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骨骼肌實驗裝置連接圖

骨骼肌實驗裝置連接圖

發布時間:2022-05-10 12:48:44

⑴ 求初中生物、地理會考總復習資料。!急。

《初中生物中考復習資料知識點歸納.doc》網路網盤資源免費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L8XtXb97TWHu4XLlFPuABg

?pwd=ip4h 提取碼: ip4h

⑵ 觀察葡萄糖、ATP對骨骼肌收縮性的影響實驗設計

原理:骨骼肌提供直接能源物質時,骨髓肌會收縮。材料用具:略過程:1、將骨骼肌放在生理鹽水中保持活性,刺激離體骨骼直到骨骼肌受刺激後不再收縮。2、向骨骼肌滴加適量葡萄糖溶液,觀察骨骼肌收縮情況。3、向骨骼肌滴加等量ATP溶液,觀察骨骼肌收縮情況。如果有兩塊骨骼肌,可做分組對照。變數是葡萄糖溶液和ATP溶液骨骼肌收縮是由於橫橋擺動引起肌絲滑行實現的,而橫橋擺動引起肌絲滑行需要能量,這些能量直接由肌纖維中的腺苷三磷酸(ATP)供給。ATP的高能磷酸鍵中儲存有較多的能量。ATP去掉一個高能磷酸鍵,成為腺苷二磷酸(ADP),釋放這個磷酸鍵中的能量供肌絲滑行使用。肌纖維中儲存的ATP有限,當肌肉持續運動時需補充能量,使ADP轉變為ATP以再供給肌絲滑行使用。能量補充有幾個來源:可以從儲存高能量的其他物質中將能量轉移過來,如磷酸肌酸;也可以通過氧化磷酸化或無氧酵解,使能量物質釋放出能量。當肌絲滑行所需的能量供應不足時,肌肉活動減弱,出現疲勞。根據這一原理可用控制單一變數法進行實驗設計

⑶ 機能學實驗報告怎麼寫 刺激強度和頻率對蛙離體骨骼肌收縮的影響

實驗方法: 1、 坐骨神經-腓腸肌標本的制備:1) 洗干凈實驗動物 2) 雙毀髓::找到枕骨大孔處 將刺蛙針刺入1-2mm,分別搗損腦組織和脊髓。3)剝制後肢,分離一側後肢 4) 分離坐骨神經,穿線備用 5) 游離腓腸肌,肌腱結扎備用 6) 標本檢驗。 2、 連接實驗裝置: 將換能器的輸出線接至BL-420F生理記錄裝置的1通道,保護電 極接至電脈沖輸出通道。然後把制備好的坐骨神經-腓腸肌標本棉線的另一端接在張力換能器上,將坐骨神經通過保護電極接至電脈沖刺激輸出通道,而腓腸肌肌腱端的棉線與張力換能器簧片相連,保持適度松緊並與桌面垂直。 3、 2、實驗記錄:開機後進入實驗 先用單刺激,找出閾強度、最適刺激強度;然後固 定最適刺激強度,用連續單刺激,找出出現完全強直收縮時的最小刺激頻率。

⑷ 高分救助啊5 四川省廣元市2011屆高三第一次診斷性考試(理綜)

廣元市高中2011級第一次診斷性測試

理科綜合能力測試

說明:1.本試卷分「試題卷」和「答題卷」兩部分,試題卷中第I卷(選擇題)答在機讀卡上,其它試題全部答在「答題卷」上規定的區域內;

2.在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號、考試科目等塗寫在「機讀卡」和「答題卷」上,考試結束後,將「答題卷」和「機讀卡」一並收回;

3.本試卷滿分300分,考試時間150分鍾。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N-140-16Cu-64

第I卷選擇題(共126分)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3小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每小題6分)

1.下列肯定不含核糖的一組結構或物質是

A.細胞核和核糖體B.染色體和酶

C.葉綠體和線粒體 D.T2噬菌體的核心和質粒

2.右圖甲表示某動物體內的一個細胞分裂過程中每條染色體上DNA含量的變化曲線.,圖乙表示該細胞分裂過程中的一個時期。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圖甲A-B段可能發生基因突變

B.圖甲M:段,細胞內的同源染色體聯會成四分體

C.圖乙對應圖甲的D-E段

D.該細胞分裂結果只能產生一個生殖細胞

3.下列有關生物工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A.在基因工程中,常利用標記基因來篩選的目的是選出目的基因成功表達的受體細胞

B.在進行植物組織培養時,由根尖細胞形成愈傷組織的過程中,可能發生細胞脫分化,還可能發生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

C.通過體細胞核移植培育的克隆動物的性狀與提供細胞核的動物不完全相同

D.青黴素是青黴菌生長代謝中重要的初級代謝產物,可採用蒸餾、萃取、離子交換等方法從培養液中進行提取

4.右邊甲、乙、丙三圖中的曲線分別表示一種生命現象:①生長素的濃度對根和莖生長速率的影響;②恆溫動物、變溫動物體溫變化與環境溫度的關系;③光照強度與光合作用速率的關系。坐標a、b、c分別表示生命活動中的—種變數:I.O2的釋放量(吸收量);II環境溫度;III.生長速率。下.列關於甲、乙、丙所表示的生命現象及a、b、c所表示的變數組合正確的一組為

A.甲為①a為III; 乙為③b為I.丙為②c為II

B.甲為①III; 乙為③b為II;丙為②c為I

C.甲為②a為II; 乙為③b為III;丙為①c為I

D.甲為③a為I; 乙為①b為IIII;丙為②c為II

5.赤黴素促進莖的伸長主要與細胞壁的伸展性有關。有人進行了CaCl2和赤黴素對某植物種子胚軸生長速率影響的探究實驗,結果如右圖所示。據圖分析,不能得出的相關結論是

A.—定濃度的CaCl2溶液対細胞壁的伸展起抑製作用

B.一定濃度的赤黴素溶液對細胞壁的伸展起促進作用

56. 赤黴素促進莖的伸長可能與其能去除細胞壁中的Ca2+有關

A. 赤黴素主要在未成熟的種子、幼根和幼芽等生長旺盛的部位合成.

A. 以節能減排為基礎的低碳經濟是保持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舉措。下列做法違背了低碳經濟的是

A.利用太陽能制氫 B.關停小火電企業

C.用家用汽車代替公交車 D.限制塑料製品的使用

A. NA表阿伏加德羅常數。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 常溫下,lLO.lmol/L的NH4NO3溶液中NO3-離子數為0.1NA

A. 標准狀況下,2.24LH20含有的分子數等於0.1NA ^

A. 1molCl2參加反應轉移電子數一定為2NA

A. 3.4gNH3中含N-H鍵數目為0.2NA

A.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HF、HCKHBr.HI的熱穩定性和還原性均依次減弱

A. 鐵遇冷濃硝酸表面鈍化,可保護其內部不被腐蝕

A. 1.0xl0-3mol/L鹽酸的pH=3.0,1.0xl0^nol/L鹽酸的pH=8.0

A. 油脂和蛋白質都是能發生水解反應的高分子化合物

A. 下列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

A. 將鐵粉加人稀硫酸中:

A. 用食醋除去水瓶中的水垢:

A. 向氫氧化亞鐵中加人足量的稀硝酸:

A. CuSO4溶液吸收H2S氣體:

A. 相同體積、相同pH的某一元強酸溶液①和某一元弱酸溶液②分別與足量的鋅粉發生反應,下列關於氫氣體積(V)隨時間(t)變化的示意圖正確的是

A. 生活中使用的塑料食品盒、水杯等通常由聚苯乙烯製成,其結構簡式為:

根據所學知識,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聚苯乙烯屬於芳香烴 B.聚苯乙烯是一種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C. 聚苯乙烯可由苯乙烯通過聚合反應製得 D.聚苯乙稀單體的分子式為C8H8

D. 下列推斷正確的是

58. Na2O,Na2O2組成元素相同,與CO2反應產物也相同

59. 沒02是酸性氧化物,能與NaOH溶液反應

CCO、NO、NO2都是大氣污染氣體,在空氣中都能穩定存在

A. 新制氯水顯酸性,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試液,充分振盪後溶液呈紅色

A. 有4種混合溶液,分別由等體積O.lmol/L的2種溶液混合而成:①與HCl;②與NaOH;③與NaCl;④與.下列各項排序正確的是

A.pH:②>④>③>① B.C:②〉③〉④>①

C.溶液中:①>③>②>④ D.C①>④>③〉②

二、選擇題(本題包括8小題.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的只有一個選項正確,有的有多個選項正確,全部選對的得6分,選對但不全的得3分,有選錯的得O分)

A.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在完全失重的情況下,密閉容器內的氣體對器壁頂部沒有作用力

A. —定質量的理想氣體,經等溫壓縮後其體積可能不變

A. 一定質量的理想氣體,當溫度升高時它的內能一定增大

A. 盛有氣體的容器做勻減速運動時,容器中氣體分子的平均動能隨之減小

A. —簡諧橫波以4m/S的波速沿;c軸正方向傳播.已知時的波形如圖所示,則

B. 該波的周期為1s

C. x=0處的質點在t=0時向y軸正向運動

C.x=O處的質點在t=l/4s時速度為O

D.x=O處的質點在t=l/4s時速度值最大

70. 同步衛星離地心距離為/•,運行速度為加速度為地球赤道上的物體隨地球自轉的向心加速度為O2;第一宇宙速度為v2,地球半徑為則下列比值正確的是

A.B.C.D.

71. 如圖所示,一物塊置於水平地面上.當用與水平方向成60°角的力F,拉物塊時,物塊做勻速直線運動;當改用與水平方向成30°角的力F2推該物塊時,物塊仍做勻速直線運動.若F1和F2的大小相等,則物塊與地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為

A.B.C.D.

72. 水平推力F1和F2分別作用在水平面上等質量的a、b兩物體上,作用一段時間後撤去推力,物體將繼續運動一段時間後停下,兩物體的t-v圖線如圖所示,圖中線段,則

A. F1的沖童大於F2的沖量

B. F1的沖量小於F2的沖量

C. 兩物體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

D. 兩物體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等

73. 假設空間某一靜電場的電勢隨;c變化情況如圖所示,根據圖中信息可以確定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空間各點場強的方向均與%軸垂直

B. 電荷沿^軸從O移到&的過程中,一定不受電場力的作用

C. 正電荷沿a;軸從狗移到々的過程中,電場力贓功,電勢能減小

D. 負電荷沿X軸從而移到而的過程中,電場力做負功,電勢能增加

74. 電源的效率T7定義為外電路消耗的功率與電源的總功率之比.在測電源電動勢和內電阻的實驗中得到的實驗圖線如圖所示,圖中¢/為路端電壓,J為幹路電流,a、6為圖線上的兩點,相應狀態下電源的效率分別為、.由圖可知、的值分別為

A.B.C.D.

21汽車發動機的額定功率為P1,它在水平路面上行駛時受到的阻力f大小恆定,汽車在水平路面上從靜止開始作直線運動,最大車速為v汽車發動機的輸出功率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所示.則

A開始汽車做勻加速運動,t1時刻速度達到v,然後做勻速直線運動

B.開始時汽車牽引力逐漸增大,t1時刻牽引力與阻力大小相等

C.開始汽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t1時刻後做加速度逐漸減小的直線運動,速度達到v後做勻速直線運動

D.開始時汽車牽引力恆定,t1時刻牽引力與阻力大小相等

第II卷非選擇題(共174分)

22.(18分)(1)有一根橫截面為正方形的薄壁管,用游標為20分度的游標卡尺測量其外部邊長/的情況如甲所示;用螺旋測微器測其管壁厚度^的情況如圖乙所示.則此管外部邊長的測量值為l=_______cm;管壁厚度的測量值為d=_______mm.

(2)「探究加速度與物體質量、物體受力的關系」的實驗裝置如圖丙所示.在平衡小車與桌面;£間摩擦力的過程中,打出了一條如圖丁所示的紙帶.計時器打點的時間間隔為0.02s.從比較清晰的點起,每5個點取一個計數點,量出相鄰計數點之間的距離.則該小車的加速度a= _______m/s2.(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重新平衡好摩擦後,將5個相同的砝碼都放在小車上,掛上砝碼盤,然後每次從小車上取

一個砝碼添加到砝碼盤中,測量小車的加速度.小車的加速度a與砝碼盤中砝碼的總重力F的實驗數據如下表:

請根據實驗數據作出的關系圖象.

根據提供的實驗數據作出的a-F圖線不通過原點.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圖為「用描跡法畫出電場中平面上的等勢線」的實驗電路,圖中給出的器材分別為:

電源E(電動勢為12V,內阻不計);木板N(板上從下往上依次疊放白紙、復寫紙、導電紙各一張);兩個金屬條A,B(平行放置在導電紙上與導電紙接觸良好,用作電極);滑動變阻器(其總電阻值小於兩平行電極間導電紙的電阻);直流電壓表V(量程為6V,內阻很大,其負接線柱與5極相連,正接線柱與探針P相連);開關S.

現要用圖中儀器描繪兩平行金屬條4、B間電場中的等勢線.4、5間的電壓要求取為6V.

①在囪中連線,完成實驗電路圖;.

②下面是主要的實驗操作步驟,請將所缺的內容補充完整.

a.按圖示連接好實驗電路;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合上開關S,並將探針P與A接觸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用探針壓印的方法把A、B的位置標記在白紙上,畫一線段連接AB兩極,在連線上選取間距大致相等的5個點作為基準點,用探針把它們的位置壓印在白紙上;

f.將探針與某一基準點相接觸,記下電壓表讀數,在導電紙上移動探針,找出電壓表讀數與所記下的數值相同的另一點,這一點就是此基準點的等勢點,用探針把這一點的位置也壓印在白紙上.用相同的方法找出此基準點的其他等勢點.;

g.重復步驟f,找出其它基準點的等勢點,取出白紙畫出各條等勢線.

23.(16分)人類受小鳥在空中飛翔的啟發而發明了飛機,已知小鳥在空中滑翔時獲得的舉力可表示為,式中s為翅膀的面積,v為小鳥的速度,k為比例系統.現有一小鳥,質量為120g,翅膀面積為Sl,其水平勻速滑翔的最小速度為12m/S.假定飛機飛行時獲得向上的舉力與小鳥飛行時獲得的舉力有同樣的規律,現有一架質量為3200kg的飛機,、它在跑道上加速時的最大加速度為5m/S2.若飛機機翼面積為小鳥翅膀面積的600倍,則此飛機起飛的跑道至少要多長?

24.(18分)在光滑的絕緣水平面上,A、A兩球(均可看成質點)位於X軸上,A球帶電,B球不帶電.開始時B球靜置於場強為N/C的水平勻強電場的邊緣(如圖甲所示),A球從原點開始經過2s後與B球碰撞,碰後合為一體在電場中運動,A、B系統的動能與坐標的部分關系如圖乙所示,則:

(1)碰前球的速度是多大;.

(2)A,B兩球的質量分別為多少;

(3)請指出A球帶什麼電性?並計箅4球所帶電量為多少?

25.(20分)在如圖所示的裝置中,電源電動勢為E,內阻不計,定值電組為R1,滑動變阻器總阻值為R2,置於真空中的平行板電容器水平放置,極板間距為d當滑動變祖器的滑片P位於中點位置時,處在電容器中的油滴A恰好靜止不動.

(1)求此時電容器兩極板間的電壓;

(2)求該油滴的電性以及油滴所帶電荷量q與質量m的比值;

(3)現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由中點迅速向上滑到某位置,使電容器上的電荷量變化了Q1,油滴開始運動.經時間t後,再將滑片從該位置迅速向下滑動到另一位置,使電容器上的電荷量又變化了Q2,再經時間2t後,油滴恰好回到原來的靜止位置.設油滴在運動過程中未與極板接觸,滑動變阻器滑動所用的時間與電容器充電、放電所用的時間均忽略不計.求Q1與Q2的比值?

26. (17分)J、L、M、R、T是原子序數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J、R在周期表中的相對位置如下表;J元素最低負化合價的絕對值與其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相等;M是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

(1)T的離子結構示意圖為______;元素R在周期表中位於第______族。

(2)J和氫組成的化合物分子有4個原子,其結構簡式為______。

(3)M與NaOH溶棱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

(4)L的最簡單氣態氫化物甲的水溶液顯鹼性。..

①在微電子工業中,甲的水溶液可作刻蝕劑的清除劑,所發生反應的產物不污染環境,其化學方程式為______。

②一定條件下,甲在固定體積的密閉容器中發生分解反應()並達平衡後,僅改變下表中反應條件x,該平衡體系中隨X遞增y的考化正確的是____________(選填序號)。

選項 a b C d

X 溫度. 溫度 加人H2的物質的量 加入甲的物質的量

y 甲的物質的量增大 平衡向生成甲的方向移動 甲的轉化率增大 生成物物質的量總和增大

③M和T形成的化合物與L的最簡單氣態氫化物的水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

(5)由.J、R形成的液態化合物JR2 0.2mol在O2中完全燃燒,生成兩種氣態氧化物,298K時放出熱量215kJ。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10分)下圖中的A、B、C、D、E、F、G均為有機物,其中A是一種鄰位二取代苯,B遇溶液發生顯色反應,它們之間可發生如下反應:

據上圖回答問題:

(1)D的化學名稱是 ______________。

(2)A的結構簡式是:______________;反應④的反應類型是______________。

(3)反應②的化學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應③的化學反應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G的加聚產物的結構簡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

28(17分)某化學研究小組為證明CO具有還原性,首先查閱相關資料,獲取下列信息:①;

②CO和H2'都可在加熱條件下與CuO反應;

③CO有劇毒,在空氣中可以燃燒。

根據以上信息和有關知識,他們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

試回答下列問題:

C.裝置A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

CI.裝置B.中最適宜的試劑是_______;必須用裝置C吸收氣體中水蒸氣的理由是_______。

CII.按照如圖裝置進行實驗時,首先'應進行的操作是_______,並要排凈整套裝置中的空氣,則排凈裝置中空氣的必要性是_______ ; ;_。

CIII.根據該實驗中的_______現象,可證明CO具有還原性,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

CIV.若要根據裝置F中石灰水變渾濁的現象確認CO具有還原性,則應在上圖裝置_______與_______之間連接右圖中的裝置 (填序號)。

29.(16分)如圖所示裝置中,甲,乙、丙三個燒杯依次分別盛放溶液、足量的溶液和的溶液,電極均為石墨電極。

D. ,接通電源,經過一段時間後,測得丙中K2SO4濃度為10.47%,乙中c電極質量增加。據此回答問題:

①電源的N端為______________極。

②電極b上發生的電極反應為_______。

③電極b上生成的氣體在標准狀況下的體積:_______。

④電極c的質量變化是_______g

⑤電解前後各溶液的酸、鹼性大小是否發生變化,簡述其原因:

甲溶液酸、鹼性_______;原因是_______。

乙溶液酸、鹼性______;原因是_______。

丙溶液酸、鹼性_______;原因是_______。

E. 如凍電解過程中銅全部析出,此時電解能否繼續進行,為什麼______________。

30.(20分)回答下列I、II兩小題。、 • 『

I.下面甲、乙兩圖分別為葉綠體結構示意圖和光合作用過程圖解。請據圖回答(在[]內填序號,上填文字):.

73. 在甲圖中,能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______上,它是乙圖中[]______過程進行的場所。

74. 若綠色植物缺乏礦質元素______,將直接影響體內葉綠素的合成。在落葉中該元素的含量比植株上正常葉片中的含量低,其原因是______

75. 在正常情況下,若向玉米提供足夠的,被固定後,首先形成的產物是______。一段時間後,將其葉橫切片用碘液染色,在顯微鏡下觀察發現______細胞被染成藍色。

76. 在適宜光照條件下,葉肉細胞的葉綠體中磷酸含量最高的部位是()。

A.外膜B.內膜C.基粒D.基質

77. 在某一光照條件下實驗時,檢測到新鮮葉片沒有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請說明原因。

II.為了研究運動員運動能力與糖攝人量的關系,研究者讓自行車運動員連續5天進行大強度的訓練,盡量消耗肌糖元之後,在相同環境條件z下,做了以下實驗。請分析回答:

分組 觀察時間 運動強度 維持運動時間

高糖膳食組. 連續3天 盡力蹬車 50.2-80.2min

低糖膳食組 連續3天 盡力蹬車 31.8-51.4min

A. 研究結論是______。原因是這樣的飲食提高了運動員體內肌糖元等的儲備,保證運動中______的供應。

B. 大運動量的訓練,除了使糖的利用增加外,______的消耗比平時也明顯增多。通過運動後,尿素排出量也相應增多。因此運動員除了要補充糖,更要及時補充______。

C. 科學實驗證明,人體骨骼肌細胞中ATP的含量僅夠激烈運動時3秒以內的能量供應。請在右邊的坐標圖中繪出某運動員參加短跑比賽過程中,肌細胞中ATP的相對含量隨時間的變化曲線。

D. 研究表明,不少重症肌無力患者是由於受病毒感染後,機體產生抗體,它除與病毒結合之外,還能與Ach(乙醯膽鹼)受體結谷,阻礙興奮的傳導導賽肌無力。在免疫學上此種重症肌無力屬於一種______病。

31.(22分)回答下列I、II兩小題。

I.某高中二年級研究性學習小組開展了人的眼臉性狀遺傳調查活動,調查結果統計如下表。

雙親類型 第一組:雙親均為雙眼皮 第二組:雙親中一個

雙眼皮、一個單眼皮 第三組:雙親均為單眼皮

子代類型統計 雙眼皮 186 153 0

單眼皮 52 139 78

請根據上表分析回答:

(1)根據表申哪一組調查情況,能判斷眼臉的顯性性狀是哪種眼皮?

D. 設控制眼臉性狀的這對等位基因為A、a,則眼臉的遺傳有哪幾種婚配方式?

D. 調查中,偶然發現,某人的一隻眼為雙眼皮,一隻豳為單眼皮。請用遺傳學的知識解釋。

D. 右圖為小華(5號個體)所在家庭眼臉遺傳系譜圖。其父母(1、2號個體)的基因型分別為_____。推測小華的哥哥(4號個體)與嫂子(3號個體)生一個單眼皮的女兒的幾率為_____

II.為了確定細胞有氧呼吸苐二階段發生的場所,某高中研究性學習小組進行了如下揮究。作出假設:有氧呼吸第二階段只發生在線粒體中,不能在細胞質基質中進行。實驗過程如下:

實驗結果發現,1號和2號試管中均檢測到CO2(與預測結果不相符)。請回答:

D. 分析實驗結果與預期不相符合的原因及改進措施。

D. 實驗步驟①將肝臟組織分散成肝細胞通常用__________酶。

D. 實驗步驟③必須獲得線粒體而不進一步離心獲取線粒體基質的原因是,他們認為線粒體必須保持_____才能完成相應的功能。

D. 實驗步驟⑥依據的實驗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D. 經分析及對實驗個別步驟作恰當修改,重新實驗後,獲得了與預期相符合的實驗結果。最後,老師又提出了一個新的問題:「是不是在實驗過程中,空氣中CO2溶人樣本中的量足夠大,而被檢測劑檢測到C02呢?為了排除此干擾因素帶來的實驗誤差,你們如何解決?」你認為改進的措施是什麼?

⑸ 生理學作業骨骼肌收縮是如何實現的

總的來說就是相對滑行學說。

具體解釋:
當肌肉處於靜止(舒張)狀態時,胞液Ca濃度較低(<10moL/L),鈣離子結合亞單位(TnC)不與Ca結合,則TnC與TnI、TnT的結合較鬆散。此時,TnT與原肌球蛋白緊密結合,使原肌球蛋白遮蓋了肌動蛋白與肌球蛋白結合部位,阻止了肌動蛋白與肌球蛋白的結合;同時,TnI與肌動蛋白緊密結合,也阻止了肌動蛋白與肌球蛋白的相互作用,並抑制肌球蛋白的ATP酶活性,故肌肉處於舒張狀態。
當胞液內Ca濃度增加到10moL/L -10 moL/L時,Ca便與TnC結合,之後,TnC構象變化,從而增強了TnC與TnI、TnT之間的結合力,使三者緊密結合,削弱了TnI與肌動蛋白的結合力,使肌動蛋白與TnI脫離,變成啟動狀態。同時,TnT使原肌球蛋白移動到肌動蛋白螺旋溝的深處,而排除了肌動蛋白與肌球蛋白相結合的障礙,於是,肌動蛋白便與肌球蛋白的頭部相結合,產生有橫橋的肌動球蛋白,在此蛋白中,肌動蛋白使肌球蛋白的ATP酶活性大大提高,故肌球蛋白催化ATP水解反應。產生的能量使橫橋改變角度,而水解產物的釋放又使橫橋的位置恢復,再與另一個ATP結合,如此循環,細絲便沿粗絲滑行,肌肉發生收縮。
當胞液Ca濃度下降(<10moL/L)時,Ca與TnC分離,TnI又與肌動蛋白結合,從而使肌動蛋白恢復靜狀態。同時原肌球蛋白也恢復原位,從而使肌動蛋白與肌球蛋白不能結合,肌肉不能轉為舒張狀態。

分子結構基礎
肌肉由肌細胞組成,成熟的肌細胞呈纖維狀,和其他細胞一樣,肌細胞含肌細
肌肉收縮
胞膜、核、線粒體和特異化的內質網系──肌漿網系,還有肌細胞特有的肌原纖維。肌肉收縮是由肌原纖維承擔的,肌原纖維和肌纖維長軸平行。以兔腰大肌為例(圖a),肌原纖維的直徑在1微米左右,沿長軸方向,由長度為2~3微米結構相同的肌小節串聯而成。每兩個肌小節間由 Z線隔開。每個肌小節中央是一段折射系數較高、長度為1.5微米的A帶,在A帶兩側各有一段折光系數較低的I帶。I帶的長度約為 1微米,它隨肌小節長度的改變而變化。每一個肌小節內有兩組直徑不同而且各自獨立排列的蛋白細絲──肌絲。其中較粗的一組直徑約為10納米,位於 A帶;另一組較細的肌絲,長度和A帶相同,直徑約為5納米,由Z線開始經I帶插入A帶。由一個肌小節兩側Z線來的細絲是不相連的。在肌原纖維的橫切面上,粗肌絲排列成六角陣列。相鄰兩根粗肌絲的中心距離隨肌小節不同而異,約為40納米左右。在同一粗肌絲上,每隔6~7納米有一橫橋突出,伸向周圍的細肌絲之一。由於每根粗肌絲周圍有 6根細肌絲,故在同一平面上,每隔約40納米就有一個橫橋。

肌球蛋白
肌球蛋白約占總肌肉蛋白的1/3。它是分子量為480000的高度不對稱性分子。肌球蛋白分子分長棒形的尾部和兩個球形的頭部兩部分,故該種分子既有球蛋白又有纖維蛋白的性質。長棒形的尾部由兩個細長的各含2000氨基酸殘基的 α螺旋螺旋狀捲曲而成,又稱雙螺旋。其螺旋表面的電荷密度甚高。每一根多肽鏈都在其一端形成球狀區。稱S1區,它具有腺苷三磷酸(ATP)水解酶活力。在S1區還有與肌動蛋白和幾個陽離子結合的位置。該酶的活力由鎂離子激活。每個球狀頭部S1非共價鍵結合兩條輕鏈。基本輕鏈(分子量約16000~20000)和調節輕鏈(分子量約16000~20000)。在肌球蛋白輕鏈激酶(MLCK)催化下(有鈣的條件下),調節輕鏈磷酸化被認為在無脊椎動物肌肉和脊椎動物平滑肌收縮的鈣離子調節過程中起著作用。有些實驗證明,脊椎動物骨骼肌也存在這種輕鏈參與的鈣調節作用,但有待於證明。基本輕鏈的功能尚存在爭議。肌球蛋白在粗絲中的排列是:在每根粗肌絲的中點,兩個肌球蛋白分子的尾端互相連接,然後向肌絲端頭以分子棒狀部分中長約50納米的一段直線連接延伸,分子棒狀結構的剩餘部分加上兩個球狀結構部分,則向外突出成為橫橋。

肌動蛋白
約占總肌肉蛋白的15%,是細肌絲的主要成分。分子量為 42000,兔骨骼肌的肌動蛋白分子由374 個氨基酸殘基組成。在低離子強度的水溶液中分子呈長軸約為 5.4納米的橢球體。這種球狀單體被稱為G-肌動蛋白。每個球型單體結合一分子 ATP。G-肌動蛋白在一定濃度的鹽溶液中易於直線聚合。兩根聚合後的肌動蛋白絲復合成為雙股螺旋,稱為F-肌動蛋白,它是肌動蛋白組成細微絲的存在形式。聚合過程中G-肌動蛋白結合的ATP水解為ADP並放出能量。

相互作用
肌球蛋白結合肌動蛋白後,ATP酶活力大大增加,轉換率提高了200倍。肌動蛋白的激活作用主要是通過加速產物 ADP和Pi緩慢釋放過程來增加反應速度的。肌球蛋白和肌動蛋白的復合物──肌動球蛋白結合 ATP後,重新分解為肌動蛋白和肌球蛋白 ATP復合物。肌動蛋白與肌球蛋白或肌球蛋白-ADP-Pi復合物結合,具有高親和性,而與肌球蛋白-ATP復合物的結合親和性甚低。這樣,肌動蛋白就交替地與肌球蛋白和肌球蛋白-ADP-Pi復合物結合,又從肌球蛋白-ATP復合物解離下來。

滑行學說
肌肉收縮時,肌球蛋白橫橋周期性地與肌動蛋白結合、解離和水解ATP。水解ATP釋放的能量轉為肌動蛋白細絲的運動。在收縮過程中,肌球蛋白粗絲和肌動蛋白細絲本身長度不變化,肌肉縮短只是由於肌動蛋白細絲插入肌球蛋白粗絲所在的A帶,I帶變狹所致。

⑹ 肌肉收縮生理過程 高中生物

共包括五個步驟:1.刺激產生的動作電位以局部電流的在神經纖維上傳導。
2.興奮在神經-肌肉接頭處傳導。
3.動作電位在骨骼肌細胞上的傳導。
4.骨骼肌細胞的興奮-收縮耦聯。
5.骨骼肌的肌絲滑行理論。
一、興奮和興奮性
1 .生物體具有對刺激發生反應的能力,稱為 興奮性( excitability ) 。興奮性是神經肌肉最重要的生理特性。興奮性是神經肌肉最重要的生理特性。
2 . 神經、肌肉和腺細胞興奮性最高,習慣上將它們稱為 可興奮細胞( excitable cell ) 。
3 .組織細胞接受刺激後,在細胞膜兩側發生一次可傳播的電位變化,稱 動作電位 。
4 . 興奮性又特指組織細胞接受刺激具有產生動作電位的能力,而 興奮( excitation ) 則是產生動作電位本身或動作電位同義語。
二、引起興奮的刺激條件
刺激是引起組織興奮的動因。實驗表明,任何刺激要引起組織興奮必須達到一定的刺激強度、持續一定的作用時間和一定的強度一時間變化率。
1 .閾強度( threshold intensity )和閾刺激( threshold stimulus )
通常把在一定刺激作用時間和強度—時間變化率下,引起組織興奮的這個臨界刺激強度,稱為閾強度或閾值。具有這種臨界強度的刺激,稱為閾刺激,強度小於閾值的刺激為閾下刺激,強度大於閾值的刺激為閾上刺激。
2 .強度—時間曲線( strength-ration curve )
將引起組織興奮所需的刺激強度和時間的關系,描繪在直角坐標系中,可得到一條曲線,稱強度—時間曲線。最低的或者最基本的閾強度,稱為 基強度 。
三、興奮性的評價指標
1 .閾強度是評定組織興奮性高低的最簡易指標。興奮性與閾強度呈倒數關系。
2 . 時值( chronaxie ) 是以 2 倍基強度刺激組織,剛能引起組織興奮所需的最短作用時間。興奮性與時值亦呈倒數關系。
四、興奮後恢復過程的興奮性變化
組織興奮性經歷 4 個時期。
1. 絕對不應期( 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 ) :緊接興奮之後,出現一個非常短暫的絕對不應期,歷時約 0.3ms ,興奮性由原有水平降低到零,無論測試刺激的強度多大,都不能引起第二次興奮;
2. 相對不應期( 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 ) :繼而出現歷時 3ms 的相對不應期,表現興奮性逐漸上升,但仍低於原來水平,需要高於正常閾值的刺激才能引起興奮;
3. 超常期( supernormal period ) :接著為超常期,約 12ms ,興奮性高於原來水平,用低於正常閾值的刺激也可引起第二次興奮;
4. 低常期( subnormal period ) :然後出現一個長達 70ms 的低常期,最後興奮性恢復到原有水平。
五、神經肌肉細胞的生物電現象
1 .靜息電位( resting potential )和動作電位( action potential )
( 1 )靜息電位 安靜時存在於細胞膜內外兩側的電位差,稱為靜息電位。哺乳動物神經和肌肉的靜息電位為 -70~-90mV 。
( 2 )動作電位 給予神經軸突一次有效刺激,膜內、外的電位差迅速減少有至消失,進而出現正膜外為負。膜電位的這種迅速而短暫波動,稱為動作電位。
2 .靜息電位和動作電位產生的機制
關於膜電位的產生機制,目前證據比較充分,並為多數學者所接受的是霍奇金( Hodgkin )的離子學說。該學說認為, 生物電的產生依賴於細胞兩側離子分布的不均勻性和膜對離子嚴格選擇的通透性,及其不同條件下的變化,而膜電位產生的直接原因是離子的跨膜運動。
在闡述靜息電位和動作電位形成時都提及 膜的離子通道( ion channels of the membrane ) 。現代生理學的研究表明,所謂膜的 離子通道實際上是鑲嵌在細胞膜質雙分子層上的特異性蛋白質 。
3. 動作電位的傳導
興奮部位和鄰近未興奮部位之間,將由於電位差產生局部電流,使鄰近未興奮部位產生動作電位,依次向兩側推進,進行傳導。
4. 局部興奮
如果刺激的強度小於閾值,雖然不能引起可傳播的動作電位,只局限在受刺激的局部范圍,故稱為 局部反應( local response ) 或局部興奮。
六、興奮在神經肌肉接頭的傳遞
神經和肌肉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組織,兩者之間並沒有軸漿聯系,興奮何以由神經傳遞給肌肉?大量的研究已證實,這種興奮的傳遞是通過神經肌肉接頭裝置來實現的。
1 .神經肌肉接頭( neuromuscular junction )的結構
神經肌肉接頭是指運動神經末梢與骨骼肌相接近並進行信息傳遞的裝置。
神經肌肉接頭的結構包括三部分:
(1) 接頭前膜 ,系與神軸突膜的增厚部分。軸漿中有大量直徑約 50nm 內含乙醯膽鹼的囊泡。
(2) 接頭後膜 ,即神經軸突膜相對應的肌細胞膜部分,該處又稱 運動終板 。運動終板上有乙醯膽鹼受體,它能與乙醯膽鹼發生特異性結合。
(3) 接頭間隙 ,指神經末梢與肌細胞膜的間隙。
2 .興奮在神經肌肉接頭傳遞的機制
當運動神經元興奮時,神經沖動沿神經纖維傳至軸突末梢,並刺激接頭前膜。接頭前膜去極化使膜上的 Ca 2+ 通道開放,細胞外液中的部分 Ca 2+ 進入接頭前膜,觸發軸漿中的囊泡向接頭前膜靠近,與前膜融合後釋放乙醯膽鹼進入接頭間隙,乙醯膽鹼擴散到接頭後膜時與後膜上的特異性受體結合,引起後膜對 Na + 和 K + 等離子通透性改變,接頭後膜去極化,形成終板電位,再通過局部電流作用使鄰近的肌細胞膜去極化而產生動作電位,實現了興奮由神經傳遞給肌肉。另外,間隙 中的乙醯膽鹼被終板膜上的膽鹼酯酶水解而失活,維持神經肌肉接頭正常的傳遞功能。
2 .興奮在神經肌肉接頭傳遞的機制特點 :
( 1 )化學傳遞 ( 2) 興奮傳遞是 1 對 1 的 ( 3) 單向傳遞( 4 )時間延擱 ( 5) 高敏感性
【掌握知識點】
興奮 興奮性 閾強度和閾刺激 基強度與時值 絕對不應期和相對不應期 靜息電位和動作電位 局部電流 神經肌肉接頭的超微結構、傳遞機制與特點
第二節 肌肉收縮的原理
【教學要點】
一、肌纖維的微細結構
每條肌纖維外面被一層薄膜所包裹,這層薄膜稱肌膜,肌膜內有肌漿在肌漿中還充滿平行排列的肌原纖維和復雜的肌管系統。原纖維和肌系統是實現肌肉收縮的最重結構。
1 .肌原纖維( myofibril )
肌原纖維兩相鄰 Z 線之間的區域為一個 肌節( sarcomere ) ,肌節是肌肉收縮與舒張的最基本單位。肌節又是由更細的平行排列的粗肌絲和細肌絲組成的。
2 .肌管系統( sarcotubular system )
肌管系統指包繞在每一條肌原纖維周圍的膜性囊管狀結構。在肌肉活動時實現 Ca 2+ 的貯存釋放和再和聚。
二、肌肉的收縮機制
1 .肌絲的分子組成
粗肌絲主要由 肌球蛋白( myosin, 又稱肌凝蛋白) 分子組成。而分子的球狀頭部,形成所謂 橫橋 。橫橋具有兩個重要的功能特徵:一是有一個能與腺苷三磷酸(即 ATP )結合的位點,同時具有 AIP 酶活性,但這種酶只有橫橋與細胞絲連結時,才被激活;二是在一定的條件下,橫橋可以和細肌絲相應的位點進行可逆性結構,並出現傾斜擺動,牽引細肌絲向粗肌絲的中部滑行。
細肌絲至少由三種蛋白分子組成。一種稱 肌動蛋白( actin, 又稱肌纖蛋白) ,占細肌絲蛋白的 60% ,構成細股絲的主體。肌動蛋白與肌絲滑行有直接關系,其上有與肌球蛋白進行可逆性結合的位點,它和肌球蛋白都稱收縮蛋白。另二種稱 原肌球蛋白( tropomyosin ) 和肌鈣蛋白 ( troponin ) ,它們對肌絲滑行起著調節作用,故稱調節蛋白。
2 .肌肉的收縮過程
從肌細胞興奮開始,肌肉收縮的過程應包括三個互相銜接的環節:細胞興奮觸發肌肉收縮,即興奮 -- 縮耦聯;橫橋運動引起肌絲滑行;和收縮肌肉的舒張。
( 1 )興奮 -- 收縮耦聯
興奮 -- 收縮耦聯至少包括三個步驟:動作電位通過橫管系統傳向肌細胞深處;三聯管結構傳遞信息;縱管系統對 Ca 2+ 的釋放和再聚積。
( 2 )橫橋運動引起肌絲滑行
一般認為肌肉收縮的基本過程是: 當肌漿 Ca 2+ 的濃度升高時,細肌絲上對 Ca 2+ 有親和力的肌鈣蛋白結合足夠 Ca 2+ ,引起自身分子構型發生變化。這種變化又傳遞給原肌球蛋白分子,使後者構型亦發生變化,其結果,原肌球蛋白分子的雙螺旋體從肌動蛋白雙螺旋結構的溝沿滑到溝底,抑制因素被解除,肌動蛋白上能與橫橋結合的位點暴露出來。橫橋與肌動蛋白結合形成肌動球蛋白,後者激活橫橋上 ATP 酶的活性,在 Mg 2+ 參與下,橫橋上的 ATP 分解釋放能量,橫橋獲得能量,向粗肌絲中心方向傾斜擺動,牽引細肌絲向粗肌絲中央滑行。當橫橋角度發生變化時,橫橋上與 ATP 結合的位點被暴露,新的 ATP 與橫橋結合,橫橋與肌動蛋白解脫,並恢復到原來垂直的位置。緊接著橫橋又開始與下一個肌動蛋白的位點結合,重復上述過程,進一步牽引細肌絲向粗肌絲中央滑行。
( 3 )收縮肌肉的舒張,當刺激終止後, Ca 2+ 與肌鈣蛋白結合消除,肌鈣蛋白恢復到原來構型,繼而原肌球蛋白也恢復到原來構型,肌動蛋白上與橫橋結合的位點重新被掩蓋起來,肌絲由於自身的彈性回到原來位置,收縮肌肉產生舒張。
三、單收縮和強直收縮
1 .單收縮( single muscle twitch )
整塊肌肉或單個肌纖維接受一次短促的刺激後,先產生一次動作電位,緊接著所進行的一次機械性收縮,稱為單收縮。肌肉收縮分為三個時期,即潛伏期、收縮期和舒張期。舒張期的時間要比收縮期時間長得多,單收縮曲線是非對稱曲線。
2. 強直收縮( tetanus )
實驗時,如果給予肌肉一連串的刺激,只要每次刺激的間隔時間不短於單收縮所需要的時間,肌肉即出現一連串的單收縮。若增加刺激的頻率,使每次刺激的間隔短於單收縮所持續的時間,肌肉的收縮將出現融合現象,即肌肉不能完全舒張,為強直收縮。強直收縮有兩種。一種在增加刺激頻率時,肌肉未完全舒張就產生第二次收縮,肌肉收縮出現部分的融合,稱為不完全強直收縮( incomplete tetanus )。另一種,如果繼續增加刺激頻率,使肌肉在前一次收縮期末就開始和二次收縮,肌肉收縮反應出現完全的融合,稱為完全強直收縮( complete tetanus )。人體進行各種運動時,其肌肉收縮都屬於完全強直收縮,而強直收縮的持續時間,則受神經傳來的沖動所控制。
【掌握知識點】
肌小節 興奮收縮耦聯 肌肉收縮的滑行機制 強直性收縮
第三節 肌肉收縮的形式與力學特徵
【教學要點】
一、肌肉收縮形式
肌肉收縮的形式分為三類:縮短收縮、拉長收縮和等長收縮。
1. 縮短收縮
縮短收縮是指肌肉收縮所產生的張力大於外加的阻力時,肌肉縮短,並牽引骨杠桿做相向運動的一種收縮形式。縮短收縮時肌肉起止點靠近,又稱向心收縮。如時行屈肘、高抬腿跑、揮臂扣球等練習時,縮短收縮又可分 非等動收縮(習慣上稱等張收縮 isotonic contraction ) 和等動收縮 兩種。
等動收縮是通過專門的等動負荷器械來實現的。在整個關節范圍內肌肉產生的張力始終與負荷等同,肌肉能以恆定速度或等同的強度收縮。在作最大等動收縮時,肌肉產生的張力在整個關節范圍都是其能力的 100% 。
2. 拉長收縮
當肌肉收縮所產生的張力小於外力時,肌肉積極收縮但被拉長,這種收縮形式稱拉長收縮。在人體運動中拉長收縮起著制動、減速和克服重力等作用。
跑步時,支撐腿後蹬前的屈髖、屈膝等,使臀大肌、股四頭肌等被預先拉長,為處後蹬時的伸髖、伸膝發揮更大的肌肉力量創造了條件。
當肌肉收縮產生的張力等於外力時,肌肉積極收縮但長度不變,這種收縮形式稱 等長收縮( isometric contraction ) 。等長收縮是肌肉靜力性工作的基礎,人體運動中對運動環節固定、支持和保持身體某種姿勢起重要作用。
二、肌肉收縮的力學特徵
1 .後負荷對肌肉收縮的影響—— 張力與速度關系
肌肉開始收縮時才遇到的負荷或阻力稱後負荷。在一定的范圍內,肌肉收縮產生的張力和速度大致呈現反比關系;當後負荷增加到某一數值時,張力可達到最大,但收縮速度為零,肌肉只能作等長收縮,當後負荷為零時,張力在理論上為零,肌肉收縮速度達到最大。
2 .前負荷對肌肉收縮的影響——長度與張力關系
前負荷是指在肌肉收縮前就加在肌肉上的負荷,它使肌肉收縮前就處於某種被拉長狀態。實驗表明,逐漸增大肌肉收縮的初長度,肌肉收縮時產生的張力也逐漸增加;當初長度繼續增大到某一數值時,張力可達到最大;此後,再繼續增大肌肉收縮的長度,張力反而減小,收縮效果亦減弱。通常把引起肌肉收縮張力最大的初長度稱為 適宜初長度。
所謂肌肉適宜初長度,一般認為,人體肌肉的適宜初長度稍長於肌肉在身體中的「靜息長度」。
【掌握知識點】
縮短收縮 等動收縮 拉長收縮 等長收縮 適宜初長度
第四節 肌肉結締組織對肌肉收縮的影響
【教學要點】
一、肌肉結締組織的組成
肌肉的結締組織包括肌肉兩端的肌腱和肌肉內部的肌內膜、肌束膜、肌外膜等。膠原是結締組織最主要成分,它以膠原纖維形式存在。
二、運動對肌肉結締組織的影響
1 .長期運動可提高肌腱的抗張力量和抗斷裂力量
據計算,運動時肌腱抗張應力約 350~420kg · cm -1 。實驗表明,運動訓練可提高肌腱的抗張應力,特別是肌腱與骨結合區的結合能力和力量,從而使肌腱能承受更大的拉力。
2. 運動可使肌中結締組織肥大
肌肉超負荷訓練後,在引起肌肉肥大的同時,肌中結締組織也相應增加。

⑺ 腓腸肌下端偏移

收縮;收縮;舒張;收縮 坐骨神經和肌肉在保持活性的情況下,都能接受刺激產生回反應。肌肉的反答應表現為受到刺激後收縮,反應結束舒張,而神經受到刺激要傳導到肌肉,通過肌肉的反應表現出來。

⑻ 骨骼肌的輔助結構和關節的輔助結構

骨骼肌 輔助裝置

骨骼肌(一)筋膜
筋膜可分為淺、深兩層。淺筋膜為分布於全身皮下層深部的纖維層,有人將皮下組織全層均列屬於淺筋膜,它由疏鬆結締組織構成。內含淺動、靜脈、淺淋巴結和淋巴管、皮神經等,有些部位如面部、頸部生有皮肌,胸部的乳腺也在此層內。

深筋膜又叫固有筋膜,由緻密結締組織構成,遍布全身,包裹肌肉、血管神經束和內臟器官。深筋膜除包被於肌肉的表面外,當肌肉分層時,固有筋膜也分層。在四肢,由於運動較劇烈,固有筋膜特別發達、厚而堅韌,並向內伸入直抵骨膜,形成筋膜鞘將作用不同的肌群分隔開,叫做肌間隔。在體腔肌肉的內面,也襯以固有筋膜,如胸內、腹內和盆內筋膜等,甚而包在一些器官的周圍,構成臟器筋膜。

一些大的血管和神經干在肌肉間穿行時,深筋膜也包繞它們,形成血管鞘。筋膜的發育與肌肉的發達程度相伴行,肌肉越發達,筋膜的發育也愈好。在手腕及足踝部,固有筋膜增厚形成韌帶並伸入深部分隔成若干隧道,以約束深面通過的肌腱。在筋膜分層的部位,筋膜之間的間隙充以疏鬆結締組織,叫做筋膜間隙,

(二)腱鞘和滑液囊
一些運動劇烈的部位如手和足部,長肌腱通過骨面時,其表面的深筋膜增厚,並伸向深部與骨膜連接,形成筒狀的纖維鞘,其內含由滑膜構成的雙層圓筒狀套管,套管的內層緊包在肌腱的表面,外層則與纖維鞘相貼。兩層之間含有少量滑液。因此肌腱既被固定在一定位置上,又可滑動並減少與骨面的摩擦。在發生中滑膜鞘的兩層在骨面與肌腱間互相移行,叫做腱系膜,發育過程中腱系膜大部分消失,僅在一定部位上保留,以引導營養肌腱的血管通過。

(三)滑液囊
在一些肌肉抵止腱和骨面之間,生有結締組織小囊,壁薄,內含滑液,叫做滑液囊。其功能是減緩肌腱與骨面的摩擦。滑液囊有的是獨立封閉的,有的與鄰近的關節腔相通,可視為關節囊滑膜層的突出物。

關節的輔助結構

(1)韌帶

韌帶ligament由緻密結締組織構成,呈扁帶狀、圓束狀或膜狀,一般多與關節囊相連,形成關節囊局部特別增厚的部分,有的則獨立存在。韌帶的附著部與骨膜或關節囊相編織。韌帶的主要功能是限制關節的運動幅度,增強關節的穩固性,其次是為肌肉或肌腱提供附著點,有的韌帶如膝關節的髕韌帶本身就是由肌腱延續而成的。此外尚有一些韌帶位於關節內,叫關節(囊)內韌帶,如股骨頭圓韌帶、膝交叉韌帶等,它們的周圍都圍以滑膜層。

(2)關節盤

一些關節的關節腔內生有纖維軟骨板,叫做關節盤articular disc.盤的周緣附著於關節囊,關節盤將關節腔分隔為上、下兩部。它的作用是使關節頭和關節窩更加適應,關節運動可分別在上、下關節腔進行,從而增加了運動的靈活性和多樣化。此外它也具有緩沖震盪的作用。膝關節內的關節盤不完整,是兩片半月形的軟骨片,叫做半月板,其功能與關節盤相似。

(3)關節唇

關節唇articular labrum是由纖維軟骨構成的環,圍在關節窩的周緣,以加深關節窩,增加關節的穩固性。

(4)滑膜襞

滑膜襞plica synovialis是滑膜層突入關節腔所形成的皺襞。如襞內含脂肪組織則形成滑膜脂肪襞或脂墊。滑膜襞增大了滑膜的表面積,利於滑液的分泌和吸收,另外,在關節(尤其是負重較大的)運動時,起緩和沖撞和震盪的作用。

⑼ 骨骼肌實驗總結與體會

刺激電壓低於閾上刺激,神經不興奮,肌肉也不會收縮。當電壓達到閾強度,神經開始興奮,肌纖維開始收縮,刺激強度逐漸增加,興奮也增加,肌肉收縮強度也相應增大。當肌纖維全部興奮後,收縮強度達到最大,不再隨刺激強度的增加而增加。

閱讀全文

與骨骼肌實驗裝置連接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防雷裝置檢測資質取消 瀏覽:76
為何新暖氣不要先開閥門 瀏覽:237
深圳電動工具保護板 瀏覽:758
超聲波不具有什麼的特點 瀏覽:527
小米激活設備號碼忘了怎麼辦 瀏覽:270
如何貼牌設備生產 瀏覽:519
什麼叫閥門文丘里結構 瀏覽:428
設備鎖怎麼換 瀏覽:456
駝背用什麼儀器校正 瀏覽:288
塑料閥門擰不開了怎麼辦 瀏覽:334
山東中力閥門廠 瀏覽:349
失蠟鑄造用什麼漿 瀏覽:707
機床特性代號中的j代表什麼 瀏覽:762
眼科設備燈泡哪裡有賣 瀏覽:535
二氧化氫製取氧氣的實驗發生裝置圖 瀏覽:934
蒸汽閥門為什麼反上 瀏覽:184
健身彎曲長管是什麼器材 瀏覽:391
健身房練臀的那個器材是什麼 瀏覽:441
車載儀表顯示負4c什麼意思 瀏覽:314
海信空調使用什麼製冷劑 瀏覽: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