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力系統及大型發電設備安全控制和模擬國家重點實驗室(清華大學)的科研設備
無局放工頻試驗系統
電磁抗擾度測試系統
電力電子與電機控制虛擬模擬平台
諧波發生器
電力電子綜合試驗研究平台
網路阻抗頻譜分析儀
TCSC動模實驗裝置
6KvarTCSC動模試驗裝置
微機勵磁調節器
② 中國礦業大學信電學院的「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屬於什麼專業
「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學科始於1950年,原為電機專業。1953年開始招收和培養碩士生。1960年專業更名為「工業企業電氣化」。1981年被批准為"礦山電氣與自動化"博士學位授權點,是我國首批博士點之一。1990年更名為"電力傳動及其自動化",是當時全國僅有的三個此類博士點之一。1995年學科點被批准為江蘇省重點學科,同年獲准設立電氣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997年學科點更名為"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1998年設立了"國家煤炭工業電力傳動與控制重點實驗室"。2001年"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學科被批准為國家重點學科。2002年獲准建設"江蘇省電力傳動與自動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本學科在電力傳動及其自動化領域具有較強的學科優勢,培養造就了一大批優秀人才。長期從事礦山大功率電力傳動與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3項,研究成果在全國煤炭、冶金等行業得到廣泛的應用,對我國礦業系統的經濟建設以及高技術開發應用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十五」期間,本學科以大功率傳動及自動化為主攻方向,繼承礦業特色,以解決行業重大理論與技術問題為目標,在科學研究、平台建設、成果轉化、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獲得了豐碩的成果。
科學研究方面,共承擔了各類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32項,其中國家級項目12項,獲得各類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13項,國家發明專利1項,被SCI、EI、ISTP收錄論文共計159篇。經過「十五」建設,形成了有特色的「大功率全數字直流調速系統」、「大功率全數字交流調速系統」、「大功率開關磁阻電機調速控制系統」系列裝置,極大地推動了我國礦山大功率傳動裝備的技術進步;開發了「XBSG系列消弧線圈成套裝置」和「雜散電流防護系統」,很好地解決了礦山設備的供電安全問題;開發了「礦井多媒體綜合業務數字網」相關技術,為礦山信息化和大型傳動設備的網路化控制創造了條件。科研成果轉化成績顯著,大幅度提高了我國礦山重大機電裝備的技術水平。
研究平台建設方面,通過「煤炭工業電力傳動與控制重點實驗室」、「江蘇省電力傳動與自動控制工程中心」的建設,以及 「十五」211工程建設的「現代電力傳動實驗室」項目,形成了實驗室面積4500m2,設備總值2700萬元的科研環境,為開展大功率交直流傳動全數字控制理論與應用、礦用電力傳動系統及電氣安全理論、電力傳動網路化控制等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平台。
學科隊伍方面,圍繞大功率交直流傳動全數字控制、開關磁阻電機及其控制、礦山動力系統安全理論與應用、安全生產監控技術四個研究方向,形成了以博士為主體的、中青年教授為骨乾的學術團隊。團隊有教授13名,副教授14名,其中博士學位獲得者21名,1人被評為首屆全國「百名名師」,1人獲「中國青年科技獎」並入選「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19人次獲省部級科技人才稱號。
人才培養方面,五年來共招收博士研究生47人,畢業博士32名,招收碩士研究生78人,畢業碩士55名,出站博士後5人。積極開展教學研究,共獲得國家級教學獎勵4項,省部級教學獎勵18項。
對外交流方面,承擔了6項國際合作項目,與美國田納西大學、威斯康星大學、北卡萊羅納州立大學、德國柏林工業大學、加拿大New Brunswick大學等多所國外大學及Siemens、ABB、Ansaldo等國際公司開展了合作交流。
學科拓展方面,通過學科交叉,促進和支持了我校礦山安全、通信與信息、檢測與自動化裝置、計算機應用科學等學科的發展。
③ 大連理工大學自動化系的自動化研究所
自動化研究所經過多年的努力,在教學和科學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績。自動化研究所目前擁有教授 2人,副教授4人,講師5人。所長:顧宏教授,副所長:陳昌副教授,在讀的碩士、博士共60餘人。
研究方向:現代控制理論的方法和應用、過程檢測與智能控制、現代電力電子技術及裝置、嵌入式控制技術及系統、交流和直流的傳動系統、大型自動化系統的設計和集成。近年來承擔了省、市及企業委託科研項目數十項,其中多項是較大型的公開招標項目,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電子定量包裝控制系統」、「300噸/時大型瀝青拌合機控制系統」、「大型龍門刨傳動控制系統」、「無線分布式數據採集和處理系統」等。
在國內外學術會議及專業刊物上發表論文上百篇,多項成果獲部、省、市科技進步獎。
自動化技術實驗室簡介
自動化技術實驗室隸屬於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自動化系,由原自動控制、工業自動化及生產過程自動化三個專業方向實驗室合並組成,為自動化專業實驗室。現開設《自動控制原理》、《電機與拖動》、《檢測技術及儀表》、《電力電子技術》、《控制儀表及裝置》、《過程式控制制工程》、《自動控制系統》、《現代控制理論基礎》及《可編程式控制制器》等課程的實驗。面向專業包括「自動化」和「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等專業。現可開出自動化技術類各種實驗60餘個。此外,實驗室還建有「ePLAN自動化系統設計」網路系統,供學生進行課程設計及畢業論文(設計)等工作使用。實驗室現有各種實驗裝置50多台套。其中,電機與拖動實驗裝置和過程式控制制綜合實驗裝置為自動化專業教師及實驗技術人員自行設計開發,可滿足多項實驗要求。
④ 雙控和電氣 電力系統和電力電子哪個好就業。工資待遇都不錯的,准備12考研
電氣和自動化專業,剛畢業就想創業根本不可能,先不說你大學或是研究生就根本不入行,就說你沒有資金,這不像你做小買賣這樣的小本生意,電氣行業不同……
雙控專業考研比其他的好考,因為有雙控專業的學校很多,門檻也低;電力系統專業畢業可以輕松的進入電力部門,工作輕松加無聊,跟公務員很像;電力電子跟企業關系相對緊密些,工資跟你的技術水平掛鉤; 不同學校不同專業分數和質量都有差異,建議你想搞理論、工作環境好就報雙控,其他的自己衡量,加油,專業不分好壞,關鍵在於自己是否喜歡
⑤ 電力電子技術實訓教程的目錄
第1篇電力電子裝置常用器件
第1章常用電力電子半導體器件
1.1不控型電力電子器件
1.1.1普通功率二極體
1.1.2快恢復二極體
1.1.3肖特基功率二極體
1.2半控型電力電子器件
1.2.1普通晶閘管
1.2.2快速晶閘管
1.2.3雙向晶閘管
1.2.4逆導晶閘管
1.2.5光控晶閘管
1.3全控型電力電子器件
1.3.1門極關斷晶閘管(GTO)
1.3.2電力晶體管(GTR)
1.3.3功率場效應晶體管
1.3.4絕緣柵雙極晶體管
第2章常用控制觸發驅動器件
2.1晶閘管移相觸發控制專用集成電路
2.1.1KJ004(KC04)晶閘管移相觸發器集成電路
2.1.2KJ787高性能晶閘管三相移相觸發器集成電路
2.1.3EXB841 IGBT厚膜驅動器電路
2.1.4HIA02具有自保護功能的IGBT厚膜驅動器集成電路
2.1.5IR2110兩路輸出MOSFET或IGBT驅動器集成電路
2.2單相、三相PWM和SPWM控制專用集成電路
2.2.1TL494脈寬調制器集成電路
2.2.2SG1525 PWM控制器集成電路
2.2.3HEF4752V三相PWM及SPWM專用大規模集成電路
第3章電力電子配套元件
3.1變壓器
3.1.1整流變壓器
3.1.2脈沖變壓器
3.2電抗器
3.2.1平波電抗器
3.2.2進線電抗器
3.2.3均衡電抗器
3.3互感器
3.3.1普通互感器
3.3.2LEM互感器
3.4功率電容器
3.5功率電阻器
3.6散熱器
3.7過電壓保護器件
3.7.1TVS瞬態電壓抑制器
3.7.2SIDACtor雙向瞬態過電壓保護器
3.7.3MMC防雷管系列
第2篇電力電子技術實驗與課程設計
第1章電力電子技術實驗
實驗一晶閘管的簡易測試及導通關斷條件實驗
實驗二單結晶體管觸發電路及單相半波可控整流電路實驗
實驗三單結管觸發電路及單相橋式半控整流電路實驗
實驗四鋸齒波同步觸發電路實驗
實驗五集成觸發電路與單相橋式全控整流電路實驗
實驗六三相半波可控整流電路的研究
實驗七採用集成觸發器的三相橋式全控整流電路的研究
實驗八雙向晶閘管單相交流調壓電路實驗
實驗九三相交流調壓電路實驗
實驗十直流斬波電路實驗
實驗十一IGBT直流斬波電路
實驗十二升、降壓直流斬波電路實驗
實驗十三半橋型開關穩壓電源的性能研究
實驗十四電力晶體管(GTR)特性研究
實驗十五功率場效應晶體管(MOSPET)特性研究
實驗十六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ICBT)特性研究
實驗十七單相橋式有源逆變電路實驗
第2章電力電子電路的計算機模擬實驗
2.1Multisim 7模擬實驗
2.1.1Multisim 7窗口界面
2.1.2電路的創建
2.1.3儀器儀表的使用
2.1.4應用舉例
2.2電力電子電路的MATLAB 6.5模擬
2.2.1MATLAB簡介
2.2.2啟動和退出MATLAB 6.5軟體
2.2.3MATLAB 6.5主體界面
2.3Simulink工具箱
2.3.1Simulink工具箱簡介
2.3.2Simulink的基本概念和常用工具
2.3.3模型的建立與模擬
2.3.4簡單應用實例
2.4電力系統(Power System)工具箱簡介
2.4.1啟動電力系統元件庫
2.4.2退出電力系統元件庫
2.4.3電力系統元件庫簡介
2.5電力電子電路的建模與模擬實例
2.5.1晶閘管元件應用系統的建模與模擬實例
2.5.2可關斷晶閘管的模擬模型及模擬實例
2.5.3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元件的模擬模型及應用實例
2.5.4晶閘管交流調壓器及其應用模擬
第3章電力電子技術課程設計
3.1課程設計的目的和要求
3.2課程設計的過程及方式
3.2.1課程設計過程
3.2.2課程設計方式
3.3課程設計的內容
3.3.1設計方案的確定
3.3.2晶閘管整流主電路的計算
3.3.3電力電子器件選用原則
3.4設計實例
3.5電力電子技術課程設計題目
第4章整流變壓器、脈沖變壓器、平波電抗器參數計算
4.1整流變壓器參數計算
4.2脈沖變壓器參數計算
4.2.1脈沖變壓器波形參數
4.2.2小功率脈沖變壓器的計算
4.3平波和均衡電抗器計算
4.3.1平波和均衡電抗器在主迴路中的作用及布置
4.3.2平波電抗器和均衡電抗器的選擇計算
4.3.3電抗器的選用
第3篇電力電子裝置的認識實習與調試
第1章成套電力電子裝置的認識實習
1.1開關電源
1.1.1開關電源的基本構成
1.1.2IBM-PC微機開關電源
1.2UPS不間斷電源
1.2.1UPS不間斷電源的基本結構
1.2.2Santak M2000型在線式UPS不間斷電源
1.3蓄電池充電裝置
1.3.1高頻開關電源充電裝置的特點
1.3.2蓄電池充電類型及方式
1.3.3JZ-Ⅲ型高頻開關逆變整流充電機
1.4電磁轉差離合器調速裝置
1.4.1交流電動機調速基本原理
1.4.2電磁轉差調速電動機系統
1.4.3JDI ⅡA型電動機調速控制器
1.5無軌電車斬波調速裝置
1.5.1牽引負載用直流斬波調壓調速系統的組成
1.5.2無軌電車斬波牽引制動調速裝置
第2章電力電子裝置的調試與故障處理
2.1常用工具、儀器簡介
2.1.1萬用表
2.1.2數字轉速表
2.1.3示波器
2.1.4數字式示波器
2.2直流調速變流器的調試
2.2.1晶閘管直流調速系統的調試
2.2.2現場調試
2.3變頻器的調試
2.3.1變頻器的空載通電檢驗
2.3.2變頻器基本參數的調試
2.3.3變頻器帶電機空載運行調試
2.3.4系統聯動調試
2.4故障診斷和處理原則
2.4.1電力電子電路故障診斷方法
2.4.2電力電子電路故障檢測的一般方法
第3章變流裝置的定相技術
3.1同步定相的概念
3.2確定同步變壓器連線組別的方法
3.3示波器定相的方法
3.3.1確定主電源相序
3.3.2校對同步信號與主電源之間的相位關系
3.3.3測量觸發電路輸出脈沖波形
3.3.4測量觸發脈沖順序及對稱度
3.3.5整定控制信號最小和最大時晶閘管移相控制角及移相范圍
3.3.6定相整機調試
參考文獻
⑥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有哪些方面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是電氣信息領域的一門新興學科,但由於和人們的日常生活以及工業生產密切相關,發展非常迅速,現在也相對比較成熟。已經成為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廣泛應用於工業、農業、國防等領域,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控制理論和電力網理論是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專業的基礎,電力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則為其主要技術手段,同時也包含了系統分析、系統設計、系統開發以及系統管理與決策等研究領域。該專業還有一些特點,就是強弱電結合、電工電子技術相結合、軟體與硬體相結合,具有交叉學科的性質,電力、電子、控制、計算機多學科綜合,使畢業生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是「寬口徑」專業。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對廣大考生有很強的吸引力,屬於熱門專業,高考錄取分數線往往要比其他專業方向高許多,造成這一情況的主要原因有:①就業容易,工作環境好,收入高;②名稱好聽,專業內容對學生有吸引力; 社會宣傳和輿論導向對其有利。該專業方向有著非常好的發展前景,研究成果較容易向現實產品轉換,而且效益相當可觀。他創造性的研究思路吸引著眾多考生,這里的確是展示他們才能的好地方。但是鑒於國內現在的形式,考生在報考該專業的時候應該注意以下兩點:
(1)充分考慮自己的興趣。也許自己本來並不對該方向感興趣,但是許多人都說好,於是自己就「感興趣」了。這對以後的發展是很不利的,畢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2)衡量自己的綜合素質。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專業需要具有扎實的數學、物理基礎,較強的外語綜合能力,為今後能夠掌握並且靈活運用專業知識做准備。該專業方向的人才需求雖然大,但可供選擇的人也很多,如果沒有非常強的綜合素質,很難在眾人之中脫穎而出,取得突出成績。也許這對許多胸懷遠大志向的考生來說是不能接受的。
當然,這里所說的兩點是否可行也和學生個人的追求有關,如果一個人追求僅限於一份較好的工作,該專業的確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如果想在科技創新方面做出突破性的貢獻還是要建立在個人實力以及刻苦努力的基礎上,餡餅是決不會無緣無故從天上掉下來的。
由於本專業研究范圍廣,應用前景好,畢業生的專業素養相對較高,因此就業形勢非常好。我國現在非常需要該專業方向的人才,小到一個家庭,大到整個社會,都離不開這些專業人才的工作。通常情況下,學生畢業後可以選擇國有的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研究所、工礦企業等;也可以是一些外資、私營企業,待遇當然是相當可觀的。如果學生能力足夠強,又在學習期間積累了比較好的研究成果,完全可以自己創業,闖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需要指出的是,由於國外在該專業方向的研究要領先於我們,因此如果想要有進一步的發展,確立自己在國內該方向的領先地位,出國深造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二、專業教育發展狀況
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專業是理、工、文相結合,融機械工程、藝術學和計算機設計於一體的新型交叉學科專業之一。主幹學科包括電子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控制科學與工程。
本專業產生於70年代,首先在英國的牛津大學,首次實現的是直流電的控制方式,那時候執行元件的驅動電壓是直流的,控制電壓也是直流的,自動化系統的工作方式是很簡單、粗糙的,精度也很低。但直流的控制方式由於其歷史的久遠而被人們所熟知,自然而然的人們想到了用直流電去控制交流執行元件。隨著晶體管、大功率晶體管、場效應管等大功率的電子器件的出現和成熟、以及建立在場的理論上、以現代數學、矩陣代數為理論依據的弱電強電控制系統更使電子技術與自動化達到新的歷史高度。至此,本專業得到了廣泛的發展,日本、美國、英國及其他國家的大學也紛紛設立了本專業,在這一時期的成果也並不少,諸如完成數控機床,車間廠房自動控制的工作已經是新的課題。電子技術與自動化、計算機的有機結合,賦予電子工程及自動化專業以全新的內涵。無人操縱,系統簡化,格局合理,即插即用型的產品成為新寵。
建國初期(1949—1966)我國許多大學設立了本專業,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電路與電子技術實驗、電子工藝實習、金工實習課程設計、生產實習、畢業設計,並為國家培養了許多的這方面人才。他們已成為本行業的專家學者,分布在我國許多省、市,成為骨幹力量。
「文革」期間,由於受政治的影響,全國的高等院校相繼停止招生,本專業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先是老師被批鬥,後來學校根本辦不下去了,只能停止招生。但是,即便如此,許多老師並沒有停止研究。他們知道電子工程及自動化對我國的現代化建設起重要的作用,因而,在這一時期,並沒有放棄對專業的研究和探索。
改革開放以後,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大學恢復了招生,本專業也發展起來,許多大學設立了本專業,並陸續招生,每年為國家培養大量的高級復合型人才,包括學士、博士等高級知識分子,特別是目前,各專業擴招,本專業的招生量也在上升。雖然我國在這方面的發展還沒有站在世界的最前沿,但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高,對外交往的增加,我們已經逐漸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具有代表性的是:每秒3000億次計算機研製成功;納米技術的掌握;模擬技術的應用。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擺在我們面前:如何迎接新技術革命的挑戰?經過本專業的老師和同學的共同努力,把電子工程及自動化專業拓展開來,分為「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和「電子信息工程」,涵蓋原有「絕緣技術」、「電氣絕緣與電纜」、「電機電器及其控制」、「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應用電子技術」和「光源與照明」等幾個專業方向。設有「高電壓與絕緣技術」、「電機與電器」、「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和「電工理論與新技術」、「高電壓與絕緣技術」博士學位方向。並以工業產品設計為基礎,應用計算機造型、設計、實現工業產品的結構、性能、加工、外形等的設計和優化。該專業培養適應社會急需的,既有扎實科學技術基礎又有藝術創新能力的高級復合型技術人才。本專業著重培養學生外語、計算機應用、產品造型、設計等實際工作能力,實現平面設計、立體設計等產品設計的全面智能化。該專業畢業生可從事工業產品造型設計、計算機應用、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廣告創意、企業形象策劃等行業的教學、科研、生產、開發和管理工作。囊括了電路原理、電子技術基礎、電機學、電力電子技術、電力拖動與控制、計算機技術(語言、軟體基礎、硬體基礎、單片機等)、信號與系統、控制理論等課程。高年級還根據社會需要學習柔性的、適應性強、覆蓋面寬的專業課及專業選修課。同時也進行電機與控制實驗、電子工程系統實驗、電力電子實驗等。
一直以來,我國在CIMS,自動控制,機器人產品,專用集成電路等等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例如:「基於微機環境的集成化CAPP應用框架與開發平台」開發了以工藝知識庫為核心的、以互動式設計模式為基礎的綜合智能化CAPP開發平台與應用框架(CAPPFramework),推出金葉CAPP、同方CAPP等系列產品。具有支持工藝知識建模和動態知識獲取、各類工藝的設計與信息管理、產品工藝信息共享、支持特徵基創成工藝決策等功能,並提供工藝知識庫管理、工藝卡片格式定義等應用支持工具和二次開發工具。系統開放性好,易於擴充和維護。產品已在全國的企業,特別是CIMS示範工程企業,推廣應用,還研製了自動控制裝置及系列產品,紅外光電式安全保護裝置,大功率、高品質開關電源的開發。機器人產品包括移動龍門式自動噴塗機,電動噴塗機器人,柔性仿形自動噴塗機,往復式噴塗機,自動塗膠機器人,框架式機器人,搬運機器人,弧焊機器人的研製。以上這些產品的開發應用還只是電子工程與自動化在生產中的一個側面,不足以反映其全貌。在國外先進技術的沖擊下,從各個方面進行新一輪技術重組。形勢是嚴峻的,同時也充滿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