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現將如下實驗裝置

現將如下實驗裝置

發布時間:2022-05-05 17:41:34

① 某實驗小組同學為了探究銅與濃硫酸的反應,進行了如下實驗,實驗裝置如下所示.實驗步驟及現象如下:①先

(1)銅與濃硫酸共熱生成硫酸銅、二氧化硫和水,反應方程式為:Cu+2H 2 SO 4 (濃)
.
CuSO 4 +SO 2 ↑+2H 2 O,
故答案為:Cu+2H 2 SO 4 (濃)
.
CuSO 4 +SO 2 ↑+2H 2 O;
(2)氯氣能夠與二氧化硫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硫酸根離子,硫酸根離子與鋇離子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澱,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SO 2 +H 2 O+Cl 2 ═2Cl - +4H + +SO 4 2- 、SO 4 2- +Ba 2+ =BaSO 4 ↓,所以向試管中滴加氯水,溶液會變渾濁,
故答案為:溶液變渾濁;SO 2 +H 2 O+Cl 2 ═2Cl - +4H + +SO 4 2- ;SO 4 2- +Ba 2+ =BaSO 4 ↓;
(3)二氧化硫有毒,為了防止造成污染,需要使用尾氣吸收裝置,可以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多餘的二氧化硫,
故答案為:吸收SO 2 防止污染;
(4)因二氧化硫的漂白為暫時性,結合生成的無色物質不穩定,則實驗方案為將褪色後的溶液加熱,若重新恢復紅色,則通入的氣體是SO 2 ;若仍為無色,則通入的氣體是Cl 2
故答案為:將褪色後的溶液加熱,若重新恢復紅色,則通入的氣體是SO 2 ;若仍為無色,則通入的氣體是Cl 2

② 現將一密閉透明的實驗裝置(如圖甲)於晴天的凌晨置於室外,並進行24小時的氣體分析測定,得出氣體含量的

將一密閉透明的實驗裝置凌晨置於室外,一開始沒有光,所以植物只進行呼吸作用,不斷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漸升高,氧氣的含量減少.然後太陽出來以後,植物進行光合作用,不斷消耗二氧化碳,也能進行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但光合作用的強度大於呼吸作用的強度,所以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漸降低,氧氣的含量逐漸升高.到了晚上植物只進行呼吸作用,不斷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漸升高,氧氣的含量減少.因此該氣體是氧氣.
故選:A.

③ 某實驗小組的同學要探究酸鹼鹽中碳酸鈉的化學性質,設計了如下實驗裝置及方案: 實驗裝置 實驗步

(1)NaOH溶液吸收CO2裝置內壓強變小,在外界大氣壓的作用下氣球鼓起;
(2)步驟①說明了碳酸鈉與鹽酸反應能夠產生氣體;②說明該氣體是二氧化碳,故兩步共同說明了
碳酸鈉具有 與鹽酸反應生成CO2的性質;
(3)向外拉注射器3(或充分振盪),如果無任何現象,證明步驟1中裝置內的CO2已被完全吸收;
(4)氫氧化鈣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澱和氫氧化鈉,碳酸鈣後面標上沉澱符號,所以化學方程式是:Na2CO3+Ca(OH)2=CaCO3↓+2NaOH
(5)步驟③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產生了碳酸鈉;步驟④的目的是驗證二氧化碳已全部反應掉;步驟⑤是澄清的石灰水與碳酸鈉反應產生了碳酸鈣沉澱和氫氧化鈉,由此三步可得出碳酸鈉具有與含Ca2+的溶液反應生成白色沉澱的性質;
(二)(1)瓶中所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2CO3+2HCl═2NaCl+H2O+CO2↑,Na2CO3+Ca(OH)2=CaCO3↓+2NaOH,由此可知溶質一定有氯化鈉和氫氧化鈉,由步驟①中不再產生氣泡可知,鹽酸不會有剩餘,碳酸鈉或氫氧化鈣可能有剩餘,溶液的溶質中一定含有NaOH和NaCl,可能含有氫氧化鈣或
Na2CO3
(2)由A中產生白色沉澱,說明一定有碳酸鈉存在;B中沒有沉澱,說明無氫氧化鈣存在,故瓶內溶液中溶質的成分為NaOH、NaCl和Na2CO3
(3)加入碳酸鈉的目的是檢驗氫氧化鈣的存在,能起到這一作用的是碳酸鉀和二氧化碳,二者都可與與氫氧化鈣反應產生白色沉澱.
故答案為:(一)(1)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生成CO2,內部壓強大於大氣壓;
(2)與鹽酸反應生成CO2
(3)將注射器4稍稍向外拉,證明CO2完全被吸收;
(4)Na2CO3+Ca(OH)2=CaCO3↓+2NaOH;
(5)與含Ca2+的溶液反應生成白色沉澱,
(二)(1)NaOH和NaCl,Na2CO3
(2)【實驗驗證】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NaOH、NaCl和Na2CO3
(3)ac

④ 為了「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現提供如圖所示實驗裝置.請思考探究思路並回答下列問題: (1)

(1)____C_________(2分)(2)__(x 4 -x 1 +x 5 -x 2 +x 6 -x 3 )/9T 2 __(4分)
(3)____M>>m____(2分)(4)_______AD______(4分)

⑤ 老師為同學們提供了如下實驗裝置:(1)寫出儀器a,b的名稱.a是______,b是______.(2)組裝儀器時,將


(1)儀器來a,b分別是酒精自燈和錐形瓶;
(2)將玻璃管插入帶孔橡膠塞前,要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潤濕,起潤滑作用,便於連接;
(3)用高錳酸鉀制氧氣就需要加熱,屬於固體加熱型,故選發生裝置A;氧氣不易溶於水且不與水反應,因此能用排水法收集較純凈的氧氣,故選F;
反應表達式為高錳酸鉀

加熱

⑥ 如圖所示實驗裝置,彈簧測力計下面掛著條形鐵塊,螺線管中插有鐵芯.現開關S撥在觸點②位置且電流表示數

A、開關撥到①位置,電磁鐵的線圈匝數在增多,所以電磁鐵的磁性增強,從而造成電磁鐵對鐵塊的吸引力增大,測力計的示數增大.故A正確.
B、開關S位置不動,滑片P向a端滑動,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阻值增大,電路中的電流減小,從而導致了電磁鐵的磁性減弱,造成電磁鐵對鐵塊的吸引力減小,測力計的示數減小.故B錯誤.
C、開關S位置不動,將鐵芯從電磁鐵裡面拔出,使電磁鐵的磁性減弱,造成電磁鐵對鐵塊的吸引力減小,測力計的示數減小.故C錯誤.
D、開關撥到③位置,雖然通過電磁鐵的電流不變,但電磁鐵的線圈匝數在減少,所以電磁鐵的磁性減弱,從而造成電磁鐵對鐵塊的吸引力減小,測力計的示數減小.故D錯誤.
故選A.

⑦ 為了「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現提供如圖1所示實驗裝置.請思考探 究思路並回答下列請思考探究思

(1)平衡摩擦力就是讓小車在無拉力的作用下做勻速直線運動,讓重力沿斜面的分力等於小車受到的摩擦力.所以平衡時應為:將不帶滑輪的木板一端適當墊高,在不掛鉤碼的情況下使小車恰好做勻速運動.故選:C
(2)由勻變速運動的規律得:
x 4 - x 1 =3a T 2
x 5 - x 2 =3a T 2
x 6 - x 3 =3a T 2
聯立得:
( x 4 + x 5 + x 6 )-( x 1 + x 2 + x 3 )=9a T 2
解得:a=
( x 4 + x 5 + x 6 )-( x 1 + x 2 + x 3 )
9 T 2

(3)設重物的質量m,小車的質量M,設加速度為a:
對小車:F=Ma
對重物:mg-F=ma
聯立得:
F=
Mmg
M+m
,只有當m<<M時,才可以忽略m,F=
Mmg
M
=mg
故答案為:(1)C;(2)
( x 4 + x 5 + x 6 )-( x 1 + x 2 + x 3 )
9 T 2
;(3)m<<M

⑧ 某同學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實驗裝置如下.該圖的實驗步驟如下:①將圖中的集氣瓶分為5等份,並作

(1)該實驗中紅磷需稍過量,目的是:確保將集氣瓶內的氧氣消耗盡;紅磷燃燒產生大量白煙,發黃光,放熱
(2)點燃的紅磷,在集氣瓶燃燒,生成大量的白煙;由於紅磷與氧氣反應生成五氧化二磷固體,消耗了瓶內的氣體,壓強減小,所以,打開止水夾後觀察到的現是:燒杯中的水倒流至集氣瓶,液面上升在一等分刻度處;由此可得出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約為五分之一.
故答案為:
(1)確保將集氣瓶內的氧氣消耗盡;紅磷燃燒產生大量白煙,發黃光,放熱;
(2)燒杯中的水倒流至集氣瓶,液面上升在一等分刻度處; 五分之一.

⑨ 現將一密閉透明的實驗裝置(如圖甲)於晴天的凌晨置於室外,並進行24小時的氣體分析測定,得出某氣體含量

(1)將一密閉透明的實驗裝置凌晨置於室外,一開始沒有光,所以植物只進行呼吸作用,不斷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漸升高,氧氣的含量減少.然後太陽出來以後,植物進行光合作用,不斷消耗二氧化碳,也能進行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但光合作用的強度大於呼吸作用的強度,所以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漸降低,氧氣的含量逐漸升高.到了晚上植物只進行呼吸作用,不斷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漸升高,氧氣的含量減少.因此該氣體是氧氣.
(2)圖甲裝置常用來驗證植物的蒸騰作用散失水分,但該裝置的設計有一個問題,即塑料袋連同花盆一起罩住了,這樣,塑料袋內壁上凝結的水珠就不能排除花盆土壤中水分的蒸發.因此塑料薄膜應只罩住植物,不應連花盆一起罩住.
(3)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並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的過程叫做呼吸作用;若圖丁表示圖甲在黑暗環境中的裝置,植物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只進行呼吸作用,消耗了塑料袋內的氧氣,並產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甲表示蒸騰作用,乙表示呼吸作用,此過程表示植物正在在進行的生理過程是呼吸作用.
故答案為:(1)氧氣;增強;
(2)蒸騰作用;

(3)蒸騰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

⑩ 如圖所示實驗裝置,彈簧測力計下面掛著條形磁鐵,螺線管中插有鐵芯,開關S撥在觸點②位置.要使彈簧測力

A、根據安培定則可知,螺線管的上端是N極,同名磁極相互排斥.滑片P向b端滑動,電阻變小,電流變大,螺線管磁性變強,排斥力增大,則彈簧測力計示數變小,不符合題意;
B、將S撥到①位置,線圈匝數增加,螺線管磁性增強,排斥力增大,則彈簧測力計示數變小,不符合題意;
C、將鐵芯從螺線管中抽出,螺線管的磁性就會變弱,排斥力減小,則彈簧測力計示數變大;
D、將螺線管往上移動,磁極間的作用會變強,排斥力變大,則彈簧測力計示數變小,不符合題意.
故選 C.

與現將如下實驗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三星手機提示設備過熱什麼原因 瀏覽:937
排氣閥門能手動關閉嗎 瀏覽:829
變速箱輸入軸承壞了會有什麼反應 瀏覽:92
新鄉電動工具市場在哪 瀏覽:275
工作應使用24v及以下電動工具 瀏覽:252
烙葫蘆電動工具 瀏覽:281
出售機床車床怎麼選 瀏覽:803
天然氣閥門用什麼膠帶 瀏覽:752
鑄造為什麼要試棒加工 瀏覽:125
機械研究院研究生待遇如何 瀏覽:334
懷孕做超聲波用什麼用 瀏覽:425
用什麼儀器全身體檢 瀏覽:25
測量爬樓梯的測量儀器有哪些 瀏覽:137
永康的電動工具哪個牌子好 瀏覽:192
摩托車儀表壞了怎麼維修 瀏覽:381
廣州兆全五金製品有限公司 瀏覽:996
暖氣開關閥門帽子 瀏覽:705
掛車車橋軸承壞了有什麼症狀 瀏覽:376
法蘭克z軸軸承怎麼安裝 瀏覽:310
英朗工具箱在哪 瀏覽:423
© Arrange www.fbslhl.com 2009-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