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流浪地球》里有哪些細思極恐的細節
我認為最恐怖應該是推動地球的裝置安裝在不同的版塊。
要知道地區還是會進行自轉而且版塊也是會進行轉動的,雖然故事裡面提及國家有很強大的系統,可這些系統可以控制引起但是無法100%去控制地球的版塊移動;要是有一天系統出現矛盾而推動裝置位置改變以後,地球不就失去了穩定的磁場控制變成直接沖向太陽,想起來也覺得可怕。
② 《流浪地球》中的「火石」到底是什麼,為什麼能成為「源動力」
這也許是《流浪地球》中比較大的BUG之一,筆者寫過一篇《流浪地球的十大BUG》,其中就有將火石運輸列在其中之一,能燒石頭的的核聚變發動機,需要有一個火石在熄火時點火,這也許可以理解!但理論上存在熄火可能性的情況下不準備一顆火石而不事先准備,確實有些不合常理!我們先不管這些邏輯,先來分析下這個火石是什麼?
但對於一部科幻片來說,如何符合邏輯並不是最主要的,因為在100%符合邏輯的情況下小說就不會誕生,何談改變劇本呢?因此有亮點,有腦洞,還有導演能將這宏大的敘事場面搬上銀幕,對廣大觀眾大量科普基本科學知識,並且觀眾在欣賞的同時口口聲傳,這就是好片!中國電影界從來都不缺大片,但缺的是有思想追求的大片,總不能像某人天天拍那種面朝黃土背朝天然後去戛納獲獎的「大片」吧,這展示的是什麼啊……和我們未來將領導全球的身份相配嗎?那些統統都是糟粕,是要清掃到垃圾桶里去的,迎合西方思維就能得獎,很可惜大家都不買賬!但這次的《流浪地球》將中國科幻電影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這首先得感謝大劉,還有郭帆導演!也讓西方感受下東方拯救世界的思維,我們要拯救的是地球,而不僅僅是人類……你們能GET到嗎?
③ 電影《流浪地球》為什麼讓人看不懂呢
首先,承認國產科幻電影進步了,請不要急著否認,起碼特效不是給五毛錢能做出來的,對么? 為什麼讓人看不懂,這里簡單分析幾個讓人看不明白的地方。
這里說一下,流浪地球劇情有修改。為了過審以及應對春節檔的排片剪掉了30多分鍾,結果導致劇情不夠連貫,有些情節或台詞顯得突兀,甚至有些莫名其妙,網上有爆料都剪掉了哪些內容,比如韓朵朵去地表是為了祭奠爸爸媽媽,後來兄妹倆找到父母逝去的地方,朵朵擦開冰面看到無數向上游的屍體,場面讓人震撼而哀痛,再比如王磊老婆孩子都在杭州,所以火石被毀後他才會崩潰大喊:我老婆孩子白死了。
一、科幻片很魔幻。雖然不要求一定遵循科學但起碼遵循點常識,用火柴點燃木星到最後要靠空間站引爆,學過高中物理就可以理解宇宙中衛星運動變軌減速相當慢,等空間站到那裡,小火柴都早就焉了,許多值得吐槽的地方也就不再一一細說了,也有中科院院士吐槽過,比如停止自轉還沒自轉實現推進可能性大,幾百個人如何推動千萬噸級別的撞針(別提機械臂,按力的相互作用,最前面的十來個人要承受合力,能承受這種力量還沒變成肉醬,是如何做到被幾頓的車壓壓就能死的),這些地方觀看的時候觀眾一邊尷尬癌發作一邊替導演腦洞捉急,這就好像歷史劇導演讀完幾本野史小說就直接開拍了一樣。
這些地方可以看出劇情安排的相當馬虎,畢竟劉慈欣只是個小說作者,並不是真正從事科研的,也會犯一些常識錯誤,而且其實這些都是請一些學者和劉慈欣合作完全可以解決的問題。
二、敘事不清晰。人物動機行為全都莫名其妙不能理解,比如到了最後主角隊到底是在干什麼?我想這也是許多觀眾疑問的地方,什麼軟體不行需要硬體?而硬體就只是把電線拔下來在插上去?有什麼意義么?戶口到最後在干什麼?那種機械隨隨便便上個人就能推動?當然,這也是可以模糊的地方,畢竟編劇和我們都不了解未來的機械開法,只是為了弄出了比較震撼和急迫的感覺可以設置的,但應該還有更好的處理辦法不是么?個人覺得黑進去反而更有未來感,而電影中反而給人一種幾十年沒動過的廢舊工廠感覺,真的是支持人們離開太陽系的核心動力設施么?
三、套路很熟悉。很多朋友看的時候都會有既視感,似乎很多地方都好像在哪裡看到過,畢竟人的想像力是有限的,哪怕是歐美大片,也是會出現同質化的趨勢,就好像復聯三的一位導演(這個記不大清了)就說過,他希望觀眾不要在追求超級英雄打打打,然後拯救世界,除了拯救世界,他們還有更希望讓觀眾看到的地方。比如金剛狼的最後一部,便是英雄暮年,又或者超級英雄的日常生活等等。這里我依舊是對電影表示支持,還是有提升空間的。
四、劇情太過兒戲。比如世界政府確定不是特x普一個人把持么?公布末日情況會造成多大的恐慌,多少人還沒等撞上木星就死於別人的刀下,哪怕是為了鼓勵回家看看親人,交通全面癱瘓還怎麼回家?並且放棄火種計劃在幾分鍾之內就做出來,不僅讓人想起某個總統,擅自退出各種協議,沒有經過專家學者的協商,個人英雄主義展露無疑,假設演員換成美國人,金發胖子,你是否還能給出高分呢?又或者杭州幾十萬人危在旦夕,但沒有救主角的姥爺那就不應該?水軍會說換位一下你也會這樣想,那請問你為啥不換位到杭州那幾十萬人身上去呢?!
但是國產科幻是否進步了呢?確實,我們比起別的國家還有所不如,但比起以往還是要進步不少的,回想一下(甚至不用回想)網劇長刷的一句,不了解這個,為了我家歐巴,追了。靠著當紅偶像都能硬火,各種無厘頭抗日神劇,各種歐巴神劇,無需劇情,明星來帶,相比之下,已經很好了,越來越多的國產電影也會更有內涵,更會讓人看得明白。
④ ONEBOT流浪地球科積木車有電機嗎
沒有電機的,流浪地球科技系列全套產品都是不帶電的,不過官方說留足了改造電動的空間,而且是科技件的機械結構,改造起來比較容易
⑤ 行星發動機的概念最早是那本小說提出的就是流浪地球裡面那種。
行星發動機,是2019年中國內地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中虛構的的一種巨型機械,用於推動地球飛行。(最早也是由同名小說《流浪地球》里提出的)
根據劇中的介紹,行星發動機是經過聯合國批准,由全世界人民共同協力完成的巨型機械,一共建造了1萬台。每一台發動機高約11千米,佔地面積達3000平方千米(約等於上海市總面積),採用「重聚變技術」來產生動力,單台可以提供160萬億噸的推動力。
「重聚變技術」是劇中虛構的一種科技,是通過挖掘地球內部的岩石,然後用化學提煉的方式來分離重元素,從而產生能量。劇中,人類為了給發動機提供動力,足足將地球的地殼挖低了40米。
所有發動機都位於北半球,其中最大的轉向發動機位於赤道地區。劇中所提到的發動機位置分布在:
中國北京,上海,杭州,新疆喀什,濟南。
日本大阪。
新加坡一號,二號。
印度尼西亞雅加達,蘇拉威西。
俄羅斯索契。
義大利都靈。
德國柏林。
埃及開羅。
法國巴黎。
美國洛杉磯。
⑥ 流浪地球里的劉倍強手上拿的是什麼居然可以開空間站的門
國際空間站的艙門都是可以從外部用專用工具手動打開的。這是為了防止宇航員出艙活動時,艙門電子開關裝置故障失靈造成事故,而設計的雙重保障控制。目前的國際空間站、我國的天宮空間站也都採用這種設計。
⑦ 流浪地球的科幻采礦,現實生活中真的存在嗎
大家在看《流浪地球》的時候,是不是被電影極具視覺沖擊力的電影特效所震撼了呢?雖然行星發動機這種東西是不存在的,但是有一個「巨無霸」,他在真實生活中,真的存在哦!
這個巨無霸性能優良,哪怕研發至今已經有40餘年之久,Bagger 288仍然是性能最優良的挖礦車之一,現在他仍然在德國一個煤礦廠工作。
⑧ ONEBOT流浪地球積木車都有哪些特殊件
很多的,373還是雙模擬液壓桿,而且171運兵車和大373運載車都有不止一個差速器,機械傳動結構做得很精細對我的回答是否滿意如果滿意幫忙採納下吧
⑨ 流浪地球中,人們發明了什麼保證地下的人不被餓死
地球上面的光和熱都來自於太陽,所有的植物、生物都依靠著太陽生存。在《流浪地球》中,地球因為離開了太陽系,所有地球表面被完全冰封。這個時候的人類已經不再地面上生活了,而是建立了地下城,蚯蚓干這個情節反映出人類攝取能量、飲食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那麼人類吃什麼食物呢?
當地球離開太陽之後,表面的溫度急劇下降,接近零下100攝氏度。在這種低溫情況下,不但人類無法生存,植物也無法存活。所以人類的食物也不可能再地面上種植,而是轉移到了地下。在電影《流浪地球》中並沒有交代人類的食物來源,但是我們可以猜測一下。既然那時候的人類能夠建造行星發動機,那麼科技力量一定非常強大了。人類生存所需要的糧食、肉品,都能夠在地下城中培養出來。
電影的時間設定是幾百年之後,想必那時候人類的種植技術得到了提高,糧食產量非常驚人。而人類所需要的食物總量,並不會有多大的變化。正常情況下,一個成年人一年只需要300斤左右的糧食。所以在地下城裡面,人類可以建造立體空間,用來種植農作物。相信有部分小夥伴看過電影《雪國列車》,裡面的農作物就是在一個車廂裡面培育的。而地下城的空間非常大,想必能夠培育出更多的糧食。這樣的話,人類的食品問題就解決了。
除了在地下長培育農作物,動物養殖也是可行的。只要具有足夠大的空間,就能夠養殖出所需的動物。而且那時候的人類肯定掌握了新型的飼料,能夠讓動物在短時間內極快成長起來。就算地下沒有光合作用,也可以使用科技來解決。那時候的人類已經掌握了核聚變技術,能夠做到的事情就非常多了。發電問題得到解決之後,就能夠模擬光合作用。而水資源是最不缺的,畢竟地球表面已經被冰層覆蓋,融化這些冰層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