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流化床反應器工作原理
流化床反應器是一種利用氣體或液體通過顆粒狀固體層而使固體顆粒處於懸浮運動狀態,並進行氣固相反應過程或液固相反應過程的反應器。在用於氣固系統時,又稱沸騰床反應器。流化床反應器在現代工業中的早期應用為20世紀20年代出現的粉煤氣化的溫克勒爐(見煤氣化爐);但現代流化反應技術的開拓,是以40年代石油催化裂化為代表的。目前,流化床反應器已在化工、石油、冶金、核工業等部門得到廣泛應用。
流化床反應器的結構有兩種形式:①有固體物料連續進料和出料裝置,用於固相加工過程或催化劑迅速失活的流體相加工過程。例如催化裂化過程,催化劑在幾分鍾內即顯著失活,須用上述裝置不斷予以分離後進行再生。②無固體物料連續進料和出料裝置,用於固體顆粒性狀在相當長時間(如半年或一年)內,不發生明顯變化的反應過程。
原理及應用:
流體(氣體或液體)以較高的流速通過床層,帶動床內的固體顆粒運動,使之懸浮在流動的主體流中進行反應,並具有類似流體流動的一些特性的裝置,稱為流化床反應器。
流化床反應器是一種有固體顆粒參與的反應器,這些顆粒系處於運動狀態,且其運動方向多種多樣,這是與固定床反應器的不同之處。流化床反應器內流體與固體顆粒所構成的床層猶如沸騰的液體,故又稱沸騰床反應器。這種床層具有與液體相類似的性質,又叫假液化層。
流化床吸附器多用於固體與氣體、液體與液體的反應,特點是氣體與固體接觸相當充分,氣流速度比固定床的氣速大三四倍以上,所以該工藝強化了生產能力,對於連續性、氣量較大的反應過程非常適合。流化床反應器可用於氣固、液固以及氣液固催化或非催化反應,是工業生產中較廣泛使用的反應器。典型的例子是催化裂化反應裝置,還有一些氣固相催化反應,如萘氧化、丙烯氨氧化和丁烯氧化脫氫等也採用此種反應器。流化床反應器也用於固相加工,如黃鐵礦和閃鋅礦的焙燒、石灰石的煅燒等。
2. 樹脂砂沸騰床止風裝置的原理
用砂型鑄造生產的鑄件達70%以上。一般來說,每生產It合格鑄件,要產生I?1.3t廢砂,廢棄大量廢砂不僅浪費了資源,而且對環境造成了極大的危害。鑄型在澆注以後,如果大部分型砂中的粘結劑沒有發生不可逆的變化,則只要除掉雜質,經過吸灰冷卻和重新混制就可恢復型砂原有的性能,這種處理方式稱為舊砂回用,一般只有粘土粘結的型砂才能回用。用化學方式硬化的砂型及型芯(如用油砂、水玻璃砂和各種樹脂砂製成的砂型及型芯),其粘結劑的硬化反應是不可逆的,這種情況下的舊砂不能簡單地回用,需要把砂粒表面已失效的粘結劑膜脫除,使其基本上恢復原砂的性能,這種處理方式稱為舊砂再生,通常情況下則採用樹脂砂舊砂再生機。
[0003]現有的樹脂砂舊砂再生機主要包括料箱和振動機,振動機安裝在料箱上,料箱內設有濾板,樹脂砂舊砂在振動機的作用下振動,彼此碰撞、摩擦,使樹脂砂舊砂表面已失效的粘結劑膜脫除,從而體積減少,從濾網中通過後即恢復了原砂的性能,收集後即可重復利用。其缺點在於:由於現有的樹脂砂舊砂再生機僅僅靠振動機驅動樹脂砂舊砂運動,樹脂砂I日砂之間的碰撞頻率低,從而導致再生機的工作效率低。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在提供一種樹脂砂舊砂之間的碰撞頻率高的樹脂砂舊砂再生機。
[0005]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樹脂砂舊砂再生機,包括料箱、濾網和振動機,所述振動機安裝在料箱上,其中,所述料箱內設有攪拌裝置,所述攪拌裝置包括電機和攪拌桿,所述攪拌桿固定在電機的輸出軸上,所述濾網為弧形的濾網,濾網位於攪拌桿的下方,所述料箱的側壁上設有進風口和出風口,進風口、出風口和料箱形成通風通道,所述通風通道內設有風機。
[0006]本發明的原理在於:振動機振動的同時,電機驅動攪拌桿對料箱中的樹脂砂舊砂進行攪拌,迫使樹脂砂舊砂之間不斷碰撞,摩擦,從而將樹脂砂舊砂表面已失效的粘結劑膜脫除,然後樹脂砂和粉塵從濾網中濾出,樹脂砂落入料箱的底部,粉塵則從出風口中排出。
[0007]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於:攪拌裝置對樹脂砂舊砂有著良好的攪拌作用,有效的增加樹脂砂舊砂各個面的摩擦,使樹脂砂舊砂更充分的碰撞和摩擦,再生效果好,工作效率更高。濾網為弧形的濾網,當濾網上的樹脂砂舊砂較少時,樹脂砂舊砂則會集中至濾網的凹處,樹脂砂舊砂依舊可以充分的進行摩擦。
[0008]進一步,所述進風口和出風口相對設置,進風口和出風口均往同一斜上方向傾斜設置,且進風口位於出風口的下方。當風從進風口吹向出風口時,從濾網中濾塵的粉塵和樹脂砂受到風的吹力,由於粉塵的重力大於樹脂砂的重力,則會被吹得更遠,從出風口中排出。部分被風吹到出風口的樹脂砂,則會順著出風口的斜面滑落至料箱內。
[0009]進一步,料箱下部的側壁上還設有箱門,箱門鉸接在料箱的側壁上。打開箱門,SP可取出料箱中的處理好的樹脂砂,操作方便。
[0010]進一步,所述風機為鼓風機,所述鼓風機設在進風口處,鼓風機將風從進風口鼓入料箱中,並將粉塵從出風口中吹出。
[0011]進一步,所述風機為引風機,所述引風機設在出風口處,引風機將風從出風口吹吸出,風則帶著粉塵一起從出風口中排出。
【附圖說明】
[0012]圖1是本發明樹脂砂舊砂再生機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攪拌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說明書附圖中的附圖標記包括:料箱1,濾網2,振動機3,攪拌桿4,鼓風機5,伺服電機6。
[0014]實施例1:
如圖1、圖2所示,一種樹脂砂舊砂再生機,包括料箱1、濾網2和振動機3,振動機3的型號為XL.10-BN-HW,數量為兩個,分別安裝在料箱I的底部兩側,料箱I內設有攪拌裝置,攪拌裝置包括伺服電機6和攪拌桿4,攪拌桿4固定在伺服電機6的輸出軸上,濾網2為弧形的濾網,濾網2位於攪拌桿4的下方,料箱I的底部鉸接有料箱門,料箱I的左側壁設有進風口,右側壁上設有出風口,進風口和出風口均朝右上方傾斜設置,進風口的位置低於出風口的位置,進風口內安裝有鼓風機5。
[0015]具體工作時,從料箱I的上方進料口處往料箱I中加入樹脂砂舊砂,開啟伺服電機6、振動機3和鼓風機5,樹脂砂舊砂在振動的同時,攪拌桿4對料箱I中的樹脂砂舊砂進行攪拌,迫使樹脂砂舊砂之間不斷碰撞,摩擦,從而將樹脂砂舊砂表面已失效的粘結劑膜脫除,然後樹脂砂和粉塵從濾網2中濾出。濾出的樹脂砂和粉塵受到風的吹力,由於粉塵的重力大於樹脂砂的重力,則會被吹得更遠,從出風口中排出。部分被風吹到出風口的樹脂砂,則會順著出料口的斜面滑落至料箱I的底部。
[0016]實施例2:
本方案與實施例1的不同之處在於:取消進風口出的鼓風機5,在出風口處安裝一個引風機,由引風機將風從出風口吹吸出,風則帶著粉塵一起從出風口中排出。
[0017]以上所述的僅是本發明的實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體結構及特性等常識在此未作過多描述。應當指出,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發明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本申請要求的保護范圍應當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准,說明書中的【具體實施方式】等記載可以用於解釋權利要求的內容。
【主權項】
1.樹脂砂舊砂再生機,包括料箱、濾網和振動機,所述振動機安裝在料箱上,其特徵在於,所述料箱內設有攪拌裝置,所述攪拌裝置包括電機和攪拌桿,所述攪拌桿固定在電機的輸出軸上,所述濾網為開口向上的弧形的濾網,濾網位於攪拌桿的下方,所述料箱的側壁上設有進風口和出風口,進風口、出風口和料箱形成通風通道,所述通風通道內設有風機。2.權利要求1所述的樹脂砂舊砂再生機,其特徵在於,所述進風口和出風口相對設置,進風口和出風口均往同一斜上方向傾斜設置,且進風口位於出風口的下方。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樹脂砂舊砂再生機,其特徵在於,料箱下部的側壁上還設有箱門,箱門鉸接在料箱的側壁上。4.如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樹脂砂舊砂再生機,其特徵在於,所述風機為鼓風機,所述鼓風機設在進風口處。5.如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樹脂砂舊砂再生機,其特徵在於,所述風機為引風機,所述引風機設在出風口處。
【
3. 循環流化床鍋爐各輔助設備的作用是什麼
鍋爐採用單鍋筒,自然循環方式,總體上分為前部及尾部兩個豎井。前部豎井為總吊結構,四周由膜式水冷壁組成。自下而上,依次為一次風室、密相區、稀相區,尾部煙道自上而下依次為高溫過熱器、低溫過熱器及省煤器、空氣預熱器。尾部豎井採用支撐結構,兩豎井之間由立式旋風分離器相連通,分離器下部聯接回送裝置及灰冷卻器。燃燒室及分離器內部均設有防磨內襯,前部豎井用敷管爐牆,外置金屬護板,尾部豎井用輕型爐牆,由八根鋼柱承受鍋爐全部重量。
鍋爐採用床下點火(油或煤氣),分級燃燒,一次風比率佔50-60%,飛灰循環為低倍率,中溫分離灰渣排放採用乾式,分別由水冷螺旋出渣機、灰冷卻器及除塵器灰斗排出。爐膛是保證燃料充分燃燒的關鍵,採用湍流床,使得流化速度在3.5-4.5m/s,並設計適當的爐膛截面,在爐膛膜式壁管上鋪設薄內襯(高鋁質磚),即使鍋爐燃燒用不同燃料時,燃燒效率也可保持在98-99%以上。
高溫分離器入口煙溫在800℃左右,旋風筒內徑較小,結構簡化,筒內僅需一層薄薄的防磨內襯(氮化硅磚)。其使用壽命較長。循環倍率為10-20左右。
循環灰輸送系統主要由回料管、回送裝置,溢流管及灰冷卻器等幾部分組成。
床溫控制系統的調節過程是自動的。在整個負荷變化范圍內始終保持濃相床床溫850-950℃間的某一恆定值,這個值是最佳的脫硫溫度。當自動控制不投入時,靠手動也能維持恆定的床溫。保護環境,節約能源是各個國家長期發展首要考慮的問題,循環流化床鍋爐正是基於這一點而發展起來,其高可靠性,高穩定性,高可利用率,最佳的環保特性以及廣泛的燃料適應性,特別是對劣質燃料的適應性,越來越受到廣泛關注,完全適合我國國情及發展優勢。
4. 玉龍銅礦床的快速定位預測
一、玉龍銅礦床的快速定位預測
礦床定位預測研究是近年來礦床地質學家努力探索的重大課題,礦床的定位預測也是礦床勘查過程中的一項重要任務。在礦床勘查及評價過程中,有效的礦床快速定位預測理論和方法的應用,將大大地豐富研究區的礦床勘查經驗,節約勘查成本,縮短勘查周期,指導礦體的定位及圈定。通過建立2 號矽卡岩-次生氧化富集型似層狀礦體的礦體存在模式、勘查模式、礦(帶)層的組合型式,在地質構造-岩漿活動-沉積作用的耦合成礦作用理論的指導下,初步提出了該類礦體的定位預測准則,指出2 號矽卡岩-次生氧化富集型似層狀礦體在6、7、8線向東延伸的方向上,尚有次生氧化富銅礦層的分布,並預測2號礦體向南延至430埡口有變厚變富的趨勢。在本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加強了對礦化系列及成礦機制的研究,對礦化類型重新進行釐定,同時對各類礦化體的特徵、氧化礦體的分帶進行了全面的闡述,在總結礦化規律的基礎上,運用先進的勘查技術和定量方法對重點研究礦段進行礦床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及遙感地質的綜合勘查,建立玉龍銅礦床的立體模型,並在礦床模型基礎上對主要礦化類型進行了礦體的定位預測,提交了兩種礦化類型的科研儲量,極大的豐富了該礦帶斑岩銅礦床定位預測的理論和方法。
(一)礦區南段地球物理探測
1.探測目標
唐仁鯉,羅懷松等(1995)對礦區東北的2號礦體進行詳勘之後,為擴大富礦遠景,確定對5號礦體南段進行普查(王成善、陳建平等,1996)。礦區南段地球物理探測主要是為了查明甘龍拉背斜傾伏端隱伏礦體的產出狀況而進行的,測區分布在16~20勘探線的范圍。
2.方法選擇
已有資料表明,玉龍銅礦床北部的磁異常在礦區范圍內分布零星(10線以北),與礦體對應關系不確切;自然電位異常形態特徵不夠清晰。因此,這些方法在礦區南段的地球物理探測中沒有採用。由於時域激電裝備笨重、效率低,中間梯度裝置的資料質量差,探測深度較小且變化大,因而也未被我們採用。
我們採用了儀器輕便、施工方便的偶極幅頻激電探測技術,是因為偶極幅頻激電探測方法既具有對硫化礦體的強探測能力,又能探查到 200~300 m 的地下深度。實踐表明:在隱伏礦床勘查過程中,結合礦床地質研究採用快速地球物理探測技術是必要的,也是行之有效的。
3.技術參數選擇
綜合分析資料表明,5號礦體南段的礦體埋深可能達200 m以上,所以我們選取了探測深度240 m的裝置;由於斑岩體及氧化、硫化富礦均具有很低的電阻率,所以選用n=2的小值,於是得出極距a=160 m。
由於勘查目標是范圍較大的研究區,工作量較大,只有通過面積覆蓋才能取得比較明顯的效果,因此,我們選用了200×80 m的稀疏測網。
(二)偶極裝置的探測方法及其異常特點
1.偶極裝置的探測方法
偶極裝置可以採取固定裝置(即供電和測量電極相互關系不變)沿剖面進行測量,由同裝置在多個剖面上測量而構成面積測量,在同一剖面上進行探深不同的多個裝置進行測量,而構成擬斷面測量(CT掃描)。這一般是通過改變隔離系數,即兩個相距最近電極間距離與供、測電極自身間距(a)的比例系數n達到。因而,這種裝置可以方便地進行三維探測。
2.偶極異常的特點
偶極面積性異常可以表現異常體的平面展布形態,當異常體有一定埋深且其中心深度與探測深度相近時異常與異常體對應較好;若異常體埋深淺、延深小,而探深大時,則可能在異常體兩側出現一對異常;當供、測電極位於大極化體兩側或兩個淺極化體附近時,會出現異常值的非正常增高。偶極擬斷面異常既可反映異常體頂部位置、深度,還可反映異常體頂面或軸面產狀,並具有判定多異常源的能力。視電阻率異常是與地下電阻率不均勻體形成的異常幅度的增大相對應,同時受地形等因素的影響也比較大。
(三)幅頻效應資料的分析
圖2-44 乃是礦區南部的幅頻效應平面等值線圖。為便於與地質信息進行對比分析,我們劃分出了6個異常,分別稱之為J1~J6 ,並標注於圖2-44上,其基本特徵分析如下。
1.J1異常的分析
J1異常在圖的北半部,是測區內范圍最大,強度很高的異常。它的北側沒有封閉,而且東、西兩側異常的特徵表現出顯著差別:西側舒緩,東側陡急。異常西部的3%、4%兩條等值線大體表現了含礦斑岩體的西南邊界線。西北角等值線密集,很好地反映了在該處斑岩礦化體與圍岩的陡立接觸關系。而西部南側等值線非常稀疏,表明該處礦化體向南呈非常平緩的傾斜關系。岩體東部的東側等值線與岩體界線呈較大交角,表明南、北段的性質有較大差異。岩體南端可能向東側膨脹或在接觸帶中有硫化集中部位;而北部則可能受構造影響而使其極化強度減弱;東部南側的等值線相當密集,表明岩體在此處呈陡立接觸。東、西兩部分岩體交接處等值線出現近90°的急劇轉折和兩者南側等值線特徵截然不同,都表明東、西兩部分岩體很可能不是正常過渡關系。
異常中心出現的狹窄強異常帶很可能是由於供測電極均處於高極化體內所造成,而不表明該處有一條強極化體,確切的結論必須通過擬斷面探測才可作出。
2.J2異常的分析
J2 異常的極化效應幅值不到3%,它在北東部位的圈閉中最大值也不到4%。但從它出現在遠離斑岩體之外並被灰岩掩蓋,應當認為極化體也含有相當數量的硫化物。它呈舌狀體向東南方向延伸,形象地表現了異常體向西南方向呈緩傾展延的態勢。它的北側與 J1呈漸變關系,東北有一局部較高的圈閉與硫化體向北埋藏變淺相一致。異常帶南沿出現局部低值區,表明極化體在該處出現陡立界面,有可能是斷層造成的,與 ZK2002 孔未能見礦的結果非常一致。該斷層很可能就在 ZK2002 孔北面很近的地方通過,異常的形態與鑽孔粗略控制的5號礦體向西南方向的延伸形態相當吻合。不過從異常看,礦帶向西最突出的部位應在17線附近。異常體在南部雖然急劇收縮,但在南東方向仍存在延伸空間。
圖2-45 玉龍銅礦床南段幅頻激電視電阻率等值線圖
2.D2異常的分析
D2異常在西南方,較低阻的等值線呈舌狀向較高阻等值線的方向伸出,表明從低阻向高阻方向(南西西)呈緩傾延伸的態勢。從等值線看,低阻體的突出部位在16線略靠南,也很好地表現了5號礦體南段向西南展延的情景。
3.D3異常的分析
D3異常在東南角,是一個低阻異常。它向北經鞍部與D1的東側分支相接,形成一個南北向低阻帶,帶上廣泛分布著鐵、銅礦化體。它可能是一個斷層破碎帶,並且在其深部有形成次生氧化富礦的可能。
4.D4、D5異常的分析
D4、D5均是高阻異常,分別處於西南和東南角的山脊附近,與波里拉組二段(T3b2)和阿堵拉組(T3a)對應,表明含水狀態是決定視電阻率的主要因素。
(五)小結和建議
通過本次地球物理探測,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1)偶極幅頻激電探測不僅能有效地圈定成礦斑岩體,很好地反映了埋深達200 m±的似層狀富礦體的展延形態,而且清楚地表現出了5號礦體西南部位的產出狀況。據研究認為成礦斑岩體向南、向東南延伸,陡傾的硫化礦體有可能向南延伸至測區之外,這些重要的認識不僅與鑽探結果吻合良好,還顯示出玉龍銅礦床東南端找礦的潛力巨大。
(2)偶極幅頻激電與視電阻率特徵均表明成礦斑岩體的南段東、西兩部分性質有較大差異,可能由不同類型礦化體的存在而造成的;推斷礦區南段存在北北西向斷裂,有利於深部隱伏次生氧化礦的形成。
(3)充分展示了偶極幅頻激電探測的能力強、效率高、適應廣、靈活輕便等一系列優點,其綜合探測能力比本區過去作過的各種地球物理探測方法都高得多。可以說是當今探測以銅為主的有色金屬礦產的最有效技術之一。
二、預測資源量
項目預測的范圍是10線至ZK430孔—ZK1905孔一線的接觸帶角岩型礦體和2號礦體南段的預測資源量。
根據預測資源量礦體圈定的原則以及參與資源量計算的參數、計算方法和計算公式,對預測的礦體進行儲量計算(具體過程略)。雖然僅僅對預測的角岩型、2號礦體南段的礦體進行了預測資源量計算,但得到預測資源量已達到119.51萬噸。如果把隱爆角礫岩型礦體、背斜傾伏端等處預測的礦體參與計算,預測資源量可達到150萬噸。
5. 銑床夾具對刀裝置的組成及作用
銑床夾具對刀裝置由對刀塊與塞尺組成。作用是對刀時,在刀具與對刀塊之間一塞尺,避免刀具與對刀塊直接接觸而損壞刀刃或造成對刀塊過早磨損。
銑床夾具主要用於加工平面、凹槽及各種成型表面。它主要由對刀裝置(對刀塊與塞尺)、定位元件、夾緊機構、定位鍵和夾具體組成。
銑床專用夾具的設計特點和要求
1)由於銑削過程不是連續切削,極易產生銑削振動,銑削的加工餘量一般比較大,銑削力也較大,且方向是變化的,因此設計時要注意:
①夾具要有足夠的剛度和強度;
②夾具要有足夠的夾緊力,夾緊裝置自鎖性要好;
③夾緊力應作用在工件剛度較大的部位上,且著力點和施力方向要恰當;
④夾具的重心應盡量低,高度與寬度之比不應大於1-2.5;
⑤要有足夠的排屑空間。切屑和冷卻液能順利排出,必要時可設計排屑孔。
2)為了調整和確定夾具相對於機床的位置及工件相對於刀具的位置,銑床夾具應設置定位鍵和對刀裝置。
定位鍵安裝在夾具底面的縱向槽中,一般採用兩個,其距離越遠,定向精度越好。定位鍵不僅可以確定夾具在機床上的位置,還可以承受切削扭矩,減輕螺栓的負荷,增加夾具的穩定懷,因此,銑平面夾具有時也裝定位鍵。除了銑床夾具使用定位鍵外,鑽床、鏜床等專用夾具也常使用。
定位鍵有矩形和圓形兩種,圓形定位鍵補償貿易加工,便較易磨損,故用得不多。矩形定位鍵有兩種結構形式,一種在鍵的側面開有溝槽或台附,把鍵分為上、下兩部分,其上部按H7/h6與夾具體底面上的槽或台附。下部與多才多藝床工作台上的T形槽配合。因工作台T形槽的公差為H8或H7,故尺寸b按h8或h6製造,以減少配合間隙,提高定向精度。另一種鍵為矩形上下兩部分尺寸相同,它適用於定向烳工度要求不高的夾具。
對於銑刨床夾具,當其固定在機床上後,還需要通過對刀裝置來確定刀具相對於夾具定位元件的位置。對刀裝置的結構形式取決於工件加工表面的形狀,圖5為幾種常見的對刀裝置。圖a用於銑平面;圖b用於銑槽;圖c、d用於銑削成形面。
對刀時,在刀具與對刀塊之間一塞尺,避免刀具與對刀塊直接接觸而損壞刀刃或造成對刀塊過早磨損。塞尺有平塞尺和圓柱形塞尺兩種,其厚度或直徑一般為3-5mm,公差h6。對刀塊與塞尺均已標准化,可查GB/T2240-91和GB/T2244-91.使用對刀塊時,夾具總圖上應標明塞的尺寸及對刀塊工作表面與定位元件之間位置
http://www.chinake.com/z/keji/jixie/2011/0331/671545.html
6. 機床夾具的作用是什麼
機床夾具的作用是將工件定位,讓工件獲得相對於機床和刀具的正確位置。
機床夾具是機床上用以裝夾工件和引導刀具的一種裝置。指專為某一工件的某道工序而專門設計的夾具。其特點是結構緊湊,操作迅速、方便、省力,可以保證較高的加工精度和生產效率,但設計製造周期較長、製造費用也較高。當產品變更時,夾具將由於無法再使用而報廢。只適用於產品固定且批量較大的生產中。它與工件的定位基準相接觸,用於確定工件在夾具中的正確位置,從而保證加工時工件相對於刀具和機床加工運動間的相對正確位置。
7. 普通機床的構造名稱及作用
1、支承部件:床身和立柱。
作用:用於安裝和支承其他部件和工件,承受其重量和切削力。
2、主軸箱:安裝機床主軸;刀架、刀庫。
作用:安裝機床主軸及配件。
3、控制和操縱系統;潤滑系統;冷卻系統。
作用:潤滑和冷卻成型工件和軸承。
4、附屬裝置:機床上下料裝置、機械手、工業機器人、卡盤、吸盤彈簧夾頭、虎鉗、回轉工作台。
作用:根據不同的工藝要求,搭配不同的削切操作零件。
(7)床層定位裝置作用擴展閱讀
機床操作注意事項:
1、檢查機床、工作台、導軌以及各主要滑動面,如有障礙物、工具、鐵屑、雜質等,必須清理、擦拭乾凈、上油;
2、檢查工作台,導軌及主要滑動面有無新的拉、研、碰傷,如有應聯系他人查看並作好記錄;
3、不準擅自拆卸機床上的安全防護裝置,缺少安全防護裝置的機床不準工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機床
8. 簡單介紹下機床夾具有什麼概念特性
工件定位後必須使工件保持在准確的位置上,這時候就必須通過一定的裝置產生相應的夾緊力使其固定。夾具就是用來實現這一目的的,用夾具涉及到三層關系:
1)工具在夾具上的定位;
2)夾具相對於機床的定位;
3)工件相對於機床的定位。
機床夾具由鑽套、鏜套、機床頂針、過渡盤、V形塊、對刀塊、手柄、定位器、偏心輪、支承、夾頭、定位件、定位件、導向件、其他元件、壓板、輔助支承、夾緊件、聯動夾緊機構、定心夾緊機構、分度裝置等零部件組成。
機床夾具可根據其使用范圍分為專用夾具、通用夾具、組合夾具、可調夾具等類型。或根據其所使用的對象可分為車床夾具、銑床夾具、鈷床夾具,鏜床夾具等等。再或者又可按產生加緊力的動力源可分為手動夾具、氣動夾具、液壓夾具、電動夾具、電磁夾具等等。對機床夾具的基本要求為:
穩定的保證工件的加工精度;
1)提高機械加工的勞動生產率;
2)結構簡單,有良好的結構工藝性和勞動條件;
能夠降低工件的製造成本;
在工件的定位中,我們用由空間合理分布的最多六個定位點,來限制公家的最多六個空間位置自由度。
完全定位:六個自由度全部被消除的定位。不完全定位:必限自由度少於六個。
2)欠定位:工件應該消除的自由度沒有被消除。
3)重復定位:也稱過定位,定位時工件的同一自由度被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支承點重復限制。重復定位造成定位質量不穩定,降低定位精度。可能引起夾緊變形與虛假接觸。可能造成工件裝夾困難。
設計定位元件的基本要求:1)足夠精度。2)足夠的剛度和強度。3)贏協調好與有關元件的關系。4)具有良好的結構工藝性。
對夾緊裝置基本要求:夾得穩、夾的牢、夾得快。
夾緊力確定的基本原則:
1)主要夾緊力的方向應盡量指向工件的主要定位基準面。
2)夾緊力方向應盡量施於工件剛性較強的方向。
3)夾緊力方向應有利於減小夾緊力。
4)夾緊力作用點應落在定位元件的支承范圍內。
5)夾緊力作用點應選在工件剛性較好的部位。
6)夾緊力作用點應盡量靠近加工表面。
9. 布風板的作用是什麼
布風板作為流化床中的一種布風裝置,其作用有二:一是支撐物料;二是使布風板下方的風室起到勻壓作用,讓通過布風板的氣流速度趨向均勻一致,以維持流化床層的穩定。布風板對流化床的直接作用范圍僅在0.2—0.3m以內,然而它對整個床層的流化狀態有著決定性的影響。目前工業振動流化床乾燥機採用的布風板主要有直流型和側流型兩種形式。
1.直流型布風板:這種布風板是目前國內流化床乾燥器最常用的,大多採用鋼板鑽孔或沖孔。其特點是結構簡單,易於設計製造,成本低;但氣流方向正對床層,易使床層形成溝流,小孔易於堵塞,停車時容易漏料。此外,如果板厚選取不當,還會出現布風板剛度不足的問題。板厚常取2 6mm,有時還需要在底部焊筋以提高剛度。
2.側流型布風板:有一種是採用組合結構的布風板,由基板、墊板和蓋板組成(如圖2a)。這種組合結構的流化布風板可以防止物料漏人下風室(但僅限於物料粒度≥0.5ram)。由於採用側出風結構,可以使物料連續穩定地移向出料口。其缺點是由於長時間的機械振動,連接基板、墊板和蓋板的螺栓、螺母易脫落,且三層板厚一般在8mm以上,加重了床體重量。還有一種是採用沖制或滾壓成型的魚鱗式上小下大的斜孔(如圖2b),出風孔為0.1mm左右,其特點是製造簡單,無裝配要求;缺點是只能採用3mm以下的薄板,沖壓出的「蓋板」實際並未遮蓋住出風孔,雖能改善布風板的漏料現象,但不能徹底解決漏料問題。
10. 什麼叫做移動床
移動床
流體和固體顆粒同時進入反應器,它們互相接觸,一面進行反應,一面顆粒移動,這種反應床層叫做移動床。
移動床原理
流動相在床層內通過循環泵不斷自下而上循環流動,而吸附劑顆粒依靠重力向下移動,與進料逆流接觸。床層中部連續進料,弱吸附組分從床層頂部流出,而強吸附組分在固定相作用下從床層底部流出,逐步完成吸附、精製和解吸的過程。
模擬移動床
是一種利用吸附原理進行液體分離操作的傳質設備。它是以逆流連續操作方式,通過變換固定床吸咐設備的物料進出口位置,產生相當於吸附劑連續向下移動,而物料連續向上移動的效果。這種設備的生產能力和分離效率比固定吸附床高,又可避免移動床吸附劑磨損、碎片或粉塵堵塞設備或管道以及固體顆粒縫間的溝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