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南高考題中,實驗室制備1.2二溴乙烷題中,裝置B的作用是什麼啊
一、首先製取乙烯,實驗室制乙烯用酒精在 有濃硫酸、170°C 的條件下 反應生成乙烯:內
CH3CH2OH→CH2CH2+H2O
二、容然後將乙烯通入液溴,乙烯與溴單質發生加成反應,生成1,2——二溴乙烷(無色液體)
CH2CH2+Br2→CH2Br-CH2Br
這里的加成反應是指CH2CH2的碳碳雙鍵斷裂,跟溴結合。
三、冷水的作用:防止液溴揮發(液溴易揮發,熔點:-7.2°C;沸點:58.78°C)
四、通入乙烯量遠遠大於理論所需要的量主要是因為乙烯通過液溴的速度過快,乙烯未能完全與液溴反應就逸出了。
五、第一個NaOH溶液是為了吸收副反應生成的酸性氣體(CO2、SO2)
副反應:碳化反應
六、第二個NaOH溶液是為了吸收揮發的溴單質,進行尾氣處理。
七、液溴上覆蓋少量的水:1,2-二溴乙烷微溶於水,且易揮發,加入少量的水能防止1,2-二溴乙烷揮發。
2. 某同學想通過利用下圖所示裝置(夾持裝置已略去)實驗,探究SO2與Na2O2反應的產物.實驗後測得反應前C管
Ⅰ、濃硫酸有吸水性,能吸收二氧化硫中的水分,防止水蒸氣與過氧化鈉反應而干擾二氧化硫;鹼石灰是乾燥劑,能吸收水分,防止水蒸氣的干擾;鹼石灰是鹼性物質,能吸收二氧化硫等酸性氣體,防止污染大氣,故答案為:乾燥SO2氣體,防止水蒸氣與Na2O2反應;防止空氣中的水蒸氣和二氧化碳進入C裝置與Na2O2反應,同時吸收過量的SO2,以免污染空氣;
Ⅱ、用帶火星的木條可檢驗氧氣,故答案為:用帶火星的木條靠近乾燥管口a,觀察其是否燃燒;
Ⅲ、推理法可以推出:假設3:是含有亞硫酸鈉和硫酸鈉的混合物,故答案為:有Na2SO3和Na2SO4;
(1)過氧化鈉和二氧化硫反應生成硫酸鈉的原理方程式為:Na2O2+SO2=Na2SO4,故答案為:Na2O2+SO2=Na2SO4;
(2)生成的白色沉澱中如果含有亞硫酸鋇,加入硝酸後,會將之氧化為硫酸鋇,不能得出結論:產物是Na2SO4,故答案為:否;HNO3有氧化性,據此不能確定產物是Na2SO3還是Na2SO4或二者兼有;
(3)如果根據(m2-m1)等於參加反應的SO2質量,推斷生成Na2SO3的質量為(m2-m1)×126/64g,但是該反應中吸收SO2同時有O2產生,所以(m2-m1)不等於參加反應的SO2質量,故該推算不合理,故答案為:因為該反應中吸收SO2同時有O2產生,所以(m2-m1)不等於參加反應的SO2質量,故該推算不合理;
(4)若假設2成立,過氧化鈉和二氧化硫的反應為:Na2O2+SO2=Na2SO4,則(m2-m1)等於參加反應的SO2質量,則參加反應的Na2O2物質的量n(Na2O2)=
m2?m1 |
64 |
m2?m1 |
64 |
3. 某同學想通過下圖裝置實驗、探究SO2與Na2O2反應的產物.(夾持裝置已略去,裝置的氣密性良好)Ⅰ.裝置B
Ⅰ.水能和過氧化鈉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氧氣,反應離子方程式為2Na2O2+2H2O=4Na++4OH-+O2↑;
裝置D除了吸收過量的SO2,避免污染空氣外,還起到的作用是防止空氣中的水蒸氣和二氧化碳進入C裝置與Na2O2反應;
故答案為:2Na2O2+2H2O=4Na++4OH-+O2↑;防止空氣中的水蒸氣和二氧化碳進入C裝置與Na2O2反應;
Ⅱ.假設3:由假設1與假設2可知,固體可能是Na2SO3和Na2SO4;
故答案為:含有Na2SO3和Na2SO4;
(1)若只有Na2SO4生成,二氧化硫被過氧化鈉氧化為硫酸鈉,反應方程式為Na2O2+SO2=Na2SO4;
故答案為:Na2O2+SO2=Na2SO4;
(2)生成的白色沉澱中如果含有亞硫酸鋇,加入硝酸後,會將之氧化為硫酸鋇,不能確定產物是Na2SO3還是Na2SO4或二者兼有,不能得出結論:產物是Na2SO4;
故答案為:否;
(3)要做驗證固體有Na2SO3和Na2SO4,可以檢驗SO32-與SO42-,實驗方案為:
取少量C中固體產物於試管中,加入適量的蒸餾水溶解,加過量的1mol?L-1BaCl2溶液,若產生白色沉澱,則證明有Na2SO3或Na2SO4;繼續滴加適量的1mol?L-1的稀鹽酸,若白色沉澱部分溶解,並產生剌激性氣味氣體,則證明有Na2SO3和Na2SO4,即假設3成立(或:取少量C中固體產物於試管中,加入適量的蒸餾水溶解,滴加過量的1mol?L-1稀鹽酸,若產生剌激性氣味氣體,則證明有Na2SO3;繼續滴加適量的1mol?L-1BaCl2溶液,若產生白色沉澱,則證明有Na2SO4,綜總上述,假設3成立);
故答案為:
實驗步驟 | 預期現象和結論 |
①取少量C中固體產物於試管中,加入適量的蒸餾水溶解 | |
②滴加過量的1mol?L-1BaCl2溶液 | 若產生白色沉澱,則證明有Na2SO3或Na2SO4 |
③滴加適量的1mol?L-1的稀鹽酸 | 若白色沉澱部分溶解,並產生剌激性氣味氣體,則證明有Na2SO3和Na2SO4,即假設3成立 |
實驗步驟 | 預期現象和結論 |
①取少量C中固體產物於試管中,加入適量的蒸餾水溶解 | |
②滴加過量的1mol?L-1稀鹽酸 | 若產生剌激性氣味氣體,則證明有Na2SO3 |
③滴加適量的1mol?L-1BaCl2溶液 | 若產生白色沉澱,則證明有Na2SO4.綜合上述,假設3成立 |
4. 工業上常利用含硫廢水生產Na2S2O35H2O,實驗室可用如圖所示裝置(略去部分夾持儀器)模擬生產過程.燒瓶
(1)儀器組裝完成後,關閉兩端活塞,向裝置B中的長頸漏斗內注入液體至形成一段液柱,若液柱高度保持不變,則氣密性良好,D中左側為短導管可防止液體倒吸,E中盛放NaOH溶液進行尾氣處理,防止含硫化合物排放在環境中,
故答案為:液柱高度保持不變;防止倒吸;NaOH;
(2)C中Na2S和Na2SO3恰好完全反應,由Na2S(aq)+H2O(l)+SO2(g)═Na2SO3(aq)+H2S(aq)(Ⅰ)
2H2S(aq)+SO2(g)═3S(s)+2H2O(l)(Ⅱ)
S(g)+Na2SO3(aq)
|