爭中發揮了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美國在MKⅤ的基礎上研製出了Ⅹ型。這是一種軍民兼容的體制,利用密碼的區分,既能用於軍事上識別敵我目標,又能用於民航的空中交通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