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圖是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裝置圖:(1)寫出圖中指定儀器的名稱①______②______.(2)下列實驗中可選
(1)圖中儀器名稱為:長頸漏斗;試管 (2)該實驗裝置用於固體與液體在常溫下反應製取氣體,A中二氧化錳是固體,雙氧水是液體,條件是常溫,符合該裝置;B和C都需加熱,反應物都是固體,故不符合,故答案為A 故答案為(1)長頸漏斗;試管(2)A |
❷ 如圖是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氣體的裝置圖.(1)指出標號儀器的名稱:a______,b______.(2)檢驗二氧化碳
(1)根據實驗來室常見儀器的認識,自可知標號儀器的名稱:a 玻璃導管(或導管),b 集氣瓶; (2)二氧化碳驗滿的方法是:用燃著的木條放在瓶口,如果木條熄滅則說明瓶內已收集滿二氧化碳; (3)根據實驗室製取氧氣的原理,用題中裝置(固體常溫型)來制氧氣的葯品為過氧化氫與二氧化錳,二氧化錳是 催化劑; 故答案為:(1)a.玻璃導管(或導管);b.集氣瓶; (2)將燃著的木條靠近集氣瓶口,若木條火焰熄滅,證明CO 2 氣體已收滿; (3)①H 2 O 2 (或雙氧水);②催化. |
❸ 如圖裝置(Ⅰ)是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氣體的裝置圖,請你運用所學的化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
(1)依據實驗室常用儀器的認識解答此題,①長頸漏斗,②分液漏斗; (2)實驗室常用稀鹽酸和大理石反應製取二氧化碳氣體,不用碳酸鈉代替大理石作反應原料的原因:反應速率太快,不利氣體收集; (3)裝置Ⅰ氣密性檢查的方法是:關閉彈簧夾,向長頸漏斗內加水,若存在上下固定液面差,說明氣密性好. (4)根據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氣體的原理,裝置Ⅱ與裝置Ⅰ比較,Ⅱ更好一些,理由是:可控制酸液的滴加量及滴加速度; (5)探究二氧化碳性質時將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觀察到有白色沉澱生成,繼續通入氣體卻發現白色沉澱又消失了,推測原因可能是:繼續通入的CO 2 與沉澱發生了反應產生可溶性的新物質了. 故答案為: (1)①長頸漏斗,②分液漏斗; (2)稀鹽酸,反應速率太快,不利氣體收集; (3)關閉彈簧夾,向長頸漏斗內加水,若存在上下固定液面差,說明氣密性好; (4)Ⅱ,可控制酸液的滴加量及滴加速度; (5)繼續通入的CO 2 與沉澱發生了反應產生可溶性的新物質 |
❹ 如圖是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裝置圖:(1)指出圖中有關儀器的名稱:a______;b______(2)指出圖中錯誤的
(1)圓錐形狀的反應裝置是錐形瓶;收集氣體的儀器是集氣瓶;
(2)長頸漏斗末端在液面以上,氣體會從長頸漏鬥口跑出,所以長頸漏斗下端應伸入液面下;伸入錐形瓶內的導管要剛好露出膠塞即可,不能太長,如果太長不利於氣體的排出;用排空氣法收集氣體時導管要伸到接近集氣瓶的底部,有利於把集氣瓶中的空氣排凈.
故答案為:(1)a.錐形瓶b.集氣瓶
(2)①長頸漏斗下端未伸入液面下,應伸入液面下②導氣管伸入錐形瓶內過長,只需伸出橡皮塞少許
③導氣管伸入集氣瓶太短,應伸入瓶底.
❺ 如圖所示裝置為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裝置圖,其中有三處錯誤,請指出並加以改正.(1)______.(2)____
(1)對圖中的製取裝置來說,漏斗下端未插入到液面以下,產生的二氧化專碳氣體就會從屬長頸漏斗逸出;
故答案為:長頸漏斗下端沒有插入到液體面以下,應改為將長頸漏斗的下端插入到液面以下;
(2)錐形瓶內導管伸入過長,不利於二氧化碳氣體的收集;
故答案為:導管不應伸入錐形瓶過長,應改為導管剛露出橡皮塞為宜;
(3)因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所以不能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
故答案為:不應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二氧化碳,應改為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二氧化碳.
❻ 下圖是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裝置圖: ⑴ 指出圖中有關儀器的名稱:a________;b_______⑵ 指出圖中錯誤
(1)a.錐形瓶b.集氣來瓶 2指出圖中錯自誤的地方並加以改正: ①長頸漏斗下端未伸入液面下,應伸入液面下 ②導氣管伸入錐形瓶內過長,只需伸出橡皮塞少許 ③導氣管伸入集氣瓶太短,應伸入瓶底。 ❼ 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裝置圖
你好,用過氧化氫製取氧氣的那套反應裝置和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氣體的收內集裝置組合在一容起就行了,你去課本上找一下就行了,如果需要畫草圖,請說明 ❽ 如圖是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裝置圖,回答下列問題:(1)寫出有標號的儀器的名稱:①______②______.(2
(1)屬實驗室常用儀器的認識,故答案為:①長頸漏斗②集氣瓶 ❾ 如圖是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氣體的裝置圖,請根據圖來回答.(1)該實驗選用的固體試劑是______,液體試劑
(1)實驗室製取二抄氧化碳時,選襲用的固體試劑是大理石或石灰石,液體試劑是稀鹽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